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所雙一流大學名單
⑴ 全國有多少所雙一流大學
全國一共有137所雙一流大學,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有42所,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95所!
⑵ 全國的雙一流大學有多少所最出名的有哪些
十大名校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各校學科優勢不同,每個人的學科權重認知各不相同,所以還是看各大類學科的十大名校比較靠譜。
⑶ 雙一流大學有哪些大學
全國雙一流大學名單共有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重在大學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重在大學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以下是具體建設名單和學科:
說明: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3所學校在北京和其他地區兩地是單獨辦學,故名單列出了140所大學。
序號 學校名稱 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1 北京大學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葯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2 中國人民大學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3 清華大學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
4 北京交通大學 系統科學
5 北京工業大學 土木工程(自定)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7 北京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8 北京科技大學 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9 北京化工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10 北京郵電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1 中國農業大學 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12 北京林業大學 風景園林學、林學
13 北京協和醫學院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葯學
14 北京中醫葯大學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葯學
15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語言學
16 首都師范大學 數學
17 北京外國語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
18 中國傳媒大學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19 中央財經大學 應用經濟學
2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應用經濟學(自定)
21 外交學院 政治學(自定)
22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學(自定)
23 北京體育大學 體育學
24 中央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
25 中國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自定)
26 中央美術學院 美術學、設計學
27 中央戲劇學院 戲劇與影視學
28 中央民族大學 民族學
29 中國政法大學 法學
30 南開大學 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31 天津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32 天津工業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33 天津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自定)
34 天津中醫葯大學 中葯學
35 華北電力大學 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和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36 河北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自定)
37 太原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38 內蒙古大學 生物學(自定)
39 遼寧大學 應用經濟學(自定)
40 大連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
41 東北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42 大連海事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43 吉林大學 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44 延邊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45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46 哈爾濱工業大學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47 哈爾濱工程大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
48 東北農業大學 畜牧學(自定)
49 東北林業大學 林業工程、林學
50 復旦大學 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葯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製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51 同濟大學 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52 上海交通大學 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葯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53 華東理工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54 東華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
55 上海海洋大學 水產
56 上海中醫葯大學 中醫學、中葯學
57 華東師范大學 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58 上海外國語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
59 上海財經大學 統計學
60 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學
61 上海音樂學院 音樂與舞蹈學
62 上海大學 機械工程(自定)
63 南京大學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64 蘇州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65 東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6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力學
67 南京理工大學 兵器科學與技術
68 中國礦業大學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69 南京郵電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70 河海大學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71 江南大學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72 南京林業大學 林業工程
7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大氣科學
74 南京農業大學 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75 南京中醫葯大學 中葯學
76 中國葯科大學 中葯學
77 南京師范大學 地理學
78 浙江大學 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葯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79 中國美術學院 美術學
80 安徽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8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82 合肥工業大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定)
83 廈門大學 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84 福州大學 化學(自定)
85 南昌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86 山東大學 數學、化學
87 中國海洋大學 海洋科學、水產
88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89 鄭州大學 臨床醫學(自定)、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化學(自定)
90 河南大學 生物學
91 武漢大學 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92 華中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93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94 武漢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95 華中農業大學 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96 華中師范大學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97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法學(自定)
98 湖南大學 化學、機械工程
99 中南大學 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100 湖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101 中山大學 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葯學、工商管理
102 暨南大學 葯學(自定)
103 華南理工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學
104 廣州中醫葯大學 中醫學
105 華南師范大學 物理學
106 海南大學 作物學(自定)
107 廣西大學 土木工程(自定)
108 四川大學 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109 重慶大學 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110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
111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112 西南石油大學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113 成都理工大學 地質學
114 四川農業大學 作物學(自定)
115 成都中醫葯大學 中葯學
116 西南大學 生物學
117 西南財經大學 應用經濟學(自定)
118 貴州大學 植物保護(自定)
119 雲南大學 民族學、生態學
120 西藏大學 生態學(自定)
121 西北大學 地質學
122 西安交通大學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123 西北工業大學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12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25 長安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126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學
127 陝西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自定)
128 蘭州大學 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129 青海大學 生態學(自定)
130 寧夏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131 新疆大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定)、化學(自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定)
132 石河子大學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13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134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35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136 寧波大學 力學
137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138 國防科技大學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139 第二軍醫大學 基礎醫學
140 第四軍醫大學 臨床醫學(自定)
註:
1.不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確定的標准而認定的學科;
2.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議由高校自主確定的學科;
3.高校建設方案中的自主建設學科按照專家委員會的咨詢建議修改後由高校自行公布。
⑷ 中國的雙一流大學有哪些
雙一復流A類高校36所,且這36所高制校以前全是985高校,B類高校6所,其中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前為985大學,另外的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以前為211大學。
A類:北京8所,天津2所,遼寧1所,吉林1所,黑龍江1所,上海4所,江蘇2所,浙江1所,安徽1所,福建1所,山東2所,湖北2所,湖南2所,廣東2所,四川2所,重慶1所,陝西2所,甘肅1所。
B類:遼寧1所,河南1所,湖南1所,雲南1所,陝西1所,新疆1所。
(4)42所雙一流大學名單擴展閱讀
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也就是說,實施多年的「985」「211」將進一步淡化,逐步退出歷史舞台。此後,雙一流名單成為各大高校關注的焦點。
「雙一流」建設高校通過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產生,以中國特色學科評價為主,特別是反映人才培養和學科水平的評價,酌情參考國際評價,統籌考慮國家戰略、行業區域急需、不可替代性等因素,論證形成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認定標准;根據認定標准,遴選產生137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議名單,隨之對應產生了擬建設學科。
⑸ 雙一流大學有哪些名單
雙一流的大學,除了清華北大,上海復旦,吉大,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這都是雙一流大學。
⑹ 中國雙一流大學42所什麼大學
一、2017年9月,三部委(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頒布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按這個名單,原九八五工程重點大學的39所全部入選雙一流大學,但其中36所為A類,有3所降為B類。原二一一工程重點大學的112所中有3所升格為雙一流大學的B類。這樣,雙一流大學便一共有42所。另外,還公布了有一流學科建設任務的大學共95所,以及以上共137所重點大學的一流學科目錄。這樣,這137所大學就成了新時期全國2800多所高等學校中的重點大學。我們認為,必須先要有一流學科,才可能有一流大學。否則,一流大學便是空中樓閣,水中花鏡中月,中聽不中用。下面,我們將根據雙一流大學所擁有的一流學科的多少、大小和重要性排出雙一流大學的排名榜並進行點評。
二、北大、清華分別擁有一流學科41個和34個,不愧為中國(含台港澳)最頂尖的大學。但是否北大就比清華高一點呢,我覺得不一定。因為北大的41個學科中含文科(哲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統統簡稱文科) 學科18個(含跨文理的心理學),清華的34個學科中只含文科學科9個(不包括跨文理的管理科學與工程)。而一般來說,文科學科比理工類(含農科、醫科)學科小,重要性也要弱一點。比如,北大的三個一流學科,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加起來也未必抵得過清華的一個學科電氣工程。這樣看來,兩校確實有一拼。浙江大學有18個,其中文科1個。復旦大學17個,其中文科5個。上海交大17個,其中文科1個。南京大學15個,其中文科4個。人民大學14個,全部為文科。中國科技大11個,其中跨文理的1個,科技史。東南大學11個,其中文科1個。中山大學11個,其中文科1個。北師大11個,其中文科6個(含跨文理的心理學)。武漢大學10個,其中文科4個。以上十校構成中國名校的主力方陣。其中,有10-11個一流學科的高校共有5所,但考慮到北師大的11個學科中文科佔了6個,過了半。所以,按實力、水平和重要性,北師大在這個方陣中應居於末位。中國農大9個,全為農學類、工學類。華中科技大8個,皆為理工。西安交大8個,其中文科1個(不含跨文理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7個,皆為理工。哈爾濱工大,7個,全為理工。同濟大學7個,其中文科1個。四川大學6個,全為理工醫。南開大學5個,其中文科1個。吉林大學5個,其中文科一個。國防科技大5個,皆為理工(含跨文理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廈門大學5個,全為理工。以上十一校構成中國名校的生力軍方陣。天津大學4個,全為理工(含跨文理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中南大學4個,全為理工。華南理工大4個,全為理工;蘭州大學4個,全為理工。北京理工大,3個,全為理工。華東師大3個,含1個文科。重慶大學3個,皆為理工,皆為自定。解釋一下。加(自定)標示的學科,是根據「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建議由高校自主確定的學科。也就是說它們目前還沒有達到一流學科的水平和實力,但有良好的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建設可能達到一流學科的水平和實力。電子科大2個,皆為理工。西北工大2個,皆為理工。山東大學2個,皆為理工。中國海洋大2個,皆為理工。大連理工大2個,皆為理工。以上十二校構成中國名校的方面軍方陣。
三、中央民大1個,為文科。東北大學1個,為理工。鄭州大學3個,皆為理工,皆為自定。湖南大學2個,皆為理工。雲南大學2個,一文一理。西北農林大1個,理工農類。新疆大學3個,2個理工,1個文科,皆為自定。這里的排名不完全依照它們的一流學科數。而是按照教育部的排名榜。但我們列出了它們所擁有的一流學科數量及其屬文屬理,也就可以看出它們的辦學水平和科研實力。如果按一流學科數排名,這個方陣的順序就應該是,鄭州大學、新疆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中央民大、東北大學、西北農林大。A類的中央民大其實力其實不如B類的鄭州大學等。可能出於種種考慮,上面把它保留在A類中。以上七校構成中國名校的預備役方陣。也就是說搞得好,可以躋身真正的一流名校。但如果努力不夠,搞得不太好。就不一定能躋身一流高校行列。
四、擁有一流學科建設任務的95所高校,因為數量太多,篇幅有限,讀者的興趣和關注范圍也有限。為預防閱讀疲勞,這里就不再臚列和排序了。不過要說明一下,其中有的高校實力和水平不凡,不亞於雙一流大學中的B類6所;有的甚至可以和A類中的靠後者比一比。比如,北京郵電大、北京協和醫學院、東北師大、西安電子科技大、華東理工大,等等。它們只要努力不懈,再過個十年八年,也許也能夠進入雙一流高校的行列。
⑺ 國家雙一流大學有哪些 教育部雙一流大學正式名單
截至2017年9月21日,有所。
一、名單
1、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4、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簡稱「國防科技大學」,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位列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軍隊「2110工程」。
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軍事工程學院創建時,毛澤東親自為學院頒發《訓詞》。
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1978年,學校在鄧小平的直接關懷下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5、新疆大學
新疆大學(Xinjiang University),簡稱「新大」,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全國重點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高校。
新疆大學前身是創辦於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1935年1月改建為新疆學院,196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新疆大學,197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新疆唯一的全國重點大學。
1997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2000年被確定為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高校。
2000年12月30日,新疆大學與原新疆工學院合並組建新的新疆大學。2004年,學校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教育部「區部共建」高校。
2017年6月,新疆大學被教育部列入國家「雙一流」建設戰略布局中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之列。2018年,列入「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序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連理工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疆大學
⑻ 本科生須畢業於42所雙一流大學或中國科學院大學是什麼意思
要求42個名校畢業的,或者中國科學院大學也行。
⑼ 雙一流大學名單都有哪些
一流大學高校42所
A類36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B類6所
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2一流學科高校95所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安徽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海南大學、廣西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石油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西南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貴州大學、雲南大學、西藏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蘭州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寧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