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生的生活
❶ 美國學生怎麼上大學——美國生活
每年的四五月份,都是美國人最忙碌的時候。忙著投票,忙著報稅,家裡有中學生的,又要忙著挑選大學。因為四月十五日不僅是報稅截至日,同時也是美國很多大學錄取秋季入學新生的最後期限。其實嚴格說起來,美國沒有高考,所謂的「高考」其實是定期的標准化考試,每年有7次,就像「托福」、GRE、GMAT一樣。學生可以隨時參加考試,沒有次數限制,甚至可以每次都考,然後用自己最高的一次分數去申請大學。由於SAT成績兩年內有效,許多高中生上高三時就開始考SAT,一直考到自己不願考為止。所以說,美國的高考招生不像中國的「一考定終身」,因此,美國高中生心理壓力相對中國來說小得多。中學生在申請大學時,有特長的學生更有優勢而且,考分高並不一定能上名校,各校更注重的是綜合素質的選拔。另外美國的大學挑選學生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偏心」,對於一些特殊的學生,會有一些「加分」政策。不過,美國的高校自己掌握「加分」等權力,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而開辟一些優秀特長生專用通道。首先,對於一些在體育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大學會優先考慮。除此之外,大學在考量學生的時候,還會看重平時的表現。在美國中學,學生們平時作業算分,做實驗算分,課堂討論算分,有的老師甚至連孩子出不出勤都算分。平時成績日積月累,到了高校招生時,很多學校就用這個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態度。 美國中學生校外活動分成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個人興趣愛好……大學錄取時,還會考察學生是否有特別的地方,有無完成中學規定的公益活動(內容由學生自定)時間,也看你有無打零工經歷,以及你是否有被社會認可的經歷。美國許多大學在招收學生時,不僅要看學生的成績和專長,而且要看學生是否參加公益活動,做義工(社區服務)的情況。比如,有的學生每年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發達國家去為窮人蓋房子,最終獲得加分,進入名校。在美國,中學生的義工活動多種多樣,他們可以去敬老院為老人讀書,到圖書館管理書籍,或在紅十字會為獻血者服務。另外,做義工在美國是很平常的事情,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都非常鼓勵孩子做義工。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一個加分的籌碼。你做了,會得到表揚,也許會因此而在升學時加分,也許不會。所以,並不會有孩子為了加分而去做義工。與國內不同的是,在美國,人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如果在街上看見有人行凶,不能逞英雄,首先要報警,然後在確保自己的安全的前提下,幫助別人。所以從這一點來說,美國人其實是不提倡孩子見義勇為。美國式的「見義勇為」強調量力而行。所以,在美國,對於未成年來說,「見義勇為,奮不顧身」大多是反面教材因為,在美國認的觀念里,未成年人是被保護的重點對象,他們自我保護能力很弱,沒有什麼見義勇為的能力,「奮不顧身」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自己失去生命,所以這種行為是絕對不能鼓勵的。另外,美國警察也常常教育美國公民,一旦碰到他人遭劫,旁觀者不要去做無畏的舉動,只要記住嫌疑犯的模樣,將來在法庭上做一位好證人,就可以了,與任何的財物相比,生命的尊嚴與安全是至高無上的。
❷ 美國大學生日常生活
發信人: wangzhong (wangzhong.lqqm.net), 信區: Ecation
標 題: 美國大學生的生活
發信站: 兩全其美網 (Thu Jul 20 07:37:49 2006), 轉信(lqqm.net)
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學問上的長進外,大學環境對學生的態度、信念、自信心
、行為及未來的成就均有重大影響。美國的高等院校一般都允許學生有較大的自由來塑造
自己的校園生活。
學生對學校事務的參與
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學生要求並且得到在學校決策方面更大的權力
。許多院校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生的抗議活動反映了學生
對他們認為是專橫和過時的校規的不滿,同時學生的要求亦涉及課程和教學計劃的改革。
雖然積極參與媒體上大肆渲染的校園抗議示威活動的學生在全部大學生中所佔的比例很小
,但許多學校當局認為應改弦更張,比如普遍放鬆對學生宿舍的管理,更多地讓學生自行
其是,從而使學校遠離代替家長的傳統角色,在課程上也允許學生有更多的選課自由。但
學校當局都不主張學生在聘請教員方面有發言權,並視之為對學術自由的威脅。
長期以來美國的大學一直有學生的自治團體,主要目的是幫助校方維持同全體學生的
有效合作,並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的直接經驗。學生幹部由學生自治會主持的選舉產生。
學生自治組織的權威和職能因校而異,有的只是參與組織某些學生活動,有的則在制定校
規和制約懲戒學生方面起很大作用。在60年代後期的校園騷動後,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增
加了他們在制定和執行校紀校規上的權力,一些院校在其校董會中也增補丁學生成員。學
生參與校務的一個重要因素是1970年通過的投票權憲法修正案,它把青年在國家選舉中投
票的最低年齡從21歲減至18歲,許多州也把法定成年年齡從21歲減至18歲。
文娛活動
學生豐富多採的課外活動是美國大學的傳統,而且被視為大學教育有價值的組成部分
。但大多數學生專業課程的負擔較重,只能參加2-3項有組織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選
擇范圍很廣,通常有劇社、樂隊、合唱隊、辯論社、電影協會、法語俱樂部等等。
許多院校有公認的一流戲劇系,而幾乎所有校園均有劇社。舞台演出通常與公眾演講
、英語文學及外國語言和文學的訓練與 創作活動相結合。學生表演的戲劇、音樂劇、輕
歌舞劇在學校校慶 等重大場合往往能吸引大批觀眾,其中不僅有學生也有當地居民;
學校的電台往往由學生管理主持,有的電台由於出色報道當地新聞事件而受到全國的
矚目。絕大多數院校都鼓勵學生出版各種刊物,如日報或周報、年刊、文學期刊或幽默雜
志,這些刊物的編輯和出版經理有相當大的責任,亦受到廣泛尊敬,因此這些職務成為許
多學生奮斗的目標。設有新聞系的院校,通常由新聞系負責校刊的出版,但許多著名的大
學校刊,如耶魯大學的《每日新聞》和威斯康星大學的《每日要聞》,卻是由非新聞專業
的本科生負責出版的。各種學生刊物層出不窮,自生自滅,它們造就了難以計數的作家和
新聞工作者。諾曼·梅勒、約翰·阿什貝利、約翰·厄普代克等就是在哈佛大學校刊《緋
紅色》上撰文而開始寫作生涯的。
體育活動
許多院校的校際運動會是由得到校方財政大力支持的高效率的體育部主辦的。一些運
動項目,特別是橄欖球和籃球,通常是商業化的,龐大的體育場館往往座無虛席。目前越
來越多的院校開始減少對只有少數學生可以參加的體育競賽的偏重,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推
廣有廣泛參與性的體育活動。
學生會
美國第一個學生會於1896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立,但直到1930年才在全國范圍得到
較大發展。作為校園里的社區中心,學生會不僅為學生,也為教職員、校友和來訪者提供
社交和娛樂活動的機會。一棟典型的學生會樓通常有禮堂、餐廳、小吃部及一些可供跳舞
、展覽、音樂欣賞、電子游戲之用的游藝室。
宗教活動
校園里的宗教活動也因校而異,從要求學生每日到學校教堂做禮拜到由學生自由選擇
參與宗教活動,形式多樣。由於美國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公立院校的課堂設施不能用來
宣教,但對學生的課外宗教活動則無限制。在大多數非教會院校,許多不同的教會團體共
同指定一位校牧來處理學校的宗教事務,並與校方和設在校外的學生宗教個心合作。由於
美國的高等院校大多有宗教背景,各種建築風格的教堂儼然成為校園一景。
學生宿舍
如果學校提供宿舍的話,絕大多數美國大學生喜歡住校,因為這不僅增加了社交和受
教育的機會,其費用通常也比租借私房要低。許多院校對學生有住校的規定,除非他們的
家就在學校附近。學校宿舍有的是大旅館式的建築,如哥倫比亞大學;有的則是小農舍式
的平房,如西北大學。住宿條件出人很大,有的院校的學生宿舍有起居室和卧室,但一般
只有卧室並附有公用的會客室、自修室、康樂室、廚房和洗衣設施等。有的學校如芝加哥
大學安排本科生、研究生、神學生、醫學生、法學生等同住一樓以增進接觸交流。學校通
常聘用研究生或高年級本科生為宿舍顧問,負責管理宿舍並輔導學業和個人問題。許多院
校依靠男女大學生聯誼會來解決大部分學生的住宿問題。
男女大學生聯誼會
校園里這種以2個或3個希臘字母命名的聯誼會是從18世紀和19世紀初的各種文學社團
或讀書會發展而來的,開始時常有秘密性質,人會者須互助並保守秘密,現在的聯誼會一
般只側重社交和共同興趣愛好。各種男女大學生聯誼會大小不一,有的聯誼會在遍及各地
數以百計的院校設有分會,有的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個分會,目前全國性的男大學生聯誼會
有150個左右,女大學生聯誼會也有65個左右。至於地方性的聯誼會則數不勝數。
南北戰爭後,美國男女大學生聯誼會開始購屋建房以供其成員居住,後來也向非成員
提供住所。對其成員來說,這些校園建築是最重要的社交中心。近年來,絕大多數大學生
聯誼會在吸收新會員時,放棄了歧視性的規定。在一些社會團體的壓力下,有的院校禁止
所有的聯誼會組織,或只允許少數地方性聯誼會活動。
榮譽學會
在許多院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就是被選人Phi Beta Kappa,它在1776年建立時是一個
社交性團體,後來變成純粹的學生榮譽組織,並在200多所院校設有分會。成員評選的主
要標準是學習成績,雖然也考慮其他條件。幾乎所有的學科都有榮譽學會,優秀大學生可
以經評選加入,如Sigma Xi專門挑選優秀的科學研究人員為成員,而Phi Delta Kappa則
由教育界傑出人士所組成。
同級會和校友會組織
早在1792年,耶魯大學就有同級會並沒有秘書。第一個校友會組織是1821年在威廉斯
學院成立的,此後各校紛紛仿效,目前幾乎所有的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友會。由各校校友會
幹事組成的美國校友會理事會旨在推動校友會的活動並促進對高等教育的支持。一年一度
的校友返校活動是美國的一大社會風俗。各院校均在校友間積極展開籌款活動,校友的捐
款占據了高等教育自願捐款的相當大一部分。
❸ 美國大學生的生活費一個月是多少
看在的地區,也看學生自己,每個州的物價和消費稅都不一樣,所以很不好說。版以印第安納權來說的話房租大概$400-500的樣子,再加上吃啊,零花啊,一個月大概$1500-$2000的樣子。
而且學校在的地方也會有很大影響,例如是在城市還是在村裡,城市裡的話生活費會很高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有問題的話追問就好了^_^
❹ 美國大學生活與中國大學生活的不同
每個國家的生活方式不同,在中國,大眾的觀點「白才是美」。而美國人都是努力出去曬太陽硬是把自己的皮膚曬得黝黑黝黑的。 除此之外,美國和咱們中國到底有多少不一樣?
1、年齡限制(Ages)
在美國,13歲女孩子化妝,16歲拿駕照,18歲抽煙,21歲才能喝酒,性行為無限制(針對現狀來說)。大多數女孩子最晚在13歲就開始化妝了,很多人都評論:美國女人怎麼那麼早就老了呀,而且年齡還保密,皮膚那麼差跟化妝有關吧!16歲就能考駕照?這種可能在中國只能是比較富一點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吧,恰恰相反,在美國的高中二年級時,學校統一有DriversEcation駕駛課,注重理論和實踐教學,而且只要考試都及格就能在9個月後拿到駕照。18歲抽煙是很正常的啦。21歲才能喝酒.
2、多元化課程(Classes)
在中國,除了上英,數,理,化主科之外,還有上烹飪課,駕駛課,神話課,裝修課。美國課本上也有跟中國古代很相似的神話課,不過主要圍著古希臘宙斯Zeus講的。
3、豐富的課堂知識(Knowledge)
體育的英文簡稱PE(Physical ecation),意為身體上的教育,但不僅是健康教育,而且是身體上的保護。Defense和Offense為防禦和進攻,老師會去教學生當遇到危險時,怎麼去應付壞人。在中國的體育課,很多學校缺乏這樣有意義的教育。在烹飪課學會了在生活中的味道,在駕駛課學會了享受便利旅遊的快感,在技術課上學會了電腦的構造和創造意想不到的機器人,一切崇尚創造,注重實踐!
4、上課的方式(The way for school)
在中國的上課方式是老師找學生,而美國上課卻是學生找老師。而且每個人都分配個locker儲物箱,把自己的書包和暫時不用的東西都裝進locker里,每節課下課後再換下節課的書籍用品。課程雖然多,但是分為A天和B天,兩天上的課程是不一樣的。一般的美國學校都是早8點上到下午3點,很短的時間卻學到了很豐富的內容,沒有晚自習的!周末也是正常的雙休日!
5、餐廳趣聞(Eat)
「1 pop with ice!」這句話在美國應該不經常聽到,因為每逢到餐廳,服務員會自動給你的飲料加冰的,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會給你加冰。其次,一般餐飲店都會有重新滿杯的服務。
6、連鎖飯店(Chain restaurant)
在美國每個自治州區,都會有相同的飯店以及其它的超市商店,所以很容易讓遊人弄混淆。
7、美式中餐(American style Chinese foods)
隨著中國人向美國的擴散,美國的中餐廳也越來越多了,可是很多菜就是為美國口味設計准備的。像芙蓉蛋,酸甜雞之類的。很多中國的特色菜都消失匿跡了。
8、學生的性感穿著(Students' sexy clothing)
在現代的美國校園里,很少有制服類的學生妹了,很多都是穿著任意,性感體形衣,有些學校竟然還有經常穿睡衣的學生。
9、早熟開放(Earlier mature)
在老師面前接吻是初中高中生很常見的,而且老師還支持。這還沒有什麼,學校也有很多支持情侶的舞會。
10、多樣網站(Multi-websites)
像些Playboy花花公子之類的網站也到處能看到,很多都是青少年都可以看到的。在我的美國同學的網頁中經常會上傳些她/他們露胸露腿的照片,放網路上到處傳播也不在意,因為這種例子太廣泛了。還有,幾乎美國有名的餐館都有自己的網站。IHOP,T.G.I Friday等。
11、照相方式(Photos)
在美國同學的網站上大多發現的都是一些小Party照的生活照,很隨意的瑣碎照片,也都是很有創意的照片,畫鬼臉,親馬嘴。不光是體現在照臉上。可在中國很多都是追求藝術照的美。很多中國的生活旅遊照,大多在每個風景區照片都有自己臉蛋的參與。
12、陽光日曬(Tanning)
美國人都是努力出去曬太陽硬是把自己的皮膚曬得黝黑黝黑的,並宣稱「黑就是美」。審美觀念是「長雀斑是健康美人」;而在中國,努力把自己捂白,並宣稱「白才是美」。審美觀念是「長雀斑是恐龍醜女」。
13、交通運輸(Transportation)
美國馬路上不是看到車就是看到鍛煉的跑步者。其次也有接送學生的School bus校車。在中國,行人,騎自行車,走街串巷,一抓一大把。而學生們還要自己掏錢去坐巴士車或打的。
14、職業選擇(Choices of careers)
有很多的美國高中畢業生都不想上大學,為了早工作掙錢而放棄能考上的學校。好多美國同學關於將來的職業,有說當種花的、寵物醫生的、修理家電的、還有其它意想不到的自由職業。這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簡直都是荒唐的想法。
15、廣泛的科技(Widely technology)
美國幾乎家家都擁有電腦,而且有幾台。在美國的教室里也提供Active Express搶答器和Slides電影幻燈機等先進的設備。
16、運動很重要(Sports)
Basketball籃球,Football橄欖球,Soccer足球,Volleyball排球,Baseball棒球等球類的運動都是學校聞名的體育項目,並且在學生校外的主要活動就是參加學校的運動。在美國的學校里也提供了很舒服的Gym室內運動場,不用像中國學生還要在擔心陰天下雨而不能在操場運動。還有Cheerleading女子啦啦隊,有很多中國人都以為啦啦隊就是喊口號的,其實不然,啦啦隊包括了好多的項目,如果不會一些基本功,選拔是肯定不過的。在美國有很多的粉絲Fans助威,像Bull籃球隊,Sox棒球隊,Bears橄欖球隊等一些國家隊都有聯賽,而且粉絲遍地都是!
17、募捐活動(Fundrasing)
如果想要為自己的Math club數學小組,key club志願者小組,prom畢業生舞會等一些課後的興趣活動組籌錢,可不是就讓自己的成員破費,而是去弄些有趣的募捐活動來籌錢,像什麼sell cookies, donuts賣些零食掙來的錢作為籌錢的最大來源。
18、學期制(Semester)
對於中國,一般在美國學校的分期制有所不同,大多是小學六年,也有是小學分四年和兩年的,但是,初中兩年,高中四年,大學四年。
19、高考(ACT&SAT)
一般在高中的四年裡,高一,二時專心學習,高三開始就實行高考,高四考慮大學和以後的職業。-美國的統一高考是在高三Junior year,除此之外,在美高中生還享有多次參加高考待遇(額外,指非統一考試)。如果對第一次的統一高考成績不滿意,可以再參加考試直到滿意為止。
20、體制強(Protection of body)
冬天裡的美國人都不穿棉衣棉褲,到了冬天,中國的家長就是給孩子一個勁兒地加衣服保暖。而像特意花錢去健身房鍛煉、體育課就像軍訓一樣、把牛奶當水喝、幾乎天天都有牛肉的午餐,就是美國人的一貫作風!
21.假期(Holidays)
美國大大小小的假期倒是不少,學生的假期,有聖誕節假Christmas break兩周,暑假Summer vacation卻長達三個月!其中還有春假(在四月初左右) spring break,復活節Easter,獨立日dependence day,萬聖節Halloween,感恩節Thanksgiving等等。假期期間,學生不會有上學、補課的情況。
22、自然災害(Natural disaster)
美國典型的災害就是龍卷風tornado,經常出沒在平原地區,最嚴重時能捲走樓房和樹木。
23、夏時制(Daylight-saving time)
為了節省自然來源,節能,節效率,美國實行夏時制,就是在每年的3月初的某時把時間撥快1個小時,再到11月初的某時撥回那1個小時。3月初就是美國人勤奮時候,11月初就是美國人懶惰的時候。
24、時差(Time zone & Jet lag)
正常情況下這里的時間比中國慢14個小時,所以可以理解為:這里比中國慢兩個小時,只是黑天白天顛倒而已;實行夏時制時,因時差縮短了一小時,所以可以理解為:我這里比中國慢一小時,也只是黑天白天顛倒而已!同時在美國本國也有時區之分。
❺ 美國大學生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美國的大學可說是美國生活最充滿活力的部分。大學即城市,沒有圍牆的校園意味著校園生活就是社會生活,師生們的生活甚至是社會生活最精彩的組成,比如研討社會問題,反對戰爭,實踐各種膚色和種族和性別交融,等等。
首先還是去圖書館看看吧,研究生圖書館和本科生圖書館及各類專業圖書館雖然有分類區別,實際上卻是可以隨時進出,不分等級的。圖書館多半實行循環開放,如第一天上午8點到第二天上午5點,或者第一天下午8點到第二天上午9點,也就是說,圖書館幾乎是不關閉的,你可以選擇自己愛好或者方便的不同時間段進入自己學習狀態。聯機電腦和無線上網使得交流和找尋資料很方便。而閱覽室分為單獨間,幾人間,和多人空間,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狀態選擇學習環境,以求最好效果。對於那些喜歡鬧中求靜的讀者來說,可以交談的多人空間自然最令人神往,而這樣的空間往往人也最多,就像一個嗡嗡的蜜蜂箱。現在我就在這個箱中像一隻蜜蜂一樣專心自己的花朵。我的手提電腦連接著大閱覽室一個廊柱上的插座,以保證電壓穩定,無線上網使得我可以隨意到達中國網站,包括我們自己的兩性視野網。
現在去學生們的學術活動空間,這樣的空間往往是流動的,並且不需要導師參與,學術主持人由學生們輪流擔任,學術主題由現實國際情況提煉出來,比如支持誰競選,支持誰得獎,研討某國重大問題,或者戰爭問題,國際關系等等。如果邀請相關學者為這樣的學術活動主講,往往是學生們自己申請相關課題經費,吃飯則是 AA制,學生們共同分擔。學術不僅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學術活動組織本身,也成為展示社會活動能力的場所。
一次我和一位哈佛大學來密西根大學任教的朋友交談,得知美國大學生對於論文選題的選擇,不僅與個人興趣相關,更與國際形勢需要相關,一些學生們甚至把中國問題研究當成自己的論文方向。我想到在國內很少有學生會把美國問題研究當成自己個人的論文選題,便向朋友細了解這些美國學生對於中國問題的理解深度,結果令我吃驚,他們中有人研究中國農民問題,從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到王光美的桃園經驗,再到中國農民問題調查報告,一一有認真比較閱讀和研討。一位研究中國婚姻法的學生則對中國婚姻立法的各次細變都有認真了解。在國內常常聽到的樂觀論調是,中國人對於世界的了解,特別是美國的了解,比美國人要強得多,說美國人對於中國的了解,基本上停留於文革,甚至還在小腳、小辮子階段。從美國大學生的論文,代國家思考、有國際視野來看,這樣的論調可說不攻自破。反而是我們國內的英語教育堪憂,常常僅僅停留於語言學習而不進入文化體制和問題教學,即使英語很好到了國外也需要重新學習生活和制度,自然很難對於別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批評了。
美國大學師生都有租房住的習慣。大學老師在沒有成為副教授之前,隨時可能流動到不同學校,所以租房住的情況很普及。而學生們也很少住集體宿舍,合租房住,和非學生的房東及其他各類人合住,生活的一切都得自己動腦動手,大學生活不僅是讀書,更是學會社會人生,體驗生活復雜和學會把生活搞好,生活和學習一體的實踐,令學生們對於經濟和知識和社會體制,都有深入地體驗和思考,並且因而可以和學習互動,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的大學課堂上,老師會更多傾聽學生提問和自己解答,因為學生和老師一樣,都是知識的生產者和反思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
美國大學生每學年需要閱讀很多書,老師通常不講解書的內容,而是在課堂上提問和讓學生提問並講解,而相關提問和講解與更多書聯接,如果不自覺閱讀,幾乎不能進入知識系統,所以大量時間在圖書館可說是學生生活日常狀態。與此相關是到各地和各國體驗生活,由一位老師帶領,到中國或者其他不同於美國的國家實地體驗,並且要求到別人的家庭中觀察生活,感受文化和文明的日常差別。學會與差異相處,和多元共存,從而理解自己,這一切,就是美國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這樣的學習當然不可能與現實的生活脫節,也不會發生畢業後不適應社會生活的情況。因為大學生生活就是最好的社會生活。
❻ 美國大學生畢業後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男友從知名大學的金融系畢業後做過雪山滑雪教練,做過阿拉斯加漁夫,做過倉庫管理,做過家用能源咨詢,酒吧三明治店打工無數。最終回到校園讀研,此前過程全是迷茫的尋路,他不知道自己明確的特長在哪裡。
❼ 美國讀大學本科的真實生活
您好 我是一名正在美國讀書的學生 我所選擇的是中部的學校 不是很繁華 本地的居民對人也比較熱情 學校的校風不錯 這也跟學校的地理位置有關 中部的農業比較發達 所以中部的居民大部分都是農民 可能是因為地域不一樣吧 我們這里沒有1樓的那位說的那麼誇張 因為我是個女孩 家裡人比較希望我在安全一點的地方 我也經常利用假期旅遊 大城市的確是危險 對我來說是的 我在丹佛的時候被黑人搶過錢 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也經常跟我國內的同學聊天 他們好多都跟我說過沒有學到什麼東西 學校很黑暗 獎學金都是花錢買來的 還有同學被保養得事情 不過我覺得什麼地方都有好的學生 什麼地方也有不好的 就像我們學校也有拿著父母錢來玩的 每個學期都念語言 上不了大學課 也有很多人很努力的學習 我認識好多中國學生上到大二大三了 GPA還是4 關於選課來說 選什麼課時你的自由 如果你就是想選兩性關系的課 也不是什麼壞事 老師講課而已 不會講過分的東西 我來美國學的是工程類專業 一般來說工程類專業要求的數學 化學 物理比別的商科或是文科的專業要高 不過根據我一段時間的學習 前面1年左右的基礎課都很簡單 基本上都是初高中知識 即使後面遇到難一些的 如果你堅持不逃課 做作業的話也不是很困難拿A 如果你想學商科一類的課 那裡面修的數學就是初中的一元一次方程 或者是二月一次方程 非常簡單 我來到美國以後才知道 美國有很多次期中考試 基本上是 3星期一次 有的學科會點名 有的是用一種類似遙控器的東西在上課的時候做題 以這種形式記錄出勤 而且國外選課比較寬松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能力多學你就可以每學期多修一些學分 覺得吃力就可以少修一下 非常人性化 我覺得學好學壞只能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自己了 這么人性化的模式下學不好只能證明自己沒有用心
希望我的經驗能夠幫助你
❽ 美國大學留學生生活是什麼樣的
美國大學生活是怎樣的一、在美國大學可以找到想要的任何幫助
在美國大學可以找到想要的任何幫助,並且大多是免費的。例如,學校每年春秋兩季會有兩次Career Fair, 即使是大一新生,也有機會找到Internship。學校還有一個專門的Writing help center, Non-native speaker可以免費請人幫忙修改Paper。Academic successful center,你可以花一定的費用請個學生家教幫助你提高,同樣你也可以申請成為Tutor打工掙錢。
美國大學生活是怎樣的二、服飾要舒適和隨意
常看美國電影或電視劇的同學可能會覺得,美國人很開放,衣著暴露光鮮亮麗。去美國前,你可能回去買許多漂亮的衣服,希望能塑造一個好的形象給大家留個不錯的印象。當你真正踏入大學校園的時候,你會發現盛裝打扮得自己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校園里學生們最稀鬆平常的衣服大概就是從校園商店買來的有大大的校名標識的棉質T恤或連帽衫及牛仔褲。而腳下則一年四季都是人字拖或冬天的雪地靴。他們的宗旨就是舒適和隨意,有時看起來邋遢也無所謂。如果哪一天你有精心打扮出門,一定會有人停下來贊嘆你的著裝並且打聽你是否有什麼重要的場合需要出席。所以,當暑假回國的時候,父母朋友很可能會感嘆一番,為什麼去了趟美國你變土了呢。
http://www.liuxue315.e.cn/HomePage/country/33158.shtml#T2
❾ 美國的大學校園生活及文化是怎樣的
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隨著美國留學人數的增加,各位申請者需要對美國大學的校園文化進行了解,美國大學與國內大學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校園文化中表現方式也不同。
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
心態要嚴肅
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而美國大學剛好相反」寬進嚴出「。很多中國學生來美留學後才知道不能用中國大學學習的那套模式來對待美國大學。
學生吃喝、社交、學習都在同一個點:大學校園。不管是學術討論還是課外和社團活動,全部都在此進行;尤其是臨近期中期末考,學生們更是深切的感受到壓力。
上課僅僅是一個小部分,更多的時間需要花在課堂之外:留堂作業,小組研究和各種討論上;一周花超過40個小時完成課業並不少見,而逃課這樣的戲碼是千萬不能在美國大學嘗試的,每年有太多學生轉學,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學生就是由於「逃課」而導致的開除學籍。
多參與課外活動
除了花心思在主修的科目上,美國大學生還非常重視業余活動。
參加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個人閱歷和拓展其他技能,同時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並保持長期的友誼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
然而,不難想見,業余活動也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
力,所以有選擇且適度的參加課余活動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同時也鍛煉自己的時間管理和事務協調能力。記住不管如何,學業永遠排第一,萬不可顧此失彼。
不必急於選定專業
在中國,專業是在申請大學時就敲定的,而美國則可以最晚在大二結束前決定。
不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很清楚自己將來的專業和方向,但另一部分學生還需時間多加探索個人所長和喜好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文章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美國的大學教育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學生在不同的領域間探索,而這也正是美國大學教育的特色之處。
校園風貌或與中國不同
美國大學生的校園並非像我們中國的大學是用圍牆圍起來的,很多時候,美國的一所大學就像是一個大學城,校舍,商店,教學樓等是相互穿插其中的。令人意外的
是,美國學生上課也並非預期的那般正裝出席,而是著隨性的服裝出入校園;但在一些學校正式的場合,學生們也是西裝禮服的,一派淑女紳士作風。
與教授保持互動,多問問題
一般說來,第一學期最好選一門小班課,這樣更有利於同教授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而他們將給你在生活和學習上提供好的建議和引導。最好是多認識一些同你的研究領域有關的教授,因為他們不僅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還可以為你寫詳盡的推薦信。要知道一封全面詳細的推薦信對於你未來的工作和項目申請是極為有利的。
考慮申請校園內形形色色的工作
像中國這種高人口密度的國家,即使擁有高技能也很難在校申請到工作
WiseMedia
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默認。然而美國大學卻可以提供在校工作,將你的研究領域和實踐結合,真正地學以致用。
更令人開心的是,你還可以有一份不錯的額外收入。像這樣的機會在美國校園里並不少見,諸如助教和項目研究協助員。建議來美後主動搜索校園相關網站或者找校園的職業指導中心(Career
Guidance Center)。
以上就是關於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的介紹,美國大學校園文化是和美國整體多樣,包容,自由,民主的國家文化密不可分的。希望赴美留學的學生,可以充分了解美國的校園文化,順利的融入到美國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❿ 美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詳細。
與其他大學不同,哈佛招收新生不是由招生委員會一方定奪,而是由35名委員投票決定。其招生的標准包括:是否有出眾的學術才能,是否有非凡的個性魅力,是否有卓越的領導才能、創造意識和體育特長等等。如果申請者的父母曾在哈佛受過教育或是哈佛的資助者,那麼他被錄取的機會將遠遠高過一般的申請者。對於哈佛招生委員會來說,新生的課外活動能力、個人興趣和愛好等往往比分數和名次更重要。
哈佛大學過去一直都實行學分制。大學本科學習4年,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一門開設1年、每周3學時的課程,稱為一個「整課程」;一門開設1學期,每周3學時的課程,稱為「半課程」。修完一門「整課程」,可得3個學分;修完一門「半課程」,可得1.5學分。一般說來,一學年的時間應當學習8個「半課程」,換句話說,每周平均上課12個學時。但從1986年開始,已取消了學分制,因為校方發現,很多學生為了取巧,會選擇最簡單、最容易得學分的課程,這樣就失去了增加選修課,減少必修課的意義。這一點也說明,哈佛大學的教學改革從未停止過。
每一學年的春天,是新學子們最忙碌和興奮的日子。此時,哈佛大學的學生要填寫申請表,用抽簽的方式來決定自己所住的宿舍。學生宿舍很大,活動室裡面有大規模的音響調節設備,甚至可以在房間里開Party。在哈佛大學,由學生主辦的刊物共有四個:《紅色哈佛》(日報)、《哈佛獨立》(周報)、《哈佛諷刺》(幽默雜志)、《哈佛倡導者》(文學雜志)。此外,學校還有戲劇、歌劇、舞蹈、管弦、爵士、合唱等各式俱樂部。這些設施使哈佛的學子們發展了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同時也成為學生們放鬆的地方。
哈佛大學的體育設施很齊全,為大學本科生、研究生、教職工及其家屬提供了進行文體娛樂活動的機會。學校有21個男子運動代表隊,17個女子運動代表隊。哈佛大學還有一個名為「紅色鑰匙」(TheCrimsonKey)的學生組織。它是專門主持哈佛校園的旅遊事務的組織。這在別的大學內恐怕是不多見的,因為哈佛的「校園」實在是太大了。在6.25平方公里的校園里,那些著名的建築藝術和博大的展館,以及著名的有個性的學者和思想敏銳的學生,都強烈地吸引著國內外大批的參觀旅遊者。因此,為使造訪者能飽覽哈佛校園風光的全貌,成立這么個學生組織還真是大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