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本科類型 » 函授本科論文範文

函授本科論文範文

發布時間: 2024-07-08 22:34:08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格式範文

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種社會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大學生的 個性化 與 社會化 不能保持應有的平衡,是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實質,社會學的視角提供了大學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開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範文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關系分析

摘要:近些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有所增加,體質狀況有所下降,該文通過查閱 總結 近幾年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大學生體質關系的 文章 ,研究發現: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狀,表明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文章,研究多數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表明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系密切。針對不足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體質研究綜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紀80、90年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學生在上學期間休學、退學、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殺等[1];最近幾年,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貧富差距加大,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高校不斷的擴招。當代大學生處在大變革的社會環境中,他們通過網路等其他途徑參入到社會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會各種消極的因素影響。有一項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心理調查 報告 ,其中20.23%的人顯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偏執、抑鬱、焦慮、孤僻、沖動、嫉妒、猜疑、自卑等現象已使得大學生們的心靈受到傷害,也影響到他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樂趣、學習效率、身體健康等[2]。由於學習因素、宿舍矛盾、戀愛問題、經濟狀況、人際溝通、就業壓力等各方面影響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精神問題,現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說,全國各個高校要重視並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心智健全的建設性人才。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在2002年6月共同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於2004年新學年開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推廣實施,並自2005年起,在全國逐步開始實施體質健康測試數據上報的工作。通過近幾年上報的數據統計來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分數下降,有多項不合格,整體狀況有下降的趨勢。而高校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體,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的變化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發展的動力。客觀的分析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及影響因素,提出科學的改進 措施 與建議,讓大學生擁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識,養成天天參加鍛煉的好習慣,帶動身邊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每位學生的體質狀況與心理狀況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體質良好的學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兩者是否是正相關的;另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通過查閱以往的研究資料,觀察這幾年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質狀況的研究,提出筆者的建議。

2研究現狀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國外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慮、抑鬱等大量心理問題上,僅是揭示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標准和評價工具。國內的研究大部分是對大學生思想動態、心情、性格、學習成績、人間交往等發現心理健康問題,指出高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還有部分是研究 體育運動 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提出建議與對策。2000年,段軍鋼運用心理症狀自評量表SCL-90和維爾維克指數來測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與身體形態及素質狀況,研究心理健康與身體素質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狀況對身體素質的影響。建議在體育教學中採用一些娛樂性的 教學 方法 ,對學生要區別對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2005年,__剛,王向晨用體質健康標准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來衡量評估部分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的狀況,研究指出:研究對象大一、大二學生體質測試的成績與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體測成績高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要好於體測成績低的。2005年,王虹採用專家訪談法、心理與體質測量法等研究方法,來調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學2003級不同體質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探討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關系。建議:高校要重視對體質成績差的大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並指出《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的指標體系應進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2006年孫立海採用體質測試法和心理SCL-90量表來研究不同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體質狀況的相互關系,得出:學生的體質好壞與心理障礙程度有一定的關系。2007年,韓曄運用《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准》和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問卷、簡易應對方式問卷以及自尊量表,對433名大學生做了體質和心理狀況的測試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身體速度靈敏性與個人的自尊水平正相關,身體柔韌和力量性與學業滿意度呈正相關關系,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高能預測心理健康狀況好。2007年,鄭小真、夏菲菲運用心理問卷測試、體質指標測試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麗水學院的大學生做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來研究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相關狀況,尋找影響他們體質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針對增強學生體質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參考建議。2009年,蔡燦龍、陳秋斌通過採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對閩南地區高校部分學生進行SCL-90的測量與因子分析來了解閩南地區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在掌握與分析數據、材料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加強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與建議。2010年,張偉,陳華衛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江蘇地區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狀發展的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隨年齡遞增,身體素質水平、體育鍛煉程度呈先增後減趨勢;蘇中、蘇南、蘇北地區間學生體質水平有較大差異;並且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異。2011年,劉根平採用UPI診斷量表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對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徵進行調查並研究分析,並根據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來評定研究對象的體質狀況,綜合分析江西省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狀況之間的關聯,發揮高校體育課及活動特點來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體育教學的功能。

(2)根據查閱的文獻資料發現,國內近些年對大學生體質狀況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圍繞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得出體質下降,分析研究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狀況,提供一些建議。1999年,張傳義、劉兆厚、呂琦採用數據統計法、資料分析對比法,對國內高等農業院校一年級學生的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把這些大學生們各項數據分別與全國同年齡組、日本東京農大學生的平均值進行了比較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國內農業院校一年級學生的身高、體重高於國內同年齡組大學生;與日本京農大學生相比,國內農大學生體質各項指標互有高低優勢等。建議加強國內農大學生體育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等。2004年,路靜通過對河南省4所高校大學生體質狀況進行調查、分析,並把河南省當代大學生體質狀與全國同齡學生的指標進行比較研究,以便於為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能有效的為教學與科研服務。2006—2009年,蔡陵江對廈門理工大學本科不同專業的部分女生的體格、體能測試成績進行追蹤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除個別體質健康指標有所提高外,其他內容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趨勢,此校女生的體質發展水平不容樂觀,反映出目前廈門理工大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如何增強學生體質提出對策。2008—2009年,孟慶光抽取內陸與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國家體質健康標准》的測試與評分辦法,採用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經測試統計後發現:港澳台籍學生正常體重人數比例優於內陸生,同時肥胖比例略高;內陸學生的總成績與耐力項目成績要高於港澳台籍學生,並且差異顯著。2010年,田常軍針對陝西省6所民辦高校陽光體育開展的現狀,運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心理量表測驗法和數理統計法,分析這幾所民辦學校的大學生參與陽光體育行為方式,得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質的相關關系,為民辦高校如何開展陽光體育來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強體質提出建議依據。

3研究的不足

(1)觀察以往的有關研究,大多是單方面研究大學生體質狀況或者是心理健康現狀,發現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問題。還有一部分是從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方面研究,缺少體質狀況分析。

(2)有關體質的研究,基本上以體質測試成績來決定體質狀況,沒有從學生的遺傳因素、營養健康現狀、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狀、休閑活動現狀等方面綜合考慮研究。(3)研究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文章,研究多數是先研究體質狀況,再研究每個體質等級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找出兩者的聯系,學生體質狀況與心理健康聯系密切,體質優良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4建議

(1)在研究大學生體質水平時,首先要考慮學生遺產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有天生性疾病,參加體育活動少,體質水平肯定差。其次還應該研究學生的營養條件、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現狀、課外體育鍛煉現狀、休閑活動現狀以及生活環境等來綜合研究體質狀況,研究效果會更好。(2)在研究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體質兩者密切關系之後,要從健康認知及健康行為、課外體育鍛煉、休閑活動等方面為高校大學生體質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對策與建議,使體育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大學生,為社會持續發展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鄉,戴劍松.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與對策[J].包頭醫學院學報,2007,23(2):198-200.

[3]劉軍.遼寧省大學生體質現狀及高校體育課程改革[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0,12(1):139-142.

[4]段軍鋼.大學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與身體素質的比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2):189-190.

[5]__剛,王向晨.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2007,8(1):42-45.

[6]王虹.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0):1351-1352.

[7]孫立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其體質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5):80-82.

[8]韓曄.大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相關性研究[J].體育學刊,2008,15(5):61-63.

[9]鄭小真,夏菲菲.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狀況相關因素的比較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09,31(5):68-71.

[10]蔡燦龍,陳秋斌.閩南地區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22(11):89-91.

[11]張偉,陳華衛.江蘇高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11):87-91.

[12]劉根平.江西省大學生體質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2011,24(7):44-45.

[13]張傳義,劉兆厚,呂琦.對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體質現狀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1,21(6):20-23

[14]路靜.對河南省高校學生體質的調查與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對我院女生體質發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0,26(4):126-127.

[16]孟慶光.內地與港澳台籍大學生體質比較分析[J].體育 文化 導刊,2011(5):75-77.

[17]學生體質健康標准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准(試行方案)》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1多元價值觀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1.1不成熟性與可塑性

現代的大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 社會實踐 知識比較匱乏,對社會的復雜與生活的艱辛估計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對社會適應性差,常常表現出情緒化、極端化、人格障礙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現象,這表現出大學生心理不成熟現象。但是大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間我們高調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人生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能使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在工作崗位上游刃有餘,當面對挫折,能用一個正確的姿態去解決問題,表現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樣性和復雜性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問題,比如對生活的適應性,情感問題, 人際交往 問題、就業問題,每個問題處理不好,都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現在很多大學生 畢業 就失業,尤其對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學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須加強正確的心理疏導,情感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

1.3矛盾性與困惑性

適應社會市場經濟和網路、視頻等現代傳媒而產生現代功利性的價值觀和網路價值觀,必將對大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產生較大的沖擊,這就要求大學生有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則大學生在心理抉擇的過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產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見義勇為』還是『見死不救』,社會上道德價值觀這種格外引人關注而又無休止的爭論,存在於當代大學生中。」

1.4不穩定性和易變性

大學生的年齡是一個不成熟的年齡,這個年齡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氣,一旦受到挫折,心理會產生很大影響,不能正確解決會影響這個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穩定性和易變性,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會很快解決其問題,心理會更加陽光。

2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

2.1國家與社會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和宣傳

(1)加強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體,互聯網、文藝作品等大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每個大學生都要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樹立正面典型。對一些社會雷鋒精神等要積極宣傳,樹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等等。對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條件讓其宣講團到學校給學生宣講,在心靈深處理解。

2.2高校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動

(1)轉變觀念,高度重視兩者的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就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後高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把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共同教育學生。(2)創新兩者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大,傳播媒體及互聯網等為我們更新兩者結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3)注重培養兩者結合的高素質教育人才。在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同時,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二者同等重要,培養出社會認可的高素質人才。

3總結

大學生的價值觀多元化,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時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現在社會也需要二者結合的高素質人才。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格式範文相關文章:

1. 1000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論文格式

2.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範文

3.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範文精選

4. 2000字心理健康結業論文格式

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範文

Ⅱ 教育學函授畢業論文

教育學函授畢業論文範文

時間過得真快,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論文是大學生都必須通過的,畢業論文是一種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什麼樣的畢業論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學函授畢業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 :項目管理通常是對企業經營過程的管理,近幾年其也逐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加以運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認可,因為高校教學管理是整個高校得以正常有序運轉的重要基礎。而當下的教學管理中,高校負責人並沒有太多的重視和強調,導致學生的學習氛圍不強烈,教師的教學態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將站在項目管理的視角下簡要概述了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前景的主要內容,再結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有益的建議和完善之舉,以期讓各大高校重視教學管理,意識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現高校的規范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 :項目管理;高校教學管理;現狀;問題與對策

一、當前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

從我對我國最近幾年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調查來看,通過查看一些文獻研究,實地調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終我認為我國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變過程和實施因素以及它最後的呈現結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我國高等學校創新教學管理制度與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很不適應。這就好比我們經常說的鞋子與腳的關系,腳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適,學校在實施這一教學管理模式時,學生並不會感到很舒適,教師也無法精準定位教學目標,這也影響了教學的最終質量。這對於高校這一座人才培養基地來說,是不利於學生在社會上立足的。例如,從學生的自我管理這一方面來講,很多大學生都無法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提升,依然還處在教師監督的意識模式。又如,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高校的教師多是「上課——下課——回家」的模式,對於學生的疑惑和問題不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造成問題的滯留。由此看來,教學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師的引導,也需要學生的配合。只有這兩種方面彼此相適應,身在其中的當代大學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二、項目管理視閥下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負責人對教學管理控制意識不足

從管理意識上來看,高校負責人在教學管理上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於教育目的的學院。很多高校都把關注點放在了實際的教學內容上,主要強調學生的技能獲得和知識提升,以就業為最主要的教學目的。而並沒有強調教學的規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學設計、任務以及管理系統管理上缺乏意識,同時沒有明確地規定教師的'教學義務、學校的管理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這樣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缺陷,無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學生和教師。

(二)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方法較為傳統

從當下大多數的高校教學管理制度來看,模式較為傳統和老舊,沒有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模式。因為目前的教學管理主要是針對教師來進行設計,比如教學工作計劃、教學目標等都是根據教師的工作現狀來制定的,並沒有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加以調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沒有充分地利用現代信息化設施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情況以及師生之間的看法和交流。

(三)學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夠

學生自身的包括德,智,體,勞在內的各項素質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來管理大眾教育,但顯然,這樣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進行教學管理時會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學生的觀念轉變上,從而影響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針對當前問題,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強化高校教學管理意識,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們顯然已經進入到了一個不同於父輩們的時代,考上大學並不等於以往的「鯉魚躍龍門」,也就是說,進入名校不能給學生的將來帶來優越的生活環境,如今的大學也不能向學生保證以後,但如果學生們所念的大學能有一個良好的、與學生自身發展狀況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會做人,掌握知識會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識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這是保證企業或者高校正常運轉和長效發展的前提。對於高校來說,在進行教學管理制度的設計時,需要充分地考慮教師之間的團隊建設,教學任務人員分配的問題以及雙方之間的有效溝通,才能夠保證教學管理質量的平穩上升。

(二)以項目信息化帶動教學管理

第三次科技革命猶如一道和煦的春風,慢慢地吹拂過教育領域,隨之而來的是教育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網路化教育的發展,打破了先前那種單純的封閉的,以面向教學和班級授課為主要格局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開放的,廣泛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以個別化和自主學習為基本特徵的新型教學管理模式。同時,科技革命帶來網路技術的革新,讓老師可以通過網路等途徑進行遠程教育,讓學生通過網路進行網路學習,開展跨校選課,跨校乃至跨國進行深造,完成學業,這些都在科技的推動下成為現實,而在這種背景下,運用先進的教學管理體制顯然符合新世紀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發展新的需要。

(三)以激勵機制促進學生自我管理

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這也牽扯到了一個制度變遷理論,我們也可以將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的制度建設與之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也可以讓學生進入學校高層,讓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可以被學校充分接受,也能使學校決策充分反應民意。通過這種激勵機制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自我監管,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項目管理的視角下來分析和探討了當下高校教學管理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也根據其存有的不足針對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以此促進高校整個的教學管理,使得學生在更加合情合理的環境下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見,中國高校的教學管理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通過教育機關,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缺陷和不足會越來越少,從而將其成為促進學校管理制度的中流砥柱。

參考文獻:

[1]劉惠玲.項目管理思維下的教學管理工作探索與研究[J].科技視界,2014,(04):136-137.

[2]朱珍珍.運用項目管理思維提升高校教學管理水平[J].中國集體經濟,2008,(07):62-63.

附:

教育學專業怎麼樣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近年來,教育學專業的就業率很高,很多畢業生都去了學校做了老師,按照職業類型分,教師可分為講授型和非講授型兩種類型。平常大家所熟悉的講授型職業,就是通常說的站在三尺講台上的老師。

教育學就業前景還不錯,招老師一般都要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的,語數外需求最大,其他理化生也不錯,文科的需求較少一些。藝術和體育的競爭稍微小些。在國家越來越重視科教的背景下可以說教師的前景很不錯,而且也是比較穩定的職業,並且有寒暑假。

教育學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教育學專業學生可以從事的行業非常廣泛,既包括各類院校、學院,社區服務社,咨詢組織,文化組織,還包括司法系統、國家級協會、委員會、研究與開發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機構和傳媒行業也同樣適合教育學專業的學生。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和教師待遇的不斷提高,教育學專業正在逐漸成為一門熱門專業。教育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師范院校師資、中小學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科學研究單位研究人員、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育學專業致力於培養學生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為進修深造奠定扎實的學術基礎。學生畢業後適合從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教育行政機構管理工作、社會教育機構的咨詢、管理及教學工作及中小學教育科研工作。

;

Ⅲ 化學函授畢業論文範文

電腦信息化管理在燃氣行業中的應用

我公司現有十三個不同規模的區域氣化站和近千多公里的燃氣管線,具有75萬戶供氣能力,現為深圳市42餘萬戶管道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管道石油氣供氣服務。近幾年來深圳市管道氣事業發展較迅猛,用戶正以6萬戶/年的速度向前發展,如何保證城市燃氣供應系統安全穩定地供氣,為廣大深切沛民提供優質服務,作為深圳市管道燃氣唯一經營單位——深圳市燃氣集團,為了進一步搞好安全供氣工作,加強燃氣供應系統規范化管理,提高優質服務水平,集團公司於一九九八年十月成功地開發了一套具有現代化水平的電話調度管理系統,將電腦信息化管理貫穿於用戶服務、燃氣供應、事故搶修和生產調度的全過程之中。
調度管理系統設計思路
管道供氣業務涉及面廣,除日常氣站及管線巡查、維護保養、供氣作業等工作外,每天還要接到500多個用戶來電,來電內容有咨詢、點火、戶內燃氣管道改裝、燃氣具維修、市政建設協調、泄漏搶修等,工作任務繁雜,專業分工細,工作站點多,通常我們只能靠電話及傳呼機進行內部傳遞信息、生產調度,靠人工填單的方法完成作業記錄及資料管理。由於每天信息傳遞量大且手段落後,信息往往得不到准確及時的傳遞,造成各生產部門之間配合失調,工作效率低,公司領導也只能靠聽取各級基層匯報進行決策,管理難度十分大。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了開發電腦信息化管理調度系統的設想,即通過建立一套信息採集、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反饋、決策參考、信息整理歸檔等功能的電腦化調度管理系統來協調指揮公司運作,以提高生產效率及服務水平。

Ⅳ 2017年法律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法律的完善日益體現人性化和道德性。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17年法律本科 畢業 論文 範文 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7年法律本科畢業論文範文篇1
論法學 教育 的困境與改革

一、中國法學教育的發展現狀

中國法學教育源遠流長,據歷史記載,中國最早的法學教育起源於春秋。近代意義上的法學教育始於清末,1904年,清政府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所法學教育專門機構——直隸法政學堂。從1952年開始“司法改革”運動,各大學原先設置的法律系撤銷或合並,這一過程被稱“院系調整”。從“院系調整”之後,“政法教育”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法學教育,大學法學系的任務是培養從事政法理論工作的人。

大幅度裁汰法律教育機構與大量吸收未受法律教育的人進入司法系統,造成了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分離的體制化。這種體制化一方面導致了法學教育主要局限於高等院校內部法學學科體系的自我完善、自我發展;另一方面致使法律職業未能走上職業化的發展軌道,存在泛政治化、行政化和大眾化的傾向,至今還深深影響著我國的法學教育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後,法學教育開始復甦,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定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極大地促進了法學教育的發展。短短的30年,法學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1977年恢復招生時,全國只有3所法學院系,100多個大學法學本科生,2008年有651所,在校法學專業學生76萬人,其中碩士生8萬人,博士生1萬人,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法學教育為主體的、成人高等法學教育和中等法律職業教育為補充的法律教育體制,建立了包括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和法律碩士在內的較為完善的學位制度。但是,應當看到在我國法學教育繁榮發展的同時,其背後隱藏的深層次問題。

二、中國法學教育的困境

(一)從社會層面上看法學教育問題

我國的法學教育發展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情況,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分離是20世紀50年代法律革命的產物。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不可動搖的體制,中國的法學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法學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和層次化,造成了國家教育管理的混亂和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

當年大量農民、工人和轉業軍人經過簡單的培訓進入司法機關,對他們的大規模在職教育催生了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和層次化,這一法學教育體制一直延續至今。目前,我國的法學教育從教育層次上有中專、大專、本科、雙學位、研究生教育;從教育 渠道 上有正規普通高校法學教育,有法律函授、廣播電大、夜大等非正規法學教育;從法學教育的招生類別來看,我國法學本科教育有公費生、自費生和委託培養生,法學研究生教育也分計劃內招生和計劃外招生等。這些導致法學教育培養目標和人才標准口徑不一,同時沖擊了正規法學教育,影響了教育質量。

2.盲目擴大招生規模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增加了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各類教育機構不顧自身的辦學條件,在師資、圖書資料等教育設施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招生,導致法學人才培養質量難以保證,現在的法學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法學基礎不牢、實踐能力差、法律思維能力低等問題。這樣的畢業生無法處理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日益復雜、新型的社會關系,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

3.司法考試制度給我國法學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處理不好會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我國,不僅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資格之間是分離的,就是法律職業各個行業本身也是相互獨立的,我國最早有律師資格考試作為律師的准入條件。法院和檢察院從20個世紀80年代末起也開始在系統內部進行相應的初任法官和初任檢察官資格考試。但是難度要小於律師資格考試,很大一部分轉業幹部或復轉軍人並不需要參加此類考試便可以直接當上相應級別的法官或檢察官。鑒於此,從2002年開始,國家推行統一的司法考試制度作為取得法律執業資格的條件,這就為我國法律職業精英化、同質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現行司法考試制度並不完善,其中主要體現在沒有將法學專業作為唯一的報名專業資格,這與西 方法 治發達國家的法律職業准入做法不同,與其他行業(如醫學)通行做法也不一致,使得我國法律職業精英化、同質化面臨挑戰和不確定性。

(二)從法學教育制度本身看我國法學教育的不足

法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涉及法學教育培養目標和如何培養兩個基本問題,即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和培養模式。法治發達的西方國家將法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精英型”法律人才,綜合理論素質、實際職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水平都達到了一定高度。而從我國法學教育的發展來看,原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法治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要,法學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

1.教學內容上,我國的課程設置不合理。開設的課程主要是以部門法學科的劃分或國家頒布的主要法律為主,重在講授原理和條文,忽視對原理、條文背後所蘊涵的價值取向、社會觀念的講解;培養和訓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課程很少;忽視對學生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等。

2.教育方式上,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講授理論知識,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教學、啟發式教育等 教學方法 運用過少。這種教學方式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於學生法律思維的訓練和培養。同時,很多學校的教學資源嚴重不足,沒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多媒體、模擬法庭、實習場所等硬體設施都不到位,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3.師資水平上,我國的教師來源單一。大多數教師都是法學院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他們沒有任何法律職業實務 經驗 ,這樣的教師教學只能是理論的思辨,無法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同時,學校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嚴重,許多教師為了評職稱,關注學術研究,忽視教學工作,這也不利於高素質法學人才的培養。

三、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

面對如此眾多的問題,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應該向什麼方向發展,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律人才,怎樣解決中國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分離的問題,怎樣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法律人才等現實問題擺在我們的眼前。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法學教育培養模式

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定位在社會需求的基礎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民主法治建設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國際經濟、政治、 文化 交往日趨頻繁,各種復雜、新型的社會關系不斷出現,社會對法學人才的法律認知、法律職業的 思維方式 和處理法律事務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須更新教育理念,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法律人才為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深厚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廣泛的科學人文知識;具備嚴密的法律 邏輯思維 能力和突出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職業技能訓練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規范辦學層次,優化教育結構,改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相分離的狀況

1.取消法學專科教育和非正規法學教育。

我國目前法學人才培養分為三類:專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從各國法學教育來看,法學專業的最低層次是法學本科,這是法學專業的學科性質決定的。我國法學專科教育起點過低,容易造成法學人才素質低下,因此應當取消法學專科教育,建立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法學教育層次體系,本科階段以培養從事司法實務的實踐型人才為主,研究生階段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

2.規范非普通高校的法學教育,優化法學教育結構。

應當明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是法學學歷教育的唯一合法主體,禁止司法系統和行政系統興辦的法官學院、檢察官學院、行政學院、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公安院校、司法學校、培訓中心以及各種廣播電視大學、夜大等各種非普通高校開辦法學學歷教育,將這些學校的法律教育定位為法律職業培訓教育或者法學繼續教育。

3.完善司法考試制度,改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相分離的狀況。

施行司法考試制度有利於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立,對我國的法學教育發展大有裨益,能夠提升法學教育的學歷層次;促使學校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要真正實現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同一性必須完善司法考試制度,確定法學本科是報考司法考試的唯一準入資格。

(三)改革人才培養方式,提高法學教育的教學質量

1.完善法學教育內容,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除了法學專業的專業主幹課程和基本課程外,應該開設交叉學科,如哲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開拓學生的視野;為適應中國和世界接軌的要求,應努力培養熟悉WTO規則、國際條約和其主要成員國相關法律的法學人才。我國法學教育最大的問題是與法律職業相分離,法學人才實踐能力差,因此要增加法律技能課,包括司法文書寫作、法律文件起草的寫作技巧、實用偵破技術、司法口才技能(如詢問技術、辯護的技術等)。

2.轉變教學方式,重點培養法科學生的司法實踐技能。

首先,淡化理論的講授,採用實踐性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診所法律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法庭旁聽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體會法律職業者的工作,學會用法律職業者的法學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其次,加大對法學教育的基礎性投入,引進先進的科技設備和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開展教學,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成果共享;建立法學教育實習基地,強化與法律職業團體的聯系,讓學生參與到法律實踐中去。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落實法學教育培養目標。

法學教師是培養法學人才的關鍵,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法學人才的培養。現階段,我國的高校法學教師法律職業水平不高,因此,大學法學教師,特別是講授實務性非常強的課程的教師要定期參與相關法律實務部門的工作或參與辦理案件。同時高校也可以多渠道選任教師,聘請法律實際工作部門的優秀人才來校兼職客座教授,彌補高校教師實踐能力的不足。高素質師資隊伍的構建還有賴於提高教師的待遇,鼓勵教師探索教學改革和實踐,而不是僅僅將科研成果作為評價教師水平的決定性指標。

我國現代法學教育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歷史進程上看,還屬於剛剛起步的探索階段,存在問題在所難免。雖然法學教育的改革千頭萬緒、阻力重重,但是只要我們立足國情,對未來法學教育的發展有科學的判斷和穩步推進改革的具體方案,實現法學教育現代化將指日可待。
2017年法律本科畢業論文範文篇2
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

摘要: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的實質是個人主義與整體主義之間的範式對話,環境法與民法二者之間在內容上存在著很大的沖突,其原因在於民法所採取的是個人主義範式理論,而環境法所採取的是整體主義範式理論,因此二者之間自然就會存在著差異性。由於當前環境問題的突出,致使法學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實現法學與民法學的對話尤為重要,與此同時環境法學與民法學自身的範式危機也是構成當前實現二者對話必要性的深層因素。基於此,本文首先闡述了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產生的動因,然後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可能性與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研究了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目的與功能,再次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內容與現狀進行了探討,最後為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與重構提出對策,即以“公序良俗原則”為整合與重構二者之路。

關鍵詞:環境法學;民法學;範式整合;個人主義範式;整體主義範式

前言:當前,環境法與民法之間的互動性成為了法學研究界所關注的一大焦點,民法學關注此問題的原因在於當前“綠色”民法典的呼聲日益高漲,而環境法關注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當前很多關於環境法的基本問題都與此研究相關,而關於存在爭議性強的問題通過法學的分析,也會歸結到這一互動研究上。盡管當前關於此議題的探究已經上升到理論層次,但是還是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全面的挖掘其所具有的深層意義,從而為二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出一個系統的框架,並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在范圍上分界線的確定奠定基礎。

一、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產生的動因

(一)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

當前,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相關學術界一直為探索解決途徑而努力,加上科學發展觀的提出,面對日益復雜的環境問題,促使跨學術研究更加的活躍。因此,基於社會這股強大的政治氛圍與理論氛圍,環境法與民法之間對話得以實現。

(二)民法典立法的推波助瀾

隨著民法典立法進程的推進,民法學界為了進一步捋清環境問題對民法學的影響,因而需要與環境法學之間建立對話,以順應對民法典立法這一項重任所帶來的挑戰。在民法的立法中,關於物權法的制定涉及到了自然資源方面的立法問題,關於侵權行為的相關法律的制定又涉及到環境侵權救濟的問題,因此,民法必然會尋求與環境法實現對話的途徑。

(三)環境法學探索者的推波助瀾

針對當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如何需找到有效的法律解決途徑成為環境法學者當前所面臨的一大挑戰,而民法中的相關內容正符合了環境法學者的需求,因而構建二者之間的對話,也成為了環境法學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環境法以解決環境問題為先導,因而突破傳統的束縛,實現跨專業研究,而民法又是集諸多部門法於一身的法學理論“儲備庫”,順利成章的成為環境法學者尋求溝通的對象。

二、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一)環境法與民法對話的可能性

1.二者同屬中國的法律系

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共存於中國現行的法律體系內,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中國法律體系的構成,其立法的本質屬性、目的以及意義等在大體上所呈現出的共性特徵,因此,環境法學與民法學之間是以共性為基礎的,因此,實現民法學與環境法學的對話,只是基於學科設置不同而進行的分領域研究。

2.二者的歷史淵源

二者的歷史淵源表現在環境問題最開始的解決途徑:在我國尚未出台環境法時,關於環境的相關法律問題都是通過民法來解決的。因此,從根本上講,環境法學與民法學有著內在的關系,從某種層面上講,環境法學是民法學的繼承者與進化者。而這種關聯性就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民法學與環境法學之間也存在著沖突,其區別與獨特屬性使其構成了不同的法律學科,這在當前的法學研究學科的劃分中也已經給予判定。因此,在環境法學與民法學探討共同理論問題時,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分。

3.二者之間的沖突的實質是選擇

針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之間的沖突問題,其根源並不屬於正確與否的判定,而僅僅是在二者中的選擇問題。構建二者之間的對話的根本在於集合二者的力量以更好的解決當前社會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困難與挑戰,從而在完善各自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環境問題。因此,在解決問題時所面對的是民法與環境法,解決時所面臨的是選擇誰的問題,是到底以何種法律手段來確定解決問題方案的抉擇。

(二)環境法與民法對話的必要性

二者實現對話的必要性總體來講是為了更好的應對當前“挑戰與危機”,其挑戰是來自當前社會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而其危機則是來自於民法學危機與環境法學危機。對於其所應對的挑戰是實現二者對話的根本動因,而關於二者所存在的危機的本質為理論研究範式危機。

1.理論範式概念

所謂的範式指的是:由從事某一特定學科研的學者們在這一領域內所達成的共識以及基本觀點,是一個學科的共同體在研究准則、概念體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約定[1]。當前,在國內學術界對於範式的應用非常廣泛,因而其內涵已經遠遠的超出最初庫恩所賦予的定義,具體來講,當前範式所指的是涉及到一個學術共同體時,學者們所構建的共有知識假設、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價值標准,還包括了人們理解世界的知識體系。

2.環境法學範式危機

理論範式概念的誕生來衡量我國法學理論學科,能夠充分的反映出當前其尚未建立屬於自身的理論研究範式,這就證明了環境法學範式危機的存在。之所以說當前中國環境法學尚未構建自身的理論研究模式,可從以下實例找到原因:蔡守秋教授提出“調整論”在環境法學界引起軒然大波,對整個中國的法學界的影響也非常大。此理論的提出就充分的證明了中國環境法學尚未形成理論範式體系。但是,並不能因為中國環境法學尚未建立自身的理論範式,就片面的認為中國的環境法學就是弱勢學科,事實上,範式危機存在於當前中國各法律學科中。 3.民法學範式危機

中國的民法是繼承於大陸法系司法制度的成果,而大陸法系的民法制度又是以個人主觀觀念為基礎建立的,在20世紀的私法公法化的呼聲中,此觀念的危機凸顯,因而,民法由此開展了一系列的修正工作,在其完善的過程中又不斷的承受著來自各新法律部門的挑戰,進而危機四伏。中國民法在繼承大陸民法制度的同時,也相應的繼承成了大陸民法的理論體系,而這種民法法律體系的繼承,使其陷入被動的地位。因此,如果用理論範式來恆定我國的民法學,在當今的改革階段,顯然其所承擔使命的完成任重而道遠。但是,不能因為當前我國的民法體系的不規范,就認為其要將其作為全部任務與使命,全身心的致力於此,這並不屬於我國民法學的主要任務。因此,作為我國法律全局性的範式危機,只能說明我國的法律還過於“年輕”,只要一定的時間其必將能夠茁壯成長。

4.範式的整合

實踐作為理論存在的根本,是理論得以存在與發展的根本動力因素。因此,不管對範式危機承認與否,都應該使理論還原於實踐,通過實踐來驗證,並通過實踐來使其“羽翼豐滿”,只有直接的應對社會真實問題的挑戰,才能促使理論體系的日趨成熟。環境問題當前就是社會中的一大問題與挑戰,正是因為環境問題的存在才成就了環境法學的誕生,而同樣是因為環境問題的日趨加劇,致使法學“綠化革命”的出現,這就充分的顯現出傳統的範式理論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而全新的理論範式正在發展過程中。因此,構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是理論打破重重危機並構建全新範式理論的最好方式。實現二者之間的對話,能夠使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各自的觀念、立場等問題進行明確的界定,從而實現二者理論重構的目標,也就是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與重構。

三、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目的與功能

(一)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目的

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目的在於:使二者能夠明確界定自身的觀念、價值等,從而實現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各自的理論範式的整合與重構。

(二)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功能

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功能為:拓展雙方的視野、轉換雙方當前的傳統思維模式、更新雙方的方法、實現各自價值的重構。在二者對話的過程中,各自將原有秉持己見的思想意識進行轉變,從而更新自身甚是問題的立場與角度,協調二者之間的對話,進而以對話互動的形式來促進各自的發展與完善。也就是在對話中,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實現了換位思考,通過轉變自身原有思維來實現對原有未知問題的發現與解決,從而也就形成了環境問題上的理論範式重構。此外,在實現對話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各自觀念、立場以及價值等的重新認識與界定,從而在協調二者之間關系的過程中,也就實現了對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

四、環境法學與民法學對話的內容與現狀

(一)環境法學――以民法力量實現對環境問題的解決

環境法的形成與發展的理論根源是民法,在最初的環境法學中,其所用來解決環境問題的法律依據便是民法以及刑法,因此,民法對環境法的重要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當環境法面臨著某些環境難題時,以環境法的思維方式很難尋找到解決的途徑,而轉換到民法上,很多時候會“另有一番天地”,這就是民法學對環境學的影響。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在於政府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因此,促使環境法也具備了相應的行政法特點,因此,其在表現上通常以禁止性的規定或者強制性的規范為主,從而使自身局限於其中,因此,“行政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立法模式成為當前中國乃至全世界環境法立法界的共同呼聲。而其中關於引進市場機制的觀念,就是在環境法制度的制定上將民法的思維理念引入,以藉助民法學的個人主義理論來實現環境法學理論範式的重構。

(二)民法學――環境問題給民法以及民法學理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環境問題給民法學所帶來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其理論上的個人主義,而在民法典制制定過程中,“綠色民法典”的呼聲致使此挑戰也成為了民法發展的機遇。因此,當前加強二者之間的對話,能夠推進民法典制定以及民法學理論構建的進程。當前,民法學理論已經踏上了重構之路,只是尚需時間來實現深入研究與匯總。比如民法中關於物權法與合同法的理論:當前,在民法中關於物權法領域,如何實現物權法理論的生態化,成為了當前民法學者所關注的焦點。由於物權的社會化,致使將公法的支配與公法的義務融於物權概念中,從而展現了當前物權對社會群體利益的充分重視。因而,如果以此為思維意識出發點,就有學者提出了將環境保護融於物權理論中,從而構建生態物權;也有學者在研究農林牧副漁權的基礎上,提出准物權理論的構建思想。在合同法領域中,同樣存在著將合同法生態化的思想理論,即所謂的“環境合同”。

五、實現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範式整合的途徑――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在當前民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的功能在於修正並限制“私法自治原則”。當前關於公共安全秩序原則,相關學者對其進行了 總結 ,大致分為十種,其中關於“危害國家工序的行為”的原則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概念解釋。事實上,這一原則的實質便是個人主義理論範式接受整體主義範式觀念修正的鏈接,因此,環境法與民法的關系也在此“公序良俗”原則中得以體現。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民法學理論也自覺的承擔起社會化、生態化的重任,結合自身理論框架的實際,最大程度的來實現對社會化與生態化的理論實踐。

而當社會化與生態化在民法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出現民法無法再調整現象,因此,這也是環境法學產生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基於以上原因,環境法等法學理論從誕生起便以社會法自居,其所注重的是強調對社會的公益性。基於此,民法與此類“社會法”之間不但在理論上、還在實際規范性上存在許多必然的關聯性,而且其在調整的過程中在內容上也呈現出一定的承接關系,也正是基於這一意義,民法學者梅格庫斯提出了經濟法、勞動法與傳統的商法等是一樣的,都是“特別司法”。先忽視此種斷論的正確與否,其觀點已經表明了所謂的“社會法”―環境法,在內容的調整上與民法存在著必然的聯系與承接關系。事實上,將“公序良俗原則”作為民法與“社會法”的內容調解分工上的分界,可以將其視為當前法律體系的一種新的思路。

六、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基於民法學與環境法學的整合進行了研究研究探討,從而為二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出一個系統的框架,並為環境法學與民法學的範式整合在范圍上分界線的確定奠定基礎。通過對民法學與環境法學對話的產生動因、可行性與必要性、目的與功能、內容與現狀的探討,提出以“公序良俗原則”為整合與重構。

參考文獻:

[1]陳新夏.康德的目的論與“人類中心主義”問題[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01):52-56.

[2]葉俊榮.環境問題的制度因應―環境法律與政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3]曾世雄.民法總則之現在與未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

Ⅳ 畢業論文,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 ,本科, 字數1.5萬。函授要求不高,題目不限,有寫好的也可以參考

機械製造行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機械製造行業對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機械製造自動化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並且逐漸的向自動化和精密化方向發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機械製造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機械製造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一: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
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各行各業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高素質、高能力、應用技能強的人才更為青睞。雖然我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發展歷程較長,院校設置類型繁多,辦學條件與層次不一。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快,尤其是高科技的迅速進步、信息化科技的廣泛推廣與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社會對我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標准與要求。因此,本文旨在探索與創新我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期推動人才培育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緊密接軌,提升教育質量的最優化與人才價值的最大化。
一、我國機械設計製造技術及相關人才培養的發展現狀探究
我國的機械設計製造技術在近五十年之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機械產業化的實質性發展也得以實現,各行業也隨之取得了快速進步,高質量、高效益以及高競爭力成為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目標,能量流、信息流與物質流成為其系統的完整構成部分,推動了機械製造技術在相關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就目前而言,我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發展階段,產業發展層次依然偏低,分布也極其不均,手工製造還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機械自動化依然未在我國取得良好的層次發展。在經濟技術的現代化發展基礎上,我國作為工業製造大國,盡管在高技術領域的研發及產業化發展方面有著很大的進步,然而產業化的發展現狀與我國當前的市場需求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廣大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機械製造業整體上還存在著階段性的發展差距,綜合其多種原因,可以劃分為四點:一是認識不清,諸多企業在技術方面的認識力度不夠,未能意識到機械自動化技術在製造業中的重要性;二是缺乏健全的生產系統;三是科技人才不穩定,這嚴重製約了我國企業在技術方面的創新,成為機械設計製造技術發展的瓶頸;四是技術落後,這是我國工業發展緩慢的核心因素,也從根本上制約了我國機械設計技術及其自動化的順利發展。[1]近年來,我國教育發展規模日益擴大,在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方面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教育改革的指導方針下,各中職院校也對如何實現人才培養體系的多樣化,以及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等做了多重努力,促使我國的人才培養展現出了百花爭鳴的良好局面。值得注意的是,人才的培養需要緊密結合社會的實際發展,這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同時也是工業發達國家在工業相關專業教育與工業發展進程中的經驗。而這也正是我國機械設計製造技術教育在目前發展階段中的主要阻礙因素,其突出表現在學科劃分過於細化、知識面過於狹窄以及實踐鍛煉缺乏等,致使相關人才對機械設計製造的重要作用與地位的認識不足,缺乏多樣化、現代化的設計思維、方法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因此,針對存在於我國機械設計製造相關人才培養中的各種問題迫切需要加以研究並解決。[2]
二、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的必要性
(一)轉變教學觀念的需要
教育改革的前提是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主要包括:一是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觀念,堅持以人文本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服務思想,將增強教育質量作為機械專業教育的宗旨;二是突破傳統重視科學技術輕視人文教學的局限,樹立科技教育與人文思想教育相結合的觀念,強化人才的文化素養;三是改革傳統的「一刀切」教育思想,各中職院校應該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樹立健康化、個性化的教育思想,採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培養人才勇於突破、敢於創新的理念;四是扭轉傳統應試教育的落後思想,加強機械實踐技能的培養,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五是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推動人才的綜合發展與全面進步。[3]
(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機械製造行業是整個國家工業發展與經濟進步的基石,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不斷完善與調控,機械製造行業展現出了迅速發展的態勢。根據實際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機械製造行業始終以30%及以上的高速度增長,甚至在面臨嚴重金融危機的2009年依然能夠保持以10%的速度增長。機械包裝已發展為我國十大機械行業之一,近年的機械包裝平均發展速度為7%。由此可見,社會市場對機械設計製造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尤其是對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是緊缺,這就迫切需要我國對機械專業的教育進行改革。[4]
(三)工業化發展的需求
十七大召開以來,我國黨中央與國務院制定了走創新型、新型工業化、人才強國、特色化道路等一系列戰略性部署,這就對工程領域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標准與要求,因為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需要一大批工程型人才進行支撐;創新型的國家,需要一大批工程型的人才對我國工業技術進行改革創新;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則需要一大批競爭能力強的人才進行推動。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技能、現代化的機械人才,該專業肩負著為機械相關產業提供工程技術研發人才的重要責任,而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到機械相關產品的綜合質量,這對促進我國的工業化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創新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健全教學體系
對教學的內容、方法、模式以及課程體系等進行改革,促使學生樹立現代化的工程意識,培育學生應用高新科技分析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樹立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在教學體系中,凸顯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個性化、復合性與應用性。基於此,建立健全人才課程體系的知識結構建設,具體有能力培育課程體系、機械理論基礎課程體系、機械製造設計課程體系、機械加工體系等。[5]
(二)強化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是保障人才培養的基礎與前提。學校要培育出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相對接的人才,就必須確保師資力量的高水平與高技能。針對目前多數機械專業教師缺乏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的發展現狀,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相融合的計劃方針,培育多元化的機械專業教師成為主要途徑,具體來講,一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相關專業教師到學校的實訓基地、實驗室、企事業單位等參加實際的工程鍛煉,這是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實踐技能與創新技能的必經途徑。二是加強學校與相關企業的聯系,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舉辦講座或座談會,經常性的對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實習等進行指導,充分運用企業相關工程師的豐富實踐經驗提升教師的教學力量。三是提升教師參加科技項目與承辦企業委託類項目的積極性,通過這些項目的研發鍛煉強化教師的工程技能與素質,積累工程實踐的教學經驗。
(三)完善教學考評體系
教學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開展中職院校的教學考評體系是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完善教學考評體系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教學監督體系。聘請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或學者組件專門的教學指導部門,對教學質量實施定期考核與督導,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審議、新教師選聘的考核以及聽課等一系列舉措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的指導,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二是學生評價體系。每學期結束時,組織學生對各科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網上評分,以此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考評的參考數據。三是教師評價體系。舉辦季度性的教學相互觀摩活動,並對觀摩實施打分,以此總結各種先進的教學經驗,推動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形式等方面的溝通與學習,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成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速度加快,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而對現代化企業的深加工而言,其發展需要自動化體系的支持。但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人才是最為核心的基礎,缺乏創新的人才,企業的健康、持續、和諧發展就會受到阻礙。由企業與中職院校共同構建起來的適用於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大力培育相關人才的理論知識、應用技能以及綜合素養,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成效,實現我國工業化的跨越性發展。
機械製造自動化專業畢業論文範文二:工程機械自動化的技術研究
【摘要】工程機戒行業由於其施工環境的特殊性,對機械自動化程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工程機械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自動化水平不斷的提升。而我國在工程機戒自動化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必須要看清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本文通過研究我國工程機械自動化的發展歷程和發展現狀,發現工程機戒自動化發展中的問題,並為工程機械自動化的發展提出一些建議,展望其發展前景。
【關鍵詞】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機械自動化在工程項目中的推廣與應用,能夠極大的提高生產加工的效率,並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通過自動化在工程行業中的應用能夠,更進一步地促進工程行業的長期穩定的發展。我國的機工程自動化雖然正在高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和一些自動化程度比較高技術比較成熟的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如果不能因取得成績而感到驕傲,仍然需要繼續深化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研究和投入,推進基建工程自動化的發展,以此來使基建工程自動化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
1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概述
當前比較流行的工程機械自動化就是運用自動化的技術,以預先設定好的程序和方法,不用外力干涉,通過機械的自動控制操作來完成生產作業的過程。機械自動化在工程作業中的應用能夠實現操作過程的連續自動、有效的生產,提升生產效率。自動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生產的效率與水平,其應用與發展成為機械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2工程機械自動化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出現了電腦集成製造系統,這一系統的出現為我國的生產製造業提供了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在工程機械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以信息集成為發展核心,自動化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電腦集成製造系統對資金的需求比較高,這對自動化發展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電腦集成製造系統還存在一些技術性問題,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從發達的工業國家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來看,也同樣面臨著這些問題,因此,信息集成逐漸成為機械自動化發展的重要環節,得到了各國的普遍關注。一些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充分利用LCA技術,使工程機械自動化的運行成本大大降低,促進了工程機械自動化的發展。當前我國對工程機械的自動化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在保證柔性製造的基礎上,引進外來先進的生產製造系統,有針對性的進行自動化技術改革,使我國的工程機械自動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國對現有的機械自動化技術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並根據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實施了一系列的變革,充分學習國外先進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機械自動化理論基礎,推動了我國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創新發展。
3工程機械自動化發展制約因素
3.1管理方式相對落後
工程機械自動化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管理方式,它能夠使整個機械製造行業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對一些動態信息及時的掌握,便於適時調整機械自動化的發展戰略,對機械自動化長期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當前,我國對工程機械自動化的管理還有一定的缺陷,遠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機械自動化管理水平,制約了我國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發展。絕大多數的企業在管理方式上還是沿用傳統的經驗管理法,缺乏科學性與有效性,管理方式相對落後,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工程機械自動化的發展。而國外的大部分企業則是充分利用現有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實現了對機械自動化的有效管理,並能夠對自動化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合理的調整,使其適應不斷變化著的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管理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首要任務。
3.2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低
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經過長期的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從現有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整體比較低,盡管我國也引進了一批先進的國外自動化技術,在實際操作與運用過程中,卻缺乏與我國機械製造業的內在結合,不符合我國機械自動化發展的實際,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長遠發展。另外,我國對一些先進的自動化技術未能達到合理的利用,在進行機械自動化技術設計的時候,甚至還是使用傳統的紙上設計,未能發揮計算機的輔助性作用,對先進的自動化技術利用率低,阻礙了我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3.3缺乏獨立創新能力
創新是企業發展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對於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來說,更需要不斷的改進與創新。它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機械製造行業起步較晚,且發展速度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比較緩慢,這使我國的機械自動化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另外,我國的自動化技術對國外的先進技術依賴性比較強,缺乏獨立創新的能力,大部分的核心技術都是借鑒國外的生產經驗,這嚴重影響著我國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創新發展。
4工程機械自動化發展策略
通過對我國工程及其自動化發展歷程的總結和對發展制約因素的分析,我國必須認清自身所處的地位和不足,並結合市場從生產實際出發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接下來就為我國工程機械自動化提出幾點發展建議:
4.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想提高我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必須加大科技技術的研發。為了促進機械工程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必須要認清當前的市場發展需求,加強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與創新,盡快掌握核心技術,擺脫發達國家的技術控制。國家應頒布鼓勵政策獎勵自主研發的創新研究成果,提高對自主創新研究的資金投入。對於發達國家先進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引入,必須對當前的發展現狀進行分級選擇適應當前生產需要或未來發展的來有目的的進行進,確保引進技術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4.2加強科學化管理
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必須具備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它引領者整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國企業必須注重對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組織與管理,採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規范市場秩序,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手段,結合我國企業的發展實際,形成完善的科學管理機制,保障機械自動化技術的順利運行。另外,在對機械自動化技術進行實際應用時,要充分利用傳統的設備優勢,合理調整機床布局,並將國外的先進技術作為補充,構建完善的生產製造系統,為機械自動化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
4.3提高環境效益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因此,對於工程機械製造行業來說,更要充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戰略,提高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發展節能型產業。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對機械自動化技術進行應用時,要從各個環節入手,從生產、設計、包裝到回收利用等,做到綠色。清潔,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另外,要加強對落後設備的改造利用,廢棄的設備也是一大污染源,對於有利用價值的舊設備,可進行改進,使其能夠繼續為機械自動化服務,同時,又起到的環保的效果,這是當前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我國建設節能性產業的外部要求,對於工程機械自動化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5工程機械自動化發展展望
在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是整個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大部分企業在工程製造過程中會出現資金短缺的現象。因為未來的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可以著重對製造成本進行優化,降低發展成本,提高工程機械自動化發展的總體效率。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進行科學管理,重視科技創新,在保證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提升的基礎上,降低成本。同時,要對傳統的機械自動化設備進行科學的改造,既避免了資源浪費,又為機械自動化技術提供了設備支持,這也是我國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另外,要注重外來先進技術與我國企業發展實際的結合,使其能夠真正為我國的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服務,促進我國機械自動化水平的提升。
6結語
當前,我國的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還存在一些不足與缺陷,我們要抓住現有的發展機遇,對機械自動化技術投入高度的關注與支持,加強科技創新,形成我國獨立的技術核心。根據我國的現有國情,對工程機械自動化技術進行科學、有效的變革,促進我國機械自動化水平的提升,進而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熱點內容
青島理工大學會計專業在哪個校區 發布:2024-10-06 21:01:29 瀏覽:749
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發布:2024-10-06 20:52:24 瀏覽:255
東京工業大學機械專業老師 發布:2024-10-06 20:52:24 瀏覽:84
江西的本科大學有多少所 發布:2024-10-06 20:43:07 瀏覽:489
2017年山東高考本科線 發布:2024-10-06 20:42:58 瀏覽:918
天津春考報考最好的本科大學 發布:2024-10-06 20:33:07 瀏覽:325
2015年河南高考本科一批 發布:2024-10-06 20:32:02 瀏覽:106
大學生夜宿 發布:2024-10-06 20:22:40 瀏覽:919
大學生學生談話記錄表 發布:2024-10-06 20:10:35 瀏覽:922
電力電子本科生 發布:2024-10-06 20:05:59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