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東北大學冶金學院教授名單

東北大學冶金學院教授名單

發布時間: 2023-03-13 12:59:20

❶ 東北大學有哪些著名的院士

[聞邦椿]

[邱竹賢]

[方肇倫]

[張嗣瀛]

[陸鍾武]

[柴天佑]

[王國棟]

一共位

聞邦椿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院士

男,漢族,1930年9月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57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機械繫研究生班並留校任教。現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IFToMM(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合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轉子動力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第六、七、八、九屆政協委員。兼任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兼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創立了振動學與機器學相結合的新學科"振動利用工程學"。發表專著和合著6部、論文250餘篇,專著《振動機械的理論及應用》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和科研組同志一起研製成功十多種新型振動機械和工程機械,獲國際獎兩項,國家級獎3項,省、部、委級獎10項,為國家創造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指導的和聯合指導的研究生有30名取得了碩士學位,有16名取得了博士學位。組織兩次國際學術會議,並擔任該國際會議的學術委員會主席。曾應邀去日、澳、德等十多個國家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做過20餘次學術報告,宣讀論文40餘篇。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1983年被評為沈陽市特等勞動模範。

邱竹賢 中國工程院院士

男,1921年5月出生,冶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東北大學教授。他致力於鋁冶金及融鹽電化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對融鹽濕潤、融鹽滲透、陽極效應和金屬霧生成等均有新發現,形成了融鹽界面現象及界面反應新學科。總結了節省電能的規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為建設和發展我國鋁工業作出了重要貢獻。40年來,他單獨或合作撰寫輕金屬冶金方面的論文150餘篇,單獨撰寫的專著有《鋁冶金物理化學》和《預焙槽煉鋁》兩本,合作撰寫的有教材《鋁電解》等三本,合作翻譯的有《冶金熱化學》等七本,其中,《鋁冶金物理化學》一書能夠把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和鋁冶金的生產初中聯系此書成為一本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的專著。他和他的同事先後於1989年和1990年得到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金屬溶解和電流效率研究)和一等獎(鋁電解中的界面現象和界面反應研究)以及199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鋁電解中若干物理化學問題的研究)。邱竹賢參加了大型電解槽的試制工作,經過中國有色工業總公司鑒定,電流效率達到90%,電耗率降低到13500千瓦/噸鋁,該課題獲有色工業總公司一等獎。此種槽型在扶順鋁廠和包頭鋁廠得到推廣應用。

方肇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分析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1934年8月16日出生於天津市。1957年10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歷任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研、副所長、研究員。現任東北大學理學院分析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浙江大學化學系微分析系統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學會理事,流動注射分析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分析化學期刊J.Analytical Atomic,Spectrometry, Talanta,Analytica Chemica Acta,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J.Em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和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及國內《分析化學》等十餘種期刊編委或顧問編委。
自1977年以來方肇倫教授為流動注射分析在我國的發展進行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84年以來曾有五個研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在理論和實驗技術上取得多項重要成就。他當前的研究領域包括流動分析、原子光譜分析及微晶元上的微流控分析及其聯用技術,主要研究方向在順序注射—原子吸收及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流動注射毛細管電泳分析,智能化流動光度分析系統,微流控分析晶元及流動分析在生物過程分析中的應用。自1995年以來,以他為首的研究集體在微流控晶元的研製方面進行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並在該領域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基金的資助。

張嗣瀛 中國科學院院士

男,漢族,山東省章丘縣人,1925年4月5日生。1948年8月武漢大學畢業,1949年10月到東北大學任教。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進修自動控制理論。1978年晉升為教授。1983年起任博士生導師。
在自動控制理論的穩定性理論、復雜控制系統理論等方面,發表論文200餘篇。專著《微分對策》,主編《現代控制理論》。參加"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研製,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及國家和冶金部的獎勵。以"微分對策及定性極值原理的研究"等為題的研究成果均獲國家教委的獎勵。
現為博士生講授"微分幾何方法"等兩門課。已培養博士21人,碩士30餘人,博士後2人。1981年以後分別任《控制與決策》等刊物的主編或副主編。1983年任《中國大網路全書〈自動控制與系統工程卷〉》編委兼控制理論分支主編。1985年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1978年以來,先後被評為部、省、市勞動模範或特等勞動模範,1990年被評為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陸鍾武 中國工程院院士

男,漢族,1929年10月生,上海市人。195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冶金爐專業研究生班。1982年晉升為教授。1984年至1991年任東北工學院院長。1986年任冶金熱能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領導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冶金爐專業和冶金熱能工程博士點。率先參照勢流理論研究了豎爐氣體力學,用高爐爐身靜壓成功地判斷了爐內的主要變遷。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爐改為內傾式後指標下降的原因,結束了各地的爭論,使各廠明確了措施。建立了火焰爐熱工基本方程式;"壓下爐頭式加熱爐"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提出載能體概念,創立了鋼鐵工業系統節能理論和技術。編寫或參編10多種專著和教材,撰寫了100多篇論文。
任院長期間,貫徹教學、科研"兩個中心"的辦學思想,並獲准試辦研究生院。主持制定了學院2000年的發展綱要,提出辦學"六大要素"的概念。確立既為冶金工業服務,又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方針。積極推進國際學術交流,借鑒國內外院校辦學經驗。提出創辦科技開發區和建設"大學科學園"的建議,被沈陽市政府採納實施。

柴天佑 中國工程院院士

柴天佑院士,國際知名的控制科學與工程專家,1985年獲工學博士,並留東北大學任教;1988年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1986年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88年被晉升為教授,1990年為博士生導師。
現為東北大學自動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冶金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技術局成員及IFAC製造與儀表技術協調委員會主席(1996-1999),任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863計劃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柴天佑教授長期以來從事智能解耦控制、自適應控制、過程工業綜合自動化等領域的應用基礎和工程技術的研究,先後主持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863高技術計劃、國家攻關計劃、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以及企業重大自動化工程等30餘項科研項目,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產生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針對常規解耦控制理論與方法難於對具有不確定性的多變數強耦合的復雜工業過程進行有效控制的難題,他首先在國際上提出多變數自適應解耦控制的研究方向,打破傳統解耦控制思想,提出了基於控制器設計與直接對閉環系統解耦相結合的在線解耦控制策略, 系統地提出了20餘種多變數自適應解耦控制演算法,建立了演算法的穩定性和收斂性分析,結合電力、冶金等行業的具有多變數強耦合、強非線性、參數時變、生產條件與運行工況變化大、常規控制系統難於投入運行的復雜工業過程開展了應用研究,將所提出的自適應解耦控制方法成功應用於冶金多段加熱爐、余熱鍋爐、合金鋼棒材連軋機立式活套、大型風洞、化工精餾塔等,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效。該項成果發表的論文被SCI收錄10篇,被EI收錄37篇,經SCI檢索被引用38次。應邀在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在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下出版了「多變數自適應解耦控制及應用」專著。該成果獲得2002年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他帶領課題組將自適應解耦控制方法與智能控制、計算機集散控制技術相結合,研發了智能解耦控制技術及系統並應用國產2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鋼球磨中儲式制粉系統,進口3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機爐協調等復雜工業過程,解決了由於具有多變數強耦合、強非線性、參數時變、運行工況變化頻繁等綜合復雜特性,使得常規控制系統不能投入自動運行,造成能耗高,污染嚴重這一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多變數智能解耦控制技術及應用」獲得199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多變數智能解耦控制理論、方法及應用」被評為1999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他提出了建模與控制相集成的以綜合生產指標為目標的復雜工業生產過程優化控制方法。他率領課題組針對我國礦山資源品位低,采、選、冶生產過程復雜,關鍵工藝參數等難於在線連續測量、工況多變、運行環境惡劣、難於實現生產過程的優化控制的難題,提出選礦生產過程優化控制技術及企業綜合自動化的全局解決方案,研發了企業綜合自動化系統,成功應用於遼寧排山樓金礦,酒鋼集團選礦廠等企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反映該項成果的論文應邀兩次在IFAC國際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金礦選礦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系統」獲1999年國家經貿委黃金科技進步特等獎,「金礦企業綜合自動化系統」獲得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針對被控對象特性不確定、非最小相位和開環不穩定、具有各種干擾、未建模動態、執行機構出現故障、輸出不可測、大檢測采樣周期與小控制周期不匹配、強非線性等復雜工業過程難於實現自動控制的難題,將模糊控制、神經網路等智能控制與自適應控制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適於復雜工業過程的隨機自適應、前饋自適應、魯棒自適應、容錯自適應、推理自適應、自整定PID、非線性自適應等20餘種控制演算法,建立了演算法的穩定性和收斂性分析。上述成果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甲類)。他領導研究小組結合復雜工業過程開展工業研究,將自適應控制與智能控制想結合,提出了適合復雜工業過程的自適應控制技術,並結合撫鋼的煉鋼—精煉—連鑄—連軋四位一體合金鋼棒材新流程生產線的建設工程,提出了帶有非線性自適應補償的活套解耦控制技術等關鍵自動化技術,保證了我國第一條合金鋼棒材生產線的安全、可靠、高效運行,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該成果獲2000年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一等獎。
研究成果發表的論文被SCI檢索收錄38篇,EI檢索收錄170篇,在國際重要會議上發表的論文被ISTP收錄76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特等獎、一等獎8項。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應邀到國外20餘所大學講學,主持國際會議6次。創建了東北大學自動化研究中心,並使之成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養了一批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其中共有9名博士後出站,40餘名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百餘名碩士生獲得碩士學位。培養建設了一支年輕的研究與開發隊伍,有的成為自動化研究中心的學術骨幹,有的成為東大自動化公司的技術骨幹。他領導的東大自動化公司被評為國家863高技術計劃產業化基地,遼寧省十佳校辦企業。
他治學嚴謹,作風正派,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為我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學科的發展和我國工業自動化事業做出突出貢獻。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3年獲遼寧省科技功勛獎,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遼寧省特等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王國棟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國棟,男,1942年10月生,遼寧大連市人。現任東北大學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王國棟院士主要從事鋼鐵材料軋制的理論、工藝、自動化方面的研究,在板形理論和板形控制、熱軋板帶組織和性能的預測與控制、塑性加工理論與有限元方法、軋制過程的人工智慧優化、板帶新產品的開發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創新成果,對軋制理論發展和軋制技術進步產生很大的影響。
承擔國家的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國家高技術項目(863)、國家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所發表的論文被SCI、EI收錄200餘篇次,專著4部,合作完成譯著4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5項。擔任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金屬學會軋制理論及新技術開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
王國棟院士主要學術成就:
在超級鋼的研究中,提出晶粒適度細化、復合強化等學術思想,解決了提高材料抗拉強度、降低屈強比和在現有軋機上生產超級鋼兩個關鍵問題,完成了板材、棒線材生產工藝制定、原型鋼研製、熱軋超級鋼軋制、產品工業應用等系統研究工作。在一批熱軋帶鋼連軋機和棒線材連軋機批量工業生產超級鋼,在汽車和建築等部門推廣使用。相關成果「低碳鐵素體/珠光體鋼的超細晶強韌化與控制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承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項目,集成和開發了大型中厚板軋機控軋控冷、中厚板軋制鋼材組織性能預測與控制、中厚板生產線自動控制等技術,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中厚板核心軋制技術,闖出了大型中厚板軋機實現國產化的新路,相關成果已經在首鋼、南鋼等中厚板廠的新建和改造中得到應用。相關成果「首鋼3500mm中厚板軋機核心軋制技術和關鍵設備研製」獲冶金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綜合運用人工智慧、組織性能預測、有限元等方法,建立連軋過程數模開發工具和模型參數調優工具,利用軋制過程得到的海量信息,進行軋制過程優化與數模調優。提出將「變形參數調優」、「組織性能參數調優」和「人工智慧調優」三種方法融為一體進行軋制過程優化的創新思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軋制過程智能優化理論體系和實用方法;將上述理論成果應用於寶鋼、撫鋼、本鋼等企業,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相關成果 「板帶鋼軋制過程的智能優化與數模調優」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國棟院士治學嚴謹,學風正派,勇於開拓,深入實際。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培養博士36人,碩士34人。在1996-2004年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正確把握實驗室的發展方向,加強研究平台建設,帶領實驗室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形成了凝聚團隊、深入現場、躬行實踐、爭創一流的實驗室特色,成為促進我國軋制技術發展和鋼鐵工業進步的有生力量,在我國軋制領域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和影響。

❷ 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院長到底是誰

院長朱苗勇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成立於1996年10月,由原鋼鐵冶金系、有色金屬冶金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熱能工程系、金屬壓力加工系合並組建而成,是國內第一個集材料、冶金、熱能工程、環境科學等現代工業與傳統工業科學為一體的二級學院。其歷史可追溯到1923年東北大學成立之時的礦冶系。 學院現有教職工262人,其中專任教師170人(教授49人、副教授70人、講師32人、助教19人)、工程與實驗技術人員35人、管理人員31人、研究所助理員3人、工人23人;在49名教授中有博士生指導教師39人,

❸ 蔣敏的人物簡介

職稱: 教授職務: 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1、合金相圖與熱力學2、新型鎂合金的相變、相平衡與合金設計3、高溫合金的相穩定性與合金成分設4、先進高強度鋼的相變熱力學所在團隊情況:相圖與合金設計團隊負責人學習經歷:1983-1987 東北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讀大學,獲學士學位1987-1992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碩博連讀,獲工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1992-1995 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講師1995-1999 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副教授1999-2001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STA研究員2001-2007 日本東北大學工學部研究員2007-現在 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教授社會兼職:中國物理學會相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高溫合金理事會理事

❹ 【東北大學】材料加工專業怎麼選擇導師呢

聯系導師還是很有必要的,問題的關鍵在於什麼時候去聯系導師,在初試的之前是沒有必要聯系導師的,一般情況下研究生導師不可能在初試之前去隨便的對一個不認識的外校考生去透漏考研初試的考點和重點,所以初試之前沒有必要去聯系專業研究生導師。

確定見專業的研究生導師是在復試之後,目的是:讓自己的未來導師了解自己多一點,同時自己了解導師也多一點。通過聯系專業導師,實現師生雙方的相互了解,
從而增加考生復試成功的機會。見到導師後可以談談自己的學術興趣,盡量選擇擔任專業社會職務或者學校領導的老師(系主任、院長等),若是為了學術發展,當
然是看導師的學術水平,這些導師一般年齡很大了!專業聯系導師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幾種:

  1. 電話聯系。這里所說的「電話」,指的是導師的辦公電話。導師的私人
    電話,一般情況應盡量避免撥打。除個別院校外,研究生導師的辦公電話大都公開在校園網上。考生可以通過登錄報考院校的網站搜尋研究生導師的相關信息。

  2. 郵件聯系。與電話相同,導師的郵箱一般也會公布在校園網上。郵件聯系的優點是費用少,信息量大。比如考生可以通過郵件,向專業的研究生導師詳細介紹自
    己,如研究興趣、愛好、特長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導師可以對考生有比較全面的把握。

  3. 面對面交流。這種方式的優點在於直觀、信息量大。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導師

  1. 李繼光
    男,196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8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曾受聘於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日本、國立),先後任研究員、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功能陶瓷材料,包括(1)膠體物理化學、
    單分散膠體粒子的軟化學合成、自組裝;(2)陶瓷納米粉體的燒結現象及燒結機理、光學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備新工藝;(3)具有「光」功能性的納米陶瓷材料
    (熒光、光催化)。在J. Am. Chem. Soc.、Chem. Mater.、J.Phys. Chem. B、Aata
    Mater.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收錄69篇,論文SIC他人引用610餘次。2000年起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
    35篇,平均影響因子2.51。入選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任美國陶瓷學會會員,日本陶瓷學會會員。

  2. 劉春明
    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研究生院常
    務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先進鋼鐵材料微結構設計與控制,材料斷裂的物理學與化學。一直從事金屬結構材料的基礎理論和新材料開發研究工作,特別是在高純金
    屬材料制備、鋼鐵材料與鋁合金材料的微結構與性能設計及控制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工作。先後主持或參加了30餘項國家研究課題和企業合作項目。發表論文60
    余篇,其中30餘篇次被SCI、EI或ISTP收錄。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冶金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兼任中國金屬
    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理事、低合金鋼專業委員會委員,金相與顯微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金屬學報》、《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東北大學學報》、《材料與冶金學報》編委,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教授課程《鋼鐵材料學》、《鋼鐵材料微結構設計原理與控制技術》。

  3. 單玉橋
    男,1954年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技術。作為課題執行負
    責人完成了國家超導中心下達的熔融織構YBaCuO高溫超導體鍍銀防護層的研究,高溫超導體故障電流限制器的研究基礎課題及攻關課題。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
    省科委下達的熔融織構YBCO超導體水蒸氣腐蝕及其表面防護的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發表學術論文23篇,SCI和EI收錄10篇。獲冶金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
    獎、三等獎各一次,省教委年度科技進步三等獎。教授課程《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材料化學》。

  4. 連法增
    男,1945
    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從事無磁瓷封定膨脹合金、永磁合金、新型鐵基晶態、納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高飽和磁感鐵氮化合物、非晶
    軟磁材料及其應用等領域研究。新型稀土鐵基永磁材料及其製造工藝等項目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部、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獲國家授權專利兩項。中
    國儀器儀表材料學會理事、中國金屬學會功能材料分會理事,遼寧省應用磁學會副理事長,《功能材料》和《金屬功能材料》雜志編委。獲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
    作者稱號,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授《工程材料學》、《磁性能與應用設計》、《磁性物理學》等課程。主編出
    版《工程材料學》和《材料物理性能》。

  5. 劉常升
    男,196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東北大學教務處處長。
    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科學與技術、激光應用技術。承擔國家「973」和「863」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和企業合作項目。出版《激光表
    面改性與納米材料制備》等專譯著,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勵5項。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青委會理
    事、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青委會委員、遼寧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和材料工程分會理事長、2004年薄膜與塗層國際會議組織與技術委員會委員。曾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當選沈陽市十大傑出青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教授課程《材料學》、《材料表面工程》。


❺ 東北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東北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如下:

教授(15人):陳東明 高天寒 郭貴冰 姜慧研 馬連博 任濤 宋傑 譚振華 徐劍 於瑞雲 張斌 張長勝 趙相國 周福才 朱志良

「陳東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1971年6月生,遼寧錦州人。2005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2005-2008年在東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做博士後研究工作,200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現任東北大學信息學院電氣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全國運動控制技術協會理事,IEEE匯刊、自動化學報等多家學術雜志審稿人。

❻ 王兆文的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兆文
男,1964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有色冶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理事,中國化工學會離子液體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金屬學會物理化學分會熔鹽化學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輕金屬冶金、熔鹽電解,電極材料制備及性能研究。近年來在低溫鋁電解理論和鋁電解槽惰性電極系統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承擔的項目有: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任課題組長;國家重大基礎理論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的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和面上項目兩項。在國內外發表文章50多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2部。2001年獲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2年獲遼寧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獲遼寧省自然科學三等獎。《有色礦冶》雜志編委。遼寧省青年學術帶頭人。教授課程:《熔鹽電化學原理與應用》、《輕金屬冶金工藝學》、《鋁電解》、《冶金導論》。

熱點內容
石家莊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院 發布:2024-11-05 22:17:29 瀏覽:260
松江大學城公租房 發布:2024-11-05 22:16:57 瀏覽:259
濟南長清大學生多少錢 發布:2024-11-05 22:08:34 瀏覽:462
大工材料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4-11-05 22:08:21 瀏覽:642
廈門大學2010年碩士研究生復試名單 發布:2024-11-05 21:56:19 瀏覽:424
南京失聯女大學生遺體 發布:2024-11-05 21:54:34 瀏覽:456
只要你能考上大學 發布:2024-11-05 21:50:42 瀏覽:616
大學三千米及格時間 發布:2024-11-05 21:36:17 瀏覽:337
中國政法大學有哪些專業 發布:2024-11-05 21:22:21 瀏覽:347
准大學生如何 發布:2024-11-05 20:57:12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