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美國大學生創業帶來發展
⑴ 美國大學生創業見聞與思考
美國大學生創業見聞與思考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首先,大部分上課的美國學生都談到在美國創業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普通、運拍掘習以為常的事情,因為從娃娃抓起的美國創業教育,從小學就有很多的創新創業類的作業和訓練,那時他們甚至就對產品開發和創業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剛剛過去的一周(8月31日-9月6日)我所在的訪學學校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迎來了新學期的正式開學,我也利用訪學機會去旁聽了幾門與創業相關和感興趣的課程:《Inventi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Starting up a new venture》、《Global Business &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上課期間我同講課教授、上課學生圍繞一些創業問題和現象進行了一些交流和探討,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全球創業觀察(GEM)2014報告提供了一組數據:2014年美國參與創業或者經營企業的人數佔到美國總人口的14%;美國25-34歲人群中選擇創業或者經營新企業的比例達到18%;美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達到20%-30%;美國成年人中認為現在是創業好時機的比例超過50%。而在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很多教授甚至認為創業教育“用力過猛”的中國,一些相關數據卻並不樂觀。
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首先,大部分上課的美國學生都談到在美國創業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很普通、習以為常的事情,因為從娃娃抓起的美國創業教育,從小學就有很多的創新創業類的作業和訓練,那時他們甚至就對產品開發和創業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旁核
而在大學課堂上,大量的創業企業CEO、學生創業團隊、創業投資和孵化人員的課程參與,更是拉近了學生與實體創業的距離感。其次,美國給予創業極高的精神鼓勵也促進了美國大學校園內學生自主創業濃厚之風。創業精神不斷傳頌被認為是構成美國夢的核心內容之一,超過90%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是一項十分令人尊敬的工作。
成為比爾·蓋茨(Bill Gates)、馬克·扎克伯格(MarkElliot Zuckerberg)、伊麗莎白·霍爾姆斯(ElizabethHolmes)幾乎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夢想。第三,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美國學生對創業失敗的態度。國內影響大學生創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害怕失敗,尤其對女性創業者更是如此。而在大多美國學生看來,創業,其實從不會失敗。
因為在美國創業失敗者並不會被打上失敗者和恥辱的烙印。相反,他們認為從失敗經驗中積累了知識和智慧,並將此看為無尚榮光和一種榮譽勛章。以前的創業失敗者甚至會得到更多的創業投資機構的青睞、比初次創業者擁有更多的股份。這讓我想起美國管理學家W.古特雷的那句話:每一處出口其實都是另一處的入口。其實,害怕創業失敗進而對創業行動猶豫不決,的確是可以免去失敗的機會和可能,但與此同時也自然失去了成功的機遇。
在美國的大學畢業生、甚至在校學生創業蔚然成風,有做平台類創業的、有做科技創業的、也有部分做實業類創業的。而在課程教授們看來,美國校園的創業潮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美國十分注賀氏重培育創業生態系統,所以美國的創業生態圈相比中國要成熟很多。美國政府盡力打通產、學、創各個環節,多項措施確保大學校園創業商業化、產業化的順利開展。
比如發起“創業美國”計劃以利於不同領域和不同層面的深度合作;將國家重點實驗室建在大學附近以便於聯合開展研究;與大學合作建立小企業發展中心(SBDC);制定利於大學科研成果市場轉化的《拜杜法案》、《技術轉移商業化法》等法律法規;注重引導大企業和新創企業的創新合作等等。
創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和資源約束,美國政府也提供系列措施來為創業項目保駕護航:鼓勵Kauffman基金會每年捐助近億美元來資助新創業項目;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小企業技術轉讓計劃(STTR)等多個資金投入巨大的政府資助項目計劃實施;嚴格保障創業者的技術專利和知識產權;大批校園創業孵化器以及校園周邊的Y Combinator、AngelPad、TechStarts等專業創業加速器的建立……..
對於未來創業的趨勢,通過和課程教授們的討論,也有一些比較一致的觀點。在當下尚未有太多大的品牌坐穩的移動互聯時代,誰都會有機會,對大學生創業也是利好。
但因傳統互聯網公司依然影響力巨大、移動互聯網混戰中也已逐漸形成一些巨頭,創業競爭會空前激烈。只有那些能及時發現用戶需求並快速轉化為商業機會的創業者才有希望。所以創業者的創新思維、更快速的行動、更高專注度、更深的細分領域、更精準的移動互聯新興領域判斷、運用互聯網思維做價值觀營銷、建立價值後移模式(類似商業模式中的餌鉤模式)等,從而實現與巨頭錯峰而快行就顯得十分關鍵。
而從稍微長遠來看,全球面臨的沖突、能源、環境、健康、人口、交通、城市化等諸多大的挑戰將會孕育著更多突破現有過於注重互聯網用戶瑣碎需求的創業機會。
當前的創業時代,正如狄更斯的《雙城記》中所述“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今天的過剩經濟時代,創業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過剩的。而如何把過剩變為緊缺,是每一個創業者需要考慮的。
精益創業的理念很好,但我認為精益可能只是一種方法和手段,並不一定是最終目標。中國企業大多習慣學習和模仿的模式,因而中國企業甚至中國經濟長期難以擺脫從1到N的困境。而多借鑒美國的經驗,真正實現從0到1的突破,進行創造性破壞,改變游戲規則的創業企業涌現才應該是我們樂於和亟需要看到的。
;⑵ 美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有哪些
一 美國政府創設的良好政策環境
1.市場准入條件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6月,美國的營商便利度在189個國家中排名第四。在美國注冊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僅需6個程序,從開始注冊到新公司開業僅需5天,所需的費用僅占人均國民收入的1.5%,開公司所需的最低法定資金為0美元。而中國大陸的營商便利度的排名則是第96位,開辦企業的難易度排在第158位。辦企業成本低、流程快,已成為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高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2.資金扶持渠道
在美國,高校科研經費的來源渠道是多樣化的,如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產業界、科研機構以及非政府非盈利組織機構等。盡管如此,美國聯邦政府依然是高校科研經費的最大提供者。據統計,2007年聯邦政府各部門提供的科研經費佔全部高校科研經費的62%。對大學技術轉讓的研究表明,大學衍生公司與專利許可的數量與科研經費的支出數額呈正相關。國家對某領域科研經費的增加,能提高學校對此領域的重視度,從而增加該領域的專利獲得率,為創業做好技術上的准備。
此外,早在1953年美國國會就頒布了《小企業法案》,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意在幫助小企業獲得政府在資金、技術、管理上的扶持。小企業管理局還在眾多大學中設立小企業發展中心,不僅加強了學術界與小企業發展的聯系,同時也為潛在的或現有的小企業提供財政、營銷、生產、技術、管理上的協助,以及創業和商業培訓;其幫扶主體不僅包括大學生,還包括社會上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使它們能夠通過創業改善生活質量。在1982年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小企業創新發展法案》,並實施了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鼓勵並援助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1992年又對此法案進行了修改,明確指出:小企業局可以為那些不能按合同期限或正常放寬渠道獲得貸款的小企業擔保,金額最高可達75萬美元的3/4,對10萬美元以下的貸款可以擔保80%,利率不超過2.75%,擔保貸款最長可至25年,平均期限為7年。除了隸屬於國家的小企業管理局提供的融資擔保外,還設有區域、社區擔保體系,政府還通過政策引領,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如加大銀行對小企業的貸款額度並減免利息,獲得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種子資本等。美國完善的融資擔保體系,極大程度地化解了初創企業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困境,為大學生創業營造了較為寬松的信貸環境,提高了學術創業者利用科研成果創業的積極性。
3.知識產權法案
美國政府一直致力於完善知識產的保護法。在1980年頒布《貝多法案》和《史蒂文森――魏德勒技術創新法》之前,但凡是由政府機構資助而創造的科研成果,其所有權都歸屬於政府,未與聯邦機構協商,任何人無權使用。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提高大學技術成果的轉化率和民用價值,《貝多法案》和《史蒂文森――魏德勒技術創新法》規定:允許大學或國家實驗室保留由聯邦政府經費資助所得的研發成果的知識產權,並鼓勵將研發成果下放給小企業;大學有權獲得由聯邦政府出資的研發成果的轉讓收入,並與發明人共享。這兩部法案的頒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使大學管理者和教師對創業的態度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促使大學衍生公司大量興起。隨後1982年的《小企業創新發展法》、1986年的《聯邦技術轉移法》、1989年的《國家競爭力技術轉移法》、1992年的《小企業研究和開發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又對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條例做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以上法案的頒布和實施,不僅保障了創業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了校企之間的合作,促成了以科技為核心的創新企業的大量崛起,也使得大學的功能更加多樣化,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4.培訓指導服務
創業服務機構是創業鏈條的中間環節,它既可以幫助創業者降低企業的成本和風險,提供政策咨詢、專家幫帶等服務,還可以提供融資渠道、吸引風險投資、促進技術轉移、進行商業培訓,具有企業潤滑劑的作用。美國的企業孵化器種類眾多,早在1985年美國就成立了全美商業孵化器協會,為創業者提供了辦公設備和空間,提供了培訓和交流平台,降低了企業的運營風險,提高了大學科研成果的商業轉化率,實現了企業和人才的雙重孵化。諸如此類的孵化機構還有大學科技園――意在加強大學和企業之間有效銜接,促進大學衍生公司的形成;技術轉移辦公室――幫助學術創業者進行市場調研、擬撰創業企劃書、籌集風險投資、謀得創業地和必要的設備、新產品的評估等「一條龍」服務。除了實體的創業服務機構,美國還有專門的網站,提供法律咨詢、專家幫帶等服務。
二 我國大學生創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國大學生創業興起於1997年,但參與率一直偏低。據清華大學創業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在發達國家中,大學生創業人數占畢業生總數的20%~30%,而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1%。不僅如此,創業成功率也偏低,據2004年教育部調查97家早期學生企業,盈利的僅佔17%;學生創辦的公司,5年內僅有30%能夠生存下去。政府如何充分發揮其驅動功能,激勵大學生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已成為我國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1.政策認知度、完善度較低
與美國大學生的高創業率相比,我國的創業率實在是相差甚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的認知度較低。2015年1月,《北京市創業青年群體調查報告》顯示:有22.9%的北京創業青年不了解北京的創業政策;有30.8%的創業青年稱從未享受過政策。對於政府相關機構來說,這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不論制定多好的政策,不被大眾所熟知,依舊是徒勞無用的,對於創業者來說,也是一種遺憾。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相關的法律條文雖已逐漸專業化,但是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現存的法律文件中,如《關於充分發揮高等學校科技創新作用的若干意見》,制度的供給都太過概括,大都以宏觀倡導為主,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其次,有關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專門性法規嚴重不足,很難提供全面的保障。缺少關於科研成果價值評估的具體規定,使科研成果在利益分配的過程中,無法得到充分的法律保護。
2.資金扶持力度不足
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自有資金,親友資金、政府融資、風險投資、銀行貸款。然而,與美國政府是主要承擔者的境況相比,自有資金和親友資金成為我國大學生創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據「2015年創業邦30歲以下創業白皮書」調查顯示,在我國創業啟動資金有50%來自個人儲蓄、14.86%來自於親友資助,而僅有1.36%來自政府補助或創業基金,銀行貸款的所佔比例更甚,竟為0%(如圖1所示)。這主要是因為,在我國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小額貸款機構幾乎沒有;國家對於政府這類公益資金的管理和申請流程尚未作出明確的規定;政府提供的小額貸款金額有限,並且申請手續復雜、要求高、時間長;貸款的償還期較短,對於想貸款的學生來說無疑會形成心理壓力;風險投資的獲取途徑少、金額少。
啟動資金來源圖
3.缺少風險化解、權益保護制度
大學生在創業這個群體里仍然屬於弱者,面對復雜的創業環境和動盪不安的市場,由於經驗少、實踐能力不夠成熟,往往會面臨巨大的風險,極有可能導致創業失敗。我國現有的政策中,幫助大學生化解創業風險的力度太小,致使創業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或其他不良後果,多數情況下都由創業者自身或其家庭共同承擔。正因為我國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權益沒有做到較好的保護,缺少相應的風險化解機制,缺乏完善的創業退出機制,才會使許多大學生對創業望而生畏,安分守己地選擇崗位就業。而美國現如今已然建成了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為創業資本提供了若干條暢通的退出渠道,有股票主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第三市場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創業者的後顧之憂。
4.培訓幫帶服務不到位
從我國目前已建立的創業孵化基地來看,大多數都依託於與科技園區的合作,並非是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而設立的,而且這類孵化基地一般都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並且對於已使用的孵化基地,其功能明顯不足,遠不能夠為創業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美國小企業發展中心其設立的目的就是幫助小企業解決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大多數小企業發展中心都坐落於大學校園中,對於大學生來說更為方便,使創業中的資金、技術、風險、法律、管理等問題都能夠得到及時的咨詢和解決,不僅如此,它還為預創業者發掘創業商機、提供創業培訓等服務。類似於這樣的機構還有企業孵化園、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辦公室等。其系統的創業服務平台,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5.缺乏相應的監督檢查機制
政策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是政策的執行情況、落實水平、影響效果等也不能忽視。政策的定期檢查監督,不僅能夠有助於其進一步修改完善,還有利於政策的普及。在美國,政策的執行力度大、落實到位、普及度高,這也是促使許多大學生選擇創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到目前為止,在我國還缺少相應的監督檢查機制。
三 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展望
1.加強宣傳力度,營造創業氛圍
提高政策的認知度,使政策真正做到惠及民生,應適當拓寬傳播形式。如建立一個權威的官網,提供一個專門的平台,介紹相關政策,並提供咨詢問答服務,對於疑惑之處隨時可為之解答;現如今人手不離電話、人人都有微信,可以藉助這個便利條件,開通相關的微信公眾號,使之更加貼近青年的生活,更能深入人心。同時,政府應聯手大眾傳媒和學校,鼓勵創新創業和冒險精神,對於成功典範的正面能量多加宣傳,努力營造既能鼓勵創業又能容忍失敗的社會文化氛圍。
2.建立專項基金,保障資金來源
資金問題仍然是大學生創業的最大瓶頸。在借鑒美國融資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應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建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基金的設立,完善基金的管理模式和申請程序;簡化相應文件的審批環節,公開審批流程,降低中小企業的注冊門檻;為大學生創業開通小額擔保的綠色通道,簡化擔保與反擔保的手續,強化擔保基金的獨立功能;提高小額貸款額度,適當延長貸款的償還期限;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銀行、天使投資人、行業協會等組織為大學生提供資金扶持,並對這些組織給予適當的稅費減免作為鼓勵;健全大學生創業的貼息補息政策,對於畢業後未就業但積極參與創業培訓的個人和個人收入低於最低工資的創業者予以補貼。
3.加大規范力度,完善實施細則
目前為止,我國各部門,如教育部、勞動部、人力資源部等,都出台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但正是由於政出多門,且各自的著重點都不同,致使許多條文都有一事多譯的矛盾現象出現,易混淆創業者的判斷,政府應協調各部門出台一部具有整體性的權威政策「以正視聽」。制定高校知識產權的保護細則,明確規定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權屬、利益分配等實施細則,使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更加規范化、法制化,同時修訂我國的相關文件,完善其中較為滯後的內容。在大學校園內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聘請專業人員負責管理相關事宜,改進高校科研成果的評估機制與獎評制度,鼓勵科研成果的轉化。建立並完善創業的退出機制,降低大學生的創業的風險和顧慮。
4.豐富服務內容,提高孵化能力
構建國家、省、市、高校四類創業孵化基地相互扶持、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良好格局,以國家級創業基地為首,形成金字塔形的創業孵化運行模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綜合性服務。豐富孵化基地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和孵化能力,從經營培訓、發掘商機、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到管理咨詢、企業融資、風險投資、法律援助,為創業者提供全面的服務。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按人口比例建立一定數量的孵化基地,保證國家各地區創業水平平衡發展。嘗試構建網路平台與實體機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建立官方權威網站,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建立省級、市級大學生創業項目庫,並豐富其中的項目種類和數量,提供項目推薦、指導、評估等服務。同時,建立相應的專家庫、經驗庫,對缺乏經驗的大學生提供專家引導和幫帶的實質性服務。
5.納入考核體系,做好督查工作
政府應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的評估考核和獎勵機制,對於業績較好的企業,適當予以稅費減免或經濟補貼資助;對於業績較差的企業,嚴格遵守市場的競爭原則,優勝劣汰;對於信譽度或名譽度較差的人想二次創業,應先做出評估,隨後再決定是否給予創業資助。把大學生創業率、政策的落實度納入到政府的考核體系中,建立相應的監督檢查機制,並加大力度做好政策的落實和督查工作,使政策能夠真正地走到群眾中去,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
⑶ 為什麼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高很多
在美國,大學生創業是得到全國的關注的,很多方面都會有相應的資助,而在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較低,事實上存在著諸多原因,資金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國家可以建立創業基金,解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困難,這才是抓主要矛盾的體現,大學生創業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是有推動作用的。
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並以此來帶動就業,我認為創業不僅是大學生,也是眾多大學畢業兩年內的青年群體就業增長的源泉。創業成功率也並不一定代表一個國家的好壞,人才的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我們需要正視。
⑷ 為什麼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高很多
美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高那是應該環境決定一切,每個國家都有好與壞,不要內因為美國創業成功高就去美容國,有歧視不說,還沒有任何的資源。其實這也是中國的一個缺陷吧,你要是有創業的想法,可以擬定一個初步的想法然後去鍛造一下自己,例如騰訊的眾創空間就有一個創業營,可以鍛造一下自己也可以得到一些經驗的。
⑸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為緩解就業壓力,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難題,黨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都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篇一
一、問題的提出
高校擴招,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大量具有專業素質的大學畢業生的同時,也增加了湧向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生數量,致使這一層面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經濟周期性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使大學生的就業境況更加不容樂觀。此外,我國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更是充分就業難以實現的梗阻性因素。在這種現實情況下,黨的十七大提出了“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口號,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畢業生創業的政策措施。在寬松的外部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但是怎樣選擇目標行業?如何獲得各種資源?如何避免創業失敗?通過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案例的介紹,對比分析大學生創業的優、劣勢,以期對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有所啟發。
二、大學生創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大學生創業的可行性
創業是勞動者以個人、社會的發展需要為基礎,有效整合個人資源,發現、創造機遇並選擇、開拓能夠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活動過程。它需要創業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知識儲備、創新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條件。大學生作為新興的創業群體,有著來自自身、外界的優勢。
1.專業素質。大學生與其他創業群體相比,具備較全面的理論知識,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具備獨特的知識資本。
2.政策支持。國家為了鼓勵大學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員興辦科技民營企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大力支持,包括簡化登記注冊程序、減免各類費用、優先貸款支持、適當信用貸款、稅務減免優惠等多項扶持政策。各省市也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支持和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
3.時代背景。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生產的資源。大學生所具備的扎實的專業技能使他們成為主要的知識資本擁有者和營運者,他們可以憑借知識資本優勢來實現創業。
當代的大學生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面臨更多的機會和選擇;大學校園為其提供了開闊視野、強化專業技能的平台;政府近幾年出台了多項政策扶持大學生創業,這些因素共同營造了有益於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性環境。
(二)大學生創業的必要性
2011年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7.8%,同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為660萬,即146.5萬大學畢業生面臨著一畢業就失業的境況。更為嚴峻的是,就業後的大學生還面臨著較高的流失率。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一項調研顯示,“大學生就業流失率高達70%,一半學生畢業後因不能吃苦被企業淘汰”。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業觀念問題的突出表現在於,一方面,大學生普遍不願到中西部落後地區、農村地區、基層單位去就業,另一方面,大學生普遍嚮往正規單位而不願意自我創業[1]。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學生自主創業非常普遍,美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高達20%-30%。而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重相對偏低,2009年大學生創業比例只有1.2%[2]。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並取得成功,並以創業帶動就業,對於緩解當前就業壓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案例介紹與分析
白凱明大學專業是電子商務,2009年畢業時國內外經濟環境惡化,面對慘淡的就業前景,白凱明准備自己創業。考慮到農村老家口罩製造小有規模,從事者也都實現了發家致富,白凱明決定加入其中。白凱明用8萬元啟動資金,開始了“如雪”牌口罩的生產經營。他購置了4台機器,花費12 000元;生產的場地就是自家的廂房;僱傭的6名工人就是當地的農村婦女。經過4個月的摸索,白凱明漸漸摸出了門路,再加之甲流的蔓延,市場對口罩的需求激增,白凱明接到的訂單越來越多,工人們開始加班加點。到2009年年底,白凱明獲得7萬元的凈利潤。經過將近一年的歷練,他發現利潤最高的是最新流行款式,而跟不上潮流的樣式則是低價難銷。於是2010年白凱明將生產的重心放在了新式樣口罩上,聘請了一名學習服裝設計的在校大學生設計口罩的款式。2010年白凱明不僅保持了上一年度的高銷售額,並且由於樣式新穎的口罩利潤豐厚,他凈收入15萬元。2011年初,白凱明將口罩事業發展到了電子商務領域,將所學專業知識發揮作用。利用網路的便捷優勢,白凱明已經成為西北和東北地區多家大型口罩批發商的供貨商。考慮到生產擴張,白凱明打算租一處廠房,成立凱明口罩製造有限公司,將自己的口罩事業再上一個台階。
白凱明的自主創業是成功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行業選擇明智。成熟、熱門行業經營風險大大低於進入冷僻行業,即應選擇市場消耗頻繁或購買頻率較高的產品行業,但應注意避免盲目跟風。二是進行產業升級。白凱明率先開展款式設計,向產業鏈上游發展,獲取高附加值;利用電子商務開辟第二條銷售渠道。三是對行業前景准確預測。南方大面積雨雪災害、甲流流行時,白凱明看到商機,迅速調整銷售策略。
四、促進大學生創業的策略研究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國家政策鼓勵下,大學生的創業意向逐漸增加,但創業成功率一直處於低水平。根據統計,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在全國各省區市當中是最高的,大概在4%左右,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1%左右,而全世界學生的平均創業成功率是10%左右。創業成功率的提高不僅需要大學生增強自身創業能力,更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會各界為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一)大學生加強創業能力
1.提升專業技能。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是提升專業技術應用價值的有效機制,也是引領大學教育教學層次提高的有效路徑[3]。因此,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特別是從事科技行業創業的大學生應該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實現科技成果產品化、市場化。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篇二
走進“創業”
8月6日,《中國青年報》一則標題為“吳少武:屬於我的巔峰還未到來”的報道,文中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吳少武畢業就做物流公司老闆,及其創業的過程,屬於典型的大學生成功創業案例,而這則新聞在有意創業的大學生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大學生們不單單只著眼於畢業之後出去找工作這一條發展道路了,一些大學生更熱衷於走出校園去創造自己的事業。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了比較普遍的現象了,然而如何才能成功的開辟自己的事業,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目前,國內很多大學並沒有開設大學生創業的課堂,大學生接觸到的創業平台和信息也比較的匱乏,這也是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們無法邁出第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什麼像吳少武那樣的大學生創業者們在走出“象牙塔”後能夠迅速的開創自己的事業呢?我們通過對一些成功創業的大學生們的采訪,認為有以下六個方面。
豐富的活動蛻變自己
大學生在校的第一要務就是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之後才有資格去做其它的事情,那麼對於有意創業的大學生們應該如何分配學習之外的時間呢?從那些成功創業者的身上我們找到了一些共同點,比如說他們都喜歡有選擇的去做一些兼職或者是去參加一些具有含金量的比賽。事實上,正因為有那些豐富的活動經歷,才使他們掌握了一套嫻熟的溝通技巧、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也一定的程度上使他們具備了商業頭腦,甚至會遇到不錯的創業機會。吳少武在大一大二是做了很多初步創業的嘗試:兼職代理、復印廣告,雖然沒有掙太多的錢,但卻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後來,當3月拉開畢業季的帷幕,憑借著之前的工作經歷,吳少武迅速的找到了其中蘊藏著的商機—行李托運,然後立即的展開行動,經過艱辛的付出,他和他的團隊最終收到了近10萬元的貨物,這為他的創業開掘了第一桶金,同時也因為吳少武在這次活動中的出色表現,他還受到了廣州好來運速遞服務有限公司老總韋俊榮的信任,後者資助了吳少武開辦了自己的物流公司。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
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能夠利用的創業資源可謂是少之又少,因此如果遇到了創業交流論壇這種機會的話,就一定要積極的參加,因為這類活動不僅會讓你了解到一些創業的有效信息、學習身邊好的典範,而且還提供了一個然你結識已經成功創業者的機會,他們不僅可以會分享他們的創業經驗,而且還有可能為你提供實習甚至是創業的機會。吳少武與韋俊輝的結識源於大二的一堂課,當時華工工商管理學院採取專業課邀請校外專家或者是業界人士來一同參與的教學模式,韋俊輝由此注意到了吳少武,這為吳少武日後的創業提供了很大的機會。 找准方向:興趣與專業相結合
創新是成功的法寶
當前,社會的各行各業都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而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創業者們除了有一腔熱血外,既沒有充足的資金,又缺乏經驗和人脈,因此,他們若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去甚至是成功,他們就必須有所創新,依靠創新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不久前,華工的大學生創業者張健剛開了一家網上商城,雖然網購已經比較的普遍了,但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被京東商城、當當網等一批購物網站占據著,因此,想要掙錢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的簡單了。張健剛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他為了能購吸引到顧客,打出了“兩小時送達”的廣告語,果然,他開的網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創造出了不凡的業績。善於發現潛在的商機,並且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這對於大學生創業者們來說是一個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寶。 創業之本 貴在堅持
目前,很多剛開始創業的大學生,懷揣著夢想,充滿了激情,但是社會經驗和人脈關系的缺乏,會讓他們的創業之路充滿困難與艱辛,時間一久,其中的一部分人便會打退堂鼓,認為自己已經失敗了,自己並不適合創業,萬事開頭難,堅持不一定會成功,但退縮一定會失敗的。王彬,現任中科遠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剛開始創業的王彬根據前期的社會調查,把自己公司的主業務定位在培訓活動上,但是跟很多的開始創業者一樣,遭遇了很大的困難,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通過廣泛的宣傳和不懈的努力,雖然承擔的業務並不多,但通過每次的培訓,都會讓自己的培訓公司積累了很好的口碑。現在身為創業青年指導和服務的導師,王彬覺得:“人生的每一步都像我現在經常跟創業青年提到的,貴在堅持,只有真正堅持下來的人,才是笑到最後的人”。正因為曾經為夢想灑下了堅持不懈的汗水,才成為王彬笑到最後的資本。
學會學習和借鑒
要學會學習和借鑒,身邊有好的例子,好的典範,要學會總結他們成功的原因,有些人會成功,有些人會失敗,只要找到了其中的規律,把自己向成功人士擁有的意志品質靠攏,才會越來越接近夢想。
大學生創業
個人體會:項目背景: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大軍中來,有些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些是為能夠更好地生活,無論是哪種,對於毫無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因此,只有選擇最易成功的創業模式,才能盡量減少創業失敗的風險。為此,我們通過采訪學校成功創業校友,總結不同創業模式的成功經驗。不同的創業模式要求的素質是不
同的,准確判斷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創業模式,可以化解很多的不利因素。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只要有一個堅定的創業夢想和一雙勤勞的手,大學生創業者就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關於經典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篇三
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由清華大學學生於2009年創建的,它是國內第一家由在校大學生創業、吸引風險投資創辦的互聯網公司。FanSo作為ICP(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公司開辟了“新聞在線”、“環球影視”、“嘯林書院”、“打開音樂”、“游戲辭海”和“我的家”等頻道,FanSo還提出了一套全新的“CampusAge中國高校電子校園解決方案”,為加速中國高校校園電子化建設進程服務。FanSo已經從一個不到10人的創業團隊發展成為擁有100餘名員工的初具規模的商業公司,2010年 再次成功融資660萬,其頁面瀏覽量已經突破250萬,在四個月內就成長為教育網內最大的站點。
就其案例自身來看,他的成功有以下幾個方面:FanSo的創業理念就是源於校園、服務學生,其業務內容跟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FanSo的創業模式和創業的切入點可以說是很有特色的:一是它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契機,互聯網是個新生事物,它是一種有效的載體和工具,理論和實踐同時表明ICP是一種重要的基於互聯網的經營模式,創業者作為在校大學生對互聯網具有靈敏的感悟,他們既能認識到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又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是利用新經濟機遇的一種典型;二是它以學生和校園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大學為業務背景,這是創業者更主要的長項,他們本身作為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的需求和心理有著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又有年輕人特有的朝氣、靈敏果敢和想像力,同時他們利用豐富的學校資源,FanSo已經與多家高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合作;三是FanSo引進了風險投資,風險投資在我國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但對於創業初期的公司尤其是ICP公司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而推廣到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問題,想要成功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
1.創業者絕大多數採取合夥經營
大學生心中雖然有些富於“傳奇色彩”的創業者,但大家更清楚的知道,很多小企業是通過合作起步的。對於經濟實力薄弱、學習任務繁重的在校大學生來講,團隊合作成了創業的必由之路。通過合夥經營來籌集資金和人力。良好的合作關系是新企業生存的基礎。但大多數新企業中的合夥關系建立在同學的友誼之上,缺乏牢固的法律基礎,因而也存在較大的散夥的隱患。
2. 大多數創業者選擇與自己專業或特長相關的產業
在校大學生相比較社會創業者而言,缺乏足夠的資金和人力支持,不得不盡量發揮創業者自身的專長。利用自己的專長進行創業大大降低了創業成本,在創業的同時對自身技能又是一種很大的提高。這不但是在校學生創業的特點,在社會上創業行為中也較為多見。
3. 創業心理特徵勇於創新,不懼挑戰
創業,在很多大學生看來是一種富於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行為,將自己推向社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取得“第一桶金”的人。這個群體雖然人數很少,但極富影響力,因為他們是勇於創造、不畏困難的“代言人”。創業,意味著創造,需要創業者具有開拓精神,需要面對從來沒有面對過的工作內容,解決從來沒有碰到過的各類問題;創業,意味著風險,需要創業者時刻考慮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行業和競爭對手的狀況,努力付出也並不一定意味著成功。歐陽×的“風火輪滑”專賣店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就是他善於發現潛在的商業機會,並通過合理的手段開拓市場。要看準消費者的需求,而同為學生的他們比社會商家更有親和力,更易於交流與服務。這些都是賦予創造精神、敢於投身創造的一種表現。
4. 鍛煉為主,盈利為次
很多在校大學生的創業並不能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而能維持現狀並略有盈利就已經被看作成功,甚至不考慮自身精力的投入是否應計為成本之一。究其原因,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創業時並沒有把自己所創辦的企業作為自己追求的事業,而更看重創業過程。必須在創業過程當中更注重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提高,對於企業以後的發展和個人的資金回饋並不是考慮的重點,甚至於做好了畢業時關閉企業的准備。當然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是創業者關心的重點,是新生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的前提,是衡量創業是否成功的標尺。如果企業的發展能達到預期,也可能成為學生畢業後的事業
5. 充滿自信,堅持不懈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們都充滿自信——對自身能力、企業生存的自信。甚至創業失敗的同學也自信的認為,雖然是失敗的創業經歷,卻是一次難得創業體會和經驗積累,大大增強對於今後的創業或擇業的信心。與此同時,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年輕的創業者們表現出了不同於普通學生的堅韌與決心。像很多創業者一樣,如果不出現企業難以為繼的現象,就一定會堅持經營,一直到畢業。
⑹ 美國的創業教育及其啟示
美國的創業教育及其啟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9年發表的《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在創業教育的實踐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具備創新和創業能力的人才。
一、美國創業教育的特點
1、創業教育正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體系和教學研究體系。在過去的20多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大學、尤其是商學院和工程學院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截止到2005年初,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帶瞎學課程,並且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系。
2、注重創業實踐並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全社會創業資源。美國的創業教育十分注重其實踐性和應用性。創業教育體系中不僅包括了創業學課程的普遍開設、本科和研究生創業管理專業的設立,還包括高校創業中心、創業教育研究會等的建立;不僅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創業文化氛圍,還通過創業中心與社會建立了廣泛的外部聯系網路,包括各種孵化器和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創業者協會等等,形成了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了社會各類創業資源。
3、大力培養和穩定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美國高校十分重視對創業教育的師資進行選拔和專門培訓,鼓勵和選派教師從事創業實踐,進行創業教育的案例示範教學或研討會,交流創業教育經驗,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師創業教育水平,穩定了師資隊伍。另一方面,注重吸收社會上一些既有創業經驗又有一定學術背景的人士從事兼職教學和研究,特別是聘請成功的企業家作為創業教育的客座教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高校的創業活動已成為美國經濟的直接驅動力。在美國的創業熱潮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引人注目,當代許多著名的美國高科技大公司,幾乎都是大學生創業者們利用風險投資創造出來的,如Intel的摩爾、葛魯夫,Microsoft的蓋茨、艾倫,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爾,Yahoo的楊致遠等無不是創業者們的典範。據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統計,自1990年以來,MIT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多個新公司,截止1999年該校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000家公司,僱用了110萬人,創造出2320億美元的銷售額,對美國特別是麻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高校創業活動已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直接驅動力。
二、美國創業教育的啟示
1、首要的應是社會教育理念的轉型。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大學生畢業面臨的選擇是就業、考研、出國,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也僅局限於研究型、應用型,整個社會和家庭也缺乏對孩子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的培養教育。清華大學創業中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創業教育上,中國的平均水平低於全球創業觀察統計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因此,必須盡快轉變整個社會的傳統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新創業教育,樹立起既要就業也可以創業,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觀念。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至少應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念;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教育價值觀念。
2、以人為本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在創業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尤為重要。必須把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和充分激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放在首要位置,把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習、借鑒包括美國在內的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起來:一是應把注重知識,學生勤奮、踏實、謙虛,與注重智力開發、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興趣廣、視野寬、敢冒險結合起來;二是把強調知識的嚴謹蠢源空、系統與注重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和發展方向結合起來;三是把強調學生基礎知識扎實與強調學生獨立與開拓結合起來;四是把強調求實的作風與追求浪漫的風格結合起來;五是把「學多悟少」與「學少悟多」裂穗結合起來。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應作為一種能力來培養,更應當作為一種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崇尚科學和弘揚創新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來塑造,充分激發和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3、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業教育型國民教育體系。借鑒外國的成功經驗,我國應從提高整個國民素質的高度出發,把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鼓勵和倡導各類大學甚至中學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並把創業家和各類社會創業資源引入高校,密切企業、社會和學校的聯系,使創業型人才培養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4、重視對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選拔與培養。創業教育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必須把選拔與培養創業教育的優質師資提到重要日程上來。一方面要加強對創業骨幹教師的專業培訓,同時制定激勵措施,鼓勵現職教師到創業一線兼職或有計劃地選派有潛質的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另一方面,可以聘請一些企業家、成功的創業者、技術創新專家到創業基地任兼職教師,或兼職從事創業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擴大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與此同時,要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實踐,加強國際國內創新創業領域的學術交流、研討和科學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
⑺ [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經驗及對我國高校的啟示] 創新創業教育論文
目前,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高校在創業教育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的人才,推動了整個社會經濟、高科技產業和創新體系的蓬勃發展。研究和借鑒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成豎差功經驗,對於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力培養具有創新、創造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社會影響。
一、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主要模式
在創業教育開展得最早和最為完善的美國大學中,哈佛大學、百森商學院和斯坦福大學各有千秋,代表了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典型模式。
1.哈佛大學――以培養實際管理經驗為主
在美國,創業教育開展最早的要數哈佛大學了,開始於1947年。哈佛大學將「創業精神」定義為「追求超越現有資源控制下的機會的行為」。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創業精神代表的是一種突破資源限制,創新未來、創造機會的行為。哈佛大學商學院是唯一為創業管理與創業教育研究發行期刊的學院,其優勢在於能夠針對創業管理建立完整的資料和案例庫,為研究者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的塑造和培養。
2.百森商學院――以培養創業意識為主
百森商學院始終是創業學領域的領導者,並以創業教育方面的特色和專長為世界所公認。早在1967年,百森商學院就在全球第一個推出了研究生創業教育課程,而今它已有本科、MBA和高層經理研修3個主要培養計劃,代表了美國商學院創業教育的典型模式。百森商學院的創業教育主要由創業教育研究中心承擔,其宗旨是全力幫助學生發展創業思維方式、進取心、靈活性、創造力、冒險的願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視市場變化為商機的能力,其模式是通過創新性 教學計劃 、外延拓展計劃和學術研究來支撐創業教育,倡導創業精神。百森商學院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分為戰略與商業機會、創業者、資源與商業計劃、創業企業融資、快速成長五個模塊,以此來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整體認識,避免傳統的將創業課程分為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作業管理等分散課程帶來的創業知識零散、割裂的後果。
3.斯坦福大學――以培養系統的創業知識為主
斯坦福大學的創建正逢美國產業革命和高等教育改革之時,因此它的辦學理念帶著時代的烙印,處處顯示著務實、創業的精神。斯坦福大學非常重視對創業戰略和創業環境的研究,尤其是對創業過程中各階段、各層面的策略和操作議題,以及產學合作、產業網路等環境方面的議題。在實施創業教育方面,斯坦福大學採取了兩種課程模式:一是將鎮前創業教育滲透到基礎課和綜合課中,二是單獨開設創業課程。斯坦福大學共開設17門創業管理課程,90%以上的學生都上過創業課程。
二、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特點
1.完善的創業教育支持體系
在過去的20多年中,創業教育已成為美國高校尤其是商學院、理工學院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
首先,美國的創業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不僅鼓勵高校從事創業學與創業教育的研究,還專門設立國家創業教育基金。
其次,美國高校管理層對創業教育高度重視,這有力地推動了創業教育的發展,很多學校的校(院)級管理者都在創業教育體系中擔任重要職務。
再次,社會組織和社會資金支持創業教育。美國創業教育的發展得到眾多社會機構的資金支持,這些機構提供基金或經費,用於資助創業競賽和創業項目、獎勵創業優秀學生、開發創業教育課程等。美國創業支援主體包括「民、官、學」三者,而且以民間組織為主、以政府為輔、由教育機構參與。在創業的四個階段中,民、官、學三方支援主體有一定的分工與合作,形成了整個社會的創業支持體系。
2.完備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美國大多數高校都將創業作為一個專業領域或研究方向,因而具有完整且系統的教學計劃和課程結構體系,創業教育課程內容豐富、類型多樣,余旅皮已經形成一個科學的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創業意識類、創業知識類、創業能力素質類和創業實務操作類。以百森商學院為例,學校設有創業課程教學大綱和外延拓展計劃,創業課程教學大綱把課程分為公選課程和核心課程兩部分:公選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內容涉及外國文化、歷史研究、文學藝術、倫理道德、自然科學和社會分析六大領域,體現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整合;核心課程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課程體系包括戰略與商業機會、創業者、資源需求與商業計劃、創業企業融資、快速成長五個部分,課程內容採用模塊化結構,主要由基本理論、案例分析和模擬練習等組成。
3.實力雄厚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美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有穩定的、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一般由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根據教學和管理的需要來確定教師的數量。美國高校一般吸收一些既有創業經驗又有學術背景的人士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鼓勵創業教育教師與非創業教育教師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很多美國高校商學院的教授都有過創業的經歷,擔任過或者正在擔任一些企業的外部董事,這使他們對創業教育領域的需求和發展方向有著不可比擬的敏感度和洞察力。美國高校的創業師資不僅包括上述專家學者,還包括許多企業家、創業者等,他們經常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一般以短期講學、參與案例討論、參加創業論壇等方式參與學校的創業教育項目。
美國高校還十分重視創業教育教師的培養及其素質的提高。一方面,加強對創業骨幹教師的專業培訓,制定激勵措施,鼓勵在職教師到創業一線兼職或有計劃地選派有潛質的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創業實踐;另一方面,積極探索豐富多彩的創新創業實踐形式,加強國際國內創新創業領域的學術交流、研討和科學研究,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宏大、水平較高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
4.多樣化的創業教育組織機構
美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是開放式的,是集高校、社區、企業於一體的,創業教育組織機構主要有以下五種。
高校創業中心。實施創業教育的美國各高校都設有專門的創業教育機構,由專門的學校領導及教師負責,具備制訂和實施創業教育課程計劃、創業教育研究計劃、外延拓展計劃的功能。
智囊團。智囊團是指由一些創業成功的企業家、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及美國社會的一些知名人士所組成的為美國高校實施創業教育提供經驗和資助的組織,是美國高校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外在力量。智囊團的主要作用有三個方面:一是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咨詢;二是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以及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提供資金、場地和機會等;三是參與高校的創業教育,直接向大學生傳授創業技能和知識。
創業家協會。一般由比較傑出的創業家組成,他們不但要參與教學,還要為創業中心提供資金和各種捐助。
創業研究會。每年召開一次學術交流會議,為創業研究者提供溝通的機會,出版會議交流論文、索引、文摘及相關信息。
家庭企業研究所。主要負責舉辦家庭企業系列講座、家庭企業研討會,頒發傑出家庭企業獎,幫助家庭企業快速成長。
三、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高校的啟示
1.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價值觀
所謂正確的創業教育價值觀,就是秉承「創業教育之父」蒂蒙斯的創業教育思想,將創業教育看做「設定創業遺傳代碼」的一個教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採用一些特有的教育方式,將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個性等特質傳給受教育者,並使受教育者將其內化為一種特有的創業素質。美國高校正是在這種創業教育價值觀的影響下肩負起實施創業教育的責任,並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創新創業人才的。
我國高校在創業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上有著明顯的功利性,一些高校要麼將創業教育視為解決畢業生就業的權宜之計,要麼將創業教育看做培養「老闆」的工具。因此,中國高校應該正確認識並深刻理解創業教育,樹立正確的創業教育觀,盡快轉變傳統的高等教育理念,進一步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確立以培養創業基本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觀。
2.構建符合我國高校學生創業特點的創業課程體系
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要以創業學科體系為基礎,逐步建立科學有效的創業教育學科課程體系。高校應將創業課程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向學生傳授創業所需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課程設置應注重教育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實際出發,因校制宜,淡化學科界限,注重學科間的交叉和滲透。
3.加快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創業教育取得成效的一個關鍵因素。創業教育不同於傳統的專業教學,它要求教師應當首先具備一定的創業體驗、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因此,高校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創業模擬活動或深入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的運作情況,獲得創業的體驗;要鼓勵他們積極開展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了解國內外創業教育的動態,學習先進的經驗;要注重吸收社會上既有創業經驗又有一定學術背景的人士來校開展兼職教學和研究工作,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提供咨詢和指導,特別是要聘請成功的創業者、創業投資專家作為客座講師,充分利用各種社會優質資源建立穩定的長效機制。
4.營造有利於創業的校園文化環境
良好的創業文化是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重視創業、推崇創業,創業教育才能得以有效開展。因此,高校應制定各種創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設立專門的創業管理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各種創業支持;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營造創新、開拓、進取的學習環境和推崇創業、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寬松自由的校園環境。
5.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創業教育
社會力量的參與是有效開展創業教育的助推器。美國外部創業環境之所以很好,就是因為它們有創業文化的熏染,還有社會資金的支持。因此,高校要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尤其要改變現在企業界對創業競賽冷漠的態度,使他們能為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高校還要與有代表性的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課程運作模式的優勢,使大學生充分了解企業的運作,感受真正的企業精神。
(黃國清系江西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責編:一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