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上海交通大學領導名單

上海交通大學領導名單

發布時間: 2023-04-12 06:04:31

A. 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的國際留學預備班

讓學生用更快捷經濟攻讀海外知名大學,幫助學生更好適應國外大學學習生活,達到國外大學的入學標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方法、溝通技巧和培養良好的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學生考核通過後發放上海交通大學非學歷《結業證書》。
課程達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眾多名校標准並被領館認可,可替代國外預科課程、節省國外高昂費用。學生成績單和結業證書可作為國外大學錄取和領館簽證審核的重要依據。
在上海交通大學2009-2010的教學評估中,出國預備班在綜合評比及多個分項目評比中榮獲系科第一,並獲國外好評。 語言基礎: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鞏固英文基礎,整體提高英文素質
語言應試:雅思課程引入教學,配合課外輔導機制,讓學生順利通過國外名校的雅思門檻。
專業基礎:通過專業課程的選修,讓學生提前適應國外大學課程的教學模式,
社科文化:了解西方的禮儀,申請國的教育文化和歷史,了解國外學校的申請要求和留學政策,
能力拓展:通過小組學習,團隊協作,課堂展示,實踐計劃等多方面的課程,為中國學生創造平台打造出拓展自己能力的空間。 每位學生將擁有獨立的教學手冊,授課老師根據教學的階段安排,將學生的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反應以及階段考試信息,記錄在案。教學手冊中的記錄信息將成為學生留學院校推薦的重要參考。
國際留學預備班將通過授課老師、輔導員、班主任、留學顧問等多層次監控和輔導,利用學生手冊和教學手冊,並通過家長會或電子郵件等書面方式與家長配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激勵和管理。 系主任、院職稱評審組委員、院教學委員會委員、科技創新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正教授級)——唐棣芳
學院常務副院長、院教學委員會主任、院職稱評審組組長教授——劉遠生
副教授——趙桂欽
副教授——金子保 系主任、院教學委員會委員、院職稱評審組成員教授——徐維新
學院前院長、院職稱評審組成員教授——張重超
船舶設計與製造專業主任研究員——張金銘
院教學督察員副教授——陳奐
講師——林昕 系主任、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副教授——陳榮林
副系主任、教學與實習調研室主任、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副教授——趙俊和
汽車經貿商務專業專業主任副教授——葉炳玲
院教學委員會成員、中國會計學會個人會員副教授——薛許軍
副教授——陳思紅
講師——姚惠峰
講師——阮衛華
講師——張蔚磊 系主任、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副教授——卜艷萍
院教師黨支部書記、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副教授——李錚
副教授——田魯懷
高級工程師——林羽
講師——李發致
講師——王德俊
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副教授——薛慶水 系主任、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副教授——劉萍
副教授——王燕
講師——袁美娟
講師——李莉
講師——馮莉
講師——陶蘭
講師——苗偉
講師——葉艷
講師——郭淑婉 師資隊伍:
TripBarthel
一個頗具傳奇性的人物。他曾經擔任了6家美國或者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曾經在中國、美國、馬來西亞、印度、捷克等十數個國家擔任過教授。作為公司總經理的他,曾經一年有著數百萬美金的銷售記錄。在中國,他還為中國社科院擔任過項目研究員。同時,他還是美國律師協會成員,並是數次和平與沖突解決會議的主要成員。
現在,他在全世界有著超過25000個小時的教學工作記錄,早已桃李滿天下的他,心甘情願的在交大留學預備班,做一個風趣幽默,關心學生的洋老頭。
Jone Wong
理學博士,於1999-2005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執教,05年開始在中國執教,有豐富的針對中國學生的教學經驗,他性格隨和幽默,課堂上也經常和學生有非常有趣的互動,他的課在預科學院里一直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家都反映可以在輕松的氣氛下更有效的學到知識
主要負責理科課程的教學
馮莉
英語語言文學碩士, 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現任職於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經貿英語系。畢業後一直從事大學英語、專業英語及雅思英語教學工作,已出版多部教材,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擔任大學英語聽力及劍橋商務英語考官。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出國培訓部副教授,雅思英語教研室副主任。
劉萍
英語語言文學碩士,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大學專業英語及研究生英語教學及大學四六級考試輔導工作,已出版十多部教材及教輔作品,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教材編寫經驗。擔任大學英語四六級口語考試及劍橋商務英語考官。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外語系副教授,英語教研室主任。
易麗華
上海交通大學出國語言培訓部研究員,擅長雅思寫作。研發並參與編纂了《劍七解析》《雅思基礎英語》《雅思預備系列教程——寫作,口語》等書籍。具有豐富的實戰教學經驗,擅長雅思寫作講解,曾培養出多名高分學員。課後總是溫文爾雅,耐心細致地解答學生的各種疑問,極具親和力,上課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因此備受學生歡迎。
現任出國培訓部雅思基礎教學組長,負責教學及輔導。
李陽
上海交通大學出國語言培訓部研究員,研發並參與編纂了《雅思預備系列教程——閱讀,口語》等書籍。從事雅思,SAT一線教學工作多年,擅長雅思閱讀技巧分析,培養出數名雅思閱讀滿分學員。善於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掌握考試技巧,深受學生推崇。
現任出國培訓部雅思課程中級教學組長,負責教學及輔導。
顧玉芳
1986年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專業,負責財會管理、財會基礎等各財會類專業教學,先後在立信會計學院及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任教,有二十幾年財會類課程的教學經驗。
趙俊和
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副教授,院教學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管理、市場與金融。從事教學工作多年,曾任教管理學原理、管理溝通、市場營銷學、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國際服務貿易、國際金融、商務禮儀、貨幣銀行學、財政與金融、國際經濟合作、管理經濟學、會展管理、廣告學等十數門課程。
李錚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技術學院副教授,教師黨支部支部書記,院教學委員會委員。
在教學方面,主要講授科目:人工智慧、專家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資料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科學導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網際網路原理與應用、計算機文化基礎.
劉墨
199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先後在數所名設計公司任首席設計師,尤擅產品設計和建築室內設計,並為包括諾基亞在內的數家知名國際公司設計產品。
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師,並在上海交通大學出國培訓部擔任藝術系教學輔導老師,擔任包括素描、藝術概論等課程教師,並輔導學生作品集創作和設計。

B. 機械繫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的簡要概述

阮雪榆院士於1933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模具CAD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模具技術研究所所長、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上海交通大學C3P聯合研究室主任、瑞士FEINTOOL公司高級顧問、韓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雜志編委、德國《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雜志編委、國際環境保護與製造委員會(ICEM)常務委員。
阮雪榆院士是國際知名的塑性加工和模具技術專家,我國冷擠壓理論與技術的開拓者,在國內外首創冷擠壓許用變形程度理論,並首先研究成功黑色金屬的冷擠壓技術,著有《冷擠壓技術》等4部專著,對指導和推動我國冷擠壓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曾先後主持完成國家重點攻關項目、上海市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福特-中國研究與發展基金項目。阮雪榆院士獲得多項國家、部、市獎和國際獎勵。
阮雪榆院士在國內率先將CAD/CAM、數值模擬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引入到塑性加工和模具製造領域。並於1983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第二輕工業局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集科研、教學和生產為一體的上海模具技術研究所,先後完成科研成果400餘項,成果轉移和技術服務覆蓋了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及美國、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多個國家,涉及機械、航空、航天、汽車和電子等10多個行業。1994年國家計委在上海模具技術研究所的基礎上批准成立了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阮雪榆院士領導的科研隊伍針對高新技術的特點,有效地實施了「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和工程支持」的戰略,以模具為載體和切入點,在先進製造技術的實施和應用方面完成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還首次提出了與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共建聯合研究室,幫助企業解決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中的具體問題,既得到了充分的資金支持,也學習到了國內外著名企業的高新技術的管理模式,更得到了最新的戰略和技術信息。他先後建立了30多家聯合研究室和應用中心,如上海汽車-上海交通大學汽車模具聯合工程中心、福特-上海交通大學C3P聯合研究室、瑞士FEINTOOL聯合研究室和美國DOCUMMEN航空結構聯合軟體開發中心等。
阮雪榆院士實施的高技術發展新戰略,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批准,在交通大學成立了產學研一體化的「冷鍛教席」。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過國家驗收認為中心具有「很強的技術創新、開發和綜合能力及隊伍」,受到國內和國際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高度評價。美國科學基金會(NSF)的官員到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進行了深入的考察,美國專家認為「中國模具CAD國家工程中心要比美國任一工程研究中心好得多」。美國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stitute)2007年6月的工程研究中心(ERC)報告中,該所調研了11個國家73個工程研究中心,將阮雪榆院士領導的上海交通大學模具CAD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列於首位。
阮雪榆院士共指導博士研究生140名,博士後9名,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謝友柏,男,1933年9月生於上海,1955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內然機製造專業,留校在機械原理及零件教研室任教,1957年隨學校遷至西安。1984年任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學博士點首任博士導師,1986年被聘為教授。1988年任該校潤滑理論及軸承研究所所長。1979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會成立,任第一,二,三屆理事會副會長,1992年任理事長;與此同時還擔任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其它兼職有《摩擦學學報》副主編,《機械工程學報》、《中國機械工程》編委、上海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兼職教授,英《Proc IMechE,Part J,Journal of Engineering Fribologhy》編委等。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謝友柏從事機械學、摩擦學研究及教學工作近40年,主持完成國家重要科研項目數十項。作為第一完成者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省部委、校獎12項和個人榮譽獎十餘種、專利2項,發表論著百餘篇,培養出博士16人,碩士31人。面對摩擦學這一涉足廣泛知識的領域,在潤滑、控制、可靠性、知識獲取、資料庫、專家系統等方面都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研究,並取得進展。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原有建立在簡單系統上的方法,提出了摩擦學(大)系統系統工程的基本思想,構造了理論上的框架,並在大型汽輪發電機組和高速透平機械轉子 軸承系統等的摩擦學設計上,得到重要和理論及應用成果。

C. 上海交通大學什麼時候成立的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於1896年在上海創辦了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建校伊始,學校即確轎首立「求實學,務實業」的宗旨,以培養「第一等人才」為教育目標,精勤進取,篤行不倦,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閉搏數已成為國內著名的高等學府,被譽為「東方麻省理工」。抗戰時期,廣大師生歷盡艱難,移轉租界,內遷重慶,堅持辦學,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廣大師生積極投身民主革命,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構建新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學校調整出相當一部分優勢專業、師資設備,支持國內兄弟院校的發展。五十年代中期,學校又響應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經歷西遷與分設,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兩部分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7月經國務院批准分別獨立建制,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六七十年代,學校先後歸屬國防科委和第六機械工業部領導,積極投身國防人才培養和國防科研,為「兩彈一星」和國防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銳意推進改革:率先組成教授代表團訪問美國,率先實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資捐贈等,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教學科研改革。1984年,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了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對學校的各項改革給予了充分肯定。在國家和上銀謹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學校以「上水平、創一流」為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先後恢復和興建了理科、管理學科、生命學科、法學和人文學科等。1999年,上海農學院並入;2005年,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強強合並。至此,學校完成了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布局。近20年來,通過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雙一流」工程的建設,學校高層次人才日漸匯聚,科研實力快速提升,實現了向研究型大學的轉變。與此同時,學校通過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合作辦學,實施國際化戰略取得重要突破。 1985年開始閔行校區建設,歷經30多年,已基本建設成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大學校園,並完成了辦學重心向閔行校區的轉移。學校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總佔地面積300餘萬平方米。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設,學校的各項辦學指標大幅度上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D.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的學院大事記

2001.05 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正式成立。
2001.09 從全校2003屆、2004屆非計算機專業中招收本科二年級後的插班生共218名,招收一年級本科生150名,渣液嘩2002年秋 2003年春共招收工程碩士362名。
2001.12 通過教育部答辯,被批准為教育部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2.06 上海聯和投資公司、微軟(中國)公司、浦東軟體園、上海交通大學四投資方簽署關於共建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的《合作辦學協議》。
2002.09 四投資方成立學院理事會,確定實施理事埋並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召開第一次學院理事會會議,研究審議學院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工作。
2002.12 與Microsoft、Intel、IBM、HP等八大國際著名軟體公司簽署聯如行合建立學生實踐基地的協議。
2003.01 成立國際合作的高可靠軟體系統實驗室。
2003.03 召開第二次學院理事會會議,研究審議學院成立以來所開展的工作。
2003.06 首屆軟體學院本科生畢業,教育部、上海市有關領導前來祝賀。104名本科生全部實現高質量的升學、就業和出國深造。
2003.07 首次實施三學期制,大三學生在為時兩個月的大型課程設計課程中,經受鍛煉,成效顯著。
2003.09 首屆工學碩士入學,軟體學院按創新思路培養軟體工程工學碩士研究生。
2003.09 上海交大-Intel軟體工程實驗室在軟體學院成立。
2003.09 通過教育部中期評估,並獲得好評。
2003.09 軟體大樓結構封頂。
2003.11 微軟公司副總裁凌大任博士訪問軟體學院並受聘出任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名譽院長;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沈向洋博士受聘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2003.11 軟體學院成立嵌入式系統實驗室、軟體系統架構實驗室、數字醫療實驗室。
2003.12 全國軟體學院建設工作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舉行。
2004.02 282名軟體工程碩士新生入學,按七個學科方向進行培養。

E. 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集團的董事會成員

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由五人組成。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吳竹平總經理擔任董事長;上海交大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龔民煜、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理事長陶愛珠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趙健敏總裁及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執行院長王紅新企業高管專家任董事。教育集團專家顧問委員會由20多位交大專家教授及院、處領導為主體的成員組成, 上海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丁文江教授為委員會主任,校長助理紀凱風為委員會副主任。

F. 上海交通大學的歷史沿革

南洋公學 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廣學校》一折,建議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
1896年3月,由清代著名翻譯、近代小學教學方法改良的先行者鍾天緯開辦的三等公學開學。盛宣懷將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捐出的高昌廟經正書院舊屋暫借給鍾用作該校校舍。鍾天緯於當日發布啟示,先開蒙館三塾,將來待經費許可,再開設六塾,將學有成效者,送南北洋大學堂。9月得到盛宣懷批准,由電報總局撥助常年經費洋1000元辦學。盛宣懷在上海乘船去江寧府向兩江總督劉坤一稟明,擬在上海捐購基地籌款開辦新式學堂——南洋公學及銀行、鐵路、紡織等事宜。
10月,盛宣懷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附奏《請設學堂片》,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擬在上海捐地開辦南洋公學,經費由輪電兩局捐輸,聘請何嗣焜出任總理。12月得到光緒准允。至此,標志南洋公學正式創立。因學堂地處南洋(當時稱江、浙、閩、廣等地為南洋),參考西方學堂經費「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為公學」,故定名為南洋公學。
1897年3月6日,借上海徐家匯民房一所作校址,「南洋公學」正式開學;4月,委任何嗣焜為南洋公學總理(即校長)。
初建時以培養高端法政人才為辦學目標,先設師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繼設鐵路班、特班、政治班、譯書院、東文學堂等,體制完備,規劃宏遠,創開了我國近代教育的新風氣。
1905年,學校改隸商部,改校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始以培養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為目標。1906年秋,學校工科之始——鐵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隸郵傳部,易校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0月,學校設立的第一個工程專科,即學制3年的鐵路專科正式成立。1908年夏,增設電機專科,為中國高等學校最早設立之電機系科。
1909年,航海專科成立,且於1911年改為商船學校。
1910年,建立電機實驗室。同年秋,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聲中,唐文治宣布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監督改稱校長。此時期學校經費困難,唐文治提出自己減薪一半,師生同心,以維持教學。唐文治還著《人格》一書作為國文教材。此時期孫中山蒞校演講,全校師生共同致力於興建中國實業。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1912年秋,學校歸交通部直轄,改校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學校雖幾度更名,但堅持培養交通實業專才的宗旨不變。
1918年3月,學校又增設鐵路管理科。
1919年7月,侯紹裘成立南洋義務學校。 交通大學 1920年12月14日,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要政極需專材」為由,提交國務會議議決,將北京郵電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及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合並,改稱「交通大學」。
1922年4月8日,葉恭綽校長電示「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
1922年由於政局變動,葉恭綽出走;7月21日,交通大學正式分為兩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學和交通部唐山大學。此後校長多次變換,直到1924年底凌鴻勛再次任校長,學校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時期仍設置電機、機械和鐵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調歸唐山學校。學校在此期間又新建成體育館和調養室,並創辦了中國高校最早的工業研究所。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1927年,北伐勝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國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學。學校改組為第一交通大學,設立校務委員會。並第一次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脫離學校,另組私立南洋模範中小學。
1928年2月,國民政府任命蔡元培為1927年9月7日改名為「第一交通大學」的校長。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192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增設鐵道部。學校移歸鐵道部管轄,將設在上海、唐山、北平三處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並,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學院。校長由鐵道部部長孫科兼任,副校長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為專職校長。這樣就把「部(鐵道部)、路(鐵路)、校(交大)聯成一貫」,形成「部校合作」體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師生均得安心教讀,勤求學業,蔚成良善校風」。
這一時期學校經費充裕,校舍建設和系科建設都得到較快發展,校園面積也擴大到近500畝。期間,先後成立了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院和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由此形成了以工為重點,理為基礎,兼重管理的教學體系。這一時期學校發展迅速,特色明顯,成績顯著,影響深遠,廣大校友稱之為新中國成立前學校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1937年8月1日,學校劃歸教育部。八·一三事變爆發後學校遷至上海法租界繼續辦學。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部 日軍侵佔上海租界後,交通大學總部從上海轉移到重慶九龍坡。此時期,交大開展院系建設。重慶商船專科學校並入交大組建造船等新專業,創辦電訊研究所。學校規模擴大,教學設施、條例逐步完善。 國立交通大學 1945年10月,抗戰勝利後,重慶交大總校師生分批復員上海。
1946年,國民黨挑起內戰,滬校與渝校會合,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 廣大師生投入到反對內戰的斗爭之中。在通貨膨脹、經濟困難與白色恐怖之中,學校仍堅持改進教學,並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
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並於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學。交通大學部分校友遷至台灣後「復校」,這就是後來位於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 上海解放後,交大師生員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之中。學校在華東教育部領導下,明確交大是理、工、管理類大學,其任務是為新中國培養建設人才。1952年全國進行大規模院系調整,交大由10個系、1個專修科調整為機械、電機、造船3大類、7個系;開辦工農速中和工農調干生班、開展學習蘇聯經驗的教學改革,走按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道路。
1953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55年,交通大學遷往西安。
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學院在交大現址成立。
1957年6月,國務院、高教部批准交大分設西安、上海兩部分。 上海交通大學 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 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正式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1961年2月6日,中央決定上海交大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同時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領導。
1970年2月15日,學校劃歸第六機械部領導。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下達通知: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上海交通大學移交給教育部領導,實行教育部與上海市雙重領導以教育部領導為主。
1984年,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了上海交通大學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
1984年6月10日,上海交大列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等院校。
1996年,學校被列入211工程重點建設。
1999年7月,進入985工程;同年9月1日,學校隆重舉行慶祝上海農學院並入上海交通大學暨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成立大會。
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並入。 截至2014年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有1個國家實驗室(籌),8個國家重點(級)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級研發中心,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實驗室,30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6個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社科基金決策咨詢點,2個文化部文化產業研究基地,8個上海市理論創新基地、智庫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工作室,3個世界衛生組織合作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 科研機構國家實驗室 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繫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金屬基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
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工結構及量子調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遺傳發育與精神神經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智能計算與智能系統」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籌)
系統控制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
微生物代謝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系統生物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細胞分化與凋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電力傳輸與功率變換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功能基因組學和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薄膜與微細技術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動力機械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醫學胚胎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內分泌代謝病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內科消化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都市農業(南方)重點開放實驗室(籌)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胃腫瘤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骨科內植物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糖尿病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激光製造與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胰腺疾病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網路化製造與企業信息化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數字媒體處理與傳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內分泌腫瘤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發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電氣絕緣與熱老化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數字化汽車車身工程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信息安全綜合管理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聯合格爾)
上海市血管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眼底病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組織工程研究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防治骨與關節病損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人類基因組研究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獸醫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胚胎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其它實驗室 物理實驗室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工程力學實驗中心、電工及電子實驗中心、製冷及低溫工程研究所、水下工程實驗室、渦輪機實驗室、內燃機實驗室、動力裝置試驗室、熱工及熱力工程試驗室、製冷工程試驗室、核動力工程試驗室、圖像工程試驗室、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中心試驗室、工業電氣自動化試驗室 、自動控制理論試驗室、通信試驗室、信號處理和微波技術試驗室、無線電技術試驗室、微電子電路與系統試驗室、計算機科學技術實驗室、慣性技術與測試系統實驗室、檢測技術及儀器實驗室、精密儀器試驗室、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實驗室、能源工程系實驗中心、電機實驗室、高電壓技術實驗室、應用電子技術實驗室、上海交大—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電工及電子技術實驗中心、金屬材料實驗室、金屬材料強度實驗室。 交大創造了中國近現代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中國最早的內燃機、最早的電機、最早的中文打字機等;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核潛艇、第一艘氣墊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設計的第一代戰斗機、第一枚運載火箭、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例心臟二尖瓣分離術、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種原位肝手術、第一例成功搶救大面積燒傷病人手術,第一個大學翻譯出版機構,數量第一的地方文獻,國內第一位歐洲科學院人文社科院士等,都凝聚著交大師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學獲頒國家三大科技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5項、省部級人文社科獎11項,獲發明專利授權746項 。 重大成果 2003年,交大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單載波移動接收」,取得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信號高碼率移動接收的技術突破。 2010年,王振義院士因在血液病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而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上海交通大學擁有「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系統關鍵技術與設備」、「巨型重載操作裝備的基礎科學問題」、「中、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解剖分析系統」、「3500米深海觀測和取樣型ROV系統」、「無纜水下機器人」、「深潛救生艇」、「潛艇雜訊振動控制設計及其應用」、「阻燃鎂合金及其應用關鍵技術研究」、「轎車車身製造質量控制」、「納微尺度流體流動與傳熱傳質的基礎研究」、「原位復合自生增強Ti基復合材料、Mg-Li基復合材料研究」、「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制備技術研究」、「超支化聚合物的可控制備及自組裝」、「全氟離子膜關鍵技術研究」、「A-I型短指症致病基因的研究」、「DNA大分子上的一種新的硫修飾」、「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組織工程學重要基礎科學問題研究」、「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變化的分子機理研究」、「白血病、紅細胞和血小板等血液系統相關疾病研究」、「成年哺乳動物雌性生殖幹細胞的發現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醫學基因組學研究獲突破」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主持研究的「揭示兩種天然產物靶向特異蛋白治療白血病的機制」,以及參與研究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共同入選201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學術論文 2013年,學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和經費數連續四年全國第一。SCI收錄論文數等指標連續多年名列國內高校前茅,2012年度SCI收錄論文數4147篇,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二;2003-2012年SCI收錄論文累積被引23655篇、171550次,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三;「表現不俗」論文1041篇,居全國高校第三;在各學科期刊影響因子前十分之一的期刊發文達到409篇,居全國高校第四;作為第一作者發表國際合著論文753篇,居全國高校第三;4篇論文入選「2012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居全國高校第三;國內科技論文數7650篇,國內被引34028次,繼續保持全國高校第一。2012年SSCI和A&HCI收錄論文231篇,位列全國高校第三。 學術期刊 上海交大主辦有30餘種中外文學術期刊,其中《Nano-Micro Letters》雜志為sci收錄期刊 ,《上海交大學報》(自然科學版)及(英文版)、《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工業工程與管理》四刊於2010年被國際公認的六大權威科技期刊檢索資料庫的英國INSPEC國際檢索系統收錄。
上海交大《系統管理學報》與《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兩種期刊入選CSSCI(2012-2013)來源期刊。 期刊一覽Nano-Micro Letters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歐洲評論》《中國文化產業評論》系統管理學報上海管理科學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交大法學國際高等教育中國金融評論中國海洋法學評論中國都市化進程報告當代外語研究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學學報(中文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機械設計與研究工業工程與管理模具技術傳動技術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微米/納米科學與技術微型電腦應用科技英語學習海洋工程振動與沖擊雜訊與振動控制鑄造工程·造型材料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應用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Analysis力學季刊教育傳播與技術學校體育科研腫瘤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底,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334萬冊,期刊5000餘種,電子期刊5.47萬種,電子圖書252.23萬種,學位論文249.65萬種,電子資料庫384個,此外,多媒體資源館藏總量達14.1TB。支持通過網路24×7的館藏目錄、電子文獻、館際互借、參考咨詢、文獻征訂、新書刊報道等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是國際圖聯(IFLA)成員館,並與國內主要圖書館、信息中心和美、英、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圖書館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在交通、材料、機電、能源、信息、管理及農業等學科領域形成館藏文獻特色,同時緊跟學校學科發展政策,加大力度進行人文社科類館藏資源的建設,努力成為學校的學習資源中心和信息共享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承擔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華東南地區中心、上海市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秘書處、上海教育網路圖書館管理中心、上海中心圖書館交大分館等職責,同時,是具有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科委雙重資質的科技查新工作站,還是全國首個設在圖書館的「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

G. 蘭州交通大學畢業生出過哪些領導

蘭州交通大學部分知名校友

黃 民 原鐵道部總經濟師、發展計劃司司長現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
郭允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部黨組成員
耿志修 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鐵路重載運輸專家
戴曉曙 中組部幹部一局巡視員副局長
高曉兵 曾任鐵道部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現任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
聶阿新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院長
董峰貴 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董事長
陳務軍 上海交通大學博導,教授
馬坤全 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博士導師
徐瑞華 同濟大學交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雷樂成 浙江大學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秦世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何義亮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榮輝 華南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教授、博導
張 哲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系主任博導
拾 兵 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博導
郭進 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王在華 世界易經學會(WBCA)榮譽會長兼學術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國際易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馬建軍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富生 日本岐阜大學工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石宗利 湖南大學教授、博導
王克海 交通部橋梁科學研究院博導
田長海 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王石 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文一波 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張建國 原中華英才網總裁
白中仁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總裁
趙偉民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
周岳溪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水污染控制技術首席科學家
張曙光 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局長
鮑繼懷 廣州市豐凌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力 和光集團總裁
湯建國 青藏鐵路公司副總經理
馬海民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范多旺 蘭州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綠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丁昆 中國鐵路編組站自動化領域業界公認的首席專家
陳後金 北京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劉維寧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博導
趙德安 西北民族大學校長 博導
賴遠明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博導
張孟喜 上海大學土木工程系系主任博導
張金榮 杭州地鐵公司副總工
謝正光 北京市地鐵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工
安同祥 早稻田大學教授
陳東安 蘭州軍區總醫院骨科研究所教授
譚忠盛 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 教授、博導
李向前 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楊少林 圳地鐵三號線公司總經理
漆寶瑞 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黃西華 中鐵二局集團公司董事長
晉志毅 西安鐵路局副局長
林蘭生 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總經理助理
張繼民 辰日中國總部總經理
李 寧 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朱本珍 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光范 海南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
邢 斌 青藏鐵路公司副總經理
馬步真 天水建築設計院院長
劉永紅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繼武 中鐵隧道局局長
趙立香 甘肅省團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
王猛 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英龍 京津城際鐵路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
姜滿金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建新 蘭州市城市建設設計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拉有玉 蘭新鐵路新疆公司總經理
劉學良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現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
蘇順虎 鐵道部運輸指揮中心(運輸局)副主任兼運營部主任
孟素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張 斌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總公司董事長、總裁
張錦躍 原西安鐵路局黨委書記,現鐵道部派駐華沙(波蘭)鐵路合作組織代表,鐵路合作組織委員會副主席
方蘭珍 原鐵道部勞動和衛生司司長,現中國鐵道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郭民龍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劉生榮 西安鐵路局副局長
郝東周 鄭西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朱朝陽 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杜世家 蘭州航天石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康 維 南昌鐵路局副局長
劉志江 全國鐵路總工會生產宣傳部部長
高金陽 蘭州鐵路局副局長
趙 平 蘭州鐵路局副局長、總工程師
華國賢 昆明鐵路局副局長
李爾濤 吉泰物流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湯友富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院長
白曉春 青藏鐵路公司黨委書記
朱華新 青藏鐵路公司副總經理
王在廣 烏魯木齊鐵路局副局長
許翌星 江蘇山田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寧夏理工學院常務副董事長
汪紹恩 北京巨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邢 濤 蘭州鐵路局副局長
馬葉江 烏魯木齊鐵路局副局長
張喜勝 鐵十二局集團副總經理
李布英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
張陪眾 中鐵21局集團公司副局長
吳成福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武海光 中鐵十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經理
劉登科 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龍援青 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周孝文 鐵道經濟規劃院副院長
諶良仲美 中環境基金會副總裁
項志敏 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權縣民 中交二局副總經理
史柏生 中鐵三局 副總經理
謝亞偉 河南省建設投資總公司副總經理
劉永紅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榮發 鐵三院總工程師
劉林山 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H. 上海交通大學課程擴容是院系直接擴容嗎

上海交通大學課程擴容是院系直接擴容。
12月1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加強區校共建基礎教育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暨附屬學校聯席會議在包玉剛圖書館517會議室召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加強區校共建基礎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張安勝,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加強區校共建基礎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仰頤,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人力資源處處長、加強區校共建基礎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趙震,校工會主席、加強區校共建基礎教育領襲納激導小組副組長兼基礎教育辦公室主任於朝陽,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加強區校共建基礎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徐向東出席。
會上,於朝陽首先以「提質擴容促發展同心共育創一流」為主題,從「一張從無到有的成績單」、「一套攻堅克難的解題法」、「一輪趕考引發的新思考」三個方面匯報了上海交通大學2021年基礎教育工作開展情況。今年以來,學校成立獨立的專門機構,加強組織保障;同時拍襪理順合作辦學機制體制,規范工作開展;通過將附屬學校納入校長獎遴選、設立基礎教育發展基金以及加強區校合作辦學等方式增強師生歸屬,拓展辦學資源,實質落地合作。針對基礎教育事業中出現的入學難題、發展難題等「硬骨頭」,基礎教育辦通過「善做加法」、「巧做乘法」、「勤做減法」和「智做除法」的解題法,巧妙化解難題,建立制度規范。未來,交大基礎教育將繼續下好「工作統籌」這一盤棋,緊緊圍繞「提質擴容」這一主題,加強「一條龍」服務,拓展「一張網」資源,保障人才強校,打造一流基礎教育品牌茄缺。

I.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的醫院領導

院長徐衛國
1952年出生,中共黨員,醫學碩士,管理學博士,衛生管理和呼吸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營養系副主任。長期從事醫院管理和呼吸內科臨床工作,擅長醫院人才戰略管理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曾應邀赴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大學醫院研修學習。
先後主持《營養代謝狀況對慢阻肺發病機制影響的研究》和《現代醫院人才隊伍建設的研究》等各類各級科研課題7項,其中3項為管理軟課題,共在國家級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8篇,主編與參編學術專著6部。這些年來,他在醫院管理相關學術機構中擔任中國醫院協會理事、中國醫院管理雜志副理事長、中國醫院院長雜志副主編、中國實用內科雜志常務編委、上海健康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務,並先後獲得上海市教育系統和衛生事業管理成果獎3次。由於他在抗擊「非典」的突出表現,被評為上海市衛生系統模範工作者稱號。
黨委書記孫錕
1964年出生,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黨委書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兒童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兒科醫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系主任。 1985年畢業於浙江省溫州醫學院,1987年考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98年獲得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9年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教授。先後於1997年、1999年赴香港大學Grantham醫院、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進修,2004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及公共政策學院學習。

J. 朱岳衡團隊其他人都有誰

朱岳衡團隊由以下幾位組成:
1.朱岳衡:研究員,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機器學習經驗。
2.郝曉峰:研究員,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人工智慧經驗。
3.李銘浩:研究員,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自然語言處理經驗。
4.沈春曉:研究員,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數據挖掘經驗。
5.陳子恆:研究員,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計算機視覺經驗。
6.陳宏祥:研究員,碩士,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機器學習經驗。
7.吳菊發:研究員,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深度學習經驗。
8.陳可:研究員,碩士,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鄭御具有多年的模式識別經驗。
9.熊建偉:研究員,碩士,畢業於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知識圖譜經驗。
10.楊曉宇:研究員,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喊畝岩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具有多年的信息檢索耐咐經驗。

熱點內容
紐約大學化學專業 發布:2024-11-01 18:27:42 瀏覽:776
空軍工程大學考研調劑 發布:2024-11-01 18:23:54 瀏覽:172
蘇州大學博士後漲工資 發布:2024-11-01 18:22:29 瀏覽:720
謝菲爾德大學園林專業 發布:2024-11-01 18:22:22 瀏覽:957
吉首大學研究生處電話 發布:2024-11-01 18:20:44 瀏覽:826
大學後去美國工作 發布:2024-11-01 18:07:54 瀏覽:261
花溪大學城民宿轉讓 發布:2024-11-01 18:05:07 瀏覽:357
西南交通大學考研條件 發布:2024-11-01 18:04:23 瀏覽:916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系統 發布:2024-11-01 18:01:18 瀏覽:762
大學生創業好項目推薦 發布:2024-11-01 17:53:22 瀏覽: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