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會大學成立的時間
① 中國的第一所大學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中國最早辦的大學,真正算是大學的,是誕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而官辦的最最早的大學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
② 中國有哪些大學是教會大學
建國前中國有許多大學是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會創辦的,圓兆其中有幾所稱得上當時的世界級大學。在1952年院校大調整中,這顫腔握些教會大學逐漸融入其他大學,它們的名字也隨之成為時代的記憶和歷史的一頁。
燕京大學
燕大誕生於五四時期,作為那個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創辦於1919年,司徒雷登任校長,曾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在國內外名聲大震。現代中國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和燕京大學有關。
輔仁大學,民國時期一所由教會創辦的私立大學,在民國後消失的名校中,輔仁大學歷史較短,從1925年創辦到1952年院系調整,僅有27年。
齊魯大學,來自美國、英國以及加拿大的多個基督教教會,美北長老會共同籌款聯合開辦。鼎盛時號稱「華北第一學府」,與燕京大學齊名,有「南齊北燕」之稱。
東吳大學,20世紀初中國第一所民辦大學。於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在中國蘇州創辦,其法學教育在當時飲譽海內外,是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1951年在台灣復校,也是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
聖約翰大學,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879年的聖約翰書院,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有「東方哈佛」和「外交人才養成所」之雅稱,創下了民國教育的多項第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茄慶長的一所教會學校。
震旦大學,震旦是印度對中國舊稱。是中國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國神父馬相伯於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匯天文台舊址創辦。1952年中國院系調整,將震旦大學各院系分別歸並上海市各有關高等學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
之江大學,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在中國杭州聯合創辦的一所教會大學。也是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在中國高校中有一定歷史地位,林漢達、金仲華、朱生豪(翻譯家)等知名人士都是之大校友。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廳接管,美籍教員離校回國。
金陵大學,是美國基督教會在南京創辦的教會大學。是第一個向中國政府請求立案並獲批準的教會大學。是當時社會評價為「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享有「江東之雄」、「鍾山之英」之美譽。1952年中國高校院系調整,金陵大學撤銷建制,主體並入南京大學。
嶺南大學,前身為格致書院,開創了中國華僑教育的先河,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88年在廣州創辦,1927年4月學校宣布停辦。這所學府就是今天在香港復校四十多年的嶺南大學的前身。
③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大學
晚清時期。
中國大學的起源是北洋大學堂,當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慘敗後,變法之聲頓起,1896年,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標志著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誕生。
但也有不少學者認為位於上海的由聖約翰書院演變而來的聖約翰大學(誕生於1879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
隨著一些學者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家逐漸發現, 中國近代最早的教會大學是位於山東的由登州高等學堂演變而來的齊魯大學(誕生於1864年)。
1898年戊戌變法,京師大學堂成立,是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和綜合大學。
(3)中國教會大學成立的時間擴展閱讀:
1、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在1912年5月之前使用的舊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國立高等教育的開端。
京師大學堂是當時國家最高學府,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統轄全國教育。《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提到其辦學方針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後歷經「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變故,京師大學堂屢遭摧殘,以致停辦。
1902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設速成、預備兩科,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並入大學堂。同年,京師大學堂仕學館、師范館成立,師范館為北京師范大學(以及由北京師范大學臨時西遷中創辦的西北師范大學)的前身。
1912年5月4日,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旋即冠「國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冠名「國立」的大學。
2、近代第一所現代大學
北洋大學(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 Peiyang University)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創建於1895年10月2日,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學學堂、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等,1951年北洋大學正式更名為天津大學。
北洋大學堂的創辦,不僅推動了我國第一個近代學制的產生,為我國高等學校初創時期體系的建立起到了示範作用,更重要意義在於:它結束了中國延續長達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歷史,開啟了中國近代教育的航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洋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學
④ 中國建立最早的大學是哪一所
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
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9年9月1日,原名是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S. J. Sekoresehewsky)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並而成,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於4月14日破土動工,9月1日開學招入第一期學生。辦學初期設西學、國學和神學三門,上海方言授課,1881年學校的英語老師卜舫濟牧師(F. L. Hawks Pott)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這是中國首個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886年年輕的卜舫濟出任校長,時間長達52年,對聖約翰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1892年起學校正式開設大學課程,並且將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學科教授。1896年學校形成文理科、醫科、神學科及預科的教學格局,為滬上唯一高等學府,對東南地區高等教育的改革產生深遠影響。1905年,學校成為正式的大學,並在美國華盛頓州注冊,大學設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神學院四所大學學院以及一所附屬預科學校,成為獲得美國政府認可的在華教會學校。此時的聖約翰已經初具規模,擁有了一座1884年美國紐約克拉克遜女士巨額資助興建的教堂,後經重建成為該校禮堂兼聖公會教堂(80年代末該教堂被拆除後改建為華東政法學院圖書館),一座1894年建造的以創辦人名字命名的中國式教學樓「懷施堂」(90年代初該堂改稱「韜奮樓」)和另一座1903年用庚子賠款所建起來的「思顏堂」(紀念學校的第二任校長中國籍牧師顏永京先生)。1913年,聖約翰大學又開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開始招收女生,後來發展成為一所擁有5個學院(原來的4所加上後來的農學院)16個系的綜合性教會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入讀者許多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很濃厚的教會背景。學校直到1947年才向國民政府注冊。
聖約翰大學(Saint John's University),簡稱聖約翰、約大。誕生於1879年,初名聖約翰書院,1881年學校開始完全用英語授課,成為中國首座全英語授課的學校。1905年升格為聖約翰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高等教會學府。
聖約翰大學是當時上海乃至全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在華辦學時間最長的一所教會學校。該校的校友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的無數領域歷史。入讀者多是政商名流的後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擁有很濃厚的教會背景。學校直到1947年才向國民政府注冊。
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聖約翰大學被解散並入上海多所高校,校址劃歸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
⑤ 教會大學的介紹
教會大學,一般意義上是中國19世紀,20世紀的天稿猛主教會和基督新教會在中國開辦的大學,由於對中國的文化,科技影響很遲敬純大,故稱教會大碼咐學,其中一般新教13所,天主教會3所。
⑥ 世界上第一所大學是什麼
如果按照成人學習來定義,世界第一所大學是中國春秋時期孔子的私塾,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
如果按照西方現代大學學科分類來定義,世界第一所大學是
古埃及亞歷山大大學(公元971年)教學內容證據不足。
義大利 博羅尼亞大學(公元1088年)
而中國成立的第一所大學是1860年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中國官方建立的第一所大學 天津北洋大學,是公元1895年10月才建立的。
⑦ 中國第一所大學是什麼建立於多少年
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
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滑悔大學了.
(7)中國教會大學成立的時間擴展閱讀:
誕生於西方中世紀的「大跡純學」被引入、移植到中國的土地上,最早發生在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第一次浪潮之中。1571年,歐洲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在澳門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西式小學——聖保祿公學。1594年,其升格為大學,並以聖保祿學院(俗稱「三巴寺」)之名正式注冊成立。這不僅是中國的土地上出現的第一所西式大學、教會大學,而且是整個遠東地區創辦最早的西式大學之一。
過去一段時間,有不少學者認為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聖約翰書院1891設立正館(即大學部),首批招收學生2人(次年再招1人),正式開設了三年制的大學課程。1895年,正館首批3名學生畢業。
1896年,聖約翰書院經改組、擴建,成立由文理、醫學和神學三科組成的大學部。1905年,該校將正館學制統一改為四年,年底,按照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大學條例成功注冊,「得授予美國大學畢業同等之學位」,其中文名稱也在不久後正式改為「聖約翰大學堂姿讓咐」。
聖約翰書院(聖約翰大學)建校初期,曾經在中國教育史上創造過多個「第一」:第一份文理綜合性大學學報,第一場運動會,第一個校友會,第一個研究生院,第一份學校發行以及學生自辦的英文刊物,第一次引入考試名譽制、選科制等西方教學制度,第一座現代化的大學體育館
⑧ 我國早期教會學校的特點及影響
教會學校的興辦
一教會辦學簡介
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帝國主義的炮艦,打開了我國閉關自守的大門。派正接著,帝國主義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利用欺詐壓迫的手段,一百多年來,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對我國肆無忌憚地進行殘酷的侵略。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文中寫道:「帝國主義列強對於麻醉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個方面,也不放鬆,這就是它們的文化侵略政策。傳教、辦醫院、辦學校、辦報紙塵純悔和吸引留學生等,就是這個侵略政策的實施。」
教會學校或教會所辦的各類教育事業,是帝國主義列強對我進行文化侵略政策的最重要也是最大量的手段。
基督教教育在中國,起始時間為1842年,即被迫開放五城為傳教士自由居住之地時。當時國人極力反對外來侵略者,唯有教育不容易被國人排斥。而國內正興辦教育,教會隨即開辦了學校。最初宣講聖經,教授讀寫知識和算術。來學習的多為窮苦兒童,學校免其學費。後來學校辦學層次提高,開始介紹西方學術。
1教會辦學的形式
教會辦學,從幼稚園開始,小學、大學,一應俱全。除普通教育外,還辦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社會教育等,應有盡有。還成立有教育會、青年會、書局、印刷機構、發行報紙等等。可以說,教會辦理各類教育事業,有它的特殊目的和作用,有它完整的一套措施,有嚴密的系統,形式上與政府國民學校沒有多大差異,但須學習基督教原理。基督教學校在校學生褲孫從1876年的4999人增加到1920年的245049人。(《新教育》第五卷第四期,1922.11)如此規模興辦教育,賦以「教會教育」之名,也不會過分。
教會小學最初設立的宗旨為宣傳福音,也為方便中國教眾的子女入學。後期為培養和發展教眾,「以擴充耶教之范圍」,也向非教中兒童開放,並開始籌備健全教育,即增加美育、德育和科學知識教育。
教會中學教育主要面向社會的中層階級,而學校的發展也主要依靠這些人資助。這類學校多為寄宿學校,入校讀書的也多為富人子弟。美國平信徒調查團看到中國的「基督教中學校大概是像美國的私立學校。它們有美麗的校舍,所收學生,大率是富家子女。他們專事學習英文。他們所過的生活是快樂的、尋常寄宿學校的生活。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器具,所玩的游戲,往往是歐美化的;所住的房屋和花園,都是使人賞心悅目的」。(見《教會中學無須改革》一文)
基督教大學的目的,則是培養特殊人才,「此種人才,不獨要有專門學識和訓練,對於改造國家的影響,可因少數堅決的領袖而轉移,影響到該地人民以後的歷史」,基督教大學的性質是精英教育,而且是為殖民者進行文化侵略服務的,「倘若基督教學校能產生出持有基督教人生哲學和富於道德裁判力的領袖人才,倘若他們能參與指導中華文化和國家生活進步的方向,而且能實力令這種進步得以實現,這便是基督教育永久特殊貢獻。」(見《教育季刊》一卷四期所載《基督教教育對於改造中國的特殊貢獻》)
2教會辦學的目的
為了侵略的必要,教會學校給中國造就了數百萬區別於舊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大小知識分子,殖民事業的發展需要熟悉西方文化和生活習慣的人才,因此教會學校的開辦符合了他們的需要。教會教育的目的是明顯的,《中國基督教教育事業》一書中寫道:「教會學校,實嘗養成多數之男女人士,……今皆身膺重要之位置,於政治、教育、商業及基督教會今方發展之情況,咸大有作為」。1897年8月《中西教會報》上指出振興學校,在於「培植精英,上達朝廷,下達草野」。在《基督教教育之宗旨與精神》(見《新教育》五卷一、二期)中說明基督教教育要使中國基督化,「必有徹底純潔的基督教,方足使中國徹底的受基督化。」
1890年,在華傳教士大會上,首任中國教育會會長美國傳教士狄考文(Calvin W.mateer)說:「真正的基督教學校,其作用並不在單純地教授宗教,從而使學生受洗入教。他們看得更遠,他們要進一步給學生們訓練,……成為社會上及在教會中有勢力的人物,成為一般人民之導師和領袖。」
在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時,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士致函總統羅斯福說:「哪個國家能在教育這一代青年的事上成功,哪個國家就會由於付出一定的努力,而在道德、知識和商業的影響取回最大可能之收獲。如果美國早在十五年前就做到把中國學生之潮流引導美國來,並使這個潮流不斷壯大,那麼,我們今天就一定能夠通過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的領袖們,來對中國的發展進行一種最令人滿意的又最為巧妙的控制。」(見明恩薄(A.H.Smith), China America Today)
巴爾頓(James L.Barton)在《傳教士和他的評論者》一書中說到:「傳教士們是值得我們援助和支持的。如果我們讓他們失掉支持,我們國家的名譽將要受到損害。毫無疑問,他們一走,我們的商業就會遭到極大損失,我們之外交就會失掉支柱。」
解放前夕,協和醫學院美國校長顧林寫信國民黨政府衛生部美國顧問蘭安說:「用一百萬美元來支持各教會大學,比用二百萬美元幫助蔣介石維持軍隊更有用。軍隊會叛變,至於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則更為馴服可靠,忠誠不變。」(見1952年7月《新華月報》第162頁)
教會學校對我國的殖民文化宣傳與教育,值得警惕。帝國主義利用教會來華辦學,我國最初無條例或法規加以限制。教育目的、制度、學校的一切措施,全由教會訂立施行。直到1917年我國教育部才訂立《中外人士設立專門以上同等學校考核待遇法》,1921年訂立《教會所設中等學校請求立案辦法》,1925年特定《外人捐資設立學校請求認可辦法六條》。雖然有了規定,教會學校一般還是相應不理,因為條文中有「學校不得以傳布宗教為宗旨」,違反了教會學校的要求。
1926年國民政府制定了《私立學校規程》,1927年公布了《私立中等學校及小學立案條例》、《私立大學校及專門學校立案條例》,所有各教會設立的小學、中學、大學,都波動起來。有的按照條例辦理,有的陽奉陰違,有的受外國教會之命,暫行停辦。自此收回教育權運動之後,學校才漸漸擺脫教會的影響。
二教會學校對中國的影響
清朝末年,中國幾億人口,大半目不識丁,且守舊而不知謀新。國家滿目瘡痍,破敗不堪。環顧四海,國之富強,大都由推廣學校開始。欲求中華之崛起,唯有興辦教育,寄希望於中國之少年。教學興辦學校,在傳教士看來,「道德能修,學問精進」。在中華兒女眼中,既要看到帝國主義殖民教育和文化侵略的陰謀,但也只能卧薪嘗膽,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因此教會學校的興辦,對中華民族擺脫封建社會的影響,學習知識,增廣見聞,從而喚醒人民崇尚科學、民主、追求國家獨立與富強之思想,是有積極意義的。
1人格培養以脫離封建思想的影響。
在《基督教教育之宗旨與精神》一文中指出:「教育者之品格,最關重要:完善的學校組織,理想的課程及設備,均不足擔保成績之優良。惟人格為教育成績之要素,而尤教育者之必具之要素。是故學校之產品,屬於人的方面為重要。主在培養健全的人格;其名譽及地位,雖亦重要,乃其次也。」(《新教育》第五卷第一.第二期合刊號)基督教教育目的,首先是發展天然的心向,充裕個人的生活,並培養人格。然後要求具備一定的終身事業,施以職業教育和普通科學教育。最後就是按照中國新生活的情形,進行公民訓練。基督徒創辦、根據基督化精神辦理的教會學校,目的是「培養學生,授以相當知識,使他們將來對個人和社會,均有所貢獻,而尤在使他們的生活,都有基督化的精神」,簡言之,就是培養基督化的品格。這樣的品格是符合資本主義工業、民主和道德體系的,對人民擺脫封建思想的影響,有一定積極影響。
2讓中國教育的教學改革有了借鑒西方的窗口
20世紀初,中國的教育根據教育方法和形式的不同,分為三種。
第一種為舊式教讀,使用舊學書籍,「熟誦而牢記之」,最初不一定理解其中意義,若干年後漸漸精密研習,才有所成就。中國自古以來的私塾學堂多採用此種教育,故常有「朗朗讀書聲」。這樣教法的學校在20世紀初佔全國多數,尤其是小學。
第二種為教會辦的高等學校。這樣的學校多半為美國人開辦。美國人在中國近代教育歷史上,有過重要影響。主要原因為美國人「退還」部分庚子賠款並在中國開辦殖民教育。美國所辦學校,如清華學校、北京協和醫學校及燕京大學等中國名校,早期都是美國教會學校。20世紀初,美國正吸收大量移民,城市化的進程加快,農業社會逐漸向工業社會轉變。教育也經歷了各方面的革新,教育思想、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都得以改進。教會學校將本國的經驗帶到中國來改造他們的教會學校。
第三中則為中國進步教育家創導開辦的學校。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獨有自己特色和魅力,是西方殖民者難以接受和理解的。因此國人有必要成立符合中國特性的新式學堂,並由華人自己來指導。盡管此類學校不排斥部分歐美籍教員,但其辦學與教會學校性質截然不同。教會學校傳承西方工業社會的辦學特點,教育較大程度的是造就「機械」,培養能為本國工業和商業服務的專門人才,功利性實足。而國人開辦的新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宣揚民主與科學,引導國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努力學習。
三種教育同時共存了較長一段時期,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中國發起了教學改進運動,也逐漸從教會手中收回教育權,教會學校有所減少。通過教會學校的辦學思想和實踐,國人得以充分了解世界范圍內的教育形勢,教會學校還是起到了一些「窗口」作用的。
3西方科學技術得以較快傳入中國
中國的教會學校遍布很廣,數量眾多,影響較大。1930年,基督教在華創辦大學,完全大學有齊魯大學、華中大學、嶺南大學、金陵大學、聖約翰大學、滬江大學、城區商學院、東吳大學、華西協和大學、燕京大學等,在校總人數3809人;另有文理學院,包括福建協和學院、金陵女子學院、之江文理學院、華南女子學院等,在校學生共526人;醫學院,廣州夏葛醫學院、遼寧醫科專門學校、上海女子醫學院,在校人數181人;神學院,信義神學院、齊魯神學院、金陵神學院、滬江神學院、廣東協和神學院、華西協和神學院、燕京宗教學院等,在校共4516人。
如此眾多的學校,對西方科學技術的傳入有一定積極作用。美國教會於1913年在南京創辦的金陵女子大學,分文理兩科,完全按照英美大學的標准辦學,採用美國大學課本,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美國有關的研究院深造。教會在華辦學期間,在華的外籍教授也是相當多的。1918年來中國推廣棉林種植的美國專家郭鳳仁,當時是美國此領域成就顯著的學者。1919年至1921年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民主主義教育代表杜威來到中國講學。中國較早開展視聽教學的高校就是美國教會開辦的金陵大學,也是有這方面歷史因緣的。
轉自:http://old.blog.e.cn/user2/57870/archives/2006/1166378.shtml
.
⑨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大學是什麼時候設立的
中國最早的大學是那一所長期以來一直眾說紛芸,有的說是前身是嶽麓書院、有千年歷史的湖南大學,有的說是清朝盛宣懷最早創辦於1895年的北洋大學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學,有的說是前身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的。
中國真正的第一所大學也不是北洋大學堂,而是誕生於19世紀六十年代的外國教會大學---上海聖約瀚大學,聖約瀚大學是完全按照西方大學模式設立的大學,這所實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學最終在解放後被強行解體。
中國官辦最早辦的大學,則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無疑,之後是南洋公學(1896年)和京師大學堂(1898年)。武漢大學前身(1893)和浙江大學的前身(1897)是中國傳統的書院,並不能列入大學之列。因此在1895年之前聖約瀚大學則是中國唯一一所大學,當然也是最好的大學了。所以中國大學成立時間順序應該如下:
1、北洋大學,中國近代第1所代最早的大學大學,為今天津大學的前身。
2、南洋公學為盛宣懷1896年(光緒22年)創建於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南洋",泛指華東沿海一帶。清末民初,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各省為"南洋",稱江蘇以北沿海各省為"北洋"。
1959年7月31日,起源、根植並輝煌於上海"南洋公學"的交通大學完全分立,經教育部批准,分別成立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
3、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之一。它開辦於1898年7月3日,屬於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後,改稱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