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延安抗大學員名單

延安抗大學員名單

發布時間: 2021-01-21 08:21:02

Ⅰ 延安抗大是什麼學校

抗大,即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為擺脫國民黨封鎖為自己培養軍事人才的大學。具體的情況問度娘網路。
當然現在這個學校已經沒有了,難道你想報考?

Ⅱ 抗大學員從北京去延安的名單誰有

看來學員從北京去延安的名單我沒有。

Ⅲ 延安重大歷史事件

延安重大歷史事件如下:

1、紅軍長徵到達延安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西北革命根據地。從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在這里戰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領導中心、解放戰爭的總後方、萬眾矚目的革命聖地——西北革命根據地。

2、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秦邦憲、鄧發、何克全、李維漢、張浩(林育英)、楊尚昆、王稼祥、彭德懷、郭洪濤等十餘人。

3、抗日軍政大學成立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幹部的學校。

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紅軍大學 」,1937年初改為此名。1940年11月4日抗大總校進駐河北邢台縣漿水一帶,校部就設在前南峪村。1943年起,校長徐向前,兼任中央處理委員會主任、抗大總學習委員會書記。

4、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

1937年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 林伯渠任主席。邊區轄23個縣及神府特區,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人口200萬。陝甘寧邊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心,為奪取抗戰勝利和國家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撤銷。

5、延安大學成立

延安大學(Yan』an University)簡稱「延大」,坐落於革命聖地延安,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陝西省屬重點大學、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

6、宜川戰役

宜川戰役也叫「築子街戰役」, 1948年2月29日 宜川戰役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後,以主力五個縱隊轉入外線作戰。解放軍從四面向敵軍發起猛攻,激戰至3月1日,將敵近3萬人全部殲滅,斃敵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3月3日,攻克宜川城。使西北野戰軍由內線反攻轉入外線反攻。


參考資料:網路-宜川戰役

Ⅳ 延安府學衙門舊址在哪延安府衙門舊址又在哪兒抗大舊址在延安府衙

各革命舊址簡介 鳳凰山麓革命舊址 中共中央到延安後的第一個駐地,內此期間,正容是土地革命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變時期,並度過了抗日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戰略防禦階段。 楊家嶺革命舊址 是中共中央駐地舊址,這期間,中共中央繼續指揮抗日戰爭敵後戰...5993

Ⅳ 延安抗大南巷到火車站怎麼走

  • k12路5.3公里抄

    抗大商廈

    步行約310米,到達延大附院站

    乘坐k12路,經過9站, 到達汽車南站·火車站

    也可乘坐:

    3路,k13路

    步行約270米,到達火車站

    火車站

  • 2

    k7路5.4公里

  • 3

    k206路5.0公里

  • 4

    k30路4.9公里

  • 5

    k302路5.2公里

Ⅵ 姓名丁彬,陝北延安抗大學生,於1940年犧牲於平昌縣

丁彬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讓我們踏著英雄的足跡在新長征的路上繼續前進,將革命進行到底!

Ⅶ 抗戰時期的延安魯藝算什麼學歷本科嗎抗日軍政大學(抗大)又是什

土匪窩里辦的學校 ,沒有國家正式認可 ,當然不算學歷 。
解放後,延安魯藝遷到長春市 ,改名叫做 《魯迅藝術專科學校》 ,充其量算大專 。

Ⅷ 延安抗大算工齡嗎

然而康大也是可以算工齡的'

Ⅸ 延安抗大總共辦了多少期

抗大第八期。抗大總校第八期於1942年5月1日在河北省邢台縣漿水鎮正式開學。這一期共專有學員6000多人。屬他們大多數是八路軍、新四軍送來的幹部。抗大總校回到陝甘寧邊區以後,軍事學院(原抗大三分校)和抗大二分校、七分校並入抗大總校,擴大了規模。第八期是抗大總校接受學員人數最多、學習時間最長的一期,為了准備反攻,培養幹部,作出了新的貢獻。

Ⅹ 延安抗大有幾所分校

抗大第1分校:1938年12月,駐甘肅省慶陽地區的抗大第5大隊和駐洛川地區抗大第6大隊全部,駐延安地區抗大第3、第4大隊和陝北公學旬邑分校及西北抗日青年訓練班各一部,由陝北東渡黃河,於1939年2月到達太行山區,合編組建抗大第1分校,對外亦稱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隨營學校。何長工、周純全、黃歐東、李培南、張雄、袁仲賢、閻捷三、張仁初、韋國清、孫繼先、袁也烈、廖海光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11月,第1分校遷至山東省沂水,後轉戰於莒縣、臨沂、沐水、費城和江蘇省贛榆等地辦學。1943年3月縮編為山東軍區教導第1團。
抗大第2分校:1938年12月,以駐陝北蟠龍地區的抗大第7大隊和駐瓦窯堡的抗大第1大隊第1支隊為基礎,與抗大第2、第3、第4大隊和陝北公學旬邑分校,西北抗日青年訓練班各一部,合為抗大第2分校。陳伯鈞、邵式平、孫毅、朱子向、趙鳳岐、徐德操、袁子欽、李志民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該校成立後,學員分別由陝北和關中出發,於1939年2月到達河北省靈壽縣陳庄一帶辦學。9月又遷到韓信台和唐縣、完縣邊界的神南村。1943年2月返回陝北綏德,並入抗大總校。
抗大第3分校:1939年7月,抗大總校離開陝北延安,以留在該地區的部分教職員和第1、第2、第5大隊各一部為基礎,組建抗大第3分校。許光達、陳奇涵、郭化若、張振風、黃志勇、李國華、李逸民、莊田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1941年10月,八路軍工程學校和炮兵團教導營並入第3分校。同年11月11日,第3分校改稱軍事學院。
抗大第4分校:1940年3月,新四軍第6支隊隨營學校華中派遣大隊,合並組建抗大第4分校。彭雪楓、鄧子恢、張愛萍、吳芝圃、張震、肖望東、方中鐸、劉清明、李干輝、馮文華、陳銳霆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7月,該校隸屬八路軍第4縱隊。翌年1 月,隸屬新四軍第4師。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犧牲,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政治部決定,將抗大第4分校改名"雪楓軍政大學"。
抗大第5分校:1940年11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新四軍蘇北指揮部幹部學校、新四軍皖東幹部學校等部,合並組建抗大第5分校。陳毅、賴傳珠、馮定、謝祥軍、余立金、韓振紀等曾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1941年10月,該校擴編為"華中抗大總分校"。不久,抽調部分教員和幹部,組建新的抗大第5分校,黃克誠、吳勝坤、張興發、王信虎、唐克擔任過分校領導。1942年底,部隊精減,抗大第5分校停辦。1944年夏,恢復抗大第5分校。日本投降後,該校改編為新四軍蘇北鹽阜軍分區獨立旅。
抗大第6分校:1940年11月,抗大第4團大部、第1團一部和八路軍129師隨營學校合編組成抗大第6分校。劉忠、黃歐東、姚繼鳴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1941年4月,分校並入抗大總校。1943年初,以抗大總校返回陝北時留下的基本科第1、第2營為基礎,從校直和各隊抽調部分幹部,組建新的抗大第6分校。徐深吉、袁子欽、胡漢標、張力雄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同年冬,該校一部改編為太行大隊,抗大第6分校撤銷。
抗大第7分校:1941年7月,以八路軍第120師教導團為基礎,組建抗大第7分校。周士第、徐文烈、喻楚傑、楊尚高擔任分校領導工作。1943年1月,第7分校西渡黃河,挺進陝西省綏德地區,並入抗大總校。3月,分校附設陸軍中學南下陝西省合水縣,編為抗大第7分校第1大隊。不久,又組建第2、第3大隊,恢復抗大第7分校領導機構。彭紹輝、張啟龍、喻楚傑、楊尚高、康永和、方復生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1946年11月,第7分校擴編為晉綏軍區軍事政治幹部學校。
抗大第8分校:1941年5月,以新四軍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一部為基礎,擴建抗大第8分校,隸屬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張雲逸、羅炳輝、馮文華、高志榮、劉毓標、劉述鮫等擔任過校領導工作。1943年春,抗大華中總分校結束後,一部分幹部和教員加強充實第8分校。同年秋,分校縮編為新四軍第2師教導團。
抗大第9分校:1942年5月,以抗大第5分校蘇中大隊為基礎,擴建抗大第9分校,隸屬新四軍第1師。粟裕、劉季平、張崇文、杜屏、曹為情、謝雲暉、劉亞奇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該校成立後,即渡江南下,到蘇南地區與第2、第16旅教導隊合並。1943年夏,隨著整個蘇中形勢的好轉,第四分校返回江北辦學。1945年春改編為"蘇中公學"。後並入華東軍事政治大學。
抗大第10分校:1942年2月,以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隨營軍事學校為基礎,組建抗大第10分校。李先念、任質斌、肖遠久、鄭紹文、余潛、楊煥民、冷新華、鄺林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由於新四軍第5師兼豫鄂豫湘贛軍區部隊較為分散,該校遂編成4個教導團分散辦學。1945年9月,第10分校校部改編為新四軍第5師第14旅旅部。在此之前,新四軍第7師在安徽省無為縣也組建抗大第10分校,譚希林、曾希聖、陳仁洪擔任分校領導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分校改稱新四軍第7師隨營學校。
抗大太岳分校:1944年10月,以抗大太岳大隊為基礎,組建抗大太岳分校,隸屬八路軍太岳軍區。陳賡、趙征夫、李良漢、李茂之擔任分校領導工作。1945年10月,抗大總校一部從陝西省綏德地區到達山西省長治地區,遂與太岳分校、太行分校合並組建為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軍事政治大學。
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春,以抗大太行大隊為基礎,組建抗大太行分校,隸屬八路軍太行軍區。童國貴、彭宗珠、孟擎宇、李克林擔任分校領導工作。1945年10月,太行分校與太岳分校和抗大總校一部在山西省長治地區合為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軍事政治大學。
解放後,抗日大學(東北軍政大學)一直轉戰中國東北,先後曾落腳在佳木斯、吉林市、長春市。曾改名為「東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現名)。

熱點內容
大學錄取分數線什麼時間出來 發布:2024-12-26 15:22:35 瀏覽:911
新疆醫科大學老師博士有幾人 發布:2024-12-26 15:21:05 瀏覽:551
重慶大學城地鐵 發布:2024-12-26 15:08:10 瀏覽:744
南京大學博士後出站報告 發布:2024-12-26 14:51:32 瀏覽:988
山西醫科大學考研難度 發布:2024-12-26 14:12:37 瀏覽:863
同濟大學研究生院專業 發布:2024-12-26 14:11:07 瀏覽:713
哪些省確定了大學生開學時間 發布:2024-12-26 14:08:32 瀏覽:351
大學城的越事 發布:2024-12-26 14:02:01 瀏覽:473
國防大學博士後流動站 發布:2024-12-26 13:55:31 瀏覽:820
體育生大學轉專業嗎 發布:2024-12-26 13:42:57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