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事件
① 如果美國有高校頂替事件,會怎麼處理呢
美國的教育體制跟咱們中國不一樣,大學採用寬進嚴出的機制;所以很少出現頂替的情況,我們先來看一下美國高校錄取的一個簡單流程。
2019年,美國有報道稱,美國聯邦當局逮捕了5名學生。
1、他們涉嫌多次使用假護照幫學生代考托福取得學生簽證(假護照上印有客戶的名字和自己的照片)。
2、同時,他們被起訴26項罪名,如果罪名成立,將最高面臨著17年的監禁。美國聯邦大陪審團以26項罪名起訴被捕的5個人,包括共謀偽造護照罪、使用假護照罪、嚴重盜竊身份罪。其中共謀罪的最高刑期為聯邦監獄5年,偽造護照罪的最高刑期為10年,嚴重盜竊身份罪的最高刑期為連續2年強制判刑。
3、官方稱超過40名中國公民通過該手段拿到學生簽證,進入美國高校學習,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阿拉巴馬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UC Irvine、UC Riverside等。
在美國,一些學校為了獲得利益、一些學子為了順利拿到畢業證,也會有一些違規的操作。但是一旦被判有罪或是違規,學校必須將退還學生學費等一些列費用,還可能遭受牢獄之災
② 韓國學生在美國的大學槍殺32名學生的事件到底能帶給我們大家些什麼
剛剛聽到這個消息被證實不是中國籍的時候頓時輕鬆了。可能不會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但在心裡會有些心照不宣的快感吧~!現在這個新聞在韓國幾乎所有報紙上都上了頭條了,而且極力在解釋這個學生有精神病。
③ 近年美國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有哪些
2010年3月9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發生一起槍擊案,一名即將遭到解僱的清潔工開槍打死一名同事,打傷另一名同事。沒有學生在這起槍擊案中受傷。>> 2010年2月23日,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附近的一所中學發生一起槍擊案,兩名學生受傷,但沒有生命危險。>> 2009年7月22日,美國休斯頓市的德克薩斯南方大學發生一起槍擊案,造成6人受傷。>> 2008年10月26日,美國阿肯色州康韋市的阿肯色中部大學發生一起槍擊案,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 2008年2月14日,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發生槍擊事件,已造成包括兇手在內的7人死亡,另有至少18人受傷。>> 2008年2月11日,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一所高中發生一起槍擊案,造成一名女學生受重傷。>> 2008年2月8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所大學的教室內發生槍擊案,一名女學生在槍殺另外兩名女子後飲彈自盡。>> 2007年10月10日,美國俄亥俄州一所高中發生槍擊事件,一名14歲的學生開槍打傷至少4人,然後飲彈自盡。>> 2007年9月21日,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發生槍擊事件,有兩名學生受傷。>> 2007年5月7日,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附近一座公寓大樓內發生槍擊案,造成一死兩傷。開槍者是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19歲的大學生容凱爾·布魯克斯,死者布蘭特也是19歲,是從洛杉磯來到弗雷斯諾的,目前不是學生。>> 2007年4月16日,美國弗吉尼亞工學院發生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事件,造成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內的33人死亡。這起槍擊案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校園槍擊事件。>>
求採納
④ 世界各地的大學都有爭議哪些事件
死刑的來合理性都自是有爭議的,在德國、法國都是沒有死刑的。首先「犯人」不一定都是壞人,甚至是真的犯罪,可能純在很多種情況,比如錯判、意思形態錯誤(想想清朝的什麼欺君之罪,就要砍頭合理嗎?,納粹殺猶太人合理嗎?什比如文革),死刑意味著再無機會。意味著濫殺無辜。意味著害死人。其次「人死為大」沒有什麼是一死不能解決的,無論多麼罪大惡極他死了,不存在了都已經是最極端最徹底的解決方式和懲罰了。殘忍折磨只是發泄,是非常變態惡毒沒有意義的。或者為了彰顯淫威,震懾犯罪,也非王道。評論了有一條說得好,與其研究怎麼處理犯罪,不如探究為什麼會犯罪,是否存在司法不公,發展不完善。甚至社會和意思形態黑暗,吃人逼人剝削人?我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教育,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勤奮、勇敢、自強、智慧、包容、博愛,正確認識這個社會和生活,秉行正確的社會生活方式,處理問題,走正道。那麼天下太平。
⑤ 美國的什麼事件確立了私立高等院校的地位
一、美國私立大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殖民地時期——私立大學的創辦
美國獨立以前,整個殖民時代的教育有一個特點,即完全是前宗主國英國教育的移植,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高等教育基本上為統治者及大資產者的子女享有,白人及有色人種的工農群眾子弟大多不讀書,或只能在家教活動中和簡陋的初等學校學習一點知識,高等學校完全是私立的,並且主要控制在教會手中。這時的大學主要是仿照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而設立的,美國最早成立的大學是1636年創辦的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也就是今天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前身,1701年創辦的耶魯學院(Yale College)也就是今天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前身,到1776年美國脫離殖民統治獨立以前,美國一共成立了十所大學。它們是: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耶魯學院(Yale College);威謙和瑪麗學院(William and Mary College);新澤西學院(New Jersey College);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皇後學院(Queen's College);費城學院(Philadelphia College);羅得島學院(Rhode Island College);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賓夕法尼亞學院(Pennsylvania College)(註:顧寶炎:《美國大學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創立這些大學的主要動機是宗教性質的,其目的在於培養具有高深學問的傳教士、教會工作者和虔誠於宗教的政府官吏。十所大學基本由教會開辦,主要課程有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聖經》(Bible)學、倫理學、證理學、修辭學、初步數學知識以及簡明的歷史和自然科學等知識。
在這些大學里,教學內容枯燥死板,教學方法是機械主義的,甚至教室內仍靠教鞭來維持教師的權威,1750年前後,由於經濟、政治情況的發展,高等教育發生了一些變化,教育的貴族性質有所削弱,而加強了實際的內容和實用傾向,在一些高等學校中,打破宗派主義,許可學生信教自由,課程內容傾向自由主義和實用的要求。學生的課外集體活動也開始受到重視,這都反映了美國教育已開始向符合自己實際要求的方向發展。但總的來說,美國獨立前的高等教育基本是宗主國英國教育的再現,還沒有獨立的高等教育體系。
2.獨立(1776)後到南北戰爭(1861~1865)時期——私立大學的發展和基本成型
聯邦政府成立以後,新政府深感教育關繫到國家的興衰。當時(1800年以前)美國僅有25所私立高校,只有很少的教員,很少的學生,高等教育完全靠私人團體來控制與維持,仍不足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經濟、政治的需要,因此,新政府力主高等教育應由政府主持辦理,於是開始出現州立大學。1795年,第一所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在北卡羅利納州(North Carolina)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1816年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政府試圖將私立的達特茅斯學院收歸州立學校,激起了該校的強烈反對,上訴到聯邦政府最高法院。1819年法院裁決,達特茅斯學院獲勝維持獨立。這一件事對美國高等教育的影響極大,其一,進一步重申和確認私人團體(尤其是教會)有辦學許可權,而且可以在不致於受到政府接收的威脅下自由發展,從而刺激了教會辦學的積極性。自此又建立了許多私立大學。其二,州政府企圖通過接收私立高校為州立高校辦學的道路行不通,於是只有自行撥款開辦州立高校,從而也使州立高校得到了發展。
但是總的來說,州立院校的發展仍較緩慢,私立大學仍占絕對優勢,到1860年全美264所高校中,州立院校僅佔17所。由此可見美國的高等教育道路不同於西歐國家,它的私立大學佔有很大比重,這與它的國情有關,除了有教會辦學的傳統外,由於是聯邦制,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很少運用行政手段干預,且根據美國的《權利法案》(1789年對憲法的修正案)規定:「凡本憲法所未授予合眾國和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權利,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使民間辦學有很大的自由度。 這一時期是美國私立高等教育發展較快和基本成型時期。
3.南北戰爭到20世紀初——私立大學的成熟
獨立革命和南北戰爭,給美國帶來了一個統一的政局和共和政府,為自由發展的工業資本主義奠定了基礎。工商業的膨脹,加速了資本的集中及大企業大公司的創立,許多資本家為促進自身所需要的人才的培養,同時又可以少繳賦稅,於是捐獻資金與地產,興辦大學。應該指出的是政府的稅收政策對私人捐資辦學起到了鼓勵、促進作用。例如,遵照霍普金斯先生的遺言,以他的遺產,於1876年在馬里蘭州(Maryland)巴爾的摩市(Baltimore)成立了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又如前加利福尼亞州(Calixxxxia)州長,美國參議員斯坦福夫婦,由於16歲的獨子不幸去世,悲痛之餘,傾其所有,籌建大學,以志紀念,於1885年在加利福尼亞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以後發展成為美國的一流大學,也是美國著名科研中心之一。此外,還有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等一批私立大學也建立起來了。其中霍普金斯大學的創建,標志著美國現代正規大學的開端,在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霍普金斯大學的目標是要創立一所德國式(柏林大學模式)的美國大學。在保留大學本科部的同時,加開研究生課程,設立博士學位。不再象當時的其它學校那樣,過分依賴教會的支持和資助。它強調通過研究來發展科學,創立一所以研究為宗旨的大學。事實上,它成立了當時美國第一所正式的研究生院。這一模式,很快對其它高校發生了重大影響。1901年,在紀念霍普金斯大學成立25周年時,當時的哈佛大學校長艾利亞就曾指出,正是霍普金斯大學成立25周年時,當時的哈佛學院順利地發展了研究生課程,而演變成哈佛大學。這種強調學術研究、強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風氣,至今仍是美國一些名牌大學的特色。 這一時期在美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發生了另一件重大的事件,1862年林肯總統簽署了著名的《莫雷爾法案》(Morill Act),規定各州均要成立一所由州政府資助的州立農業大學和機械大學。於是各州的州立大學開始有了相當的發展,有69所高校在此期間成立,從而開始使高等教育可以向收入較低的平民開放。 這一時期,也有類似性質的私立大學建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是這時建立起的私立理工科大學。
在廣設大學的同時,1870年後,美國形成了大學的學系教學制,加強專業研究,各大學還在增設研究院的同時,逐步確立系統的學位制度。在殖民地時代,哈佛學院有古典文科的學士學位,其實也是襲用英國的學位制度851年後,學習德國,增設了理科學士學位。 1860年前後,又從英、德引進了文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由於強調研究生院的教學,哲學博士學位很快發展起來。進入20世紀,除了人文學科外,在美國博士學位在大多數大學中,成為委任教授的法定資格。學位制的發展反過來又推動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歷史上,美國的私立高校多於公立,教學和科研水平也以前者為高。南北戰爭以後,政府和社會大力支援公立大學及公立工農學院的開辦,它們的作用與水平也不斷提高,出現了公、私大學分庭抗禮,並駕齊驅的局面。
這一時期發生的另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則是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創立。它不是從國外「引進」的,而是美國自身的產物。1902年,在伊利諾伊州(Illinois)的喬利特(Toliet),成立第一所初級學院,以後,其它各州紛紛效仿,發展很快。
4.二十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末——私立大學的大發展
二十世紀初,美國高等教育的「骨架」已大體形成。二十世紀中期,則進入大發展階段。二戰後,大批退伍軍人和社會上的青年人湧向學校,要求學習。二十年後,戰後出生的新一代,又一次開始沖擊學校的大門,高校學生數1940年為140萬人,1960年為310萬人,比1940年翻了一番。1970年達到760萬人,比1960年又翻了一番。其中不僅本國學生增加,而且外國學生也大幅度增加。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以後,再一次刺激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私立四年制高校發展到700多所,吸收了全日制高校1/4的學生,由教會控制的四年制高校也有700所左右,主要集中在東部,規模一般比較小,招收學生也少。其中有一半與羅馬天主教會有關系。發展最驚人的是一些二年制的初級學院。1969年1000多所這樣的二年制初級學院吸收了1/3的大學生。1971年發表的肯內基基金會高校教育報告,建議撤消一切進入公立初級學院的障礙,實行開門招生,使每個有中等文化程度,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享受到高等教育,並希望到1978年所有的適齡青年都能首先進入二年制學院學習。這一時期發展起來的私立二年制學院有近250所,公立的更多,達到950所(註:顧寶炎:《美國大學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這一時期由多個學院組成的綜合性大學,包括私立大學和州立大學也有很大發展。它們不但培養四年制的本科生,而且還大量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強調以科研促進教學,成為一種研究性大學,這樣的大學大約容納了全國2/5的學生。
二、美國私立大學的歷史貢獻
私立大學對美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貢獻非凡
美國的研究大學中,不少是私立大學,其中有世界一流學府、頂尖級的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大批令人仰慕者。就1990年、1995年的美國名牌大學排行榜看,前10名均為私立大學。前20名內,私立大學分別為15、17所,公立大學4、1所,私立大學占絕對優勢,公立大學呈下降趨勢(註:明娜:《美國高等院校排座次》,《世界知識》,1992年第6期,第9頁。《1995美國大學前25名排表及統計數字》。《比較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第56頁。)。私立大學在美國高等教育中地位顯赫、聲譽卓越。它們代表了美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它們吸引了來自世界100個國家的成千上萬的留學生。
2.私立大學對美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功不可沒
私立大學在美國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如表1。
表1 美國高等結構狀況(註:顧寶炎:《美國大學管理》,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二年制高校 四年制高校 研究性大學 合計
公立高校 950 250 120 1420
私立高校 250 1400 70 1720
合 計 1200 17500 190 3140
從表1中看,私立高校比公立高校多,但私立高校一般招生較少,若論學生數,還是在公立高校就讀的學生人數多。一般來說,在公立高校與私立高校就讀的學生人數比例,大體上為2:1左右。美國現有1400多萬大學生,高等教育中適齡青年入學率1980年為56%,1995年為81%。(註:世界銀行1998年報告。)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最先進的國家,這當中就得益於它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私立高等教育體制。同歐洲許多國家相比,美國的高等教育盡管歷史不比它們長,但美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的速度卻比它們快,原因之一就是美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充分地發揮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私立高等學校有較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除表中的3000所高校外,還有大量由政府部門企業或私人團體所主辦的,各種類似職業訓練性質的高等教育機構,如修理學校、秘書學校、服裝學校、烹調學校等等,大約有上萬所這類學校,都是私立的,但有一條,必須是中學畢業後的學生方能進校學習。由於美國的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也被稱為「中學後教育」(Post-Secondary Ecation),因此這類學校也應納入高等教育的范圍。這些多樣化的高等學校,構成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重要方面軍。
3.私立大學在美國經濟、科技發展中成績卓越
例如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對於美國的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科技發明,諸如40年代的原子彈研製,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劃,80年代在生化方面對脫氧核糖核酸(DAN)的研究,90年代對基因結構和排列以及多媒體傳播科技的研究都作出了突出貢獻。有8個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MIT對於「128號公路」高科技開發區所起的作用及其對波士頓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被人們稱為麻塞諸塞州的經濟救星;又如以斯坦福大學為核心的「矽谷」對美國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是盡人皆知的。「矽谷」成為高科技開發區的代名詞。
⑥ 美國高校驚現舞弊事件,當地政府如何回應的
這一件事情是說的2019年。美國曝光出高校付出史上的最大舞弊案,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動用了兩百多名探員。花費一年多的時間,發現了一個家長通過中介機構進入美國高校的事件。那個中介機構的名字叫做the key大學入學咨詢業務公司。這件事情曝光以後一度成為美國的丑聞,當地政府,迅速成立調查組對案件涉案人員進行了指控,相關學校涉案學生被退學,媒體曝光涉案細節。在這里呢,不得不科普一下美國進入好學校方式:1種是考試競爭獲得,主要考兩門,後面介紹。2呢,就是走後門,這種後門比較正大光明,就是捐錢,捐大量的錢,這是被社會認可的。但是一次的事件,那就不是這樣了,而是篡改成績。所以這一次的事件在媒體界和教育界引起軒然大波。當地政府的回應如下:綜上所述,美國的高校舞弊事件再一次刷新了公眾的認知,對美國中產階級教育公信力是致命打擊。
⑦ 加州大學槍擊事件,如何有效的保護學生們的安全
在美國要想保護學生的安全,可以從兩方面著手。
美國槍擊案每年都會發生多起,除了恐怖襲擊之外,還有校園槍擊案,銀行槍擊案,還有白人槍殺黑人等。「槍擊」是美國新聞報道中最常出現的關鍵詞之一,也是美國人生活中無法避開的一個嚴重問題。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的一份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2012年的報告,美國私人擁槍數量呈逐年增多態勢,1996年為2.42億支,2000年增至2.59億支,2009年達到3.1億支,超過美國人口總和。研究顯示1966年至2012年,美國發生的大規模槍擊事件佔世界的31%;在學校和工作場所發生的槍擊案,美國則佔到世界的62%。
總之,杜絕校園槍擊案的發生,最上策就是禁止公民擁有槍支的權利,在這一前提不能實現的情況下,就要加大對校園安全的檢查力度。
⑧ 在美國大學圖書館放裸照事件的人是誰
不造
⑨ 求"1991年11月1日,美國愛荷華大學中國留學生盧剛事件的詳細材料"
不幸的事情發生在1991年11月1日,那是一起震驚世界的慘案。一位叫盧剛的中國留學生,在他剛獲得愛荷華大學太空物理博士學位的時候,開槍射殺了3位教授,一位和他同時獲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山林華,這所學校的副校長安.柯萊瑞也倒在了血泊中。
1991年11月4日,愛荷華大學的28000名師生全體停課一天,為安.柯來瑞舉行了葬禮。安.柯萊瑞的好友德沃.保羅神甫在對她的一生的回顧追思時說:「假若今天是我們憤怒和仇恨籠罩的日子,安.柯萊瑞將是第一個責備我們的人。」
這一天,安.柯萊瑞的3位兄弟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他們以她的名義捐出一筆資金,宣布成立安.柯萊瑞博士國際學生心理學獎學基金,用以安慰和促進外國學生的心智建康,減少人類悲劇的發生。
她的兄弟們還在無比悲痛之時,以極大的愛心宣讀了一封致盧剛家人的信。這就是我在她房間里看到的那封信------
致盧剛的家人:
我們經歷了突發的巨痛,我們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輝的時候失去了她。我們深以姐姐為榮,她有很大的影響力,受到每一個接觸她的人的尊敬和熱愛-------- 她的家庭,鄰居,她遍及各國學術界的同事,學生和親屬。
我們一家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里,不但和姐姐眾多朋友一同承擔悲痛,也一起分享著姐姐在世時留下的美好回憶。
當我們在悲痛和回憶中相聚一起的時候,也想到了你們一家人,並為你們祈禱。因為這個周末你們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驚的。
安最相信愛和寬恕。我們在你們悲痛時寫這封信,為的是要分擔你們的悲傷,也盼你們和我們一起祈禱彼此相愛。在這痛苦的時候,安是會希望我們大家的心都充滿同情,寬容和愛的。我們知道,在此時,比我們更悲痛的,只有你們一家。請你們理解,我們願和你們共同承受這悲傷。這樣,我們就能從中一起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會這樣希望的。
誠摯的安.柯萊瑞博士的兄弟們
弗蘭克/麥克/保羅.柯萊瑞
⑩ 關於美國加州大學槍擊事件的介紹
下面是對美國加州大學槍擊事件的詳細介紹:
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海岸邊的一處學生社區,2014年5月23日晚間傳出槍擊事件。當地警方表示,初步認定有一名歹徒乘車開槍掃射。
事故造成包括槍手在內的7人死亡,另有7人受傷住院。警方稱槍擊在9個不同的地點發生,持槍者坐在車內襲擊路人。目擊者稱,槍手所乘車輛為黑色寶馬。
槍擊案發生時,由於地點鄰近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學校隨即發出警報,呼籲學生與教職員待在室內不要外出。
確認的4處射擊地點都不在校園之內,也都已被警方封鎖。2015年12月3日,加州槍擊案已確定嫌疑人為穆斯林。
(10)美國大學事件擴展閱讀: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縣警察局局長比爾·布朗2014年5月24日晚指出,23日發生在該縣的槍擊事件是有預謀的大規模謀殺,嫌犯嚴重精神失常,是一個瘋狂的人。
布朗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警方已掌握了與嫌犯相關的視頻和文字證據,一段名為報復的視頻可能與這起槍擊案有關。
當地警方已確認槍擊案嫌犯為現年22歲的埃利奧特·羅傑。電影《飢餓游戲》的助理導演彼得·羅傑24日通過律師發表聲明,稱嫌犯是自己的兒子。
當地時間23日晚,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附近發生重大槍擊案,造成包括槍手在內的7人死亡,另有至少13受傷,其中7人傷勢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