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本科通识课设置
Ⅰ 浙大自动化本科的专业基础课有哪些
自动化专业2008级本科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教学院长签字:  韦  巍   
教学系主任签字:  姚  维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工程、系统工程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者。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连续与离散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大系统的分析与集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集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信号分析与处理、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技术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自适应控制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VHDL硬件描述语言、数字图象处理导论、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自适应控制
     研究型课程:运筹学、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讨论型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现代传感技术
计划学制      4年
 毕业最低学分   160+4+5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30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标“**”号的课程,选修10学分,在标注“*”号的课程中选。
 双专业/双学位:70.5学分,其中修读“大类课程”中标“**”号课程15.5学分,修读“专业课程”55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通识课程  48+5学分
(1)思政类  5门  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1  1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1  1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3-2  2秋冬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1  3秋冬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学分
(2)军体类  5.5+3学分
 031E0020  体育Ⅰ        1   0-2   1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   0-2   1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   0-2   2秋冬
 031E0050  体育Ⅳ        1   0-2   2春夏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1   2夏
 03110021  军训        +2学分     第1短学期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学分   第3学年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学分   第4学年
(3)外语类  9学分
 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2-2   1秋冬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2-2   1春夏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2-2   2秋冬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  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1春夏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2-2     1春夏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1.5-1    1秋冬
 211G0050  Linux应用技术基础        2    1.5-1    1春夏
 211G0110  计算机硬件基础            2    1.5-1    1春夏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5)导论类   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2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    15学分
   在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里带“H”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
 在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里带“I”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
 在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里带“L”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
 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里带“J”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
 在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里带“K”的课程)中修读1.5学分;
 在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里带“M”的课程)中修读3学分,本专业建议修读:
 101M0010  电工电子工程训练      1.5       1-1     1秋冬春夏,2秋
 
2. 大类课程    47学分
(1)自然科学类   必修课程8门   21学分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1     1秋冬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1     1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1.5-1     1春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       1-0     1春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1     1夏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4-0     1春夏
 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1     2秋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4-0     2秋冬
 
(2)工程技术类   必修10门    19.5学分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1     1秋冬
 081C0215  工程训练                 1.5       0-3     1春夏
 101C0040  电路原理(甲)Ⅰ**         4       4-0     2秋冬
 101C0060  电路原理实验(甲)Ⅰ**   0.5       0-1     2冬
 101C011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3       3-0     2冬
 101C0050  电路原理(甲)Ⅱ**         2       2-0     2春
 101C0070  电路原理实验(甲)Ⅱ**     1       0-2     2春
 101C01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0-2     2春
 101C013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3       3-0     2春
 101C014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0-2     2夏
 
(3)大类选修课程    6.5学分
   在课程号里带“B”或C”的课程中修读,本专业建议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061B0090  偏微分方程              2       2-0     1夏
 061B0030  概率论                1.5     1.5-0     2秋
 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1.5-0     2冬
 061B0100  数理统计              1.5     1.5-0     2春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3     2春夏
3.专业课程    55学分
(1)必修课程   9门    27.5学分
 10120440  信号分析与处理           3   2.5-1  2夏
 10120420  工程电磁场与波            3   2.5-1 2夏
 10120071  控制理论(甲)**       4.5     4-1  3秋冬
 1012008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5     3-1  3秋冬
 10120041  电机与拖动*              3   2.5-1  3冬
 10193010  检测与过程控制技术*      2     2-0  3春
 10120210  电力电子技术I*          3   2.5-1  3春
 10120090  现代控制理论*            3     3-0  3春夏
 10193021  运动控制技术*          2.5     2-1  3夏
 
(2)选修课程:13.5学分
 1) 以下课程选修8.5学分
 10190040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技术     2.5  2-1   2夏
 10193030  系统工程导论               2  2-0   3秋
 1019005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2.5  2-1   3秋
 10120111  运筹学                     2  2-0   3春
 10193060  供配电实用技术           2.5  2-1   3春
 10120370  嵌入式系统               2.5  2-1   3夏
 10193110  现场总线技术               2  2-0   3夏
 
 2) 以下课程选修5学分
 10190071  计算机控制技术           2.5  2-1   4秋
 10193150  现代传感技术               2  2-0   4秋
 10193660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2  2-0   4秋
 10193160  数字图象处理导论           2  2-0   4冬
 10193840  自适应控制               2.5  2-1   4春
 10193170  先进控制技术专题讲座       2  2-0   4春
(3)实践教学环节    6学分
 1)必修    3门    4学分
 101C0100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2学分  +2周  第2短学期
    10188060   认识实习             1学分  +1周  第2短学期
 10188110   企业实习             1学分  +1周  第3短学期
 
 2)选修2学分
 10189020  FPGA应用系统设计       2学分  +2周  第3短学期
 10188011  Matlab与系统仿真       2学分  +2周  第3短学期
 10188101  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2学分  +2周  第3短学期
 10188130  电子设计综合创新实践   3学分  +3周  第3短学期
(4)毕业设计(论文)必修8学分
 10189010  毕业设计(论文)       8学分  +12周  4春夏
 
4. 个性课程    10学分
 学生可自主设计修读的课程,本专业建议选择以下课程修读10学分。
 
 20110040  管理信息系统            3   2-2    2春夏
 10190021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      2.5   2-1    3春
 10191170  DSP原理与应用        2.5   2-1     3春
 10193300  电子系统设计          2.5   2-1    3春夏
 10120220  电力电子技术Ⅱ        1.5   1-1    3夏
 1019309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5   2-1    4秋
 10193100  多媒体技术              2   1-2    4秋
 10193250  决策支持系统            2   2-0    4冬
 
5. 第二课堂课程    +4学分
Ⅱ 浙江大学的实验班都是学些什么
就是大类呀。。。人文科学实验班就学人文,理科实验班就学理,不是所有内容都要学啦,就一些前置课程,以后再选专业
Ⅲ 浙江大学大一公共课有那些
公共课主要是指通识课,通识课分为6类,即思政类、军体、外语、计算机、导论和其他通识课,前五类基本上所有专业都一样的
思政类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秋冬、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   
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03110021  军训                +2  第1学年短学期
外语类  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计算机类  5学分
1) 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 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
导论类   2学分       2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
其他通识课在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沟通与领导、科学与研究、技术与设计这些类中选择,根据专业不同,各类要求学分不同
Ⅳ 大学是否需要通识教育,有多少大学已经有重视通识教育
学习通识教育是必须的,现在通识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的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绝对的分开,专业教育中也可以负载通识的意蕴。从理念上说,通识教育应当贯穿本科教育的全部,成为人才养成的灵魂。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通识教育完全不浪费时间。开通识课,可以。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开课方法,比如,既然学校一定要要求文科生修够一定的科学技术类课程,要先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开这类型的课。其次,宁缺毋滥。通识课要保证质量。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通识教育完全不浪费时间。开通识课,可以。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开课方法,比如,既然学校一定要要求文科生修够一定的科学技术类课程,要先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去开这类型的课。其次,宁缺毋滥。通识课要保证质量。
Ⅳ 浙大工科大一学些什么课程分别用什么教材
数学:微积分123 线性代数 教材:微积分:因老师而定,大部分是苏德矿主编的微积分教材《微积分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科学出版社 或者是《线性代数Ⅰ》
物理:大学物理甲 教材:《大学物理》(上中下)浙江大学出版社
其他: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思想道德修养、近代史纲要、CAD制图、工程训练等等
还有一些通识课 当然还有英语课 教材:《新编大学英语》
目前想到就这些 还有问题再问我吧
Ⅵ 求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或者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专业,四年期间的课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计算机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说明
   双学位:55.5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5+5学分
   (1)思政类            必修            11.5+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  秋冬,春夏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  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  秋冬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  秋冬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  春夏
   (2)军体类            必修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 +2       一  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  春夏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 0.0-1.0  三  秋冬,春夏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 0.0-1.0  四  秋冬,春夏
   (3)外语类            7学分
        (A)必修课程            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0  0.0-2.0    
        (B)选修课程            6学分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7学分,其中必修“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课程。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获得“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的学生,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0  2.0-2.0  一  秋冬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0  2.0-2.0  一  春夏
Ⅶ 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经济与社会类有哪些课程
浙江大学通识课程分为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两类。通识核心课程包括历史与经典类的《孔子与论语》、《东方文明史》、《中华文明史》等,文学与艺术类的《唐诗经典研究》、《中国古代小说鉴赏》、《圣经与文学》等,哲学类的《希腊罗马哲学》、《现当代西方哲学》、《当代科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类的《性别与社会》、《文化人类学》、《宪法与民主》等以及自然科学类的《生命科学》、《化学与人类文明》,总共43门课程。从学分的构成上看,除《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为2个学分以外,其他核心课程为3到4个学分;其中,4个学分的课程分别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非传统安
全》、《文化人类学》、《人类学导论》。浙江大学目前实行春夏秋冬4学期制,核心课程一般是春夏或者秋冬一个长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一次大班教学和一次助教主持的讨论课,每次课2到3节。大类学生从这些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必修一门。除了核心课程之外,通识选修课程粗略分为经济社会类、沟通领导类、技术与设计类、历史与文化类、科学与研究类以及新生研讨类等数量繁多的课程。
本科四年总共大概160学分,通识课程总共16学分左右,大约占10%。如果从广义上理解通识教育课程,即包括思想政治类、军事类、外语类、计算机类的公共课程,我们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占该类课程也只有24%左右,相比美国知名高校,其通识教育所占课程比重一般在25%以上,芝加哥大学甚至达到50%。因此,通识教育的地位和比重在整个本科生教育阶段是很低的,加上课程数目较多,学生选修随意以及课程缺乏内在联系和持续性,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