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美國艾肯大學

美國艾肯大學

發布時間: 2023-05-05 12:16:19

⑴ 美國南卡羅萊納洲有啥好大學啊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及所在州簡介

--------------------------------------------------------------------------------

http://www.51ielts.com 2005-11-2 來源: uscampus.com

本校為南卡大學系統的主要分校,為州內第一所得到教育費用撥款的大學,為本州規模最大的學府。

特殊設備包括藝術、電影及地質等博物館、原子磁性共鳴設施、電子顯微中心。

校方積極招收國際學生,目前有來自不同國家 的國際學生在本校就讀。

著名校友包括許多銀行界、石油業及體育界的傑出人才。

校園附近有購物中心及州政府,學生可享多種文化活動,如藝術中心、交響樂協會、市立芭蕾舞團 、社區劇院等。

學校類別 大學及研究所

學生人數 23728 Students

校園面積 315英畝

學校屬性 公立

學年制度兩學期制及暑期

授予學位 學士 / 碩士 / 博士 / 副學士 / 專業證書

著名科系 生物科學 * 企業管理 * 工程

Campus Contact Information

Lieber College

Columbia, SC 29208

United States

Telephone: (803) 777-7000

Fax: (803) 777-0101

學校類別 托福 學術測驗 學業平均

大學部 550 SAT/ACT 2.0

研究所 550 GRE

申請費用 $40 開學時間 秋季 冬季 春季

南卡羅萊納州簡介

【高等教育】

南卡羅萊納州有三十四所大學院校,以及二十六所兩年制學院及社區學院。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Carolina)的校區分

⑵ 南卡羅來納大學治安狀況

還可以,相對比較安全。
要知道南卡羅來納大學是一所美國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算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學之一,位於美國南卡州首府哥倫比亞市,這里是全美前三的大學城,也是全美第六安全的校園。
總共有7所分校,旗艦大學位於哥倫比亞市,其他分校位於艾肯,索克亥奇,布佛特,蘭卡斯特,桑特,斯巴坦堡,和聯合。該校成立於1801年,根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師生比例為1:18,其學生綜合滿意程度為88%。

⑶ 霍華德·艾肯

艾肯1900年3月8日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霍伯。肯(Hoboken,N.J.),但在印第安那州首府印第安納波里斯(Indianapolis, Indiana)長大。由於艾肯的家是一個單親家庭,家境清貧,他高中就讀於一所名為「阿森納」的職高(Arsenal Technical High School),白天上學,晚上在當地一家供電和供熱的公司上12個小時的夜班,負責操作開關板。後來,職高校長知道了他的情況,就專門安排了一些考試,讓艾肯通過後提前畢業。

畢業以後,艾肯來到威斯康辛州首府麥迪遜,在麥迪遜煤氣和電力公司(Madison Gas & Electric Co.)找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允許他同時在威斯康辛大學上學。1923年,艾肯大學畢業,取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並立即被提升為公司的總工程師。 1928年,他離開原公司到西屋電氣和製造公司,3年以後又轉到密爾沃基的線材公司(Milwaukee Line Material Co.)。1933年,艾肯感到干電氣這一行是選錯了專業,於是下決心辭掉了工作,重返校園學習物理,這時他已33歲。艾肯先進了芝加哥大學,但很快轉至哈佛大學,1937年和1939年先後取得碩土和博土學位。

艾肯的博士論文課題是「空間電荷傳導的理論」(Theory of Space Charge Conction)。這一課題的研究需要對非線性微分方程進行復雜的計算,而艾肯手頭只有手搖台式計算機可用,常常為解一個方程而耗費大量時間,這導致他產生了研製自動計算機的想法。在深入研究了計算技術的先驅、英國數學家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工作的基礎上,1937年艾肯提出了自動計算機的第一份建議書,即著名的文獻「Proposed Automatic Calculating Machine」。在這份長達22頁、而且是雙面列印的文件中,艾肯提出了他的設計目標,也就是後來被稱為Mark I的計算機的四個特徵:

Mark 3
1.既能處理正數,也能處理負數。

2.能解各類超越函數,如三角函數、對數函數、貝塞爾函數、概率函數等。

3.全自動。即處理過程一旦開始,運算就完全自動進行,不需人的參與。

4.在計算過程中,後續的計算取決於前一步計算所獲得的結果。

艾肯原指望從學校取得經費支持來研製他的計算機,但沒有如願,幸而得到商學院布朗教授(Ted Brown)和天文系夏伯利教授 (Harlow Shapley)的引薦,和IBM公司的老闆沃森取得聯系。有遠見的沃森正致力於將IBM公司從單純製造辦公設備的公司轉變為製造計算機的公司,因此對艾肯的計劃給予了全力支持,於1939年3月簽訂了合作製造Mark I的協議。沃森把公司的主要技術骨幹如萊克(Clair D.Lake,1888—1958)、哈密爾頓(Frank Hamilton,1898—1972)、杜菲(Benjamin Durfee,1897—1980)等都投入了這一項目,由萊克負責工作。

萊克是IBM公司的資深工程師,1915年就從汽車行業轉至IBM公司,是一個出名的發明家。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艾肯被應征入伍,到位於 Yorktown的海軍水雷戰學校(Naval Mine Warfare School)任教官,只能斷斷續續地進行Mark I的開發工作。幸好有一天,一位有影響的、了解艾肯情況的海軍高級軍官遇見艾肯,驚詫地問他為什麼在這里而不去研製Mark I?艾肯回答說,不是您下命令讓我在這里工作的嗎?這成了一個轉機:幾個小時以後,新的命令下達了,委任艾肯的海軍計算項目的負責人,並立刻離開海軍學校回哈佛大學工作。後來艾肯開玩笑地說,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計算機的指揮官。

機器工作中
經過艾肯和IBM公司長達5—6年的合作和努力(當然也包括難以避免的摩擦和碰撞),Mark I終於在1944年5月完工並投入使用。它用了3 000多個電機驅動的繼電器,是一個重達5噸的龐然大物造價高達50萬美元(有的資料甚至說超過100萬美),其中IBM公司的投資佔2/3,其餘1/3 由海軍資助。其核心是71個循環寄存器(rotating register,把運算中暫時保存操作數的設備叫做register就始於Mark工),每個可存放一個正或負的23 bit的數字。數據和指令通過穿孔卡片機輸入,輸出則由電傳打字機實現。其加法速度是300ms乘法速度是6 s,除法速度是11.4 s。這與現代計算機當然無法相比,即使與晚它兩年誕生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相比也顯得十分落後,但它卻實實在在是世界上第一台實現順序控制的自動數字計算機,IBM公司方面把它命名為ASCC,即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是計算技術歷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4個專家過去用3周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在Mark I上只要19個小時就完成了。而且它非常可靠,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時,這是初期的電子計算機無法比擬的。

Mark I主要供海軍艦船局(Bureau of Ships)用於計算彈道和編制射擊表,也曾在曼哈頓計劃中計算有關原子彈的問題。此外,它也為哈佛大學內外的科學家服務。例如,哈佛大學經濟系的著名教授列昂傑夫(Wassily Leontief)在研究輸入—輸出分析中就曾用Mark I解各種線性方程問題。1949年,哈佛大學的計算實驗室(這是1946年艾肯正式從海軍退役重回哈佛大學後創建的,艾肯任主任直至他退休)年報,即著名的Annals of the Computation Laboratory of Harvard University,公布了19個數學表,都是Mark I的成果。尤其是在貝塞爾函數(Bessel Function)的計算上,Mark I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哈佛大學的數學家給Mark I起了一個親切的稱呼,叫做「貝茜」(Bessie)。1944年10月14日American Weekly周刊在報導Mark I時,把Mark I稱做「超級大腦」(super brain),說它能解物理、數學、原子結構等方面的各種問題,並且誇張地說,也許它還能解決人類起源這一難題。

Mark I工作到1958年才退役,現在還在美國被仔細地保存著。

Mark I

繼Mark I之後,艾肯又先後研製成MarkⅡ(1946年)、MarkⅢ(1950年)和MarkⅣ(1952年),但IBM公司沒有繼續支持這些項目的開發。事情緣於在慶祝Mark I落成的典禮上,沃森受到冷遇,而且艾肯在致詞中幾乎把Mark I工成功的一切功勞歸於自己,這使沃森萬分惱怒,從而中止了對艾肯和哈佛大學的一切支持。MarkⅡ是為海軍在弗吉尼亞州的Dahlgren試驗場生產的,其可靠性在試驗場經歷了嚴格考驗。據記載,1947年6月26日,艦艇主炮組的幾門19型火炮齊發了19發,在震天動地的炮火聲中,附近的MarkⅡ 沒有一個繼電器誤動作,報告結論是炮轟對計算機的正常運行沒有造成任何干擾,因此不需要任何特殊的保護措施。從MarkⅢ開始,艾肯開始採用電子元器件,其寄存器是由電子管電路組成的,數據和指令則放在磁鼓上,磁鼓容量為4350個16 bit的字以及約4000條指令。用戶仍然是Dahlgren試驗場。艾肯的最後一台計算機Mark Ⅳ則是為空軍研製的。它加入了磁心移位寄存器和半導體二極體電路。有關Mark I到Mark Ⅳ的基本數據如表所示。(表格加不上)

Howard Hathaway Aiken
在開發Mark計算機的同時,艾肯還致力於開展計算機的教育和培訓。1947—1948學年,艾肯率先在哈佛大學開設了「大型數字計算機的組織」這一課程,其後不久又開設面向計算機的「數值分析」。在艾肯的努力下,哈佛大學成為在世界上最早引入計算機研究生課程教學與授予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大學之一,艾肯本人共帶出了15名博士生和更多的碩土生,這些人大多成為計算機領域早期的骨幹力量,其中包括圖靈獎和計算機先驅獎獲得者「IBM/360之父」布魯克斯(Frederick Phillips Brooks,Jr.)和「APL之父」艾弗遜(Kenneth Eugene Iverson),以及在1994年同樣獲得計算機先驅獎的荷蘭學者勃浴天(Gerrit A.Blaauw)。艾肯還主辦了無數有關計算機的培訓班、討論班、學術研討會,美國和世界各國的計算機學者都從中受益匪淺,對推動與促進計算技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有評論認為,艾肯在這些方面所作出貢獻的意義甚至比他開發Mark計算機的意義還要大。

艾肯的著作不多,1951年他和他的同事編寫出版了《電子計算和控制電路的綜合》(Synthesis of Electronic Computing and Control Circuits)一書,是這方面的第一本專著。但由艾肯主編、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30卷《計算實驗室年報》(Annals of Computation Laboratory)則是艾肯留下的極為珍貴的財富,其中包括詳細介紹和描述Mark I—MarkⅣ的3卷年報,有關大型數字計算機和開關理論的4卷會議錄,以及23卷的各種數學表。此外,艾肯還向海軍艦船局、原子能委員會、空軍、貝爾電話實驗室、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煤氣協會和愛迪生電氣學會等遞交過大量有關的技術報告,總數達到140卷,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和深刻令人嘆為觀止。

艾肯獲得的榮譽與獎勵很多。IEEE除了授予他計算機先驅獎外,還曾授予他John Prize獎和愛迪生獎。富蘭克林學會授予他John Prize獎。海軍授予他「傑出公眾服務獎」(Distinguished Public Service Award),空軍則授予他「特等公民服務勛章」(Decoration for Exceptional Civilian Service)。他的母校威斯康辛大學授予他「傑出專業服務獎」(Testimonial of Eminent Professional Services)。法國和比利時政府也都授予艾肯以該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稱號或獎勵(法國是Chevalier de Legion d』Honneur,比利時是Officer』s Cross of the Order of the Crown)。艾肯是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也是美國研究院NSC在1946年建立的高速計算機委員會的首批成員之一。此外,他還是西班牙和瑞典的國家級學術機構的名譽顧問或外籍院士。

艾肯於1961年從哈佛大學退休,移居佛羅里達州的Fort Lauderdale,受聘擔任邁阿密大學信息技術教授,幫助該校制定了計算機科學的教學大綱並設計了它的計算中心,同時還創建了他自己的公司,叫做 "Aiken Instries」,主要從事技術咨詢。1973年3月14日,也就是剛度過他的73歲誕辰一個星期,艾肯於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因突發心臟病去世。

大器晚成的霍華德·艾肯教授 編輯本段回目錄
我們回到1939年至1944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年9月希特勒侵佔了波蘭,英、法對德宣戰)。這時在哈佛大學出現了機電式計算機,即Howard Aiken 的Harvard Mark系列計算機。這些計算機,與後來的ENIAC相比,從體系結構的觀點看,還不算現代意義的大型計算機,但它們揭開了計算機時代的序幕。

??1900年3月9日霍華德·艾肯(Howard Hathaway Aiken)誕生在美國新澤西州Newark市的Hoboken鎮。中學畢業後,他進入威斯康星大學讀書。大學畢業後,艾肯1923年至1928年在麥迪森煤氣公司(Madison Gas)工作。1928年至1931年在西屋電氣製造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al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擔任總工程師。1931年至1932年在線材公司(Line Material Company)任職。然後,它在哈佛大學物理系於1937年獲得碩士學位,1939年獲得博士學位,可以說是大器晚成。

Howard Hathaway Aiken工作中
??留校工作後,1939年至1941年擔任講師,1941年至1946年為副教授,1946年晉升為教授。1947年至1961年他一直擔任哈佛計算實驗室的主任。1961年艾肯離開哈佛大學,去邁阿密大學擔任信息技術教授,在那裡工作到1973年。1973年3月14日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逝世。

??深受巴貝奇影響

??當他在哈佛物理系作研究生時,就開始計劃建一個大型計算機器。1936年艾肯就向物理系提過他的建議,系裡並沒有理會對計算機器的需要。系主任桑德斯(Frederick Saunders)教授告訴艾肯,實驗室一位技術員Carmelo Lanza說過有一個類似的計算裝置,就存放在科學中心的閣樓上。這引起艾肯的極大興趣。Lanza帶他去看了機器,原來這是100多年前英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巴貝奇(Charles Babbage,1791-1871)未完成的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的一些黃銅齒輪部件。艾肯立刻意識到他與巴貝奇腦海里有相同的構想。巴貝奇由於沒有錢、沒有材料而使夢想未能實現,而艾肯相信他會幸運得多,他將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後來,巴貝奇的孫子把這些黃銅部件和一堆祖父的書籍送給了艾肯,這些寶貝在艾肯的辦公室里占據了相當一塊地方。對來訪者,艾肯總是指著巴貝奇的書說:「這就是我的全部計算機教育,我正是從這些書里獲益良多。」

??關於計算機的建議

Harvard Mark I
??艾肯當時研究的是真空管中空間電荷的傳導理論(theory of space-charge conction in vacuum tubes),他的研究工作需要對微分方程求解,這些方程沒有精確解,只能用數值方法求近似解。他需要的計算工作量是當時台式計算器根本無法滿足的,大量數據用手工輸入幾乎是不可能的。在他的選擇失敗後,他決定使用穿孔卡裝置來輸入數據。1937年他又寫了一個關於龐大的計算機器的建議。他寫到:「為了節省在算術計算上的時間和精力,避免人們發生錯誤的傾向,這種期望就同演算法科學本身那樣是完全可能的」,當時計算機還被認為是「懶漢的思想」而遭到嘲笑。

??他在建議報告中描述了對這個機器的看法,特別是用於科學研究的專門設計,使之與普通穿孔卡機器有明顯的不同。他列舉了四條要點:

??第一,一般機器只能處理正數,而科學機器必須能同樣處理負數;第二、科學機器必須能處理諸如對數、正弦、餘弦、以及大量別的函數;第三、計算機應該對科學家非常有用,它一旦投入運行,就能頻繁地處理大量的數值數據,直到計算完成而無須人為的干涉;第四、這種機器能計算行而不是列,這能更好地保持數學事件的順序。

??IBM慷慨贊助

??物理系的領導終於同意給艾肯所需要的房間,但他必須首先建造這個機器。艾肯把他的第一份建議報告送給門羅計算機器公司(the Monroe Calculating Machine Co.),結果很快被退了回來,不過門羅公司也告訴他可以試試IBM公司。

Mark 3 上時代封面
??這又促使霍華德·艾肯與IBM公司接觸。結果IBM的總裁沃森(Thomas J. Watson,Sr.,1874-1956)頗有遠見卓識,對此一拍即合,立即斥資20萬美元贊助,支持建造艾肯夢想的機器,在當時這真是一個令人吃驚的數字。

??由於老沃森的深謀遠慮,使IBM 公司在同類電氣電子公司中率先進入計算機領域,這個戰略性的決策為IBM公司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於是簽約允許艾肯與IBM三位工程師合作,在位於Endicott的IBM實驗室建造計算機。該機器從1937年開始建造,直到1943年底結束。工程師坎貝爾(Robert V. D. Campbell)監督了最後的機器組裝工作。完成的機器有8 英尺高、51英尺長、2英尺寬。該機器重35噸,由76萬個零件組成,包括2200個計數齒輪、3300個繼電器和530英里長的導線。當時它稱為IBM ASCC 計算機(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能完成五種運算:加、減、乘、除、以及引用先前的結果。

??Mark計算機在哈佛落戶

??如上所述,艾肯的思想深受巴貝奇著作的影響,他把建造ASCC的項目看作是完成巴貝奇曾經設計但並未成功的事業。的確,ASCC與巴貝奇的分析機有許多共同之處。雖然它曾經被尊稱為第一台數字計算機,但它的體系結構卻與現代計算機有明顯的區別。ASCC是用電力驅動的,但它的主要部件仍然是機電式的,即開關元件是通過電磁力而動作的繼電器。它是由許多計算器組成的,每個計算器都在自己的控制單元引導下處理著同樣的問題。即它有72個存儲寄存器和處理單元來完成乘法與除法運算。機器內部既不能存儲指令,又不能存儲數據。ASCC由穿孔紙帶上的指令序列來控制。穿孔卡則用來輸入數據,而機器的輸出則用穿孔卡、或者用電傳打字機。該機器的字長是23位,它加、減這樣的兩個數用3/10秒,相乘用4秒,相除用10秒。

??ASCC計算機於1943年製造完成後,由IBM公司贈送給哈佛大學,並改名為Harvard Mark I計算機,隨後就把它搬到哈佛大學。1944年8月14日哈佛大學正式啟用這台計算機,它一直運行了14年之久。該機器最早計算的是物理學和天文學問題,例如電磁場分布,長焦距鏡頭的積分計算。後來的計算則與雷達以及新墨西哥州Los Alamos實驗室關於原子彈爆炸的方程式有關。總之,這台機器為軍方的計算項目做了許多工作,特別是為美國海軍的射擊與彈道進行了大量的計算。

當年機器
??編程與應用

??格瑞斯·霍普(Grace Hopper,1906-1992)從1944年開始與艾肯在Mark計算機上一道工作,她側重在軟體開發方面。

??要使機器工作,工作人員必須編寫程序把問題轉換成計算機能讀的代碼。然後這些代碼再轉換成穿孔紙帶上的孔,用來表示簡單的指令。紙帶插入讀孔機後,一系列的檢測器能覺察到孔的存在,於是就能關閉相應的繼電器。這些繼電器開關把信息傳給機器的其他部件,其中的寄存器就存儲著數據。基於這些數據進行有關的演算,最後的結果則由自動打字機列印出來。

??最常使用的指令集合可以存儲起來以備今後使用,反復調用它們就可以節省時間。格瑞斯•霍普後來發明了編程語言COBOL,率先使用了這些子程序,現在的程序員把它們稱為庫函數。她還在這個實驗室里發現了在繼電器里壓碎的飛蛾,並把它稱為計算機的「bug」,後來人們就把軟體中的錯誤也稱為「bug」,把排除軟體中的錯誤稱為「debug」。

??艾肯教授的研究生、1954年畢業的Anthony Oettinger博士曾描述過機器的工作情況。他說:「當機器運行時,整個物理大樓的地下室會發出轟鳴的雜訊。有人說它像咔嚓作響、韻律單調的樂隊,有人說它像滿屋子的女人在編織機上織毛衣」。這個龐然大物每天工作24小時,無論何時它一停機,就會響起鈴聲,警告值班人員按下按鈕或者轉動旋鈕使計算機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通常艾肯會從附近的辦公室跑出來,看看該如何處理出現的問題。

??繼續建造計算機

??艾肯機器的速度比今天最慢的計算器還要慢,但在1944年它卻是難以置信的快。當時紐約時報的文章說:「根據數學家的口述,過去用普通辦公室的大量計算器、眾多人員和漫長時間所無法解決的方程式,現在用幾個鍾頭就能解決。」

??1945年艾肯開始為海軍的軍火署建造Mark II,用於達爾格林試驗場(the Dahlgreen Proving Ground)的計算工作。1947年完成了Harvard Mark II,它是完全電子式的計算機。

??1950年他完成了Mark III計算機,並稱為艾肯達爾格林電子計算機(the Aiken Dahlgreen Electronic Computer,簡稱ADEC)。1952年艾肯又為美國空軍完成了Mark IV計算機。

Mark I
??他不僅為建造計算機而工作,還把磁芯、磁鼓運用到計算機上。在哈佛計算實驗室他還發表了關於數學語言學、語言自動翻譯、電子學和開關理論的著作,還作過該實驗室編年史的編撰工作。此外,艾肯在哈佛大學還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學位項目,即今天我們稱謂的計算機科學學位。他還幫助邁阿密大學創建了類似的項目。在紐約他甚至還建立過一個Howard Aiken Instries Inc.的咨詢公司。

??遺憾與榮譽

??艾肯非常熱衷於計算機,但是他像當時的許多人那樣沒有預期到計算機將會引發的驚人變化。例如他在1947年曾經預言,只要有六台電子數字計算機就可以滿足全美國對計算的需要。今天你可能認為這太幼稚可笑了,但是這卻准確地反映了在那個時代人們對計算機的一般理解。在那時,計算機典型地用於政府、大公司、研究機構、教育單位的科學計算與數據處理,人們普遍相信計算機只能由專家來編程和使用。

??1964年艾肯接受了Harry M.Goode Memorial Award,這是由美國計算機學會提供的一枚獎章和2,000美元的獎金。以表彰他為開發領先的第一台大型通用自動數字計算機做出的獨創性的貢獻。這只是艾肯的許多榮譽之一,他的先驅性的工作得到許多國家的贊賞,除美國外,還有法國、荷蘭、比利時和德國授予他的各種榮譽。格瑞斯•霍普也獲得過許多榮譽稱號,國防部還授予她海軍少將軍銜。

??60年過去了。現在Mark I的部分設備擺放在哈佛大學科學中心的大廳里,另一部分存放在美國歷史的史密森尼博物館(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最後還有一部分則放在IBM公司的歷史展覽中。人們永遠懷念這位為迎接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做出重大貢獻的計算機先驅艾肯教授。

參考文獻編輯本段回目錄

⑷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回顧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英雄:從帕斯卡到摩爾(1)
計算機發展其實經歷了很漫長的時間,也可以分為古代史,代代史。而現在我們所接觸的剛大多數是從現代史開始的。電腦的史前史應該從計算工具發端,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們祖先用石頭或手指幫助計數的遠古時代。

古代史

遠古時期的結繩紀事,算籌,直至現在還要的算盤,到後面所發明的各種和樣的計算機工具。這些都是計算機古代史的成就。而帕斯卡所發明的加法器則第一次確立了計算機器的概念。在電腦史前史里,帕斯卡被公認為製造出機械計算機的第一人。自16歲開始, 帕斯卡就在構思一種計算機。1639年,帕斯卡的父親受命出任諾曼底省監察官,負責徵收稅款。他看著年邁的父親費力地計算稅率稅款,未來的科學家想到了要為父親製做一台可以幫助計算的機器。為了這個夢想,帕斯卡日以繼夜地埋頭苦幹,先後做了三個不同的模型,耗費了整整三年的光陰。他不僅需要自己設計圖紙,還必須自己動手製造。從機器的外殼,直到齒輪和杠桿,每一個零件都由這位少年親手完成。為了使機器運轉得更加靈敏,帕斯卡選擇了各種材料做試驗,有硬木,有烏木,也有黃銅和鋼鐵。終於, 第三個模型在1642年, 帕斯卡19歲那年獲得了成功,他稱這架小小的機器為「加法器」。帕斯卡加法器是一種系列齒輪組成的裝置,外殼用黃銅材料製作,是一個長20英寸、寬4英寸、高3英寸的長方盒子,面明褲枯板上有一列顯示數字的小窗口,旋緊發條後才能轉動, 用專用的鐵筆來撥動轉輪以輸入數字。 這種機器開始只能夠做6位加法和減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個「逢十進一」的進位問題。聰明的帕斯卡採用了一種小爪子式的棘輪裝置。當定位齒輪朝9轉動時,棘爪便逐漸升高;一旦齒輪轉到0,棘爪就「咔嚓」一聲跌落下來,推動十位數的齒輪前進一檔。

父親的上司、法國財政大臣來到他家,觀看帕斯卡表演「新式的計算機器」, 並且鼓勵他投入生產,大力推廣這種「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台計算機」。不久,帕斯卡「加法器」在法國引起了轟動,機器展出時,人們成群結隊前往盧森堡宮參觀。就連大數學家笛卡爾聽說後, 也乘回國探親的機會,親自上門觀看。帕斯卡後來總共製造了50台同樣的機器, 有的機器計算范圍擴大到8 位,其中有兩台,至今還保存在巴黎國立工藝博物館里。

但在這之前所發明的機器都有一個不足――缺乏程序控制的功能。富含戲劇的是,工業社會首次大規模應用程序控制的機器不是計算機,而是紡織行業中的提花編織機,然而,它對計算機程序設計的思想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力。傑卡德提花機奏響了機器自動化的序曲,它的發明還引出了計算機史上一位驚世駭俗偉大人物,他就是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巴貝奇(C.Babbage)。巴貝奇對傑卡德提花機,特別是對穿孔卡片控制機器運轉的天才設計十分神往,他甚至收藏著一幅用24000張卡片編織而成的傑卡德本人的肖像, 並夢想著用類似的方法設計一台計算機。

回顧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英雄:從帕斯卡到摩爾(2)
作者:jmu.e.cn 2005年08月16日 15:20 來源:jmu.e.cn

18世紀末,法國數學界調集大批數學家,組成了人工手算的流水線,經過長期艱苦奮斗,終於完成了17卷《數學用表》的編制,但是,手工計算出的數據出現了大量錯誤。這件事情強烈刺激了巴貝奇,20歲那年,他著手開始計算機的研製工作。巴貝奇在純跡他的自傳《一個哲學家的生命歷程》里,寫到了發生在1812年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劍橋大學分析學會辦公室里,神志恍惚地低頭看著面前打開的一張對數表。一位會員走進屋來,瞧見我的樣子,忙喊道:『喂!你夢見什麼啦?』我指著對數表回答說:『我正在考慮這些表也許能用機器來計算!』」

巴貝奇的第一個目標是製作一台「差分機」。所謂「差分」的含義,是把函數表的復雜算式轉化為差分運算,用簡單的加法代替平方運算,快速編制不同函數的數學用表。

巴貝奇耗費了整整10年時間,於1822年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機,可以處理3個不同的5位數, 計算精度達到6位小數,當即就演算出好幾種函數表。由於當時工業技術水平極低,第一台差分機從設計繪圖到激洞機械零件加工,都由巴貝奇親自動手實施。成功的喜悅激勵著巴貝奇,他上書英國皇家學會,要求政府資助他建造第二台運算精度達20位的大型差分機。 英國政府同意為這台機器提供1.7萬英鎊的資助。巴貝奇自己也投資1.3萬英鎊巨款,彌補研製經費的不足。

第二台差分機約有25000個零件, 零件誤差要求不超過每英寸千分之一,用蒸汽機驅動。巴貝奇把機器交給了英國最著名的機械工程師約瑟夫•克萊門特所屬工廠製造,但工程進度十分緩慢。第二個10年過去後,全部零件只完成了一半。參加試驗的同事們紛紛離去,巴貝奇獨自苦苦支撐第三個10年,最後只得把圖紙和部分零件送進博物館保存。

巴貝奇一共繪制了21張大型差分機設計圖紙。1991年,為了紀念巴貝奇200周年誕辰,英國肯聖頓(Kensington)科學博物館根據這些圖紙重新建造了一台差分機。復制過程中,只發現圖紙存在著幾處小的錯誤。復制者特地採用18世紀中期的技術設備來製作,不僅成功地造出了機器,而且可以正常運轉。他們猜想,當年巴貝奇沒能完成大型差分機研製,或許不完全是技術方面的問題。

而計算機被用於大規模數據處理剛是由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學家霍列瑞斯(H.Hollerith)博士,他用穿孔卡完成了第一次大規模數據處理。

數字計算機首先來源於理論突破,是邏輯代數為開關電路設計奠定了的數學基礎。

邏輯代數又稱布爾代數,正是以它的創立者——英國數學家布爾(G.Boole)而命名。1815年生於倫敦的布爾家境貧寒,父親是位鞋匠,無力供他讀書。他的學問主要來自於自學。年僅12歲,布爾就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語,後來又自學了義大利語和法語。16歲開始任教以維持生活,從20歲起布爾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廣泛涉獵著名數學家牛頓、拉普拉斯、拉格朗日等人的數學名著,並寫下大量筆記。這些筆記中的思想,1847年被用於他的第一部著作《邏輯的數學分析》之中。

1854年,已經擔任柯克大學教授的布爾再次出版《思維規律的研究——邏輯與概率的數學理論基礎》。以這兩部著作,布爾建立了一門新的數學學科。

在布爾代數里,布爾構思出一個關於0和1的代數系統,用基礎的邏輯符號系統描述物體和概念。這種代數不僅廣泛用於概率和統計等領域,更重要的是,它為今後數字計算機開關電路設計提供了最重要數學方法。

布爾一生發表了50多篇科學論文、兩部教科書和兩卷回顧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英雄:從帕斯卡到摩爾(3)
作者:jmu.e.cn 2005年08月16日 15:20 來源:jmu.e.cn

1916年出生在美國密執安州的申龍,從小熱愛機械和電器,表現出很強的動手能力。1936年畢業於密執安大學工程與數學系,工程與數學就成為他一生的興趣所在。

在麻省理工大學攻讀碩士期間,他選修了布爾代數,並且幸運地得到微分分析儀研製者布希博士的親自指導。導師布希曾對他預言說,微分分析儀的模擬電路必定可以用符號邏輯替代。從布爾的理論和布希的實踐里,申龍逐漸悟出了一個道理——前者正是後者最有效的數學工具。

1938年,年僅22歲的申龍在碩士論文的基礎上,寫就了一篇著名的論文《繼電器和開關電路的分析》,被認為是通訊歷史上最傑出的理論之一。由於布爾代數只有0和1兩個值,恰好與二進制數對應,申龍把它運用於以脈沖方式處理信息的繼電器開關,從理論到技術徹底改變了數字電路的設計方向。因此,這篇論文在現代數字計算機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840年取得了博士學位,申龍在AT&T貝爾實驗室里度過了碩果累累的15年。他用實驗證實,完全可以採用繼電器元件製造出能夠實現布爾代數運算功能的計算機。1948年,申龍又發表了另一篇至今還在閃爍光芒的論文——《通信的數學基礎》 , 從而給自己贏來「資訊理論之父」的桂冠。1956年,他參與發起了達特默斯人工智慧會議,成為這一新學科的開山鼻祖之一。他不僅率先把人工智慧運用於電腦下棋方面,而且發明了一個能自動穿越迷宮的電子老鼠,以此證明計算機可以通過學習提高智能。

最後一台「史前」計算機叫 MarkⅠ,在計算機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電磁式計算機叫 MarkⅠ,它是電腦「史前史」里最後一台著名的計算機。

在先驅者行列中,MarkⅠ發明人、美國哈佛大學艾肯(H.Aiken)博士是大器晚成者。由於家庭貧困,他不得不以半工半讀的方式艱難地讀完職業高中,大學也是邊工作邊學習,才完成學業。畢業後,艾肯謀到了一份總工程師的工作。但36歲那年,他毅然辭去收入豐厚的職務,重新走進哈佛大學讀博士。由於博士論文涉及到空間電荷的傳導理論,需要求解非常復雜的非線性微分方程,艾肯很想發明一種機器代替人工求解的方法,幫助他解決數學難題。

三年後,艾肯是在圖書館里發現了巴貝奇和阿達的論文,以當時的科技水平,也許已經能夠完成巴貝奇未競的事業,造出通用計算機。為此,他寫了一篇《自動計算機的設想》的建議書,提出要用機電方式,而不是用純機械方法來構造新的「分析機」。

為了獲得研製經費, 已在海軍軍械局任職的艾肯中尉,找到IBM公司沃森求助。沃森慷慨地提供了100萬美元, 並且派來4名工程師協助。IBM公司也因此告別了製表機行業,正式跨進了計算機領域。

有IBM作堅強後盾, 計算機研製在哈佛大學里進行, 艾肯為它取名MarkⅠ, 又叫做「自動序列受控計算機」。1944年,經過四年的努力,MarkⅠ在哈佛大學正式啟動。它的外殼用鋼和玻璃製成,長約15米,高約2.4米,自重達31.5噸。它裝備了3000多個繼電器,共有15萬個元件和長達800公里的電線,用穿孔紙帶輸入。這台機器每秒能進行3次運算,23位數加23位數的加法,僅需要0.3秒;而進行同樣位數的乘法,則需要6秒多時間。

艾肯繼續主持MarkⅡ、MarkⅢ等計算機的研製,但它們已經屬於電子計算機的范疇。

1951年誕生的MarkⅢ,是第一台配備磁鼓存儲器的計算機,雖然艾肯堅持程序和數據必須分別存儲在不同的磁鼓裡。MarkⅢ也是第一台被雜志公開發表的計算機,右圖為《時代》周刊刊載的MarkⅢ外貌特徵油畫,該畫現保存在哈佛大學。

有趣的是, 為Mark系列計算機編寫程序的, 也是一位女數學家,名叫格雷斯•霍波(G. Hopper) 。數學博士出身的霍波,1944年加入到哈佛大學計算機研究行列,她說:「我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計算機MarkⅠ的第三名程序員。」MarkⅠ完工後,由於艾肯忙於機型改進設計,運行工作主要由霍波負責。

數學邏輯著作。為了表彰他的成功,都柏林大學和牛津大學先後授予這位自學的成才的數學家榮譽學位,他還被推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38年,美國數學家申龍(C. Shannon),第一次在布爾代數和繼電器開關電路之間架起了橋梁。

回顧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英雄:從帕斯卡到摩爾(4)
作者:jmu.e.cn 2005年08月16日 15:20 來源:jmu.e.cn

1946年,霍波博士在發生故障MarkⅡ計算機里找到了一隻飛蛾,這只小蟲被夾扁在繼電器的觸點里,影響了機器運作。於是,霍波把它小心地保存在工作筆記里,並恢諧地把程序故障統稱為「臭蟲」(bug),這一奇怪的稱呼,後來成為計算機領域的專業術語。

艾肯與霍波等人研製出了電磁式計算機,他們曾聯名發表文章說,MarkⅠ計算機能自動實現人們預先選定的系列運算,甚至可以求解微分方程。他們終於實現了巴貝奇分析機的夙願,但是,這種機器從它投入運行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過時,因為人類社會已經跨進了電子時代。

近代史

電子管的發明使計算機進入了電子計算機。從弗萊明發明第一隻電子管到公認的第一台電腦ENIAC問世,歷經了近50年。事實上,這一時期早就有人試制過真正的電子計算機。

1973年10月19日, 美國一家地方法院經過135次開庭,當眾宣布一項判決書:「莫契利和埃克特沒有發明第一台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坦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坦那索夫早在 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初步設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

阿坦那索夫(J. Atanasoft)是衣阿華大學數學物理教授,保加利亞裔的美國博士。與艾肯博士相似,為指導研究生作畢業論文,他也遇到求解微分方程的難題,並設想把計算尺改造成大型的計算裝置。在1935年到1937年間,阿坦那索夫冷靜地分析了他接觸過的機械式、電磁式計算機,反復比較了各種方案。1939年隆冬的一個晚上,阿坦那索夫心情沮喪,計算機設計遇到了難關,始終無法解決,他只好驅車駛上高速公路兜風。開著汽車一連跑了幾百英里,阿坦那索夫把車停靠伊里諾斯州路旁小店前,要了兩杯飲料,獨自坐了下來。

阿坦那索夫後來回憶說:「我想或許喝了兩杯飲料,思維變得活躍起來,使我長期困惑不解的難題,一下子迎刃而解了。」邏輯電路、二進制碼、記憶元件……,計算機的結構一一構思成熟。更重要的是,他打算採用電子管作為開關元件。

由於他對電子技術不太熟悉, 於是從電子工程系物色到一位應屆畢業生貝瑞 (C.Berry),在物理樓地下室里建立了「車間」。阿坦那索夫和貝瑞計劃製造的電子計算機,將可以解出有30個未知數的方程, 可他們只申請到600美元的經費,僅能夠造一個部件。直到 1939年10月,他們才裝配出一台試驗樣機。

在試驗樣機基礎上, 他們下一步打算研製的機器叫「ABC」,即「阿坦那索夫—貝瑞—計算機」三單詞的英文字頭,用300多個電子管組裝。1941年年底,ABC主要部件已經定型,只有穿孔卡設備有待最後完成。由於美國正式參加反法西斯戰爭,貝瑞離開學校前往一家軍事工程公司工作, 這台機器原定的目標沒有實現。

ABC計算機存放在衣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里,1946年被人拆散,唯一隻留下了存儲器部件,逐漸被人遺忘。衣阿花大學沒有為ABC申請專利, 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也不無道理,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電子計算機,從阿坦那索夫天才的思想里受益匪淺。

回顧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英雄:從帕斯卡到摩爾(5)
作者:jmu.e.cn 2005年08月16日 15:20 來源:jmu.e.cn

電腦創世記

舉世公認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 誕生在戰火紛飛的二次世界大戰,它的「出生地」是美國馬里蘭州阿貝丁陸軍試炮場。 鮮為人知的是,阿貝丁試炮場研製電子計算機的最初設想,出自於「控制論之父」維 納(L.Wiener)教授的一封信。早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維納就曾來過阿貝丁試炮場。當時彈道實驗室負責人、著名數學家韋伯倫(O.Veblen)請他為高射炮編制射程表。在這里, 他不僅萌生了控制論的思想,而且第一次看到了高速計算機的必要性。

多年來,維納與模擬計算機發明人布希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共事,結下深厚的友誼。 1940年,在給布希的信中,維納寫道,現代計算機應該是數字式,由電子元件構成,採用二進制,並在內部儲存數據。維納提出的這些原則,為電子計算機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1943年,二次世界大戰關鍵時期,戰爭需要像一隻有力的巨手,給電腦的誕生鋪平了道路。由於阿貝丁試炮場再次承擔美國陸軍新式火炮的試驗任務,陸軍軍械部派青年軍官戈德斯坦(H. Glodstine)中尉,從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召集來一批研究人員,幫助計算彈道表。 戈德斯坦本人就是數學家, 戰前在密歇根大學任數學助理教授。他從陸軍抽調了100 多名姑娘作輔助性人工計算,不僅效率低還經常出錯。莫爾學院的兩位青年學者——36歲 副教授莫契利(J. Mauchiy)和24歲的工程師埃克特(P.Eckert),向戈德斯坦提交了一 份研製電子計算機的設計方案——「高速電子管計算裝置的使用」,他們建議用電子管為 主要元件,製造一台前所未有的計算機,把彈道計算的效率提高成百上千倍。

4月9日,陸軍軍械部召集會議審議這份報告。會議即將結束時,身為軍械部科學顧問 的韋伯倫教授一言九鼎,他猛然站起身,「砰」地一聲推開身後的椅子,對阿貝丁試炮場 負責人大聲說:「西蒙,給戈德斯坦這筆經費!」說完這句話,立即轉身向大門外走去, 戲劇性地決定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命運。 軍方與莫爾學院簽訂的協議是提供14萬美元的研製經費,但後來合同被修訂了12次, 經費一直追加到了48萬,大約相當於現在1000多萬美元。

莫爾學院研製小組是一個朝氣蓬勃的跨學科攻關小組,在科技史上留下了敢冒風險、 敢於取勝的美名。小組成員包括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工程師30餘名。其中,戈德斯坦在科 研組織方面表現出傑出的才幹,負責協調項目進展。發揮主要作用的是莫契利和埃克特, 及一位名叫勃克斯(A. Burks)的工程師。莫契利是總設計師,主持機器的總體設計; 埃克特是總工程師,負責解決復雜而困難的工程技術問題;勃克斯則作為邏輯學家,為計算機設計乘法器等大型邏輯元件。

然而, 為支援戰爭趕制的機器沒能在戰爭期間完成,直到1946年2月14日,恰逢當年「情人節」,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才研製成功。 這台機器的名字叫「ENIAC」(埃歷阿克),即「電子數值 積分和計算機」 的英文縮寫。它採用穿孔卡輸入輸出數據,每分鍾可以輸入125張卡片, 輸出100張卡片。

在ENIAC內部,總共安裝了17468隻電子管,7200個二極體,70000多電阻器,10000多 只電容器和6000隻繼電器,電路的焊接點多達50萬個;在機器表面,則布滿電表、電線和 指示燈。 機器被安裝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屬櫃里,佔地面積為170平方米左右,總重量達 到30噸。這台機器還不夠完善,比如,它的耗電量超過174千瓦;電子管平均每隔7分鍾就 要被燒壞一隻,埃克特必須不停更換。

盡管如此, ENIAC的運算速度達到每秒鍾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時間內做完兩個10位數乘法, 其運算速度超出Mark Ⅰ至少1000倍。一條炮彈的軌跡,20秒鍾就能被它算完,比炮彈本身的飛行速度還要快。 ENIAC標志著電子計算機的創世,人類社會從此大步邁進了電腦時代的門檻。

回顧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英雄:從帕斯卡到摩爾(6)
作者:jmu.e.cn 2005年08月16日 15:20 來源:jmu.e.cn

電腦語言的歷程

電腦語言也叫程序語言(Program Lauguage),是人與電腦交流和溝通的工具。

早期電腦都直接採用機器語言,即用「0」和「1」為指令代碼來編寫程序,難寫難讀,編程效率極低。為了方便編程,隨即出現了匯編語言,雖然提高了效率,但仍然不夠直觀簡便。從1954年起,電腦界逐步開發了一批「高級語言」,採用英文詞彙、符號和數字,遵照一定的規則來編寫程序。高級語言誕生後,軟體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1953年12月, IBM公司程序師約翰•巴科斯(J. Backus) 寫了一份備忘錄,建議為IBM704設計一種全新的程序設計語言。巴科斯曾在「選擇順序控制計算機」(SSEC)上工作過3年, 深深體會到編寫程序的困難性。他說:「每個人都看到程序設計有多昂貴,租借機器要花去好幾百萬,而程序設計的費用卻只會多不會少。」

巴科斯的目標是設計一種用於科學計算的「公式翻譯語言」(FORmula TRANslator)。他帶領一個13人小組,包括有經驗的程序員和剛從學校畢業的青年人,在IBM704電腦上設計出編譯器軟體, 於1954年完成了第一個電腦高級語言——FORTRAN語言。1957年,西屋電氣公司幸運地成為FORTRAN的第一個商業用戶, 巴科斯給了他們一套存儲著語言編譯器的穿孔卡片。 以後,不同版本的FORTRAN紛紛面世,1966年,美國統一了它的標准,稱為FORTRAN 66語言。 40多年過去,FORTRAN仍然是科學計算選用的語言之一,巴科斯因此摘取了1977年度「圖林獎」。

FORTRAN廣泛運用的時候, 還沒有一種可以用於商業計算的語言。美國國防部注意到這種情況, 1959年5月,五角大樓委託格雷斯•霍波博士領導一個委員會,開始設計面向商業的通用語言(Common Business Oriented Langauge) ,即COBOL語言。COBOL最重要的特徵是語法與英文很接近, 可以讓不懂電腦的人也能看懂程序;編譯器只需做少許修改,就能運行於任何類型的電腦。委員會一個成員害怕這種語言的命運不會太長久, 特地為它製作了一個小小的墓碑。然而,COBOL語言卻倖存下來。1963年,美國國家標准局將它進行了標准化。用COBOL寫作的軟體,要比其他語言多得多。

1958年,一個國際商業和學術計算機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在瑞士蘇黎世開會,探討如何改進FORTRAN,並且設計一種標准化的電腦語言,巴科斯也參加了這個委員會。1960年,該委員會在1958年設計基礎上,定義了一種新的語言版本——國際代數語言ALGOL 60,首次引進了局部變數和遞歸的概念。 ALGOL語言沒有被廣泛運用,但它演變為其他程序語言的概念基礎。

60年代中期, 美國達特默斯學院約翰•凱梅尼 (J. Kemeny) 和托馬斯•卡茨(T.Kurtz)認為,象FORTRAN那樣的語言都是為專業人員設計,而他們希望能為無經驗的人提供一種簡單的語言,特別希望那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能通過這種語言學會使用電腦。於是, 他們在簡化FORTRAN的基礎上, 研製出一種 「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代碼」(Beginners All purpose Symbolic Intruction Code),簡稱BASIC。由於BASIC語言易學易用, 它很快就成為最流行的電腦語言之一,幾乎所有小型電腦和個人電腦都在使用它。經過不斷改進後,它一直沿用至今,出現了象QBASIC、VB等新一代BASIC版本。

1967年,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希摩爾•帕伯特(S.Papert),為孩子設計出一種叫LOGO的電腦語言。帕伯特曾與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一起學習,他發明的LOGO最初是個繪圖程序,能控制一個「海龜」圖標,在屏幕上描繪爬行路徑的軌跡,從而完成各種圖形的繪制。帕伯特希望孩子不要機械地記憶事實,強調創造性的探索。他說:「人們總喜歡講學習,但是,你可以看到,學校的多數課程是記憶一些數據和科學事實,卻很少著眼於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與思考。 」 他用LOGO語言啟發孩子們學會學習,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敦,一些孩子用LOGO語言設計出了真正的程序,使LOGO成為一種熱門的電腦教學語言。

1971年,瑞士聯邦技術學院尼克勞斯•沃爾斯(N. Wirth)教授發明了另一種簡單明晰的電腦語言,這就是以帕斯卡的名字命名的PASCAL語言。PASCAL語言語法嚴謹,層次分明,程序易寫,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是第一個結構化的編程語言。它一出世就受到廣泛歡迎,迅速地從歐洲傳到美國。沃爾斯一生還寫作了大量有關程序設計、演算法和數據結構的著作,因此,他獲得了1984年度「圖林獎」。

回顧計算機發展史上的英雄:從帕斯卡到摩爾(7)
作者:jmu.e.cn 2005年08月16日 15:20 來源:jmu.e.cn

1983年度的 「圖林獎」 則授予了AT&T貝爾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鄧尼斯•里奇 (D.Ritchie)和他的協作者肯•湯姆森(K. Thompson),以表彰他們共同發明著名的電腦語言C。C語言現在是當今軟體工程師最寵愛的語言之一。

里奇最初的貢獻是開發了UNIX操作系統軟體。他說,這里有一個小故事:他們答應為貝爾實驗室開發一個字處理軟體, 要求購買一台小型電腦PDP-11/20,從而爭取到10萬美元經費。可是當機器購回來後,他倆卻把它用來編寫UNIX系統軟體。UNIX很快有了大量追隨者,特別是在工程師和科學家中間引起巨大反響,推動了工作站電腦和網路的成長。1970年, 作為UNIX的一項「副產品」,里奇和湯姆森合作完成了C語言的開發,這是因為研製C語言的初衷是為了用它編寫UNIX。這種語言結合了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的優點,大受程序設計師的親睞。

1983年, 貝爾實驗室另一研究人員比加尼•斯楚士舒普 (B.Stroustrup),把C語言擴展成一種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C++。如今,數以百萬計的程序員用它來編寫各種數據處理、實時控制、系統模擬和網路通訊等軟體。斯楚士舒普說:「過去所有的編程語言對網路編程實在太慢,所以我開發C++,以便快速實現自己的想法,也容易寫出更好的軟體。」1995年,《BYTE》雜志將他列入「計算機工業20個最有影響力的人」的行列。

晶體管革命

1997年,《時代》周刊記者在評選年度風雲人物的文章里寫道:「新澤西州,50年前的這個星期,1947年12月23日一個細雨朦朦的星期二午後,當貝爾實驗室兩位科學家用一些金箔、一些半導體材料和一個彎曲的別針來展示他們的新發現時,數字化革命誕生了。

同事們懷著好奇和羨慕,看著他倆演示這個被命名為晶體管的能使電流放大並能控制電流開關的東西。」

兩位科學家是布拉頓(W. Brattain)和巴丁(J.Bardeen)。在晶體管發明過程中起到最關鍵作用的還有另外一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肖克利(W.Shockley)。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肖克利,1936年來到AT&T貝爾實驗室工作,與布拉頓合作研究項目。工作之餘,他們常在一起討論技術,希望能用研製一種取代電子管的新器件。

二戰結束後,巴丁也加入了肖克利研究小組,把目光集中在具有半導體特性的晶體。肖克利提出了研究框架,巴丁熟知固體物理學理論,布拉頓最擅長實驗操作, 三位科學家珠聯璧合。1947年聖誕節前夕,布拉頓和巴丁已經用實驗證明,只要兩根金屬絲在半導體上的接觸點距離小於0.4毫米, 就可能引起放大效果。布拉頓以精湛的實驗技藝,在三角形金箔上劃了一道細痕

⑸ 誰最先發明了電子計算機

今天的社會已進入了信息社會,作為信息處理工具的電子計算機已經家喻戶曉,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

第1台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來亞大學兩位年輕的工程師埃克特(Eckert)和莫克萊(Mauchley)製造的。這台計算機叫ENIAC(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它採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0個電阻,6000個開關,重30噸,佔地140平方米,每秒可運行5000次加法計算。但埃克特和莫克萊銷稿祥只是製造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而最早研製自動化計算工具的是英國人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Babbage,1791~1871)。他19歲就學於劍橋大學,他是運籌學和企業科學處理的創始人,英國皇家虧搏學會會員。但巴貝奇畢生的精力都用於研製計算機。31歲時研製的機械式的加法機,能夠自動完成整個計算過程。後來他又設想搞一台大型自動工作的分析機,包括五部分:輸人命令的穿孔卡,控制運算自動進行的控制裝置,稱為「工場:的運算裝置和稱為「倉庫」的存儲裝置以及自動輸出結果的列印裝置。與今天的計算機何其相似。但由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工藝水平所限,終未能完成。巴貝奇死後73年(1944年)美國哈佛大學的艾肯(Aiken)在IBM公司的支持下,研製了一台自動程序控制的數字計算機MKl號,完全是按照巴貝奇的設想製作的。但艾肯比巴貝奇幸運,他使用了繼電器,但這仍不是電子計算機,敬凱只是機電式的。兩年後,埃克特和莫克萊用電子管製造出了真正的電子計算機。現在,計算機已成為不可缺少的信息處理工具。

⑹ 南卡羅來納有哪些好的大學和學院布蘭迪斯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哪個好

第一類:南卡羅來納好的四年制大學:2所

1、克萊姆森大學ClemsonUniversity

學校性質:公辦(4年制)無宗教信仰

2021usnews全美排名:第74(金牛座4)

2021usnews全美文理學院排名:69(白羊座3)

凱斯西儲大學比布蘭迪斯大學好在哪裡

1.需要培訓費減少

凱斯西儲大學:38620.00美金

布蘭迪斯大學:40514美金

2.校友網

凱斯西儲大學:100000

布蘭迪斯大學:50192

3.美國新聞報道全球最好高校排名

凱斯西儲大學:164

布蘭迪斯大學:332

4.高被引科研人員

凱斯西儲大學:7

布蘭迪斯大學:1

7.師生比例

凱斯西儲大學:9:1

布蘭迪斯大學:10:1

8.泰晤士高等職業教育

凱斯西儲大學:104

布蘭迪斯大學:203

9.學術研究工作人員

凱斯西儲大學:2400

布蘭迪斯大學:361

10.ARWU高校排名

凱斯西儲大學:99

布蘭迪斯大學:203

布蘭迪斯大學比凱斯西儲大學好在哪裡

1.課余活動

布蘭迪斯大學:272

凱斯西儲大學:138

2.吃住成本費

布蘭迪斯大學:12056.00美金

凱斯西儲大學:12898美金

3.錄取人數

布蘭迪斯大學:39%

凱斯西儲大學:54%

4.圖書館館藏

布蘭迪斯大學:16000000

凱斯西儲大學:2850000

5.每年每位學生們可獲得的資產提升

布蘭迪斯大學:27680.00美金

凱斯西儲大學:24904美金

⑺ 埃默里大學在美國什麼地方南卡羅來納有什麼大學

埃默里大學在美國什麼地方?

埃默里大學是美國東南部地區較為頂級的民辦學校,都是美國處於前30的美國名牌大學之一,這兒的主校區坐落於亞特蘭地域,別的兩家校區先後在克萊爾蒙特和牛津地域,但是一般要談起,總會說埃默里大學在美國的喬治亞亞特蘭!實際所在位置:201DowmanDrive.Atlanta,Georgia.

僅需從Quad乘坐迅速客車或騎單車,您就能從本科畢業生住宿樓賞析城市風光,在SAAC享有潛進電影之夜,或在他們讓人印象深刻的羽毛球、網球和籃球賽設備開展團隊運動。

3、牛津校區:

是這個大學原校區和牛津學院(埃默里兩家理工大學之一)的所在城市,埃默里文理學院成立時間1836年,是埃默里大學的重要大學本科系院,有著5,600餘名學生們。校園內有著大學最古老二座學術研究工程建築及其現代化新學生中心,使之成為一個美麗又朝氣蓬勃的社交媒體和學習場所。

在這兒,大家可以感受深更半夜煎餅果子早飯、牛津夏季奧運會,及其周邊喬治亞州卡溫頓的所有歷史時間風采——間距亞特蘭大校園內不上一個小時路程。

南卡羅來納有什麼大學?

南卡羅來納大學(南卡羅來納大學)

七個校區存在於哥倫比亞(主校區)

阿朗堡()

艾肯()

索克亥奇()

布佛特()

蘭卡斯特()

桑特()

州北邊()

交通要塞軍事院校(theCitadel)

克萊蒙森大學(克萊門森大學)

卡羅萊納海灣大學(CoastalCarolinaUniversity)

查爾斯頓學校(CollegeofCharleston)

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大學()

法蘭西斯·馬瑞恩大學(FrancisMarionUniversity)

蘭特大學(LanderUniversity)

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Sou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

溫索普大學(WinthropUniversity)

⑻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是那位

第一台電子計算機:1946年2月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同時,馮諾伊曼(VON.NEUMANM)研製一團扒台被認為是現代計算機原型的通用電子計算機EDVAC。威爾金斯於1949年研製EDSAC。圖靈於1950年研製ACE。成功。命名為ENIAC。根據計算機採用的物理器件,一般將計算機的發展分為以下四個時代.1第一代(1946—1958)電子管計算機時代。2第二代孝或蘆(1958—1964)晶體管計算機時代。3第三代(1965—1970)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4第四代(1970—~~)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巧帶機時代。

熱點內容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招生專業目錄 發布:2025-01-11 22:49:24 瀏覽:660
2017大學及專業代碼 發布:2025-01-11 22:47:25 瀏覽:122
清鎮到大學城 發布:2025-01-11 22:40:02 瀏覽:270
導師在研究生招生復試 發布:2025-01-11 22:40:01 瀏覽:151
蘭大婦產科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1-11 22:08:03 瀏覽:682
中國大學生在美國失聯 發布:2025-01-11 22:05:37 瀏覽:691
體育生考上了大學就必須上體育專業嗎能轉系嗎 發布:2025-01-11 22:03:20 瀏覽:16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楊光老師 發布:2025-01-11 21:57:18 瀏覽:422
ed2k大學生12p 發布:2025-01-11 21:57:18 瀏覽:16
美國國際大學成立時間 發布:2025-01-11 21:56:17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