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學政治學本科教材
1. 政治學原理的有關名著有哪些
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考625政治學原理考研科目的專業包括以下專業
專業一「625政治學原理」參考書
1、《政治學導論》(第四版),楊光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對於專業一來講,楊光斌老師的這本書是核心中的核心,每年大部分的的出題都是書中的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本書來建立知識框架、理論結構以及參考書筆記,另外針對書中的名詞、專業術語、核心觀點、關鍵詞彙等都需要做好名詞解釋和簡答的准備。
2、《政治學原理》(第三版),景躍進、張小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書可作為楊光斌老師《政治學導論》的補充和輔助,重點整理本書中專屬性的學術觀點和表達方式,特別是楊光斌老師書中未涉及到的或者未詳細敘述的觀點和名詞。
3、《中國政治發展的戰略選擇》,楊光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基本上集合了楊老師近期研究重點和主要學術成果,對於考生了解現實時政熱點把握楊老師的新近動態有很好的作用。熟讀這本書中新近觀點,對於論述題的回答也非常有用。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定要和《政治學導論》結合起來看,對於兩本書中的關聯知識點要做一些筆記。
4、《政治學》(第二版),安德魯·海伍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西方政治學著作中很經典的一本入門教材,在專業一的復習中加入一本外國學者的主做還是很有裨益的。對於跨專業的考生建議可以先讀這本書,建立對政治學發展脈絡和基本理論的認識。對於這本書考生重點看的章節有第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三、十七章,其餘章節瀏覽就可以。
2.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本科主要教材有哪些,也就是說專業課的教材有哪些
中國人民大學
01-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
初試:604-學科基礎(學科基礎含經濟學、社會學)
830-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復試:中國政府與政治
參考書目 (以最新版本為准)
1. 《公共管理學》 張成福、黨秀雲著(公共管理碩士 MPA 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 年 11 月第 1 版。
2. 《行政法學》皮純協、張成福主編(公共管理碩士 MPA 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第 1 版。(這本書可能涉及的內容很少)
3 .《西方經濟學》 (第三版,宏觀部分),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 年 1 月。 不含 19 、 20 、 22 、 23 章。
西方經濟學考試手冊——核心考點命題思路分析(21世紀經濟學系列教材)
4. 《管理學》(第七版), [ 美 ] 斯蒂芬.P.羅賓斯、瑪麗.庫爾特 著,孫健敏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年 7 月。 含 10 — 20 章。
5. 《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鄭杭生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1 月。 含 5 、 6 、 7 、 8 、 10 、 11 、 15 章。
6.《公共政策導論》謝明編著( 21 世紀公共行政系列教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 年 4 月第 1 版。
復試: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謝慶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 魏娜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我是2010年剛考的人大行管,初試主要看四本書,分別是張成福和黨秀雲的《公共管理學》、謝明的《公共政策導論》、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宏觀)》以及鄭杭生的《社會學概述新修》。其實考研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多看書多理解,爭取做到胸有成竹就好了,歷年真題也是必看的內容,多研究研究很有好處。
以上是個人想法,大家如果覺得有用,就採納一下~
3. 本科政治學推薦教材
1.柏拉圖:《普羅泰哥拉》320A
人是一種政治動物,其天性就是要大家在一起生活。
亞里士多德:《倫理學》1169 618
當若干村落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社會,其規模足以維持自給自足狀態的時候,城邦也就產生了。可以說,城邦的產生是出於生活的基本需要,而它繼續存在是為了優良的生活。因此,既然早期各級社會組織形式是自然生成的,那麼城邦也是如此,因為城邦是這一過程的完成,也是自然的產物。無論是一個人、一匹馬成一個家庭,它的自然本性也就是它的充分發展的形態。此外,事物的終極原因和目的是至善,所以自給自足也就成了這個社會團體的目的和至善了。
因此很明顯,城邦是自然的產物,而人類在性上也正是一種政治動物。凡是在本性上,而不是僅僅出於偶然的原因,不歸屬於城邦的人,他不是一個鄙夫,就是一位超人……。
進一步來說,械邦在本性上先於家庭和個人,因為整體必然先於部分。例如。假若全身被毀,那麼也就無所謂手足了。脫離了身體的手足同石制的手足無異,它們無從發揮手足的實用。只是在含糊的名義上仍舊稱之為手足而已。事物是由它們的作用和能力采規定的。如果它們不再具有正常的性質,我們就不應該把它們看作是和原采相同的東西,它們只不過還有一個相同的名號罷了。我們確認城邦是自然的產物並且先於個人,就因為每一個隔離的個人都不足以自給其生活,因此他就康構成全體的一個部分和大家一起組成城邦全體。凡是不能生活在社會群體中間,或者能夠自給自足而不需要生活在社會中間的人,他不是一頭野獸,就是一位神祗。他不是城邦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天性就有合群的本能,那首先建立城邦的人是最本的施惠者。
2.亞里士多德:《政治學》1252B28
城邦不僅為生活而存在,而且是為優良的生活而存在,如果它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活、那麼,奴隸和野獸都可以組成城邦了。但是不可能存在這種城邦,因為奴隸和野獸與幸福無緣,也沒有享受自由生活的權利。城邦存在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尋求互助以防禦侵害,也不是為了便利物品交換和互相交往……。真正無愧為「城邦」,而不是徒有虛名,就必須以善德為目的。否則的話,一個政治團體就無異於一個軍事同盟,其間的唯一差別只在空間上,同盟內的成員是分開來居住的。不僅如此,法律也無異於一種合同,或者用詭辨論者呂哥弗隆的話來說,法律只是「人們彼此公正相待的保證」,卻沒有促進公民正義和善德的實際力量……所以很明顯,一個城邦不只是在同一地區的居留團體,建立它的目的也不只是為了便利交換和防止互相損害。這些確實是城邦所由存在的必要條件,然而所有這些條件還不足以構成一個城邦。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和民族為了追求自足和至善的生活,才行結合而成的。這樣的團體只有在居住一處並相互通婚的人民中間才能建立起來。城邦中於是就出現了婚姻關系、民族聯系、宗教儀式、娛樂活動等等,把人們聯結在一起。但是這些關系的出現都是由友誼造成的,因為有居住在一起的願望只是友誼。城邦的目的是優良的生活,社會生活中的這些活動只是達到這種目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為若幹家庭和村落的結合,由此而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幸福而美滿的生活。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政治團體的存在並不是僅僅為了社會生活,而是為了高尚的行為。所以,誰對這個團體貢獻最多,誰就比和他同等自由,或更自由門弟更尊貴更富有,但政治品德低於他的人,應該在這個城邦中享受到較大的一份。
3.亞里士多德:《政治學》1280A32
城邦需要財產,但是財產,即使包括有生命的東西在內,卻不能算作城邦的一個部分。因為城邦不止是有生命的東西的社會組織,而且是平等的人們間的社會組織,其目的在於達到盡可能完美的生活。幸福是最高的美德,是美德的實現和極致。但是在生活實踐中並非人人都可獲得,有些人獲得了充分的幸福,有些人則獲得其中很少一點或竟完全無份。因此很顯然,由於人們之間的這種差別,而產生了不同種類的城邦和各種各樣的政體。不同的人們追求幸福的方式和採取的手段各不相同,所以便為他們自己創立了各不相同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
4.亞里士多德:《政治學》1328A35
我們來列舉一個城邦的各種職能,列出這個表來非常容易;
首先,必須要有糧食,其次為工藝,因為日常生活需要許多用具:第三,要有武裝;為了維持秩序,需要用武裝鎮壓境內臣民的叛亂同時抵禦任何外來的侵略,第四,必須有一定數額的稅賦,以備國內平時和對外戰爭的需要,第五,或者更應該放在第一位,必須有神職活動,即通常的所謂祭記,第六,這是最為必要的一種職能,必須有裁決公共利益和人們之間行為准則的權力。
這些是每一個城邦都不可缺少的事物。城邦不是人們的單純的集合。這個團體必須在生活上達到自給自足的目標。上述職能中如果缺少任何一種,這人團體就不可能達到自給自足。因此,一個城邦的組織機構應該是為了完成這些職能而設立。城邦內必須有農民從事糧食生產,有工匠、武裝部隊、有產階級、祭司,還要有裁決公眾要務和個人私事的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