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人文社科專業
㈠ 人文社科類專業有哪些
人文社會科學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稱。人文科學原指同人類利益有關的學問,有別於在中世紀教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神學。後來含義幾經演變,其狹義指對拉丁文、希臘文、古典文學的研究,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史學、法學、文藝學、倫理學、語言學等。社會科學是指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法學、教育學、文藝學、史學、語言學、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等,其任務是研究並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人文科學,是以人類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澱的精神文化為對象的科學。社會科學則是一種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如果說人文科學主要研究人的觀念、精神、情感和價值,即人的主觀精神世界及其所積淀下來的精神文化的話,那麼社會科學更多地則是研究客觀的人類社會而外在於具體的個人及其主觀世界。前者常用意義分析和解釋學的方法研究微觀領域的精神文化現象,其涵覆的科學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來的美學、宗教學、倫理學、文化學、藝術學等;後者則側重於運用實證的方法來研究宏觀的社會現象,其涵屬的科學主要有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等。概言之,人文科學是以人類的精神世界及其積淀的精神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主要運用意義分析和解釋的方法來研證人的觀念、精神、情感和價值等;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更多的是引進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社會以及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特定社會的東西」,它除了要研究自然世界以外,還要研究社會世界。然而,由於「人」與「社會」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也即瑞士學者讓·皮亞傑所說的,盡管在理論上可以將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區別開來,而在實際中,「不可能對它們作出任何本質上的分別」,所謂的社會現象,主要「取決於人的一切特徵」,而人文科學在這方面或那方面又都是社會性的,因而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往往是將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討論的。
㈡ 上海大學的人文社科類專業有哪些
人文社科大類包含專業有,哲學、漢語言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對外漢語、英語、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廣告學、會展藝術與技術(策劃與經營方向)、美術學、法學、日語。x0dx0a培養院系有,社會科學學院、美術學院、文學院、法學院、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x0dx0a其中,人凱汪慶文科學試驗班,為人文社科類基礎班。第一學年末進行專業分流;分流時,第一學年績點進入前80%的學生可以在人文社科類內任選專業,其餘20%的學生歸入人文社科類按類內標准選擇專業。盯握x0dx0a漢語言文學,為人文社科類。第一學年末按照學生入學時的高考成績、第一學年績點排序,參考個人綜合表現,依據各專業陵拆最大可容納學生數,按填報志願的順序分流到類內的專業。x0dx0ax0dx0a希望對你有用。
㈢ 重磅!10大人文社科專業揭曉,超靠譜的文科生報考指南來了!
十大熱門文科專業
麥可思選取了2019屆本科畢業生人數最多的前10個人文社科類專業,它們就是所謂文科生可以報考的十大熱門專業。
那麼,這些熱門人文社科專業就業怎樣?
根據麥可思數據,在十大熱門人文社科專業中, 金融學 (5753元)的 月收入 最高,銀行櫃員、會計和審計人員是該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的職業。緊隨其後的是市場營銷和國際經濟與貿易,月收入分別為5540元和5337元。
除了薪資以外,畢業生對就業現狀是否滿意,從事的職業與專業是否對口,都是判斷該專業就業情況的指標。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 漢語言文學 專業兩項指標均為第一,分別是72%和87%,該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各級學校擔任教師或從事教學相關工作。盡管漢語言文學畢業生的薪資並不搶眼,但就業質量綜合較高。
在就業滿意度方面,緊隨漢語言文學之後的是 英語和市場營銷 ,均為70%。
英語專業畢業生除了在中小學任教外,翻譯工作也是該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去向。
在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方面, 工程管理 (84%)和 英語 (79%)專業畢業生工作對口程度也較高。建築技術人員、施工工程技術人員和工程造價人員是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較多從事的職業。
註:本文中人文社科類專業涵蓋藝術學、文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文科生可以選擇的專業。
數據說明:
2019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於2020年3月初完成。其中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6萬,覆蓋了382個本科專業,以及本科畢業生從事的587個職業、325個行業。
㈣ 人文社科類包括哪些專業
人文社科包含的專業有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歷史、法律專業、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傳媒專業、神學和宗教、藝術史、考古學等。
3.(4)大學人文社科專業擴展閱讀:2021年9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與支持下,組建成立了共同富裕研究院﹔統籌全校優勢資源,成立全國高校首個雙碳研究院,與兩家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和中石油經研院合作共建「碳中和研究中心」依託雙方優勢,與中信證券聯合成立國有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