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土木結構導師名單
1. 童根樹的浙江大學教授
1979年7月—1983年7月:浙江大學土木系結構工程專業本科生;
1983年9月—1988年6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工系結構工程專業碩士生、博士生;
1988年6月獲工學博士學位;
1988年7月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工系任教。
1993年4月定教授職稱;
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在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做高級訪者。
1995年12月至今在浙江大學土木系任教。
1991年1月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寶鋼高爐焦爐轉爐乾式煤氣櫃及附屬設備的抗震驗算」冶金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7年「高層建築鋼結構設計技術」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指導的2005年畢業的博士張磊獲2007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2009年:「現代鋼結構穩定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鋼結構穩定基本理論
多層和高層鋼結構穩定性設計方法,
鋼結構彈塑性動力學和抗震設計理論,
鋼結構的延性研究和抗震設計方法,
鋼結構節點應力彈塑性分析和性能研究,
鋼結構的板件失穩,
鋼結構非線性分析技術,
鋼結構建築體系開發,鋼結構配套的樓板,外牆,內牆開發和研究。
主授課程:
結構穩定理論基礎;高等鋼結構理論;薄壁構件穩定 《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編制組主要成員(2003年完成工作)
《高層建築鋼結構技術規程》JGJ98-99修訂編制組成員(工作自2005年初開始)
《香港和鄰近地區鋼結構設計規范》顧問成員(已於2005年完成工作)
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編委
中國鋼結構協會理事,
中國輕型鋼結構協會理事,
中國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
中國建築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
《建築鋼結構進展》編委,
《建築科學和工程學報》編委。 1. 薄壁鋼曲梁的穩定極限承載力,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編號N59778037,訖迄年月1998.12000.12.應用基礎研究,已經完成。
2. 高層建築鋼結構設計技術, 浙江省科委重點項目,編號991101274,應用基礎研究,訖迄年月:1999.72001.6,已經完成。
3. 多高層鋼結構失穩模式判定準則及其穩定性計算,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N59778037,訖迄年月2006.1-2008.12.應用基礎研究,50578140。 1. 1991年1月被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2. 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3. 寶山鋼鐵公司的乾式煤氣貯櫃群項目獲得陝西省教委一等獎和冶金部三等獎;
4. 2007年「高層鋼結構設計技術」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5. 2009年「現代鋼結構穩定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 1 童根樹、許強 著,《薄壁曲梁的線性和非線性理論》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
2 童根樹著,《鋼結構的平面內穩定》,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11月;
3 童根樹著,《鋼結構的平面外穩定》,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年12月;
4 童根樹著,《鋼結構設計方法》,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年; 許強,童根樹 (2001),單軸對稱工字形截面圓弧拱的屈曲分析,建築結構學報, Vol.22,第3期,
童根樹,陳紅英(2001), 彎曲型支撐框架的穩定性,土木工程學報,Vol.34,第6期
童根樹,張磊(2002), 薄壁鋼梁穩定性計算的爭議及其解決,建築結構學報,Vol.23,第3期,
季淵 童根樹,施祖元(2002),彎曲型弱支撐框架的穩定性,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Vol.36.第5期
童根樹,許強(2002),任意開口薄壁截面圓弧曲梁的通用線性理論,工程力學,2002年第6期。
童根樹,張磊(2003),工字形截面鋼 梁的橫向應力及其對鋼梁強度和穩定性的影響,土木工程學報,第4期
童根樹,許強(2004),工字形截面圓弧曲梁的非線性理論,土木工程學 報
張磊,童根樹(2003),懸臂鋼梁的穩定性及其試驗驗證,工程力學,2003年第3期,Vol.20.
童根樹,李東(2004),廠房縱向 柱頂系桿和支撐設計強度和剛度要求, 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Vol.38, No.5
黃金橋,童根樹(2005) 不同滯回模型下單自由度系統的位移和能量響應 浙江大學學報 VOl.39(1) 123-130
程鵬,童根樹(2005),圓弧拱平面內彎曲失穩一般理論,工程力學,Vol.22,No.1,93-101
童根樹,季淵(2005),多高層框架-彎剪型支撐結構穩定性研究,土木工程學報, 第5期,Pp28-33,Vol.38,
任濤 童根樹(2005),工字形吊車梁局部承壓應力的有限元分析,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Vol.27,No.10,
張磊,陳友泉,童根樹, 魏潮文(2005),嵌套連接冷彎斜卷邊Z形連續檁條的受彎性能試驗研究,建築結構學報,Vol.26,No.3,85-91,ISSN 1000-6869
楊洋,童根樹(2011),水平彈性支承圓弧鋼拱的彈性屈曲分析,工程力學,Vol.28,第3期,9-16
2. 周建的工作經歷
1991.8 — 1993.8 江蘇省鹽城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工作;
1998.12 — 至今 浙江大學土木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作,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考慮主應力方向旋轉變化的軟土循環特性研究》,第一項目負責人(50308025)。
(2)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考慮滯水效應的非飽和土本構模型研究》,第一項目負責人(113202-G50521)。
(3)浙江省水利廳科研項目《新建(圍墾)海堤結構優化應用技術研究》,第三項目負責人(113202-G50521)。
(4)浙江省水利廳科研項目《臨海城防試驗段穩定性研究》,第三項目負責人。
此外作為主要參加人員還參加了多項國家、省科研項目,並參與多項咨詢項目研究。 已發表論文三十多篇,近期主要論文有:
王哲,周建,龔曉南,考慮土芯作用的大直徑灌注筒樁軸向荷載傳遞性狀分析,岩土工程學報,Vol.27, No.10, Oct., 2005, P1185~1189.
殷宗澤,周建,趙仲輝,袁俊平,張坤勇,非飽和土本構關系及變形計算,岩土工程學報,Vol.28, No.2, Feb., 2006. P137~146.
沈敬弊氏揚,周建,龔曉南. 空心圓柱儀(HCA)模擬恆定圍壓下主應力軸循環旋轉應力路徑能力分析. 岩土工程學報,Vol.28, No.3, Mar., 2006. P281~287.
沈揚,周建,鄭偉. 空心圓柱儀主應力軸旋轉試驗副效應研究及對策.水利水電技術.2005, 36(11):33~37.
沈揚,周建,龔曉南. 飽和軟空心圓柱儀主應力軸旋轉試驗副效應研究及對策,水利水電技術,Vol.36, No.11,P33~37,2005.
周建、余嘉澍,防洪堤穩定性的研究,水利學報,2002年7月,P98-103。
周建、劉衛未. 大直徑現澆薄壁筒樁單樁內摩阻力研究及豎向承載力模擬,公路交通科技,2006, Vol. 23, No.4, P150-154.
編撰:
1、 撰寫了《高等級公路地基處理設計指南》第5章《低強度樁復合地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2、撰寫了《地基及基礎》教學講義、習題集及試驗指導書,(該書由浙江大學函授站發行);
3、作為副主編編著了《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4、合編全國地基處理第五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浙江省土木建築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秘書 (1999年~至今)
《地基處理》編輯部編輯、副主編 (2000年~至今)
第三屆亞洲非飽和土會議組織委員會成員
第四屆國際非飽和土會議(UNSAT 2006)論文評閱人 [1]《廣義復合地基理論研究及工程應用》獲2004年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7/15);
[2] 《臨海城防試驗段穩定性研究》2002年通過浙江省水利廳鑒定,2003年獲浙江省水利科技創新三等獎(3/14);
[3] 2000年二篇論文浙江省第十一屆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三篇論文浙江省第十一屆自然科學優亮散秀論文三等獎;
[4] 2005 年獲浙江大學優秀教師獎;
[5] 2002年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評為學會工作積極分子;
[6] 2001年獲浙江大學卜廳2000~2001學年優秀班主任榮譽稱號。
3. 浙江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浙江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為張德仁、劉仰光、張旭生、朱勇、沈斌、劉海風、鄭能幹閉緩、李石堅 王燦、陳珂、張克俊、翁彥琳、邵健、吳鴻智、陶煜波等。
3、實現科研理想。雖說大學就已經對學術進行了專業劃分,但是大學教育都是淺嘗輒止,學生都只是對該專業有著初步的了解,只有研究生期間的學習,才能讓人深入地了解一個學科。如果你喜歡某一門學科,並想深入研究轎亮模,那麼讀研究生是很好的一種方式。
4、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有很多高考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專業之後,會通過考研跨專業考研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努力也不是沒可能。更何況在學校讀了幾年書,想法也會更成熟。
4. 浙江大學夏晉導師怎麼樣
夏晉:浙江大學教授。
夏晉,男,1982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現於浙江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研究方向關注於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結構檢測與評定、結構防護與修復、性能提升與控制等領域。
國際SCI期刊《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Corresponding Member,國際期刊《Corrosion Science》、《Engineering Structure》、《ACI Structural Journal》、《Computers and Concrete》、《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審稿人;兼任國際材料與結構研究實驗聯合會RILEM技術委員會成員,國際土木工程全壽命周期聯合會IALCCE技術委員會成員,國際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學術會議ICDCS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村鎮綠色建築綜合防災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硅酸鹽學租唯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科技專家庫專家,阿里巴巴集團工程技術部專家。
5. 周健的個人履歷
出生年月及地方:1957年10月,浙江臨海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職務:地內基與基礎工程研究所所容長
軟土樁基沉降分析、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土-樁基-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分析、
地基液化與振陷、土體細觀力學模擬、環境岩土工程
博士學位(1985-1988)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專業
碩士學位(1982-1985)河海大學(華東水利學院)農水系岩土工程專業
學士學位(1978-1982)河海大學(華東水利學院)農水系農田水利專業
1994年-現在 同濟大學教授
1998年9月-1998年12月德國波鴻大學(Ruhr-University Bochum)訪問學者
1996年10月-1997年1月美國Californian大學Davis分校訪問學者
1994年11月-1995年2月及1995年9月-1995年11月赴香港科技大學作訪問學者
1991年8月-1992年8月日本茨城大學訪問學者
1991年1月-1994年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工程系任副教授
1989年2月-1991年1月在同濟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岩土工程師副主編
岩土工程學報編委
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土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建築學會場地、地基抗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6. 浙江大學土木工程溫海珍成長簡歷
人物簡介
1994.09~1998.07就讀浙江大學建工學院獲學士學位;
1998.09~2001.02就讀建築經濟與管理課程,獲碩士學位
浙江大學副教授溫海珍
2001.03~2004.06就讀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獲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工程管理、不動產投資與管理
科研簡介
承擔課題
縱向課題:
2004年浙江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於特徵價格模型的城市住宅價格影響因素實證研究(N04GL06)
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於特徵價格模型的城市住宅價格空間分異機制研究(05CJY017)
橫向課題:
杭州市和諧人居研究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東區二期「農生組團」建設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
節能與環保成套技術體系在杭州地區居住建築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探索
主要科研項目
基於特徵價格模型的城市住宅價格影響因素實證研究(N04GL06),浙江省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4.07`~2006.07,項目負責人;
基於特徵價格模型的城市住宅價格空間分異機制研究(05CJY017),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06.01~2008.12,項目負責人;
浙江省居住建築節能效果檢測與技術經濟評價體系研究, 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2006C13073),2007.01~2009.12,子課題負責人;
基於住宅選擇視角的城市居住空間分異微觀機制研究(4080105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09.01~2011.12,項目負責人。
此外,作為負責人承擔的橫向課題有:
浙江大學紫金港農生組團可行性研究,2005年;
和諧人居,品質生活:杭州市居住環境研究,2005年;
節能與環保成套技術體系在杭州地區居住建築實踐中的應用研究探索,2006年;
杭州復興建設集團戰略規劃,2006年;
織里城市功能發育與房地產業發展戰略研究,2008年。
著作
[1] 建築企業管理學(第二版),研究生教材,2004年10月,浙江大學出版社,8.0 /44.3萬字。
[2] 城市住宅的特徵價格:理論與實證研究,獨著,2005年4月,經濟科學出版社,20萬字。
論文
[3] 阮連法,溫海珍。模糊綜合評價在工程投標報價中的應用,建築經濟,2000年第2期。
[4] 阮連法,溫海珍,陸傑峰。建設工程模糊評標決策系統軟體的研製和開發,建築經濟,2001年第04期。
[5] 阮連法,溫海珍,汪尤升。建設工程招標評標的模糊方法研究,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2002年第2期。
[6] 賈生華,溫海珍。住宅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中國房地產研究,2002年第3期。
[7] 賈生華,溫海珍,崔新明。綠色住宅的開發及其認證管理,綠色居住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杭州,2002年11月。
[8] 溫海珍,張旋。基於AHP法的住宅小區綠色生態性能評估:以台州市為例,綠色居住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杭州,2002年11月。
[9] 溫海珍,范均,賈生華試論綠色住宅的基本模式,今日科技,2003年第7期。
[10] 溫海珍,賈生華。基於價值工程原理的城鎮住宅價值評價模型研究,價值工程,2003年第2期。
[11] 溫海珍,褚超孚。綠色生態住宅與產業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2003年第1期。
[12] 溫海珍,賈生華。特徵價格模型及其在住宅市場分析中的應用,中國房地產研究,2003年第2期。
[13] 賈生華,溫海珍。房地產特徵價格模型的理論發展及其應用,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年第5期。
[14] 溫海珍,賈生華。理性評判杭州市房地產市場,浙江經濟,2004年第13期。
[15] 溫海珍,賈生華。住宅的特徵與特徵的價格:基於HPM模型的分析,浙大學報(工學版),2004年第10期。(EI收錄)
[16] 溫海珍,章慧。亞洲房地產研究--歷史、現狀及展望,中國房地產研究,2004年9月 。
[17] 溫海珍,賈生華。住宅市場細分與特徵價格分析,浙大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2期。
[18] 溫海珍,賈生華,楊志威。BAYES方法在房地產項目方案比選中的應用,土木工程學報,2006年第9期。(EI收錄)
[19] Wen H.Z., Lu J.F.,Lin L.。An Improved Method of Real Estate Evaluation Based on Hedonic Price Model,IEMC2004,2004.10。(EI收錄)
[20] 阮連法,溫海珍,崔新明。基於在險值的杭州市房地產市場風險分析,浙大學報(工學版),2006年第11期。(EI收錄)
[21] 賈生華,聶沖,溫海珍。城市CBD功能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地理研究,2008年第3期。
成果與
7. 浙江大學研究生院都有哪些老師
1.馬良華
1999年獲得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美國IOWA州立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200
3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教授。
2.金明路
1986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畢業,1986年9月進入杭州大學經濟系。現為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師。
3.王東
簡歷:1984.9~1988.6於華中科技大學獲學士學位;1988.9~1991.7保研到浙大並獲碩士學位;1991.10起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國際貿易學在職博士,副教授(6級崗)。
4.徐曉虹
碩士生導師,副教授,浙江紹興人,曾去美國佛爾帕來索大學訪問學習,至今最高學位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研究碩士學位,現在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工作。從事的教學研究有:《管理學》《國際企業管理》、《國際營銷管理》、《宏觀經濟學》、《當代中國經濟》、《區域與城市經濟學》等,並帶本科生研究生畢業論文。
從事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區域經濟、國際經濟學。在《國際貿易問題》、《經濟地理》、《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浙江社會科學》等著名雜志和國內國際頂級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篇。美國經濟學會會員。
8. 請問浙大建築系有哪些研究生導師
姓名: 華 晨
職稱職務: 教授、博導,副院長
聯系電話: 88206374,87952285
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個人主頁:
個人簡介:
主要學習、工作經歷:
1963年2月出生。
1979年9月至1983年6月,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學士。
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上海同濟大學城市規劃研究所,碩士。
1986年6月至1988年8月,浙江大學建築系助教、講師。
1988年8月至1994年1月,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荷蘭代爾夫特大學,研究員。
1994年1月至今,
浙江大學建築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所長、浙江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助理、法國總統項目「50名中國建築師在法國」高級訪問學者、中組部、團中央「2002博士服務團」成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市長助理、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
研究與規劃項目:
富春江鎮鎮區總體規劃, 1998、2004
桐廬縣橫村鎮工業區規劃, 1998
湖州水城環境改造與更新研究, 1999
提高城市競爭力的規劃對策研究, 2000
湖州市米行街區擴初設計, 2000
江山市虎山花園規劃設計, 2000
麗水市江濱老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2000
杭州下沙高教園區規劃, 2001
寧波市科技園區中心區規劃, 2001
杭州科研孵化區規劃, 2001
嘉善東方名嘉居住區規劃, 2001
湖州市衣裳街規劃設計, 2001
杭州下沙高教園區東區後勤配套, 2001
杭州住宅郊區化現象研究, 2001
江山市廿八都鎮區規劃, 2001
桐廬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2002
餘姚會議展覽中心, 2002
杭州下沙高科技園區規劃,2002
寧波江東科技園區孵化樓, 2002
安吉縣生態廣場東側地塊城市設計, 2002
安吉縣山頭村地區改建規劃, 2002
杭州市轉塘鎮概念規劃, 2002
杭州市規劃、建築與人文精神研究, 2002
永康市荊山夏地區規劃設計, 2002
銀川市興慶區概念規劃, 2003
杭州城市建成區研究, 2004
南京工程學院校園規劃, 2004
上饒大學新校區總體規劃, 2004
杭州下沙城市建設發展研究, 2005
寶雞市職業技術學院總體規劃及建築擴初設計, 2005
寧海縣城市交叉口地區規劃設計,2005
山東省萊蕪市羊里鎮總體規劃,2006
德清綠化景觀規劃設計,2006
南昌社區規劃研究,2006
浙江省利用山地丘陵進行城鎮建設的技術和經濟評價體系,2006
論文或著作:
城市貨運機動車調查的准備和組織, 《城市規劃匯刊》, 1987年11月
常州市貨運機動車調查數據的編碼及處理方法, 《城市規劃匯刊》, 1988年1月
規劃中的相悖現象, 《跨世紀城市規劃師的思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0年3月
Planning Behavior and Marketing Impacts, SSRP,the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1991年12月
Making Planning Procts Accepted, SSRP,the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1992年12月
Impacts of Social Reforms on Urbanization and Planning in China, OSPA-rapport nr.33,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 1993年5月
以可接受性為基礎的規劃理性, 《城市規劃匯刊》, 1995年7月
蘭斯塔德的城市發展和規劃, 《城市規劃匯刊》, 1996年12月
江南水域環境的更新與重構, 《浙江建築》, 1997年3月
增強規劃成果的可接受性, 《城市規劃》, 1998年7月
一個山水城鎮的構築, 《浙江建築》, 1999年2月
城市的發現和體現, 《規劃師》, 1999年7月
轉乘中心與法國城市復興的新舉措, 《城市規劃》, 1999年11月
Understanding Parisians,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 2000年4月
浙江高教科研城規劃設計回顧, 《浙江建築》, 2001年2月
Creating Identity in City Community, 首屆世界規劃院校大會 (WPSC), 2001年7月
Building New Image of Campus, 首屆世界規劃院校大會 (WPSC), 2001年7月
城市中創建社區特性的研究, 《華中建築》, 2001年8月
江南城市重建社區特性的研究, 《建築學報》, 2001年9月
社區寬頻網路對城市社區影響預測, 《規劃師》, 2001年11月
城市競爭——影響城市發展和規劃的雙刃劍, 《城市規劃》, 2002年1月
杭州市住宅郊區化現象初步研究,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01年會論文集》, 2002年3月
創建21世紀家園式大學城, 《新建築》, 2002年4月
令人困惑而具魅力的規劃學科, 《城市規劃》, 2002年7月
杭州老城區人居環境的保護與發展, 《城市問題》, 2002年7月
杭州城郊住宅消費狀況探討, 《規劃師》, 2002年12月
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城郊地區建設模式探討, 《商業經濟與管理》, 2003年1月
環境藝術學科發展方向與課程的科學設置, 《裝飾》, 2003年1月
公共設施分布公平性問題初探, 《規劃師》, 2003年9月
杭州市邊緣區發展與城市總體規劃的矛盾, 《規劃師》, 2003年12月
塞上江南在哪裡?,《城市規劃》, 2004年3月
區域經濟一體化下CBD的功能定位, 《特區經濟》, 2004年9月
「開發區清理整頓」背後的土地資源失控問題, 《特區經濟》, 2004年9月
從經濟成長的視角探析小城鎮的發展建設, 《特區經濟》, 2004年10月
超常規發展中杭州城市建成區界定方法探討, 《特區經濟》, 2004年11月
大規模拆遷改造的反思及城市更新開發新策略, 《特區經濟》, 2004年11月
西部回族集聚區經濟及鄉鎮發展探析, 《規劃師》, 2004年12月
杭州西溪濕地的環境狀況與生態保護對策研究,《華中建築》,2004年12月
區域空間演進的宏觀、微觀產業視角,《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05年1月
杭州中央商務區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問題研究,《華中建築》,2005年2月
結合實際, 重點研究小城鎮規劃中的幾個問題,《特區經濟》,2005年2月
城市加油站合理規劃布局探討,《城市公共事業》,2005年2月
對大規模拆遷改造的反思,《規劃師》,2005年3月
從性別角度探析規劃決策的民主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3月
杭州下沙高教園區規劃設計,《建築學報》,2005年3月
從女性主義角度探尋城市規劃理論的新發展,《城市規劃》,2005年4月
邁向復合型、多元化的城市高教綜合社區,《華中建築》,2005年6月
城郊大盤景觀私有化問題的反思與研究,《中國園林》,2005年6月
城市規劃中四類利益主體剖析,《城市規劃》,2005年11月
從「孤島」走向城市 —— 杭州下沙高教園區規劃探索,《規劃師》,2006年2月
社會兼職:
杭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1999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會員,1999
中國建築學會會員,2000
浙江省建設廳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2001
浙江省台州市城市規劃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2001
湖州市吳興區首席常年規劃顧問,2004
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2005
杭州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2006
獲獎:
第一屆全國青年城市規劃論文競賽二等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1987
同濟大學科研成果獎二等獎,同濟大學,1988
常州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常州市人民政府,1988
全國城鄉建設系統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三等獎,建設部,1989
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三等獎,省科委、省人事廳、省科協,1997
浙江省土木建築學會優秀論文獎,省土木建築學會,1997
浙江大學優秀青年教師,1998
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二等獎,省科委、省人事廳、省科協,1999
浙江省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浙江省教委,1999
「總統項目」榮譽獎,法國文化部,1999
陳從周建築教育獎,陳從周建築教育基金會,2000
浙江大學先進工作者,2002
浙江大學土木建築教育基金會「十佳教工」,2002、2003
教育部優秀規劃設計二等獎,教育部,2005
教學工作:
1986年以來,主講《城市規劃理論與方法》、《城市規劃評論》、《現代建築評論》、《城鄉規劃》、《城市交通評價與規劃》、《城市規劃原理》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指導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43名。
龔曉南 博導岩土工程 建工學院
毛根海 水工結構 建工學院
王柏生 碩士導師 建工學院
張土喬 博導市政工程 基建部
謝康和 博導岩土工程 建工學院
高博青 結構工程 建工學院
陳雲敏 博導岩土工程 建工學院
毛義華 建築施工與管理 建工學院
羅堯治 博導結構工程 建工學院
雷樂成 博導環境工程 環資學院
蔡袁強 博導土木工程 出版社
葉貴如 動態測試 建工學院
俞亞南 博導市政結構 建工學院
錢曉倩 碩士導師建築材料 建工學院
董石麟 博導,院士(工)1997 建工學院
9. 陳雲敏的人物簡介
陳雲敏,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浙江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軟弱土與環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兼任國際期刊《TransportationGeotechnics》-Elsevier主編、《》等國際期刊編委。
1962年生,浙江溫嶺人。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1986年獲浙江大學結構工程碩士學位,1989年獲浙江大學岩土工程博士學位,1993-1995年在荷蘭,IFCO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5年入選浙江省首批特級專家。
陳雲敏長期從事軟弱土靜動力固結、降解固結理論和災害防控技術的研究,提出基於軟弱土結構性的地基靜動力固結理論及災變防控方法,滿足了重大工程強地震抗液化處理和沉降高精度控制的需求;建立城市固體廢棄物降解固結理論,提出填埋場設計原理和環境災害防控方法,奠定了「無害化和資源化填埋」的理論基礎。
我國廣泛分布軟弱土,具有很強的結構性,土骨架結構破損造成地基地震液化和過大沉降,對重大工程建設和安全服役構成巨大挑戰。陳雲敏建立了基於結構屈服應力的固結模型及深厚軟土地基沉降控制准則;提出了砂性土初始液化強度的剪切波速表徵模型,以及相應的地震液化判別方法和處理技術。上述成果成功應用於電力、交通、建築、海洋等行業的60多項重大工程,包括高烈度區(8.5度)印尼中爪哇電廠地震液化判別和處理(建成後經歷兩次強震考驗)、我國首台百萬千瓦級超臨界火電機組鍋爐基礎工程毫米級差異沉降控制、我國首條深厚軟基高速公路拓寬工程(杭甬)新老路協調變形控制。
填埋是城市固廢的主要處置方式,城市固廢有機質含量高,生化降解產生滲濾液和填埋氣,誘發填埋場滑坡、填埋氣污染空氣和滲濾液污染地下水土三大環境災害。陳雲敏提出了城市固廢降解壓縮本構關系,建立了生化反應、骨架變形、孔隙水運移、孔隙氣運移和溶質遷移耦合作用的降解固結理論。
基於上述理論,結合19年工程實踐,陳雲敏探明了我國填埋場三大環境災害比歐美國家「干垃圾」填埋場嚴重的根源:我國城市固廢廚余有機質含量高,骨架降解弱化嚴重、產液量大導致填埋體固結慢。提出了我國「濕垃圾」填埋場設計原理和方法,研發了液氣分離立體導排、高效防污屏障等技術,解決了填埋場環境災害防控難題。該成果成功應用於我國112座大型填埋場的建設和治理,包括我國最高的杭州天子嶺填埋場擴建、填埋量和填埋氣發電量亞洲最大的上海老港填埋場治理,產生了重大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陳雲敏教授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341篇,其中SCI收錄論文99篇、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會刊論文18篇;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5項;主編國家行業標准《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岩土工程技術規范》(CJJ176-2012)。
曾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土木工程概論》、《高等基礎工程學》、《土與結構相互作用》等課程。在研究過程中培養博士36人、碩士50餘人,其中2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10)和提名論文(2004)。兩項教學成果分別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10. 謝新宇的人物簡介
1991年7月浙江大學土木系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畢業,亂寬獲學士學位,1996年4月獲浙江大學岩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2002年12月至今,浙江大學土木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 2006年逗前9月至2007年9月原建設部科技司掛職
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英國帝國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在浙江省建設廳建築業處(現浙江省建築業管理局)掛職,任副處長、副局長
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岩土工程研究所支部山陪清書記
1998年7月至2002年11月,浙江大學土木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浙江大學土木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