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院士名單
『壹』 北師大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名單
北師大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名單如下:
高友鶴,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尿液蛋白質組學。 尿液生物標志物。 蛋衡辯掘白質相互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蛋白質組學和蛋白質相互作用相關的生物信息學。
孫儒泳,院士、博士生導師。現任蘭州大學乾旱農業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蟲鼠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師范院校科技教育顧問。
姜帆,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4年7月在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又繼續在那裡作博士後。2006年2月,博士後出站,同年3月,開始在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
『貳』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的物理系概況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科目前擁有2名中仔李科院院士(其中1名為雙聘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雙聘)。物理系有卜戚明目前有教職工81人,其中:教師系列有教授 26名(博士研究生導師23名),副教授30名,講師4名;實驗工程系列有教授級高工1名,高級工程師8名,中級13人,初級2名。教師隊伍中,有1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名教師入選教育部跨世紀以及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名獲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4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教師的年齡結構和教育層次近幾年趨於合理,55歲以下的教學科研人員除一人以外均具有博士學位。物理學科2000年以來完成各類國家級科研項目100餘項,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 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面上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以及一批科研研究專項等。近年來物理學研究團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物理學頂級刊物美國「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發表論文30多篇,Phys. Rev.系列200餘篇論文被SCI他人引用超過4000次,反映出學科團隊學術競爭力的增強和在國內外同行中學術影響的擴大。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多項。北京師范大學理論物理二級學科被「2006年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所出版的中國研究生評價」評為最高等級A++。
一批年輕有為的博士正在科研和教學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並逐漸成為新的學術帶頭人。青年學術帶頭人主持了絕大多數科研項目,在完成有意義研究突破和在高層次刊物上發表優秀研究成果方面都已成為了學科團隊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資深的院士和學者繼續為學科建設和青年學術骨乾的培養和提高發揮著關鍵作用, 形成了老青中相結合和青年學術帶頭人涌現和成長的良好態勢。物理學科以二級學科建設為主線,圍繞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於2002年建設了凝聚態物理校級創新群體,2007年開始建設統計物理與非線性科學創新群體。物理系近幾年非常重視實驗學科的建設,先後建設了應用光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計算與模擬物理實驗室、凝聚態物理、功能納米材料薄膜與器件物理等3個校級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已為國家培養了一萬余名各類優秀畢業生。畢業生基礎寬厚扎實,學風嚴謹,作風朴實,型告適應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深受各用人單位的歡迎。近十幾年物理系的本科教育培養了一批物理學專業人才,我們的畢業生中有5人(4人本科畢業)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物理系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一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同年又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兩項、二等獎三項。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以全校物理學科為依託,憑借著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優勢建設和發展。我們對自身的建設高要求,按照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的方略,以培養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質和良好道德風貌、堅實寬廣的物理理論基礎、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嚴謹治學作風的品學兼優的人才為目標,堅持教育創新,努力工作,使物理系成為一個培養國家優秀物理學及相關基礎科學研究的後備人才、及高素質研究型教師的基地。
『叄』 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新增名單
數學物理學部(6人)
張偉平,43, 基礎數學南開大學
龍以明,58,數學南開大學
王恩哥,50, 凝聚態物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邢定鈺,62, 凝聚態物理南京大學
吳岳良,45, 理論物理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俞昌旋,65 ,等離子體物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化學學部(6人)
張 希 ,41, 高分子化學和物理清華大學
宋禮成,69 ,有機化學 南開大學
段 雪, 50,化工(應用化學)北京化工大學
趙東元,44 ,物理化學復旦大學
柴之芳,64 ,放射化學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 松 ,43, 無機化學北京大學
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部 (7人)
孟安明,43 ,發育生物學 清華大學
趙進東,50, 植物生理學、藻類學 北京大學
武維華,50, 植物生理中國農業大學
陳潤生,66 ,生物信息學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楊煥明,54 ,基因組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張明傑,40,結構生物學香港科技大學
謝華安,65, 植物遺傳育種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
地學部(4人)
張經 ,49化學海洋學與海洋生物地球化學華東師范大學
周衛健,54,放射性碳年代學與全球變化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姚檀棟,52, 冰川環境與全球變化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穆穆, 52 ,大氣動力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1人
技術科學學部:5人 當選院士
(共35人,分學部按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6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孫昌璞 46 理論物理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2 李安民 62 數學 四川大學 3 羅 俊 52 引力物理 華中科技大學 4 鄭曉靜(女) 51 力學 蘭州大學 5 席南華 46 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6 崔向群(女) 57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化學部(8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萬立駿 51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 包信和 49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3 江 雷 44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4 江桂斌 51 分析化學、環境化學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5 陳小明 47 無機化學 中山大學 6 周其林 52 有機化學 南開大學 7 唐本忠 52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香港科技大學 8 塗永強 50 有機化學 蘭州大學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庄文穎(女) 60 真菌學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 尚永豐 45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北京大學 3 林鴻宣 48 作物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4 侯凡凡(女) 58 內科學(腎臟病學) 南方醫科大學 5 隋森芳 64 生物物理學 清華大學 地學部(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周衛健(女) 56 宇宙成因核素與全球變化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2 鄭永飛 49 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3 莫宣學 70 岩石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4 陶 澍 58 環境地理 北京大學 5 翟明國 61 前寒武紀地質與變質地質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信息技術科學部(4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劉國治 48 高功率微波 中國核試驗基地 2 許寧生 51 真空微納光電子學 中山大學 3 懷進鵬 46 計算機軟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 陳定昌 72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科技委 技術科學部(7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於起峰 51 實驗力學、精密光測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 王曦 42 材料科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3 王光謙 47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清華大學 4 王自強 70 固體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5 王錫凡 73 電力系統 西安交通大學 6 申長雨 46 塑料成型及模具技術 鄭州大學 7 劉竹生 69 火箭總體設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2011年12月9日下午在北京公布該院2011年院士增選結果,從314名有效候選人中,經材料公示、通信評審、會議評審暨選舉和後續的審查確認、審議批准等環節,最終產生51名新院士,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2.6歲。經過此次增選,中科院現有院士總人數為727名。
經院士推薦、通信預選和全體院士無記名投票選舉等環節,中科院2011年新增選產生9名外籍院士,分別來自美國、日本、法國、以色列、英國等5個國家,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3名,至此,中科院現有外籍院士總人數為64名。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
(共51人,分學部按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廣厚 71 原子分子與團簇物理 南京大學 2 張維岩 55 激光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理論物理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3 張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論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4 陳永川 47 應用數學 南開大學 5 武向平 50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6 袁亞湘 51 運籌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7 高鴻鈞 47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8 鄂維南 47 數學 北京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9 潘建偉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與光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化學部(7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田 禾 48 精細化工 華東理工大學 2 劉忠范 48 物理化學 北京大學 3 嚴純華 50 無機化學 北京大學 4 張俐娜(女) 70 天然高分子與高分子物理 武漢大學 5 李亞棟 46 無機化學 清華大學 6 楊學明 48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7 趙進才 50 環境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朱玉賢 55 植物生理學 北京大學 2 張學敏 47 醫學 軍事醫學科學院 3 張明傑 44 結構生物學 香港科技大學 4 李 林 5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5 趙玉沛 56 外科學(普通外科) 北京協和醫院 6 康 樂 52 昆蟲學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7 黃路生 46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 江西農業大學 8 舒紅兵 44 細胞生物學 武漢大學 9 葛均波 48 心血管內科 復旦大學 地學部(1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單位 1 萬衛星 52 空間物理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石廣玉 68 大氣物理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3 劉叢強 55 地表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4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5 郭華東 60 遙感科學與應用 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 6 高 山 49 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7 龔健雅 54 測繪科學與技術 武漢大學 8 傅伯傑 53 自然地理學、景觀生態學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9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學 廈門大學 10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學及進化生物學 西北大學 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李樹深 48 半導體器件物理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2 楊學軍 48 計算機體系結構與系統軟體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3 鄭建華 54 密碼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委員會技術安全研究所 4 金亞秋 64 電磁散射與空間遙感信息 復旦大學 5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處理 西安交通大學 6 梅 宏 48 計算機軟體 北京大學 7 黃 維 48 有機光電子學 南京郵電大學 技術科學部(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朱 荻 57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 張統一 61 力學 香港科技大學 3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4 鄭 平 75 工程熱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5 南策文 48 復合材料 清華大學 6 賴遠明 48 土木工程(寒區工程)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7 翟婉明 47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學 8 雒建斌 49 機械設計及理論 清華大學 9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學與工程 西北工業大學 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共9人,分學科領域按姓氏音序為序) 序號 姓名 年齡 國籍 專 業 工作單位 1 戴維·格羅斯David Gross 70 美國 理論物理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 2 弗朗斯瓦·馬蒂Francois Mathey 70 法國 化學 中國鄭州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3 野依良治Ryoji Noyori 73 日本 有機化學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理化學研究所 4 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 74 以色列 生物化學 以色列理工學院 5 蒲慕明Muming Poo 63 美國 神經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6 羅伯塔·魯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 53 美國 地質學-地球化學 美國馬里蘭大學 7 劉必治Bede Liu 77 美國 信息處理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8 飯島澄男Sumio Iijima 72 日本 納米科學 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學 9 羅格·歐文D. Roger J. Owen 69 英國 計算力學與工程 英國斯旺西大學 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共53人,分學部以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向濤 50 凝聚態理論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 孫鑫 74 凝聚態物理 復旦大學 3 勵建書 53 數學 香港科技大學 4 汪景琇 69 太陽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5 陳十一 56 力學 北京大學 6 陳恕行 72 數學 復旦大學 7 歐陽頎 57 凝聚態物理 北京大學 8 周向宇 48 基礎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9 趙政國 56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
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化學部(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丁奎嶺 47 有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2 方維海 57 物理化學 北京師范大學 3 馮小明 49 有機化學 四川大學 4 李永舫 64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5 楊秀榮
(女) 67 分析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6 張洪傑 59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7 張濤 49 化工(工業催化)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8 韓布興 55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9 謝毅
(女) 45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金力 50 進化遺傳學 復旦大學 2 趙繼宗 67 神經外科學 首都醫科大學 3 施一公 46 生物物理學 清華大學 4 桂建芳 57 魚類遺傳育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 高福 51 病原微生物學與免
疫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
院微生物研究所 6 韓家淮 53 細胞生物學 廈門大學 7 韓斌 50 作物遺傳與基因組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8 程和平 50 細胞生物學和生物
物理學 北京大學 9 赫捷 52 胸外科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地學部(1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成善 61 沉積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 王會軍 49 大氣科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3 吳立新 46 物理海洋學 中國海洋大學 4 張培震 57 地震動力學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5 陳駿 58 地球化學 南京大學 6 金之鈞 55 石油地質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
探開發研究院 7 周成虎 48 地圖學與地理信
息系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8 郭正堂 49 新生代地質與環境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9 崔鵬 55 自然地理學與水土保
持學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
環境研究所 10 彭平安 52 有機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立軍 66 光電子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
理研究所 2 王巍 46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 3 尹浩 53 通信網路與信息系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六十一
研究所 4 呂建 53 計算機軟體 南京大學 5 郝躍 55 微電子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6 龔旗煌 48 非線性光學、超快光
子學 北京大學 7 譚鐵牛 49 模式識別與計算機
視覺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技術科學部(9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丁漢 49 機械電子工程 華中科技大學 2 方岱寧 55 固體力學 北京大學 3 成會明 49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4 劉維民 50 潤滑材料與技術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5 李應紅 50 航空推進技術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6 邱勇 48 有機光電材料 清華大學 7 何滿潮 57 礦山工程岩體力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8 金紅光 56 工程熱物理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9 高德利 55 油氣鑽探與開采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按英文姓氏音序排序) 序號 姓名 年齡 國籍 工作單位 專業 1 克里斯汀·阿芒托
Christian Amatore 62 法國 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 化學 2 弗萊明·貝森巴赫
Flemming Besenbacher 61 丹麥 丹麥奧胡斯大學 物理化學 3 阿龍·切哈諾沃
Aaron Ciechanover 66 以色列 南京大學 生物化學 4 雅各布·帕里斯
Jacob Palis 73 巴西 巴西國家純數學與應
用數學研究所 數學 5 拉奧
C. N. R. Rao 79 印度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
魯先進科技研究中心 化學 6 蘇布拉·蘇雷什
Subra Suresh 57 美國 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 材料科學、
固體力學 7 王曉東
Xiaodong Wang 50 美國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生物化學 8 邁克·沃特曼
Michael S. Waterman 71 美國 美國南加州大學、清
華大學 計算生物學 9 張首晟
Shou-Cheng Zhang 50 美國 美國斯坦福大學 凝聚態/材
料物理
『肆』 萬衛星院士逝世,2020年我國已經痛失多少位院士
2020年我國已痛失16位兩院院士:萬衛星、池志強、蔣洪德、孫儒泳、李道增、張乾二、郁銘芳、方守賢、李方華、段正澄、周同惠、沙慶林、蔣亦元、寧津生、家周俊、盧世璧。
1、蔣洪德
蔣洪德長期從事葉輪機械內部流動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於2020年1月4日,蔣洪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生前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孫儒泳
孫儒泳,浙江寧波人,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儒泳長期從事動物生態學的研究和教學,在嚙齒類動物生理生態的研究和動物生態學教材建設方面做出成績。2020年2月14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3、李道增
李道增,出生於上海,系李鴻章後裔,祖籍安徽合肥,師從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學家、建築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對建築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專精於劇場設計,通曉中外劇場的歷史發展。2020年3月19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4、張乾二
張乾二,出生於福建惠安,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早年參與了水溶液中培養晶體、研製粉末衍射儀的照相機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場理論研究方面獲得突破;20世紀90年代帶領課題組開展價鍵理論計算程序化的攻堅研究。2020年5月3日20時33分,張乾二逝世,享年93歲。
5、郁銘芳
郁銘芳,出生於上海市,化學纖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郁銘芳主要從事化學纖維的理論和工程應用研製,主要有芳香族聚醯胺纖維、聚醯亞胺纖維、碳纖維、滌綸高速紡絲、高強滌綸等。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伍』 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系的物理系歷史
一批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如吳有訓、張貽惠、張宗燧、趙忠堯、何澤慧、夏元瑮、褚聖麟、鄭華熾、余瑞璜、何育傑、張維正、李意然、呂烈揚、張阜權、林振金、黃祖洽、凌永順、喀興林、劉遼、馬本堃、梁紹榮、方福康、閆金鐸、梁燦彬等在此從教,並培養了汪德昭、喬登江、汪成為、凌永順、劉尚合等多位院士和一大批教育戰線的中堅力量。20世紀物理學的快速發展促使物理系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派生了一大批新興學科,並促成了我校天文系(1960)、低能核物理研究所(1979)、無線電系(1980)、分析測試中心(1980年初)、系統科學系(2002年)等相關院系的誕生,為我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是國內最早具有凝聚態物理和理論物理博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
文革結束後,百廢待興,北京師范大學派出了一批優秀的物理學中青年骨幹赴歐美等地留學,他們於80年代初期陸續回到北京師范大學,並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科教學與研究的中堅力量。1980年,黃祖洽院士來到北京師范大學工作。在黃先生的領導下,結合當時的一批優秀中青年骨幹如馬本堃、劉遼、方福康、梁燦彬、楊展如、漆安慎、胡崗、趙崢、丁鄂江等中青年專家,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科形成了具有很強競爭力的物理教學與研究隊伍。他們直接帶動了學科發展,並分別在物理學科不同方向上取得了一 批國際上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科的統計物理、非線性科學、凝聚態物理、系統科學、相對論與天體物理、核物理等學科方向在國際國內的學術地位。他們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碩士博士,這些學生經過若干年的成長,目前大都已經成長為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
『陸』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一覽表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可以登錄北京師范大學官網查看 著名學者
具體的需要登錄自己部的網站→師資隊伍
例如心理學的可以登錄: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網站,點擊查看本部的師資隊伍(教授、副教授、講師等)
現有校本部教職工3120人,其中專任教師2064人,92%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16%的專任教師具有海外學歷。現有兩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5人,資深教授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9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5人,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6個。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等共計82人次。
『柒』 布鞋院士李小文去世原因是什麼
李小文院士因病逝世。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於四川自貢,籍貫安徽貴池(今池州),遙感、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5年畢業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地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曾任北京師范大學遙感與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名譽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員。是 Li-Strahler 幾何光學學派的創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里程碑系列",在國內外遙感界享有盛譽 。
(7)北京師范大學院士名單擴展閱讀:
李小文創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奠定了地物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幾何光學學派的基礎。在對地定量遙感方面,力倡病態反演理論。在赫姆霍茲互易原理在地表遙感中適用性(尺度效應)研究方面,給出赫姆霍茲互易原理用於非均一像元二向性反射的約束條件。
李小文在普朗克定律在地表遙感中尺度效應研究方面,建立了適用於非同溫地表熱輻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創了普朗克定律用於非同溫黑體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溫三維結構非黑體表面熱輻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譜特徵的概念模型。
李小文院士致力於地物光學遙感和熱紅外遙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長達二十餘年來,他創建了Li-Strahler 幾何光學模型,是中國遙感基礎研究領域少數幾位國際知名專家之一。
『捌』 安徽籍院士名錄
江澤涵 旌德 數學 北京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許 傑 廣德 地質學 中國地質研究所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楊石先 懷寧 化學 南開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孫德和 桐城 冶金學 北京鋼鐵研究總院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俞建章 和縣 地質學 長春地質學院 195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徐中舒 懷寧 哲學社會科學 四川大學歷史系 195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汪德昭 安慶 物理學 中科院聲學所 1957年,中科院院士 (原籍)
汪堃仁 休寧 生物學 北京師大生物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金建中 黟縣 物理學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
任新民 寧國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查全性 涇縣 無機化學 武大化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徐 仁 當塗 古生物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葉篤正 安慶 大氣物理學 中科院大氣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鄧稼先 懷寧 核物理學 核工業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何祚庥 望江 物理學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陳新民 望江 礦冶 長沙中南工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慈雲桂 桐城 計算機 國防科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徐克勤 巢湖 地質學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侯學煜 和縣 生態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劉有成 舒城 有機化學 中國科大化學系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劉盛綱 肥東 電子學 成都電子科大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陳學俊 滁州 工程熱物理 西安交大工程熱物理所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滁州)
陸元九 來安 航天 航天部 1980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汪 耕 休寧 電機設計 上海電機廠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方守賢 太平 物理學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1991年,中科院院士(原籍)
許根俊 歙縣 生物學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許厚澤 歙縣 大地測量學 中科院武漢測地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洪德元 績溪 植物學 中科院植物所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鞠 躬 績溪 神經生物學 第四軍醫大學(西安)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盧 強 蕪湖 電機 清華大學電機系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黃緯祿 蕪湖 自動控制 航天部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安芷生 六安 地質學 中科院西安分院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王業寧 六安 物理學 南京大學物理系 199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安慶)
吳杭生 桐城 超導 科大物理系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
宋家樹 舒城 金屬物理學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章基嘉 績溪 氣象學 國家氣象研究院 199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楊振寧 合肥 物理學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1994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汪燮卿 休寧 石油化工 北京石油化工科研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汪菊淵 休寧 園藝學 北京園林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朱永貝睿 涇縣 核化學 清華大學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籍)
翟光明 涇縣 石油勘探 北京石油勘探科研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湯中立 安慶 地質礦產勘查、礦產 甘肅省地質礦產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寧津生 桐城 大地測量學 武漢測繪科大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汪旭光 樅陽 炸葯 北京礦冶研究院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胡之璧 潛山 葯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王思敬 巢湖 地質學 中科院地質所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彭一剛 合肥 建築學 天津大學建築系 199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王正國 合肥 野戰外科 第三軍醫大(重慶) 199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劉德培 阜南 生物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1996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徐大懋 當塗 動力機械 哈爾濱動力設備有限公司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陳俊榆 安慶 園藝學 北京林大園藝系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劉 玠 舒城 計算機 鞍鋼公司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籍)
周本濂 合肥 金屬物理學 中院沈陽金屬物理所 199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凌永順 定遠 電子工程 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鄭守仁 穎上 水工建築物設計及施工 長江水利委員會 199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文 蘭 涇縣 數學 北京大學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吳新智 合肥 古人類學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張本仁 懷遠 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大學 199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戴復東 無為 建築學與建築設計同濟大學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原籍)
朱學穩 舒城 岩溶峰林和洞穴研究 岩溶地質研究所 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王文興 蕭縣 環境化學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方家熊 黃山 光感測器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
李小文 貴池 遙感、地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李家洋 肥西 植物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方榮祥 績溪 植物病毒學和植物生物技術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原籍)
陸大道 桐城 經濟地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吳 奇 蕪湖 高分子化學 香港中文大學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陳國良 潁上 並行演算法、高性能計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生地)
方精雲 懷寧 生態學 北京大學 200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
陳 鯨 懷寧 空間目標和遙感衛星信息獲取與處理 總參第五十七研究所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徐南平 桐城 化學工程 南京工業大學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沈榮駿 合肥 載人航天工程 國防科工委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盧秉恆 亳州 機械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200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地)
『玖』 在北京師范大學畢業的學生有哪些著名人物
蒲氏三姐妹,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範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鍾敬文、啟功、胡先驌、汪堃仁、周廷儒
『拾』 北師大狄增如能否評上院士
北師大狄增如能評上院士。現在已襪枝頌經是一名院士了。
狄增如,北京師范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珠海校區復雜系統國際科學中心主任,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
研究領域:主要從事系統理論、復雜網路、大數據分析及在社會經濟和生物系統中的應用研究工作,關注復雜系統的集體行為、經濟和生物系統中組織和結構的涌現等科學問題。在經濟系統復雜性,加權復雜網路的結構、演化和功能等方面取告鄭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由於在復雜系統基本理論、復雜網路等方面的學術成就,2016年獲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理論貢獻獎。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研究,推動學科發展。作為一名老師,他言傳身教,潤物無聲,帶領同學們在寓教於樂中全面發展。他認真教學,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心同學們的身心健康。他因材施教,留意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個性,盡職盡責。
狄老師就像是同學們的一盞指路明燈,亦師亦友,深受同學們的喜愛。科研教學兩手抓,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良師搭歷怎能不受大家尊敬和喜愛?今天,官微君給大家帶來了關於狄老師的最新訪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