人民大学政治学本科教材
1. 政治学原理的有关名著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考625政治学原理考研科目的专业包括以下专业
专业一“625政治学原理”参考书
1、《政治学导论》(第四版),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对于专业一来讲,杨光斌老师的这本书是核心中的核心,每年大部分的的出题都是书中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本书来建立知识框架、理论结构以及参考书笔记,另外针对书中的名词、专业术语、核心观点、关键词汇等都需要做好名词解释和简答的准备。
2、《政治学原理》(第三版),景跃进、张小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可作为杨光斌老师《政治学导论》的补充和辅助,重点整理本书中专属性的学术观点和表达方式,特别是杨光斌老师书中未涉及到的或者未详细叙述的观点和名词。
3、《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基本上集合了杨老师近期研究重点和主要学术成果,对于考生了解现实时政热点把握杨老师的新近动态有很好的作用。熟读这本书中新近观点,对于论述题的回答也非常有用。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和《政治学导论》结合起来看,对于两本书中的关联知识点要做一些笔记。
4、《政治学》(第二版),安德鲁·海伍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西方政治学著作中很经典的一本入门教材,在专业一的复习中加入一本外国学者的主做还是很有裨益的。对于跨专业的考生建议可以先读这本书,建立对政治学发展脉络和基本理论的认识。对于这本书考生重点看的章节有第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三、十七章,其余章节浏览就可以。
2.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本科主要教材有哪些,也就是说专业课的教材有哪些
中国人民大学
01-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初试:604-学科基础(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社会学)
830-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复试:中国政府与政治
参考书目 (以最新版本为准)
1. 《公共管理学》 张成福、党秀云著(公共管理硕士 MPA 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1 月第 1 版。
2. 《行政法学》皮纯协、张成福主编(公共管理硕士 MPA 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这本书可能涉及的内容很少)
3 .《西方经济学》 (第三版,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不含 19 、 20 、 22 、 23 章。
西方经济学考试手册——核心考点命题思路分析(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4. 《管理学》(第七版), [ 美 ] 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7 月。 含 10 — 20 章。
5.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 含 5 、 6 、 7 、 8 、 10 、 11 、 15 章。
6.《公共政策导论》谢明编著( 21 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4 月第 1 版。
复试: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谢庆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魏娜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我是2010年刚考的人大行管,初试主要看四本书,分别是张成福和党秀云的《公共管理学》、谢明的《公共政策导论》、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以及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述新修》。其实考研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多看书多理解,争取做到胸有成竹就好了,历年真题也是必看的内容,多研究研究很有好处。
以上是个人想法,大家如果觉得有用,就采纳一下~
3. 本科政治学推荐教材
1.柏拉图:《普罗泰哥拉》320A
人是一种政治动物,其天性就是要大家在一起生活。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1169 618
当若干村落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其规模足以维持自给自足状态的时候,城邦也就产生了。可以说,城邦的产生是出于生活的基本需要,而它继续存在是为了优良的生活。因此,既然早期各级社会组织形式是自然生成的,那么城邦也是如此,因为城邦是这一过程的完成,也是自然的产物。无论是一个人、一匹马成一个家庭,它的自然本性也就是它的充分发展的形态。此外,事物的终极原因和目的是至善,所以自给自足也就成了这个社会团体的目的和至善了。
因此很明显,城邦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在性上也正是一种政治动物。凡是在本性上,而不是仅仅出于偶然的原因,不归属于城邦的人,他不是一个鄙夫,就是一位超人……。
进一步来说,械邦在本性上先于家庭和个人,因为整体必然先于部分。例如。假若全身被毁,那么也就无所谓手足了。脱离了身体的手足同石制的手足无异,它们无从发挥手足的实用。只是在含糊的名义上仍旧称之为手足而已。事物是由它们的作用和能力采规定的。如果它们不再具有正常的性质,我们就不应该把它们看作是和原采相同的东西,它们只不过还有一个相同的名号罢了。我们确认城邦是自然的产物并且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因此他就康构成全体的一个部分和大家一起组成城邦全体。凡是不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间,或者能够自给自足而不需要生活在社会中间的人,他不是一头野兽,就是一位神祗。他不是城邦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天性就有合群的本能,那首先建立城邦的人是最本的施惠者。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2B28
城邦不仅为生活而存在,而且是为优良的生活而存在,如果它的目的只是为了生活、那么,奴隶和野兽都可以组成城邦了。但是不可能存在这种城邦,因为奴隶和野兽与幸福无缘,也没有享受自由生活的权利。城邦存在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寻求互助以防御侵害,也不是为了便利物品交换和互相交往……。真正无愧为“城邦”,而不是徒有虚名,就必须以善德为目的。否则的话,一个政治团体就无异于一个军事同盟,其间的唯一差别只在空间上,同盟内的成员是分开来居住的。不仅如此,法律也无异于一种合同,或者用诡辨论者吕哥弗隆的话来说,法律只是“人们彼此公正相待的保证”,却没有促进公民正义和善德的实际力量……所以很明显,一个城邦不只是在同一地区的居留团体,建立它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便利交换和防止互相损害。这些确实是城邦所由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所有这些条件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城邦。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和民族为了追求自足和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成的。这样的团体只有在居住一处并相互通婚的人民中间才能建立起来。城邦中于是就出现了婚姻关系、民族联系、宗教仪式、娱乐活动等等,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但是这些关系的出现都是由友谊造成的,因为有居住在一起的愿望只是友谊。城邦的目的是优良的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只是达到这种目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为若干家庭和村落的结合,由此而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治团体的存在并不是仅仅为了社会生活,而是为了高尚的行为。所以,谁对这个团体贡献最多,谁就比和他同等自由,或更自由门弟更尊贵更富有,但政治品德低于他的人,应该在这个城邦中享受到较大的一份。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80A32
城邦需要财产,但是财产,即使包括有生命的东西在内,却不能算作城邦的一个部分。因为城邦不止是有生命的东西的社会组织,而且是平等的人们间的社会组织,其目的在于达到尽可能完美的生活。幸福是最高的美德,是美德的实现和极致。但是在生活实践中并非人人都可获得,有些人获得了充分的幸福,有些人则获得其中很少一点或竟完全无份。因此很显然,由于人们之间的这种差别,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城邦和各种各样的政体。不同的人们追求幸福的方式和采取的手段各不相同,所以便为他们自己创立了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28A35
我们来列举一个城邦的各种职能,列出这个表来非常容易;
首先,必须要有粮食,其次为工艺,因为日常生活需要许多用具:第三,要有武装;为了维持秩序,需要用武装镇压境内臣民的叛乱同时抵御任何外来的侵略,第四,必须有一定数额的税赋,以备国内平时和对外战争的需要,第五,或者更应该放在第一位,必须有神职活动,即通常的所谓祭记,第六,这是最为必要的一种职能,必须有裁决公共利益和人们之间行为准则的权力。
这些是每一个城邦都不可缺少的事物。城邦不是人们的单纯的集合。这个团体必须在生活上达到自给自足的目标。上述职能中如果缺少任何一种,这人团体就不可能达到自给自足。因此,一个城邦的组织机构应该是为了完成这些职能而设立。城邦内必须有农民从事粮食生产,有工匠、武装部队、有产阶级、祭司,还要有裁决公众要务和个人私事的职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