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美國紐約大學王宏銀行

美國紐約大學王宏銀行

發布時間: 2023-05-27 02:56:45

⑴ 《投資決策經濟學微觀、宏觀與國際經濟學》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投資決策經濟學》(克里斯托弗 D.派若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2xYzksZkf7AAy7Ig7YizIg

密碼:nub7

書名:投資決策經濟學

作者:克里斯托弗 D.派若斯

譯者:韓復齡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

頁數:495

內容簡介:

在決定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時候,僅了解其當前財務情況、管理政策及戰略決策是不夠的。盡職調查要求同時考慮到所有可能影響到企業當前和未來的一系列微返猜觀和宏觀問題。

上述要求同樣適用於你所做的每一個投資決策及決定的每一個金融策略。無論你是一位機構投資者,還是一位金融分析師、基金經理、金融咨詢師或者一位專業交易員,沒有諸如供給曲線、經濟周期、系統性風險、貨幣政策、流動性情況以及消費者信心等相關知識,你所做的操作都是無根據的。

經濟學是一門范圍很廣的學科,包含了許多術語和復雜概念,如果你是一位金融專業人士,繁忙的你應該不會有時間去上一門關於經濟學的專業課程。

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閱讀這本《投資決策經濟學》。

有如一位耐心而且睿智的導師,本書將指導你通過所有投資專業人士應該知道的經濟學理念、概念、理論及實務以及定理,了解世界經濟事件並在對經濟學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投資決策。

和其他書不同,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文字介紹了分析經濟新聞時所需要的微觀及宏觀經濟知識。本書詮釋了所有微觀經濟學及宏觀經濟學基礎,以及諸如國際貿易、外匯市場、匯率預測等一系列和操作有關的經濟專題。

作為獲漏宴型得你在做投資決策時所需經濟知識的一種快速簡單方法,閱讀本書將使你受益多年。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弗 D. 派若斯(Christopher D. Piros) 博士,CFA。霍松投資策略執行董事和投資政策委員會主席,PNC金融服務集團公司成員,該公司致力於滿足擁有超過2000萬美元可投資資產的個體或家庭的需求。在進入PNC集團工作以前,克里斯托弗是CFA協會的成員,主要負責注冊金融分析師的課程設計。此外,克里斯托弗也曾任職於英國保誠集團旗下的財富管理服務機構——保誠有限責任公司,擔任投資策略和組合管理總監祥絕。他曾在MFS投資管理公司擔任全球固定收益組合經理和固定收益定量分析團隊領導人就職於MFS投資管理公司。

傑拉爾德 E. 平托(Jerald E. Pinto),博士,CFA。CFA協會教學部課程項目總監。2002年來到CFA協會以前,他是很多公司、基金會和合夥企業的投資策劃、資產組合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咨詢師。曾在紐約市的一些投資銀行工作,同時在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投資學。傑拉爾德擁有紐約市立大學巴魯學院的MBA學位和斯登學院的金融學博士學位,是弗吉尼亞CFA的成員。

譯者簡介

韓復齡,國內知名金融專家,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應用金融系主任、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波蘭西里西亞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經濟學博士後,兼任全國人大財經委、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金融專家,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人民網等媒體特約撰稿人及評論員。

CFA協會簡介

全球性的非營利組織,是全球的投資專家協會。CFA協會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超過10萬名會員,致力於促進投資行業內部人員的教育程度、職業道德和專業水準。CFA協會為投資人士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職業資源,包括注冊金融分析師(CFA)和投資表現度量證書(CIPM)兩個頭銜,CFA協會在有關市場公平效率和投資者保護等國際問題上具有話語權。

⑵ 金融朱指誰

金融朱是指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金融學家朱民。他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之一,也是中國金融學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朱民先生出生於1935年,曾就讀於北平外國語學院(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獲得正困羨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曾任職於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金融學會等機構,也曾擔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顧問,是中國金融改革歷程中的重要參與者。
朱民先生的主要貢獻之一是推動中國金融行業的改革開放。他主張市場化改革,提倡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並在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尺族發舉拍揮了重要作用。他還提出了許多有關金融發展和經濟改革的理論和觀點,對中國金融學界和經濟學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朱民先生曾獲得許多榮譽和獎項,包括中國改革開放30年金融改革先驅獎、國務院特殊津貼等。他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

⑶ 有關華人對沖基金的問題。

對沖基金採用各種交易手段(如賣空、杠桿操作、程序交易、互換交易、套利交易、衍生品種等)進行對沖、換位、套頭、套期來賺取巨額利潤。這些概念已經超出了傳統的防止風險、保障收益操作范疇。加之發起和設立對沖基金的法律門檻遠低於互惠基金,使之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保護投資者,北美的證券管理機構將其列入高風險投資品種行列,嚴格限制普通投資者介入,如規定每個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應少於100人,最低投資額為100萬美元等。另為:hedgie
舉個例子,在一個最基本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
又譬如,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中看好的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較差的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劣質股,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而產生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劣質股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可以說是一種基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已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的起源與發展
對沖(Hedging)是一種旨在降低風險的行為或策略。套期保值常見的形式是在一個市場或資產上做交易,以對沖在另一個市場或資產上的風險,例如,某公司購買一份外匯期權以對沖即期匯率的波動對其經營帶來的風險。進行套期保值的人被稱為套期者或對沖者(Hedger).
對沖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畝則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吵耐攜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的特點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對沖基金己成為一種新的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現在的對沖基金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資活動的復雜性。
近年來結構日趨復雜、花樣不斷翻新的各類金融衍生產品如期貨、期權、掉期等逐漸成為對沖基金的主要升伏操作工具。這些衍生產品本為對沖風險而設計,但因其低成本、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成為許多現代對沖基金進行投機行為的得力工具。對沖基金將這些金融工具配以復雜的組合設什,根據市場預測進行投資,在預測准確時獲取超額利潤,或是利用短期內中場波動而產生的非均衡性設計投資策略,在市場恢復正常狀態時獲取差價。
(2)投資效應的高杠桿性。
典型的對沖基金往往利用銀行信用,以極高的杠桿借貸(Levera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礎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地擴大投資資金,從而達到最大程度地獲取回報的目的。對沖基金的證券資產的高流動性,使得對沖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資產方便地進行抵押貸款。一個資本金只有1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可以通過反復抵押其證券資產,貸出高達幾十億美元的資金。這種杠桿效應的存在,使得在一筆交易後扣除貸款利息,凈利潤遠遠大於僅使用1億美元的資本金運作可能帶來的收益。同樣,也恰恰因為杠桿效應,對沖基金在操作不當時往往亦面臨超額損失的巨大風險。
(3)籌資方式的私募性。
對沖基金的組織結構一般是合夥人制。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管理者以資金和技能入伙,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由於對沖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隱蔽性和靈活性,因而在美國對沖基金的合夥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個合夥人的出資額在100萬美元以上(不同的國家,對於對沖基金的規定也有所差異,比如日本對沖基金的合夥人是控制在50人以下等)。由於對沖基金多為私募性質,從而規避了美國法律對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由於對沖基金的高風險性和復雜的投資機理,許多西方國家都禁止其向公眾公開招募資金,以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為了避開美國的高稅收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在美國市場上進行操作的對沖基金一般在巴哈馬和百慕大等一些稅收低,管制鬆散的地區進行離岸注冊,並僅限於向美國境外的投資者募集資金。
(4)操作的隱蔽性和靈活性。
對沖基金與面向普通投資者的證券投資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資者、資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監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別。在投資活動的公平性和靈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別。證券投資基金一般都有較明確的資產組合定義。即在投資工具的選擇和比例上有確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組合中股票和債券大體各半,增長型基金指側重於高增長性股票的投資;同時,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貸資金進行投資,而對沖基金則完全沒有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貸資金,以牟取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回報。由於操作上的高度隱蔽性和靈活性以及杠桿融資效應,對沖基金在現代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中擔當了重要角色。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的運作
最初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賣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才被用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漸深入,近年來對沖基金倍受青睞是由於對沖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賺錢。從1999年到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損失11.7%,而對沖基金在同一期間每年贏利11.2%。對沖基金實現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而且它們所獲得的收益並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麼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經紀人。
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權為例)有三大特點:
第一,它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撬動一筆較大的交易,人們把其放大作用,一般為20至100倍;當這筆交易的交易量足夠大時,就可以影響價格;
第二,根據洛倫茲•格利茨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時,如果該期權的執行價格(Strikeprice)不利於期權持有者,該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又誘使人們進行更為冒險的投資(即投機);
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執行價格越是偏離期權的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其本身的價格越低,這給對沖基金後來的投機活動帶來便利。
對沖基金管理者發現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點後,他們所掌握的對沖基金便開始改變了投資策略,他們把套期交易的投資策略變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相關的幾個金融市場,從它們的價格變動中獲利。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
現時,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多達20多種,其手法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 (一)長短倉,即同時買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凈長倉或凈短倉;
* (二)市場中性,即同時買入股價偏低及沽出股價偏高的股票;
* (三)可換股套戥,即買入價格偏低的可換股債券,同時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 (四)環球宏觀,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經濟金融體系,按政經事件及主要趨勢買賣;
* (五)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工具長短倉。
對沖基金的最經典的兩種投資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貸杠」(leverage)。
短置,即買進股票作為短期投資,就是把短期內購進的股票先拋售,然後在其股價下跌的時候再將其買回來賺取差價(arbitrage)。短置者幾乎總是借別人的股票來短置(「長置」,long position,指的是自己買進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在熊市中採取短置策略最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賭錯了股市方向,則必須花大錢將升值的股票買回,吃進損失。短置此投資策略由於風險高企,一般的投資者都不採用。
「貸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義,其英文單詞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桿作用」,通常情況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貸手段使自己的資本基礎擴大。信貸是金融的命脈和燃料,通過「貸杠」這種方式進入華爾街(融資市場)和對沖基金產生「共生」(symbiosis)的關系。在高賭注的金融活動中,「貸杠」成了華爾街給大玩家提供籌碼的機會。對沖基金從大銀行那裡借來資本,華爾街則提供買賣債券和後勤辦公室等服務。換言之,武裝了銀行貸款的對沖基金反過來把大量的金錢用傭金的形式扔回給華爾街。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投資案例
已經被人們了解的眾多對沖基金投資案例中,對沖基金對金融市場價格的擾動引起對實質經濟和貨幣體系的破壞時,這些價格才會向對沖基金期望的方向持續地跌落。同時,被攻擊的國家被破壞得越嚴重,對實施攻擊的對沖基金越有利。其結果,是對沖基金與民族國家之間的一次財富再分配。從分配的公正性角度看,對沖基金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接近於壟斷,那麼它所獲得的收入則近乎壟斷利潤。經濟學界所公認,市場作為一個配置資源的機制是有效的,但是,一旦有對沖基金操縱價格,不僅輸贏的機會不均等,而且會導致對包括貨幣體系在內的市場本身的破壞,更談不上提高市場的效率了。從經濟學的價值觀來看,既然沒有效率,也就缺乏道德基礎。因為這種行為導致的財富再分配,贏者的收入不僅以輸者同等的損失,而且以輸者更大的損失,以至其貨幣體系及經濟機制的崩潰和失效為代價;從全球角度看,是一種凈的福利損失。
(1)1992年狙擊英鎊
1979年始,還沒有統一貨幣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了各國的貨幣兌換率,組成歐洲貨幣匯率連保體系。該體系規定各國貨幣在不偏離歐共體「中央匯率」25%的范圍內允許上下浮動,如果某一成員國貨幣匯率超出此范圍,其他各國中央銀行將採取行動出面干預。然而,歐共體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不平衡,貨幣政策根本無法統一,各國貨幣受到本國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各不相同,因此某些時候,連保體系強迫各國中央銀行做出違背他們意願的行動,如在外匯交易強烈波動時,那些中央銀行不得不買進疲軟的貨幣,賣出堅挺的貨幣,以保持外匯市場穩定。
1989年,東西德統一後,德國經濟強勁增長,德國馬克堅挺,而1992年的英國處於經濟不景氣時期,英鎊相對疲軟。為了支持英鎊,英國銀行利率持續高升,但這樣必然傷害了英國的利益,於是英國希望德國降低馬克的利率以緩解英鎊的壓力,可是由於德國經濟過熱,德國希望以高利率政策來為經濟降溫。由於德國拒絕配合,英國在貨幣市場中持續下挫,盡管英、德兩國聯手拋售馬克購進英鎊,但仍無濟於事。1992年9月,德國中央銀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制的不穩定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預感到,德國人准備撤退了,馬克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旗下的量子基金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馬克。他的策略是:當英鎊匯率未跌之前用英鎊買馬克,當英鎊匯率暴跌後賣出一部分馬克即可還掉當初借貸的英鎊,剩下的就是凈賺。在此次行動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賣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進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一個多月時間內凈賺1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傷了60億美元,事件以英鎊在1個月內匯率下挫20%而告終。
(2)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使對沖基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對沖基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1998年8月索羅斯聯手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沖擊香港匯市、股市和期市,以慘敗告終。然而,香港政府卻在1998年8月入市干預,令對沖基金同時在外匯市場和港股期貨市場損失。
[編輯本段]著名的對沖基金
著名的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及朱里安·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它們都曾創造過高達40%至50%的復合年度收益率。然而華爾街真正的王者是詹姆斯·西蒙斯和他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 自1988年成立以來,這家美達基金公司年均回報率高達34%,而且34%這個回報率已經扣除了5%的資產管理費以及44%的投資收益分成等費用,堪稱在此期間表現佳的對沖基金。10多年來,該基金的資產從未減少過。該公司目前已經成為西蒙斯的旗艦公司。 盡管西蒙斯在華爾街並非盡人皆知,但他以往的成就讓投資者對這只基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算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同期年回報率也只有22%,而標准普爾500指數同期的年均漲幅才只有9.6%。西蒙斯創造的回報率比布魯斯·科夫勒、索羅斯等傳奇投資大師高出10個百分點,在對沖基金業內他堪稱出類拔萃。盡管美達公司收取的這兩項費用是對沖基金平均收費水平的2倍以上,但依然讓大家趨之若騖。
量子基金 1969年量子基金的前身雙鷹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改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額躍升到1200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個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而量子基金是最大的一個。1979年索羅斯再次把旗下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之所謂取量子這個詞語是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此定律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相吻合。測不準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准確描述原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而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求為基礎的。

量子基金

的總部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其目的是為了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並大量運用金融衍生產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性金融操作。憑借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逐漸成長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准確地預見到某個行業和公司的非同尋常的成長潛力,從而在這些股票的上升過程中獲得超額收益。即使是在市場下滑的熊市中,索羅斯也以其精湛的賣空技巧而大賺其錢。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萬美元,即增長了3萬倍。

老虎基金

1980年著名經紀人朱利安·羅伯遜集資800萬美元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攻擊英鎊、里拉成功,並在此次行動中獲得巨大的收益,老虎基金從此名聲鵲起,被眾多投資者所追捧,老虎基金的資本此後迅速膨脹,最終成為美國最為顯赫的對沖基金。
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節節攀升,在股、匯市投資中同時取得不菲的業績,公司的最高贏利(扣除管理費)達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高峰,一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年的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資中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年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的匯價一度跌至147:1,出於預期該比價將跌至150日元以下,朱利安·羅伯遜命令旗下的老虎基金、美洲豹基金大量賣空日元,但日元卻在日本經濟沒有任何好轉的情況下,在兩個月內急升到115日元,羅伯遜損失慘重。在有統計的單日(1998年10月7日)最大損失中,老虎基金便虧損了20億美元,1998年的9月份及10月份,老虎基金在日元的投機上累計虧損近50億美元。
1999年,羅伯遜重倉美國航空集團和廢料管理公司的股票,可是兩個商業巨頭的股價卻持續下跌,因此老虎基金再次被重創。
從1998年12月開始,近20億美元的短期資金從美洲豹基金撤出,到1999年10月,總共有50億美元的資金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撤走,投資者的撤資使基金經理無法專注於長期投資,從而影響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羅伯遜要求從2000年3月31日開始,旗下的"老虎"、"美洲獅"、"美洲豹"三隻基金的贖回期改為半年一次,但到2000年3月31日,羅伯遜在老虎基金從230億美元的巔峰跌落到65億美元的不得已的情況宣布將結束旗下六隻對沖基金的全部業務。老虎基金倒閉後對65億美元的資產進行清盤,其中80%歸還投資者,朱利安·羅伯遜個人留下15億美元繼續投資。
[編輯本段]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區別
①投資者資格。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有嚴格的資格限制,美國證券法規定: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內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義參加,夫婦倆最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如以機構名義參加,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規定:參與者由100人擴大到了500人。參與者的條件是個人必須擁有價值5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證券。而一般的共同基金無此限制。
②操作。對沖基金的操作不受限制,投資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夥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靈活運用各種投資技術,包括賣空。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杠桿。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在操作上受限制較多。
③監管。目前對沖基金不受監管。美國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曾規定:不足100個投資者的機構在成立時不需要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等金融主管部門登記,並可免於管制。因為投資者主要是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的個體,自我保護能力較強。相比之下,對共同基金的監管比較嚴格,這主要因為投資者是普通大眾,許多人缺乏對市場的必要了解,出於避免大眾風險、保護弱小者以及保證社會安全的考慮,實行嚴格監管。
④籌資方式。對沖基金一般通過私募發起,證券法規定它在吸引顧客時不得利用任何傳媒做廣告。投資者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參與:根據在上流社會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直接認識某個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通過別的基金轉入;由投資銀行。證券中介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的特別介紹。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多是通過公募,公開大做廣告以招待客戶。
⑤能否離岸設立。對沖基金通常設立離岸基金,其好處是可以避開美國法律的投資人數限制和避稅。通常設在稅收避難所如處女島(Virgin Island)、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鱷魚島(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這些地方的稅收微乎其微。1996年11月統計的680億美元對沖基金中,有317億美元投資於離岸對沖基金。據統計,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計算在內,離岸基金管理的資產幾乎是在岸基金的兩倍。而一般的共同基金不能離岸設立。
因此普通基金也可以對沖,不過很多限制。
在中國由於沒有公募基金不能買賣期貨外匯,所以沒有可以賣空的金融產品,因此無法對沖操作。

提起對沖基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SOROS索羅斯同志,它在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操盤手法也被大家津津樂道。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風險對沖的內涵,Hedge Fund的稱謂亦徒有虛名。

現今的對沖基金是一種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通過大規模的資金介入(往往是通過資金的集中同杠桿效用Leverage Effect等),無限放大那些影響市場供給的因素,利用各種信息製造價格波動,由此產生價差盈利是對沖基金的"秘密武器"。由於是向漲跌兩面同時下注,因此它的大部分投資風險已被對沖,往往能取得絕對報酬(absolute return),又因投資方向和金額無需對外披露,從而在操作上比公募的開放式基金更具優勢,

?? 而具體對沖基金在常規金融市場上如何操作,可能真正了解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呢?很簡單,一個人之所以在投資市場上成功,皆因為他有一個理念,而且這個理念他一生都不改變,所以打死他也不會跟別人說。??對沖基金是常人所看不到了解不到的,只對有錢的人服務,從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Club(少數人的俱樂部)。Hedge Fund就像中醫一樣,中醫能看病,但說不清楚為什麼;對沖基金可以賺錢,但往往不能對你說為什麼。區別在於,中醫是說不出來,對沖基金是不能說。

下面就要談到重點之所在了,我們為什麼要將對沖基金的概念引入博彩,怎麼樣應用等等。

其實,對沖基金的定義很鬆散,它就是一組投資工具,交易可以遍及所有市場種類,不僅僅是股票、債券、商品等等,像博彩交易所這樣的衍生品更是一個發展的分支。

一個典型的技巧就是在市場上做空。比如在股市上,賣空就是交易員出售自己並不持有的股票(通常是先從保險公司等長線持有者手中借來這只股票),期望日後以更低的價格買回,賺取其中的差價。

另一個受他們青睞的手段是利用投資組合進行杠桿融資。對沖基金通過使用籌款,以增加市場上的持倉量,一旦它們投資的價值上升,就可以獲得更好的回報。但它們也有可能虧得更多,這就是為什麼基金通常會用期貨和期權(我們在必發市場上的模式當然也算)來減輕這種風險的原因。當然對沖基金操盤手的交易頻率也比傳統投資者更加頻繁。

說回必發市場,在這樣一個IN-PLAY的博彩市場中幾乎具備了操縱對沖基金獲利的全部因素
換言之,只要市場足夠大,理論上在必發上獲利會僅僅屬於那些對沖基金的操盤手

首先,"消息"對市場的影響,熟悉金融的朋友,看過我那篇關於近期期油市場的帖子,應該很清楚"消息"在對沖基金振盪市場上的作用,所謂蝴蝶效應,一個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影響力被無限擴大了,導致了差價產生的大眾心理基礎。

而在滾球市場上,任何一支球隊的任何一次進攻都可以看作是一個"消息"
這樣頻繁的消息帶給陪率市場頻繁的變化,對於對沖基金而言是最理想不過了,操盤手甚至無需處心積慮去散步"消息",能看到比賽直播的大眾就已經促成影響了。

再,大資金介入引發振盪,其實如今全球的對沖基金總額已達到8500億美元,隨便一個零頭拿到必發來玩都可以將咱們玩死,我們現在討論所謂"大資金"只是在必發現有的市場下的"大",一場比賽5-10萬磅的介入足以導致陪率變化翻雲覆雨,
舉個例子,假設一場小聯賽,可能大多數參與者看不到直播,那麼比賽走勢如何全部靠參與者通過陪率的變化來"判定",而這種判定有時並不準確直觀
當有1-2萬磅的資金湧入這個市場,按行話講,就是"封住"了某個陪率的買賣,越往後拖延對振盪越有利,只要在這個時段內不進球,當這筆資金撤出的時候,陪率會產生相當可觀的振盪,很多朋友也可能有這種經驗,看到相當大的資金撤單之後,陪率變化是相當大的,而當它"封住"陪率的時候對於相對的"閑家"而言,處境則非常難堪,往往無所適從,在陪率發生變化後,一切就符合大資金操盤者的思路了。

特別是在比賽的最後,且不說陪率從1.01到1.02之間翻倍的變化,就是從1.05以降每0.01的變化對對沖基金來說都是可觀的機會
而他們操作的時候,閑家往往是無從下手的,只能幹看著,有很多朋友所遇到的"某某陪率不能及時成交而喪失機會"的情況很大程度也和這有關。

人們把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稱為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它們通常被利用在金融市場中作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金融市場上,部分基金組織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採取多種以盈利為目的投資策略,這些基金組織便被稱為對沖基金。

⑷ 王宏的事跡簡介

1980-1990年代,王宏兩次被選派到比利時留學,先後獲得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碩士、博士學位。在近八年的留學生活中,他抱著更多地掌握先進科技知識、日後報效祖國的願望,刻苦學習,克服了許多困難。初到國外時,班裡十幾個同學中,只有他一個中國人。由於以前學的是俄語,而老師均用英語授課,剛開始連課程表都看不懂,上課全神貫注也只能聽懂個別單詞。每天下課後,都要借同學的筆記重新學習。第一學年的期末考試,十門課中有四門需要補考。為了盡快提高英語水平,王宏報名參加了英語培訓班。那一陣子,他利用下課後的時間向同學請教,每天晚上再學三、四個小時英語。盡管勞累,但英語水平漸漸提高了。解決了語言障礙後,他扎實的地質業務功底開始顯露。他的碩士論文野外研究地點之一是比-法邊境的一處采土場。白天騎自行車去野外,夜裡借宿當地小村子的圖書館,只有行軍床、幾條毯子和一把燒開水的壺相伴。在這種較為艱苦的條件下,他仍然堅持做好野外工作。兩次留學的經歷,不僅讓他學到了先進的地質科學知識理論,也培養鍛煉了他野外生存、戰勝困難的意志和勇氣。
1995年年初第二次回國時,正值國家地質事業的困難時期,科研經費極為緊張,天津地調中心各方面狀況正處於低谷,作為「一老一新」特色之一的第四紀研究,處於極為困難的階段。王宏在回國前自費花300美元購置了一套人工取樣鑽,回國後,最初的兩年間僅靠3萬元留學回國人員啟動經費和2萬元地質科研匹配經費,開始「創業」。當時辦公費極少,甚至要靠自己花錢購置必要的文具。他就是在這種困難條件下,團結同事,慢慢打開局面,為數年後海岸帶與第四紀地質研究的繁榮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野外的日子裡,他們曾經有一天連續打7個6m全取心孔的記錄,在泥濘陷腳的泥質潮灘上跋涉3-4千米、直至漲潮水齊腰進行水準測量。特別是2005年開始海上調查後,遇到的危險更多。因為調查區包括靠近岸邊的潮間帶,不能租用大船,而只能使用10餘米長的小木船,因此,從近岸處到離岸30?40千米的淺海區,遇到5-6級風浪,是常有的事。一次在馬棚口離岸20千米處調查時,波浪越來越高、還下起小雨。他們緊急收回儀器,准備返航。當時,若返回停泊處(南疆港30萬噸油碼頭)有30-40千米、即便獨流減河口也有10餘千米,長達3-4小時的回航時間,危險很大;緊急中,決定依靠GPS定位、去船老大從未到過的南側歧口漁港。另一次,白天在大口河海區從南向北繞過離岸20餘千米的黃驊港突堤,到老狼坨子海區打鑽,夜裡10點多漆黑的海面上,完全憑借白天記下的GPS坐標,從北向南繞過突堤,然後夜泊離岸20千米的海面。還一次,年輕人的工程船夜裡10點多失去動力、又遇到大風,偏偏王宏留在港內因退潮而無法前去救援,那種內心被啃噬的焦慮,非外人所能體會。直到次日凌晨1時,當救援船靠近岸外10餘千米處的工程船,見到大家時,王宏才放下心來。艱苦環境的磨練,反而增強了他的工作信心和勇氣。
多年來,王宏和他的科研團隊堅持求真務實、積極探索和注重創新,逐漸完善了以查明海岸帶近現代地質環境變化為主要目標,包括人工淺層全取心鑽探、水準測量、淺剖儀-測深儀-旁測聲吶調查、底質取樣等在內的渤海灣泥質海岸帶野外工作方法。在天津地質調查中心首先承擔了海岸帶大比例尺區調、在渤海灣開展了AMS 14C測年及14C數據的系統校正、建立了環渤海14C資料庫、開展了渤海灣210Pb和137Cs示蹤與現代沉積速率調查,開展了牡蠣礁的穩定同位素(18O, 13C和87Sr)研究,深化了晚更新世以來陸域地層研究(發現了全新世以來8次、晚更新世以來3次海水影響增強事件)、首次開始了渤海灣西側潮間帶?淺海區全新世地層結構研究(劃分為5個沉積單元),培養了自己的有孔蟲、硅藻、軟體動物和孢粉鑒定人員(分別研究了渤海灣西部潮間帶?淺海區現生有孔蟲、硅藻和軟體動物群,以及它們重建古環境的作用)。在天津地調中心建立了從事海岸帶地質調查與研究的團隊,確立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泥質海岸帶近現代地質環境變化研究與趨勢預測」方向,並使之成為國土資源大調查的一個活躍分支。
地質事業不但是人類探索自然的需要,更是在新形勢下服務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肩負著保障國家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光榮使命。近年來,在完成國家公益性地質調查任務的同時,王宏及其團隊還積極主動地為社會需求、經濟發展服務,先後承擔了國家海洋「908」專項中的天津市沿海地區?潮間帶?淺海區調查、海島調查及潮間帶後備土地資源評價、黃驊港及周邊地區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天津濱海新區南港圍海造陸區地質環境評價、天津港應對海面上升及極端增水的對策研究、天津海區活牡蠣礁調查、天津海區人工漁礁選址、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新劃界地質勘查等10餘項地方委託項目,逐步開創了泥質海岸帶公益性地質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良好局面。為查明渤海灣西岸海岸帶地質環境現狀、評價圍海造陸和沿海平原的地質條件、防止風暴潮災害及天津濱海新區(及天津港、黃驊港)防潮堤高度評估、海區工程建設穩定性、開發漁業資源、提高決策者和公眾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意識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王宏在地質科學研究中注重國際合作,先後與斯通尼布魯克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美國地調局海岸帶中心、德國下薩克森州地調所、德國萊布尼茲應用地學研究所、奧爾登堡大學及北卡羅萊納大學等開展了泥質海岸帶大比例尺區調、210Pb和137Cs測年、硅藻與有孔蟲、牡蠣礁古環境重建等多項合作研究。
王宏注重對新生力量的培養,努力把年輕人推向第一線。注重為同事和學生們創造盡可能好的條件和環境,對年輕人給予熱心扶持和悉心指導,從而使整個團隊成為了一個團結的、確立了較高目標的、能打硬仗的科研群體。
多年來,王宏尊重同事和學生、尊重他人的發現,團結大家一道工作、共同進步;同時,將自己的學識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和年輕學生們分享。尊崇科學研究道德修養,充分尊重他人的勞動與成果,為同事和學生們提供機會,在共同署名發表論文時,從不利用自己的身份,而是盡可能讓別人在前面。作為博士研究生導師,他培養了10餘名碩士、博士,包括地層古生物(有孔蟲、硅藻)、現代沉積物測年(210Pb和137Cs示蹤)、沉積學、同位素地層學的專門人才,其中牡蠣礁研究已躋身國際一流行列。在與德國、美國、葡萄牙等開展海岸帶地學合作研究中,主動為中青年科研人員創造條件,鼓勵他們直接參加國際交流。近年來,他所在的科研團隊的年輕人先後有11人次、累計11個月在國外從事實驗研究、參加國際會議;按計劃,今年還將有4人次、近5個月在國外開展合作研究。
在中國18,000千米的大陸岸線中,泥質海岸帶約佔五分之一。泥質海岸帶是中國三大都會圈—珠三角?廣州都會圈、長三角?上海都會圈和京津都會圈的天津中心城區?濱海新區—的所在地,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與砂質、岩質海岸帶相比,該類海岸帶的地質、生態環境更為脆弱,無論自然因素本身的改變抑或人類活動的干擾,均可產生明顯的影響。包括天津中心城區及濱海新區在內的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經濟區帶環境地質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海岸帶地質問題。王宏所從事的泥質海岸帶地質環境調查,關繫到這一重要區帶的地質環境安全、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將此作為國家發展的長遠戰略。國土資源部也將「全球變化的地質記錄」作為一項新的重要任務。這一新的形勢,使他更加意識到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意義。今後,王宏決心繼續堅持一線,和整個團隊一起,銘記使命,開拓創新,為中國地質調查與科研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⑸ 美國商學院排名

TOP1: 斯坦福大學

學校英文名:Stanford University

地理位置:加利福尼亞州 (Stanford, CA)

商學院簡介:斯坦福商學院(Stanford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 全稱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又稱斯坦福GSB。它坐落於被稱為「創新之都」的美國加州矽谷,是「身價最高」的美國商學院。很多創業家正是出自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例如惠普、思科、微軟、谷歌、雅虎、太陽微系統等

最佳商學院排名:#1

畢業生就業率:62.60%

畢業生平均薪資:$159,544

本科開設的課程:無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學、創業學等課程

TOP2: 賓夕法尼亞大學

學校英文名: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地理位置:賓夕法尼亞州費城(Philadelphia, PA )

商學院簡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被譽為現代MBA發源地的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創立於1881年,是美國第一所大學商學院,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學術聲譽首屈一指的商學院。

沃頓在各個主要的經濟專業領域研究以及管理教育水平方面都有極高的聲譽,在2014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權威排名中,沃頓商學院名列全美最佳商學院排行榜第一。沃頓一直被認為是全美最具有開拓精神、創新意識和國際化視角的商學院。

最佳商學院排名:#2

畢業生就業率:81%

畢業生平均薪資:N/A

本科開設的課程:會計、金融、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課程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金融、經濟學、電子商務、分析學等課程

TOP3: 芝加哥大學

學校英文名: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地理位置:伊利諾伊州芝加哥(Chicago, IL)

商學院簡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創建於1898年,是美國最好的商學院之一,多次躋身於商學院排行榜前三名。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以其多位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者而著稱於世。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領先採用學系式方法進行商業研究,其方法已經為其他商學院所效仿。

最佳商學院排名:#3

畢業生就業率:84.3%

畢業生平均薪資:$147,977

本科開設的課程:無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經濟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分析學等課程

TOP4: 西北大學

學校英文名:Northwestern University (Kellogg) 地理位置:伊利諾伊州埃文斯頓(Evanston, IL)

商學院簡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KGSM是美國公認的最好的商學院之一。

凱洛格商學院曾在1985年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全美最好的商學院,並在1988年、1990年和1992年三次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美商學院第一名。在近年來的其它各種評比中,凱洛格商學院也始終穩居前五名。在美國有很多大公司的CEO及高層管理人員畢業於凱洛格商學院。

最佳商學院排名:# 4

畢業生就業率:80.6%

畢業生平均薪資:$142,857

本科開設的課程:無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經濟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管理學等課程

TOP5: 哈佛大學

學校英文名:Harvard University

地理位置:馬薩諸塞州波士頓(Boston, MA)

商學院簡介:哈佛商學院是美國哈佛大學下設學院,全球最有名的商學院。建於1908年的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簡稱HBS)是美國培養企業人才的最著名的學府,被美國人稱為培養商人、主管、總經理的「工廠」。

在哈佛商學院,學生們除了學習企業管理方面的各種知識外,還要學會獨立處理其他許多課題。他們必須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決策能力,並且要學會在作出這些決策後對它們的自我認可。

最佳商學院排名:#5(並列)

畢業生就業率:70.9%

畢業生平均薪資:$150,776

本科開設的課程:無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經濟學、領導力學、人力資源管理等課程

TOP6: 麻省理工學院

學校英文名: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地理位置:馬薩諸塞州劍橋(Cambridge, MA )

商學院簡介:麻省理工大學(MIT)是世界上最傑出的理工學院之一。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也被認為是美國最傑出的商學院之一。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在2005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評選為美國排名第四的商學院,僅次於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自從1914年創辦以來,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為九十多個國家培養了一萬六千多名人才,其中百分之五十的人是高級管理人員,百分之二十是公司企業總裁。美國著名大公司惠普電腦公司,波音飛機公司和花旗銀行的總裁都是這所商學院的畢業生。

最佳商學院排名:#5(並列)

畢業生就業率:79.3%

畢業生平均薪資:N/A

本科開設的課程:管理科學、量化分析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課程

TOP7:哥倫比亞大學

學校英文名:Columbia University

地理位置:紐約(New York, NY)

商學院簡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是「常青藤聯盟「」哥倫比亞大學的商學院,是享譽全球的著名商學院。坐落於紐約市曼哈頓區的哥倫比亞大學晨邊高地校區,被譽為全球入學難度最大的頂尖商學院之一。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享有世界金融中心紐約的獨特優勢,與華爾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迄今共產生了1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包括「歐元之父」蒙代爾、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費爾普斯等。

最佳商學院排名:#7(並列)

畢業生就業率:73.3%

畢業生平均薪資:$146,334

本科開設的課程:商務管理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金融數學、量化分析、市場營銷等課程

TOP8: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學校英文名: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aas)

地理位置:加州伯克利(Berkeley, CA)

商學院簡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Haas School of Business),簡稱哈斯商學院(Haas),從1899年以來,它一直都是美國MBA教育的領導者之一;Haas規模較小,每屆學生才招235名左右,錄取率較低。教學方式上案例教學佔40%,課堂講授佔30%,實習項目佔30%。

其特點是對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方面的創業頗有研究,畢業生獨立創業的比例基本上高於進入大公司的比例。HAAS的外國學生比例達30%以上,其中亞洲學生和美藉亞裔學生數量眾多

最佳商學院排名:#7(並列)

畢業生就業率:71.7%

畢業生平均薪資:$139,423

本科開設的課程:無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經濟學、金融、商業分析、市場營銷等課程

TOP9: 耶魯大學

學校英文名:Yale University

地理位置:賓夕法尼亞州費城(New Haven, CT)

商學院簡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位於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是耶魯大學的一所研究生學院,設有多個管理學學位,包括工商管理學碩士(MBA)、高級工商管理學碩士(EMBA)、高端管理學碩士(MAM)以及博士學位(PhD),

金融系統風險管理碩士(MMS)和從2018-2019學年起開設的全球商業與社會社會管理碩士(MMS-GBS)。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在行為經濟學、運營管理學、市場營銷學、創業學、組織行為學、領導力等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思想領導地位獲得了廣泛認可。

最佳商學院排名:#9

畢業生就業率:75.4%

畢業生平均薪資:$136,710

本科開設的課程:無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金融、管理學、會計、經濟學、市場營銷等課程

TOP10:達特茅斯學院

學校英文名:Dartmouth College (Tuck)

地理位置:新罕布希爾州(Hanover, NH)

最佳商學院排名:#15

畢業生就業率:84.6%

畢業生平均薪資:$138,767

本科開設的課程:無

研究生開設的課程:會計、管理學、金融、創業學、市場營銷等課程

⑹ 紐約大學交互設計專業怎麼樣加州理工學院經濟學專業怎麼樣

紐約大學交互設計專業怎麼樣?

1.研究很廣泛:

紐約大學交互設計專業項目范圍從應用動作捕捉技術再次設想話劇表演,到開發設計虛似/增強現實技術在健康與健康保健層面的新穎主要用途,睜寬到將STEAM學習培訓融進特殊要求文化教育,再從開發設計中國公民科學專用工具以加強紐約居民水平,監控和匯報街道的雜訊污染,協助NASAJPL開發設計用以宇宙探索的下一代操作界面。

2、經濟實用,教授給學生眾多專業技能工作經驗:

熟練掌握經濟學基礎課程內容,更給予將來研究生再次受教育打下基礎,因此基本性涉及到的較多,給學生打下過硬的理論依據。

⑺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本來顛沛流離,不得已流亡國外,為何最終卻得非常滋潤

在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以後,慈禧太後和袁世凱把光緒帝囚禁起來了,而譚嗣同等變法分子最終也是被殺害。但是在這個時候,也有一些倖存的變法者跑到國外去了,而康有為就是其中的一個。作為一個逃亡者來說,康有為流浪到國外以後日子非但沒有不好過,反而還很滋潤。康有為在國外流浪的生活之所以會過得這么滋潤,其實主要就是因為他自己太會忽悠了,忽悠了很多海外僑胞救濟他。


康有為看到支持自己的華人越來越多,於是後期成立了一個中國維新會,這個中國維新會所有的成員每年都需要繳納一些會費的。這個組織的成員人數最多的時候將近有100萬人左右,所以康有為也是藉助這個組織賺了很多錢。

⑻ 華爾街華人交易員傳奇(一)~江平


江平是華人金融圈裡的名人。

這位前雷曼貨幣交易員與前對沖基金塞克(SAC)資本明星交易員,四十來歲,瘦削而目光炯炯,時刻處於要上火線的警覺狀態,也十分滿足「偏執狂才能生存」這句話。


198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專業,後進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攻讀碩士;

1989年赴美留學;

1993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1994年赴斯坦福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中途轉為碩士;

1995年進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在雷曼兄弟成長為華爾街頂級交易員,是雷曼 歷史 上最傳奇的交易員之一;

2005年從雷曼辭職,加入全球最負盛名的對沖基金賽克資本管理公司(SAC);

2006年創下賽克盈利記錄,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並登上華爾街百強交易員排行榜;

2007年,因被曝出強迫下屬服用雌性激素的性丑聞而遭受指控,同時遭受涉嫌內幕交易祥戚伏和操縱市場的指控。江平與賽克都否認了這些指控,起訴最終被法院駁回;

2007年在上海創立上海億隆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2008年因高層內斗辭職離開賽克;

2008年在紐約創立對沖基金江平資本管理公司。




2007年,美國《交易員》月刊出了一份榜單,時任賽克資本管理公司(SAC)董事總經理的江平以1億至1億五千萬美元之間的年收入躋身「百位頂尖交易者」。榜單上收入過億者幾乎都是擁有巨額資本可坐享其成的對沖基金老闆,江平憑交易業績入選者,這也是這份全球金融精英名單里,第一次出現華人的名字。

彼時,紐約舉行華人金融協會年會,江平以一篇主題為「弱勢美元與全球投資的挑戰」的演講,引起華人金融圈小范圍的震動。江平說:「人民幣將逐漸崛起為一種世界性貨幣,其與美元的偉大博弈將會是我們一生中親歷的最具 歷史 意義的事件之一。」

但就在那時,江平還有一樁更離奇的小報」丑聞「纏身:一位被解職的曾在江平手下的交易員起訴稱,江強迫其手下的交易員服用女性荷爾蒙激素。據紐約小報說,這是為了讓交易員做交易時更冷靜,減少「賭博」沖動。在采訪中江平否認了小報報道,稱那位被解職的交易員心存不滿,才出此無稽之談。

江平在賽克資本的辦公室位於曼哈頓黃金地段的57街,是一棟除了門牌號什麼名字也沒有的小寫字樓。與豪華的投行大廈相比,如果沒有背景介紹,絕對想像不出上億美金的交易天天都是在這里的電腦終端完成的。江平神情專注謹攜地端坐在他八台顯示屏包圍的辦公桌前,身為董事總經理,上億身家的江沒有獨立辦公室仔寬,也沒有通常金融機構內常見的玻璃小屋,而是和他手下的十多位研究員和交易員坐在大間里。

談及當年在雷曼兄弟貨幣交易台如何從墨西哥比索,轉戰到美元、加元的時候,沒有一句廢話、不愛用形容詞的江平,將當年經歷的驚心動魄的「貨幣戰爭」說得頗為活靈活現。

1995年,雷曼兄弟因墨西哥比索貶值受損,信用被降級,公司的拉美外匯交易部名存實亡。剛從斯坦福大學進入雷曼的江平最初只是在技術支持部門工作,並非一線交易員。一次某位客戶來雷曼詢問某個結構復雜的日元衍生品價格。一般來說公司交易員和分析師依賴系統模型、基於紐約市場普通衍生物價格計算結果。當時沒有任何日元衍生品背景、也沒有接觸過公司衍生品模型的江平通過心算報出價格,早於模型計算結果20多分鍾,兩者誤差很小。在場的一位高級交易員當即決定邀請江平進入交易部門,指派他去做在旁人看來生存機會幾乎是零的比索交易。

江平回憶當時每日工作十七八個小時,不論是吃飯、睡覺、走路,時刻在琢磨對手與自己所做的交易。倉位積累多了後,江每天將交易數據列印出來,一有空就讀,硬是將十幾頁紙幾百個衍生品交易細節默記心上,對每個倉位細節瞭然於胸。

2008年他已離開賽克,正在籌資准備開始自己的對沖基金。江平說他希望創立一個新的基金,採用與華爾街不同的激勵機制,將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這一基金將以體制化的形式,鼓勵基金經理追求長期高回報。但當時金融危機影響初現,原先遍地皆是的資金已經開始退潮,江言詞中頗有些籌資不易的意思。

也有行業人士透露,江離開塞克資本是因為與SAC 基金管理風格不合。江平交易倉位波動性(volatility )偏高,塞克資本管理層認為超出了基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強制要求江平倉,導致損失,令江憤憤不平。

在江平的描述中,華爾街就是個暗器遍布的江湖,「人在江湖,需要時刻提防」。他談了很多中國外匯儲備投資該如何避免華爾街投行們的「陷阱」的策略。

江認為,華爾街一些金融機構貌似強大,但受短期利益驅使。在資產管理方面,部分基金利用普通投資者的缺乏經驗,以圈錢為目的,不停地推出 時尚 產品,迎合大眾。1993年基金經理們大肆推銷新興國家基金,1999年及2000年則配合華爾街券商推出各種高 科技 基金,後又大力推銷印度基金、貴金屬基金等,投資者如一味跟風則利益受損。

2007年底,江平向筆者演示過他的一個有趣的研究,是有關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對業績以及華爾街的評估 歷史 。

江稱,他從2000年開始就看好石油,特別是中國的石油股票,但某些華爾街公司卻一度表面唱空他們私下裡看好的石油,甚至使勁唱空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他的研究表明,從2001年底到07年底,投資這三大公司的平均收益(不包括紅利)是10倍到11倍;如果每年年底做調整,在三大公司中只投最不被華爾街所看好的公司,則收益可達23倍;反過來,如果只投最為華爾街所看好的公司,則收益僅為4倍多。

江平從2000年開始買入中石油股票,如將分紅再投資計算在內,至07年底已漲了15倍,江說那是他投資生涯中所持有的漲幅最大的金融資產之一。轉眼一年過去,世界原油價格戲劇性的從150美金掉到了40美金,不知江平的投資故事又該如何改寫。

江平認為,那隻是個極端例子,並非凡事都得反著華爾街,但必須獨立分析調研。身為一個老交易員,江平寧願將華爾街看作一個為利驅使、貪婪險惡的江湖。

2005年-2006年,江平在A股、B股低迷時大舉入市,贏利後,2007年5月,江平在上證綜指四千多點時開始在A股減倉,轉而加強對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投資。他的判斷是,大陸政策會更為開放、資產估值將上升,華爾街少數人將為做空「港股」付出巨大代價。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江平此次在與唱空「港股」的力量對峙中告負(不過就在江平清倉後不久,港股卻迎來大漲,這已是後話。)

2007年,江平迎來他交易生涯中首個虧損年頭。雖然百分比不高,但由於資本量大,損失絕對值不小。

印象最深的是江平的專注與獨立。他說自己可以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邊走路邊用電話聽手下分析員匯報,從紛繁復雜的報告中拋開結論僅抽出數字來自己求證,對於數字的想像力已臻化境――他可以每天看著十多頁的交易數字記錄,津津有味地分析交易對手在做什麼,看出無聲處的驚雷。 同年,他被華爾街著名專業雜志《交易員》評為年度「百強交易員」,入賬上億美元,成為該榜單 歷史 上首位華人上榜者。




交易過程需要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反復循環,以至無窮。 十項平衡術 ,以下來自於江平的分享: 有很多關於市場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的好書,其交易原則我早年也都看過,不少也同意。有心做交易員的讀者,應將這些書全都看了。但必須從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法則來。我想要強調的是兩個字:平衡。平衡這兩個字用於生活,用於交易都有好處,下面僅僅是舉些例子。這些原則說起來容易,自己也很難全做到。 1.人生的平衡 胸無大志、不求上進固然不可,強求功名也同樣不可。投資與交易(不同於圈錢)這一職業,一方面有其驚險刺激、點石成金的魔力,另一方面,世上竟無一人子承父業,可見其必定有得有失。 2.戰略與戰術的平衡 戰略上要自信,要有打敗一切敵人的信心和勇氣;戰術上要謹慎,要時刻認識到自己知識與水平的局限性。准備交易時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 3.與華爾街的距離保持平衡 在華爾街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難。在短線上與華爾街結盟也能賺不少錢,但要長期取得好回報,則必須獨立於華爾街之外進行思考。為華爾街做事,有時不得不向錢低頭,屬於情有可原,但絕不可做出賣國求榮之事。 4.正與奇的平衡 初入市場當循正道,防守為上,對市場上流行的交易法則一一研究並試用。待有相當資金與經驗的積累,並確信對局部市場有獨到發現後,可以尋求機會,以奇兵出擊,獲取全勝。 5.長線投資與短線投機的平衡 長線以價值為本,短線交易以技術分析、資金流動分析為主。長線投資有了利潤,須耐心讓利潤成長,及至價值基本面改變。短線交易若有損失,必須盡快止損,不可有僥幸之心。 有熱門股票,可以少量資金順勢炒作,適可而止, 但需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做短線。對冷門資產,則當潛心分析,像科學家一樣有獨創性,找出別人沒發現的東西,找出超級價值,不戰屈人。 6.低進高出,還是高進低出? 乍一看這不成問題,當然是低進高出。然而普通投資者,包括大部分職業投資者失敗之處就在這看似不成問題的問題上。 普通投資者短線操作時喜歡自作聰明,低進高出。「掉這么多,可以進了」 ,「漲了不少,趕快賣掉」。而長線投資時,則受華爾街蒙蔽而高進低出。市場長時間大幅升值後,華爾街祭出其絕招,「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經濟騰飛,潛力無限」,怎可手中有錢而不入市? 市場上也並非沒有冷靜的聲音,然而忠言逆耳,投資者聽不進去。 一個職業交易員首先要訓練「高進低出」的直覺。一個向上漲的市場,明天多半是不變或繼續上漲;一個向下掉的市場,明天多半是不變或再掉。如果自己及周圍人都覺得高,則買進,如果覺得太低,則賣出。短線交易,要順勢而行。「逢低吸納,逢高出售」不可用於短線。 但職業交易員又容易在短線交易高進低出這一關走火入魔。高進低出,順應華爾街,對於早期生存很重要。但即使短線技術爐火純青,也須返璞歸真,尋求價值,長線投資,低進高出,順其自然。市場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使得長期回報回歸平均。要找出長線價值,必須遠離華爾街 時尚 ,獨立以最基本的道理分析市場。 業余投資者很難學職業交易員的一套,最好遠離短線。但業余投資者可以學做分析起家的投資大師們,不做短線,耐心做長線。 7.分散風險與集中投資的平衡 價值平庸而又不得不投資時,分散風險。一旦有獨創性研究發現超優價值,可以考慮集中投資,但必須少用或不用杠桿。 華爾街喜歡用「風險值」(value at risk, var) 來分析風險。這個概念漏洞很大。用一大堆價值平庸的資產分散風險,再加以杠桿,「var」不高,是對沖基金最常見的做法。然而,由於全球金融一體化,資產價格短期漲跌往往與基本面關系不大。同時投看似毫不相乾的資產,能夠分散經濟風險,但未必能夠分散市場風險,一旦再與杠桿相結合,則危險極大。 8.倉位大小的平衡 市場整體高估時,倉位要小,要靈活,不能眼紅別人還在掙大錢。市場整體低估時,尤其是在市場持續多年走低,價值改觀,而大部分投資者對經濟和政策基本面的改善視而不見,不願入市時,則當加大投入。 若是市場整體估值較好,但短線風險較大,則倉位須適中。平衡的關鍵在於一個贏者心態: 倉位必須足夠大,市場漲上去後不要說「我看得很准,可惜沒買」 ;倉位又不能太大,市場短期續跌後不要說「我知道還得跌,再等等就好了」 。漲是利潤,跌是機會;漲不足喜,跌不足憂。 9.簡單性與復雜性之間的平衡 好的長線投資都較簡單。復雜的多頭套利對沖交易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嚴格跟蹤市場流動性。 初入華爾街的人,千萬不要一發現某復雜資產價格與模型不符,便做多做空套利。可以少做一點,同時深入研究。要知道,世界上聰明人有的是,自己所發現的,多半早已有人做過。一旦確實發現套利機會,要制定周密的行動方案。 10.供與求之間的平衡 基本的經濟學規律告訴我們,供應多,價格會下降,供應少價格會上升。金融市場上長線也是如此。但短期內價格是由華爾街操縱的。比如,1999 2000年,高 科技 行業內部高管不停地將手中股票甩給華爾街經紀人。供應越來越多。為了便於出手,華爾街號召全世界投資者買進,市場幾乎日創新高,供應多反到引起價格上升。投資者應根據華爾街這一特殊的供求現象制定相應對策。 理論方面,我個人從以下幾類訓練中受益較多,六類訓練: 1.數學類: 四則運算;開根、乘方、指數、對數、復合利率;線性優化,基本統計。 2.經濟、金融類: 微觀、宏觀及國際經濟學;貨幣市場(marcia stigum 經典);衍生物(john hull經典);經濟與金融 歷史 。 3.實用類: 彼得·林奇(peter lynch,beating the street),彼得·林奇很可能是金融史上唯一一個大規模投資靠選股而打敗華爾街的投資專家。他並非名校畢業。想模仿他的人應看一看他四十歲時的照片(已白發蒼蒼),然後問問自己及家人是否也願意在40歲時變成那樣;傑克·許瓦格(jack schwager),許瓦格寫過很多書,都值得反復看。 4.其他書籍: 開卷有益,知識面越廣越好。大部分書可速讀,但也有些必須精讀,各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非專業書中,我喜歡反復看,書翻破了再買了看的,以《毛澤東選集》與《金庸全集》為首。現在沒時間看書了,靠鍛煉時間反復聽兩個評書,一個是劉蘭芳女士的《岳飛》,一個是袁闊成的先生《三國演義》。以正克邪、將計就計、以弱勝強等人生觀和交易觀,也得益於這些書籍。精讀幾十遍的故事,每次再聽,都有新的體會。 5.各類活動: 現在的教育體制,太注重讀書,甚至鼓勵讀死書。生活中自有學問。打工種地、文娛 體育 、三教九流,都應盡可能有所了解,有所參與。我小學時功課不重,學校經常組織學工學農學軍。這些經歷,對於日後以常識分析經濟運作,看穿華爾街煙幕,很有幫助。 即使有些活動不登大雅之堂,只要把握得恰當,也會有益,甚至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我做交易,得益於象棋、圍棋自不必多言。但從小學至研究生,打牌、打麻將一直沒有停過。算牌、記牌、分析對手的習慣,在那時就已養成。麻將桌上,人人想贏怕輸,牌內牌外同時下工夫,贏了的想套現,輸了的想翻本。我在墨西哥比索交易過程中與對手都很熟,不少對手身上都有當年「麻友」的原型。 6.高深理論類: 高深理論有沒有用?肯定有用。但我幾乎拿了兩個博士,所學的高深東西,對找到工作有用,但並未直接對交易起到多少作用。這些理論最大的作用是,當一班華爾街總策略師、總分析師、總經濟師抖出他們的名校學位、顯赫經歷,順口引用「隨機微分方程」、「garch」、「多元回歸宏觀預測」等名詞,我可以冷眼旁觀其鬧劇。這些人當中有少數是高手,而且也算正派。但大部分人並不真懂,且對投資者常懷歹意。這些理論,我當年就學得比他們好,他們騙不了我。只要自己功夫正、功夫深,對手以陰毒功夫來襲,可叫他自受其害。一般人如沒學過這些理論也不要怕,華爾街宣傳機器開動時,將耳朵塞上即可。 現為對沖基金entropypartners主席的李斌,1983年畢業於中科大近代物理學專業,通過cuspea考試到紐約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92年畢業後到美林證券從事投資研究,之後到ubs瑞士聯合銀行負責量化交易。多年來他不僅在各大投資銀行工作,而且自己創立了多個公司,在商場沖鋒陷陣,閱歷豐富而獨特。 黎彥修1987年畢業於中科大數學系,1988年赴芝加哥大學攻讀統計學位,因對金融產生興趣,轉讀該校工商管理碩士,1991年畢業後在美林證券從事投資研究,後轉為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員。2003年黎彥修成立前沿基金,目前管理資金超過20億美元,還在倫敦、北京和香港等區域金融中心設有辦公室。 該報指出,江平、李斌和黎彥修均是有深厚理科學術背景,赴美後轉行進入金融界的投資業新貴。他們傳奇的創業道路,為大批理工科出身的華裔留學生和專業人士指明了發展方向。三人也對中國和亞洲市場興趣濃厚,回國創立公司,因而也成為立志回國創業的中國留學人員的榜樣。

⑼ 華人縱橫天下里的108位華人都是誰

http://www.vscn.net/second/PRO.asp這里有,也很詳細,不難搜啊呵呵.

《華人縱橫天下》人物名單

趙小蘭 Elaine Chao 美國勞工部長
貝聿銘 I.M.Pei 建築大師
李昌鈺 Henry Li 刑偵與鑒識專家 康乃狄克州警政廳長
楊振寧 Cheng Ning-Yang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
朱棣文 Steven Chu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何大一 David D.Ho 研究愛滋病毒先驅
林同炎 T.Y.Lin 預應力學之父
田長霖 Chang-Lin Tien 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前校長
吳宇森 John. Wu 電影導演
李 安 Ang Li 奧斯卡獎得主電影導演
譚 盾 Dun Tan 奧斯卡獎得主音樂家
林 瓔 Maya Lin 以設計越戰紀念碑而成名的華裔建築師
虞琳敏 Jessica Yu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最佳塵笑侍記錄片)
方美梅 Julie Fang 葛萊美獎得主
黃 英 Huang Ying 歌唱家
李連傑 Jet Li 演員
盧 燕 Yan Lu 奧斯卡獎評委
莫 虎 Hugh H.Mo 紐約警察總局前副局長
丁紹光 Shaoguang Ding 畫家
何鴻燊 Hongsheng He 澳門葡京總經理
李建業 William Lee 移動電升鍵話發明者
虞有澄 albert yu 英特爾派吵副總裁 家用計算機發明者
焦立中 Leroy Chiao 美國太空總署 職業航天員
王嘉廉 Charles B.Wang 冠群計算機聯合公司CEO
李信麟 David L 列印機發明者 美國加州大學校董
方李邦琴 Florence Fang 舊金山觀察家報董事長兼社長
劉承威 Ronald S.W.Lew 美國聯邦大法官
徐希平 Xu Xiping 哈佛大學教授
杜維明 Weiming Tu 哈佛大學新儒家學者
夏威廉 Wiliam W.Shaw M.D. UC LA醫學院整形外科主任
余福慶 Jimnie R.Yu 美國加州州府沙加緬都市長
張士柏 Shi Zhang 殘疾青年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張晟曼 Shengman Zhang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
王己千 C.C.Wang 書畫鑒賞大師
雷蒙德 阿瑟 鍾 蓋亞那首任總統
許 會 秘魯總理
邵 黃 古巴將軍 物資部部長
伍冰之 加拿大總督
朱欽麒 服裝設計師
張之香 xiang zhang 美國第一位女大使
趙無極 法國藝術院院士
史久鏞 國際法院院長
陳仲民 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理
陳瑞獻 新加坡藝術大師
董建華 香港行政長官
金 庸 作家
邵逸夫 影視企業家
曾筱龍 澳大利亞悉尼市副市長
陳永栽 菲律賓銀行家
郭鶴年 馬來西亞企業家
成之凡 第一位競選法國總統的女性
傅 聰 音樂家
周潤發 演員
成 龍 演員
張曼玉 演員
劉子華 發現天王星的科學家
朱德群 法國藝術院院士
曾憲建 法國頂磅市市長
朱南揚 非洲奈及利亞部落酋長
勒內韓 法國電視三台台長
楊福家 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
王 健 音樂家
陳其綱 作曲家
郎 平 義大利女排教練
丘成桐 哈佛大學教授,著名數學家
關穎珊 花樣滑冰世界冠軍
賴明詔 冠狀病毒研究之父
陳省身 數學家
吳清源 棋聖
陳賽娟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
崔明慧 紀錄片導演,紐約大學教授
顏如玉 法國市長
張晟曼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
陳丕宏 BroadVision創辦人兼董事長
陳惠明 美國大法官
葉 鶯 伊士曼.柯達公司副總裁
朱經武 掀起超導熱潮的物理學家,香港大學校長
劉承威 美國聯邦大法官
祖炳民 美國總統白宮亞裔委員會總主席
李光耀 新加坡內閣資政

⑽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哪些

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年得主:

1960s

  • 1969年

  • 拉格納·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

  • 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蘭人 (1903-1994)

  • 他們發展了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進程,前者是經濟計量學的奠基人,後者經濟計量學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s

  • 1970年

  • 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 )美國人 (1915- 2009)

  • 他發展了數理和動態經濟理論,將經濟科學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的全部領域。

  • 1971年

  • 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 )烏克蘭人,後入美國籍 (1901-1985)

  • 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 1972年

  • 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國人 (1904-1989)

  •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美國人 (1921- )

  • 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 1973年

  • 華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蘇聯人 (1906-1999)

  • 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 1974年

  •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奧地利人 (1899-1992)

  • 綱納·繆達爾(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 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互相依賴。

  • 1975年

  • 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蘇聯人 (1912-1986)

  • 佳林·庫普曼斯(Tjalling C. Koopmans)美國人 (1910-1985)

  • 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 1976年

  • 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國人 (1912-2006 )

  • 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 1977年

  • 戈特哈德·貝蒂·俄林(Bertil Ohlin)瑞典人 (1899-1979)

  •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James E. Meade)英國人 (1907-1995)

  • 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 1978年

  •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美國人 (1916-2001)

  • 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見解。

  • 1979年

  • 威廉·阿瑟·劉易斯(Sir Arthur Lewis)英國人,後入美國籍 (1915-1991)

  • 在發展經濟學方面頗有建樹,提出了二元經濟模型和進出口交換比價模型。

  • 西奧多·舒爾茨(Theodore W. Schultz)美國人 (1902-1998)

  • 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1980s

  • 1980年

  • 勞倫斯·羅·克萊因(Lawrence R. Klein)美國人 (1920- )

  • 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 1981年

  • 詹姆斯·托賓(James Tobin)美國人 (1918-2002)

  • 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 1982年

  • 喬治·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美國人 (1911-1991)

  • 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 1983年

  • 羅拉爾·德布魯(Gerard Debreu)美國人 (1921-2004 )

  • 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 1984年

  • 理查德·約翰·斯通(Richard Stone)英國人 (1913-1991)

  • 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證分析的基礎。

  • 1985年

  •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義大利(1918- )

  • 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 1986年

  • 詹姆斯·麥基爾·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美國人 (1919- )

  • 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 1987年

  • 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美國人 (1924- )

  • 對經濟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 1988年

  • 莫里斯·阿萊斯(Maurice Allais)法國人(1911- )

  • 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 1989年

  • 特里夫·哈維默(Trygve Haavelmo)挪威人 (1911- 1999)

  • 建立了現代經濟計量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s

  • 1990年

  • 默頓·米勒(Merton H. Miller)美國人 (1923-2000)

  • 哈里·馬科維茨(Harry M. Markowitz)美國人 (1927- )

  •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美國人 (1934- )

  • 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 1991年

  • 羅納德·科斯(Ronald H. Coase)英國人(1910- )

  • 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費用和產權的重要性。

  • 1992年

  • 加里·貝克爾(Gary S. Becker)美國人 (1930- )

  • 將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 1993年

  • 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美國人 (1920- )

  • 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美國人 (1926- )

  • 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 1994年

  • 約翰·福布斯·納什(John F. Nash Jr.)美國人 (1928- )

  • 約翰·海薩尼(John C. Harsanyi)美國人 (1920- 2000)

  • 萊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人( 1930- )

  • 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 1995年

  • 小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 Lucas Jr.)美國人 (1937- )

  • 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 1996年

  •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人(1936- )

  • 威廉·維克瑞(William Vickrey)美國人 (1914-1996)

  • 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不對稱信息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 1997年

  • 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人 (1944- )

  • 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美國人(1941- )

  • 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 1998年

  • 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印度人(1933- )

  • 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 1999年

  • 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人 (1923- )

  • 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s

  • 2000年

  • 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1944 年生於美國芝加哥,曾就讀於科羅拉多學院。1971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博士學位。現為芝加哥大學的教授。

  •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1937 年生於美國北卡羅來那州的瑞雷,曾就讀於明尼蘇達大學。1962年獲得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

  • 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 2001年

  • 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 )生於1940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

  • 邁克爾·斯賓塞(A. Michael Spence )生於1943年,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教授

  •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生於1943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 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應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 2002年

  • 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和公共事務教授。

  •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年出生,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和法律教授。

  • 傳統上,經濟學研究主要建立在人們受自身利益驅動並能作出理性決策的假設基礎之上。長期以來,經濟學被普遍視為是一種依賴於實際觀察的經驗科學,或者是建立在演繹、推理方法基礎之上的思辯性哲學,而不是在可控實驗室中進行檢測的實驗性科學。然而,現在經濟學研究越來越重視修正和測試基礎經濟理論的前提假設,並越來越依賴於在實驗室里而不是從實地獲得的數據。這種研究源於兩個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領域:一個是用認知心理學分析方法研究人類的判斷和決策行為的領域;另一個是通過實驗室實驗來測試或檢驗根據經濟學理論作出預測的未知或不確定性領域。卡納曼和史密斯正是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先驅。卡納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學分析方法與經濟學研究融合在一起,而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發現了人類決策的不確定性,即發現人類決策常常與根據標准經濟理論假設所作出的預測大相徑庭。他與已故的阿莫斯·特維爾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種能夠更好地說明人類行為的期望理論。

  • 2003年

  • 克萊夫·格蘭傑(Clive W.J. Granger) 1934年生於英國威爾士的斯旺西,現為英國公民。他1959年獲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學位,現是美國聖迭戈加利福尼亞大學榮譽經濟學教授。

  • 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 III) 1942年生於美國紐約的錫拉丘茲,1969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紐約大學金融服務管理學教授。

  • 他們分別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序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研究人員在進行估量關系、作出預測以及檢驗經濟學理論中的假設時,往往以時間序列,即以按時間排列的觀察周期的形式來使用數據。這種時間序列顯示了國內生產總值、價格、利率、股票價格等的演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兩位獲獎者發明了新的統計方法來處理許多經濟時間序列中兩個關鍵屬性: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非穩定性。在金融市場上,隨著時間的隨機波動,即易變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因為股票和各類有價證券的價值取決於易變性的風險。波動可以隨著時間發生很大變化:一個波動很大的動盪期後總是一個波動很小的平靜期。恩格爾所發明的「自動遞減條件下的異方差性」(ARCH)理論能精確地獲取很多時間序列的特徵,並對能把隨時間變化的易變性進行統計模型化的方法進行了發展。現在,他的ARCH模型已經不僅是研究人員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場上的分析家也用它來進行資產定價和證券投資風險評估。 大部分整體經濟時間序列都有一個隨機趨勢,一次暫時的失調會產生長期持續的影響。這些時間序列被叫做「非穩定的」序列。格蘭傑論證出,當用於穩定時間序列的統計方法運用於非穩定的數據分析時,人們很容易做出安全錯誤的判斷。他的重大發現是,把兩個以上非穩定的時間序列進行特殊組合後可能呈現穩定性。格蘭傑把這種現象叫作「共和體」。他這一方法在對諸如儲蓄和消費的關系、匯率和物價的關系以及短期和長期利率的關系等經濟學領域的研究中有著意義非凡的作用。

  • 2004年

  • 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1943年生於挪威。1973年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加利福尼亞聖巴巴拉分校的教授。

  •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1940年生於美國紐約州。1967年從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普雷斯科特曾先後在賓州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任教,現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W.P. Carey) 商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並擔任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的資深顧問。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期間曾擔任基德蘭德的博士論文導師。

  • 他們一是通過對宏觀經濟政策運用中「時間連貫性難題」的分析研究,為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實際有效運用提供了思路;二是在對商業周期的研究中,通過對引起商業周期波動的各種因素和各因素間相互關系的分析,使人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認識更加深入。

  • 2005年

  • 托馬斯·克羅姆比·謝林(Thomas Crombie Schelling),1921年生於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現任馬里蘭大學教授。

  • 羅伯特·約翰·奧曼(Robert John Aumann),1930年生於德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

  • 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沖突與合作的理解。

  • 2006年

  •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 1933年出生,美國人。

  • 菲爾普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菲爾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他繼羅伯特·索洛之後,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 2007年

  • 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1950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85至2000年任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2003年出任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社會科學部主任。

  • 在現代經濟學最為基礎的領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包括公共選擇理論、博弈論、激勵理論與信息理論以及機制設計。被譽當今國際經濟學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大師。

  • 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1951年3月29日生於美國波士頓,美國國籍。1976年獲得哈佛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 其博士課題為「一種合作博弈理論(A Theory of Cooperative Games)」,對博弈論有深入的研究。著有《博弈論:矛盾沖突分析》(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及《經濟決策的概率模型》(Probability Models for Economic Decisions)。

  • 里奧尼德·赫維克茲(Leonid Hurwicz) 猶太人,1917年出生於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來到美國。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經濟學會院士,總統獎獲得者,明尼蘇達大學校董事會講座教授。

  • 開始時興趣主要是計量經濟學,對動態計量模型的識別問題作出了奠基性的工作。1947年首先提出並定義了宏觀經濟學中的理性預期概念。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機制和機構設計以及數理經濟學。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開創了經濟機制設計理論。他曾於1990年由於「對現代分散分配機制的先鋒性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

  • 2008年

  •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美國經濟學家,1953年出生

  • 保羅·克魯格曼是自由經濟學派的新生代,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貿易模式和區域經濟活動。

  • 2009年

  • 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1932.9.27— ):「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 奧利弗·威廉姆森被譽為重新發現「高斯定理(又譯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於他的宣傳功勞,才使高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奧利弗·E·威廉姆森,以表彰「他對經濟治理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的經濟治理邊界的分析」。

  •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美國公共選擇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中文名為歐玲,埃莉諾·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於美國,現供職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美國著名政治學家、政治經濟學家、行政學家和政策分析學家。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頒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她對經濟治理的分析,尤其是對普通人經濟治理活動的研究」。

    2010s

  • 2010年

  • 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生於1940年,1960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獲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年僅23歲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教學生涯。

  • 「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的理論是遠遠可以適用於勞動力市場之外其它領域,可以用於整個房地產市場在經濟學以及家庭經濟學等等。

  • 戴爾·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生於1939年2月2日,美國公民,現任職於美國西北大學。莫滕森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維拉馬特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他的學術思想影響了皮薩里迪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 戴爾·莫滕森其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勞動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經濟理論。

    「市場大部分交易都是為貿易而進行的,當然會出現一些貿易摩擦,買者很難得到想要買的買品,而賣者很難找到消費者。」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開發的理論是解釋了市場上這種沖突,他們的理論是基於微觀經濟學理論的,也就是市場合理產出。

  •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宏觀經濟學的多個領域,其中最主要的是勞工、經濟增長和經濟政策。

  • 2011年

  • 托瑪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 1943年7月19日-),美國經濟學家,擅長於總體經濟學、貨幣經濟學、時間序列等領域。他和小羅伯特·盧卡斯、尼爾·華勒斯、羅伯特·巴羅等人同為理性預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並且是數篇開創性論文的作者。

  •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於1942年10月21日。1989年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 2012年

  • 埃爾文·羅斯(Alvin E. Roth)生於1951年12月19日,是一位美國經濟學家,目前在哈佛商學院擔任經濟及工商管理喬治-岡德(George Gund)教授。

  • 羅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生於1923年6月2日,美國著名數學家和經濟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數學和經濟系擔任教授。在數理經濟學與博弈論領域有卓越貢獻。在40年代的紐曼(Neuma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之後,沙普利被認為是博弈論領域最出色的學者。

  • 2013年

  • 尤金·法瑪(Eugene Fama,1939年2月14日-),生於美國麻塞諸塞州波斯頓,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專長於現代投資組合理論與資產定價理論,因提出「有效市場假說」聞名。

  • 彼得·漢森(Peter Hansen,1952年出生-),生於香檳伊利諾州,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最主要的貢獻在於發現了在經濟和金融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廣義矩方法。目前,漢森正利用穩定控制理論和遞歸經濟學理論研究風險在定價和決策中的作用。

  • 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1946年3月26日-),美國經濟學家,學者,暢銷書作家。他是耶魯大學亞瑟·奧肯(Arthur M. Okun)經濟學教授,也是耶魯管理學院金融國際中心成員。

  • 2014年

  • 讓·梯若爾(Jean Tirole)1953年8月9日出生於法國,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現擔任法國圖盧茲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科研所長,同時在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兼職教授,並先後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擔任客座教授。被譽為當代「天才經濟學家」。

  • 2015年

  • 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1945年10月19日出生在蘇格蘭愛丁堡,是一位微觀經濟學家。

  • 2016年北京時間10月10日,諾貝爾獎經濟學獎揭曉,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öm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對契約理論做出的貢獻。

拓展資料:

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稱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參考資料:諾貝爾經濟學獎

熱點內容
華南理工大學信息安全專業 發布:2025-01-08 02:04:54 瀏覽:546
2016一流大學建設名單 發布:2025-01-08 02:00:08 瀏覽:721
南昌航空大學宿舍如何 發布:2025-01-08 01:55:04 瀏覽:781
大學生日常圖 發布:2025-01-08 01:50:02 瀏覽:159
南京大學葯劑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1-08 01:41:25 瀏覽:110
肖軍大學生 發布:2025-01-08 01:37:06 瀏覽:81
華南理工大學專業有哪些 發布:2025-01-08 01:37:01 瀏覽:253
浙江中醫葯大學附屬第3醫院吳晶 發布:2025-01-08 01:32:56 瀏覽:454
武漢大學附屬醫院有哪些 發布:2025-01-08 01:32:07 瀏覽:828
大學女友和教授小說 發布:2025-01-08 01:27:48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