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本科類型 » 我國大學本科會計教育問題探析

我國大學本科會計教育問題探析

發布時間: 2024-06-24 00:31:10

❶ 求會計專業畢業論文!!!

我國的會計教育創新探索

【摘要】會計教育在會計學科建設中的地位已經得到會計學界的認可,而對會計教育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意義也日益顯現。近幾年來,我國會計學界對會計教育的研究取得豐碩成果。本文指出了我國目前大學會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簡要說明我國會計教育面臨的新環境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我國加入WTO後會計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提出了解決的對策,也提出了加強會計教育研究的建議。WTO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在於:我國會計教育的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會計教育領域的競爭機制引入;人們對會計認識的提高,及對高層次會計人才的需求。WTO對會計教育的挑戰主要包括政治經濟的變化、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國外教育機構的競爭等。

【關鍵詞】WTO 知識經濟 會計高等教育 會計教育研究 機遇 挑戰

目錄
前言…………………………………………………………………………………………………………………3
一、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會計環境的變化………………………………………………………………………4
(一)、經濟全球化將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4
(二)、經濟全球化將促進國內外會計文化的交匯…………………………………………………………4
(三)、經濟全球化將加速我國會計與教育服務領域的開放………………………………………………5
(四)、經濟全球化將加劇我國會計職業界的競爭…………………………………………………………5
(五)、經濟全球化將加快我國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6
二、 經濟全球化下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創新……………………………………………………………6
(一)、教育目標創新……………………………………………………………………………………………6
(二)、教育戰略創新……………………………………………………………………………………………7
(三)、培養機制創新……………………………………………………………………………………………8
(四)、知識體系的整合創新……………………………………………………………………………………8
(五)、教學模式創新……………………………………………………………………………………………9
(六)、教育理念創新……………………………………………………………………………………………9
三、結語…………………………………………………………………………………………………………10 四、參考文獻………………………………………………………………………………………………………11

前言
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一趨勢日益明顯,並呈不斷加速之勢。所謂經濟全球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世界經濟展望》(1997)解釋:「是指跨國商品與服務交易及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廣泛迅速傳播使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
簡單概括,全球化實際上是經濟發展使各國日益相互依賴的過程,也是建立一個無疆界經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資源得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合理配置。經濟全球化趨勢將引起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劇烈的制度變革。其中,中國的教育市場尤其是高等會計教育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因此,重新審視我國會計教育的現狀,探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趨向,是當前急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會計環境的變化

(一)、經濟全球化將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國各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封閉保守走向開放合作,實現互利互惠的過程。該過程實質上已將一國之內的經濟運行機制擴展到全球范圍,這既是經濟全球化最本質的特徵,也是會計環境變化最集中的表現。因此,在樹立經濟全球化觀念的同時,應確立會計發展的國際化觀念。會計國際化是伴生於經濟全球化的一種趨勢,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隨著企業經濟業務日趨復雜、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合並浪潮不斷掀起、跨國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大型的集團公司不斷涌現,出現了許多新的組織形式和經濟業務類型,這些對會計理論和實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培養適應跨國性的會計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經濟環境的這種發展變化,客觀上要求我國會計向國際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慣例靠攏,即推進我國會計的國際化進程。

(二)、經濟全球化將促進國內外會計文化的交匯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中外雇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觀念將不斷地滲入我國的政治、經濟生活等各個方面,從而對我國傳統的文化、觀念等產生深刻的影響。中國會計文化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市場的開放以及競爭的加劇,它將進一步地與國際會計文化融合。如在會計意識與觀念上,會計人員必須樹立和強化全球意識、競爭意識以及風險觀念、外向經營觀念、遵從國際慣例觀念;在會計的價值觀上,將更加強調職業判斷和行業自律、會計處理上的真實反映與樂觀主義、信息披露上的公開與透明;在行為規范上,將更加註重國際會計准則。國際會計准則將成為各國會計人員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成為各國會計行為的指南和判斷會計行為是否科學的主要依據。會計的國家特色或區域特色逐漸淡化,國際化將得到強化,會計真正成為國際通用商業語言,登上了國際經濟大舞台。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傳統會計文化將逐步融入國際會計文化,正如美國著名會計史學家邁克爾•查特菲爾德所說「會計的發展是反應性的,也就是說會計主要是應一定時期的商業需要而發展的,並與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會計文化是對會計環境的反映和高度概括與提煉,體現的是會計理念和思想的精髓,而這種理念與精髓正是來自於會計環境。

(三)、經濟全球化將加速我國會計與教育服務領域的開放

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WTO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同時也是進一步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制度保證。根據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之規定,我國的許多服務貿易領域將向國外開放,其中,會計服務以及教育服務是兩個重要領域。

在會計服務領域方面,我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業務和會計軟體市場將成為國外會計公司的爭奪對象。如世界著名的國際會計公司(現在應為「四大」),它們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優勢、先進的管理等將會更多地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設立相應機構、布設網點,搶佔中國的會計市場,其他國外會計公司也將會緊跟其後。一旦審計市場和會計軟體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必將對國內的注冊會計師事業和會計軟體事業形成巨大的沖擊,也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之間、會計軟體公司之間的聯合與重組,對會計服務質量、會計人才素質的提高產生巨大的壓力。

在教育服務領域方面,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知識的傳播己越來越不受國界的限制,各國的發展也愈益依賴知識和信息的廣泛應用。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也是各國高等教育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中國的高等教育也將隨著網路化、信息化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而進一步走向國際化。國外的教育機構紛紛「走進來」進行跨國辦學,不僅可以直接辦學,也可以通過英特網開展「遠程教育」來間接辦學,同時「走出去」的出國留學人員也會大幅度增加;此外,各種國外的認證考試也是教育市場准入方式的一種,即所謂的「在服務消費國的商業存在」,如以會計為例,英國的ACCA、AIA、加拿大的CGA等高級職業資格考試在我國正升溫受寵。

(四)、經濟全球化將加劇我國會計職業界的競爭

在會計市場將全面開放的同時,我國會計職業界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也將空前激烈。首先是來自於國外會計師的競爭,因為隨著國外企業、國外公司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它們會帶來一批會計專業人員,這些會計專業人員長期在「國際游戲規則」下從事會計、審計業務,除了精通國際公認的會計、審計准則,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能外,還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全新的理念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其次是來自於會計執業人員本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會計人員面臨的不僅是日益復雜的國內業務,而且有許多新型的國外業務;不僅要對內提供企業經營管理用的會計信息,而且要向企業外部包括世界各地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會計信息。這就要求我國的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然而在我國1300餘萬會計從業人員中,有將近七成是大專學歷以下的,他們現有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難以適應這些要求。

(五)、經濟全球化將加快我國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進入發展階段後,其目標在於積極參與共建、整合全球化的組織制度及法制規范(伍中信、杜晶,2002)。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而建立的,市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法制經濟。自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適應會計的國際化要求,我國在會計法律、法規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修訂了《會計法》、頒布了《企業會計制度》等,使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基本建立起來,初步做到有法可依。但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逐漸深入,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呈現出不周密、不完善,如有些會計法規的規范內容狹窄、缺乏可操作性,不同層次會計法律法規的不協調性,有些規定與國際慣例特別是與WTO的規范間存在沖突等。因此為主動參與並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健全會計法規體系,加強對法律、法規執行機制建設,使我國的會計工作步入法制軌道。

二、經濟全球化下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創新

(一)、教育目標創新

會計作為國際性商業語言,受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影響較大。就高等會計教育的目標而言,長期以來會計教育界對此進行了廣泛地探討,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以本科會計教育為例,國家規定本科會計教育的目標為:「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經濟管理部門、學校、研究機構從事會計實際工作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即所謂的「三位一體式」目標。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虛擬性的目標。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的定位過高、表述上過於籠統、各學歷層次的培養目標界限不明確。因為會計實際工作、教學工作以及科研工作三者在知識結構、理論基礎、實務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顯著的差異,對於本科教育而言,要實現「三位一體式」的目標有點好高騖遠、偏離實際。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層次將逐步提高,會計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比例也將會逐漸擴大。因此,有必要對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即教育目標創新。

教育目標的創新要以其學科的性質作為背景。就高等會計教育而言,其學科的性質屬於以應用型為主,這在我國會計理論界已基本形成共識。正因為如此,會計學科的性質決定了會計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會計人才。從我國會計教育培養模式來看,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在高等會計教育中佔主導地位,而學術型或理論型的人才培養只佔少數。從會計人才培養的結構和渠道看,學術型或理論型人才主要是會計碩士中的一部分和會計學博士,應用型人才則主要是本科及部分碩士,「應用型人才的最終學位是碩士,但對理論型人才來說,碩士只是過渡性學位,終極學位是博士」(周新城、任兵,1997)。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將是社會廣泛需求的人才,也就是說,本科生教育及碩士研究生教育作為最主要的教育學歷層次將在整個會計教育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因此,對於我國高等會計教育來說,其目標應定位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盡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不斷培養出具有全球意識、發展眼光、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力的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即具有國際化、未來化和創業化。

(二)、教育戰略創新

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而實施國際化戰略可採取諸如推行雙語教學、推進教材國際化及師資水平的國際化等措施。其中,有步驟地推行雙語教學是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切入點。教育部高教司已在2001年制定了推動「雙語教學」的文件,提出今後本科教育20%以上的課程必須進行雙語教學,也就是說在高等院校20%以上的課程要用英語或其他外語來進行教學。這對我國的本科教育將是一個巨大的促進,也將是一場大的教學革命。推行雙語教學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培養他們適應對外交流的能力,也有利於直接了解國外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掌握國際會計實務和慣例。

會計教材作為會計教學的基礎,其質量優劣是影響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目前的會計教材雖然品種多樣、數量繁多,但是在質量上良莠不齊,教材編寫上各自為政、隨意性較大,內容上比較刻板、低水平重復,難以達到經濟全球化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水準。我們認為,推進教材的國際化是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重點。而推進教材的國際化可有兩大途徑:一是增加使用國外,尤其是美、英等發達國家的會計原版教材,二是組織編寫具有國際化水準的會計系列教材,教材的編寫可以適度打破傳統的要素主義和結構主義的思維習慣,借鑒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引用國內外的典型案例,增加學科的最新成果及發展趨勢,既要體現教材的國際化,又要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體現中國特色。

高校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近年來,隨著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逐漸推進,會計教師在知識的更新中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許多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一是師資的學歷層次偏低,據統計高等院校專業教師中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僅佔25%左右,難以勝任本科及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師資要求;二是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師資尤其是勝任雙語教學的師資嚴重不足;三是師資的業務素質整體偏低,如專業知識的老化、理論與實際的脫節、知識結構欠缺、科研質量不高等;四是師資隊伍的不穩定性,主要表現在高學歷會計人才難以加盟教師隊伍,現有的高學歷教師又有流失想像。所有這些構成制約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也影響我國會計學科的發展和走向國際化的時間表。而師資質量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因此,師資的國際化成為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難點,需要政府、社會、高校及教師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三)、培養機制創新

要培養具有國際化、未來化和創業化的會計人才,首先必須創新高等會計教育的培養機制。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機制即管理的機理與制度,有宏觀與微觀之分。就宏觀而言,是指國家在會計教育政策、發展計劃上的管理。依據我國的培養目標與現狀,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科學的會計教育政策和發展計劃,消除目前的混亂狀況,例如在學歷層次上規劃本科生的百分比、研究生的百分比,在布點設置上那些學校可以辦會計專業,那些學校不能辦會計專業等,都要有個科學的標准;就微觀而言,是指學校管理機制,學校是辦學主體,如何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是高校的職責,對此首先要寬口徑、厚基礎,目標是夯實學生的基礎,拓寬知識面,在課程設置上外延兼融,注重增加交叉學科的教學;其次是實行2+2模式,即通識教育與專業分開,允許學生自選專業,培養學生的個性。二是引導機制創新。對會計學生教育時應採取引導式、啟發式教育,取消目前單向填鴨式教育模式。目前我們的會計教育模式依然以教師講授為主,每門課課時是固定的而且要點名上課,布置作業考試等,這種方式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學生被動學習,效果不佳。我們認為應採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採取雙向交流式,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學生點評,教師輔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事先計劃好,布置課外參考書。讓學生學事前預習、研究提出問題,教師可針對性解答。對於考試制度也應作相應的改變。三是激勵機制創新,即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及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對於學生的激勵有多種形式,例如免修制、學分制、表彰與獎罰結合等;對於教師的激勵,主要是對教育質量高的給予表彰、晉升等。教育的激勵對象一定是雙重的,即教與學雙方。四是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機制創新應包括:(1)評價內容的全面化,即從多方面評價教育教學,不僅要評價學生所學知識的多少和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還要評價其綜合運用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2)評價方式的動態化,即對會計教育的評價要有利於促進教學雙方總結經驗、調整方法、改善手段,提高教學效果;(3)評價指標的系統化,即要從學生的知識面、綜合素質、能力等各個方面系統評價。

(四)、知識體系的整合創新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會計教育停留在「會計制度或准則+解釋說明」的階段,縱覽近幾年各財經類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採用的會計教材,盡管已經吸納了許多會計學科發展的新內容、新成果,但從教材的體例及內容的安排上看,絕大多數的教材仍是對我國現行會計准則、財務規定、稅收政策等按會計要素分門別類地加以解釋和例案,而忽略了對會計准則的動態特徵及其背後蘊涵的內在規律的闡述,其結果是學員一開始就陷入對會計處理的具體描述之中,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遇到新的經濟業務時便無所適從。再以會計課程設置為例,過去會計教育過多地強調行業特點,會計課程基本上按行業為中心進行劃分,導致學生只懂某行業的會計核算,對其他行業及其相關經濟管理的知識知之甚少,學生的知識面相對比較狹窄;經過20多年的課程體系的改革,目前各高校會計已轉為按會計職能分類,開設了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以及成本管理會計、審計、電算化會計等課程,課程的系統性有所加強,學生對會計知識的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在知識的廣度上、各種能力的培養上仍顯得欠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及環境的巨變,各種因素會交互作用,其他相關學科也會更多地向會計學科滲透,會計的知識體系必將擴展。因此,重整知識體系、改變目前會計教育中知識體繫上的非適應性,從現在的「傳輸知識」的模式向引導學生「如何學習」的模式上轉換是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重心。國外的一些做法和要求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美國會計學會(AAA)所屬「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ECC)」在第1號公報《會計教育目標》中指出:學校會計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訓練學生畢業時即已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於培養他們未來成為專業人員應有的知識和才能。這些知識和才能有:(1)技能,包括溝通技能、智力技能和人際技能;(2)知識,包括一般性知識、組織與經營知識和會計、審計知識;(3)專業認同,包括專業思想、職業道德和價值觀。筆者認為,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對會計人才的要求,在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中,對於知識體系的重整應突出以下幾點:(1)會計專業知識教育與專業判斷能力和專業敏銳力培養並重;(2)增加相關專業知識的教育,如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財政學、國際稅收、西方經濟學、國際關系學、國際經濟法等,厚實理論基礎;(3)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競爭力。綜合素質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科技人文素質等,能力包括溝通能力、較好的外語交流能力、自學能力、計算機與網路應用能力等。

(五)、教學模式創新

當前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模式在諸多方面仍顯得滯後,具體表現在:(1)教學計劃的程式化,有的會計教學計劃一經制定數年未作修訂,難以適應會計教育環境的變化及市場對會計人才素質的要求;(2)教育模式的應試式,以考試的成績或名次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依據,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3)教學內容的單一化,從會計課程的設置到教學內容的講授始終受到專業思想的限制,就會計而論會計,不利於學生知識面的拓寬;(4)教學手段的模式化,大部分的學校、絕大多數的課程仍然採用傳統的「教材——講稿——黑板——粉筆」式,信息化程度不高,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5)教學方法的傳統化,「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是我國會計教育的傳統方法,課堂上老師不停地講授,學生被動地接受,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6)指導思想上的片面性,會計教育過分注重會計理論的教學,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以及思想素質教育的重視不夠,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

經濟全球化對高等會計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對傳統會計模式進行全方面的改革,在教學方式上,變單向式教學為雙向式或多向式教學;在教學手段上,廣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如利用計算機網路教室、會計教學軟體和多媒體課件開展演示教學;利用計算機網路教室對教學內容開展交互探討教學;藉助計算機技術將現實問題在課堂上進行模擬教學;利用計算機網路廣泛開展遠程教學等。

(六)、教育理念創新

在眾多的教育理念中,終身教育理念被很多教育專家稱作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理論。我國的會計教育從時間安排上看包括會計的在校專業教育(即學歷教育)與會計的後續教育(即在職教育),而學歷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並且所學的知識也是相對靜止的。學生在步入社會工作以後,他所面對的是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制度的不斷變遷。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面對國外強大的競爭對手,若不進行知識的更新,將使我國的會計行業與會計人員處於被動狀態。而在我國,會計教育表現出明顯的非後續性,盡管我國在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專業職稱的資格認定上要求所有的專業人員都需要參加一定形式的繼續教育,財政部在1998年1月也發布了《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對中、高級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作了規定,但從實際情況看,這往往流於形式、收效甚微。而在國外,專業人員的後續教育被認為是企業與組織發展中具有戰略意義的一件大事。因此要更好地適應環境,就要會計人員繼續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樹立終身教育理念,特別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同時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的更新在加快,知識處於裂變狀態,新的觀念、新的知識層出不窮,我們的會計學更是如此,因為企業在不斷的重組、新的會計事項不斷出現,新的會計理念在不斷地出新,因而會計學知識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只有通過不斷的接受繼續教育,會計學者、會計從業人員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推進會計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使我國的會計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直接的影響表現在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面臨嚴峻的考驗。因此必須改革傳統會計教育,培養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知識結構和業務素質的復合型會計人才是我國當前高等會計教育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參考文獻】

1. 經濟日報產經新聞部 中央電視台《中國報道》編,WTO中國人——如何做全球化市場贏家. 北京. 長征出版社. 2000
2. 閻達五:面向21世紀會計學類系列課程及其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0
3. 劉永祥:高等會計教育改革若干問題的初步思考.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教版). 2000(1)
4. 孫錚、王志偉:加入WTO後中國會計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前景. 會計研究. 2002(6)
5. 馮正權:經濟、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對會計教育挑戰. 上海會計. 2002(3)
6. 王松年、戴繼雄:經濟全球化與國際會計(上)(下). 上海會計. 2001(1)(2)
7. 伍中信、杜晶: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會計改革. 管理世界(月刊). 2002(4)
8. 王開田:會計規范理論結構.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1 .
9.《中國教育報》、《科技導報》、《中國財經報》等,2001年—2002年有關內容

❷ 會計系畢業論文範本

會計 教育 作為一種專業教育,對如何培養學生的過硬專業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使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是會計教育工作者應當認真思考與探索的問題。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會計系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會計系畢業論文 範文 一:會計教育發展現狀

摘要:在社會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會計人員的個人工作能力和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會計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提高會計人員的基本財務知識和專業 會計知識 是當前我國會計教育需要加強的重要的部分,豐富會計人員的視野和知識水平,以及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是會計教育的主要目的.我國的會計教育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時代的發展對培養所需要的會計人才的方式和內容都有了新的要求,會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體制進行分析找出原因,進而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是我國會計教育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難題.本文主要對我國會計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並對其的發展進行展望,期望為我國會計教育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會計教育;現狀;發展

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帶動了很多產業的發展,同時行業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也越來越高,會計人才的需求也是如此.現如今我國的會計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相關的教育理念不夠明確,學習體制不夠完善和目標的脫離現實等都讓我國會計教育的水平相對而言比較低下,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等都不滿足社會的要求.我們想要提高我國的會計人員的水平就必須對會計教育進行改革,完善會計教育的體制、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才能夠拉近我國與世界會計人員的水平,促進會計教育的發展.

1我國會計教育的現狀

1.1實踐與理論分離

現如今我國的會計教育大都是直接向學生們灌輸會計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比較枯燥,學生們不僅沒有對會計知識產生足夠的認識也喪失了對會計知識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為了拿到一個會計資格證書,不注重會計知識的學習和會計的實踐體會.其中重要的兩個原因如下:其一是會計教育的課程的安排和設置不當,學生們所學到的會計知識與實際生活不符,不能在生活中進行驗證,故而很多的會計方面的知識都是學過就忘,在以後的生活中不能夠合理的進行應用,當遇到相關的問題時又臨時去學習,不僅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並且再次學習的效率也不高,僅僅從書面知識上了解大概不能夠仔細的理解所講述的內容.在當前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國對人才的培養都是理論與實踐並進的,同時各種行業的知識也都有涉獵,不再僅追求術業有專攻反而向著全方位發展的人才方向前進[1].我國在進行會計教育的過程中,該專業的學生的課程設計比較單一,除了一些必要的政治課程和數學課程之外大都是相關的會計課程,並沒有設立一些其他的人文、科技等課程.這種課程安排讓學生的視野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其他知識方面處於弱勢,尤其是計算機方面.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必備的基礎技能,所以會計教育的課程安排不能夠合理,不能夠為我國提供適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其二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踐過少,不能夠熟練的做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生一般都是生活在校園的環境中,很少接觸到市場和經濟環境,對很多的企業的知識不夠了解.並且會計教育的課程中只包含一些基礎的理論課程和大范圍上面的理論知識,對於很多的企業的會計知識的細節不夠詳細,老師們不能夠對企業中的很多細節問題進行講解和分析,讓學生只能夠靠背的方式學習會計知識,在畢業之後不能夠符合企業的人才要求,導致大學生的就業比較困難,不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1.2教育的目標不夠明確

我國的會計教育的培養目的是向社會輸送能夠從事相關職業的人才,期望彌補我國在會計行業上面的人員缺失.在剛改革開放時,這種會計教育的目的能夠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培養大量的會計人員.不過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對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會計教育的層次、深度和制度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提高我國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這一改變的必然結果.同時,市場和經濟的變化多端和會計教育課程上課程變化都沒有對會計教育的目標進行明確的定義,也模糊了會計教育的培養目的.

1.3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會計教育的體系和體制不夠完善讓其為社會輸送的會計人才的效果打了折扣,不能夠發揮其真實的作用.其一是會計教育的專業設置不符合時代對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求.在專業課程的確定和排位上,領導們時常對專業的安排上比較隨意,合並和增減專業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長遠的會計人才培養和全方位人才的培養計劃沒有貫徹執行.我國的會計教育課程上,出了一些有用的相關專業外還設置了其他一些專業,這些專業都是沒有很大實用價值,是一些可有可無的專業,與實際生活的相關性不強,不能夠鍛煉到學生的能力和開拓視野的效果,浪費了學生學習的黃金時段.會計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只對會計方面的知識有很淺顯的了解,既不能夠滿足會計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新時代對全方位人才的培養計劃,並且大學生的就業困難和專業技能低下等都是我國會計教育體制不完善造成的後果.會計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分類也符合課程的內涵,造成專業的設置和分類等設定不符合時代要求.其二是課程的設置不合理,專業課程的教學課時比較少而且課程內容不夠豐富等都讓會計教育的課程設定不符合人才計劃的要求.很多公開的課程都添加到會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課程中,很多科技、社會和一些會計課程都被忽略了,培養的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有限,不能夠符合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會計知識的范圍面比較窄,其他行業的知識又不了解嚴重的阻礙了大學生的今後的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在工作中可能受到很大的打擊.其三是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沒有與時俱進也不夠完整.我國的會計教育方面關於會計知識的教學大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教學內容也存在著異議,讓高校在進行會計教育中難以抉擇,教學內容一般都是集合大部分教學標準的共同部分,並且沒有及時的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很多年都沿用同一會計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們所接受的會計知識系統沒有與時俱進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不滿足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要求.不僅如此,還有很多的專業課程的知識上面存在重復的內容,浪費同學和老師的時間也沒有取得更好的學習效率,如會計教育中的成本控制內容在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門課程上都有講述.

1.4教育理念不明確

我國會計教育中的教育理念的不明確是我國會計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這種理念的不明確讓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找不到教學的主次,學生們也相應的不能夠取得較好的會計能力,學習能力不滿足社會的需求[2].這一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比較注重對人才的專業技能的提高忽視了個人素質的提升;大多數老師和家長等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等的要求比較嚴格,讓學生形成了一種只要學習好就一切都好的意識,不關注其他方面技能和知識的鍛煉和積累,在學習過程中也比較重視那些重點的科目,在很多綜合性的素質培養的課堂上做其他事情,個人的素質沒有得到提高,在未來的工作中可能會受到很多的影響.其二是對專業技能的重視超過了對國家法律法規的限定.會計是一個對企業的財務有著很大影響的職位,做好會計的工作與個人的職業素養和法規的重視程度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現如今有很多會計人員沒有遵循法律的要求而貪污受賄等給企業造成了很大損失的事情時有發生,所以加強會計教育中法律法規內容的講授是十分必要的,要讓會計人員在心中設定一桿秤,衡量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的行為是否符合標准.其三是在會計教育中看中學生對學習過的知識的記憶程度而不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會計是一項管理經濟的工作,需要我們在理論中思考,在實踐中學習,在思考中理解和融會貫通並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活工作中去.老師們利用實際案例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讓學生們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思考並且運用到工作中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對今後學生在工作中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有很大的幫助[3].不過從我國的會計教育的現狀來看,我國的會計教育過程中並沒有注意到在利用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和分析,書本上所學到的知識比較的枯燥無味,僅要求學生對這些知識的了解而已,沒有引發學生對這一內容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1.5教育層次分層不清晰

我國的會計教育的層次分層不清晰,比較偏向於會計學歷方面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改革,會計教育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更加傾向於會計學歷層次的教育,很多的專門的會計教育機構都相繼在這種情況下處於關閉狀態,如果這種現象繼續發展可能會導致會計行業的人才的嚴重缺失.我國會計教育在層次上分層不清晰的問題雖然還沒有顯現出來,但是還是能夠從會計教育的結構上可以發現,並且隨著社會的繼續發展這方面的問題早晚都會給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我國如何對會計教育進行改革來為企業輸送更加符合要求的會計人才以及增強會計人員自身素質和個人競爭力等都是現如今所面臨的亟待解決會計教育行業中的問題.我國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針對會計教育這一方面進行改革,根據時代的發展趨勢和環境的多方面考慮,不斷地完善會計教育的專業和課程的體制,以及會計教育的層次分類等增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質,為我國經濟事業的正常發展提供一份保障[4].

2我國會計教育的發展前景展望

在現如今的社會發展趨勢下,我國的會計教育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這既是我國會計教育的所面臨的挑戰也是一種機遇,當我國的會計教育跨過這一道阻礙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會計教育前景十分好,需要我們能夠對此進行正確的引導,實現我國會計教育的更進一步的發展.我國會計教育需要更加貼近國際水平,向著國際化的水平發展是我國會計教育的發展趨勢.在這一過程中想要更快更好地實現目標需要我們對會計教育的教師、學科等向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其中教師方面的國際化發展就是在會計教育中要首先培養或者引進高素質、高技能的師資隊伍,只有在這一方面上的資源足夠豐富才能夠為我國培養更多的高水平會計人才,是實現會計教育國際化的基石.我們在組建更加靠近國際化的會計教師隊伍的過程中,要注重會計教師的自身的會計知識的儲備和更新,增加會計教師的來源通道,保證會計教育中教師自身會計知識能夠滿足社會的發展,為保證培養出更加貼近實際生活中的會計人才奠定基礎.另外還要建立一個相關的會計知識的交流會,並對會計教育的老師們進行分類和分層,在不同的階段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畢竟老師資源是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的必備資源之一、老師們的影響對學生們對會計知識的了解和認識以及是否會進一步的探究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對會計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老師水平的國際化也需要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這是會計教育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另一方面的發展趨勢就是學科的國際化.我國在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後教育的觀念逐漸向國際的教育觀念靠攏,遲早只看重學歷而不注重自身的工作能力的觀念將會逐漸被企業淘汰,符合時代要求的全方面發展的工作能力強的人才需求會越來越大,所以會計教育向著會計學科國際化的方向發展是一種必然的發展方向[5].對會計教育的課程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是最佳的促進我國會計教育國際化發展的一種方式.在這種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將會計教育的教學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到相關的會計知識也要對其他學科有所涉獵,拓寬學生的知識深度和廣度,一些可有可無的課程也可以酌情刪減,為快速培養人才提供所必須的時間.其次是對老師們的教學方式的改變,向著學生們更加喜歡、老師們更加輕松的方向進行,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為培養學生更強的工作能力做出貢獻.

3 總結

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了社會的進步,會計教育也要做出相應的改變,為社會和企業提供所需要的新時代人才,會計教育的發展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克服困難,向著更加符合國際標準的會計教育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冠軍,張亞連.會計教育國際化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財會通訊,2011(12):26-28.

〔2〕李震.我國大學環境會計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淺析[J].會計之友,2011(18):120-121.

〔3〕王秀芬.河南省會計本科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71-174.

〔4〕吳平.我國會計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2(03):112-114+120.

〔5〕__斌.國外會計倫理教育:現狀與啟示[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03):50-56.

會計系畢業論文範文二: 保險 業會計信息失真思考

摘要:保險企業會計具有自身的特點,其與一般企業會計特徵不同。在當前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新形勢下,保險企業會計環境越來越復雜,特別是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存在,給保險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風險。因此,需要針對保險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並進一步對保險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進行有效防範,為保險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保險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防範 措施

一、保險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保險機構自身經營理念不成熟

我國保險行業起步晚,無論是經營理念還是 經驗 都有所欠缺。在當前保險行業發展過程中,更重視對企業規模的擴大,部分保險企業甚至將保費規模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下屬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不計成本來爭取實現保費規模的擴大,這不僅會增加保單獲取成本,而且還不利於保險市場的有序發展。

2.保險企業財務費用政策和考核指標設置不科學

當前,保險總公司通常會依據分支機構的業務量來進行下撥費用,而且對下撥費用管理採用比例控制原則。但由於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各分支機構面臨著復雜的市場情況,各項費用支出比例通常會高於總公司規定的比例。而為了達到總公司的費用考核要求,往往會人為對費用科目進行調整。當前保險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再加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及消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各地保險分支機構經營管理及發展業務的成本也存在差異。但保險總公司在對分支機構費用政策制定時缺乏細致的 市場調查 ,對分支機構的管理缺乏針對性,分支機構費用緊張已成為普遍問題,這就會使其為了運營需要而採用各種規違方式來套錢。

3.保險企業內控制度執行不力,管理方式粗放

當前,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對分支機構按照一定的費用率進行相應費用撥付,但對於經費具體的使用情況缺乏有效管理。而且,在業績考核時缺乏嚴格的把關,對分支機構經營數據缺乏稽核和審計,給各分支機構在會計信息數據上作假提供了可乘之機。另外,在管理上更側重於對二級機構的重審,對三級和四級機構的管理較為薄弱,這也使三級和四級機構數據作假現象較為嚴重。

4.缺乏完善的外部監管體系,監管力度不夠

我國保險市場發展不完善,各種制度還沒有全部理順,對違法違規行為缺乏有效制裁。同時,監管部門主要依靠行政處罰手段來治理會計信息造假現象,由於會計信息造假成本低,再加之受制於利益驅動,從而導致當前保險行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普遍。

5.保險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保險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普遍較低,且法制觀念淡薄,缺乏應用職業道德,獨立能力差,在工作中往往會屈服於壓力而進行違規操作,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發生。

二、保險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防範措施

1.建立健全效益導向型的經營理念

保險公司要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要建立健全以效益為導向的業績考核制度和財務費用制度,降低考核指標中保費規模的權重,提高利潤、效益、內含價值等指標權重。

2.建立科學的財務費用政策和考核指標體系

保險企業為了能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在費用管理上確保支出的彈性,並進一步對經費使用審批管理進行加強,避免制定費用預算時過細,對各類費用支出比例在設定時,要確保各分支機構對控制費用支出額度和流向上要具有一定的許可權,同時還要對各分支機構自主支配費用的額度和范圍進行壓縮,從而更好地對分支機構數據造假行為進行規避。

3.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建立高效的內審機構,強化內審部門的力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及獨立性。在內部審計工作中,需要加大對數據真實性的檢查和考核力度,通過逐級、同級及抽查等多種方式對各分支機構的業務數據進行廣泛覆蓋。同時,還要通過對資金等重要控制點進行管控和集中管理,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也確保能更好地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進行有效防範。

4.加強外部的會計監管力度

社會審計對企業會計信息具有監管職責,特別是在當前經濟環境變化的新形勢下,在審訂工作中更重視對會計報表進行審計,這就給會計信息造假提供了機會。因此,需要在審計業務開展過程中對保險企業的會計造假現象進行重點關注,同時注冊會計師也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及執業能力,以便能對會計信息造假現象進行有效防範。

5.提高財務人員整體素質

進一步對保險會計人員從業資格制度進行完善,提高道德規范水平,加大對會計制度法規的培訓力度。提高保險會計責任人的任職資格和資歷要求。通過對財務人員進行法律風險防範教育,使其通過法律風險知識的學習,更好地掌握法律基本理念和知識,努力強化保險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其自身的法律修養,同時還要進一步充實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有效提高會計工作質量,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三、結語

會計信息作為重要的社會信息資源,不僅是投資者及債權人對財務狀況進行了解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及對風險進行防範的重要信息數據。因此,需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當前,保險業發展過程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需要進一步對制度進行完善,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會計信息失真進行有效防範,更好地促進保險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志明.保險會計信息規則性失真問題分析[J].會計師,2011(6).

[2]王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分析[J].商業 文化 (下半月),2011(3).

會計系畢業論文範本相關 文章 :

1.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2. 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3. 財會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4. 本科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5. 關於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❸ 關於高校會計專業教育問題的思考 緒論

【摘要】 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由於我國現有的教育體制、教學方法和方式存在弊端,導致我們培養出來的會計畢業生和社會實際需求脫節。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會計教育機制進行改革並實現會計教學與實務的合理對接,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會計人才。
【關鍵詞】 會計教學;會計實務;對接方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多種類型的經濟體不斷涌現,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對會計畢業生的知識結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權威部門預測和相關機構的實地調研,具備一定理論知識,既熟悉會計實務工作,又掌握企業管理和金融等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正在逐步成為市場需求的熱點。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而帶來的對會計人才需求變化的特點和要求,筆者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對高等院校如何創新會計教學與實務對接提出一點粗淺看法,僅供參考。

一、創新會計教學與實務對接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需要
我國自從加入WTO以來,積極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國際貿易連年遞增,國際經濟往來日益頻繁,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部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迫切需要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工作國際化。相應的,迫切需要面向世界,適應全球化,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的各種經濟類人才。

(二)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的需要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北京舉行會計審計准則體系發布會,發布了39項企業會計准則,這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正式建立。在新的會計准則體系中,包括1項基本准則,38項具體准則和相關應用指南。而38項具體准則中,還包括了22項新推出的會計准則,並對原有16項會計准則作了相應修改,這極大地豐富了原有的會計准則體系。新會計准則體系,已於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施行,2008年起將在國有和國有控股的所有企業施行,相應的高校會計教學應盡快適應這種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較快的普及新的會計准則體系。

(三)人才市場發展的需要
從最近幾年我國各大人才市場及各種大型的人才交流會反饋的信息來看,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已呈飽和的狀態,而供給卻呈膨脹之勢。目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超過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我國也因此成為世界獨有的「超級會計大國」。然而適應市場需求的高層次、高學歷、高素質、高技能的會計人才卻相對較少。一方面是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困難,另一方面又存在著社會對綜合素質較高的會計專業人才需求旺盛的狀況。這種尖銳的矛盾反映出我們的會計專業學生需要適應市場的需求。

(四)構建創新型國家的需要
黨的十七大再次明確指出,要構建創新型國家。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建立在「又好又快」的基礎上,強調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在人才的發揮和培養上,首先要保證「又好」,在「又好」的基礎上爭取「又快」。我們看到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正在由傳統的應用型向創新型人才發展。而創新型人才不僅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還需要有應用理論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對現有的教育體制不斷地創新,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二、創新會計教學的目的在於改進目前的教學方式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高校會計學、理財學、審計學三個專業學科的教育體系已經形成並得到逐步完善。這種體系比較好地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情況,為我國培養出大批合格的財務、會計、審計方面的人才,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特別是考慮到21世紀未來發展的需要,筆者認為,這種教育體系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分類教學缺乏融會貫通
會計學畢業生,由於學校學習的往往是各個方面的專業知識,例如會計、稅務、審計、財務管理、金融等等,既沒有對所學的知識有綜合實踐應用的機會,又不能對所學的各門類知識進行有效的融會貫通。因此並不能深刻體會到財務會計知識內在的聯系性,或者體會不夠深入,在剛開始工作的過程中,難以有效運用所學知識。
例如:學習會計知識,只是單純學會填制憑證,做分類賬,做會計報表,並沒有想到與稅務相關的各種條例、法規的聯系;學習審計,只是學習審計的流程,審計的目的,審計報告的編寫,並不能深入思考審計工作與會計工作的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又例如:雖然在教材中加入各種票據的票樣,但各種票據結算方法、票據的往來程序仍沒有生動地表現出來,學生缺乏對會計流程的直觀認識。

(二)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高等院校本科教學仍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相對較少,也沒能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大多數院校,課堂講授多而互動式的討論少,學生仍以應對考試為主,在考試時以一些記憶性的問題和選擇題代替了分析性的問題。翻開會計教材就會發現,每一個問題和每一道作業題都有一個無需證明的正確答案。這種教學方法會誤導學生,使其認為:「會計是同數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個問題都有唯一正確答案」。而實際上會計處理的是復雜的人際關系,會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會計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處理非確定因素時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三)缺乏進行社會實踐的條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財經院校的學生社會實踐、專業實驗和實訓是有一定的指標要求的。目前,很多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會計實驗室,但是並沒有都充分的利用起來。同時,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上不願意接納學生進行實習,所以學生在校四年的大學學習,基本沒有會計實踐操作,導致學生缺少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同時由於學校學習的局限性,不能給學生展示真正的會計實物(例如各種各樣的原始憑證),只能給出很少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東西,而經濟活動中原始憑證花樣繁多,從顏色到樣式各種各樣,學生沒有較多的接觸、示範,自然無法做到與實際接軌,影響其實際工作能力。許多會計院校在財務會計的理論研究方面,確實有不錯的成績,有的甚至站在會計學學科研究的前沿,而實踐教育卻不是這樣,最終形成學院式的教學方式。

(四)滿足於各門課程的灌輸,學時的完成,缺少理性分析與研究
由於會計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結合十分緊密的學科,具有相當的繁雜性,課業任務往往比較繁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單純課堂灌輸專業知識,而其他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都相對滯後。例如:專業題只能告訴學生如何處理經濟業務,記入哪些會計科目,但為什麼要這樣做學生卻並不能完全了解;又比如,對固定資產折舊部分,學生們學會了用四種方法計算固定資產應提的折舊額,而對每種折舊方法的適用范圍及其不同方法的應用所產生的會計結果,卻了解不清楚;再如,對存貨計提存貨跌價准備,什麼情況下計提,什麼情況下沖減,在什麼情況下全部沖回或部分沖回,學生們很容易就學會了做題,但卻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含義及處理原因。

(五)學生實習有誤區和假象
會計部門通常是一個單位的重要部門,即使學生到單位實習也很難在短時間內了解一個單位的整個會計系統。同時學校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會計職業界的聯系鬆散,沒有一個固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和聯系機制,因而使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沒能形成一個良好而持久的運行機制。我國民間職業團體及會計職業界參與會計教育的聯系程度較小,因而從客觀上造成了教學與實務的脫節,不利於營造良好的會計教育環境。目前,有的院校為了完成學生實習的要求,讓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有的只要在單位蓋個章即可,事實上學生就根本沒有實習,使實習成了一個過場或假象。

三、改進會計教學的基本設想

基於上面提到的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方面的不足,筆者認為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革創新會計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實現高等會計教育中理論教育和會計實務的對接。

(一)更新教育理念
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和會計准則不斷國際會計趨同的特點,我們應當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即培養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導向,面向國內、國際市場,適應各類企業及非盈利組織需求的專業理財人員。同時要求學生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改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不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忽視市場需求的做法。為此,學校有必要建立一套學生個人信息檔案系統。從學生進入大學開始,追蹤考察其知識學習、技能掌握、綜合素質提高、以至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去向及學生就業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能力的考察意見與建議。通過對學生在校期間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及用人單位反饋意見的分析,及時調整和改進會計教學,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二)改進教學方法
新型的會計教學方法應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以「注重理論教學」向「理論基礎上的實踐教學」的轉變。課堂教學是會計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課堂的作用在於提供給教師和學生一個共同交流的場所或平台。在課堂教學上,以學生需求為依託,以培養能力為導向,採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模擬式」等教學方法,開展互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活動。在教材中加入實物的照片、圖片、增加實例,增強教材的生動性,可理解性。另外,製作教學光碟,把教學軟體引入課堂。把經濟活動以用動畫或情節、展現出來。如從交易的結算、原始憑證的取得,到賬簿的登記、過賬、結賬,把一個會計主體某一期間的經濟業務通過影片演示出來。在教學軟體中再加入有關審計的內容,介紹會計造假案件等內容,使會計教學具有立體感,使枯燥、晦澀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提高了課堂的生動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在寓教於樂中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重視社會實踐
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一些特殊的技術知識,更多地依靠在實踐中掌握。沒有足夠的實驗室練習或實踐教學,會計專業學生很難透徹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原則與技能。因此,高等院校非常有必要加快會計課程的實驗室建設,不斷完善實驗室的信息資源、軟體資源、項目資源、技術資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條件的應當真正建立不同形式的實驗基地,教學經費和學校建設應有專項的實驗和相應的基建要求。同時有必要和一些用人單位如大型國企、大型集團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建立合作關系,定期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同時學校也可以定期為實習單位提供專業知識培訓。建設高校在課程設置時,增加實習的課時,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務對接。通過實習,參與實際工作,不僅能鍛煉學生實際操作技能,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為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現代復合型會計人才奠定了基礎。

(四)探索模塊化教學方式
模塊化教學主要針對社會崗位職業能力的需要進行組合,由基本素質模塊、會計專業通用執業技能模塊、專業方向模塊、拓展模塊、綜合應用模塊等組成。其中,基本素質模塊、會計專業通用執業技能模塊基本穩定,而專業方向模塊則以社會調查為依據,緊跟時代步伐,及時調整培養方向。拓展模塊主要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綜合應用模塊緊密結合實際,實行指導教師制,與企業進行合作教育,有系統地組織學生參加崗位實戰,並結合實踐撰寫畢業論文。此外,還可以進行課程的拆分與整合,與不同模塊相結合,不斷進行課程的改革與創新。關於模塊化教學,學校可以有選擇的聘請校外教師,讓企業的CFO進入學校課堂,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增加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五)增加案例教學
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差,獨立工作的能力也比較差。經過和他們的探討,發現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模擬練習不夠,也就是案例教學不足,而且案例教學的深度、關聯度、新穎度不夠。這就需要學校設置專門的案例教學課程,以現實中最新發生的情況作為課堂案例。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案例教學不是老師以已有的結果進行講授,而是讓學生參與到案例當中,讓學生來對案例進行符合邏輯的演義,通過不同組的演義得出不同的結果,以此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方面,會計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要獲得良好的會計實踐教學效果,必須首先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而當前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會計專業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後直接任教的,很少參加社會實踐,實踐能力較為薄弱,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
1.建立教師實踐基地。在目前建立大規模的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有些不合實際,而建立教師實踐基地是比較可行的。一方面教師實踐基地的數量、規模不大,比較容易找到;另一方面,由於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可以向實踐單位提供會計服務,實踐單位樂於接受。通過教師實踐基地的建立,學校與實踐單位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建立起密切的合作關系。通過建立教師實踐基地,讓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改變若干年來會計教育落後於實際經濟發展的被動局面,及時給予學生最新的知識與信息,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說,沒有實踐就沒有提高,應當把社會實踐當作是教師的一種進修,視為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
2.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教師進行社會調查。社會調查的安排以不影響日常教學為原則。教師參加社會調查的時間一般較短,所需經費也不多。因此,社會調查是會計專業教師進行社會實踐的一種較為易行和效果較好的方式。社會調查的形式和內容可以靈活多樣,既可以由學校集體組織教師深入實際工作部門,調查了解其生產經營、財務管理、制度建設等實際情況,也可以針對會計改革的熱點和專業教學研究中的重點、難點,由教師自發組成專項調查小組到基層單位進行采訪、蹲點,收集資料,並從實際生活中汲取營養,收集資料,完善和充實教學;同時也為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素材,以便有可能以生動、活潑、來自實際的案例引導和啟發學生,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現代高校會計教學與實務的對接是會計教學的核心問題,如何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不僅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更需要社會各方面和用人單位的配合,更需要高校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只有按照黨的十七大確定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人為本,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才能培養出合格的會計人才。

❹ 本科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精選

會計資訊質量直接影響著經營者、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進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會計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在分析了ERP環境下未來的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對會計創新人才要求的基礎上,本文探討了在教學條件和環境受到限制的條件下,如何通過組織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以及如何設計實訓案例來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ERP;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綜合型實驗教學;實訓案例

1前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資訊科技的發展,由美國加特納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ERP成為實施企業資訊化的一種嶄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同和採用,會計工作的外部環境正經歷著資訊化變革。因此在2009年,我國財政部正式釋出了《關於全面推進我國會計資訊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要推進企事業單位會計資訊化建設並推進會計教育資訊化建設。會計資訊化必然使得未來的會計資訊系統高度融合計算機技術與會計,並最終形成IT事件驅動體系結構下的會計資訊化系統。因此,未來的會計不再是只專注於常規會計處理的傳統反應式會計,而變成一個活躍於銷售、采購、生產以及管理等企業生產經營各領域的管理控制系統,會計工作重點也將轉向業務規則的定義、資訊規則的定義以及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與經濟管理類其他專業相比,會計專業的應用性特點更為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會計本科教學的目標還是以讓學生掌握會計專業技能為主,採用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此很容易忽略會計的應用實踐性,無法進行跨學科融合,其雖然可以滿足以手工為主的會計實踐工作,卻無法適應資訊化環境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會計課程體系中,「會計電算化」是與ERP環境最為相關的課程。目前包括我校在內的許多高校都將該課程目標定位為熟悉並掌握會計電算化軟體,多採用老師講解軟體,學生動手實驗的教學模式,並未充分重視學生即將面對的會計資訊化環境,對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幫助不大,不能滿足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將會計資訊化程序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貫穿於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教學中,凸顯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於此,本文將從分析會計創新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探討如何將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融入ERP環境下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中,以期能夠為高等院校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拋磚引玉。

2會計創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2.1創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創新人才應該具備何種素質呢?根據以往的文獻,我們認為,除了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外,創新人才更要具備好奇心、善思維和常實踐的能力。具備了這些能力的創新人才對問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夠從日常瑣碎的工作中發現不一樣的問題;具有更活躍的思維,更善於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更長於實踐,從實踐中發現真知。

2.2ERP環境下

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對會計創新人才的要求傳統會計系統只能提供以歷史成本計價的單一貨幣資訊,不能滿足不同資訊使用者個性化需要,基於此,1969年美國會計學者GeorgeH.Sorter提出「事項法」會計。在事項法會計下,會計資訊系統的目的是向資訊使用者報告企業發生的具體經濟交易、事項和情況,讓資訊使用者自己來選擇並組合對其決策有用的資訊。資料庫技術的產生極大地支援了事項法會計的發展,並進一步產生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其具體允許規則如圖1所示。根據事件驅動原理,在IT事件驅動型會計資訊系統中,當業務發生時,所有的資料都儲存在業務事件資料庫中,業務人員制定業務規則,會計人員負責資訊處理規則,系統將根據業務規則,將滿足條件的業務資訊篩選入業務資料倉庫,系統根據資訊規則將有用的資訊過濾報告給企業范圍內的資訊使用者。由此可見,在未來,會計人員的職能要求將有所改變。

***1***溝通能力。在未來ERP環境下,會計人員不僅要科學地組織會計工作,統籌安排並協調各崗位、各部門和各企業之間的會計事務工作,更需要正確地處理各方面的關系,如財務關系,需要處理債權人、債務人、投資者、各級 *** 管理部門等外單位的公共關系,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生產部門、供應鏈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協調。

***2***協助定義業務規則。創新會計人才素質更體現在當外部環境變化導致新事物出現時,會計人員應能協助業務部門***供應鏈和生成等***迅速理解和把握業務實質,並制定出合適的業務規則,以生成業務事件處理器,方便對業務事件進行篩選。

***3***定義資訊處理規則。會計創新人才還應能積極了解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制定出資訊處理規則,更為重要的是,創新會計人才還應具備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理出各方的利益關系,做出合理的職業判斷,以滿足各方對資訊的需求。

***4***不斷學習,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會計是反應性的,環境變化必然導致會計處理的交易、事項和情況發生變化,由此帶來新的會計現象、問題和新知識,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創新會計人才,具有不斷學習、善於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基於會計電算化實驗教學的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

3.1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的開展

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在課堂中貫穿實訓教學則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決定了不同實訓教學的開展形式。因此在這里我們首先探討創新型實驗教學的開展方式。一般而言,創新型實驗教學的開展有多種模式。第一種模式為基礎實驗,基礎型實驗主要是課程實驗,在課程實驗中,每一個學生擔任ERP環境下會計崗位的各種角色,按照課程內容的先後順序進行基礎實驗。這一層次的實訓教學適用於沒有聯網條件的實驗室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一人一套賬,無法培養相互之間分工合作和溝通能力,而且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有可能會影響到實訓效果。第二種模式為綜合型實驗,綜合型實驗主要是利用區域網進行崗位實驗,按照會計資訊化崗位進行模組劃分,分組進行實驗,在這種實驗課中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來進行工作的實踐演練,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會計角色***或崗位***的認識。這種實驗方式適用於有區域網路設定的實訓環境。不足之處在於個人只負責自己的崗位,難免忽略其他崗位的實際操作。因此,為了克服這一不足,在進行綜合型實驗之前應輔之以基礎實驗,可以選擇一個較為簡單的案例,讓學生先熟悉軟體的操作,再在了解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進行分崗位實訓。因此,此種模式所需要的課時要較基礎實驗模式為多。第三種是ERP模擬實驗,在該類實驗中,通過ERP沙盤對抗演練及軟體模擬實驗,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以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將各個業務部門、各個崗位有機地連線在一起,達到融合系統性的經濟業務理論與實踐的目的。顯然,ERP模擬實驗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對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具備生產製造、財務管理、會計、人力資源和市場營銷等各學科的知識。但如果教師受其專業限制,無法深入挖掘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被調動起來,實訓效果會受到影響。同時這種實訓模型對教學環境和條件的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專業的ERP沙盤軟體,還需要較多的分階段實訓學時。除了前述三種模式之外,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加強實踐與企業合作,拓展校外實習基地,能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感受到財務工作的實際情態,了解財務工作的程式、內容和方法,強化學生對專業的認知程度,使學生得到系統綜合的訓練培養,提高綜合素質。綜上所述,雖然ERP模擬實驗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最具有優勢的方法,但因為受教師素質、教學條件、目標定位和學時設定等條件所限,目前大多數高校難以實現ERP模擬實驗教學。所以更為可行的方法是綜合型實驗,讓學生在案例實踐中培養會計創新。

3.2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設計

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是指在會計電算化課堂上用於學生操練的實際案例,是會計專業學生在ERP環境下實踐的第一步,設計妥當的實訓案例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為了將會計創新人才的培養寓於其中,實訓案例的設計應把握以下幾點。

3.2.1以分崗的方式實現溝通技能的培養

首先,案例的設計應體現分崗運作的思想。在分崗運作方式下,學生以組為單位,各分配以不同的崗位。一般情況下,一個小組可由賬套主管、出納、總賬會計、固定資產系統會計、工資系統會計、應收和銷售系統會計、應付和采購系統會計以及存貨系統會計8人組成。故實訓案例的設計也應至少包含上述模組的內容。同時各崗位之間存在著合理的分工和許可權牽制,這貫穿了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思想。因此在實訓案例中可要求學生自行查閱資料、進行許可權分配的討論,使學生能切身體會實際工作中各崗位之間職責的分工與許可權的內部牽制。這樣的實訓案例設計可以通過崗位的分工、許可權的設定來實現小組內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因此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比如在出納許可權設定時,學生就應該先查資料,分清會計和出納的職能,因此學生在進行出納和總賬會計許可權的時候,就要實現「錢賬分離」的思想,總賬會計負責總賬,出納負責出納系統以及與現金和銀行存款有關憑證的稽核。其次,在控制良好的會計資訊系統中,不同的總賬會計和出納,應給予處理應收賬款和現金的額度的不同許可權,因此在案例設計時,應給學生以適當的提示,讓他們自行分析和討論金額許可權的分配以及許可權分配的後果。

3.2.2以對資金鏈的把握帶動定義業務規則能力的培養

目前各高校的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更多涉及財務的內容,對於非財務的業務,特別是生成運作管理過程接觸較少。為了培養學生協助制定業務規則的能力,可考慮對財務資金鏈把握的業務實質。比如教師在設計實訓案例中計算成本分攤的時候,可通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來了解業務過程。作業成本法的關鍵在於找出作業動因來進行固定成本的分攤,而作業動因的尋找過程則可深入了解業務,從而尋找作業動因的過程也是抓住業務實質的過程。該部分的評分則可通過成本動因設立的合理性來決定。比如,生產過程中的材料准備***下稱備料***作業,其不僅會影響到生產部門,同時也會影響到產品設計部門,因此因備料產生的固定成本需要在這兩個部門之間進行分配,作業動因可以是搬運次數,也可以是人工工時或其他動因。此時,作業動因選擇的准確性就取決於對企業生產工藝的了解。了解程度越深,選擇的作業動因越合理,成本分配越准確。由此激發學生了解生產運作過程的動力,進而培養定義業務規則的能力。

3.2.3將會計職業判斷融入案例中以加強會計資料規則定義能力的訓練

要定義好資料規則,很重要的一個能力是了解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在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下,會計人員將不僅提供財務資訊,也提供非財務資訊。但在實訓課堂上,我們無法了解非財務資訊的需求,只能以增加對財務資訊需求的了解作為能力培養的基石。而為了向資訊使用者提供更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財務資訊,做出准確的職業判斷非常重要。因此應在案例中納入需應用會計基本理論進行職業判斷的內容。如,可增加金融工具業務,因為金融工具可計入交易性金融工具,持有至到期投資也可計入可供出售金融工具,職業判斷的標準是管理層的意圖,因此可設計案例情景,讓學生自行判斷根據管理層意圖將其區分,是計入交易性金融工具還是可供出售金融工具,根據判斷的准確性給分;按照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企業自建寫字樓,部分出租、部分自用,如果自用與出租能夠明確分割的,自用部分應按成本計量確認為固定資產,出租的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性房地產,計入投資性房地產的又可以選用公允價值計量,因此可設定案例情形,讓學生判斷固定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的區分,並進一步分析投資性房地產是用公允價值還是用歷史成本計量等。

3.2.4以設錯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錯法是指教師針對知識點,設計錯誤,讓學生在其後的操作中發現錯誤,分析錯誤並尋找解決錯誤的方法。因此在實訓案例的設計中可貫穿這一思路,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進行科目設定時,可不讓學生指定會計科目***將現金科目指定入現金賬,銀行存款科目指定入銀行賬***,但要求現金和銀行存款科目必須在出納系統中進行操作,這樣一來,沒有指定賬戶的學生即使用出納身份也無法打開出納系統,這時讓他們自己去翻閱資料,查找出納系統正常運作的原因,並解決這一問題。再如在總賬選項中,關於憑證稽核的選項是「選中憑證記賬前必須經過稽核」,案例設計時,可以不提醒學生勾選此選項,而待學生完成憑證處理要記賬時,就會因為沒有稽核憑證而無法記賬,從而引發學生尋找原因,並加深學生對憑證稽核重要性的理解。

4結語

基於未來的IT事件驅動體系會計資訊系統環境,本文首先分析了會計創新人才的基本素質和要求,本文認為,在此環境下,會計創新人才應具備溝通、協助定義業務規則、定義資訊規則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本文探討了在教學條件和環境受到限制的條件下,可通過組織綜合型會計電算化實訓案例教學,並將溝通能力,了解業務規則和定義資訊規則,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入實訓案例設計來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吳中華.創新型會計人才培養與ERP模擬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2***5***:43-45.

[2]周虹.本科會計ERP電算化教學改革思考[J].財會月刊,2015***9***:120-122.

[3]李新瑞,馬晨佳.會計電算化實訓的設錯教學法[J].財會月刊,2013***11***:123-125.

[4]陳瀟.現代會計資訊系統構建趨勢———基於事項法的事件驅動系統[J].財會通訊,2010***12***:126-127.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思考

摘要:本文對新會計准則的含義與其變化趨勢加以研究,並分析新會計准則的主要變化及其對稅收的影響,並對新會計准則下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會計;稅收籌劃;會計教學

本文將對新會計准則的含義與其變化趨勢加以研究,分析新會計准則的主要變化,在新會計准則背景下,對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相關建議。

一、新會計准則的含義與其變化趨勢

會計准則是我國經濟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國家企業經濟活動中關於財務核算的標准。新會計准則的施行使實務會計與會計理論產生新的變化,也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新會計准則在許多規定上進行了創新,並推進了會計資訊化程序,強化了會計資訊的實用性。

***一***新會計准則的含義

通過將新會計准則與原會計准則相比較,可以看出新會計准則的適用范圍和報告目標更加明確,相關規定更為詳細和具體,整體來說更具科學性。新會計准則在原會計准則的基礎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規定,有效地減少了稅款的流失。例如新會計准則對《所得稅》的調整,規定企業在核查資產的周期時,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規定,遵守相關的法律規定,不能進行估計,加強了企業資訊的真實性。並且新會計准則也在原有基礎上對部分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在資訊記錄的過程中更具有實用性,並強化了稅收調整的內容,有利於保障企業依法納稅。

***二***新會計准則的變化趨勢

新會計准則的施行,使得企業會計執行系統更加完善,會計資訊更為真實可靠,並有利於加快我國企業走向世界的程序,促進了全球金融投資和企業財產的透明化。並且新會計准則在實行過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國企業會計的標准資訊質量,增強了資本市場的活力,有利於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通過對新會計准則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會計准則會加強企業對未來發展方向的預測,有利於企業選擇高回報的投資領域,並且企業決策也能在新會計准則的指導下,制定出更為長遠的經濟發展策略。企業能通過對新會計准則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經濟質量。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也更為復雜。新會計准則的施行,對於國內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利於國家會計管理對企業進行資本控制,穩定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從而使得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隨著企業對於新會計准則變化內容的適應,企業能夠有效地提升會計管理能力,從而促進企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二、新會計准則帶來的變化———以企業稅收籌劃為例

新會計准則的出台,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實務出現了許多變化,以企業稅收籌劃為例,會計作為稅收的基礎,在會計實踐的過程中會依據會計准則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而企業的稅收環節也從會計賬務處理進行展開,企業不同的賬務處理,會對企業稅收造成直接影響,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有必要對新會計准則的變化加以分析,明確新會計准則為企業稅收帶來的重要影響,並對新會計准則對企業稅收的影響作用進行研究,選擇出企業最優納稅方案。

***一***政策選擇的變化

新會計准則的推行使得企業會計在進行某項業務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具有多個會計政策的選擇,而對這些不同會計政策的處理也會使得該項業務產生不同的經濟後果,並影響到企業的稅收情況。例如對存貨計價方法和固定資產折舊的變化,在原有規定上進行了相應拓展,企業不同的經濟情況,也會導致毛利率和利潤的不正常波動,這些會計政策還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從而造成企業不同的經濟後果。新會計准則對於固定資產的相應指標加以細化,對企業的折舊費用和利潤帶來影響,企業對於不同會計政策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到稅收意義的所得。

***二***處理方法的變化

新會計准則中對於所得稅會計和收益計量等處理方法進行了調整,全面採用國際通用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引入了展示性差異的概念,通過適應稅率計量來確認所得稅費用,這種方法能夠通過對暫時性差異的貫徹,來全面確認所得稅資產,有利於提高企業稅收的實用性。並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核算任務量的增加也會出現更多的暫時性差異,而新會計准則中對處理方法的調整,能有效地提高企業會計資訊的實用性,也有利於企業的穩定發展。

三、新會計准則下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的開展

新會計准則的施行,無論在內容、方法還是理念方面都進行了較大改革,這也使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的開展發生了變化,新會計准則中的內容增多,並實現了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並且創新了原有會計理念和內容,這些變化也將改進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從而強化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

***一***新會計准則對會計教學的影響

新會計准則的施行會對高職院校會計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提出相關要求,新會計准則中包含了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這也使得教師不能只熟悉原來的工商企業知識,還應熟悉其他行業知識,並加強新會計准則下的系統化知識的學習。新會計准則也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定帶來影響,與原會計准則相比,新會計准則下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要認清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和會計科目設定等方面的差異,也對高職院校會計教學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會計准則的會計教學需要全新的思維,因此教師在重視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當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學生的創新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處理能力,並強化學生在新會計准則中的實踐能力。

***二***會計教學的改進方向

在新會計准則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從多個方面提高教師素質,並建設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保障教學質量。高校應當安排針對新會計制度、會計實務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和研討會,並組織相關專家和骨幹教師進行講座,有計劃地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明確認識到新會計准則在企業的實施情況及相關問題。高職院校還應當根據新會計准則的變化,對教學內容和課程設定進行改進,克服專業課之間內容重復的現象,並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加強對新舊會計准則的比較、轉換和應用。對於教學內容的優化,需要會計教師及時查閱最新資料,並通過集體備課制定出講授內容,保證學生所學知識的實用性。新會計准則的實行中,企業會計的實務工作產生了許多變化,也促進了企業會計稅收籌劃策略等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這對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工作也應當針對新會計准則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建設出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並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改進,強化高職院校會計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冠華.新會計准則下企業會計稅收籌劃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6***.

[2]張玉霞.探討新會計准則對企業稅收的影響以及稅收籌劃[J].經營管理者,2014,***9***.

[3]高永華.新會計准則對稅收的影響及稅收籌劃分析[J].時代經貿:中旬刊,2007,***10***.

[4]陳禮忠.芻議中小企業執行新會計准則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資訊,2011,***9***.

[5]鄭丹丹.新會計准則之穩健性的實證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9.

熱點內容
中醫大自考本科 發布:2024-06-28 13:29:25 瀏覽:46
西南大學園林樹木栽培養護學考試答案 發布:2024-06-28 13:27:33 瀏覽:733
自考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自我鑒定範文 發布:2024-06-28 13:26:52 瀏覽:435
崑山大學城有哪些學校 發布:2024-06-28 13:08:47 瀏覽:207
四川大學研究生岩土工程錄取比 發布:2024-06-28 13:03:40 瀏覽:654
頂替上大學山東省 發布:2024-06-28 13:01:03 瀏覽:21
四川大學牙科本科幾年 發布:2024-06-28 12:56:52 瀏覽:810
燕山大學研究生部 發布:2024-06-28 12:55:43 瀏覽:517
南京大學揣教授 發布:2024-06-28 12:24:32 瀏覽:690
應用心理學專業自考本科科目 發布:2024-06-28 12:22:02 瀏覽: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