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秋招入職時間
A. 暨南大學有沒有專屬的應聘方式找工作難不難
利益相關~本人是暨南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助理,長期負責暨大的校園招聘工作與畢業生工作弊唯。首先,從就業率來看,秋招前期的就業率可能比較低,一方面是競爭大,另一方面是還有一半左右學生可能在准備考研,即便是拿到offer的同學,一般也不會輕易簽約(不想那麼快決定幾年後的未來道路)。但隨著校內宣講會舉辦,招聘會舉辦,各大企業校招的展開,就業率會進一步提高。在春招末班車上,大部分同學(包含考研失利)基本已經上岸了,尚未就業的同學一般是計劃考公/二戰/只想找滿意的工作。客觀上而言,就業率只是一個衡量的指標,雖然有著重要參考意義,但對於個人來說,就業質量更為關鍵。確實頂著暨大211的名頭,找到工作不難,但難的是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現實不如意十有八九,找工作也是如此,我們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可能最終能如願以償,也可能不得不向現實妥協。想要找到理想的工作(至少對我個人而言的理想工作),僅僅依靠暨大這個起點是不夠的,更需要看個人的實習經歷,校園經歷,項目經歷,學習成績,獲獎,此外,也看筆試成績和各輪面試的表現。這些都是需要在大學四年去學習,去積累,去完善的,非一年一月所能改善。當然,如果理想的工作就是躺平,找個班上,那麼暨大絕對神銷能幫你找到理想的工作,租瞎培加油。
B. 暨南大學研究生秋季招生與春季招生的區別
暨汪腔握南大學研究生秋季招生與春季招生的區別時間不同和招生人數不同。
1、時間不同:暨南大學研究生秋季招生圓伍的時間是每年的9月份,而春季招生的時間是每年的3月份。
2、招生人數不同:暨南大學研究生秋季招生的人數會比春季招生的人困慶數多,因為秋季招生通常是學年初的招生,需要招收更多的新生補充人才。
C.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嗎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在1號樓4樓體檢中心做。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體檢中心和康康體檢網達成深度合作,體檢套餐放心預約,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體檢中心目前開通了中青年體檢,中老年體檢,女性體檢,男性體檢,常規體檢,入職體檢,青少年體檢等多種體檢類型。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體檢中心內設有內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婦科等專科診室以及心電圖、B超等功能檢查以及項目齊全的實驗室檢查。各診室設計合理,注重保護受檢者的隱私。
體檢環境為方便受檢者而設計,各體檢項目基本在本中心內完成;同時做到醫檢分離,避免了健康體檢者與患病者的交叉接觸。為充分體現人性化服務,本中心特設了小餐廳,免費為體檢者提供早餐與熱茶;此外另備有設施齊全的體檢車,專為體檢團體提供上門體檢、貼心的咨詢保健等服務。
(3)暨南大學秋招入職時間擴展閱讀:
入職體檢的背景: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單位都要求入職體檢。想要入職體檢順利進行,不受其他因素干擾,在體檢前做好准備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入職體檢是企業為了自身生產和集體活動保障絕大多數人健康利益的基本措施,主要是為了防止傳染性疾病。入職體檢不能反應出自身健康水平。
對於入職體檢人們一般需要了解清楚,體檢前的注意事項,以免體檢不合格。另外,還需要了解清楚體檢流程和體檢的合格標准等。
D. 暨南大學普通講師待遇是多少
如果是剛入職的普通講師,暨南大學的待遇年薪稅後估計在10萬左右,內當然不包括其他一些容福利,如租房補貼,科研補貼之類的,而其他的福利不同的學科情況不一樣,不能籠統說明。如果你的能力足夠強,能夠很快升上副教授,待遇就會更好。
E. 學校去年有畢業生350人今年有畢業生400今年畢業生人數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幾
首批00後畢業生即將踏入職場
32歲的博士生劉龍最初感到求職壓力大,是在一次面試現場。候場區里彌漫著一種緊張的氣氛,男生穿著西服,女生紛紛在補妝,他們帶著簡歷、電腦,在准備即將開始的面試,「真的每一個崗位都是競爭很激烈的。」
劉龍是今年高校畢業生的一員。據教育部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同比增加了167萬人,就業壓力加劇。與此同時,在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沖擊下,企業招聘需求卻大幅縮減,今年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最難就業季。
文|程靜之
本科生、碩士、博士:
各有各的困境
23歲的李洋本科畢業已經一年了。此前他從未想過,自己找工作的經歷會這么一波三折。他就讀於浙江省一所本科學校的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以往,他的學長學姐們大多去了兩個行業,一個是外貿公司,一個是教培機構。
李洋記得,大四上學期,也就是2020年秋天,他去學校招聘會現場,二三十家企業豎著廣告牌,像擺攤一樣一字排開,有許多學生帶著簡歷去感興趣的攤位咨詢。李洋前後看了一圈,沒有投遞出一份簡歷。李洋想去互聯網大廠,但他的學校是985、211,這類公司不會專程過來校招。
2020年,在武漢光谷某商圈寫字樓內,某培訓中心老師在房間內進行線上教學。(圖|人民視覺)
李洋有自己的打算,大三暑假,他在新東方實習,做助教。疫情過後,他從線下教育轉到線上,在學而思做過售後管理,在網易有道做過用戶運營,「崗位不一樣,但是教育賽道的總方向是一樣的。」在三份實習中,李洋能感覺到線上教育正快速擴張,也能感到競爭越來越激烈,一起實習的同學要麼是名校的研究生,要麼是國外回來的留學生,企業給的薪水高,招聘門檻也高。
李洋學歷上不佔優勢,決定放棄大四的秋招和春招,把時間用來不斷實習,給簡歷增色。他的付出是有回報的,實習期的李洋表現不錯,三個月里業績排團隊前三,leader很看好,不出意外,他將如願轉正進入自己夢想的大廠。
不巧的是,李洋最後一份實習結束,已經是2021年7月份。在那之前,從2021年4月起,「雙減」就已有風聲,但他埋頭實習,根本沒有注意到這些消息。對李洋來說,「雙減」政策的通知是一夜之間下來的,緊跟著,公司就發了文件,說「只出不進」。原本許諾過給李洋這一批實習生的入職名額都被切掉了。
(圖 | 視覺中國)
不久後,連新東方、學而思這樣的線下機構也開始裁員,李洋朋友圈裡的教培行業老人都紛紛跳槽,轉做產品運營或者銷售。那時,李洋已經畢業,錯過了大四的最後招聘。行業的急劇變化讓他感到一種不確定性,「感覺沒有路可以走了。」他想過換一個賽道,重新考研,跨到法律專業,「總要掌握一門別人不能輕易替代的那種職業。」
但即便是研究生,找工作也並不容易。25歲的楊怡就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即將從北京一所重點師范大學畢業。2019年本科畢業時,那些沒有繼續深造的本科同學,基本都進了大廠,年薪三四十萬。如今,楊怡自己研究生畢業,想再去找三年前那樣的崗位,發現變得很難了。今年的大廠,不但崗位飽和,難以找到好工作,甚至還迎來了一波裁員潮。
2021年的秋季招聘會上,楊怡更多關注的是銀行、研究所,以及其他的國企和事業單位。去年10月,她手上還沒有收到一個offer,這在一個著名學校的熱門專業里,並不常見。之後有半個月,她都處在焦慮中,「(害怕)自己會不會一個工作都找不到。」
《小歡喜》劇照
劉龍的焦慮感也是從去年秋季開始的。他是北京一所重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博士生。和許多博士一樣,從讀博開始,劉龍就規劃進高校。按一般慣例,國內好的高校都要求海外留學經歷。2019年,劉龍開始全力爭取出國的事,「刷一年經歷再回來。」意外的是,疫情來了,劉龍的留學計劃泡湯。綜合考慮下,他放棄了高校求職,開始尋找其他機會。
最初,劉龍一門心思想去高校以外的科研院所,「初期找工作還是比較樂觀的,會選一些很高的平台。」2021年6月,他去了一個部級直屬的單位實習,專業對口,領導對他的表現也滿意。當然,要進入國企系統,還是得走正式招聘流程,參加筆試、人力面試、專業面試、以及高層領導面試。不過那時,劉龍絲毫沒有焦慮,「感覺有很大把握。」實習結束,他一邊專心忙畢業論文,一邊安心等待這家單位的招聘信息,根本沒太關注別的工作。
但等這家單位出了正式的招聘信息,他發現,招聘要求英語六級證書,而他沒有, 「一個硬性條件沒有達標,才慌張了。」好在當時2021年下半年的英語六級考試還能報名,他立即參考了考試,等順利拿到證書,距離這家單位的招聘已經過了一個月,「再給人家打電話,人家程序已經走完了,沒辦法的。」
《半澤直樹2》劇照
那時,大部分企業的秋季招聘已經接近尾聲,劉龍心裡緊張起來,開始搜集各種工作信息。他關注了所有能找到的招聘公眾號和網站,並用一個本子把各個崗位的截止時間記錄下來,按照順序投遞簡歷。岩土、礦山、鐵路、公路、建築,但凡是跟土木相關的崗位,不管要求博士學歷,還是碩士學歷,他都會去嘗試,一共海投了近50份。
一開始,劉龍收到的反饋特別少,這讓他在一段時間內焦慮得經常在半夜醒來。後來他才知道,當時已到年底,很多單位只是暫無反饋,而不是刷掉了他的簡歷。即便如此,經歷了這一輪招聘,劉龍還是意識到,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已經變得很難了。如今,劉龍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每天晚上12點關電腦之前,把各個網站再翻一遍,看看出了什麼新的招聘信息。
更少的崗位,更多的畢業生
李洋、楊怡和劉龍的困境並非個例。程華是武漢一所重點大學的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做這份工作5年來,他最大的感觸是,「(學生就業)越來越難了」。
2017年剛工作時,他負責做學生生涯規劃的課程,一年開兩三個課堂,每個課堂200多人。後來,他發現課堂容納不了了,開始擴大,2018年做了15個,下一年變成了30個,現在一年有40多個課堂,學生還是選得很滿。另一個例子是,就業中心會給學生做個體咨詢,原來咨詢量特別少,一個禮拜就一兩個,現在每個星期有20個咨詢額度,「放出來後是秒光的,就證明學生有困惑,有需要。」
除了學生工作之外,企業的服務工作也不好做了。程華說,以前到了招聘季節,他只需要簡單組織一些線下招聘會,等著企業進學校,「有一種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感覺。」 但這兩年,為了溝通順暢,程華找來了100多個學生主管,從企業打電話要來做宣講會開始,學生就跟著 hr,幫助進校預約,報備招聘會,現場主持,一直送企業走,「採取一對一的服務」。即便如此,入校招聘的企業還是少得多了。
《白日夢想家》劇照
程華提供了一組數據,以他所在的學校為例,2021屆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中,共有16000多家企業進入學校,其中線下參會單位5000多家,已經比疫情前的2019年少了近2000家。到了今年春招,形勢更加嚴峻,因為疫情,3月中旬校門才開放,春招已經耽誤了一段時間,程華趕緊去武漢當地的企業做邀約,得到的答復大都是,「招聘的指標很少,或者說已經招得差不多了。」
即使進校的企業中,招聘崗位也減少了20~30%,變化最顯著的行業是教培、地產和互聯網。「比如說恆大,萬科、萬達、碧桂園,原來建築類的大中型企業,基本上一個不漏的要來招聘。今年幾個老牌的大型企業都沒來,有些來的(建築企業),指標也少了,要求高了。」程華說。
反映在更大的行業數據上,智聯招聘對本刊記者表示,根據他們的分析,2022年春節後第一個月,教育/培訓/院校行業的招聘職位數較去年同期下降近50%,跌幅最大。房地產行業雖然在去年底放鬆了信貸政策,但房企風險尚未完全解除,今年首月招聘職位數同比下降30.3%。
但企業崗位緊縮背後,卻是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新高。根據教育部公布信息,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破千萬,同比增加了167萬人。首都經貿大學副教授毛宇飛從2015年開始,就在做與中國就業相關的課題研究,之後兼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他介紹,今年多出來的畢業生,和國家的擴招政策是相關的。而國家擴招,原本正是為了緩解就業形勢。
(圖 | 視覺中國)
毛宇飛分析本屆高校畢業生的來源,其中既包括2018年入學的四年制本科生,2019年入學的三年制專科生和三年制碩士研究生,這三部分,本就在逐年正常擴招。另一部分畢業生,則來自2020年的擴招。毛宇飛說:「那時正好爆發了疫情,就業也比較嚴峻,國家出台了一些政策,以專碩為主的碩士生擴招了18多萬名,增幅達到了20%。同時,本科生找工作也難,490多所高校、3400多個專業發布招生簡章,發布了第二學位招生簡章,規定的學制是兩年,這批人也是今年進入就業市場,所以導致了數量的增加。」
另外,招聘方式也會帶來招聘市場的細微變化。比如今年年初,因為新一波局部疫情,線下招聘很難舉行,只能轉到線上。但根據毛宇飛的觀察,線上招聘的周期會延長,沒有線下效果那麼好。」根據2022年第一季度的大學生就業景氣指數來看,畢業生在線求職人數上升,明顯高於企業的需求。「可能會讓大家感覺到內卷化更嚴重,學生就會焦慮。」毛宇飛說。
在就業難的大形勢下,教育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通知,要求學校書記和校院長拜訪用人單位,原則上新開拓單位不少於100家,促進「校企合作」,拓展就業渠道。程華也在加緊做這個工作,「校長都100家了,院系也要100家。」程華說,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個月要帶隊走訪一個企業。院系層面上,院領導班子每年也要帶隊走訪10家企業。
程華所在的學校是重點大學,專業基礎強,從近兩年的數據來看,「校企合作」差不多能為學生提供13萬個崗位,按照畢業生的比例算,相當於一個學生可以選擇10個崗位。但程華估計,其中只有3萬個是學生願意去的,因為學生的擇業觀已經發生了變化。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供需結構性錯配:有人找不到崗位,有崗位招不到人
做學生就業工作5年來,程華見到了太多企業的風風雨雨,「有些企業這個學期還牛得不得了,多少學生都要,待遇很好,到明年再問,垮了,變化非常大。」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疫情防控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傾向去國企和事業單位了。
程華所在學校,2021年有超過300人錄用為選調生,比上一年增加100餘人,「這個數據看著不大,實際上很說明問題。」因為程華所在的學校是工科類,學生動筆能力弱,考公務員原本沒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現在,程華說,「學生不管有沒有優勢都要考,並且今年考不上選調生,明年接著考公務員。」為了配合學生的發展需要,程華所在的就業中心不得不開始做選調生與公務員筆試、面試的常態化培訓,「這個事可不是一個學校在做,很多學校都在做。」
近兩年,公務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壓力起到了一定緩解作用,但實際上,擴招力量主要來自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據中公教育網統計,在2021國考招錄中,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計劃招錄5683人,占總人數的22.09%,比上一年增加了2297人。此外,還採取降低學歷要求、放寬專業條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經歷等措施,鼓勵應屆畢業生深入基層,為基層一線補充鮮活力量。
然而,讓程華感到矛盾的是,有些學生去了國企以後,會感覺到體制僵化,待遇低,不受重視,「並沒有像之前想像的有那麼好的發展,有可能一輩子就混個研究員。」程華說,「我們有時候覺得,學生在基層也很可憐,但是從校友發展的角度來講,我們還是希望有學生要到這些國企央企里去。」
在就業市場的擠壓下,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只能選擇體制內的基層單位。但另一方面,從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就業研究所報告的數據來看,智能製造、生物醫葯,現代服務業,這些行業的優質崗位並沒有減少。根據智聯招聘介紹,今年春節後第一個月,計算機軟體、通信/電信運營、增值服務和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行業的招聘需求,還同比分別增長40.7%、22.8%和19.5%。
這些變化與程華的觀察十分相符。他說,在今年春招中,武漢的一些晶元行業的招聘量很大。他還感覺到,一些傳統的製造業,比如海爾、海信、長安汽車,原來只是做冰箱、洗衣機、汽車,現在也做智慧交通和智慧家居了。「這些新的行業變化確實給學生帶來了機遇。」
在毛宇飛看來,真正的問題在於,一些產業正處於結構升級階段,但畢業生因為信息不對稱,不具備用人單位需要的技能。「供需結構性錯配下,學生高的崗位去不了,可能會轉入一些低技能的崗位。」
為了改善這一問題,學校大多採取「校企合作」的辦法。程華拿晶元行業舉例,學校的老師會參與企業的晶元研發,或者做一些研究工作,下意識地培養晶元行業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學校會邀請企業人士進課堂,給學生分享行業最前沿的技術。不過,在智聯招聘的研究中,大多數的校企合作效率依然有限。「雙方受制於資源、信息與精力有限,校企合作需求與效率的矛盾仍比較突出。」
《我,到點下班》劇照
對於畢業生而言,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成熟行業,能夠替代互聯網、教培行業,能吸納大量人才。在就業問題上,他們依然需要尋找出路。其中,不少同學選擇了靈活就業。毛宇飛曾做過一個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研究,統計了3萬個樣本,大概有10%的畢業生選擇了靈活就業,包括自主創業,做電商直播。「學生基於個人興趣,喜歡自由自在,並希望發揮自己的專長。」
在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馮帥章看來,對畢業生就業問題不應該過於悲觀。「對於千萬這個數字,不要恐慌,就好像說畢業生太多了,導致就業問題,我自己不是這樣看的,國家人才越多越好,只要培養的是真正的人才,就能夠創造出新的行業,新的機會。」
尾聲
本科生李洋已經畢業一年,去年考研失利後, 2022年他預感到考研會再次失利,在老家吃過年夜飯後,就去上海找工作了。經過一個朋友的推薦,他如今在一家MCN公司做帶貨主播,李洋大學當過班長,參加過演講比賽,能說會道,很適應這份工作。
他說,這份工作比較自由,一天直播四五個小時就夠了,最大的缺點在於熬夜,時常播到凌晨一點才下班。雖然跟原先的教育賽道背道而馳了,但李洋也很享受在攝像頭面前展現自己,在很多個瞬間,都有一種登上舞台的感覺。
《一點就到家》劇照
研究生楊怡在2021年11月如願收到了一家銀行的offer。之後,她在網路上查找了許多關於銀行的職場信息,發現裡面可能「狼性文化」較重,這讓她感到恐懼。到了今年春招,她另外找了一家研究所,屬於事業單位,「沒有銀行那麼卷,不存在競爭。」
博士生劉龍海投了一輪簡歷之後,陸續都收到了回饋。他去面選了一個礦山安全的崗位,很快收到了offer。這時,他反而感到猶豫起來,博士期間,劉龍雖然做過礦山的研究,但主要方向還是鐵路和橋梁。「做了很多年自己的東西,可能會有一點執著,感覺去了是不是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後來,劉龍再三思考,還是拒絕了對方,「害怕不好再往回跳了。」他還在繼續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