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文化
Ⅰ 美國大學人文地理專業都有哪些分支
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又稱人生地理學。它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僅指社會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 50年代系統論創立以後,迅速成為各學科的基該方法論。美國地理學家E.A.阿克曼於1965年提出地理學者應當探索許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賴的變數的一種系統的概念,從時-空角度人文地理處理人與環境的系統。60年代開始,不少學者已在研究生態系統、政治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以及地域系統方面作出貢獻。定量計算和系統論思想的引進,使地理學開始採用模型來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現象。瑞典地理學家T.哈格斯特朗用歸納模型說明新事物浪潮特徵,用隨機模型來預測新事物擴散概率,引起廣泛注意。英國學者喬利和哈格特合著的《地理學的模型》(1967)和D.W.哈維《地理學的解釋》(1969),對地理學採用模型探討實際問題起到很大促進作用。領域的出現以及社會文化地理學、城市地理學地位的提高。60年代行為科學興起後,出現了行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為研究在地理學中十分盛行,通過研究不同人類社會集團、階層、階級對不同環境的反應和行為決策這一過程,使地理學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可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旅遊收入對於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遊地理學發展很快,成為人文地理學的一個新分支。人類以各種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形式存在,各集團的不同文化既是社會環境的組成部分,又是人們行為制約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研究空間中的社會現象和文化差異的社會文化地理學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時,許多國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規模日益擴大的趨勢,促使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居住、就業、交通、環境等一系列城市問題,使城市地理學在人文地理學中逐漸居於重要的地位。
Ⅱ 美國文化
在美國,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非聯邦政府。不過,聯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過控制教育基金來施加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有法定義務在公立學校接受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教育;通常,18歲才可以畢業,但是許多州允許16歲以上的學生離校。除了上公立學校,家長也可以選擇在家教育孩子,或送他們去教會或私立學校。高中畢業後,學生們可以選擇上公立或私立大學。公立大學從聯邦或州政府接受經費,也接受其他管道的資金,但大多數的學生在畢業後仍需償還學生貸款。私立大學的學費通常比公立大學還高。許多學生會在入學大學和學院前進入職場或軍隊以賺取學費,美軍和許多私人企業也會補貼職員的高等教育學費。
高等教育
美國的大學很多,從360多年前移民美國的清教徒創建全美的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後,美國的高等教育繼承了歐洲古老大學如英國的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傳統。發展到今天已有2600多所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四年制大學。而兩年制的社區學院則多達3400所。這些大學沒有固定的形式,有大有小,大的如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有近5萬名的學生,小的如加利福尼亞州的深春學院只有26個學生。有的大學校園廣闊美麗,教學設施齊全,有的大學則設在鬧市當中的幾所其貌不揚的教學樓裡面,校園和周圍的市區沒有高牆和周圍的市區完全融合在一起。美國的大學也有著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兩年之分,有區域性和全國性之分,有專科學院和綜合學院之分等等。這些學校完全獨立,與哪個政治、教派都沒有關系,每個大學的日程表、教綱、教育宗旨,連發給各個教學員工的工資都不一樣。
美國的平均教育水準極高,聯合國的經濟指數調查中將美國的教育水準列為世界第一。目前有7,660萬的美國人正在接受教育(從幼兒園直到大學都包括在內)。美國的許多高等院校有非常高的競爭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學中,美國佔168所,前20名中,美國佔17所。全美有約3600所大學。而最有名的有六所(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每次的全美或世界大學排名都能進前10名;超過80%的美國諾貝爾獎得主都曾在這六大名校之一學習或工作。哈佛大學的文科、商科是美國公認最好的;耶魯大學的法科則是連續多年穩居全美第一;醫則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則是卡內基·梅隆大學(量子通信與計算則以麻省理工,普林斯頓,斯坦福見長);地質科學與理論物理則屬加州理工學院的強項;麻省理工學院則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的美名。以上因素使美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
其他高等學府還有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杜克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賴斯大學,西北大學等。
節日
1月1日 新年(元旦)(New Year's Day)
2月12日 林肯紀念日(Lincoln's Birthday)
2月14日 聖瓦倫丁節(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
2月18日 華盛頓誕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
3月17日 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4月1日 愚人節(All Fools' Day)
4月***日 復活節(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
5月***日 植樹節(Arbor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五)
5月***日 母親節(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5月***日 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6月14日 美國國旗日(Flag Day)
6月***日 父親節(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7月4日 美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9月***日 勞動節(Labor Day)(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
10月12日 哥倫布日(Columbus Day)
10月***日 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十月的第四個星期一)
11月1日 萬聖節(Halloween)
11月***日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12月25日 聖誕節(Christmas)
Ⅲ 美國的大學校園生活及文化是怎樣的
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隨著美國留學人數的增加,各位申請者需要對美國大學的校園文化進行了解,美國大學與國內大學教學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校園文化中表現方式也不同。
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
心態要嚴肅
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而美國大學剛好相反」寬進嚴出「。很多中國學生來美留學後才知道不能用中國大學學習的那套模式來對待美國大學。
學生吃喝、社交、學習都在同一個點:大學校園。不管是學術討論還是課外和社團活動,全部都在此進行;尤其是臨近期中期末考,學生們更是深切的感受到壓力。
上課僅僅是一個小部分,更多的時間需要花在課堂之外:留堂作業,小組研究和各種討論上;一周花超過40個小時完成課業並不少見,而逃課這樣的戲碼是千萬不能在美國大學嘗試的,每年有太多學生轉學,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學生就是由於「逃課」而導致的開除學籍。
多參與課外活動
除了花心思在主修的科目上,美國大學生還非常重視業余活動。
參加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個人閱歷和拓展其他技能,同時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並保持長期的友誼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
然而,不難想見,業余活動也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
力,所以有選擇且適度的參加課余活動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同時也鍛煉自己的時間管理和事務協調能力。記住不管如何,學業永遠排第一,萬不可顧此失彼。
不必急於選定專業
在中國,專業是在申請大學時就敲定的,而美國則可以最晚在大二結束前決定。
不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很清楚自己將來的專業和方向,但另一部分學生還需時間多加探索個人所長和喜好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文章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美國的大學教育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學生在不同的領域間探索,而這也正是美國大學教育的特色之處。
校園風貌或與中國不同
美國大學生的校園並非像我們中國的大學是用圍牆圍起來的,很多時候,美國的一所大學就像是一個大學城,校舍,商店,教學樓等是相互穿插其中的。令人意外的
是,美國學生上課也並非預期的那般正裝出席,而是著隨性的服裝出入校園;但在一些學校正式的場合,學生們也是西裝禮服的,一派淑女紳士作風。
與教授保持互動,多問問題
一般說來,第一學期最好選一門小班課,這樣更有利於同教授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而他們將給你在生活和學習上提供好的建議和引導。最好是多認識一些同你的研究領域有關的教授,因為他們不僅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還可以為你寫詳盡的推薦信。要知道一封全面詳細的推薦信對於你未來的工作和項目申請是極為有利的。
考慮申請校園內形形色色的工作
像中國這種高人口密度的國家,即使擁有高技能也很難在校申請到工作
WiseMedia
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默認。然而美國大學卻可以提供在校工作,將你的研究領域和實踐結合,真正地學以致用。
更令人開心的是,你還可以有一份不錯的額外收入。像這樣的機會在美國校園里並不少見,諸如助教和項目研究協助員。建議來美後主動搜索校園相關網站或者找校園的職業指導中心(Career
Guidance Center)。
以上就是關於美國大學生活中校園文化的介紹,美國大學校園文化是和美國整體多樣,包容,自由,民主的國家文化密不可分的。希望赴美留學的學生,可以充分了解美國的校園文化,順利的融入到美國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Ⅳ 美國大學文化具有哪些特色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簡稱UMich)創建於1817年,位於美國密歇根州,是美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今天主要為大家帶來的是密歇根大學特點是什麼。
密歇根大學(UMich)有三個分校,分別是安娜堡(Ann
Arbor)分校、迪爾伯恩(Dearborn)分校和弗林特(Flint)分校。密歇根大學建校以來,在各學科領域中成就卓著並擁有巨大影響,被譽為「公立常春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素有「公立大學典範」之稱。密歇根大學同時也是美國重要的學術聯盟美國大學聯合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12個發起者之一。
密歇根大學著名的原因很多,校園佔地3,176英畝,550多幢主要建築,800多萬冊藏書,9個博物館,9家教學醫院,150個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實驗中心,400多個主要實驗室以及一個面積為84平方公里的國家自然生態保護區。密歇根大學研究經費在美國大學中數一數二,但它不僅是學術的重地,也是文化的中心,有上千個學生社團及組織,各種性質的活動,應有盡有。
另外,大學的多所博物館、劇場、音樂中心、藝術中心、公園等等也是學生課余休閑的好去處,校園生活十分豐富多彩。大學有極強的體育傳統,各種運動團隊在比賽中屢屢獲獎,大學著名的密歇根競技場可容納10萬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專用橄欖球場地,吉祥物為WOLVERINE。相應的,大學的學費也是公立學校中最貴的(2009年約為$40,000),接近部分常青藤大學。而捐款數亦為公立大學中最高,總額達到78(AUG,
2008)億美元,為美國大學捐款總額第七高,遠超其他公立大學。
Ⅳ 請問美國哪所大學的文化氛圍比較好
推薦你萊特州立大學Wright State University,這所大學的文化氛圍比較濃厚,在這所大學就讀,你還可以在多元的文化氛圍里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Ⅵ 美國是一個各種族融合的大熔爐,你進入美國大學後,准備怎樣融入這個多文化的群體
說實話,你要是來了美國剛開始肯定都是和中國人混,你要是真想融入美國人的圈子需要發揚一種不要臉的精神。就是抓住個美國人各種聊天,慢慢就會跟他們打成一片了
Ⅶ 請問美國大學哪些大學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O(∩_∩)O謝謝
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AIU
還是有幾個的這個或類試的專業的
Ⅷ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文化,究竟隱藏了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兄弟會姐妹會就是同學一個專業的同學建立的一個類似學生組織的東西。但是據說是,版如果加權入了,以後如果你成功了,你也要幫著以前兄弟會或者姐妹會的同學~(我只是聽說)美國的兄弟會或姐妹會在學校里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小房子,如果你加入了,你就可以住進去。裡面有很多跟你專業相關的書什麼的。大家也會一起出去做志願者~ 不過同時party很嚴重~
Ⅸ 中國大學靠高考,美國大學靠出身總之文化背景不一樣
中國大學靠高考,美國大學靠出身總之文化背景不一樣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改變一生的時刻。
當然,大學不全然是決定自己人生的地方。這只是一個階段。隨著經濟發展,教育普及,大學幾乎已經成了「義務教育」。不存在上沒上過大學,只存在上過什麼大學而已。
一個人進入大學應該努力學習,充分體驗大學可以給他提供的機遇和經驗。在他離開大學後,他應該可以用他在大學中學習到的知識去實現一些成績。如果一個人在大學的4年是他人生中最棒的4年,那麼大學其實辜負了這個學生。
一種聲音經常能被聽到:對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進行控訴。其中一個最大的靶子就是高考。
的確,高考讓人壓力很大。大到全社會都要為這件事情讓步。
武警會執勤,警察會封路,大媽們甚至會停下舞步。
一考定終生讓人在高二高三經歷了煉獄般的考驗,不眠不休,讓自己的大腦記憶力達到自己一生的巔峰狀態。然後要將這些存貨在三天內傾瀉在考場中。當然,這種社會活動競爭激烈。特別是對於那些傾盡全力卻在考場中失誤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但從宏觀來看。高考只存在方法上的問題,不存在原則上的問題。
高考可以說是中國發明的最公平的制度之一。
分數是一個不問出身,相貌,年齡的東西。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中國的公立學校皆以這個作為錄取的標准。
當然,它在具體操作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對特定人群的加分制度,比如對特定地區有錄取優待或者錄取歧視,比如一年只能考一次等等情況。但是說到底,只要能考出一個高分,就有去清華北大上學的機會。
說到底,你要掌握一堆人生經歷,各種高超技能,而這些是拿錢堆出來的。
很多人喜歡強調常春藤那種變態的錄取方式是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任何東西成為一種游戲規則後都不再是什麼素質。因為人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存在著明確的目的性。
所謂素質教育不是真為了培養品格,而是為了確保精英子弟的錄取比例。並非所有的素質都可以得到常春藤的青睞,比如你成天上街扶老太太過馬路就不是他們要的素質。他們希望的是大提琴、擊劍等貴族運動。
很多人批判中國的應試教育是讓一幫孩子削減腦袋適應一個標准。會造成孩子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只知道怎麼考試。如果要這樣說,那麼美國還是一樣,他們知道為了上常春藤要做什麼,他們同樣不知道意義。
2017年6月5日,哈佛大學查看了幾名錄取新生的私人聊天記錄,發現他們說了一些不符合哈佛主義價值觀的話,於是剝奪了他們的錄取資格。
可能在將來,為了進入常春藤,一個學生的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也要成為他們美化的部分,成為學校管理部門監視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教育應該給人機會去探索未知,嘗試新鮮事物,發現觀察世界的新角度。但是當一個人為了讓自己多才多藝,就會把大量的時間貢獻給「素質教育」,無限侵佔自己的空餘時間,沒有能力全神貫注發展一種摯愛的技能。
這些大學好僅僅是體現在排名上的,而美國高等教育機構最「權威」的排名就是《美國新聞》的排名。而這個《美國新聞》是一個私營機構。所以你懂的,最後,家長和學生關注排名,按照排名選學校,而學校為了迎合生源,去向排名機構妥協,按照排名機構定的標准來調整自己的配置。
更可笑的是什麼,為了提升學校的排名,一些曾經排名靠後的大學通過貼近常春藤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排名,優化自己的生源。
比如芝加哥大學,就在效仿常春藤盟校,將錄取率調低到10%後,得到了排名提升至5~6位的「獎勵」。
如此一來,現在的美國大學其實越來越大同小異,自由化、多元化、平等、博愛、理想主義等觀念成為了大學的統治思想。而擠破腦袋進入這些大學的學生們也越來越像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美國的教育者們有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呢?
其實是有的。
2011年,200所大學的校長和高管齊聚南加州大學,討論如何改革大學錄取模式的問題。但是最後卻不了了之。
參會人士回應道,目前的制度糟糕,但是已經有大量的學生為此做好了准備。如果我們貿然修改制度,那麼他們也會促使學校董事會打斷改革的進程。
也許高考不是一個很活潑的制度,但是從這個角度看來,至少老百姓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還可以通過一種普遍公平的方式向最高學府發起沖刺,對命運的安排大吼一聲:
「去你媽的老天爺!」
Ⅹ 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的校園文化有什麼區別
NO1用全職工作的心態來對待美國大學
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而美國的大學剛好相反」寬進嚴出「。很多中國學生來美留學後才知道不能用中國大學學習的那套模式來對待美國大學,而應持用全職工作的心態來對待。
學生吃喝、社交、學習都在同一個點:大學校園。不管是學術討論還是課外和社團活動,全部都在此進行;尤其是臨近期中期末考,學生們更是深切的感受到了這份「全職工作」的壓力。 上課僅僅是一個小部分,更多的時間需要花在課堂之外:留堂作業,小組研究和各種討論上;一周花超過40個小時完成課業並不少見,而逃課這樣的戲碼是千萬不能在美國大學嘗試的,最終會由於「逃課」而導致的開除學籍。
NO2多參與課外活動來拓寬交際圈
除了花心思在主修的科目上,美國大學生還非常重視業余活動。參加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個人閱歷和拓展其他技能,同時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並保持長期的友誼。然而,不難想像,業余活動也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所以有選擇且適度的參加課余活動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同時也鍛煉自己的時間管理和事務協調能力。記住:不管如何,學業永遠排第一,萬不可顧此失彼。
NO3不必急於選定專業
在中國,專業是在申請大學時就敲定的,而美國則可以最晚在大二結束前決定。 不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很清楚自己將來的專業和方向,但另一部分學生還需時間多加探索個人所長和喜好。美國的大學教育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學生在不同的領域間探索,而這也正是美國大學教育的特色之處。
NO4美國大學生的校園風貌與中國不同
美國大學生的校園並非像我們中國的大學是用圍牆圍起來的,很多時候,美國的一所大學就像是一個大學城,校舍,商店,教學樓等是相互穿插其中的。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學生上課也並非預期的那般正裝出席,而是著隨性的服裝出入校園;但在一些學校正式的場合,學生們也是西裝禮服的,一派淑女紳士作風。
NO5與教授保持互動,多問問題
一般說來,第一學期最好選一門小班課,這樣更有利於同教授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而他們將給你在生活和學習上提供好的建議和引導。最好是多認識一些同你的研究領域有關的教授,因為他們不僅能給出建設性的意見,還可以為你寫詳盡的推薦信。要知道一封全面詳細的推薦信對於你未來的工作和項目申請是極為有利的。
NO6可考慮申請校園內形形色色的工作
像中國這種高人口密度的國家,即使擁有高技能也很難在校申請到工作。然而美國大學卻可以提供在校工作,將你的研究領域和實踐結合,真正地學以致用。更令人開心的是,你還可以有一份不錯的額外收入。像這樣的機會在美國校園里並不少見,諸如助教和項目研究協助員。建議來美後主動搜索校園相關網站或者找校園的職業指導中心(CareerGuidance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