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美國大學兄弟會

美國大學兄弟會

發布時間: 2021-01-20 19:04:32

Ⅰ 加入美國大學兄弟會,會有什麼好處

每年都有很多留學新生都會問我如何融入美國大學的各種圈子,如何去結實更多的知心朋友,如何和美國人打到一塊去。 美國大學擁有很長的歷史背景,最有特色的學生組織無非就是Greek life, 也就是大家都聽說過,但可能並沒有進一步接觸到的兄弟會, 姐妹會(fraternity,sorority)。 兄弟會,姐妹會還分很多小組織, 通常由1-3個希臘字母組成。 這種希臘生活是西方的文化, 所以國內的大學生與此無緣。很多人可能對Greek life不太了解,在此獻丑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兄弟會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加入兄弟會能得到什麼好處?
首先我想說,兄弟會絕對不是一群有黑社會性質的不良社團。大家不要因為中文翻譯怪怪的而去猜測和定義。GO GREEK其實是中國學生融入美國人圈子的捷徑之一。 說實話, 來美國讀大學, 每天混在華人圈子並不難, 肯定感覺舒服畢竟大家都講中文。
可我個人看來,想要真正去學習一個國家的文明,你必須要了解他們的文化。而Greek system就是西方大學特有的文化,促使你可以進一步地去體驗外國人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Go Greek可以逼著自己和美國人說英文,促進英文口語的提高,何樂而不為。
有時候,一個人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不但要去創新,還要去挑戰。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的話,你永遠進步不了。我之所以寫這片文章就是想鼓勵國內過來的留學生去積極參加美國大學的社團活動。 每次別人問你們, 為什麼要去國外讀大學? 很多人會回答,因為國內的教育是填鴨式教育。可是你們來了美國,每天除了去上課, 泡圖書館, 就是回家。 這種三點一線的生活未免缺少樂趣和挑戰。來美國上大學,就是要嘗試新鮮的東西。 If you want to achieve great sucess in the U.S., you gotta learn the American ways of life. 接下來,我就要介紹為什麼Go Greek可以改你接下來在美國大學寶貴的四年生活。
Every frat values different principles. 每個Fraternity存在的目的意義都是不同的, 也因此形成了兄弟會千差萬別的多樣性。每個兄弟會都有自己的規則,准則, 接納新會員標准, 還有核心觀點。舉個例子,Pike((ΠΚΑ)的成員很多都是肌肉男, 在他們看來, 最重要的四個principles分為scholars, leaders,athletes(運動員), and Gentlemen. 如果你對這個不感興趣, 沒有關系,你還有很多選擇。 每所大學基本上都有50+的chapters, 感興趣可以上網去查查具體每個組織著重什麼, 你總能找到適合你的兄弟會。 每個兄弟會都會組織一些社會服務, 以及其他校園活動。
兄弟會大概可以概括成四種:
1. Social Frats, 社交會,
2. Professional Frats, 專業會,
3. Honors Frats, 學術榮譽會,
4. Service Frats, 服務會。
接下來一個個介紹。四種不沖突, 不過每個type只能選擇參加一個frat。我有一個朋友同時參加一個社交會, 和一個專業會。大學四年混的很好。
Social Frats
Social Frats就是電影里最經常看到的那種夜夜笙歌, 紙醉金迷的開瘋狂趴的社交會。 社交會通常都和姐妹會美女, 酒精, 聚會聯系在一起的。Social Frats都有自己專門的frat house, 一到周末就各種的high, 主題派對,狂野派對,beer pong.具體怎麼high我就不說了, 有機會大家可以去參加一兩次他們組織的派對就知道了。 一句話概括,a frat party is when you think you are done with the night, they go back and start the party. 可謂燈火通明。
其實這種生活可能是初涉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來說很嚮往,但我要提醒一句,還是不要忘了你當初來美國留學的目的。網上隨便一搜, 就能看到很多很多兄弟會開派對出事等等不好的傳聞。而且誘惑多多,有可能走上歪路。他們每周在狂歡上面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你對自己自製力沒有把握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再看看其他的。當然,我也有很多社交會朋友可以在酒熏醉後的第二天早上跟沒事人似的爬起來繼續讀書。 不過這種人算少的。 總的來說,社交會的平均GPA是四種裡面最低的, 不過他們的活動確實是最豐富多彩的。沒有好壞,只是看你更看重什麼了。你如果看重拓展人脈,畢竟人力就是生產力。那我非常推薦你去rush。 (接下來會講到)
Professional Frats
專業會,通常是基於其成員的職業前景和目標。一般都是Co-ed, 男女混合。 專業會是按未來你想投奔的領域分劃的,專業會同時具體分專業,四大領域為醫學,商業,法學,以及工程。專業會可以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增加學生社會使命感,通過嚴格的培訓從而提高學生社會本領為目的。大眾點說,專業會可以讓你在大學畢業前有個很清晰的方向感,對將來職業規劃更徹底的了解。我個人覺得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習才有動力,知道自己每天應該干什麼才能更有效地安排時間和精力。 我這里要提到兩個很出名的商業專業會, Alpha Kappa Psi(AKΨ), 還有Delta Sigma Pi(ΔΣΠ). 他們就是在學校有時候會穿正裝的那些學生。
在這兩個兄弟會, 你有機會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學商的學生很多,可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細分出來具體的領域,市場,金融,貿易, 顧問,或者辦個小公司自己當企業老闆。參加專業會你就會有機會去進一步地去了解這些商業領域也因此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會有內部的關系網,有些實習機會會內部化。如果沒有經歷過那些培訓,我到現在估計都不知道自己對金融, 更細分下來, 投資銀行這方面感興趣。也不會去花時間和精力投身於學校社團承擔能讓自己施展拳腳的職位,規劃籌款活動,完善自己的個人簡歷(resume), 花時間發郵件安排面試機會從而提高自己隨機應變以及表達能力, 在LinkedIn上找到了第一份真正的實習機會,在校外拓展專業人士人脈,從他們成功的經歷中學習從而完善自己等等。這些職場經驗早學到比晚學要好。順便獻給所有學商的朋友們Forbes出名的一句話, It』s about who you know, not what you know.
記住了,你畢業將邁進的是商場,靠的是關系和辦事能力。舉個例子,你想爭取一個項目,你去招標了,就算你的設計方案和規劃書在所有人中是最完美的,可如果你的競爭方和項目主管很熟的話, 這個項目你也肯定拿不到的。
榮譽社團
Honors Frats (aka. honors society,) 翻譯過來就是榮譽社團。 這種社團通常在受新人的時候對學術要求是極高的。最有名的兩個學術榮譽會就是Tau Beta Pi,和Phi Beta Kappa。可以理解為」學霸聚集地」。 他們只挑GPA高的,至少3.65以上,而且排名是年級前20%,並發出邀請。
據我們年級學霸廖舟怡了解,想入Tau Beta Phi-UCSD chapter, 需要完成outreach、academic、social三種類型一共15個points的活動(1個小時1個points),每種category至少3小時。其中outreach可能是教小朋友engineering的知識、去downtown to feed the homeless、去鄰近的墨西哥蒂瓦納市幫助孤兒等等;
Academic活動可以使參加各種公司的info session、tutor、與教授吃飯、參加工程workshop、參觀當地公司等等;而social則是和其他成員或者未來成員一起玩、hang out。除此之外,還需要提交一個personal statement、兩封教授的推薦信、並且參加一次面試。你可以把這些程序看成對自己能力鍛煉的機會,從而證明自己不僅僅只會學術, 其他社交能力都完全具備的。
服務型兄弟會
Service frats, 服務會,co-ed, 男女混合,注重於社區服務, 領導力活動,以及募捐等活動。比較著名的是Alpha Phi Omega(ΑΦΩ) 在他們看來,未來職業,年級,成績,理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社會奉獻的精神。他們經常會去貓狗領養院,孤兒院,老人院以及社會上需要人手的地方去做義工,因此回報社會。當然會員也會一堆人聚在一起玩了。
入會步驟:
Rush-> accept bid-> pledging-> initiation.
Rush week: 每個quarter的前兩周,剛開學的那段時間。每個會的老會員都會在學校狂發海報,紙條,非死不可上建活動,邀請你們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主要目的是挖掘新的成員。你如果對哪個會感興趣,就多去參加他們的活動。Rush week那個禮拜每天都有活動。這個時候是你發揮自己的機會了,不要怕,去參加的活動越多越好,聊聊看看他們人怎麼樣,去體驗下如果入會每天和你朝夕相處的這些兄弟和你的人生價值觀,性格是否符合。如果你認識越多的會員,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就越深,那麼恭喜你,你被邀請入會的幾率就越大。
Bid: 就是邀請信。邀請信遞出去前通常會有個面試,不過他們審核不會太嚴格。如果你拿到邀請信,恭喜你,你將有機會成為那個會最新的成員。BUT…千萬不要高興太早,好玩的還在後面 嘿嘿。 你可以選擇接受邀請,那麼恭喜你進入下一輪,地獄考驗. 如果你選擇放棄這個機會,也沒關系,你可以以後隨時再來。畢竟人的想法是隨著時間而改變的。
Pledging: 最苦逼的考核期間。這個時間你會給分配一大堆五花八門的任務去做。比如和你的pledge class獨立舉辦一個大的演講,組織一次商業活動,偷內衣,闖女生宿舍並和她們合影,俯卧撐,空腹吃冰淇淋吃到第二天牙疼等等。總的來講,是為了考驗你的決心。如果在期間你不想再繼續下去了,隨時可以放棄。他們也不會太在意。Pledging雖說比較瘋狂,不過你確實能通過這些任務學會不少東西,認識所有會員,包括pledge brothers。
最主要的是,你會被分配一個big brother,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會照顧你. 大師兄相當於一個導師,處的好的話可能一輩子都幫助你。另外,有些兄弟會的老鳥會因為你是菜鳥而"整"你直到你成功入會那一天。 每個會的pledging步驟和任務都嚴重保密的,不會透露給非會員,也因此使整個程序編的更加刺激有意思。Pledge for a semester, brothers for life。
Initiation: 如果你撐到了這一輪,那麼證明你完成了所有的任務以及最後的考試。恭喜你正式入會,可以享受會員的待遇了。你終於可以拿到有希臘字母的外套,成為frat的一名active member.
好了,總結來說想入會並不容易。有人可能會問,這么復雜為什麼要去參加啊? 因為這些經歷挑戰在你人生閱歷上多加了幾行。你不但能接觸到西方獨特的大學文化,學習到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會怎麼有條理地分配時間(Time Management),還能結實到一群好朋友。 最重要的是,你證明給了自己,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你都能經得起考驗。
不管怎麼說,入不入會其實並不重要,大學生活無論你選擇怎麼過, 都將會是你人生中最記憶猶新的四年。當然,它也將是你邁入社會前最後的墊腳石,所以我們應該加倍努力。以後你的孩子們問你大學經歷如何, 希望你到時候能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豐富經歷可以講給他們聽, 而不是僅僅報出您奮斗四年的GPA。四年一晃就過去了,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一定要好好珍惜。
有夢就要去追!
加油!

Ⅱ 誰給我說說美國兄弟會

美國文化的體現,也是美國上層關系網的基礎,不可能取締的。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fraternity(姊妹會sorority)是一種學生社團,通常都會用1~3個希臘字母來代表一個兄弟會的名字(比如說ΓΨΦ)。兄弟會不是強迫性的,所以學生不一定要參加,但是參加兄弟會是一種擴張人脈的捷徑。加入兄弟會要繳交會費,兄弟會會辦很多party,只要是會員都可參加,但是當你是菜鳥(剛入會)時,會被老鳥整~
「fraternity」和「sorority」兩詞(來自拉丁詞frater和soror,分別代表『兄弟』和『姐妹』)可以用來形容許多社會或慈善性質的組織,如「名流俱樂部」、「厄普西隆·西格瑪·阿爾法」、「翻轉國際」和「聖地人」等。在美國和加拿大,「兄弟會」和「姐妹會」通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的社團組織。
這是全美性的終身組織,常常是身份地位資產顯赫的富貴子女所在,成員大多長相不錯,作風時尚而成為青年們的追求,很多學生甚至不管學業只想入會,每月需交納上百美元的會費,而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內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撐來證明自己的決心,他們時常舉行party,常常和性,酗酒,毒品聯系在一起,畢業後,協會是一張覆蓋全美的關系網,對於找工作,打官司有偏袒性,成員往往有暴力傾向等等,而美國總統布希也是其成員之一

Ⅲ 美國大學校園的兄弟會到底是什麼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fraternity(姊妹會sorority)是一種學生社團,通常都會用1~3個希臘字母來代表一個兄弟會的名版字(比如說ΓΨΦ)。兄弟會不是強迫性的,所以學生不一定要參加,但是參加兄弟會是權一種擴張人脈的捷徑。加入兄弟會要繳交會費,兄弟會會辦很多party,只要是會員都可參加,但是當你是菜鳥(剛入會)時,會被老鳥整~

以後提問時可以關注一下知道上的相關問題:)

Ⅳ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文化,究竟隱藏了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兄弟會姐妹會就是同學一個專業的同學建立的一個類似學生組織的東西。但是據說是,版如果加權入了,以後如果你成功了,你也要幫著以前兄弟會或者姐妹會的同學~(我只是聽說)美國的兄弟會或姐妹會在學校里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小房子,如果你加入了,你就可以住進去。裡面有很多跟你專業相關的書什麼的。大家也會一起出去做志願者~ 不過同時party很嚴重~

Ⅳ 兄弟會的各國協會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
fraternity(姊妹會sorority)是一種學生社團,通常都會用1~3個希臘字母來代表一個兄弟會的名字(比如說ΓΨΦ)。兄弟會不是強迫性的,所以學生不一定要參加,但是參加兄弟會是一種擴張人脈的捷徑。加入兄弟會要繳交會費,兄弟會會辦很多party,只要是會員都可參加,但是當你是菜鳥(剛入會)時,會被老鳥整~
「fraternity」和「sorority」兩詞(來自拉丁詞frater和soror,分別代表『兄弟』和『姐妹』)可以用來形容許多社會或慈善性質的組織,如「名流俱樂部」、「厄普西隆·西格瑪·阿爾法」、「翻轉國際」和「聖地人」等。在美國和加拿大,「兄弟會」和「姐妹會」通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的社團組織。
加入兄弟會或者姐妹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有可以和兄弟姐妹們住在同一棟公寓里。許多希臘組織在校園內或者校園周邊有屬於自己的公寓,各個不同年級的兄弟們可以生活在一起。當然他們會物盡其用,公寓不僅用來住,也是召開派對的絕佳場所。
有些兄弟姐妹會對新人會有學術成績上的要求,但是大部分的組織都要求加入者「表忠心」。那麼怎麼樣才能顯示你想要加入的決心和對組織的忠心呢?去完成組織布置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吧!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內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撐來證明自己的決心,我記得有個兄弟會的入會任務是要新人連續幾天都穿著臟的不行的衣服在校園里逛(可能乞丐都比他穿得干凈吧),這不僅是對這個新人的懲罰,也是對他的室友,同學,教授和任何與他有接觸的人的懲罰(因為惡臭難擋啊!)。在經過這樣嚴厲的考核和折磨之後加入組織,會讓你更加珍惜這樣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這就是他們的用意吧。
南海中學兄弟會
2011年由山西太原南海中學學生自發組織的課外活動娛樂社團名為「兄弟會」,兄弟會本著:和平自由、團結互助、奮發向上的精神,力求創新發展,並不斷壯大著。兄弟會已經吸取其他組織的經驗,發展了許多部門,並多次舉辦活動。
DKE兄弟會介紹
建於耶魯,這是全美性的終身組織,常常是身份地位資產顯赫的富貴子女所在,成員大多長相不錯,作風時尚而成為青年們的追求,很多學生甚至不管學業只想入會,每月需交納上百美元的會費,而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內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撐來證明自己的決心,他們時常舉行party,常常和性,酗酒,毒品聯系在一起,畢業後,協會是一張覆蓋全美的關系網,對於找工作,打官司有偏袒性,成員往往有暴力傾向等等. 成員包括5位美國總統, 比如小布希
畢達哥拉斯兄弟會
畢達哥拉斯學派追求知識本身,而不是它的利益,這個態度可以很好的用他的兄弟會的箴言來證明:
數字是前進的階梯,而不是金錢的籌碼。(A figure and a step onward, Not a figure and a florin.)
夜探達特茅斯兄弟會 —— 曾子墨
我的室友Lisa是個徹頭徹尾的Party Animal(派對動物)。在她的屢屢盛情邀請下,我終於按捺不住好奇,跟隨她一起走進了兄弟會,參加每個周末夜晚都會在那裡如期舉行的瘋狂Party。
兄弟會(Fraternity)和姐妹會(Sorority)是美國大學里的學生社團,名字由希臘字母組成,比如Alpha ChiAlpha或者Kappa KappaKappa。在許多美國人的心目中,「兄弟會」幾乎可以和精英俱樂部劃等號。眾多的美國總統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大學期間,都曾經是兄弟會的成員。
一如其他常春藤盟校,達特茅斯也有20多個兄弟會和姐妹會。超過40%的男生和接近30%的女生都參與其中。
那天晚上,Lisa帶我去的那家兄弟會名字叫什麼,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還沒走近那幢三層的白房子,我就已經聽到震耳欲聾的音樂聲。邁進大門,一層是亂糟糟的客廳,二、三層據說是兄弟會成員的卧室。只有門廳處古老的木地板被地下傳來的噪音震得嗡嗡作響,很顯然,地下室才是兄弟會的Party所在。
沿著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的樓梯,我和Lisa艱難地走向地下室。空氣中,酒精、汗水混雜著嘔吐味道的惡臭撲面而來,我捂著鼻子,幾乎窒息。
地下室的面積不算太大,卻像壓縮罐頭一樣擠滿了學生。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瓶啤酒,隨著音樂左搖右擺,借著酩酊大醉高聲吵鬧,又或者是和身邊同樣醉醺醺的女生大肆調情。那副情景,很有些古希臘遺風。
Lisa像回到家一樣,隨手抓起兩瓶啤酒,將其中一瓶塞給我,一邊親熱地和那些老資格的「派對動物」又摟又抱高聲尖叫地打招呼,一邊把我介紹給大家。不知道是因為「子墨」的發音太奇特,還是因為周圍的環境太嘈雜,任憑我貼在他們的耳邊大聲叫喊,Lisa的朋友們始終都說不清我的名字。其中一個南方口音的男孩還和我開玩笑,說有一個啤酒品牌叫Zima,不如從此就叫我Zima,而不是Zimo。
從名字都能聯想到啤酒,難怪有人說,沒有了酒精的兄弟會就不再是兄弟會了。
可想而知,這樣的Party讓來自古老東方的我意興闌珊。一個多小時後,我獨自逃離了。初冬午夜的校園里,不時有酩酊大醉的學生歪斜著走過,大聲叫喊著,為冰冷的空氣增添了一絲熱度。我深深地呼吸,空氣冷得刺骨,卻透著清新。看來,我是註定要成為校園里此時此刻少有的清醒之人了!
而那次夜探兄弟會,也成為了大學4年裡我唯一一次走進兄弟會地下室的難忘經歷。
不過,Lisa還是一如既往,在每個周末花枝照展地奔向各個兄弟會,不到凌晨三四點決不撤離。她常常為我的保守感到惋惜,就像今天,我為不能吃辣椒的人們感到惋惜一樣:天底下最好的美味怎麼能就這么錯過呢?
其實,很多美國學生都和Lisa一樣,認為參加兄弟會、姐妹會是走向成熟和拓展交際的必修課,否則,就不會被同輩所接受,也不會被視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或女人。
1997年冬天,作為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員,我和幾個達特茅斯校友一起回到母校去招聘畢業生。同行的Andrew和John是我在公司最鐵的哥們兒,還恰巧曾經是同一個兄弟會的成員。陪伴他們故地重遊,5年後,我又一次走進了兄弟會的地下室。
不是周末,地下室空曠,冷清,雖然不那麼刺鼻,卻依舊彌漫著曾經令我窒息的氣味。
Andrew和John望著不曾改變的傢具和擺設,回憶起多年前他們為了加入兄弟會,不惜種種代價做出的瘋狂舉動。
幾乎每個學期,兄弟會都有Fraternity Rush,也就是招收新會員。在嚴格的挑選過程中和神秘的入會儀式上,新會員免不了遭受老會員的「折磨」,被迫灌下幾加侖的水,或是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里裸奔……
被別人捉弄過、也捉弄過別人的Andrew和John拉著我玩起了乒乓球。作為兄弟會里最流行的游戲之一,這里的乒乓規則和我們熟悉的比賽規則大不相同:弧圈球拉得再刁鑽,大力抽球再兇猛,一律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球網的兩側各擺放了一個紙杯,裡面盛滿了啤酒,只有將小小的乒乓球精確地打入對方那側的啤酒杯內,才算贏得了比賽。而輸球的那一方,自然要灌下整杯啤酒,以此作為懲罰。
也許是我漸漸熟悉了美國文化,也許是投資銀行的工作讓我和身邊的同事不分國籍不分你我地打成了一片,大學時從不肯揮拍上陣的我,居然興致盎然地與他倆玩起了乒乓游戲。當然,前提是如果我輸了,只需要喝下半杯啤酒。
那天,酒精第一次在我身體里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恍惚之中,我好像終於明白了這樣一個地方為什麼會讓Lisa流連忘返。只不過,我的領悟和理解遲到了整整5年。
穆斯林兄弟會
穆斯林兄弟會(al—Ikhwan al—Muslimun) 埃及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者的宗教政治組織。1928年3月,由伊斯蘭教蘇菲派思想家哈桑·班納(1906~1949)創建於伊斯梅利亞城。初名為「班納運動」,後改名為「穆斯林兄弟會」,意為堅持伊斯蘭原旨教義,為實現伊斯蘭使命而奮斗的兄弟。該組織建立初期為純宗教組織,後發展為宗教政治組織。其基本政治綱領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最高指導原則,恢復伊斯蘭教的原旨教義,反對埃及社會的世俗化和西方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消除伊斯蘭國家的等級差別,實行伊斯蘭教法,恢復哈里發制度,建立泛阿拉伯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班納在解釋該組織的宗旨時稱:穆斯林兄弟會是現代主義的運動;遜尼派的道路;蘇菲主義的真理;政治的機構;科學文化的協會;體育的團體;經濟的公司;社會生活的理想。其行動口號是:「安拉是我們的目的,先知是我們的領袖,《古蘭經》是我們的法典,吉哈德是我們的戰斗,為目的而犧牲是我們的理想」。兄弟會的領導人稱「總指導」,最高行政領導機構為「指導局」,負責組織、宣傳、教育等工作。設有「創建委員會」,是協商機構,其成員為兄弟會的元老。還建有軍事性質的「秘密機構」,對其成員進行軍事訓練。兄弟會的成員以知識分子為核心,由政府職員、大學生、軍人、工人、農民、商人等社會各階層的人員組成。會員的條件是:具備「良好品德和宗教修養」、「完全服從和執行兄弟會的綱領和行動計劃」、 「保守秘密」、「簽名注冊並繳納會費」者才能入會。兄弟會成員分為4個等級,即助理兄弟(擁護者)、正式兄弟(正式履行手續入會者)、行動兄弟(參加各種實際行動者)和聖戰者兄弟。該組織建立後發展迅速,40年代在埃及國內擁有約50萬積極會員,在北非的摩洛哥、突尼西亞、蘇丹,西亞地區的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南亞的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亞等國,都建有穆斯林兄弟會的分會,成為一個泛伊斯蘭的宗教政治團體。該組織在埃及全國各地建有大批清真寺、宗教學校和伊斯蘭俱樂部,辦有商業、實業公司等。出版的宗教及政治刊物有《警告》、《路標》、《呼聲》、《篤信》、《伊斯蘭文選》等。
穆斯林兄弟會初建時,其成員由6名在英國軍營中的穆斯林職員組成。主要活動是用「博愛結識」的方式,宣傳伊斯蘭教義,反對殖民主義統治。1932年哈桑·班納將總部由伊斯梅利亞遷往開羅,後在埃及各地建立了50多個分會。1933年建立了領導機構,選舉班納為「總指導」。1935~1939年,確定了組織原則和政治綱領,完善了組織機構,成為宗教政治組織。1936年曾致書法魯克國王,要求按伊斯蘭原教旨進行政治、宗教改革,宣稱伊斯蘭教是造就強大民族的根基。到1947年兄弟會得到迅速發展,其軍事「秘密機構」成員就達7.5萬人。1948年12月內閣總理諾克拉西宣布解散兄弟會,封閉其總部。不久「秘密機構」成員暗殺了諾克拉西。1949年2月哈桑·班納被當局情報機構暗殺,哈桑·哈蒂比繼任兄弟會總指導,繼續進行反對法魯克王朝的斗爭。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利用兄弟會的力量推翻了法魯克王朝,後兄弟會因對權力分配不滿改而反對納賽爾政權。1954年1月納賽爾宣布解散穆斯林兄弟會,逮捕哈桑·哈蒂比等430人,兄弟會被迫轉入地下,由阿卜杜拉·奧達任總指導。同年10月,兄弟會因參與圖謀殺害納賽爾事件,遭到當局大規模鎮壓,哈桑·哈蒂比、泰勒邁薩尼為首的1200多人被判徒刑。兄弟會在賽義德·卡塔布的領導下秘密恢復組織,進行宣傳活動。薩達特執政後,該組織對其執行反對蘇聯干涉埃及內政及改善同沙烏地阿拉伯關系政策表示支持。薩達特也對該組織採取緩和政策,釋放了哈桑·哈蒂比為首的全體兄弟會在押犯,允許他們以半公開方式恢復活動。兄弟會在歐麥爾·泰勒邁薩尼的領導下恢復發展組織。1976年4月,該組織前總書記阿布德·哈基姆·阿布丁在沙烏地阿拉伯流亡22年回國後,又進一步恢復和發展組織,使其力量壯大。1972年該組織公開反對薩達特同以色列媾和。自1979年1月起,穆斯林兄弟會派生出「伊斯蘭集團」、「真主的戰士」、「聖戰組織」、「贖罪和遷徙」等派別。這些派別組織中的激進派反對政府世俗化的改革措施,指責一切當權者為「叛教者」,聲言「推翻薩達特政府」,恢復早期伊斯蘭體制,主張建立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1981年9月,薩達特以「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寧」為由,下令取締該組織的刊物《呼聲》,並對4萬多所清真寺實行國家監督,同時逮捕該組織的800名骨幹分子,其中包括主要領導人歐麥爾,泰勒邁薩尼和希勒米·加扎里。埃及官方稱,1981年10月6日,兄弟會的極端分子參與殺害了總統薩達特。穆巴拉克執政後,為穩定政局,一方面對兄弟會的極端分子採取鎮壓措施,另一方面釋放了溫和派的領導人泰勒邁薩尼。1987年4月,穆斯林兄弟會聯合另外兩個反對黨參加議會選舉,一舉獲得60多個席位,成為「最主要的反對派勢力」。 (楊克禮)
Nod兄弟會
Nod兄弟會是虛構的組織,是
PC游戲《命令與征服》中的其中一個全球性政治軍事秘密組織。
是the Brotherhood of Nod的縮寫
出現在游戲《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系列」中的組織
第一代Nod
創立時間:據記載:Nod兄弟會創立於公元1800年 。在命令與征服泰伯利亞系列中扮演秘密恐怖組織的角色。
宗旨 傳播、利用泰伯利亞礦物。創造可怕的未來。
意識形態鐵血鍛造和平!(Peace through power!)
領袖:凱恩(Kane,與《聖經》中亞當之子該隱諧音,《命令與征服4》透露該隱正是其真面目。)
運作部門 全球各地包括經濟、軍事、宗教、政治等部門。
經濟力量 十分可觀,早在20世紀末期可運用資金已經高達2552億美金
政治力量 由全球絕大多數處於苦難中的黃區人民支持。
兄弟會的成就 向世界介紹了泰伯利亞,顛覆GDI的暴政,先知凱恩升天。
錫安會
白色鳶尾花結合了P.S.的縮寫,那是兄弟會的正式圖樣。是他們的徽記,他們的標志。
他們自稱為錫安會(Prieuré de Sion),英文是Priory of Sion。
他們的基地在法國,他們是世上仍殘留的最古老的秘密社團之一!
這個盟會的會員包括了某些歷史上最有文化修養的人:比方波提且利、牛頓爵士、大文豪雨果以及萊奧納多·達芬奇。
達芬奇在1510到1519年間領導過這個社團,擔任這個兄弟會的會長。
錫安會是最崇拜女神的異教教派。據一般了解,他們是某個古代秘密的守護者。這個秘密讓他們的權力巨大無比。
1099年,一位法蘭克人的國王,名叫布庸的戈德弗瓦,他攻下了耶路撒冷之後,隨即在此城創建了錫安會。

Ⅵ 不知道知乎有沒有美國大學兄弟會或者姐妹會的朋友

有的,這里有很多的朋友,來自五湖四海

Ⅶ 美國大學里的兄弟會是什麼樣的學生組織

其實就是美國有錢人家小孩一起玩、泡妞、擺譜以及建立人生早期圈子關系的地方。每個兄弟會都會有一套篩選方案和獨特的略帶神秘氣息的入會儀式,讓入會的小孩感到威風八面的同時也感到一股莫須有的神秘傳統正在自己身上傳承。每個學校通常都有多個不同的兄弟會,均為全國(乃至加拿大)連鎖,在校園內有他們自己的房子和宿舍,外人不得進入。去年是加州還是哪個學校的兄弟會Theta Chi,入會的時候喝酒喝死了三個新生——從這個極端的例子可以看出兄弟會內部的氣氛大體如何。

跟中國一樣,美國同樣是一個關系社會,鑒於兄弟/姊妹會(Fraternity/Sorority,前者限男性,後者限女性)的家庭背景通常都處於社會上層,兄弟會成員的家庭背景導致你跟他們一起混跡得越多,你未來的發展道路也越通暢。比如我原來的學校,兄弟會里的小子們父母背景不是醫生就是律師,本地大公司的中上層,各類人模狗樣的政客,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有錢人,總之以富人到上中產收入水平的家庭(upper mid class)出身的學生為主體,屌絲家庭出身的極少、有色人種家庭出身的極少。用俗氣一點的話講,兄弟會的目的就是讀書的時候可以一起泡妞喝酒,畢業以後可以互相提攜。由於兄弟會的小圈子排他性和階級性明顯,很多邊緣人群不得不另起爐灶,比如專門的亞裔兄弟會 pi delta psi(這個兄弟會去年也發生一起新會員在入會儀式過程中喪命的惡性事件)、黑人兄弟會 sigma pi phi、西班牙語裔兄弟會lambda theta phi、穆斯林學生姐妹會gamma gamma chi等等。

大多數兄弟/姊妹會都會要求每年數千美元的會費(對於美國普通人來說這還真不是一個小數目),並且有各類名目繁多的捐助活動。兄弟/姊妹會都會給成員提供專門的宿舍,甚至專門的膳食計劃(meal plan),這些也都不是每個美國學生都消耗得起的。

排第一的答案, @素問 所說那個 alpha chi sigma 其實並不算正統的兄弟/姊妹會,而是更近似於一個專業內的學生榮譽性組織(honor society,這種榮譽性學生會同樣也是希臘字母命名,但是與專業兄弟/姊妹會還是不一樣,跟正統的兄弟/姊妹會就差得更遠了)。此類專業兄弟會,成員背景、入會宗旨、組織形式,與常規的兄弟會和姐妹會都有比較大的區別。除非所在學校的組織人員有極好的傳統和熱情,這類組織在大多數情況下的功能就是組織大家平時一起活動,比如邀請幾個講座,簡歷修改,大家吃吃飯,野外燒烤,搞一點形式主義的公益活動,每學期發幾個獎學金,評選幾個年度先進個人。基本上,這種組織跟普通的Fraternity/Sorority還是不屬於一回事的。

Ⅷ 兄弟會是那個國家的黑社會

「兄弟會」的入會採取自願的原則,入會的門檻是要以交會費為前提,在它還不被人問津的初始期,僅僅是學生們用來私下褒貶自己老師的秘密小集會。也曾以討論學術為主題。而今演變成一種擴張人脈,有的還演變成男女放盪形骸的公關場所。在粵西地區,「青年兄弟會」遍地開花,官員校長也加入。
美國大學的兄弟會
fraternity(姊妹會sorority)是一種學生社團,通常都會用1~3個希臘字母來代表一個兄弟會的名字(比如說ΓΨΦ)。兄弟會不是強迫性的,所以學生不一定要參加,但是參加兄弟會是一種擴張人脈的捷徑。加入兄弟會要繳交會費,兄弟會會辦很多party,只要是會員都可參加,但是當你是菜鳥(剛入會)時,會被老鳥整~
「fraternity」和「sorority」兩詞(來自拉丁詞frater和soror,分別代表『兄弟』和『姐妹』)可以用來形容許多社會或慈善性質的組織,如「名流俱樂部」、「厄普西隆·西格瑪·阿爾法」、「翻轉國際」和「聖地人」等。在美國和加拿大,「兄弟會」和「姐妹會」通常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的社團組織。
加入兄弟會或者姐妹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有可以和兄弟姐妹們住在同一棟公寓里。許多希臘組織在校園內或者校園周邊有屬於自己的公寓,各個不同年級的兄弟們可以生活在一起。當然他們會物盡其用,公寓不僅用來住,也是召開派對的絕佳場所。
有些兄弟姐妹會對新人會有學術成績上的要求,但是大部分的組織都要求加入者「表忠心」。那麼怎麼樣才能顯示你想要加入的決心和對組織的忠心呢?去完成組織布置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吧!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內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撐來證明自己的決心,我記得有個兄弟會的入會任務是要新人連續幾天都穿著臟的不行的衣服在校園里逛(可能乞丐都比他穿得干凈吧),這不僅是對這個新人的懲罰,也是對他的室友,同學,教授和任何與他有接觸的人的懲罰(因為惡臭難擋啊!)。在經過這樣嚴厲的考核和折磨之後加入組織,會讓你更加珍惜這樣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這就是他們的用意吧。
南海中學兄弟會
2011年由山西太原南海中學學生自發組織的課外活動娛樂社團名為「兄弟會」,兄弟會本著:和平自由、團結互助、奮發向上的精神,力求創新發展,並不斷壯大著。兄弟會已經吸取其他組織的經驗,發展了許多部門,並多次舉辦活動。
DKE兄弟會介紹
建於耶魯,這是全美性的終身組織,常常是身份地位資產顯赫的富貴子女所在,成員大多長相不錯,作風時尚而成為青年們的追求,很多學生甚至不管學業只想入會,每月需交納上百美元的會費,而新手常被要求去偷內衣,裸奔,在碎玻璃上做俯卧撐來證明自己的決心,他們時常舉行party,常常和性,酗酒,毒品聯系在一起,畢業後,協會是一張覆蓋全美的關系網,對於找工作,打官司有偏袒性,成員往往有暴力傾向等等. 成員包括5位美國總統, 比如小布希
畢達哥拉斯兄弟會
畢達哥拉斯學派追求知識本身,而不是它的利益,這個態度可以很好的用他的兄弟會的箴言來證明:
數字是前進的階梯,而不是金錢的籌碼。(A figure and a step onward, Not a figure and a florin.)
夜探達特茅斯兄弟會 —— 曾子墨
我的室友Lisa是個徹頭徹尾的Party Animal(派對動物)。在她的屢屢盛情邀請下,我終於按捺不住好奇,跟隨她一起走進了兄弟會,參加每個周末夜晚都會在那裡如期舉行的瘋狂Party。
兄弟會(Fraternity)和姐妹會(Sorority)是美國大學里的學生社團,名字由希臘字母組成,比如Alpha ChiAlpha或者Kappa KappaKappa。在許多美國人的心目中,「兄弟會」幾乎可以和精英俱樂部劃等號。眾多的美國總統和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大學期間,都曾經是兄弟會的成員。
一如其他常春藤盟校,達特茅斯也有20多個兄弟會和姐妹會。超過40%的男生和接近30%的女生都參與其中。
那天晚上,Lisa帶我去的那家兄弟會名字叫什麼,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還沒走近那幢三層的白房子,我就已經聽到震耳欲聾的音樂聲。邁進大門,一層是亂糟糟的客廳,二、三層據說是兄弟會成員的卧室。只有門廳處古老的木地板被地下傳來的噪音震得嗡嗡作響,很顯然,地下室才是兄弟會的Party所在。
沿著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的樓梯,我和Lisa艱難地走向地下室。空氣中,酒精、汗水混雜著嘔吐味道的惡臭撲面而來,我捂著鼻子,幾乎窒息。
地下室的面積不算太大,卻像壓縮罐頭一樣擠滿了學生。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瓶啤酒,隨著音樂左搖右擺,借著酩酊大醉高聲吵鬧,又或者是和身邊同樣醉醺醺的女生大肆調情。那副情景,很有些古希臘遺風。
Lisa像回到家一樣,隨手抓起兩瓶啤酒,將其中一瓶塞給我,一邊親熱地和那些老資格的「派對動物」又摟又抱高聲尖叫地打招呼,一邊把我介紹給大家。不知道是因為「子墨」的發音太奇特,還是因為周圍的環境太嘈雜,任憑我貼在他們的耳邊大聲叫喊,Lisa的朋友們始終都說不清我的名字。其中一個南方口音的男孩還和我開玩笑,說有一個啤酒品牌叫Zima,不如從此就叫我Zima,而不是Zimo。
從名字都能聯想到啤酒,難怪有人說,沒有了酒精的兄弟會就不再是兄弟會了。
可想而知,這樣的Party讓來自古老東方的我意興闌珊。一個多小時後,我獨自逃離了。初冬午夜的校園里,不時有酩酊大醉的學生歪斜著走過,大聲叫喊著,為冰冷的空氣增添了一絲熱度。我深深地呼吸,空氣冷得刺骨,卻透著清新。看來,我是註定要成為校園里此時此刻少有的清醒之人了!
而那次夜探兄弟會,也成為了大學4年裡我唯一一次走進兄弟會地下室的難忘經歷。
不過,Lisa還是一如既往,在每個周末花枝照展地奔向各個兄弟會,不到凌晨三四點決不撤離。她常常為我的保守感到惋惜,就像今天,我為不能吃辣椒的人們感到惋惜一樣:天底下最好的美味怎麼能就這么錯過呢?
其實,很多美國學生都和Lisa一樣,認為參加兄弟會、姐妹會是走向成熟和拓展交際的必修課,否則,就不會被同輩所接受,也不會被視為一個真正的男人或女人。
1997年冬天,作為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員,我和幾個達特茅斯校友一起回到母校去招聘畢業生。同行的Andrew和John是我在公司最鐵的哥們兒,還恰巧曾經是同一個兄弟會的成員。陪伴他們故地重遊,5年後,我又一次走進了兄弟會的地下室。
不是周末,地下室空曠,冷清,雖然不那麼刺鼻,卻依舊彌漫著曾經令我窒息的氣味。
Andrew和John望著不曾改變的傢具和擺設,回憶起多年前他們為了加入兄弟會,不惜種種代價做出的瘋狂舉動。
幾乎每個學期,兄弟會都有Fraternity Rush,也就是招收新會員。在嚴格的挑選過程中和神秘的入會儀式上,新會員免不了遭受老會員的「折磨」,被迫灌下幾加侖的水,或是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里裸奔……
被別人捉弄過、也捉弄過別人的Andrew和John拉著我玩起了乒乓球。作為兄弟會里最流行的游戲之一,這里的乒乓規則和我們熟悉的比賽規則大不相同:弧圈球拉得再刁鑽,大力抽球再兇猛,一律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球網的兩側各擺放了一個紙杯,裡面盛滿了啤酒,只有將小小的乒乓球精確地打入對方那側的啤酒杯內,才算贏得了比賽。而輸球的那一方,自然要灌下整杯啤酒,以此作為懲罰。
也許是我漸漸熟悉了美國文化,也許是投資銀行的工作讓我和身邊的同事不分國籍不分你我地打成了一片,大學時從不肯揮拍上陣的我,居然興致盎然地與他倆玩起了乒乓游戲。當然,前提是如果我輸了,只需要喝下半杯啤酒。
那天,酒精第一次在我身體里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恍惚之中,我好像終於明白了這樣一個地方為什麼會讓Lisa流連忘返。只不過,我的領悟和理解遲到了整整5年。
穆斯林兄弟會
穆斯林兄弟會(al—Ikhwan al—Muslimun) 埃及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者的宗教政治組織。1928年3月,由伊斯蘭教蘇菲派思想家哈桑·班納(1906~1949)創建於伊斯梅利亞城。初名為「班納運動」,後改名為「穆斯林兄弟會」,意為堅持伊斯蘭原旨教義,為實現伊斯蘭使命而奮斗的兄弟。該組織建立初期為純宗教組織,後發展為宗教政治組織。其基本政治綱領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最高指導原則,恢復伊斯蘭教的原旨教義,反對埃及社會的世俗化和西方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滲透,消除伊斯蘭國家的等級差別,實行伊斯蘭教法,恢復哈里發制度,建立泛阿拉伯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班納在解釋該組織的宗旨時稱:穆斯林兄弟會是現代主義的運動;遜尼派的道路;蘇菲主義的真理;政治的機構;科學文化的協會;體育的團體;經濟的公司;社會生活的理想。其行動口號是:「安拉是我們的目的,先知是我們的領袖,《古蘭經》是我們的法典,吉哈德是我們的戰斗,為目的而犧牲是我們的理想」。兄弟會的領導人稱「總指導」,最高行政領導機構為「指導局」,負責組織、宣傳、教育等工作。設有「創建委員會」,是協商機構,其成員為兄弟會的元老。還建有軍事性質的「秘密機構」,對其成員進行軍事訓練。兄弟會的成員以知識分子為核心,由政府職員、大學生、軍人、工人、農民、商人等社會各階層的人員組成。會員的條件是:具備「良好品德和宗教修養」、「完全服從和執行兄弟會的綱領和行動計劃」、 「保守秘密」、「簽名注冊並繳納會費」者才能入會。兄弟會成員分為4個等級,即助理兄弟(擁護者)、正式兄弟(正式履行手續入會者)、行動兄弟(參加各種實際行動者)和聖戰者兄弟。該組織建立後發展迅速,40年代在埃及國內擁有約50萬積極會員,在北非的摩洛哥、突尼西亞、蘇丹,西亞地區的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南亞的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亞等國,都建有穆斯林兄弟會的分會,成為一個泛伊斯蘭的宗教政治團體。該組織在埃及全國各地建有大批清真寺、宗教學校和伊斯蘭俱樂部,辦有商業、實業公司等。出版的宗教及政治刊物有《警告》、《路標》、《呼聲》、《篤信》、《伊斯蘭文選》等。
穆斯林兄弟會初建時,其成員由6名在英國軍營中的穆斯林職員組成。主要活動是用「博愛結識」的方式,宣傳伊斯蘭教義,反對殖民主義統治。1932年哈桑·班納將總部由伊斯梅利亞遷往開羅,後在埃及各地建立了50多個分會。1933年建立了領導機構,選舉班納為「總指導」。1935~1939年,確定了組織原則和政治綱領,完善了組織機構,成為宗教政治組織。1936年曾致書法魯克國王,要求按伊斯蘭原教旨進行政治、宗教改革,宣稱伊斯蘭教是造就強大民族的根基。到1947年兄弟會得到迅速發展,其軍事「秘密機構」成員就達7.5萬人。1948年12月內閣總理諾克拉西宣布解散兄弟會,封閉其總部。不久「秘密機構」成員暗殺了諾克拉西。1949年2月哈桑·班納被當局情報機構暗殺,哈桑·哈蒂比繼任兄弟會總指導,繼續進行反對法魯克王朝的斗爭。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利用兄弟會的力量推翻了法魯克王朝,後兄弟會因對權力分配不滿改而反對納賽爾政權。1954年1月納賽爾宣布解散穆斯林兄弟會,逮捕哈桑·哈蒂比等430人,兄弟會被迫轉入地下,由阿卜杜拉·奧達任總指導。同年10月,兄弟會因參與圖謀殺害納賽爾事件,遭到當局大規模鎮壓,哈桑·哈蒂比、泰勒邁薩尼為首的1200多人被判徒刑。兄弟會在賽義德·卡塔布的領導下秘密恢復組織,進行宣傳活動。薩達特執政後,該組織對其執行反對蘇聯干涉埃及內政及改善同沙烏地阿拉伯關系政策表示支持。薩達特也對該組織採取緩和政策,釋放了哈桑·哈蒂比為首的全體兄弟會在押犯,允許他們以半公開方式恢復活動。兄弟會在歐麥爾·泰勒邁薩尼的領導下恢復發展組織。1976年4月,該組織前總書記阿布德·哈基姆·阿布丁在沙烏地阿拉伯流亡22年回國後,又進一步恢復和發展組織,使其力量壯大。1972年該組織公開反對薩達特同以色列媾和。自1979年1月起,穆斯林兄弟會派生出「伊斯蘭集團」、「真主的戰士」、「聖戰組織」、「贖罪和遷徙」等派別。這些派別組織中的激進派反對政府世俗化的改革措施,指責一切當權者為「叛教者」,聲言「推翻薩達特政府」,恢復早期伊斯蘭體制,主張建立伊朗式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1981年9月,薩達特以「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寧」為由,下令取締該組織的刊物《呼聲》,並對4萬多所清真寺實行國家監督,同時逮捕該組織的800名骨幹分子,其中包括主要領導人歐麥爾,泰勒邁薩尼和希勒米·加扎里。埃及官方稱,1981年10月6日,兄弟會的極端分子參與殺害了總統薩達特。穆巴拉克執政後,為穩定政局,一方面對兄弟會的極端分子採取鎮壓措施,另一方面釋放了溫和派的領導人泰勒邁薩尼。1987年4月,穆斯林兄弟會聯合另外兩個反對黨參加議會選舉,一舉獲得60多個席位,成為「最主要的反對派勢力」。 (楊克禮)
錫安會
白色鳶尾花結合了P.S.的縮寫,那是兄弟會的正式圖樣。是他們的徽記,他們的標志。
他們自稱為錫安會(Prieuré de Sion),英文是Priory of Sion。
他們的基地在法國,他們是世上仍殘留的最古老的秘密社團之一!
這個盟會的會員包括了某些歷史上最有文化修養的人:比方波提且利、牛頓爵士、大文豪雨果以及萊奧納多·達芬奇。
達芬奇在1510到1519年間領導過這個社團,擔任這個兄弟會的會長。
錫安會是最崇拜女神的異教教派。據一般了解,他們是某個古代秘密的守護者。這個秘密讓他們的權力巨大無比。
1099年,一位法蘭克人的國王,名叫布庸的戈德弗瓦,他攻下了耶路撒冷之後,隨即在此城創建了錫安會。
中國兄弟會
2000年於上海由獨身男性們建立而起的業余社團最初稱為「獨身兄弟會」,中國社會制度在不斷開放,也開始逐步擴展開來,2001年一年就發展到十幾所城市,並藉由網路向全國化發展。最初的會員招收制度僅限定於30歲以下未婚、離異男性,是純粹化的男性社團。但隨著參與發展的各城市社團越來越多,人們對於獨身的定義越來越與其定義背道而馳。
於2005年開始大規模針對中國青年獨身男女問題試運行各種類型聚會、聯誼會、慶祝會等等,並招收女性會員,受到了很多城市獨身男女們的好評,同時響應青年男女們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2008年之際更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針對獨身男女問題而存在的社團組織,並被眾多會員們稱為:「中國兄弟會「。
發展狀況
「我們『兄弟會'就是一個互相幫助的平台」、「它們(『兄弟會')不合法」、「『青年會'凌駕於村委會之上」……這些不盡相同的聲音都是對粵西普遍存在的一種組織的評價。
這些神秘的組織,或曰「青年會」、或曰「兄弟會」,已有多年的歷史。沒人說得清粵西版圖上類似的農村青年組織到底有多少個,也沒人統計過有多少人參加這些組織,人們對它們的看法也大相徑庭。
校長也入會
在遂溪,這類組織常被冠以「××兄弟會」、「××姐妹會」名稱。阿強(化名)就是遂溪縣城月鎮「A兄弟會」的一名會員,他還是一所小學的校長。
「A兄弟會」成立於2010年4月,成立之初共有會員13人,設正副會長各一名,會員們是比較好的朋友,成立之前經常聚會,「後來大家覺得不如乾脆結拜成兄弟,於是選定一個時間完成了結拜儀式。」
結拜的日子,成了「A兄弟會」每年固定的相聚日,所有會員都要參加。此外,「A兄弟會」每年還有其他2到3次聚會,但這些聚會不要求會員務必參加,一般安排在大多數會員空閑的時候,聚會的經費來自會員每年每人一百元的會費以及少數有錢會員的捐助。
對於阿強來說,他加入兄弟會,看重的是會員之間的相互幫助--這些幫助是無條件的。因為「A兄弟會」規定,無論是「紅事」還是「白事」,會員都要有力出力,有錢出錢。
「紅事」時,要求每個會員捐200塊錢,而「白事」則是108元。這個規定並沒有用文字記錄下來,卻被所有的會員銘記於心。即使「白事」發生在大年初一、初二,這個規定也沒有被打破,「(按照迷信)這個時候別人是不敢來的,但兄弟會的人一定來。」阿強說。
兄弟會成員之間的幫助,並不僅體現在參加會員的「紅事」、「白事」上,更多的是相互照應。「A兄弟會」規定,平時會員有困難,兄弟會須提供幫助。比如,如果會員家裡有人生病了,兄弟會會派人前去看望;而如果自己沒時間照顧,兄弟會則派有空的會員輪流代為照料。
2013年正月,阿強的妻子被一輛摩托車給撞了,當他還沒趕到事發點時,兄弟會的人已將他妻子送到了附近醫院,並控制了肇事者。這讓阿強很感動,「兄弟會的哥們比親兄弟還要好。」
組織不是隨便就可以加入的,以「A兄弟會」為例,它對新加進來的成員有一定的考查要求,「會做事、性格開朗、合得來」就是考察內容之一。也正因為如此,「A兄弟會」經過3年的發展僅吸納了5名新成員,成員總數由2010年的13人發展成2013年的18人。
而城月鎮最出名的「十兄弟」兄弟會對新成員要求更為嚴格,該會成立已多年,但會員數一直保持在10個人,「『十兄弟'里不是當官的就是大商人,外面的人很難加入,也不敢惹他們。」阿強說。
阿強說,在城月鎮,諸如「A兄弟會」一樣的各種兄弟會、姐妹會有十來個,成立最早的已有10多年歷史,其中有不少兄弟會甚至有政府人員加入。而這些組織基本都在鎮區,「鎮區很多人都是從下面各村來做生意的,親朋好友少,加入這樣的組織可以互相幫助。」阿強分析道。
阿強同時還說,城月鎮的兄弟會、姐妹會的會員一般都在20個人左右。在阿強看來,這樣的成員數量能更好地執行兄弟會的各項規定,「人太多不好管理,人太少很多事又做不起來。」
架空村委會
在阿強的描述中,他所參加的兄弟會是一個朋友之間互助互幫的組織,他也認為其存在合理合法,「我覺得這么小的組織沒必要到民政局去注冊,並且我們沒有拉幫結派去欺負別人,做的都是合法的事情。」
但阿強的說法,很多人並不認同。一位當地群眾認為,這些組織明顯不合法,並且在有些地方,名聲很差。的確,在粵西有些地方,青年會的負面新聞屢見報端。
2007年9月7日,化州市楊梅鎮利甲村的村民李亞旺等6人被茂名市檢察院指控圍攻、追打鄰村水埠村梁益聰、梁家偉等人。警方趕到現場時,梁家 偉手腳筋被砍斷、膝蓋骨被削去,後腦還有一處長達17厘米的刀傷,終因傷勢嚴重,搶救無效死亡。梁益聰則被砍成重傷,另有兩名水埠村村民被砍成輕傷。6名 疑兇多是該村「青年會」骨幹。
同樣在化州,2012年2月12日,該市新安鎮平田村李苗村小組的「李苗村青年協會」則被前村小組長舉報稱,該協會在民政部門沒有登記注冊,也沒有辦公場所、公章和規章制度,許多成員平時都在外地打工,「村民捐了款,便入了會。」更有甚者「干涉村裡政務,打擊報復與他們不同意見的村民。」
同樣在粵西城市廉江,該市橫山鎮256個自然村中,就有50多個村曾存在「青年會」組織,這些「青年會」規模小的有八九人,大的有二三十人,以保護本村利益為名,聚眾鬧事,甚至收取保護費,當地自2010年起發生的幾宗敲詐勒索案件都是「青年會」成員所為。
在吳川市,亦存在不少類似的青年會。該市一份文件如此描述:這些青年組織未經批准,未經登記,打著「青年會」、「青年聯誼會」等旗號擅自開展各 種社會團體活動,他們以保護本村利益為名,干擾村委正常工作,甚至聚眾鬧事,給當地治安環境造成混亂。據吳川上潮到村一村民介紹,該村就有一個叫「潮青」的青年會,村民就認為它「不太正規,村委會也管不了。」
吳川市公安局指揮中心一位負責人則直陳,一些青年會的會長說話的分量比村長更重,青年會往往凌駕於村委會或村民小組之上。
顯然,諸如此類的青年組織的功能遠遠不至於「紅白理事會」。因此,如何正確應對這些組織便成了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解散與取締
吳川市塘綴鎮鎮委書記林佰堅表示,在他2008年來塘綴工作前,塘綴鎮就有「青年會」了,他們有好的影響,也有壞的作用,好的方面表現在集資修路上;而壞的方面則是通過非法手段與群眾爭土地利益,參與糾紛處理,有「青年會」甚至將村裡的公章帶走。
然而,不管「青年會」是好與壞,政府的應對,通常就是解散與取締。
在2013年5月份的清理活動中,吳川市政府就取締了56個青年會,其中塘綴鎮42個。4月26日,塘綴鎮包括塘草青年會、杜屋青年會、小洋青年會在 內42個「青年會」的組織負責人被要求與公安、民政和塘綴鎮政府簽訂自行解散本村"青年會"組織,停止一切非法活動的保證書。這些「青年會」被宣告解散。
但這些組織解散後,成員何去何從,吳川政府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做法。
而在廉江市橫山鎮,政府同樣取締了各村的「青年會」,但是該鎮黨委書記林廣德意識到,如果不建立一個正規的組織提供給農村青年作為活動舞台,類似「青年會」的組織還會出現,「共青團便是一個現成的平台。」林廣德說。
因此,在廉江市橫山鎮,政府對此採取的做法是取締各村的「青年會」,而後激活農村團組織,鼓勵這些解散後的青年會成員入團,為農村青年提供活動的舞台。

Ⅸ 中國人參加美國大學的兄弟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美國大學擁有很長的歷史背景,除了社團外,最有特色的學生組織無非就是兄弟會,姐妹會(fraternity,sorority)。其實就是源於希臘的西方式文化生活Greeklife,一般來iahsuo兄弟會,姐妹會還分很多小組織,通常由1-3個希臘字母組成。每個兄弟會都有自己的規則,准則,接納新會員標准,還有核心觀念,其實也就是生活理念,與普通社團相同的是,其中興趣特長也是影響最大的因素。比如就有以肌肉男兄弟會,裡面大多數成員都是運動員或者熱衷健美人士。兄弟會大概可以概括成四種:1.SocialFrats,社交會,2.ProfessionalFrats,專業會,3.HonorsFrats,學術榮譽會,4.ServiceFrats,服務會。入兄弟最主要的幫助是會被分配一個bigbrother,在以後的大學生活中都會照顧所負責的新人.。大師兄相當於一個導師,處的好的話可能一輩子都有所幫助。總之,57美國網認為,兄弟會就是在人生閱歷上多加了幾行。對中國留學生來說,不但能接觸到西方獨特的大學文化,學習到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會怎麼有條理地分配時間(TimeManagement),還能結實到一群好朋友。

Ⅹ 請問什麼事美國大學的兄弟會

兄弟會姐妹會就抄是同學一個專業的同學建立的一個類似學生組織的東西。但是據說是,如果加入了,以後如果你成功了,你也要幫著以前兄弟會或者姐妹會的同學~(我只是聽說)
美國的兄弟會或姐妹會在學校里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小房子,如果你加入了,你就可以住進去。裡面有很多跟你專業相關的書什麼的。大家也會一起出去做志願者~
不過同時party很嚴重~

熱點內容
大學宿舍內破 發布:2025-04-02 04:36:09 瀏覽:365
日照大學城音樂節 發布:2025-04-02 04:30:16 瀏覽:43
大學教授當廳長 發布:2025-04-02 04:23:11 瀏覽:663
關於大學生的書 發布:2025-04-02 04:14:07 瀏覽:876
大學生做家教被 發布:2025-04-02 03:55:44 瀏覽:247
俄語研究生導師打工 發布:2025-04-02 03:51:35 瀏覽:363
網警抓大學生 發布:2025-04-02 03:50:51 瀏覽:70
問他大學生 發布:2025-04-02 03:46:33 瀏覽:260
大學生創業想法新意 發布:2025-04-02 03:30:30 瀏覽:41
美國大學教授開學典禮 發布:2025-04-02 03:23:01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