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973專家名單
① 翟世奎的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1982年在中國海洋大學獲海洋地質學學士學位,1985、1988年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先後獲碩士及博士學位,1991年於英國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完成博士後。1993-1999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青年開放實驗室主任等職。1999年3月―2001年8月,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院長兼海洋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自2001年8月,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山東省十屆人大代表,兼任國際海洋科學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戰略專家組成員;青島市科學技術副主席;海洋與湖沼學會常務理事;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研究中國工作組組長等職。戚禪主要研究方向為海底岩石學、地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應用、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研究等。先後主持承擔國家「八五」科技攻關課題2項,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7項,其中包括「優秀中青年人才專項基金」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九五」國務院專項課題2項;在「十五」國家專項任務中任項目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國家「重大基礎科學研高鬧塵究規劃」(973)項目(2002.12-2007.12)的首席科學家。在國內率先組織開展了海底岩石學和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的系統調查與研究,並且領導籌建了國內第一個「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研究實驗室」,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批青年開放實驗室之一。在1995年5月到1998年12月期間,兼任國務院海洋勘測專項辦公室成員,參加起草編制了《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勘測總體計劃綱要》、《我國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勘測總體計劃》、《海洋勘測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勘測技術規范》、《海洋勘測專項任務海上調查工作設計書》和《海洋勘測專項課題任務建議書》等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在「十五」兼任「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規劃」(863)資源環境領域主題專家組成員期間,參與起草了「戰略發展規劃」和「項目申請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先後組織或參加過10多個航次的海上調查和采樣任務。前後共完成發表論文80多篇,主編和參加完成專著或工具書8部,完成科學研究報告10多部(卷)。著有《沖繩海槽的岩漿作用與海底熱液活動》(2001年出版)和《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原理》(出版中)專著2部;翻譯出版工具書《海洋網路全書》1部;負責編寫了《中國海洋年鑒》(1990-1992)版、(1993-1995)版和(1996-1997)版中的「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部分;1994年負責組織編寫了《海洋大詞典》中的「海洋沉積」、「海洋地球化學」和「海底構造」三個部分的條目;參與編寫了《當代海洋科學學科前沿》中的「海底熱液沉積」,「海底岩石圈內的流體作用」兩部分。主編的《沖繩海槽的岩漿作用與海底熱液活動》專著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參編的《東海地質》專著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沖繩海槽北段地形及晚更新世以來沉積體系勘查」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獲「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二等獎,於1998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2004年獲山東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青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主要學術論著
沖繩海槽浮岩的分布及其斑晶礦物學特徵
沖繩海槽浮岩微量元素的特徵及其地質意義
沖繩海槽浮岩中斑晶礦物結晶的P-T條件
沖繩海槽北部稀土元素沉積地球化學研究
沖繩海槽北部現代沉積物地球化學研究
沖繩海槽浮岩岩漿活動模式淺析
沖繩海槽Jade熱液活動區塊狀硫化物的鉛同位素組成及其地質意義
沖繩海槽Jade熱液區海底塊狀硫化物的Os同位素組成
沖繩海槽浮岩包裹體的測溫試驗
沖繩海槽浮岩中岩漿包裹體岩石化學成分特徵
沖繩海槽海底熱液活動區玄武岩的礦物學和岩石化學特徵及其地質意義
大西洋中脊TAG熱液活動區中熱液沉積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學彎雹特徵
沖繩海槽浮岩中碳.氫同位素組成特徵
② 中國海洋大學院士名單都有誰
文聖常院士 管華詩院士 馮士筰院士 李慶忠院士 高從堦院士 麥康森院士 吳立新院士 宋微波院士 張國偉院士 劉鴻亮院士
③ 中國海洋大學知名教授
中國海洋大學知抄名教授:
陳士法襲,1967年生,男,漢族,山東曲阜人,碩士,教授,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學術帶頭人、研究生導師,曾任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現就職於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曾獲得山東科技大學「優秀教師」、「十大傑出青年」、「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等榮譽稱號。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社會兼職為全國文體學研究會理事和山東省國外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田紀偉, 男 ,1956年8月生。1982年獲河海大學數學專業學士學位,1987年獲中科院數學所基礎數學專業碩士學位,1992年獲中科院力學所流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1992年7月-1994年7月於中科院海洋所做博士後研究;1994年9月至今於中國海洋大學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入選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
④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學校隸屬關系:教育部 電話:0532-2032460
學校所在地:山東省青島市魚山路5號 傳真:0532-2032401
郵政編碼:266003 網址:http://www.ouc.e.cn/diqiu/index.htm
一、專業設置
自1999年以來,海洋地球科學學院設理學地質學專業(海洋地質方向)和工學勘察技術與工程兩個本科專業。2003年新增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2003年學院3個專業計劃招生90名。地質學專業(海洋地質學方向)為山東省重點學科。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現有海洋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3個碩士點和海洋地質學博士點。現有碩士研究生86名,博士研究生67名。2003年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80名,博士生45名。學院現已成為以海洋地質為特色、地質理論與地球物理方法交叉滲透、理工結合、教學與科研相長的綜合性學院。
二、地質類教師隊伍現狀及隊伍建設
學院現有教師51名,有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12人,講師7人,工程師5人,實驗員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7人,占教師人數的48%(另有12人在攻讀博士學位)。其職稱與年齡結構見表1。
表1 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教師職稱和年齡結構一覽表
從表1可以看出,學院擁有一支高學歷、高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其中,既有科研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基礎理論扎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一代老教師,又有一批學歷高、科研起點高的中青年教師。他們學術思想活躍,勇於探索,在海洋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各個方面已取得輝煌業績,已成為各學科學術帶頭人。
李慶忠院士,是我國物理地震學的奠基人,他的波動地震學的基本思想,最早發表在題為《地震波的基本性質——復雜斷塊油田的反射波異常波和干擾波》的20萬字長篇論文中,最早提出「積分法繞射掃描疊加」偏移歸位的方法,獲得了我國第一條疊加偏移剖面,其構造成像准確、斷層清晰,推廣應用後獲得了重大經濟效益。在勝利油田商河西地區僅僅兩年內就探明石油儲量5400萬噸。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三維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並在勝利油田首次進行了三維地震勘探的早期實驗。該成果在美國SEG第48屆年會上首次宣讀,得到了國內外學者專家的高度評價。目前,三維地震勘探已成為石油物探普遍應用的重要勘探手段,為國家的石油工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作升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河口海岸帶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海洋沉積學、沉積礦物地球化學、陸架河口沉積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3 項(分列一、二、五)、三等獎3 項(分列一、二、三),全國及省科技大會獎1項(一),「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1 項、「九五」攻關優秀成果1 項。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代表性論文13 篇。在研項目主要有:黃河口攔門砂形成演化及治理對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黃河口水下岸坡快速蝕退對黃河入海水砂銳減的響應(教育部項目,項目負責人);黃河口水下岸坡快速蝕退過程研究;中德政府間合作項目泥質沉積物輸運數學模擬(項目負責人,中德合作項目)。
翟世奎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3月至今,任中國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院長兼海洋地球化學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兼任國際海洋科學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委員,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研究中國工作組組長。近年來先後主持承擔國家「八五」攻關等課題10餘項,以及現代「海底熱液成礦機制及成礦理論」國家傑出青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編的《東海地質》專著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沖繩海槽地形地貌及地質地球物理勘測」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主編和參加完成專著或工具書8部,翻譯出版工具書《海洋科學大網路》1部。2001年出版《沖繩海槽的岩漿作用與海底熱液活動》專著(海洋出版社,2001)。
曹志敏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來從事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及地球化學教學與研究,致力於稀貴金屬,有色金屬地質地球化學、礦床成因、成礦規律與金屬礦物學、礦相學研究,近年在分散元素成礦作用領域做出了優異成績。共負責和已完成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課題1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973」和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課(專)題等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日本文部省國際合作項目等6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出版專著《龍門山泥盆系鉛鋅礦床》、《大水溝獨立碲礦床——世界首例碲化物脈型礦床地質地球化學》、《哀牢山蛇綠岩帶金礦地質》等7部,在《Ro.J.of Mineralogy》、《SCIENCE lN CHINA》、《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地質學報》、《礦物學報》、《地質論評》等刊物發表論文60餘篇。1997年入選地礦部「百名跨世紀科技人才培養計劃」,1998年曾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現任中國地學哲學研究會理事和山東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海洋地質分會理事;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dvanced Association of Sciences,USA)、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USA)和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USA)會員等。
王修田教授,留英博士。現從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專業。現主要主持MBP(Model Based Processing)地震資料處理與解釋一體化軟體系統的研製與開發工作。目前承擔「863」「復雜構造與中深層地震處理技術」項目。在地球物理軟體開發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李廣雪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專項課題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加1項,主持山東省青年基金1項、重點基金1項,參加國際合作項目2項、部級項目3項,局級項目1項,主持地方項目3項,作為技術骨幹參加較大型(50萬元以上)海洋工程地質應用開發項目10餘項。發表被SCI、EI收錄的論文6篇。獲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論文獲青島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1項。
近幾年來,在海洋大學黨、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學院黨、政領導加大了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根據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和條件留人並舉的原則,親自走出去,請進來,引進包括院士、博士生導師和省級拔尖人才在內的一批高層次人才。另外,積極支持和鼓勵現有教師攻讀在職博士,發揮他們在教學、科研方面的專長作用。目前,學院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27人,已超過教師人數的50%以上。已經形成了以院士、博士生導師、校聘關鍵崗位教授為各學科學術帶頭人,以具有博士學歷的中、青年教師為骨乾的學術梯隊,為學院今後的發展,為取得更大的教學、科研成果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人才培養
學院地質類本科專業近幾年招生保持在60~90人,2002年上半年在院本科生達360人,約佔全校在校生的6.2%左右。學院自建系以來,已向國家輸送了2300多名地質類高級專門人才。目前,學院每年有地質學專業(海洋地質學方向)和勘察技術與工程本科畢業生75人左右。他們基本上以50%的比例考取海洋大學、同濟大學、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青島、廣州)、國家海洋局各海洋研究所、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等單位的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其他部分畢業生在國家各沿海城市(青島、大連、上海、廣州)的相關單位和油田(勝利油田、遼河油田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就業,從事專業技術和管理工作。他們當中有些已經走上重要的領導崗位,有的已成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如李士先(1960屆)曾擔任山東招遠功勛地質隊總工程師,在膠東金礦成礦理論和找礦工作中做出了重大成就,成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路九華(1965屆)在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方面做出重大貢獻,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學院畢業生的主體在我國沿海的海洋研究機構工作,已成為科研和管理方面的骨幹力量。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參加過國家重大海洋研究工作,如極地考察、海上導彈發射降落區的區域環境調查、大洋錳結核調查、東海大陸架及沖繩海槽的綜合研究、南海大陸邊緣及中央盆地綜合研究等,為我國海洋地質事業的發展、資源開發及海洋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四、辦學優勢與特色
當代人類社會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3大難題。人類要維持自身的生存、繁衍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充分利用佔地球總面積71%以上的海洋——這塊地球上有待開發的藍色疆土。因此,海洋權益、海洋資源、海洋環境和海洋開發等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焦點。特別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陸地資源的日趨匱乏,圍繞著海洋的國際競爭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將更加激烈。因此,加強海洋地質學科的研究,培養大批海洋地質人才是我國面對海洋世紀參與國際競爭的當務之急。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一切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均要取自於地球。人類為了更好地索取和保護地球資源,就必須認識地球。現代地球科學認為,認識地球就必須首先認識海洋。海洋地質科學作為與海底、海洋岩石圈關系最為密切的自然科學,不僅在解決資源,環境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繼續發揮關鍵的作用,而且,將成為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認識地球運動規律的前沿學科。
中國海洋大學是全國較早進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把海洋大學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特色大學是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要求和實際行動。根據李嵐清副總理關於青島海洋大學是特色學校,要保留發展它的特色的指示精神,由教育部、山東省政府、青島市政府、國家海洋局對海洋大學的共建項目的正式啟動,將為改善海洋大學的辦學條件,發展海洋特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山東省是我國的海洋大省,「海上山東」建設項目實施10餘年來,已取得可喜的成果。青島不僅是海洋科技力量集中的城市,又是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優越的海濱城市,已經具備了增進國際、國內的海洋地質科技交流,吸引國內外海洋地質科技人才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另外,中國海洋大學乳山分校的建成啟用,以及嶗山分校的即將建立啟用,均將為海洋地球科學學院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優越的空間優勢。
五、學科建設
隨著貫徹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討論,學院辦學的思路更加明確,採取了「努力突出海洋特色,切實強化地質之本,對內優化資源配置,對外發揮群體優勢」的基本思路,在辦學方面,努力實踐「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強化實踐、培養素質」的辦學目標。主要措施有以下幾方面:①加強了海洋地質專業學生的數學基礎,改地質學專業學3類數學為1類數學,提高了畢業生終身教育和考研的能力;②打通了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與地質學專業、工程地質專業的壁壘,在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融進了海洋地質學、工程地質的部分課程,拓寬了考研和就業的渠道,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③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動於能力,在實習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為確保野外教學實習安全高效地實施,把學生的野外表現與實習成果結合評定實習成績,並把教學實習的時間從酷暑季節調整到春暖花開的4月,提高了實習的效率,確保了野外實習的質量;④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12號文件精神,堅持教授上講台講課的原則,積極鼓勵教師開展教學方法的研討,定期開展教師多媒體教學觀摩表演,積極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撰寫教學研究論文;⑤積極鼓勵教師編寫、出版具有海洋特色的高質量的教材,學院教師先後出版了《海洋地球化學》、《海洋自生礦物》、《近代海洋地質學》、《海洋地質學》、《海岸工程環境》、《第四紀環境演變》等海洋特色鮮明的教材。上述措施的實施,使學院本科生教學水平明顯提高,研究生考取率逐年上升。目前,平均考研率為30%,高者已達50%。一次性就業率逐年提高,2003年一次性就業率達到100%。
六、實驗室建設
學院現有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各一個。其中海底資源與探測技術為部級重點實驗室,下設海底資源與成礦作用、地球物理探測與信息處理技術海底沉積和工程環境研究方向;地質學基礎教學實驗室為山東省一類實驗室,下設普通地質學、礦物學、岩石學、地史古生物學等實驗方向。
七、「九五」以來的科研概況
近幾年,由於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提高,學院的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地發展,承擔的科研項目經費成倍增加,科研項目出現了由陸向海、由橫向到縱向、低層次向高層次和由小到大的轉變。目前,學院在研項目30餘項,其中國家專項課題2項,「973」課題2項,「863」課題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十五」期間學院累計科研經費達5000多萬元。學院為「科技興魯」和建設「海上山東」在「魯南建港」、「山東核電場選址」、「中韓光纜路由調查」、「黃河泥砂沖淤穩定性模型的建立」,「勝利油田埕島海域底積穩定性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學院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翟世奎教授承擔的西北太平洋環境調查項目(國家專控項目,1600萬),趙廣濤教授承擔的「6000m海底有纜觀測與采樣系統——電視抓鬥的研製」(863項目,268萬)、曹志敏教授承擔的「大洋成礦環境FIA感測器與長期定點探測技術」(863項目,500萬),王修田教授承擔的「復雜構造與中深層地震處理技術」(863項目,280萬)。已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有
1)分散元素碲聚集成礦的關鍵因素,曹志敏等,1994~2000年先後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原地礦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98)、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該項研究通過解剖在我國四川發現的世界首例碲獨立礦床,主要分析分散元素在特定地質條件下的聚集機理,探討成礦遠景等問題,總結其成礦機制和成礦規律。研究結果表明分散元素不是絕對分散,在一定的有利地質構造因素、地球化學和物理化學條件下,碲不僅能夠形成獨立礦床,而且可以形成大而富的礦床,對成礦理論和地球化學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2)典型河口沖淤災害預測技術研究,楊作升等,2001年,項目成果被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和國家經貿委聯合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完成了黃河口專題研究,首次觀測到河口入海泥沙異重流過程全貌,揭示了周期性特點和作用機制,建立了河口泥沙異重流新模型。建立了沖淤演變的控制系統模型和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反映了黃河斷流的影響。建立了河口第一個泥沙及環境多因子沖淤預測動力模型。研究成果在黃河三角洲治理中獲得了良好效果。
3)淺海工程勘察與評價研究及其在埕島油田的應用(應用成果),姜效典等,2001年,項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一項應用研究項目,是多年在為勝利油田淺海開發(埕島油田)技術服務的基礎上所獲得的成果。埕島油田是我國惟一自主開發的淺海大油田,年產原油200多萬噸,本校已為本油田開發過程中的井場,平台施工安全等方面完成項目10餘項,項目金額已超過1000萬元,為油田的開發做山了突出貢獻,為學校創造效益200多萬元。
4)現代黃河三角洲沉積作用機理研究(理論成果),李廣雪等,在國外刊物發表論文10篇,SCI收錄6篇、EI收錄4篇,論文獲青島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山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對現代黃河口動力沉積作用機理開展詳細研究,發現黃河口濱海區切變鋒,證明切變鋒是造成黃河口地區快速沉積的主要動力原因之一;證明河口內潮汐敏感段的存在,對感潮段在潮周期內的動力和沉積規律進行了研究;證明黃河下游高含沙量下的水流變性,研究提出黃河三角洲上的河道在高含沙量下水流態發生變性,揭示了黃河高含沙造成的水流結構的特殊性。
5)翟世奎教授等2001出版的《沖繩海槽的岩漿作用與海底熱液活動》著作,2003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2-088)。著作系統地論述了在沖繩海槽岩漿作用與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研究中所取得的新成果和新認識。現代海底熱液活動是近十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國際熱點,熱液成因多金屬礦床是繼大洋錳結核之後所發現的又具有開發遠景的海底礦產資源;熱液流體與大洋沉積物和大洋玄武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影響化學元素全球循環的重要因素,海底熱液活動對海水化學成分的影響很可能不亞於大陸入海河流的影響;研究熱液流體的化學成分可以用於用來判斷地下深處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進一步闡明溫壓條件超出我們取樣能力范圍的地質作用過程;海底「熱液生物」、「黑暗生物鏈」以及「深部生物圈」等概念的提出及研究成果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類對諸如生命起源這種重大科學問題的傳統認識,很可能會導致新理論的建立。因此,該著作必將為促進我國海底岩石學與現代海底熱液活動的研究做出貢獻。
八、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院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辦學思路,在黃河口、長江口、東海、沖繩海槽、太平洋等地區的科學研究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挪威等國家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九五」期間,學院成功舉辦了「中日地下水學術交流會」。多次邀請國外專家來院進行學術交流。學院目前有6名中、青年教師在國外進修學習。學院與國外學術團體建立了進行長期國際交流的關系,並委派專家擔任一定職務,其中,翟世奎教授擔任國際海洋科學研究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委員、現代海底熱液活動及其成礦作用研究中國工作組組長。楊作升教授長期擔任國際海洋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曹志敏教授長期擔任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dvanced Association of Sciences,USA)、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USA)和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USA)會員等職務。
(撰稿:欒光忠)
⑤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那些老師著研究生
尊敬的您,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擁有一批優秀的導師團隊,他們都是在海洋地球科學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深厚造詣的專家學者。以下是其中一部分老師著研究生的情況:
1. 王曉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攔搭笑洋地質學、古海洋學和古氣候學等領域,已培養了多名博枝渣士和碩士研究生。
2. 陳志剛教授:主要從事海洋地球化學和環境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已培養了多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3. 陳寶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生態學、生物地球化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已培養了多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4. 李志強教授:主要從事海洋地震學和地球物理學等方面的研究,已培養了多名博簡含士和碩士研究生。
5. 張文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地質學、古海洋學和古氣候學等領域,已培養了多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以上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老師,他們的研究方向涵蓋了海洋地球科學的多個領域,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研究空間和機會。同時,他們也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學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⑥ 1963年11月至12月出生的名人的生日時辰
公元1963年出生的名人介紹
張偲(1963.10.3- )海洋生態工程專家。海南省文昌市人。1985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1998年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導、所長,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洋學會熱帶海洋分會主任委員。
圍繞「熱帶海洋微生物多樣性的時空分布特徵及其功能」關鍵工程科技問題,開展微生物多樣性的觀測、認知和利用研究,為發展我國海洋微生物產業與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做出了貢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海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廣東省科技成果一等獎、中國專利優秀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各1項。發表論文169篇(含SCI 收錄論文139篇),出版專著2 冊,獲授權發明專利39 項。
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慶龍,男,安徽定遠人,1963年出生,大校軍銜,中國最早的兩名航天員之一,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教練。李慶龍980年從定遠中學畢業後考入西安空軍 學院,1984年成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1995年10月,歷經重重嚴格選拔,李慶龍與來自河南的吳傑,成為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並被派往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主攻「太空行走」,並以優異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2010年1月被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授予工程碩士學位。
1980年9月,18歲的他歷盡千辛萬苦考取了大學。
1998年1月5日,自稱「海歸派」的他與楊利偉等13人一道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光榮一員。
1984年,一畢業即被招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
1996年11月,他和吳傑被派往俄羅斯莫斯科星城加加林太空訓練中心接收訓練;
1995年10月,歷經重重嚴格選拔,李慶龍和來自河南的吳傑,成為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並被派往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主攻「太空行走」,並以優異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
1998年1月5日,與楊利偉等13人一道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光榮一員。
當然還有一個坐標不僅磨練了李慶龍的意志與心態,更完善了他的寵辱不驚的人格:那就是與「神舟」五號一起遨遊太空擦肩而過。
李慶龍一家
李慶龍一家
那種滋味確實不好受。作為一個航天員,必須做好兩種准備,一種是身體上的,一種是心理上的,更要承受一種歷史和文化的重量。這位堅強的男人經歷了最刻骨銘心的考驗。「當我聆聽了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用中國人自己培養的宇航員乘坐中國人自己研製的飛船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的講話,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靜了下來。」李慶龍回憶當時的心境時感慨萬分。他明白,第一個遨遊九天的中國人的每一個舉動都將牽動世界的目光,由他和其他中國教練培養出來的楊利偉無疑是最好、最合適的人選。
俄羅斯一位教練說過這樣一句話:航天員經過大量的訓練,最後機會總是少數人,這本身就是航天員的生活之一。李慶龍說:「我是軍人,國家讓我上,再危險我也要保證完成任務;國家不讓我上,我也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神舟」五號勝利返回後,李慶龍無比興奮。他的驕傲和那份不需要鮮花和掌聲的自豪,都證明在這個偉大的驚世成功中,他也是一分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2003年,神舟五號作為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完成任務;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也遨遊太空,並執行了「多人多天」的任務,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的奇跡。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航天員教練李慶龍的努力。雖然自己並沒有被選中成為航天員遨遊太空,可李慶龍依然對媒體表示:「我是軍人,國家讓我上,再危險我也要保證完成任務;國家不讓我上,我也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在性格上,李慶龍外表朴實溫和,舉止穩健卻不古板,善談而有分寸,自信、內斂而不張揚,話語間充滿了堅毅和不容置疑的果敢,說到開心處時眉宇間經常浮出笑意,令人備感親近。
2014年3月13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卻因5名航天員的停航停訓,被寫入中國航天史冊。
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占春是我國首批航天員,十幾年來,他們日復一日地重復著「准備出征」,一次次接受祖國挑選,一次次與飛天失之交臂。因為超過黃金飛行期,他們再也沒有機會為祖國出征太空,但他們仍像當年毫不猶豫參加選拔一樣,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退出現役航天員隊伍。
停航停訓儀式上,撫摸著航天員紀念章,已年過半百的他們,還是難以忍住眼中的淚水…
程京(1963.07.14- )醫學生物物理學家(生物晶元方向)安徽省安慶市人。1992年畢業於英國史查克萊大學,獲司法生物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生物晶元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在生物晶元的研究中有重要建樹和創新。回國前他關於「晶元實驗室」的研究成果發表在1998年的……
寧光(1963.6.22- )內分泌代謝病學專家。山東省濱州市人。1994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所長、衛生計生委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
韓雅玲(女)(1963.06.08- )心血管內科學家。山東淄博人。1994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沈陽軍區總醫院終身名譽院長、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兼心內科主任,曾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候任會長。 從事心血管內科醫教研工作37年,較深入地進行了危重冠心病介入及個體化抗血栓治……
劉炯天,出生日期1963.1.20,礦物加工工程專家。生於河南省內鄉縣,原籍河南省西峽縣。198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選礦工程專業。現任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煤加工與高效潔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環境保護清潔煤炭與礦區生態恢復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獲礦物加工工程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微細粒分選……
鍾登華(1963.11.20- )水利水電工程專家,江西省贛縣人。1985年畢業於江西工業大學(現南昌大學)獲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天津大學獲碩士學位, 1992年在天津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作訪問學者。現任天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與人……
沈建忠(1963.3.22- )基礎獸醫學專家。浙江省桐鄉市人。1985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獸醫系。1997年獲中國農業大學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國家獸葯安全評價中心主任,國家獸葯殘留基準實驗室主任,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趙曉哲(1963.7.7- )指揮控制與信息系統工程專家。遼寧省大連市人。1992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博導,兼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軍事學科評議組成員,解放軍軍事運籌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造船學會電子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
秦順全,出生日期1963.7.15,橋梁工程專家。生於四川省綿竹市,原籍 四川省綿竹市 。198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現任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教授級高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橋梁及結構工程分會副理事長,北京茅以升科技教……
向巧(女,1963—) 中國當代傑出的機械與運載工程技術科學家、企業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型企業暨成都航利(集團)實業公司董事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苗族,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人。1983年7月於南昌航空工業學院(今南昌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本科畢業;2000年9月攻讀四川大學管理學……
尤政(1963.12.02- )機械電子工程專家。江蘇省揚州人。1990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教授、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精密儀器系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微米納米技術專業組組長、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家科技部863對地觀測與導航領域專家組專家、……
岳國君(1963.4.3- )生物與發酵專家。吉林長春市人。1984年畢業於吉林化工學院,2003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北京工業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糧集團總工程師。 岳國君長期在企業從事技術開發工作,在我國傳統酒精釀造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國內外酒精發酵先進技術和化學工程最新成……
岳國君(1963.4.3- )生物與發酵專家。吉林長春市人。1984年畢業於吉林化工學院,2003年獲得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北京工業大學博士學位。現任中糧集團總工程師。 岳國君長期在企業從事技術開發工作,在我國傳統酒精釀造技術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國內外酒精發酵先進技術和化學工程最新成……
陳曉紅(1963— ) 中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教授,經濟學家。湖南省長沙市人,女,1963年出生於長沙。父親是中南大學的教授,常教導她兢兢業業做事,規規矩矩做人。她曾說,自己的性格像母親,而對待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則像父親。1983年和1986年在中南工業大學,先後獲得計算機科學學士和管理科學與工程……
⑦ 中國海洋大學是幾本呢
目前根據教育局規定,已經沒有明確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學校的前身是高恩洪於1924年創辦的私立青島大學;1929年6月,國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議,在原私立青島大學基礎上籌建國立青島大學;1932年更名為國立山東大學;1959年3月,在山東大學部分科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山東海洋學院,並列為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1988年1月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截至2020年12月,學校轄嶗山、魚山和浮山三個校區,在建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設有21個學院,1個基礎教學中心。
中國海洋大學校徽。
中國海洋大學校徽為環狀圓形,外部環狀部分底色為白色,上部環繞紅色的黑體字體「中國海洋大學」,下部環繞藍色的黑體字體「OCEANUNIVERSITYOFCHINA」;內部圓形部分上部天藍色代表天空,下部海藍色和三條白色波浪線代表海洋;天藍色部分上部為白色的橫排華文新魏體字體「1924」,表示學校創立的年份。學校校徽為寫有「中國海洋大學」的長方形金屬證章,紅底白字、白底紅字和藍底紅字樣式分別供教職員工、本科生和研究生佩戴。
中國海洋大學吉祥物。
吉祥物-「海之子」,以水滴為基本元素,其創意於「汪洋大海由水滴匯聚而成」和成語「水滴石穿」。它既是中國海洋大學萬千學子的象徵,又反映海大人謀發展、求騰達的不懈追求和持恆精神。
⑧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那些老師著研究生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枝滑導師有李廣雪輪搏、馮秀麗、楊作升、孟凡順、張金亮、劉懷山、王修田、李慶忠、李三忠、李巍然、曹志敏、趙廣濤、翟世奎、郭志剛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導師有唐瑞春、張巍、王晶、張愛軍、韓勇等。更多中國海洋大學導師信息小編整理如下。很多人不知道聯系導師時該說些什麼,其實很簡單,聯系他的目的就是讓他去了解你,並且喜歡上你,所以應該在通話是言簡意賅的介紹自己,突出重點和個性,抓住他的心,如果是見面,那就准備一份簡歷。
2022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考試導師名單介紹 考研導師聯系方式有哪些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導師
唐瑞春、張巍、王晶、張愛軍、韓勇、李洪平、張亭祿、董軍宇、姬光榮、王國宇、郭忠文、唐功友、臘搭祥魏志強、徐建良、鄭榮兒、元光、王寧、彭臨慧、李輝、顧永建、董順樂、陳戈、趙朝方、管磊、張浩、陳戈
工程學院導師
李慶忠、王建國、王樹傑、梅寧、王銀邦、郭海燕、尹則高、楊永春、黃維平、拾兵、董勝、於定勇、李華軍
⑨ 中國海洋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我是中國海洋大學大三一個學生,中國海洋大學作為全國有名的985大學,走出過很多各方面的人才。不過大家絕對想不到:我們不止在學術研究方面有亮眼的成果,即使是在運動方面,我們也同樣是人才輩出。在這里我必須要介紹兩個巾幗英雄,她們分別是中國女子射箭隊的領軍人物——張娟娟和國內女子拳擊75公斤級一姐——李倩。
張娟娟和李倩的成功不僅僅來自於她們對體育的熱愛,更來自於她們堅持的日日夜夜的訓練和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些寶貴的精神品質為她們帶來了成功,更為祖國帶來了榮耀,因此這也是我們海大學子的追求,我們不光是為了自己的未來在奮斗,更要為了祖國的未來而拼搏努力。我們也秉承著這頑強拼搏的精神,牢記這「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校訓,向這些成功的校友前輩們看齊。希望大家不要拘泥於學習上的成績,我們對於其他領域的人才一樣歡迎啊!
⑩ 中國海洋大學獎學金介紹師資怎麼樣
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公立大學,成立於1958年。學校坐落在福建省廈門市,是一所以海洋科學與工程為主,海洋文化、經濟、管理、法律等多學科門類設置的綜合性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科學與工程學科方面享有盛譽。學校建有國內最大的海洋實驗室、海洋工程實驗室和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
中國海洋大學獎學金介紹學校為了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向上,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特設立了一系列獎、助學金,獲獎學生佔在校本科學生人數的50%以上。具體有:
一國家獎學金
根據財政部、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和《中國海洋大學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每年獎勵全日制本科生中特別優秀的學生,每人8000元。
二國家勵志獎學金
根據財政部、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和《中國海洋大學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每年獎勵資助全日制本科生中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人5000元。
三優秀新生入學獎學金
為鼓勵高考成績優秀的考生報考我校而設立優秀新生入學獎學金,一等獎獲得者5000元,二等獎獲得者3000元,三等獎獲得者1000元。
四學生獎學金的金額及評選比例
●傑出學生獎學金:5000元/人,獲得者為校優秀學生標兵。
●學習優秀獎學金:一等1500元/人,占參評人數的5%;二等1000元/人,占參評人數的10%;三等500元/人,占參評人數的20%。
●文體活動獎學金:600元/人,占參評人數的5%。
●科技創新獎學金:600元/人,占參評人數的5%。
●社會實踐獎學金:600元/人,占參評人數的10%。
五理科人才培養基地獎學金
學校在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專業學習的學生中設立理科人才培養基地獎學金,在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學習的學生中設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獎學金,具體評審辦法按有關規定執行。
六畢業生服務西部獎學金
為獎勵志願到邊遠地區、西部地區艱苦行業、國家重點扶持單位就業的畢業生而設立的獎學金。一次性獎勵3000元。
七專項獎學金
●文苑獎學金
為了激勵我校學生熱愛科學、熱愛海洋、熱愛海大的熱情和努力成才、報效祖國的志向,著名海洋科學家文聖常院士出資設立文苑獎學金,每年在全校本科生中獎勵3名品學兼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每人6000元。
●百佳優清神秀學生中國銀行獎學金
為促進我校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成才報國的志向,由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分行出資設立「百佳優秀學生中國銀行獎學金」,獎勵我校品學兼優的優秀大學生。每年獎勵100名,每人2000元。
●藝術類體育類比賽優勝獎學金
為鼓勵我校學答沖虧生積極開展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文體競賽,充分開展我校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學校設立獎學金,對在藝術類體育類比賽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為學校爭取榮譽的優勝者進行獎勵,具體評審辦法按有關規定執行。
●特殊貢獻獎學金
為表彰有見義勇為行為,或在國家及國家以上級別的各種競賽中取得突出成績、為學校爭得榮譽,或為我校的發展出謀劃策、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的學生而設立的獎學金。獎勵金額、受獎人數不限。
●天泰獎學金
為了關心支持高等教育事業,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由天泰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出資5萬元,設立「天泰獎學金」,獎勵25名品學兼優的經濟困難學生。
●麗東化工獎學金
為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幫助家境困難的優秀學生完成學業,由青島麗東化工有限公司每年出資5萬元,獎勵化學工程與工藝、自動化、韓語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10名,每人5000元。
●建行獎學金
由青島建設銀行贊助設立,每年出資1.4萬元,獎勵7名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
●招商銀行「一卡通」獎學金
由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判橡公司青島分行每年出資10萬元設立,用於獎勵經濟學院品學兼優、綜合素質突出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資助品學兼優的經濟困難學生。
●山東省「朝陽助學」銀光助學基金高校優秀特困生獎學金
為資助獎勵高校優秀特困生,幫助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由山東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慈善總會共同組織開展優秀特困生評選活動,每年獎勵8名學生,每人獎勵2000元。
●韓國群山大學獎學金
1996年韓國群山大學與我校結為友好學校,該校幾位教授每年出資300萬圓韓幣設立該獎學金,資助6名學生完成學業。
●赫崇本優秀學生獎勵基金
為弘揚赫崇本教授在發展我國海洋科學和海洋教育事業中做出的傑出貢獻,緬懷他無私奉獻和扶掖後人的高尚情操,繼承他一貫倡導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辦學作風,促進祖國海洋事業的發展,1992年建立了「赫崇本海洋科學優秀青年獎勵基金」,基金總金額10萬元,基金利息獎勵海洋環境學院品學兼優的本科生。
●德盛獎學基金
2001年由德盛會計事務所出資100萬元做基金,面向會計學專業品學兼優的本科學生、研究生設立,每年1萬元作為獎學金。
●海程邦達獎學金
2002年海程邦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為支持我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以500萬元人民幣為基金設立,每年出資5萬元,獎勵經濟學院在學習、文體活動、社會工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優秀學生。
●愛華獎學金
2005年由美籍華裔教授王愛華女士出資設立,獎勵數學科學學院品學兼優的學生,每年獎勵8名學生,每人1000元。
●常石獎學金
2006年由日本常石造船株式會社每年提供總金額為兩萬元人民幣設立的獎學金。獎勵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每人3000-4000元人民幣。
●海青獎學金
2006年由青島市海青機械總廠每年提供總金額為三萬元人民幣的獎金。獎勵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在職教師和在讀學生。其中,獎勵學生每人2000元。
●中國石油獎學金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從2006年起,每年向學校提供七萬五千元人民幣,獎勵25名優秀學生,每人3000元。
●匯豐銀行獎學金
2008年由匯豐銀行慈善基金每年提供總金額八萬元人民幣的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表現突出的本科學生,每人8000元。
●華實海洋葯物獎學金
2008年由管華詩院士倡議並與制葯企業等共同捐資設立,主要獎勵品學兼優、科技創新成績突出的學生,一等獎每人5000元,二等獎每人3000元。
●AMD獎學金
超威半導體有限公司每年提供10萬元的獎學金,獎勵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品學兼優並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一等獎每人5000元,二等獎每人2500元。
●銀色世紀獎學金
為幫助生活特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獎勵品學兼優學生繼續努力,鼓勵與支持年輕教師和在讀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或出版專著以及申報專利等,為中國海洋大學創造更好的教學科研環境。2006年,上海銀色世紀實業公司出資105萬元在我校海洋生命學院、水產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醫葯學院設立了該項獎學金。
●「青島政建杯」大學生科技成果獎勵金
為深入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弘揚「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勇於創新、成才報國、迎接挑戰」的精神,展示我校學生科技活動成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學校設立了「青島政建杯」大學生科技成果獎勵金,用以表彰學生科技創新成果。
●陽光獎學金
由青島太陽房地產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設立,旨在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鼓勵少數民族經濟困難學生刻苦學習、努力成才,樹立愛心奉獻、攜手互助、熱心公益的社會風氣,促進民族團結。該項獎學金每年資助15名優秀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金額為每人2000元。
●日本永旺獎學金
由日本永旺集團出資設立,每年獎勵40名品學兼優的全日制本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人5000元。
中國海洋大學師資怎麼樣?學校有教職工3698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884餘人,博士生導師505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93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92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9人,「萬人計劃」入選者1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1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3人,山東省「泰山學者」66人,「築峰人才工程」、「繁榮人才工程」特聘教授67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師16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973計劃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0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14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0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2人。
自考/成考有疑問、不知道如何總結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清楚自考/成考報名當地政策,點擊底部咨詢官網,免費領取復習資料:https://www.87dh.com/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