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生創業
⑴ 為什麼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高很多
在美國,大學生創業是得到全國的關注的,很多方面都會有相應的資助,而在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較低,事實上存在著諸多原因,資金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國家可以建立創業基金,解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困難,這才是抓主要矛盾的體現,大學生創業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是有推動作用的。
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並以此來帶動就業,我認為創業不僅是大學生,也是眾多大學畢業兩年內的青年群體就業增長的源泉。創業成功率也並不一定代表一個國家的好壞,人才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我們需要正視。
⑵ 美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有哪些
一 美國政府創設的良好政策環境
1.市場准入條件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6月,美國的營商便利度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四。在美國注冊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僅需6個程序,從開始注冊到新公司開業僅需5天,所需的費用僅占人均國民收入的1.5%,開公司所需的最低法定資金為0美元。而中國大陸的營商便利度的排名則是第96位,開辦企業的難易度排在第158位。辦企業成本低、流程快,已成為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高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2.資金扶持渠道
在美國,高校科研經費的來源渠道是多樣化的,如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產業界、科研機構以及非政府非盈利組織機構等。盡管如此,美國聯邦政府依然是高校科研經費的最大提供者。據統計,2007年聯邦政府各部門提供的科研經費佔全部高校科研經費的62%。對大學技術轉讓的研究表明,大學衍生公司與專利許可的數量與科研經費的支出數額呈正相關。國家對某領域科研經費的增加,能提高學校對此領域的重視度,從而增加該領域的專利獲得率,為創業做好技術上的准備。
此外,早在1953年美國國會就頒布了《小企業法案》,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意在幫助小企業獲得政府在資金、技術、管理上的扶持。小企業管理局還在眾多大學中設立小企業發展中心,不僅加強了學術界與小企業發展的聯系,同時也為潛在的或現有的小企業提供財政、營銷、生產、技術、管理上的協助,以及創業和商業培訓;其幫扶主體不僅包括大學生,還包括社會上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使它們能夠通過創業改善生活質量。在198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小企業創新發展法案》,並實施了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鼓勵並援助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1992年又對此法案進行了修改,明確指出:小企業局可以為那些不能按合同期限或正常放寬渠道獲得貸款的小企業擔保,金額最高可達75萬美元的3/4,對10萬美元以下的貸款可以擔保80%,利率不超過2.75%,擔保貸款最長可至25年,平均期限為7年。除了隸屬於國家的小企業管理局提供的融資擔保外,還設有區域、社區擔保體系,政府還通過政策引領,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如加大銀行對小企業的貸款額度並減免利息,獲得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種子資本等。美國完善的融資擔保體系,極大程度地化解了初創企業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困境,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了較為寬松的信貸環境,提高了學術創業者利用科研成果創業的積極性。
3.知識產權法案
美國政府一直致力於完善知識產的保護法。在1980年頒布《貝多法案》和《史蒂文森――魏德勒技術創新法》之前,但凡是由政府機構資助而創造的科研成果,其所有權都歸屬於政府,未與聯邦機構協商,任何人無權使用。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提高大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和民用價值,《貝多法案》和《史蒂文森――魏德勒技術創新法》規定:允許大學或國家實驗室保留由聯邦政府經費資助所得的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並鼓勵將研發成果下放給小企業;大學有權獲得由聯邦政府出資的研發成果的轉讓收入,並與發明人共享。這兩部法案的頒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使大學管理者和教師對創業的態度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促使大學衍生公司大量興起。隨後1982年的《小企業創新發展法》、1986年的《聯邦技術轉移法》、1989年的《國家競爭力技術轉移法》、1992年的《小企業研究和開發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又對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條例做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以上法案的頒布和實施,不僅保障了創業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了校企之間的合作,促成了以科技為核心的創新企業的大量崛起,也使得大學的功能更加多樣化,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4.培訓指導服務
創業服務機構是創業鏈條的中間環節,它既可以幫助創業者降低企業的成本和風險,提供政策咨詢、專家幫帶等服務,還可以提供融資渠道、吸引風險投資、促進技術轉移、進行商業培訓,具有企業潤滑劑的作用。美國的企業孵化器種類眾多,早在1985年美國就成立了全美商業孵化器協會,為創業者提供了辦公設備和空間,提供了培訓和交流平台,降低了企業的運營風險,提高了大學科研成果的商業轉化率,實現了企業和人才的雙重孵化。諸如此類的孵化機構還有大學科技園――意在加強大學和企業之間有效銜接,促進大學衍生公司的形成;技術轉移辦公室――幫助學術創業者進行市場調研、擬撰創業企劃書、籌集風險投資、謀得創業地和必要的設備、新產品的評估等「一條龍」服務。除了實體的創業服務機構,美國還有專門的網站,提供法律咨詢、專家幫帶等服務。
二 我國大學生創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國大學生創業興起於1997年,但參與率一直偏低。據清華大學創業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在發達國家中,大學生創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20%~30%,而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1%。不僅如此,創業成功率也偏低,據2004年教育部調查97家早期學生企業,盈利的僅佔17%;學生創辦的公司,5年內僅有30%能夠生存下去。政府如何充分發揮其驅動功能,激勵大學生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已成為我國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1.政策認知度、完善度較低
與美國大學生的高創業率相比,我國的創業率實在是相差甚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的認知度較低。2015年1月,《北京市創業青年群體調查報告》顯示:有22.9%的北京創業青年不了解北京的創業政策;有30.8%的創業青年稱從未享受過政策。對於政府相關機構來說,這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不論制定多好的政策,不被大眾所熟知,依舊是徒勞無用的,對於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遺憾。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相關的法律條文雖已逐漸專業化,但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現存的法律文件中,如《關於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技創新作用的若干意見》,制度的供給都太過概括,大都以宏觀倡導為主,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其次,有關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門性法規嚴重不足,很難提供全面的保障。缺少關於科研成果價值評估的具體規定,使科研成果在利益分配的過程中,無法得到充分的法律保護。
2.資金扶持力度不足
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資金,親友資金、政府融資、風險投資、銀行貸款。然而,與美國政府是主要承擔者的境況相比,自有資金和親友資金成為我國大學生創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據「2015年創業邦30歲以下創業白皮書」調查顯示,在我國創業啟動資金有50%來自個人儲蓄、14.86%來自於親友資助,而僅有1.36%來自政府補助或創業基金,銀行貸款的所佔比例更甚,竟為0%(如圖1所示)。這主要是因為,在我國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小額貸款機構幾乎沒有;國家對於政府這類公益資金的管理和申請流程尚未作出明確的規定;政府提供的小額貸款金額有限,並且申請手續復雜、要求高、時間長;貸款的償還期較短,對於想貸款的學生來說無疑會形成心理壓力;風險投資的獲取途徑少、金額少。
啟動資金來源圖
3.缺少風險化解、權益保護制度
大學生在創業這個群體里仍然屬於弱者,面對復雜的創業環境和動盪不安的市場,由於經驗少、實踐能力不夠成熟,往往會面臨巨大的風險,極有可能導致創業失敗。我國現有的政策中,幫助大學生化解創業風險的力度太小,致使創業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或其他不良後果,多數情況下都由創業者自身或其家庭共同承擔。正因為我國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權益沒有做到較好的保護,缺少相應的風險化解機制,缺乏完善的創業退出機制,才會使許多大學生對創業望而生畏,安分守己地選擇崗位就業。而美國現如今已然建成了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為創業資本提供了若干條暢通的退出渠道,有股票主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第三市場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創業者的後顧之憂。
4.培訓幫帶服務不到位
從我國目前已建立的創業孵化基地來看,大多數都依託於與科技園區的合作,並非是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而設立的,而且這類孵化基地一般都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並且對於已使用的孵化基地,其功能明顯不足,遠不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美國小企業發展中心其設立的目的就是幫助小企業解決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大多數小企業發展中心都坐落於大學校園中,對於大學生來說更為方便,使創業中的資金、技術、風險、法律、管理等問題都能夠得到及時的咨詢和解決,不僅如此,它還為預創業者發掘創業商機、提供創業培訓等服務。類似於這樣的機構還有企業孵化園、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辦公室等。其系統的創業服務平台,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5.缺乏相應的監督檢查機制
政策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是政策的執行情況、落實水平、影響效果等也不能忽視。政策的定期檢查監督,不僅能夠有助於其進一步修改完善,還有利於政策的普及。在美國,政策的執行力度大、落實到位、普及度高,這也是促使許多大學生選擇創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到目前為止,在我國還缺少相應的監督檢查機制。
三 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展望
1.加強宣傳力度,營造創業氛圍
提高政策的認知度,使政策真正做到惠及民生,應適當拓寬傳播形式。如建立一個權威的官網,提供一個專門的平台,介紹相關政策,並提供咨詢問答服務,對於疑惑之處隨時可為之解答;現如今人手不離電話、人人都有微信,可以藉助這個便利條件,開通相關的微信公眾號,使之更加貼近青年的生活,更能深入人心。同時,政府應聯手大眾傳媒和學校,鼓勵創新創業和冒險精神,對於成功典範的正面能量多加宣傳,努力營造既能鼓勵創業又能容忍失敗的社會文化氛圍。
2.建立專項基金,保障資金來源
資金問題仍然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瓶頸。在借鑒美國融資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應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建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基金的設立,完善基金的管理模式和申請程序;簡化相應文件的審批環節,公開審批流程,降低中小企業的注冊門檻;為大學生創業開通小額擔保的綠色通道,簡化擔保與反擔保的手續,強化擔保基金的獨立功能;提高小額貸款額度,適當延長貸款的償還期限;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銀行、天使投資人、行業協會等組織為大學生提供資金扶持,並對這些組織給予適當的稅費減免作為鼓勵;健全大學生創業的貼息補息政策,對於畢業後未就業但積極參與創業培訓的個人和個人收入低於最低工資的創業者予以補貼。
3.加大規范力度,完善實施細則
目前為止,我國各部門,如教育部、勞動部、人力資源部等,都出台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但正是由於政出多門,且各自的著重點都不同,致使許多條文都有一事多譯的矛盾現象出現,易混淆創業者的判斷,政府應協調各部門出台一部具有整體性的權威政策「以正視聽」。制定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細則,明確規定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權屬、利益分配等實施細則,使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更加規范化、法制化,同時修訂我國的相關文件,完善其中較為滯後的內容。在大學校園內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聘請專業人員負責管理相關事宜,改進高校科研成果的評估機制與獎評制度,鼓勵科研成果的轉化。建立並完善創業的退出機制,降低大學生的創業的風險和顧慮。
4.豐富服務內容,提高孵化能力
構建國家、省、市、高校四類創業孵化基地相互扶持、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良好格局,以國家級創業基地為首,形成金字塔形的創業孵化運行模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綜合性服務。豐富孵化基地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和孵化能力,從經營培訓、發掘商機、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到管理咨詢、企業融資、風險投資、法律援助,為創業者提供全面的服務。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按人口比例建立一定數量的孵化基地,保證國家各地區創業水平平衡發展。嘗試構建網路平台與實體機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建立官方權威網站,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建立省級、市級大學生創業項目庫,並豐富其中的項目種類和數量,提供項目推薦、指導、評估等服務。同時,建立相應的專家庫、經驗庫,對缺乏經驗的大學生提供專家引導和幫帶的實質性服務。
5.納入考核體系,做好督查工作
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的評估考核和獎勵機制,對於業績較好的企業,適當予以稅費減免或經濟補貼資助;對於業績較差的企業,嚴格遵守市場的競爭原則,優勝劣汰;對於信譽度或名譽度較差的人想二次創業,應先做出評估,隨後再決定是否給予創業資助。把大學生創業率、政策的落實度納入到政府的考核體系中,建立相應的監督檢查機制,並加大力度做好政策的落實和督查工作,使政策能夠真正地走到群眾中去,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⑶ 美國的大學生創業有比賽嗎獎金有多少啊
很多學校也都舉辦了精彩的商業計劃和創業計劃大賽。多數高校的創業計劃大賽都針對在校學生。下面介紹了美國15大最具影響力的高校創業計劃大賽以及優勝者的獎金額度:
1、萊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 獎金:130萬美元
2、麻省理工學院清潔能源創業計劃大賽– 獎金:20萬美元
3、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創新創業和社會創業大賽– 獎金:20萬美元
4、哈佛創業計劃大賽– 獎金:17萬美元
5、麻省理工學院10萬美元創業大賽– 獎金:10萬美元
參考網站:「創設天下」
⑷ 美國大學生畢業創業選擇什麼項目
美國的話當然最好是IT,當然還要看是學神馬的,個人認為最好是學醫治的,最有前途,
⑸ 大學生畢業創業優惠政策是不是有時間限制,誰能給出詳細的政策謝謝大家了
前,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記者采訪中發現,大學生創業之路異常艱難,除了大學生創業者本身條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缺乏一個整飭有序的創業環境。大學生創業成為當前就業「熱」中的「冷」選擇。少數人的成功和多數人的失敗表明,大學生創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環境亟待關注趙明晨,一個23歲的青年,當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時,他的身份還只是個大學生,他現在的身份是「八零年代」主題餐廳的總經理。2004年6月26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對一家校園餐廳的經營權進行公開招標,即將畢業的該校學生趙明晨和他的7名同窗一起聯合參加競標,在和另外兩名來自校外的個體經營者的角逐中,憑借文化理念的優勢,趙明晨最終奪得了餐廳的經營權。他的創業舉動,在當時和他一同走出校門的280萬大學畢業生中,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大亮點。
去年9月20日開始試營業,10月26日餐廳正式開張,趙明晨說:「如果對這段歷程有一個形容詞的話就應該用艱難,如果在這個形容詞前面再加一個形容詞,那就是異常艱難。」
選擇意味著承擔責任
對於選擇自主創業,趙明晨認為,直接就業比較被動,基本上聽命於人,而且做出的很多東西可能並不是你最原始的想法,而創業會把你自己心裡的東西直接表達,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人左右你的思想,是你自己抓住最好的機會來表達自己。
據了解,從新聞傳播系畢業的趙明晨曾經以出色的廣告創意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但他卻選擇了自主經營餐廳。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傳播系的鄭偉老師對記者說:「那家餐廳之前是一個烤鴨店,由外面的人承包,後來不想做了,我們學校的學生經常到那裡吃飯,對餐廳挺有感情的,希望能夠繼續把餐廳做下去,得知這個消息,趙明晨站了出來。他平常比較有經濟頭腦,願意做一些經商方面的嘗試,對公共關系和廣告方面的課程特別感興趣。」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唐小恆參與了「八零年代」餐廳的招標工作,他提出,創業和就業不是同一層面的問題,雖然它屬於就業,但是比就業更深入,創業實際上承擔著一份社會責任,要探索如何在解決就業的同時自己發展好的問題。
「解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問題必然要經過一個艱難的階段,我們也在嘗試,社會上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校內餐廳還是應該找有經驗的人來做。我們從長遠的角度看,一部分學生可能在走上工作崗位兩三年之後考慮創業,一部分人可能一畢業就想開始創業,這部分人的比例雖然很小,但這畢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正常需求。支持少數人敢於出來『吃螃蟹』,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對於學生一生都是一種難得的經歷,只要他有勇氣去面對。所以,只要基本條件具備,適當提供機會支持學生去創業,這也是學校育人職能的體現。」唐小恆對記者說。
優惠政策難以體現
「跑辦各種手續是最麻煩的,各個部門都知道一些國家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由於沒有具體實施的方案可以參考,所以後來基本都是按照正規的程序辦理的。」鄭偉很感慨地說,「最困難的是到衛生局辦衛生許可證,要經過嚴格的審核,裝修好之後請衛生局的人來看,有不合格的就要重新做,大概經過了兩個多月才辦下來。再加上工商、稅務等方面,三個多月才基本辦完這些手續。」
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趙明晨無奈地說,像我們本身專業不對口,好多東西就不了解,可能有很多冤枉路。辦執照的流程我們當初認為會比較復雜,但是沒有預料到像我們真正辦理時那麼復雜,拖的時間相當的長。我們辦理各項證照的過程中,直到今天也沒有感受到一項是針對大學生。
國家出台了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而現實中卻沒有感受到,鏡頭前的趙明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點點抱怨,但他隨即堅定地表示,他已經學會了一份正視現實的坦然心態。
記者從一些渠道了解到,在扶持大學生創業方面,政府確實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難操作,有些在執行過程中變了樣,尤其是在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關繫到大學生創業的關鍵問題上,創業的大學生們並沒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據有關媒體調查顯示,大學生創辦的企業中超過九成是靠民間借貸起家的,65.3%的創業者認為在創業資金短缺時向銀行貸款有困難,有些機構專門為下崗失業人員創業設立了小額創業貸款,手續簡便,門檻低,但專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的機構基本沒有。
一位2001年畢業創辦公司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告訴記者,國家的政策對大學生創業肯定有促進作用,但其中有關為學生創業公司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的內容意義不大,因為銀行不願意貸款給學生創業的公司這樣規模孝風險大、還貸能力弱的企業。
系統的創業教育有待加強
不少大學生在接受調查時表示,創業最艱難的還不是資金,知識、技能和信息的缺乏才是創業的最大困難,他們希望學校能系統地開一些創業課,讓大學生們在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獲取市場信息,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在學校里進行創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創業培訓只是在學生的心中播下創業的種子,如果在校園里學生就能受到這方面的教育,並引導大學生把創業作為今後就業的一種途徑,盡早做好准備,將更有利於大學生今後的創業。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大學老師認為,畢業生自己去創業,一般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某重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負責人說:「我們學校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沒有必要去創業,學校對創業的態度是既不鼓勵,也不反對,適當引導吧。」據了解,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有相關自主創業的講座和活動,但沒有開設自主創業方面的課程。
唐小恆表示,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學校開設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課程,教會大學生熟悉取得經營資格的程序和籌措資金的渠道,了解經營方面的經驗和原則,防止違規操作。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使得高等教育能夠與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學生通過學習,有了基礎的認識,會逐漸思考這些問題,促成了一些有風險意識、願意承擔重任的學生比較早地接觸這些方面,引導他們少走彎路,否則一些沒必要的挫折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
看來,高校在重視就業指導的同時,也要注意創業教育,除了舉辦階段性、局部性的創業大賽,還要想方設法導入創業教育。單憑少數學生自我培養意識,自我實踐鍛煉,難以使大學生自主創業形成規模,形成氣候,有時也缺乏科學的指導。在印度,高校十分注重培訓學生自我創業的意識和企業家精神,其教育內容涉及企業方方面面,如產品設計技術、質量管理、銷售、資金籌措、人際關系、商業法規及政府的有關法律章程等。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以系統培養大部分學生具備自主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渴望全社會的關心
大學生創業者們在懷著激情與夢想勇往直前的時候,他們也渴望得到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而目前社會的大環境也讓大學生創業感到有些艱難,相對於歐美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國的創業者肩上的負擔更重。社會處於轉型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完善,讓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考慮40多歲的企業家所面臨的問題,很不現實。商場的殘酷無情,不會因為你年輕就原諒你所犯的錯誤。
熟悉趙明晨的鄭偉老師談到,趙明晨的家裡人以及親戚朋友一起上陣,幫了很多忙,媒體報道之後,很多社會上的熱心人提供了幫助,包括一些開飯店的,請趙明晨到自己的餐館介紹一些非常有用的經驗。當然也有一些騙子找上門,提出一些假合作的方式,基本都被識破了。
趙明晨是比較幸運的,據悉,在餐廳裝修的兩個月的時間里,應用文理學院都免收水電費和房租,直到正式開業才開始算;學院領導也非常關注,舉行一些學院的活動需要中午訂餐的,都到趙明晨的餐廳去訂;至於教師和學生更是經常去捧場;而且趙明晨是北京人,所以戶口的問題就不存在了。人才市場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在北京上學的外地大學畢業生,如果選擇創業,他們的戶口、檔案等問題,現在還沒有相關的政策和具體的措施來解決,目前也沒有專門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咨詢和服務的部門或機構。
「大學生自主創業有自己的特點,文化知識層次和技術含量相對較高,但弱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對社會的了解認知程度遠遠不夠,從相對純凈的校園中走出就直接參與到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之中明顯不適應。」鄭偉認為,應該有一個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內,在全社會的支持下,國家保證大學生平穩過渡到一個社會人,這樣才有利於形成社會市場的良性競爭和高層次人才的脫穎而出。
當記者2005年1月5日再次來到「八零年代」主題餐廳的時候,大門緊鎖,一塊牌子孤獨地立在那裡,上面寫著「寒假來臨,我餐廳將與文理學院一同放假,進入假期休整,待春暖花開時恢復營業,祝各位老師、同學、新老朋友假期愉快,身體健康。」
鄭偉告訴記者,因為餐廳的定位主要以面向應用文理學院的學生、教師為主,再加上附近的居民,所以目前學生放假了,餐廳也趁這個機會休整一下,總結前一段時間的經營狀況,從後廚、進貨渠道包括經營理念方面都會有一個調整,再開業的時候應該會有一個新的面貌。
看樣子,最艱難的日子正在慢慢過去,無論有多少困難和壓力,這群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的大學生們也會堅持沿著這樣的道路走下去,因為這是他們的選擇。
正如唐小恆所說,我們期待的是通過這樣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創業活動,促進對大學生創業的思考,對創業環境的改善,對政府政策的有效落實。
【鏈接】中美兩國大學生創業比較
創業計劃,又名「商業計劃」,是高科技與風險投資浪潮興起的產物。商業計劃競賽在美國高校中由來已久,自1983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舉辦首屆商業計劃競賽以來,美國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在內的20多所大學每年舉辦這一競賽。
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園的創業氛圍中誕生的。麻省理工學院的「五萬美金商業計劃競賽」已有10餘年的歷史,影響非常之大。從1990年到現在每年都有五六家新的企業誕生,並且有相當數量的「計劃」被附近的高新技術企業以上百萬美元的價格買走。這些由「創業計劃」直接孵化出的企業中,有的在短短幾年內就成長為年營業額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一批批的創業者在比賽中得到鍛煉和成長。風險投資家們蜂擁而入大學校園,尋找未來的技術領袖。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的商業計劃競賽已經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美國經濟的直接驅動力量之一。
從中美兩國大學生創業的比較中,你可能會有某種啟發。在投資方式上,作為大學生,沒有雄厚的物資基礎,資金有限,唯有利用專利、專業技術或者高新技術成果等無形資產進行投資,多數創業者都是由技術人員向管理和經營人員轉化的,這是兩國大學生創業的共同特點。在創業的社會環境方面也很相似,兩國從政府到社會,高校以及傳媒都支持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自主創業。
兩國大學生創業的不同點首先是創業起步時間的不同。大學生創業熱起源於美國大學生的創業計劃大賽,如前文所說,從1983年開始。據統計,美國表現最優秀的50家高新技術公司有46%出自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計劃大賽;而在中國,1998年5月,清華大學才舉行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在支持方面,中國政府出台政策,社會和校方為學生創業提供了一些幫助,比如管理咨詢和商務培訓等等;而美國有關部門僅是營造一種氣氛和環境,學生公司從成立那天起就完全接受市場的考驗。在吸收風險投資上,兩國也有較大的差異。美國是世界上創業投資最發達的國家,有成熟的資本市場,風險投資資金充足,信息服務行業發達,各種咨詢服務機構齊全,因而美國大學生的創業計劃多數都具有可行性,市場前景好,容易得到風險投資,公司發展快。而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落後,創業投資處於起步階段,二級市場尚在醞釀中,融資就相當困難。大學生們由於缺乏資金和時間,因而許多優秀的創業計劃難以付諸於實踐。(晨曦)【點評】創業選擇缺乏培訓從目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選擇來看,技術含量較低,沒有體現大學生的技術優勢。那些學生「老闆」大多從事餐飲、服飾、攝影等行業。實際上,他們選擇的創業行業只是從已經成熟的市場中劃分的一塊蛋糕,並不是在創造新的社會財富,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創業選擇方面的培訓。(北京光華管理研修中心董事長邵明路)使創業教育制度化自主創業的主觀條件需要個人具有較高素質,而在現實中,大學畢業生在創業的有關知識、實際的創業經驗、應有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必要的資金基礎這五方面都比較欠缺。所以,高等院校應高度重視對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方面的教育與訓練,使之在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沈傑)創業是好事家長要支持我認為創業絕對是一件好事,能夠最大限度地鍛煉一個人,有助於成長。但是關鍵的一點是家長一定要支持、扶助,一些家長愛慕虛榮,願意讓孩子去做比較穩定的工作,對於孩子創業根本無法接受,認為這是沒本事、沒出息、沒單位接收的表現,這種想法肯定會扼殺學生的進取心。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階段選擇創業更加實際。首先,研究生沒有太多的課程壓力,有精力去進行創業;其次,一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心態比較成熟;最後,研究生階段,導師可以為學生出謀劃策,提供一些便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盧艷)先就業後創業更合規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所學的知識僅限於課堂,社會經驗缺乏,在這種情況下創業,可想而知遇到的困難也比別人多。最好畢業後能在較具規模的企業工作實踐幾年,積累下第一桶金,同時也學習大公司管理、財務等各方面的知識,為自己的創業打下基礎,這樣創業成功的幾率才高。國家也要切實把各項針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落到實處,才能有助於鼓勵學生創業,拓展就業渠道。(北京郵電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葛麗梅)【聲音】自主創業有利於成長自己創業當老闆要用心去經營自己事業,要對整個流程的每一個細節做很詳細具體的策劃,考慮很多方面。我非常贊同、鼓勵自己創業,只要他或者她對自己有那麼一點自信,喜歡就選擇。自主創業應該會更快地讓一個人成長,其中的挫敗與成功都是日後的資本;自主創業的生活應該會更充實、目標更明確、更有存在感。(劉以希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現供職於某雜志社)創業需要過渡期想過自主創業,但是後來出於各種原因吧,資金問題、創業方向的選擇、父母的意見等等,總覺得剛畢業時創業不是那麼容易,而且也沒有經驗,知道有一些優惠政策,具體有哪些也不是很清楚。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種鍛煉,理工科學生相對有優勢,尤其是學技術方面的,但應該有一個過渡的階段。(趙先生畢業於東北大學、現供職於某銀行)積累經驗很重要我知道在學校里有一些學生通過協會或其他形式進行創業,比如幫人攢電腦,代理化妝品,批發水果等,但大都是小本經營,規模有限,風險也較校他們通過這種途徑積累經驗,畢業後自主創業,未嘗不是件好事。但畢竟大市場和學校的小社會不可同日而語,從個人知識到經驗都需要很多的准備,我佩服創業學生的勇氣和魄力。我覺得比較可行的是在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了解整個運作過程,並擁有自己的客戶群或關系網路後,再出來單干。(蒙小姐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供職於某事業單位)創業精神是社會應該提倡的我感覺創業的大環境不是很成熟,而且我學法律,從專業特點講剛畢業就出來創業不太合適,好像也沒有聽說過學這個專業的學生剛畢業就出來創業的。我的個人性格也不適合創業,我覺得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應該是心理上能夠承擔風險、具有開拓意識和創造力,同時有一定資金基礎和人際關系網路的人。有些人在各種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就選擇創業,太盲目了,有了一定把握再著手去做會更好,不過我很佩服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這種敢闖敢乾的精神是社會應該提倡的。(梁志紅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供職於某法院)觀點支持:要用在刀刃上楊晨光大學生創業,變知識為資本!這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但出乎記者意料的是,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優惠,在真正「下水」創業的大學生那裡基本得到了否定。有學生對記者說,一旦進入了市場,我們完全是依照市場規則辦事,作為普通的法人代表與其他人競爭,不能再頂個學生的身份做保護傘了。
記者了解到,很多基層行政單位都知道國家對於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但並不知道如何來運作這些規定,沒有相關的實例可以借鑒,所以導致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無法落到實處。而社會上對給予大學生創業政策上的優惠也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國家應該有直接針對大學生的風險投資機制,通過設立風險基金等優惠政策,刺激學生創業;另一種認為,對大學生創業不應過於強調政策優惠,創業最終必須經受市場的考驗。
以知識創意為本色的學生公司要走上正軌,順利運轉,離不開社會的良好投資環境,離不開創業所需要的各種良好的服務。從2002年起,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許多地方政府就相繼出台了有關政策,鼓勵和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但如今大學生自主創業仍舊難成氣候,我們應該對大學生創業予以更多的關注。
影響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對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所邁出的「第一步」缺乏必要的實踐指導。大學畢業生包括各個院校和多種專業的畢業生,所學跟經濟和管理相關的專業的畢業生,要進行自主創業,相對於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有一定優勢。而非經濟管理專業類的畢業生,對經濟市場比較陌生,盡管他們一走出校門就有獨立創業的願望與熱情,但真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局面,還會因自身底氣不足而卻步。大學生所學都是書本知識,有的甚至還是無法直接用於市場實踐的純理念,要通過獨自考察來選擇一個有投資創業前途的項目,實在很難。經驗不足將會帶來投資高風險,也使他們自主創業的意願冷卻,最終選擇放棄。
鼓勵大學畢業生開展自主創業來解決就業出路,除轉變他們的就業觀念外,更重要的是要對他們的自主創業進行必要的實踐指導。目前的社會就業指導機構在諸如產業選擇、適應創業實踐的市場經驗指導等方面存在不足,高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為了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要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政府在鼓勵更多的畢業生創辦自己的小企業或與他人合作創辦地方需要的小型車間、工廠和服務部門時,不妨選擇幾個典型創業案例作為試點,比如提供一定的土地優惠使用權,同等承包者優先考慮大學生等等,還有一些具體需要如戶口、檔案等問題給予充分的關注。
政府和社會的指導、扶持和保護應該貫穿大學生創業的前、中、後三個時期,建立一條有效引導青年創業、有利於培養創業人才的「綠色通道」。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⑹ 大學生自發創新創業項目的特點有哪些
大學生自發創新創業項目的特點如下:
(一)大學生創業熱情高,但堅持實踐者僅為少數由於我國創業教育的滯後以及大學教育中非智力教育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自主創業的缺乏,許多創業大學生突然面對創業所帶來的綜合性難。
2007年6月搜法律的實際人數不多,佔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題,往往手足無措或者頭腦發懵。創業需要管理知識。
狐網做了一份2006年大學畢業生擇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知識和風險投資知識,需要人事管理、資金財務管理、物資示,選擇自主創業只有9.4%。在眾多的創業者中,管理、很大一部生產管理和市場營銷管理能力、也需要掌握基本的與分人都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成功創業公司經營有關的經濟法、稅務、知識產權法等知識,甚至連率只有2%~3%。名牌大學的創業比例更低。
如清華大學,經營管理的一些常識如如何蓋章換取支票等等都可能把他由於畢業生就業並不是太困難,同時又由於自主創業需要意志品質,自覺性、堅毅性、自製力們弄得一頭霧水。
承擔相當大的風險,雖然清華大學有相對比較好的學生創和勇敢、果斷等面臨挑戰,實踐能力、開拓、組織領導、協調業環境,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人並不多。
目前清華大學自主協作、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創業、創造能力等更是面臨挑創業的學生約500人,只佔清華學生總數的2%左右;而在戰。
美國,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學,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可以達到(五)大學生創業團隊不穩定剛畢業和面臨畢業的大學生存在太多不穩定因素。他10%;筆者所在的重慶工商大學,大學畢業生實際創業人數也不到畢業生數的2%。們在創業的同時可能還在考慮其他的發展方向。比如,一個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五人的創業團隊在創業過程中,先後有兩人出國、一人考盡管大學生在校參加的自主創業計劃大賽中,大多數研,這就使整個團隊陷入困境,難以繼續他們的創業活動,要憑個由於而使剛剛開始的創業流產。
另有一些大學生創業團隊,項目都是關於高新技術的。但一旦畢業脫離學校後,人之力創辦高科技企業,卻往往顯得勢單力薄。
作為近似完缺乏合作和協商能力,在經營過程中由於不能很好處理意見沖突而很快鬧僵,導致全理性的風險投資公司絕大多數不願意投資到學生創業的「扯皮」,不能把精力集中到經營.
規模小、風險大的企業。因此,大多數畢業生在創業時選擇上,創業企業很快癱瘓。據調查,許多大學生創業團隊難以了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小較容易操作的傳保持相對穩定,能共同奮斗3—5年的較少。
統行業,如餐廳、咨詢、零售等小而適合自己的行業。這樣一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環境問題方面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積累經驗。
如前所示(一)大學生創業缺乏有力度的支持環境首先是國家對大學生自身創業的各項政策支持力度不的2007年6月搜狐網做的一份2006年大學畢業生擇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在眾多的創業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嘗夠。
雖然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優惠政策。但是,與外國成熟又完備的創業環境相比,我國現在的創業到了失敗的滋味。
(三)創業大學生抗挫折能力不夠環境還不是很完善。
在資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項目、創業由於年輕,加上目前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因此心教育與培訓、商務環境、稅收、資金籌措等各個方面還需進高氣傲是他們踏入社會的首要障礙,這使得他們難以虛心一步完善和健全。
聽取過來人的寶貴經驗、看清自己的弱點。
在調查中有人這第二,傳統社會觀念阻礙也是創業環境不成熟的一種樣推算自己的項目市場前景:中國有5億人需要我們的產表現。
我國傳統的社會觀念認為,考上了大學就是躍過了品,如果每人購買一件,每件100元,我們就有500億的銷「龍門」,大學畢業之後理所應當去政府部門做公務員,或者售市場。這個例子應該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態。
但事實並去大公司作「白領」。如大學生畢業之後自己開辦一個小的不是這么簡單,社會消費與市場供需前景都在不斷的變化,企業時,就會流言四起,人們一般認為創業大學生因個人能新一代的產品也不斷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