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名單
A.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名單
其他信息:
太原理工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世紀學府。其前身是創立於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為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槐燃襲一,坐落於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段肢——太原。1953年,學校獨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學院,直屬國家高教部。 1962年劃歸山西省管理鉛兄;1984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直屬於國家煤炭工業部的山西礦業學院(始建於1958年)合並,組建太原理工大學,同年躋身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B. 太原理工大學李少華老師怎麼樣
太原理工大學李少華老師怎麼樣?
李少華老師是太原理工大學的一位著名教授,在工程學領域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他的課堂上熱情洋溢,給學生們以鼓勵和激勵,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水平很高,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C. 太原理工大學軟體學院的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師72人,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高級工程師9名。有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27名。
博士生導師:陳俊傑 常曉明 彭新光 李海芳
教授 :陳俊傑 常曉明 彭新光 段富 閆宏印 謝紅薇 李海芳 馮秀芳 張月琴 白鳳娥 牛保寧 王 莉
副教授:張興忠 王慶生 牛之賢 強彥 李愛萍 相潔 李麗珍 降愛蓮 安建成 田玉玲 武淑紅 趙涓涓 段利國 馬建芬 郝曉麗 郝曉燕 宋春花 段躍興 孟東霞 郭曉紅
高級工程師:廖麗娟 呂進來 張輝 景貴 王建華 王幸民 郝桂芳 雷紅 王丕景
D. 太原理工大學榆次校區的學院領導
李大公,男,山西隰縣人,1961年7月生,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教授,現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常委、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1982年7月畢業於太原工學院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同年留校工作。先後參加山西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校德育師資進修班學習,1985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2004年參加省委黨校全省組織人事幹部培訓班學習,2006年參加省委黨校第41期中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學習,2008年赴日本立命館大學參加大學運營管理研修班學習。
1982年起,歷任太原工業大學教師、太原工業大學材料工程學院團委、學生處負責人、團委書記、黨委綜合辦公室主任等職。1998年後,任太原理工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2011年1月當選校黨委常委。曾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山西省黨建研究會理事等職。多次受到高校工委、團省委和校黨委的表彰,2010年獲省委組織部全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先進個人稱號。
多年來,一直從事高校黨建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主持和參加多項黨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課題,先後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和參編出版《走向成功的基石》等三部著作。
戴晉明,1956年10月出生,山西岢嵐縣人,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任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1982年畢業於太原工學院紡織專科班,1996年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工程專業本科畢業,2005年獲太原理工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碩士。1990年在英國達比大學進修學習。歷任山西省紡織工業學校教務科副科長、團委書記、實驗科科長、副校長、校長兼黨委副書記。兼任全國中專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紡織協會副會長,山西省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山西省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晉中市首屆、二屆政協委員,榆次區首屆人民代表等。1994年被評為「全省中專教育管理工作先進個人」,1995年被省直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1996年獲「山西省中專學校優秀校長」,1998年獲「山西省勞動模範」稱號,1999年被評為「全國紡織中專優秀校長」,2002年獲富士康獎教金,2002年7月獲教育部等三部委「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個人」稱號。
戴晉明一直從事紡織材料和紡織品設計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發表專業論文16篇;主編出版《防水透氣織物舒適性》專著1本;主持承擔省科研項目2項,省教育廳科研課題1項,企業橫向項目1項;參與許並社教授主持研究的「富勒烯類納米功能材料制備機理的研究」項目,獲2003年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E. 山西大學工程學院的特聘教授
序號姓名單位職稱 職務1. 劉吉臻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 閻維平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3. 陳占安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4. 周雙喜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5. 金以慧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6. 黃飛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7. 梁吉業山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8. 高策山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9. 王曉凱山西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0. 謝克明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1. 董達生太原理工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2. 熊光煜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3. 白曉紅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4. 宋建成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5. 楊兆建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6. 陳俊傑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7. 張建坤山西省電力公司總經理18. 常小剛山西國際電力集團公司總經理19. 張然山西國際電力集團公司副總經理20. 劉宇平山西省電力公司副局級調研員21. 郭明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22. 馮培一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3. 王清文中電投集團設備成套公司董事長24. 賈斌中電投河南分公司公司總經理25. 馮雁山大唐電力集團山西分公司總經理26. 鄭一凡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副理事長27. 張培華山西平朔煤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28. 宋晉冀國家電監會太原電力監管辦公室副專員29. 楊傑山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30. 段秋剛山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31. 孟恆信山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工程師32. 郭紅龍山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33. 武衛紅山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鍋爐所所長34. 趙園山西省電力科學研究院電氣測量研究所副所長35. 王抒祥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36. 崔吉峰國家電網運行有限公司副總經理37. 李海瑜中電投華北分公司副總經理38. 武錦強華能集團華北分公司副總經理39. 李援朝國家電網公司黨校、培訓中心主任40. 王禮山西通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41. 魏建朝中國國電集團華北分公司紀檢組長、工會主席42. 侯志勇深圳綠色動力集團公司工程總監43. 任高河北蔚州能源綜合開發公司董事長44. 霍如恆中電投東北分公司安全生產部經理45. 劉小平大唐國際江蘇呂四港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46. 趙隊家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總經理47. 李忱毅太原市規劃局副局長48. 韓武信朔州市信譽電力設備安裝檢修公司董事長
F.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名單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名單如下圖:
太原理工大學(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TUT,位於山西省會太原,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G. 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
一、院士(1人)
王安
二、山西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2人)版
薛生,李彥權榮
三、博士生導師(22人)
趙陽升,梁衛國,宋選民,康立勛,康天合,胡耀青,馮增朝,楊棟,李義,馮國瑞,劉鴻福,郭敏泰,周安朝,曾凡桂,張錦,吳世躍,鄒劍明,樊民強,王懷法,董憲姝,張昌鎖,葛永慧
三、教授(32人)
董憲姝,樊民強,樊行昭 ,馮增朝,葛永慧,弓培林,胡耀青,郭敏泰,賈喜榮,賈琇明,李義,李文英,栗繼祖,梁衛國,劉鴻福,康立勛,康天合,吳世躍,鄔劍明,王懷法,宋選民,邢玉忠,楊雙鎖,曾凡桂,張昌鎖 張 錦,趙 鳴,周安朝,趙陽升,趙耀江,翟英達,劉生玉
四、副教授(46人)
白雲龍,柴肇雲,陳耀明 ,范紹明,房曉紅, 馮國瑞 ,豐建榮 ,郝兵元 ,郭建英 ,胡海峰,賈蓓,吉登高 ,李志紅,李彥斌,龍建輝,曲民強 ,孫惠民,宋書宇,史鵬飛,孫 冬,蘇學貴 , 田建明 , 唐岱茂, 王飛 ,王梅,王然風 ,郤保平,邢存恩,邢茂,楊德義,楊棟,姚極,姚素玲,要會芳,張百勝 , 張東峰 ,張和生,張世平,張召千,趙建忠 ,翟建山,王 毅,王俊峰,嚴國超,蘇巧梅 ,張志強
H. 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優勢專業
太原理工大學的國家級學科有兩個:化學工藝學科、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省級學科有九個:結構工程學科
1902年山西大學西學專齋4種科目中設有土木工程學科,結構工程學科於196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工民建」專業成為省重點專業;1995年成為省首批重點學科;1997年成為 「211工程」重點建設六個學科之一,1998年獲國家博士學位授予權。建國五十多年來,經過幾代人的奮斗,結構工程學科取得了長足發展。「十五」期間,在科研、重點學科建設、「211工程」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
目前結構工程學科有專業教師3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共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高級工程師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人,在讀博士6人。每年招生本科生近270人,碩士生近50人,博士生6人。
具體研究方向如下:
1、鋼結構與空間結構。結構工程學科是我國鋼結構與空間結構重要研究基地之一,空間結構疲勞以及輕鋼住宅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鋼結構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實體結構狀況研究等方面處於國內前列。
2、混凝土結構。無粘結預應力數字化張拉技術、混凝土構件受撞擊性能、輕骨料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構件疲勞研究、砌塊組合結構、結構實驗與檢測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
3、結構分析。學科具有硬體配置精良、軟體功能齊全的結構分析工作站。作為學科的重要研究基地,擔負了學科的主要計算分析工作。在該研究領域,主要從事結構靜力和動力分析、結構計算方法、優化設計、可視化研究等。
4、工程施工與項目管理。在施工技術、網路計劃和項目管理上密切結合山西省重點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方面研究,為山西省一些重點工程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質量以及採用現代化施工技術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
5、古建築可靠性診斷與保護。山西古建築遍布全省各地,許多面臨修繕加固。建立系統的古建築可靠性診斷方法、提出修繕保護的規范性的措施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科學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諸多專家的認可。作為山西省的特色研究方向,其發展壯大無疑對古建築保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的連續資助下,結構工程學科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創造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工程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並獲得多項省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專利。承擔了國家大劇院結構分析,應縣木塔、引黃工程等一大批大型工程的檢測與咨詢業務。
伴隨著「211工程」建設,結構工程學科在實驗設備、人才培養與引進、研究方向的開拓與深入等方面不斷得到提高。在今後的建設中,結構工程學科將秉承「求實、創新」的校訓,明確建設目標,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築學科梯隊,使學科整體水平處於國內同類專業的前列,為研究教學型大學的實現做出突出的貢獻。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
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於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由山西省經貿委、計委、財政廳、教育廳、科技廳批准建立山西省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3年獲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以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為龍頭,獲得機械工程學科一級博士點學位授予權。2006年4月共建教育部「新型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重點實驗室。同時還是國家「211」工程建設項目一期、二期子項目建設單位,在建設期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標志性成果,均以優異成績通過驗收。
本學科目前有四個研究方向:
1、機電系統和生產過程工礦監測、診斷及智能控制的理論和方法
2、機電自動化系統和元件
3、大型機電系統設計理論與方法
4、機電系統可靠性和運行安全監測理論和方法
本學科緊密結合我國和山西省經濟建設對高水平成果和人才的需求,運用近代多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結合冶金、礦山、軍工、物流等行業機械產品的現代化和生產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力求在機械與電子、信息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科學研究上有所突破和創新,並培養具有多學科綜合知識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已培養的博士研究生近40餘名、碩士研究生近100餘名(包括再讀研究生);出版專著4部;出版論文126篇,其中被EI、SCI、SA、ISTP等收錄的有60餘篇。
本學科以熊詩波教授為首席學科帶頭人,近年來,完成了國家"九五"、"十五"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項1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6項。7項發明專利,學科建設和科研經費約計2100萬元 ,獲獎項目均在理論和技術上有所突破,產生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其中成果「跳汰機多參數自動尋優模糊控制系統」2001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9月該成果列入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編的《中國煤炭礦山機電設備及安全設備選型手冊》。2003年5月山西省發展計劃委員會下達了「太原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煤炭跳汰洗選自動控制系統」 產業化項目投資計劃,將這一成果列入了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的「1311工程」,建立生產基地,為該系統的進一步推廣提供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學科又繼續完成了「帶鋼軋機運行安全保障和生產環節智能控制」項目研究,本項目成果提出了全新的技術框架與創新的技術方法,解決了帶鋼軋機運行安全保障和生產環節中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問題,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解決熱連軋機自激振動的綜合技術、基於幾何物理空間時頻分析的早期故障診斷方法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承擔的「大型復雜機電系統早期故障智能預示的理論與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和省部級「十一五」攻關等多項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的研究及高新技術產品開發工作,已取得了重要進展。
電路與系統學科
電路與系統學科是信息工程學院二級學科博士點,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已成為電子信息科學發展新技術的基礎。該學科具有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及專業技術職務結構合理,團結協作,學術思想端正、活躍的學術隊伍。
電路與系統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神經網路與智能系統、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語音信號處理、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該學科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廣泛,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論文900餘篇,出版專著和高校教材20餘部。近年來,承擔和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和部(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該學科配備有良好的實驗室、較先進的儀器和大量圖書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培養研究生的經驗。
博士授予點研究方向簡介
研究方向一:人工神經網路與智能系統
本研究方向是針對思維進化、人工神經網路、模糊邏輯、粗糙集理論及人工免疫系統理論等智能信息處理理論、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進行研究,創建智能信息系統新的理論平台,並已成功取得突破。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謝克明、夏路易、謝剛。
研究方向二: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
數字網路與雜訊網路均衡技術是目前數字通信技術中的關鍵技術之一,也是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檢測技術等學科的一個重要前沿熱點研究課題,在通信、雷達、聲納、控制工程、地震勘探、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均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王華奎、張躍平、張立毅。
研究方向三:語音信號處理
語音信號處理是一門交叉學科,主要包括語音編碼、語音識別與合成。本方向以G.728語音編碼演算法為基礎進行了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碼書優化、增益自適應量化、增益非線性預測等方法來降低碼率,保持音質不變。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張剛、張雪英、賈中寧。
研究方向四: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
多感測器數據融合是目前智能檢測與自動測試系統的前沿研究領域。本研究方向近年來在基於模糊神經網路的多感測器融合理論及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
主要學術帶頭人及學術骨幹有:馬福昌、秦建敏。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學科
學科研究方向簡介
1、齒輪精密加工及先進切削理論與技術
⑴齒輪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①齒輪傳動理論;②剃齒技術;③硬齒面珩齒技術;④磨齒技術
⑵先進切削理論與技術
2、特種加工技術與設備
本研究方向以運動學、動力學、高等流體力學、機械製造理論、測試技術、質量控制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為基礎,以先進的實驗方法和測試手段,從事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究與開發。
⑴自由磨具光整加工技術 ⑵各種復合光整加工技術 ⑶新型光整加工加工理論與技術
3、機械加工過程自動化及數控技術
本研究方向以系統動力學、控制理論、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測試、控制技術為基礎,以理論分析綜合、實驗和計算機數字模擬為手段,針對機械加工過程自動化所需的關鍵及相關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和一批研究成果。
⑴計算機輔助(CAD/CAM)編程技術
⑵智能控制軸一體化技術的研究
⑶硬體在迴路試驗和快速原型的發展
⑷新型伺服控制理論和元器件研究
學科近幾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1、學位點授予時間:1983年授予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授予博士學位授予權。
2、1997年被評為省重點建設學科;2004年被評為省重點學科。
3、在讀博(碩士)數量:在讀博士生20人;在讀碩士生83人。
4、在研科研項目:在研項目共21項,經費503萬元。其中: 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⑵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⑶省攻關項目2項⑷橫向項目15項。
5、成果: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明專利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32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40餘篇。
學科帶頭人簡介
1、呂明:男,浙江東陽人,1957年4月18日生,漢族,中共黨員,現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學科帶頭人。2000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1年山西省模範教師,2002年被遴選為山西省優秀專家。1983年以來一直從事齒輪精密加工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省部級課題6項;參與完成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撰寫專業教材2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及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1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目前仍主持承擔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省級課題共4項。
2、楊世春:男,河北省秦皇島市人,1940年1月4日生,漢族,中共黨員,現任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1984年獲山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199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997年獲山西省優秀知識分子稱號,1998年被評為山西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科學研究方面有穩定的研究方向:即表面光整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多年來共承擔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科技攻關項目、橫向開發項目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陽泉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9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目前仍承擔省級課題2項,橫向課題2項。
岩土工程學科簡介
岩土工程是我校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之一,至今已培養各類研究生近百名,他們分布在國內外教學科研單位,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被評為為山西省重點學科。該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其中63%的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是一支勇於創新、富有活力的學術梯隊。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在「211工程」建設項目的資助下,岩土工程學科形成了土的工程性質及基礎工程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式控制制、環境岩土工程等穩定的研究方向,在黃土濕陷性、粉土液化的機理和微觀研究、強夯加固地基、復合地基技術、樁基工程、沖擊損岩理論及實用技術、開采沉陷、地面沉降等方面開展了頗具特色的開創性研究,為國家節約工程費用數千萬元,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獎18項,專利2項,出版專著、教材18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共了表論文3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25篇次,SCI等引用10篇次,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紡科研項目10餘項,以及大量其他岩土工程項目,經費達300餘萬元。
多年來學科注重科研成果與工程實踐的結合,走出了一條學研產相結合的道路,由學科完成的「通過科研生產,提高教學質量」教改項目曾獲國家教委教學成果優秀獎。在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的同時,又鍛煉了隊伍,提高了學科隊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再改善了試驗條件和設備,發展了實驗室建設。目前該學科擁有近1000m2面積的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岩土實驗設備,價值600餘萬元。
學科與國內外同行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與英國大學Glasgow大學、East London 大學、美國Penn State 大學、North Colarone 大學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旨在提高本學科的影響,保持學術水平和研究方向處於國際前沿。
走過風雨,走過陽光,走過康莊道,走過崎嶇泥濘,太原理工大學岩土工程學科將稟承「創新、求實」的校訓,一如既往地追蹤前沿,探求未知,不驕不躁,與時俱進,理工大學岩土工程學科的根將更深,干將更壯,枝將更繁,葉將更茂,鑄造更新的輝煌,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學科帶頭人簡介
白曉紅,留英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的工程性質與基礎工程和環境岩土工程。近5年獲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出版教材2部,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被Ei收錄10篇。目前承擔國家基金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及其他在研項目3項。
康立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力學與工程式控制制和環境岩土工程。近5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發表論文20餘篇,目前承擔省級科研項目及其他在研項目5項,其計科研經費150萬元。
材料學學科
學科研究方向簡介
材料學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三個二級學科之一,是研究不同材料成分、合成加工、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關系的科學。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納米材料界面(表面)結構及其物理化學性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屬/陶瓷納米復合微粒形成機理、納米洋蔥狀富勒烯宏量制備方法與應用、納米晶塊狀結構材料制備方法的探索、納米材料界面結構表徵與模擬計算、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界面結構與器件性能之間的關系、超導材料界面結構與量子物性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內容,從納米材料界面(表面)的物理與化學問題研究入手,利用近代物理測試方法與手段對其界面(表面)結構形成原理進行原位觀察分析;解決材料界面理論、相變理論、凝聚態理論、防止納米微粒團聚長大,乃至復合功能型納米材料研究中的問題。
2、納米晶塊體材料及材料表面改性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屬納米晶塊體材料的制備結構與性能,工程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能優化,金屬/陶瓷的連接,超硬薄膜的合成、組織結構及其性能研究」為內容,通過高能噴丸在各種金屬材料表面獲得了一定厚度的納米晶層,研究納米晶塊體材料的各種性能,包括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探索納米晶塊材材料和傳統化學熱處理相結合的新的表面改性技術,並為納米晶材料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的理論的建立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結合當前鎂合金應用過程中的腐蝕問題,開展表面轉化膜、化學鍍、離子注入、離子鍍等方法進行防腐蝕處理,探索可用於工程實際的有效的防護塗層。
3、介孔材料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中孔以及大孔分子篩材料的結構性能,納米反應器中的功能材料,PCVD法合成富勒烯類碳材料等」為研究內容,利用組合化學原理,將功能化組塊合理有效地堆砌成對特定分子有特殊親和作用的分子篩材料。注重多級有序孔分子篩材料,發揮不同結構的協同作用。以非晶態碳和氣相碳為原料,在熱等離子體、微波等離子體和射頻等離子體條件下考察各種富勒烯的形成機理與動力學,考察各種金屬原子或原子團的內包和夾層行為、獲得富勒烯/金屬復合材料的化學結構與反應性能。
學科近幾年取得的主要成績
材料學學科於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並獲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設置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4年批准為山西省重點學科。本學科現有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4人、碩士研究生61人。已畢業博士生2人(含聯合培養)、碩士生39人。目前本學科承擔有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項和省部級項目共計20餘項,科研經費近2000萬元。五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得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共發表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引用200餘篇次,出版專著10部,申請和授權中、日、韓等多國專利90餘項。
學科帶頭人簡介
學科帶頭人許並社博士,男,1955年10月生,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任太原理工大學副校長,新材料界面科學與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點實驗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作為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納米碳功能材料、光電材料、納米復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結構計算模擬等科研工作。先後承擔有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納米專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日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等國際、國家和省部級以上課題17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重大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0餘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錄和被他人引用200餘篇次;申請和授權多國專利100餘項;著書5部;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山西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等8項、2004年,入選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支持計劃,2005年, 他所領導的科研團隊獲山西省優秀創新團隊。
I. 太原理工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要說到太原理工大學有那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我覺得還是有相當多的,因為學長是軟體學院的,所以可能對於軟體學院的很多的老師還是比較熟悉的,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了來說一下在軟體學院有哪些課程是一定需要去的。
最後我想說的一位老師他更是一位有意思的老師,他就是郭浩,郭浩老師更是一個充滿才華的老師,而且這個老師上課是非常有意思,是不是地會跟大家開一些玩笑,這些玩笑又是相當的高級的一些「笑話」,雖然他講的內容很簡單,但是他確實全軟體學院最後歡迎的老師之一,並且他所做的很多的項目也是非常的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