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大學專業簡介

大學專業簡介

發布時間: 2021-01-27 22:59:14

大學專業詳細介紹

(一)我國的高校現行的12個學科門類是(1)哲學;(2)經濟學;(3)法學;(4)教育學;(5)文學;(6)歷史學;(7)理學;(8)工學;(9)農學;(10)醫學;(11)軍事學;(12)管理學。
(二)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80個一級學科(不含軍事學)
(三)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58個二級學科
(四)中國大學學科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十幾門專業課程)

高校本科專業目錄,按所屬學科分類:
1、哲學: 哲學 經濟學 經濟學 歷史學 歷史學
2、法學: 法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 社會學 政治學 公安學
3、教育學: 教育學 體育學 職業技術教育
4、文學: 新聞傳播學 中國語言文學 外國語言文學 藝術
5、理學: 數學 物理學 化學 生物科學 天文學
地理科學
6工學: 地球物理學 大氣科學 海洋科學 力學 農業工程
環境科學 心理學 統計學 系統科學 地礦
機械 儀器儀表 能源動力 電氣信息 土建
測繪 環境與安全 化工與制葯 交通運輸 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 武器 工程力學 生物工程
公安技術 材料科學 材料 水利
林業工程 輕工紡織食品 電子信息科學
7、農學: 植物生產 草業科學 森林資源 環境生態 動物生產
動物醫學 水產
8、醫學: 基礎醫學 預防醫學 葯學 口腔醫學 中醫學
法醫學 護理學 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
9、管理學: 工商管理 管理科學與工程 公共管理 農業經濟管理 圖書檔案學

⑵ 大學的各個專業介紹(詳細點)!

通信業:需求旺盛,營銷人員比重繼續上升
今後幾年,通信業人才需求將主要分布在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新增電信企業和政府部門,市場營銷服務人才比重將超過技術人才。人才構成進一步變化為:經營管理類、通信技術類和市場營銷類人才需求比例為2∶3∶5.這個比例中經營管理與市場營銷人員比重較之前有所上升,預示著更多非通信專業人才將湧入通信行業。
汽車業:人才全面緊缺
未來5年,根據汽車發展的水平和需要來看,人才供求矛盾的變化將不是漸增,而是激增。這意味著人才供求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研發機械工程師、銷售和市場人員的新增工作機會將非常可觀。在汽車企業的招聘中,不是哪類人才比較重要,而是各類人才都很重要;不是哪類人才緊缺,而是全面緊缺。主要包括:汽車研發人才、維修人才、營銷人才、管理人才、汽車服務人才等。
快速消費品:營銷人才缺口大
快速消費品行業的人才缺口將依然主要來自市場營銷崗位。近年來,該行業大量的市場、銷售人員,特別是品牌建設人員流向其他行業,而從其他行業流向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市場人員並不多。因此,在2007年相關企業將有必要繼續對此類人才進行儲備。
石油業:專業人力資源匱乏
石油行業招聘企業以特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石油服務公司為主。外資石油企業方面,從其在中華英才網上所發布的職位顯示出,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地質工程師和鑽井工程師有明顯的人力資源匱乏的現象。同時,因為目前石油企業才人流動的內外部條件還未成熟,所以外資企業雖然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等優越條件,招聘到所需的研發技術人員也有一定難度。國有企業方面則是從事跨國經營的人才極為緊缺——就陸上石油企業而言,無論是各石油企業還是三大集團公司直屬機關,從事跨國經營的管理人才都不足總人數的1%.
06年人才市場盤點
人才供求走勢將在未來很大程度上得以延續,因此提醒職場人士關注。
年度十大需求旺點
市場營銷類、物流類、房地產建築專業類、咨詢類、項目管理類、生產管理類、電子工程師類、質量管理工程師類、設計類、IT軟體研發測試類等是人才市場10大需求旺點。其中,市場營銷類人才不僅包括銷售代表,還包括銷售團隊管理人員、區域銷售管理人員、渠道銷售人員等;物流類人才主要是物流管理、國際物流銷售類的專業人才;房地產建築類以各類規劃設計工程師、建築師為主;咨詢類人才包括各類咨詢顧問、咨詢師等;項目管理類以項目經理、項目專員為主;生產管理類主要是各類管理人才;電子工程師類主要包括設計工程師、機電工程師、研發工程師等;質量管理類以QA、QA專業人員和質量管理崗位為主;IT軟體研發測試類主要是軟體研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等。
法律、行政:明顯「供過於求」
目前在人才市場人才明顯「供過於求」的職位類別有:法律類、行政類等。法律類主要指公司法務、法律助理等;行政類主要指各類文員、行政事務人員等
在所有專業都有各自的好處.
要結合你的愛好和當地的就業形勢選一個你喜歡的技術
理科:研究領域有發展:光電工程,生物工程,生化工程,核工程,通訊工程等.
就業容易:機械類(尤其是數控類),汽車類,建築類,網路類,礦山類,石油業,等.
還有:老師,醫生,
文科:就業比較好的,工作環境比較好的有:師范類各專業,政法(律師,法官)類,證券類,新聞類,金融類.旅遊類等.

⑶ 大學專業分類介紹

(一)我國的高校現行的12個學科門類是
(1)哲學
(2)經濟學
(3)法學
(4)教育學
(5)文學
(6)歷史學
(7)理學
(8)工學
(9)農學
(10)醫學
(11)管理學
(12)藝術學
(二)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80個一級學科(不含軍事學)
(三)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58個二級學科
(四)中國普通高校本科12個學科門類詳細如下:
(1)哲學。哲學學科門類包含一個專業門類:哲學類,共4個專業。
哲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文化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哲學學科門類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歷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思維科學及文化方面的基礎知識,受到中西方哲學的基本理論和發展線索的系統教育,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業務能力的訓練。
(2)經濟學。經濟學學科門類包含四個專業門類:經濟學類、財政學類、金融學類和經濟與貿易類,共17個專業。
經濟學學科門類是關於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經濟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比較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現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和國家貿易等領域知識,具有向經濟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管理和貿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經濟學學科門類各專業要求學生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相關的基礎專業知識,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熟悉黨和國家的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外經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經濟學的學術動態;具有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經濟分析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的專門人才。
(3)法學。法學學科門類包含六個專業門類:法學類、政治學類、社會學類、民族學類、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和公安學類,共32個專業。
法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 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法學學科門類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法學思維和法律實務的基本訓練,能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問題和運用法律管理事務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4)教育學。教育學學科門類包含三個專業門類:教育學類、心理學類、體育學類,共17個專業。
教育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師范院校師資、中小學校教育科研人員、教育科學研究單位 研究人員、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教育學學科門類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
(5)文學。文學學科門類包含三個專業門類:中國語言文學類、外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共71個專業。
文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中外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中外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文化傳播等工作,有扎實的中外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勝任文化、教育、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文學學科門類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漢語和外國語言文學方面的系統知識和專業技能,受到文學理論、發展歷史、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6)歷史學。歷史學學科門類包含一個專業門類:歷史學類,共4個專業。
歷史學學科門類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系統的專業基本知識,了解人類文明的一般發展歷程和世界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外交外貿、新聞出版、國際交流、文博檔案及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歷史學學科門類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7)理學。理學學科門類包含十三個專業門類:數學類、物理學類、化學類、天文學類、地理科學類、大氣科學類、海洋科學類、地球物理學類、地質學類、生物科學類、系統理論類、統計學類和力學類,共36個專業。
理學學科門類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理學類各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備運用本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理學學科門類各專業要求學生注重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學習各大類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訓練,受到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以及實踐性鍛煉,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初步具備科學研究、教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8)工學。工學學科門類包含三十二個專業門類:工程力學類、機械類、儀器儀表類、材料類、能源動力類、電氣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土木類、水利類、測繪類、化工與制葯類、地質類、礦業類、紡織類、輕工類、交通運輸類、海洋工程類、航空航天類、武器類、核工程類、農業工程類、林業工程類、環境科學與工程類、生物醫葯工程類、食品工程類、建築類、安全科學與工程類、生物工程類、公安技術類、交叉類,共157個專業。
工學是我國大學最大的學科門類,各類工學人才直接推動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工學學科門類專業主要從事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各專業學習過程中,結合大量的試驗工作和實踐實驗過程,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各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的科技應用性人才,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各科學研究、管理實踐、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9)農學。農學學科門類包含七個專業門類:植物生產類、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動物生產類、動物醫學類、林學類、水產類、草學類,共25個專業。
農學學科門類各專業是研究與農作物生產相關領域的科學,包括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及其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系、病蟲害防治、土壤與營養、種植制度、遺傳育種等領域。農學是研究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科學,涉及多種科學而具有綜合性。在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推動下,當前農業科學不論在微觀或宏觀領域里都在繼續向前發展。農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農業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他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與農業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10)醫學。醫學學科門類包含十一個專業門類:基礎醫學類、臨床醫學類、口腔醫學類、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葯學類、中葯學類、法醫學類、醫學技術類和護理學類,共36個專業。
醫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是研究醫療健康和公共衛生的科學,分為現代醫學(即西醫學)和傳統醫學(即中醫學、藏醫學、蒙醫學等)。二者在形式上的融合又形成了第三種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醫學學科門類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醫學衛生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在高等醫葯院校、醫院、醫葯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醫葯衛生科學的教學、科學研究及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醫學實驗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醫學學科門類各專業主要學習生命科學、醫學、葯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對人類衛生保健及疾病的預防、診斷、鑒定、檢測、治療方面的基本訓練,病因、發病機製作出分類鑒別的能力。
(11)管理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包含八個專業門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業工程類、服務業管理類,共42個專業。
管理學學科門類各專業是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學科門類各專業通過實證分析、規范分析、實證分析、圖表分析、經濟計量、系統分析等途徑,培養學生具備管理、經貿、建設、法律及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生產、經營、教學、科研、規劃、設計、評價和創新服務等方面工作,並進行分析決策和組織實施的高級管理專門人才。
(12)藝術學。藝術學學科門類包含五個專業門類:藝術學理論類、音樂與舞蹈學類、戲劇與影視學類、美術學類和設計學類,共28個專業。

⑷ 大學各個專業介紹

哲學 > 哲學類 > 哲學

邏輯學

宗教學

倫理學

經濟學 > 經濟學類 > 經濟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政學

金融學

保險專業

金融工程專業

國民經濟管理

貿易經濟

信用管理

國際經濟與貿易

財務會計教育

體育經濟

投資學

稅務

應用氣象學

房地產經營與估計

經濟學基地班

體育經濟

國際貿易實務

市場營銷

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經濟與法律方向)

國際事務

法學 > 法學類 > 法學

法學類

海商法

馬克思主義學類 >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中國革命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

社會學類 > 社會學

社會工作

文秘

家政學

人類學

政法學類 > 政治學與行政學

國際政治

外交學

思想政治教育

國際政治經濟學

政治學類

公安法制學類 > 治安學

偵查學

邊防管理

刑事司法學

偵察與特種兵指揮

警犬技術

邊防指揮

公安情報學

公安管理學

犯罪學

教育學 > 教育科學類 > 教育學

學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術學

應用心理學

藝術教育專業

小學教育

音樂系

科學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英語教育

醫學試驗班類

人文教育

醫學試驗班類

理科實驗班類

文秘教育

體育學類 > 體育教育

運動訓練

社會體育

運動人體科學

民族傳統體育

體育管理與經營

運動康復與健康

文學 > 漢語言文學類 >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

對外漢語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古典文獻

中國文學專業

應用語言學專業

中國語言文化

言語聽覺科學

文科實驗班

外國語言文學類 > 英語

俄語

日語

德語

法語

朝鮮語專業

阿拉伯語專業

西班牙語

德語

法語

經貿日語

菲律賓語

泰語

印地語

緬甸語

捷克語-斯洛伐克語

葡萄牙語

外貿英語

蒙古語

俄語雙語

商務英語專業

外國語言文學

新聞學類 > 新聞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廣告學

編輯出版學

傳播學專業

新聞傳播學專業

廣播電視編導學

政治與行政管理

媒體創意

翻譯

傳播學

藝術類 > 音樂學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

音樂表演專業

繪畫專業

雕塑專業

美術學專業

藝術設計學專業

舞蹈編導專業

舞蹈學專業

戲劇學專業

表演專業

導演專業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

攝影專業

錄音藝術專業

動畫專業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藝術史論

工藝美術

藝術設計

影視學

影視文學

藝術學專業

國畫 油畫 多媒體藝術專業

音樂工程系

音樂劇

藝術管理系

音樂教育系

美術史

影視戲曲表演

戲曲舞台設計

戲曲表演

戲文

環境藝術設計

歷史學 > 歷史學類 > 歷史學

世界歷史

考古學

博物館學

民族學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文物與博物館學

理學 > 數學類 >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數學類

數理基礎科學

物理學類 > 物理學

應用物理學

聲學

理論物理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化學類 > 化學

應用化學

分子科學與工程

化學生物學專業

化學基地班

無機化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化學教育

化學基地班

生物科學類 > 生物科學

生物技術

預防醫學專業

植物生物技術

動物生物技術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醫學信息學

生物學基地班

生物科學與生物系技術

生物信息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生物功能材料

天文學類 > 天文學

地質學類 > 地質學

地球化學

地球化學專業

地質學類

地質工程

地理科學類 > 地理科學

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

地理信息系統

科學與工程計算系專業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系統理論

系統科學與工程

地理教育

地球物理學類 > 地球物理學

大氣科學類 > 大氣科學

應用氣象學

海洋科學類 > 海洋科學

海洋技術

力學類 > 理論與應用力學

電子信息科學類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微電子學專業

信息安全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

光電子技術科學

信息科學技術專業

電子商務

系統與控制

電信工程及管理

電子商務及法律

電子信息工程

應用電子技術

電子信息技術及儀器

測控技術與儀器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材料科學類 > 材料化學

材料學

材料物理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環境科學類 > 環境科學

生態學

資源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資源勘查工程

環境工程

心理學類 > 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專業經濟心理學方向

統計學類 > 統計學

工學 > 地礦類 > 采礦工程專業

石油工程專業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

勘察技術與工程專業

資源勘察工程專業

地質工程專業

礦物資源工程專業

地質學基地班

油氣儲運工程

電子商務

材料類 > 材料物理專業

材料化學專業

冶金工程專業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

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

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稀土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工業設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製造工程

機械類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

工業設計專業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

車輛工程專業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機械電子工程

汽車服務工程

汽車運用工程

物流裝備

電子商務

製造工程

機械類

儀器儀表類 >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製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

能源動力類 > 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⑸ 各種大學專業介紹

中國這么多本復科及高職類院校,制涉及工學、理學、法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醫學、藝術學等多個領域的專業,怎麼給您介紹啊,您先說您想報考哪個省區的高校,還有,您是文科理科,你的分數上了幾本分數線,對什麼領域感興趣,我們才能為您選擇適合您的高校。

⑹ 大學專業具體介紹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應用和開發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較寬口徑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廠設備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適應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廣泛的工作范圍;

2.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設計、集成、應用及計算機模擬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產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

5.了解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具有研究、開發新系統、新技術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理論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息理論與編碼、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電磁場理論、自動控制原理、感測技術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計算機上機訓練、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一般要求實踐教學環節不少於30周。

相近專業:微電子學 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學技術 軟體工程 影視藝術技術 網路工程 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光電信息工程 廣播電視工程 電氣信息工程 計算機軟體 電力工程與管理 智能科學與技術 數字媒體藝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數字媒體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柱學科,是設計各種元器件、集成電路和集成電子系統的技術學科,也是我國正在大力發展並急需人才的重要專業技術領域。畢業生具有集成電路在通信、信息、控制和計算機等方面的應用開發能力,適合於通信、信息、控制等領域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單位工作。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物理電子、光電子與微電子學領域內寬廣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該領域內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乃至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和相應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物理、物理電子、光電子、微電子學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相關的信息電子實驗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各種電子材料、工藝、零件及系統的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並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2.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 3.具有較強的本專業領域的實驗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測試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4.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r 主要課程:電子線路、計算機語言、微型計算機原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理論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物理電子與電子學以及微電子學等方面的專業課程。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電子工藝實習、電子線路實驗、計算機語言和演算法實踐、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一般安排20周。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微電子學 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信息工程 信息科學技術 軟體工程 影視藝術技術 網路工程 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光電信息工程 廣播電視工程 電氣信息工程 計算機軟體 電力工程與管理 智能科學與技術 數字媒體藝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數字媒體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軟體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能較系統和深入地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基礎以及軟體工程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在進行軟體規劃、設計與開發及應用的相關企業、事業單位或政府機關等從事計算機軟體規劃、咨詢、監理、生產、軟體技術研發、以及軟體應用系統維護等方面技術工作。
二、培養規格
本專業學生應系統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及其應用有關基礎理論、建立從事軟體工程方面工作的必要專業知識結構和工作技能,包括計算理論基礎、計算機系統及其硬軟介面、系統軟體與工具軟體、計算機應用技術、軟體工程方法與工具等。通過四年時間的學習,學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知識和工作能力:
1. 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
2. 掌握軟體系統分析、設計和說明的基本方法,具備軟體研究與技術開發能力;
3. 了解信息系統安全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有關技術方法和法規;
4. 具備進行軟體系統規劃、設計、咨詢、軟體測試與評估以及軟體工程管理和系統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5. 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態;
6. 精通一門以上外語,具有較強專業外語閱讀和寫作能力;
7.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計劃學制、最低畢業學分、授予學位
計劃學制:本專業實行學分制,學制一般為四年,允許提前畢業和推遲畢業,具體按學校有關學分制管理條例執行。鼓勵學生攻讀雙專業、雙學位和輔修。
最低畢業學分:162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學位
四、課程修讀要求
1. 全校公共課分為公共必修課(34個學分)和公共選修課(11個學分)。公共必修課34個學分必須全修。公共選修課應在人文社會科學和藝術類課程中各選修4個學分,在社會科學類中修2個學分。就業指導課以講座形式進行,開設4-6個講座,計1個公選課學分。
2. 學科基礎課共計52個學分,包括學科基礎課和學科專業課程,要求學生全修。
3. 專業必修課共計21個學分,要求學生全修。
4. 選修課學生必須修讀不低於34個學分,其中限選課程模塊為必選模塊,不夠部分的學分可在任選課模塊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相關模塊中選擇。
5. 「學科前沿講座「為學科導引課程,以講座形式分散安排在各個學期。
6. 「就業指導課」以講座形式進行,開設4-6個講座,計1個公選課學分.
7. 本專業設置六門雙語教學課程(課程方案表中課程名稱前打*者),本專業不再單獨開設專業英語課程。
8. 課程計劃表中課程名稱前打☆者為綜合設計類課程。
9. 專業技能與實踐共計8個學分,學生可在課程結構比例表中自主選擇課程設計內容或專業實習,如選擇專業實習,則學生必須再選修至少2個課程設計。

五、課程結構比例表
課程類別 學時數 占總學時的比例 學分數 占總學分的比例
全校公共課(45學分) 公共必修課 784 26.3% 34 21%
公共選修課 170 5.7% 11 6.8%
學科基礎課(51學分) 大類基礎課 558 18.7% 27 16.7%
專業基礎課 490 16.4% 24 14.8%
專業必修課 353 12.9% 18 11.1%
專業選修課 578 20% 34 21%
專業實習或專業技能與實踐課程 8周 8 4.9%
畢業論文(設計) 12周 6 3.7%
總計 2933/18周 100% 162
100%

六、 課程方案表

課程類別
課程編碼
課程名稱


數 學時數 學期、教學周數、周學時 備注
輔修:1
雙專業:2
雙學位:3


計 理

論 實

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6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18
周 6

全校
公共
課 必修
課 4400001 大學英語 16 352 352 5 5 5 5
3602001 大學體育 4 144 144 2 春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論 5.5 126 72 54 4-3春秋
2601021 思想品德修養 1 36 18 18 1-1
0100001 馬克思主義哲學 2.5 54 36 18 2-1
2200010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2 36 36 2
2100058 法律基礎 1 36 36 2
3106020 軍事理論 2 2W 2W
小計 34
786

選修
課 自然科學類 2 34 2春秋
人文社會科學類 4 68 2春秋
藝術類 4 68 2春秋
就業指導課 1 4-6次講座
小計 11 170

學科基礎課 大類基礎 2110202-1 *計算機科學技術導論 1 16 16 1
2209306-7 高等數學(A) 9 204 204 0 6 6
2209312 線性代數 3 48 48 3
2209313 概率與數理統計 3 54 54 3
普通物理 5 144 108 36 4/1 2/1
2110202-2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5 92 64 28 4/2 1
學科前沿講座 1 0 分散春秋
小計 27
558

專業基礎 2110307 電路與電子學 4 79 63 16 3.5/1
2110208 *數字電路 4 70 56 14 3.5/1
2110210 計算機組成原理 4 79 63 16 3.5/1 1
2110209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3 61 45 16 2.5/1 1
2110301 離散數學(I、II) 5 122 90 32 2.5/1 2.5/1
2110203 數據結構 4 79 63 16 3.5/1 1
小計 24
490

專業必修課 2110415 軟體工程方法學 3 54 54 3 1
2110204 *操作系統 3 65 51 14 3/1 1
2110417 *計算機網路 3 65 51 14 3/1 1
2110206 *資料庫系統原理 3 65 51 14 3/1 1
☆軟體管理工程 3 50 40 10 2.5/1 1
2111406 *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3 65 51 14 2.5/1 3
小計 18
364

選修課
限選課程模塊 2110205 編譯原理 3 65 51 14 2.5/1 3
2110211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介面技術 3 54 40 14 2.5/1
軟體工程項目測試與評估 3 48 32 16 4/2 1
☆面向對象技術 3 61 45 16 2.5/1 2
軟體設計模式 2 36 36 2 3
中間件技術 2 34 24 10 1.5/1 1
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 2 36 36 2 2
☆軟體設計案例分析與軟體工程實踐 2 42 32 10 4/2 1
2114404 計算機安全技術 3 48 48 6 2
2110427 計算機系統結構 3 48 48 6 3
☆系統集成與工程設計 2 40 30 10 5/2 2
小計 28
512

任選課程模塊 JAVA語言程序設計 2 38 24 14 1.5/1 2
可視化編程 2 36 36 2 2
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 3 50 40 10 5/1 3
大型資料庫技術及應用設計 3 46 32 14 4/2 1
數據倉庫與決策支持技術 3 54 54 3 3
互聯網原理與應用 2 36 36 2 2
網路協議與軟體 3 62 48 14 3/1
電子商務導論 2 36 36 2 2
管理模型與方法概論 2 32 32 2
組合數學 2 36 36 2
計算方法 3 54 40 14 2.5/1
典型操作系統內核分析與設計 3 50 40 10 2.5/1
管理信息系統 3 62 48 14 3/1 2
網頁製作技術與應用 2 36 36 2
小計 34 710
專業技能與實踐
(6-10學分) 大型程序綜合設計 2 1W 雙專業、雙學位學生至少修讀2學分
操作系統課程設計 2 1W
編譯原理課程設計 2 1W
資料庫技術課程設計 2 1W
網路系統集成課程設計 2 1W
計算機組成課程設計 2 1W
微機與介面課程設計 2 1W
小計 14
專業實習 專業實習 8 8W 8W
畢業論文(設計) 畢業論文(設計) 6 12W 12W 23

七、雙專業、雙學位、輔修專業說明
本專業招收軟體工程專業輔修、雙專業、雙學位學生。學生修讀完所要求的課程學分,即可獲得軟體工程專業的輔修畢業證或第二專業畢業證或工學第二專業學士學位。
1、 培養目標
本專業輔修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需要,具有較好計算機科學素養,具有一定自我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能較系統和深入地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應用、軟體工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基本工作技能的第二專業人才。輔修專業學生畢業後可應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軟體工程技術輔助主修專業從事專業科學研究、計算機輔助應用等,並能一定程度適應於信息領域的計算機應用技術開發、計算機輔助教學與科研工作,以及在企、事業單位、或技術或行政管理部門等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設計、開發、運行維護與軟體工程項目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專業的雙專業和雙學位培養能系統地、較好的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體工程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及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企業、事業、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科學教育、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與系統應用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及項目管理人才。

2、 培養規格及教學安排
本專業輔修學生主要來源於我校或石牌六校的非計算機專業的大二學生;輔修教育原則上二年,從第二學年開始到第三學年結束;在二年的輔修教育過程中,學生需按指定的課程指引修滿不低於35學分,本專業輔修的先行課程是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等。
本專業的雙專業、雙學位學生的修讀年限原則上為三年,從第二學年開始到第四學年結束;雙專業學生需修滿不低於55個學分,並且必須在專業課程計劃的選修課程模塊中完整修讀選課指引所示的學分;修讀雙學位的學生必須已經修讀完雙專業,雙學位修讀學生必須在雙專業課程修讀的基礎上再加修10個學分。
本專業的雙專業、雙學位的先行(或平行)課程是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線性代數和概率論、電路與電子學基礎等。
在專業教學課程計劃中備注欄的「1」 標示為輔修專業課程,「2」 標示為本專業雙專業修讀課程,「3」標示為雙學位修讀課程。

⑺ 大學專業簡介

工商管理:
培養目標: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及現代企業管理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和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主幹課程:宏觀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大學數學、管理運籌學、工程制圖、機械製造基礎、工藝學、系統工程、技術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財務管理、會計學、企業經營分析、經營資源計劃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生產計劃與調度管理、生產成本管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戰略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項目管理、企業創業管理、跨國公司管理、管理建模、ERP綜合實驗等。

就業方向:在工商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有關部門從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或到高院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電子商務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管理、經濟、現代信息技術及電子商務方面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和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經濟學、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電子商務策劃、開發、運作和管理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電子商務問題的基本能力。

主幹課程:管理學原理、會計學、應用統計學、管理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計算機網路、資料庫技術、可視化程序設計、管理運籌學、生產管理、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網上支付與電子銀行、網路營銷、Web應用開發、電子商務解決方案、電子商務技術實踐、網路經濟學、企業戰略管理、商務智能、經營分析方法與IT工具、計算機信息安全、網路財務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既懂管理和經濟、又懂現代信息技術、掌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電子商務規劃、開發、運作和管理的實際工作,以及相關的教學、科研方面的工作。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⑻ 大學專業分類大全

大學正規專業學習分類
(一)我國的高校現行的12個學科門類是
(1)哲學
(2)經濟學
(3)法學
(4)教育學
(5)文學
(6)歷史學
(7)理學
(8)工學
(9)農學
(10)醫學
(11)軍事學
(12)管理學
(二)學科門下設一級學科,共有80個一級學科(不含軍事學)
(三)一級學科下設二級學科,共有358個二級學科
(四)中國大學學科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十幾門專業課程

01哲學
0101 哲學
010108 科學技術哲學
010107 宗教學
010106 美學
010105 倫理學
010104 邏輯學
010103 外國哲學
010102 中國哲學
010101 馬克思主義哲學
02 經濟學
0202 應用經濟學
020201 國民經濟學
020202 區域經濟學
020203 財政學(含:稅收學)
020204 金融學(含:保險學)
020205 產業經濟學
020206 國際貿易學
020207 勞動經濟學
020208 統計學
020209 數量經濟學
020210 國防經濟
0201 理論經濟學
020101 政治經濟學
020102 經濟思想史
020103 經濟史
020104 西方經濟學
020105 世界經濟
020106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03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4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304 民族學
030401 民族學
030402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030403 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030404 中國少數民族史
030405 中國少數民族藝術
0303 社會學
030301 社會學
030302 人口學
030303 人類學
030304 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
0302 政治學
030201 政治學理論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030204 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
030205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030206 國際政治
030207 國際關系
030208 外交學
0301 法學
030101 法學理論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30104 刑法學
030105 民商法學(含:勞動法學、社會保障法學)
030106 訴訟法學
030107 經濟法學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109 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030110 軍事法學
04 教育學
0403 體育學
040301 體育人文社會學
040302 運動人體科學(可授教育學、 理學、醫學學位)
040303 體育教育訓練學
040304 民族傳統體育學
0402 心理學(可授教育學、理學學位)
040202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40203 應用心理學
0401 教育學
040101 教育學原理
040102 課程與教學論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較教育學
040105 學前教育學
040106 高等教育學
040107 成人教育學
040108 職業技術教育學
040109 特殊教育學
040110 教育技術學(可授教育學、理學學位)
05 文學
0504 藝術學
050401 藝術學
050402 音樂學
050403 美術學
050404 設計藝術學
050405 戲劇戲曲學
050406 電影學
050407 廣播電視藝術學
050408 舞蹈學
0503 新聞傳播學
050301 新聞學
050302 傳播學
0502 外國語言文學
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050202 俄語語言文學
050203 法語語言文學
050204 德語語言文學
050205 日語語言文學
050206 印度語言文學
050207 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050208 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050209 歐洲語言文學
050210 亞非語言文學
050211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 中國語言文學
050101 文藝學
050102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03 漢語言文字學
050104 中國古典文獻學
050105 中國古代文學
050106 中國現當代文學
050107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分語族)
050108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6 歷史學
0601 歷史學
060101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060103 歷史地理學
060104 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
060105 專門史
060106 中國古代史
060107 中國近現代史
060108 世界史
07 理學
0701 數學
070101 基礎數學
070102 計算數學
07010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070104 應用數學
070105 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2 物理學
070201 理論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070203 原子與分子物理
070204 等離子體物理
070205 凝聚態物理
070206 聲學
070207 光學
070208 無線電物理
0703 化學
070301 無機化學
070302 分析化學
070303 有機化學
070304 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704 天文學
070401 天體物理
070402 天體測量與天體力學 :
0705 地理學
070501 自然地理學
070502 人文地理學
070503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06 大氣科學
070601 氣象學
070602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0707 海洋科學
070701 物理海洋學
070702 海洋化學
070703 海洋生物學
070704 海洋地質
0708 地球物理學
070801 固體地球物理學
070802 空間物理學
0709 地質學
070901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070902 地球化學
070903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含:古人類學)
070904 構造地質學
070905 第四紀地質學
0710 生物學
071001 植物學
071002 動物學
071003 生理學
071004 水生生物學
071005 微生物學
071006 神經生物學
071007 遺傳學
071008 發育生物學
071009 細胞生物學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 生物物理學
071012 生態學
0711 系統科學
071101 系統理論
071102 系統分析與集成
0712 科學技術史(分學科,可授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學位
08 工學
0801 力學(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080101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
080102 固體力學
080103 流體力學
080104 工程力學
0802 機械工程
080201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080204 車輛工程
0803 光學工程
注: 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0804 儀器科學與技術
080401 精密儀器及機械
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
080502 材料學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06 冶金工程
080601 冶金物理化學
080602 鋼鐵冶金
080603 有色金屬冶金
0807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080701 工程熱物理
080702 熱能工程
080703 動力機械及工程
080704 流體機械及工程
080705 製冷及低溫工程
080706 化工過程機械
0808 電氣工程
080801 電機與電器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0808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080805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0809 電子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080901 物理電子學
080902 電路與系統
0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080904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081103 系統工程
081104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081105 導航、制導與控制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授工學、理學學位)
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
08120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
0813 建築學
081301 建築歷史與理論
081302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081303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081304 建築技術科學
0814 土木工程
081401 岩土工程
081402 結構工程
081403 市政工程
081404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081405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081406 橋梁與隧道工程
0815 水利工程
081501 水文學及水資源
081502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081503 水工結構工程
081504 水利水電工程
081505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0816 測繪科學與技術
081601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081602 攝影測量與遙感
081603 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081701 化學工程
081702 化學工藝
081703 生物化工
081704 應用化學
081705 工業催化
0818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081801 礦產普查與勘探
081802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081803 地質工程
0819 礦業工程
081901 采礦工程
081902 礦物加工工程
081903 安全技術及工程
0820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082001 油氣井工程
082002 油氣田開發工程
082003 油氣儲運工程
0821 紡織科學與工程
082101 紡織工程
082102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082103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082104 服裝設計與工程
0822 輕工技術與工程
082201 制漿造紙工程
082202 製糖工程
082203 發酵工程
082204 皮革化學與工程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082301 道路與鐵道工程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82303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082304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0824 船舶與海洋工程
082401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
082402 輪機工程
082403 水聲工程
0825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082501 飛行器設計
082502 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082503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082504 人機與環境工程
0826 兵器科學與技術
082601 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082602 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
082603 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葯工程
082604 軍事化學與煙火技術
0827 核科學與技術
082701 核能科學與工程
082702 核燃料循環與材料
082703 核技術及應用
082704 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
0828 農業工程
082802 農業水土工程
082803 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
082804 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0829 林業工程
082901 森林工程
082902 木材科學與技術
082903 林產化學加工工程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可授工學、理學、農學學位)
083001 環境科學
083002 環境工程
0831 生物醫學工程(可授工學、理學、醫學學位)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可授工學、農學學位)
083201 食品科學
083202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83203 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083204 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09 農學
0901 作物學
090101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090102 作物遺傳育種
0902 園藝學
090201 果樹學
090202 蔬菜學
090203 茶學
0903 農業資源利用
090301 土壤學
090302 植物營養學
0904 植物保護
090401 植物病理學
090402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090403 農葯學(可授農學、理學學位)
0905 畜牧學
090501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090502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090503 草業科學
090504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含:蠶、蜂等)
0906 獸醫學
090601 基礎獸醫學
090602 預防獸醫學
090603 臨床獸醫學
0907 林學
090701 林木遺傳育種
090702 森林培育
090703 森林保護學
090704 森林經理學
090705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090706 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
090707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0908 水產
090801 水產養殖
090802 捕撈學
090803 漁業資源
10 醫學
1001 基礎醫學(可授醫學、理學學位)
100101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100102 免疫學
100103 病原生物學
100104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00105 法醫學
100106 放射醫學
100107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1002 臨床醫學
100210 外科學(含:普外、骨外、泌尿外、胸心外、神外、整形、燒傷、野戰外)
100211 婦產科學
100212 眼科學
100213 耳鼻咽喉科學
100214 腫瘤學
100215 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100216 運動醫學
100217 麻醉學
100218 急診醫學
100209 護理學
100208 臨床檢驗診斷學
100207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00206 皮膚病與性病學
100205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100204 神經病學
100203 老年醫學
100202 兒科學
100201 內科學(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內分泌與代謝病、腎病、風濕病、傳染病)
1003 口腔醫學
100301 口腔基礎醫學
100302 口腔臨床醫學
1004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可授醫學、理學學位)
100401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100402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100403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100404 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100405 衛生毒理學
100406 軍事預防醫學
1005 中醫學
100501 中醫基礎理論
100502 中醫臨床基礎
100503 中醫醫史文獻
100504 方劑學
100505 中醫診斷學
100506 中醫內科學
100507 中醫外科學
100508 中醫骨傷科學
100509 中醫婦科學
100510 中醫兒科學
100511 中醫五官科學
100512 針灸推拿學
100513 民族醫學(含:藏醫學、蒙醫學等) 註:本二級學科1998年增設
1006 中西醫結合
100601 中西醫結合基礎
100602 中西醫結合臨床
1007 葯學(可授醫學、理學學位)
100701 葯物化學
100702 葯劑學
100703 生葯學
100704 葯物分析學
100705 微生物與生化葯學
100706 葯理學
1008 中葯學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1 軍事學
1101 軍事思想及軍事歷史
110102 軍事歷史
1102 戰略學
110201 軍事戰略學
110202 戰爭動員學
1103 戰役學
110301 聯合戰役學
110302 軍種戰役學(含:第二炮兵戰役學)
1104 戰術學
110401 合同戰術學
110402 兵種戰術學
1105 軍隊指揮學
110501 作戰指揮學
110502 軍事運籌學
110503 軍事通信學
110504 軍事情報學
110505 密碼學
110506 軍事教育訓練學(含:軍事體育學)
1106 軍制學
110601 軍事組織編制學
110602 軍隊管理學
1107 軍隊政治工作學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108 軍事後勤學與軍事裝備學
110801 軍事後勤學
110802 後方專業勤務
110803 軍事裝備學
12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可授管理學、工學學位)
註:本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學科、專業)
1202 工商管理
120201 會計學
120202 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
120203 旅遊管理
120204 技術經濟及管理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120301 農業經濟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120401 行政管理
120402 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
120404 社會保障
120405 土地資源管理
1205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120502 情報學
120503 檔案學

⑼ 大學專業介紹

一、化學類專業
化學類專業主要有化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三個專業,其中化學偏理論,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偏實際應用。在我國,開設化學類專業的高校非常多,但這類專業就業面比較窄,對口的用人單位比較少,就業情況並不樂觀,這是因為我國化工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再加上近些年來化工領域也沒有重大的技術突破,所以,我國化工產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並不大,很多普通高校的化學類專業畢業生都會選擇轉行,重點985高校的畢業生則會選擇出國留學,以便將來能進入高校當老師。
二、材料類專業
材料類專業比較多,主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學、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其實材料類專業的就業面是挺廣的,但真正喜歡招材料類專業的崗位並不多。即使材料類專業的畢業生找到對口的工作,其工資待遇水平也遠不如計算機、金融等專業。實際上,材料類專業是一個很寬泛的專業,從理論上來看,很多行業都與材料科學密切相關,但很多企業並不會因為材料研發增設過多的崗位,因為資助高校或者研究所進行材料研究是既高效又省錢的方式。
三、力學類專業
力學類專業主要有理論與應用力學、工程力學兩個專業。其實,在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中,力學類專業是工科專業,但是,這類工科專業並不像其它工科專業那樣擁有很高的就業率。在不少人看來,工程力學似乎就業不錯,但事實並不是如此。同材料類專業一樣,力學這類專業雖然跟工程建設聯系密切,但企業並不會因為力學問題而專門招錄過多技術人員,所以,力學類專業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這類專業也比較適合走「科研」道路。

熱點內容
大學老師封閉管理 發布:2025-04-28 10:58:11 瀏覽:775
浙江大學社會學博士點 發布:2025-04-28 10:51:20 瀏覽:63
大學化學老師招考考卷 發布:2025-04-28 10:51:16 瀏覽:914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梧桐湖學校 發布:2025-04-28 10:49:11 瀏覽:377
斯坦福大學博士中國文學 發布:2025-04-28 10:49:10 瀏覽:689
強上大學美女迅雷 發布:2025-04-28 10:48:27 瀏覽:65
浙江大學公派留學名單 發布:2025-04-28 10:48:23 瀏覽:116
中山大學南校區宿舍181 發布:2025-04-28 10:47:36 瀏覽:247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復試成績 發布:2025-04-28 10:35:33 瀏覽:708
華東師范大學古箏專業研究生 發布:2025-04-28 10:31:24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