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捐贈基金回饋捐贈者
A. 美國TOP100大學的捐贈基金排名,比比哪所大學最有錢
最有錢的綜合大學:哈佛、耶魯、芝加哥大學、斯坦福、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大、艾莫里、萊斯、西北、伯克利、南加州、杜克、密歇根、聖母、紐約大學、霍普金斯、布朗。
B. 揭秘哈佛「史上最大單筆捐贈」背後的神秘家族
據報道,此次陳氏家族「慷慨解囊」捐出的贈款,佔到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期籌資計劃目標的75%以上,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原先計劃在2018年前籌資4.5億美元。
這次陳氏家族對哈佛的巨額捐贈,也讓這個神秘的中國富豪家庭和晨興基金掌門人陳樂宗先生,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輿論界和媒體界發出了不同的質疑和探尋。陳樂宗是何許人也?
很少接受采訪的陳樂宗非常低調,在網上很難搜到和他有關的全面詳細資料,而捐贈哈佛的新聞也不是晨興所發布,是哈佛首先發布的。陳樂宗從一位成功的投資家、科學家,到低調的慈善家,如今再到支持教育,陳樂宗先生的人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角色間的轉換,所有的角色背後貫穿了一條主線,就是以個人力量推動世界的改變,以生命改變生命。
而他旗下的晨興創投早已在業內全球聞名,曾成功地投資了眾多耳熟能詳的高科技公司,如搜狐、迅雷、攜程、YY等一大批在美國上市的公司,近期在國內比較有名的是大手筆投資了雷軍小米手機,是小米最大的投資方。
「您對財富的終極態度是什麼?」
曾經面對記者采訪,陳樂宗微笑地說:「財富是身外物,我有我的生活方式,財富再多我也不會改變我的生活方式,我個人的生活需求非常簡單,有一些事情我是不會做的。我不會開什麼名貴的汽車,我開的就是一個普通大眾汽車,我覺得機器啊什麼,性能,質量都很好,足夠了。」
2014年,陳啟宗、陳樂宗兄弟以29.5億美元的資產總額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排行榜上位列第17位。但生活中陳樂宗非常簡朴低調,帶的是普通電子石英錶,開的是普通大眾車。於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他和他的家族對社會公益和教育的支持,卻一鄭千金,不計任何回報地慷慨大度。
除了企業家和投資家外,陳樂宗本人的另一個身份是生物科學家,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研究員。他說:「因為我自己是搞科學的,所以我對科學和教育方面的支持比較多。」
陳樂宗和陳啟宗弟兄倆所屬的陳氏家族,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兄弟倆是很多全球經濟組織、機構、甚至美國總統家的座上貴賓。陳氏家族的財富史源遠流長,兄弟二人的父親陳曾熙1923年就出生於天津的一個富豪家庭。「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似乎和這個家族無緣。
為什麼這個家族如此樂善好施但又異常低調?
一方面,和陳樂宗的父親有關,他小時候,父親已經是成功的商人,但每逢有窮人在教育上需要幫助,父親都毫不猶豫地慷慨解囊,父親對他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他們也延續了家族的傳承。所以,此次捐贈,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以表紀念。
另一方面,陳樂宗從小是在香港的教會學校長大的,在那裡度過了小學和中學。在那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信奉基督,更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直到現在,在他的演講中還常常引用《聖經》中的金句。作為一個商人、一個科學家、慈善家等多重身份,他用自己的方式來踐行上帝賦予他的使命和呼召。陳樂宗在香港大學崇基書院講演時,勉勵那些莘莘學子,引用聖經的話語。舊約《聖經》〈箴言〉四章二十三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陳樂宗認為當前商業社會已經徹底墮落,人們的貪婪和無底限導致了金融危機。改變世界的方式是什麼?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在陳樂宗看來,改變人靈魂可能是最難的,但改變是有可能的。陳樂宗透過支持教育、慈善、文化等渠道,以自己的方式不斷地改變世界。對抗急功近利的「香港中環價值觀」,也對抗貪婪「華爾街的價值觀」。
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畢業典禮演講中,陳樂宗如此勉勵面對那些即將畢業的精英學子:「倘若人類在消弭戰爭丶犯罪丶仇恨和貪婪等臻善功夫上成績乏善可陳,只望我們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會有較佳的表現。」他在多個場合表達,「我不忘神說,』 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這個托負,並對他的恩典永懷感激。」
很多網友質疑:為什麼這么大手筆的捐助,給了並不缺錢的美國的哈佛大學,而不捐助中國的大學或中國的慈善機構?
陳樂宗本身是哈佛大學校友,上世紀70年代先後在該校公共衛生學院獲得碩士及放射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曾在哈佛醫學院從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工作,而校友捐款回饋母校是哈佛優良的歷史傳統。
捐資大學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是悠久的傳統,這來源於優良的文化傳統,也來源於長久積累的優質校友網路,良好的信用機制是有力保障。陳樂宗本人不僅長期捐贈自己的母校哈佛大學,而且還一直承擔為母校募款的職責。他說,「基本上,無論你捐哪一所美國大學,都有相當的信心這個錢不會亂花。法律的制約,還是民間的風氣都是保障。」
陳樂宗分享了一個最近的案例,上世紀60年代有個家族基金捐了一筆錢向普林斯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捐贈了一筆很可觀的錢。當時捐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在美國政府做外交的人才,但是近年這個家族卻發現他們的捐贈學校卻沒有用在培養這樣的人才方面。後來這個基金就將普林斯頓大學告上了法庭。陳樂宗說:「美國的私立大學財政對外的透明度是很高的。每個大學只要是非盈利性質的,管理層里高管的工資多少都要披露的。比如哈佛大學校長一年工資多少上網都查得到。」
陳樂宗說:「你看美國的大學,現在美國頂尖的大學都是所謂私立大學,當然他們私立也是非盈利性質的。如果你回看50年前,全美國最強的大學是加州大學的伯克利分校,但是隨著加州政府財政不好,類似伯克利這樣依靠公費運營的大學就在走下坡路。去年,哈佛大學啟動了一個募捐的計劃,目標是要募集65億美元,在美國,除了哈佛,還有很多其他大學,都是以多少個10億美元為目標去募捐的,像賓州大學,斯坦福啊,最近都在搞這種計劃。美國私立大學的抬頭,可以顯示出民間捐贈是大學能保持優質教育的一個源泉。」
事實上,陳氏家族在中國對教育也有很多的捐助和支持,如中科院晨興數學基金、在北大、復旦和浙大等大學設立的獎學金等,在香港捐建了香港中文大學晨興書院等等,數不勝數。
為什麼捐贈給哈佛公共衛生學院,鎖定在公共衛生醫療范圍和領域?
陳樂宗曾公開表示,醫學往往聚焦於個體治療,但預防性公共衛生計劃能夠影響整個社會。「如果你看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公共衛生,」他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提到了當前的埃博拉(Ebola)危機。「如果我們要有效應對全球健康威脅的話,公共衛生肯定是這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陳樂宗說。
高科技的發展,可以拯救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在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陳樂宗說:「小孩肺炎這個疫苗,現在在美國一個小孩打這個疫苗要260美元,那這個價格很高的,發展中國家的小孩沒法能負擔這種疫苗。那麼能把這個疫苗價格下降的,也只有靠新的科技。所以我前幾年就開始做這個事兒,跟哈佛大學一個教授合作,用新的技術把這個疫苗的生產的成本降下來。希望有一天就不是260塊,可能是26塊,可能2塊6毛。這樣就大量的甚至發展中國家的小孩也能用得上,得以幫助更多人。」
作為美國最高等級的公共衛生培訓機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不僅為醫療體系進行最先進的科學研究,為醫療衛生系統培養人才,也為政府決策提供和影響決策的政策分析。這個學院有著輝煌的歷史,學院的研究成果挽救了全球無數生命,或是減輕了人們的痛苦;學院教人們如何吃得更健康,讓新出生的嬰兒避免感染艾滋病毒,推動美國通過清潔空氣條例,幫助人道主義救援人員在災難中更有效率地工作,轉變整個公共衛生領域的觀念和實踐。
中國目前有非常嚴重的霧霾(PM2.5)問題,美國也曾面臨嚴重的空氣污染危機,正是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推動美國國會通過了《清潔空氣法案》(1963 年),最終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極大地推動了美國環境和健康保護。
中國基本實現了農村醫保,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蕭慶倫教授可以說功不可沒。他長期在中國最基層調研和考察,與中國的衛生部門的官員討論,從而設計出將中國貧民納入保障的醫保政策,並最終被採納,惠及數億人。分析家認為,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優異成績和良好傳統,都應該是陳樂宗和他家族的晨興基金願意傾力支持的原因。
生命不只是科學,還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在香港崇基書院對青年學子的演講,更能表達他的立場,他說:「人的內心世界除了人的魂還有人的靈,靈是令人能與神交通的器官,人需要與神有交通,如藉祈禱丶靈修丶祟拜,在這交通中,神就把衪那聖潔丶公義與慈愛的屬性傳輸到人里,成為人的美德,所以人與神的溝通是高尚道德的泉源,是抵抗誘感力量的供應站。理性與靈性,屬兩個不同的境界,在一個多維的內心世界裡,二者不但可以兼容並包,並且可以相輔相成。2006年哈佛大學課程改革委員會提出建議在哈佛大學本科生課程里,加入一門「理性與信仰」的必修課,無論個人在這問題上最終的結論如何,信仰是每個青年人成長過程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文章來源自網路,港漂圈我編輯整理
C. 知乎· 在美國大學的捐贈基金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實大部分美國大學基金會就是一種FOF (Fund of Fund),只不過沒有直接客戶的壓力,而程序上只需對董事會負責。至於內部工作如何,基本上每家學校各不一樣。在我知道範圍內,大概介紹下。
首先,分兩類:一, 公共的-大多是公立大學的基金會,如加州大學,德州大學。這類基金會需要向公眾定期報告。幾個特點:
1. 由於需要公開很多信息,這樣子學校基金可能會喪失一部分的超額收益,因為不共享倉位的投資經理會被排除。從投資配置的角度講,這樣就有了偏見。如果你不是因為認為不透明的經理比透明經理表現要差而做這樣的決定,理論上你的配置不是最優的。
2. 公共的大學基金管理人員的薪水要公開,如果完全市場化的薪水結構,會受到很大的公共壓力。
3. 會收到很多公眾的質問,需要PR部門支持。公共關系很重要。
二,私有的-大多是私立大學基金會。如哈佛耶魯。
1. 由於是私有化的部門,這類的大學基金會不需要公開太多信息。
2. 基金管理人員薪金可以完全市場化,只要董事會批准。之前有新聞爆出哈佛的交易員幾百萬美金薪水遭到董事會質疑。
3. 投資也更自由,工具更多,可投資的范圍更廣。大學基金會是非盈利組織,從公司本質上就決定了整體工作節奏跟各大對沖基金投行肯定是要慢些。而且大學基金是買方,各大基金經理,咨詢公司,資管公司,軟體公司都會到你辦公室來攬生意。另外,個人覺得,由於跟大學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大部分的大學基金的學術氣氛濃厚,有很多高級經理同時也是教授,也經常會有學術大牛來探訪。我曾經打開過一個「古老」的EXCEL模型是由William Sharpe(諾獎得主,Sharpe Ratio公式發明者)親自編寫,蠻驚訝的當時。這些人都是慢性子,所以大學基金大都是四平八穩的。
現在把題目延伸出去一下下,從投資角度來講,大學基金的兩個主要特徵:
1. Allocation 比 Selection 重要!大學基金其實就是allocator。 資產配置對總體收益的影響比選擇出好經理人影響要大的多。畢竟大學基金講究的是Diversified,表現再好的經理,在整個portfolio下不見的佔比能超過個位數百分比的。
2. 大學基金是長期投資者。捐贈金從技術角度上講是最追求長期收益的一種資本,因為捐贈金沒有obligations。如果學校沒有財務上的需要,理論上捐贈金是不用考慮「贖回」的。所以如我之前答的一貼里問的,這就是為什麼VC/PE拿了很多養老金捐贈金的投資。因為長期投資者可以拿流動性缺失的超額收益,這正是VC/PE提供的。也正因為是長期投資者,所以在大學基金里的人都有很長的工齡,流動性較低,這也復合了整個基金的格調:長期穩定的增長。稍微講下耶魯和張磊,據我所知,張磊只在耶魯實習過,但是這就夠了,因為結識了David Swensen,當代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或者沒有之一)。而且張磊本身當時能力就很突出,已經夠格可以當基金經理了。Yale給了第一筆錢,也帶動了其他幾所學校基金。加一句,現在前10大美國大學基金,有6家還是7家的首席投資官都是David Swensen以前的手下。
D. 美國對大學的捐贈型基金需要還嗎
捐贈是帶有捐獻贈送性質的,不需要歸還。
E. 美國名校「拼爹」公平嗎
美國名校可以「拼爹」入學
美國常春藤聯盟指的是由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八所大學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它們全部是美國一流名校,分別是: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及康奈爾大學。這是一個世界頂級大學階層,可以想像,進入這樣的大學可謂競爭激烈,難上加難。
看來,進入這些大學的學生必須非常優秀,是學霸中的學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對有一定背景的人來說卻並非如此,比如,如果申請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校友,錄取標准就可以下調好幾個等級,這類學生的錄取率會比普通學生高很多。如哈佛大學在2011年普通學生的錄取率不到6%,而校友親屬的錄取率高達30%左右;普林斯頓大學在2009年的普通學生錄取率為9.2%,但校友錄取率為41.7%。
原來美國大學也有潛規則!其實這條規則沒有那麼「潛」,而是相對公開的。校友親屬入學被稱為「傳承入學制」,在美國私立大學中廣泛存在,招生官員也並不隱晦這一點,甚至學校招生網頁上直接表明如果是校友子女,就會另眼相待。很多名流權貴的子女都因為父母或兄弟姐妹是校友而入讀某名校。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畢業於世界排名第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並在學校的監督委員會任職,他的兩個兒子「父子相繼」,也都順利進入了這個頂級的商學院。
除了校友親屬可以加分,美國私立大學遇到權貴、名流、富商和大額捐款的申請人家庭,也會給予不同程度的優待。
這不是明目張膽地「拼爹」入學嗎?沒錯。於是,公平問題就出現了,本來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留給真正優秀的學生,卻被富二代、官二代、校二代霸佔。美國這些大名鼎鼎的世界級名校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難道不怕淪為「權貴子弟俱樂部」嗎?
?從來不「拼爹」的另類
在美國私立大學中,只有極少數幾所大學是另類,完全不看捐贈和家庭背景,只看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這里的典型代表就是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這兩所全世界最頂尖的理工大學。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網頁上明確寫著:校友關系不予考慮。它們的文化核心就是絕對的精英化,一直以來堅持只接納真正的科技天才。
那麼,這樣的大學如何籌措資金呢?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創新研發。像麻省理工學院就以各個實驗室為單位,由世界各大企業提供資金。以其中的媒體實驗室為例,每年獲得來自60多家企業的3000多萬美元的資助,其中的企業包括谷歌、微軟、LG、三星等世界科技巨頭。最霸氣的是,投資方不能設定任何研究方向,也無權干涉實驗室的任何研究,投入的錢怎麼花一概無權過問。企業所能得到的回報是,可以派人從旁觀察實驗室的研發過程,如果企業方看到一項發明的商機,可以向實驗室申請授權。也只有神級的技術創新基地才能獲得企業如此大的信任,而不考慮家庭背景、只看中才能的入學標准正是建立這一信任的基礎。
看來,入學要求公平或不公平並不能成為評價學校入學制度的唯一標准,學校的入學制度本是學校運營這個大系統中的一環,是否合理要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來判斷,只要各方共贏、良性循環,就是可以接受的。反觀中國高考,用幾科試卷為全國高考生評級,雖然看似公平,但究竟是否合理?能否能達成共贏和良性循環呢?
本文源自大科技<網路新說> 2017年第6期雜志文章 歡迎讀者們關注大科技官微:hdkj1997
F. 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因病去世,他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
大衛斯文森提出的投資理念,被大量捐贈基金所以使用,他掌管的大學基金收益率也常年名列前茅。根據外媒報道,知名投資人斯文森與最近離世,享年67歲。據悉,該投資人在美國金融市場頗具影響力,其掌管的大學捐贈基金的收益率常年高於其他同類基金,並且其提出的另類資產配置方式,被不少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所借用。在掌管耶魯大學基金的幾十年裡,該基金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9.9%,這個數字高於同一時期的美股收益率。
G. 向耶魯大學捐款的大學生張磊的個人資料
張磊,男,中國國籍,美國耶魯大學2002屆畢業生。是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HilhouseCapitalManagement)的創建人。2010年元月初,美國耶魯大學校長萊文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款888.8888萬美元。這是目前為止,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最大的一筆個人捐款。
中文名:張磊 籍貫:河南省駐馬店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72年 職業:商業 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耶魯大學
張磊(音譯),1972年出生在中國河南省駐馬店,於1989年考進大學,當時中國正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高考那年張磊所在的省有10萬考生參加考試,而張磊一舉奪得第一名。後來,張磊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張磊選擇的專業是國際金融。
1998年,張磊申請到美國的大學讀研究生,而那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到海外學習。他可以到很多相當優秀的學校就讀,但是張磊選擇了耶魯大學。在美國耶魯大學讀國際經濟專業,同時攻讀國際關系和工商管理碩士。回到中國後,他以耶魯大學的捐贈基金作為初期投資,以3000萬美元開創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如今(2010年1月初),他的運營資產已達到25億美元。
另據相關媒體在網站上搜索到《湖南日報》2007年1月15日的一篇報道說: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周強前一天會見了耶魯基金中國投資機構總經理張磊和網路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一行。[1]
張磊[耶魯大學畢業生] - 捐款事件
2010年1月4日,據耶魯大學公共事務辦公室網站消息,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萬8888美元。這是到目前為止,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捐贈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
張磊稱:之所以選擇捐贈888.8888萬美元,是因為數字8在中國文化中有特別含義,其發音類似「發」,代表了財富和運氣。據悉,這筆捐款將主要用於耶魯管理學院新校區的建設。另外一部分作為獎學金,提供給「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國際關系計劃項目,以及資助耶魯各種和中國有關的活動。
張磊[耶魯大學畢業生] - 相關評論
批評
網友就張磊為何捐款給耶魯大學而非中國大學展開激烈爭論。不少網友對此事表示不滿甚至氣憤。網友「獨釣寒江」發表博文說,看到自己的同胞、自己的校友,給人家捐那麼多,特悲哀。「這些錢能蓋多少希望小學?能救助多少有需要的人?洋人掙咱們的錢還掙得少嗎?」他稱張磊此舉是「數典忘祖」。
H. 美國TOP100大學的捐贈基金排名,比比哪所大學最有錢
Harvard, Stanford, Columbia, Yale, MIT, UChicago, Duke, Dartmouth, Rice, Virginia, JHU, Northwestern, Penn, Michigan, Brown, USC, Berkeley, Vanderbilt.
I. 美國留學 哈佛大學的哈佛管理公司
最近,哈佛大學遇到了點麻煩,而“麻煩製造者”恰恰是幾名老牌校友,其矛頭直指哈佛大學捐贈基金管理公司——哈佛管理公司(HarvardManagementCo。)。哈佛1969級校友、歷史學家戴維·凱澤(DavidKaiser)率領其他8名同班校友致信校長福斯特(44.75, -0.38, -0.84%)(DrewFaust),要求校方解釋為何哈佛管理公司人員薪資在過去三年翻了一番,且作為一個非營利性機構,薪酬增速竟快於捐贈基金本身。自2003年起,該小組便一直批評哈佛管理公司的薪酬太高,資深交易員人均年薪高達3500萬美元。此外,美國名校不斷攀升的學費也助漲了該小組的“怒火”,其認為校方未將捐贈基金使用得當。
“作為私立大學,捐款對哈佛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相較於美國高校,中國高校捐獻基金的操作較為保守,不會進行如哈佛管理公司等的高調投資。”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哈佛大學擁有全球最大的大學捐贈基金,由哈佛管理公司管理的金額高達327億美元。
薪酬太高惹爭議
該9人小組在致福斯特的信中表示,他們驚奇地發現,管理公司基金經理的薪酬太高,在過去3年間大幅上漲逾一倍,然而基金數額遠未回升至金融海嘯前的高峰。
美國稅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哈佛管理公司獲得的薪酬金額為1.328億美元,而在2010年,其薪酬僅為6350萬美元。該公司管理哈佛大學金額達327億美元的捐贈基金,在2012年聘有員工324人,較2009年上升超過19%。
該小組自2003年起屢屢上書,儼然已成為了哈佛捐獻基金的“監管機構”。這個爭議曾令部分校友威脅停止向哈佛捐款,該管理公司的CEO邁耶(JackMeyer)也在2005年被迫離職。
邁耶被稱為哈佛大學的“財神爺”。在管理哈佛校友捐贈基金會14年間,他通過大膽而聰明的投資,為哈佛創造了120多億美元的財富,讓哈佛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學。邁耶堅信一流大學的基金應該讓世界一流的經理人管理,所以他不在乎支付經理人高額薪資。
摩根凱瑞(MorganCreek)資本管理執行長兼投資長MarkYusko也站出來聲援哈佛捐贈基金,他稱:“這些校友的反抗聲音可能並不理性,哈佛捐獻基金的收益歸功於這些高級基金管理人士。”他表示,當邁耶離任後,公司為了響應當時的一封聯名上書而改變了薪酬支付模式,基金錶現明顯有所下滑。”MarkYusko曾管理過北卡羅蘭納大學的捐獻基金。
對此,凱澤並不買賬。他認為在這些名校坐擁巨額財富的同時,美國高校的學費卻在飛漲,這表明基金的使用可能並非適得其所。
美國常春藤名校之富舉世聞名。2007年,捐贈基金超過10億美元的美國名校增加了14所,達到76所。據美國媒體報道,哈佛的捐贈基金累計已達349億美元,位居榜首,耶魯捐贈基金有225億、普林斯頓有158億。這些巨額收入部分來自富豪校友的捐款,部分來自基金的投段納塌資收益。
高漲學費是導火索?
其實,招致“聯名上書”的根本原因或並茄芹非因為高薪酬,而握圓是美國高等教育連年趨高的學費。
過去5年,美國大學學費扣除通脹因素後上漲了35%,這些名校的巨額財富近期也在美國引發爭議。據知情人士稱,捐贈收入越多的大學,圈錢越容易。而它們真正用於發助學金擴大招生、吸引師資、研究開發等學校開支的比例卻極低,大多不到5%。
更有批評者不客氣地指出,捐贈者之所以願意大筆捐錢,是因為捐贈基金都免稅,部分錢是屬於國家和納稅人的財富,取之於民,理當用之於民,而高漲的學費卻擋住了更多低收入學生的改變命運之路。
美聯儲前任主席伯南克(BenBernanke)曾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典禮講演時就感嘆時下供孩子讀名校實屬不易:伯南克有個同事送三個孩子讀普林斯頓大學,從個人財政的角度來看,就像是每年買輛卡迪拉克(Cadillac),然後再把它開下懸崖。更有分析人士戲稱,以實際的數據來看,如今開下懸崖的不是卡迪拉克,更像是賓士E系列。
不過,作為私立大學,捐款對哈佛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去年9月,哈佛大學啟動大型籌款計劃“哈佛運動”,計劃2018年前募集65億美元。
一名領導哈佛籌款計劃的聯合主席尼爾森(DianaNelson)說:“光看捐獻數額的確很驚人,但哈佛有很多學院在做各種研究,用於解決社會各種問題,這花費很大。哈佛的捐贈資金來自方方面面,很多捐贈者要求按照他們的意願用於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所以並不是每一項研究都資金充足。”
中美捐獻基金存差異
轉視中國,高校捐獻基金的運作同美國存有不少差異。“由於中國公益事業發展時間短,高校基金會的運作與以哈佛為代表的國外高校基金會的運營,在機構、人員、運營效果等方面有很大差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倫理研究中心教授劉寶成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相較於美國高校,中國高校捐獻基金的操作較為保守,不會進行如哈佛管理公司等的高調投資。”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2011年,有學者對披露了2010年年報信息的171家中國高校基金會進行統計分析後發現,這171家高校基金會凈資產規模合計為91.6億元,其中只有55家高校基金會進行了除儲蓄外的投資活動,只有21家取得了投資收益,合計2.19億元,另外34家的投資收益為零,收益率在5%以上的高校基金會只有9家。
相較之下,美國的大學捐贈基金達865家,總資產規模超3000億美元,年投資回報率11.9%,是美國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其中,哈佛大學基金投資回報率11%,耶魯大學基金投資回報率8.9%。
J. 美國多所大學捐贈基金持續買入比特幣,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主要原因是他們看好比特幣,因為比特幣最近有點下跌,所以他們覺得現在是加倉的好時候,說白了就是通過比特幣來賺取金錢收益。他們認為未來比特幣還會大漲,而現在買入是最好的時候,那麼買入就要需要金錢,沒有錢的情況下面他們就把基金捐贈出去,然後就不斷地買入比特幣,神奇比特幣和將來到高位的時候再拋出去。這是一種常見的。在低位的時候買,在高位的時候拋出去的手段和策略,因為相對基金來說,比特幣的波動更大,風險更大,但是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所以他們願意承受這種風險來獲取這種收益。
而比特幣是和大家對他的一種唯一性的態度有關系,如果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唯一性不值錢,比特幣也將會不值錢。因為從比特幣剛剛興起的時候,花了100多個比特幣,只能買一杯咖啡到現在已經到了好幾萬美元一個比特幣,其中的價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因為大家認為他值錢,所以就值錢,但是投資有風險,別人進場能賺賺錢,不意味著自己進場就能賺錢,所以還是要謹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