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中山大學美國校友會

中山大學美國校友會

發布時間: 2023-06-03 23:11:27

① 中山大學簡介

中山大學, 是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該校前身為國立廣東大學,後更名「國立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後又復前名。偉人首創,山高水長。居於中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省的中山大學,得風氣之先,廣播思想之種。今天,全體中大人正在為把學校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
中山大學[1]是由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
今天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而成。
1835年,美國的伯駕醫生在廣州設立醫局,培養了中國最早的西醫醫生。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博濟醫院,於1866年設立醫學堂,這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專科教育機構。1888年,由美國人開設的格致書院在廣州開學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清末以來在廣州地區建立地實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學校,包括國立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廣東公立法科大學以及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等整合為一體,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至上世紀三十年代,國立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范等7個學院。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研究生。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原中山大學的多個院系專業被分出,其中文理科院系與嶺南大學相關院系合並,組成新中山大學;同時,兩校的醫學院分出後,另行合並組建專門的醫科院校,後又將廣州的光華醫學院並入,幾經易名,最後定名為中山醫科大學。這兩所同根同源的大學,分別是教育部和衛生部直屬的重點大學,共同繼承了由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的中山大學和開創中國近代教育體系的嶺南大學的辦學傳統,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和大學風格,為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中山大學,進一步地拓寬了學科結構,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葯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1]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毛文書、陳國禎、李紹珍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山醫科大學任教。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全國共有56位一級教授,其中有12位在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
在2010年英國《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排在171位,國際聲譽和影響明顯擴大。學校的一批學科在國內和國際學術領域有更大的影響,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我校進入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資料庫全球前1%的學科領域數已經達到了14個,在全國排名第5,論文總影響力(總被引次數)達126276篇次,世界排名399位,處於前0.08%的位置;十年間我校ESI論文的篇平均被引次數為7.65,在國內高校排第4。
一批學科如歷史、哲學、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數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在國內的優勢得到了鞏固,特色更加鮮明,有的研究方向已達到了國際水平,在國際學術界的話語權和影響日益增大。據美國ESI資料庫的統計,我校共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領域,包括了化學、臨床醫學、物理、生物與生物化學、材料科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工程學、植物與動物學、數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葯理與毒理學、農業科學等學科領域。
中山大學還利用三期「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推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如通過通過臨床常見疾病早期預警和早期診斷研究項目推動臨床與基礎醫學的交叉,通過行政改革與政府治理研究項目推動公共管理與政治學交叉融合,通過粵港澳區域合作項目推動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地理學等交叉融合。這些項目的建設,探索了學科交叉融合機制,在組織跨學科力量針對共同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同時,我校利用有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根據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支柱產業、新興產業規劃,加強建設新興學科。如通過華南水產養殖動物質量安全與疾病控制生物技術項目發展海洋科學等學科,利用基於華南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的結構改建、篩選及新葯研發項目發展新葯研製等新興學科,進一步整合了學科力量,實現資源共享,布局和發展了一批面向國家和廣東戰略新興產業的應用學科和工程技術學科,使學科布局更趨合理,結構更為優化。
在中國校友會網《2013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的大學排名中,中山大學位列第七名。在2013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百強名單排行榜中,中山大學位列大陸高校第九名,亞洲第51位。
當前,中山大學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學校的發展戰略目標是:把中山大學建設成為文理醫工各具特色融合發展,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世界一流大學。
歷史沿革第一階段:從 博濟醫局、格致書院到解放初期院校調整之前( 1866~1953年)
(1)北校區
博濟醫局到私立夏葛醫學院
1835年11月,美國公理會傳教士伯駕( Peter Parker )在廣州十三行開設眼科醫局,並於1859年改稱「博濟( Pok Tsai )醫局」。1866年,博濟醫局搬遷並正式命名為「博濟醫院」,是中國第一所西醫醫院,是中國最早建立的教會醫院。是年,美國醫學博士嘉約翰與中國第一個留學歐洲學醫者黃寬博士在該院主持博濟醫學堂正式開辦。1879年,博濟醫學堂改名為博濟醫院附設南華學堂。中山大學歷史照片
中山大學歷史照片(4張)1886 年孫中山以「逸仙」之名進南華學堂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1904年改稱南華醫學校,1930年改稱嶺南大學醫學院,1936年又稱孫逸仙博士紀念醫學院,並合並了私立夏葛醫學院[3-4]。
從廣東光華醫學堂到公立廣東光華醫學院
1908年春,廣東光華醫學堂成立,由鄭豪等人創立。該校分別於1912年、1928年、1929年、1952年更名為私立廣東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廣東光華醫科大學、私立廣東光華醫學院和公立廣東光華醫學院[3]。
從廣東公醫學堂到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
1909年春,廣東公醫學堂成立。1915年易名為廣東公立醫科專門學校,1924年改稱廣東公立醫科大學,1925年並入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隨大學更名,成為國立中山大學醫科,1931年改稱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3]。
(2)南校區
格致書院
廣州格致書院是十九世紀中國著名的教會學校,由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哈巴安德醫生1887年創辦於廣州,後發展為私立嶺南大學,博濟醫院及其附設的醫學校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博濟醫學堂和格致書院,開啟了中國近代西式教育的先河。1907年該學校改為嶺南學堂,開設了醫科。後來該學校成為嶺南大學;而其醫科成為聖約翰大學的一部分。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是美國友好人士在廣州創辦的一所私立大學,1927年收歸中國人自辦。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已發展成一所設有文、理、工、農、醫、商等學科的著名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弟子遍全球,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影響,並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學互相承認學歷。嶺南大學建校之初,校址幾經變遷。先從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樓福音堂、花地萃香園,1900年又遷往澳門,1904年,將永久校址設在距廣州城東南十里的康樂村。此後,經歷了戰火洗禮的嶺南大學,又於1937年南遷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嶺南大學得以重返康樂。
國立廣東大學到國立中山大學
1924年初,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校:1924年1月24日籌辦的黃埔軍校,以及2月4日頒布兩道大元帥令著手籌辦的國立廣東大學。
1924年2月鄒魯接管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廣東法科大學兩校之後,即於當月24日召集三校學生在廣東高等師范學校禮堂舉行大會,會上宣布籌建國立廣東大學,並報告了籌備經過和進行計劃等。3月3日,廣東大學召開首次籌備會議,著重討論並通過了國立廣東大學籌備處組織大綱。為保證籌備工作的開展和國立廣東大學的順利開辦,孫中山親自動手籌措資金。廣東大學的經費運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1924年5月12日,廣東省教育會、廣東全省商會聯合會、廣東總善堂總所、廣東學生聯合總會、廣東總工會、留東同學會、國立廣東大學經費運動學生委員會聯合發表《請爭廣東關餘及歐美各國退回庚子賠款為廣東大學經費宣言書》。中山大學歷史沿革示意圖 中山大學歷史沿革示意圖[5]
1924年6月9日,中山先生任命鄒魯為國立廣東大學首任校長。在1924年6月21日廣東大學舉行校長就職和學生畢業典禮時,他委託總參議胡漢民代表大元帥在會上宣讀了訓詞「學海汪洋,毓仁作聖,大學畢業,此其發軔。植基既固,建業立名,登峰造極,有志竟成。為社會福,為邦家光,勖哉諸君,努力自強。」
國立廣東大學定於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課。當時,學校並沒有舉行開學典禮與成立典禮。9月30日,學校舉行了第二次校務會議,會上議決了此事,決定組織籌備會議,選擇日子補行成立典禮。後又經校務會議復議,將開學典禮及成立典禮日定於1924年11月11日這一日,也就成為國立廣東大學的校慶日。
國立廣東大學建校初期,文科分設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史學、哲學、教育學五系和高師的文史、英語、社會三部;理科分設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五系和高師之數理化、博物二部;法科分設法律學、政治學、經濟學三系;農科分設農藝學、林學、農藝化學三系和農業專門部;醫科不分系,附設第一、第二醫院及護士學校;預科分設文、理、法、農、醫五組,另附屬初級師范及中小學,全部依據西方新學制辦理;各科設學長、預科及附校設主任,分別辦理教務;設秘書處、會計處、圖書館,分別辦理校務、組織校務會議,以評議、籌劃重要校務;設工科籌備委員會,擬增辦工科,並設法國里昂大學海外部,遣派留法學生。
1925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廣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並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廖仲愷提議將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10月獲國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設醫科。其後,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國立廣東法科學院、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先後並入,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學長,郁達夫任英國文學系主任。郭沫若到任後對文科開始進行整頓,辭退了15名教授。4月,秘書處開始出版不定期雜志《學藝叢刊》,進行學術文藝討論,社會改造研究,世界潮流批評,東西方名著介紹等。廣東大學時期校址情況,當時廣東大學分處廣州四個地方,惟校本部和文理兩學院、圖書館及附屬學校在文明路原高師所在地(即魯迅紀念館),同時也是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和孫中山演講三民主義的場所。 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成為廣東的最高學府。1926年8月17日,國民政府下令改校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原名國立廣東大學,國立廣東大學改名後,國內出現多所以「中山」為名的大學,如武漢、杭州、南京、上海、蘭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間,以蔡元培先生為院長的大學院有鑒於此,決定除保留廣州的國立中山大學以資紀念外,其餘中山大學均改為所在地方名,如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
1927年1月,魯迅從廈門大學被聘至中大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2月,天文台在中大理科所在地的一座山崗上建成。3月1日,中山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8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1928年3月,復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原廣大中國文學系改為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文學系改為英國語言文學系,史學、哲學、教育學仍沿用舊式,與前兩者合稱為中大文史學科。理科一度改稱自然科學科,仍設數理化、生物、地質五系,後數學系改為算學天文系,增加天文課程,籌建天文台,並成立了心理學研究所。當時實際主持校務工作的式副校長朱家驊,在其主持下力求教育與社會的溝通。
1931年,改文、法、理、農、醫科為學院。當時醫科(學院)原址在百子路,與第一附屬醫院相連,共佔地150畝,樓房為當時南方最有特色的建築物之一。學院不分系,採用學年制,本科5年,另加實習1年,共六年。當時共有兩附屬醫院,第一醫院佔地64畝,與學院相連。第二附屬醫院位於西提。1927-1937年是醫學院最興旺發展的時期,特點是全盤德國化。作為中山大學成立初期銳意經營的學科,著重引進德國先進醫學教育和學術研究人才。學校採用德國式管理機構,選用德國教材,用德語授課,醫院查房、寫病歷、開處方均用德文。入學考試必須考德語。由於當時國內學習德語的中學很少,所以招生受到影響,每年錄取新生不足50人,截至抗戰前夕,在校學生不足200人。然而由於其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中大培養出一批當時中國一流的醫學人才,如楊簡、王典羲、葉少芙、羅潛、張夢石、曾憲文等。同年3月,重提成立工學院事宜,並定於下半年籌建。先設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四系,校址暫定於文明路,第二年遷往石牌新校址(即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農業大學校址內)。1934年,許崇清繼任校長後,將工學院的土木、化學兩系與理科合並,改稱理工學院。理工學院成立後共有4個系:電氣、機械、土木、化學。
1935年,設立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成為當時全國僅有的三所之一(是中國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設師范學院,理工學院增設建築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戰爭的影響遷至雲南澄江,1940年遷回粵北坪石。1945年,遷回廣州石牌等原址復課,1947年設置體育系,袁浚從武漢大學被聘至中大任體育系主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原中山大學文理院系與嶺南大學合並,組成新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入主原嶺南大學校址康樂園。[6]
第二階段:從解放初期院校調整到2001年兩校合並之前(1953~2001年)
1953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3]第一次院系調整的具體情況是:將廣州原中山大學、嶺南大學、華南聯合大學、華南師范學院、廣東法商學院、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等高等院校,統共調整成為廣州新布局的1所綜合大學和4所專門學院。
中山大學第一次院系調整具體情況如下:
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學院(即華南農業大學)、華南醫學院、華南師范學院(即華南師范大學),並取消「國立」二字,更名中山大學,中大醫學院從原中大分離出來,成立中山醫科大學。
趙卻民教授率領全系師生21人前往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理學院地質系主任陳國達教授率領全系師生49人調去湖南中南礦冶學院。中山大學哲學系由哲學系主任朱謙之教授率領前往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調往北京中央民族學院,由人類學系主任楊 成志教授率領。他們分別於1952年10月16、17、20日前往南京、長沙、北京等地報到。
第一次院系調整後的新中山大學主要以嶺南大學的文理學院構成。
根據廣州區高等學校調整工作委員會的安排,新組建的中山大學校區由石牌遷至原嶺南大學校址。中山大學原石牌校址,遷入了新組建的華南工學院、華南農學院等學校,中山大學原百子崗校址,興辦華南醫學院。1952年11月25日,調整後的中山大學舉行隆重開學典禮。華南地區第一所新型綜合性大學也由是成立。
首次調整後的新中山大學,設有中文、外文、歷史、語言、數學、物理、化學、生 物、地理、財政、金融、會計、貿易、企業管理、政治、法律、社會、經濟等18個系, 另有俄文、會計、金融、企業管理4個專修科,中國語言文學、歷史、植物等3個研究所。
第二次院系調整從1953年7月下旬開始准備,9月底正式進行。此次中山大學院系調整的具體情況是:
1953年第二次院系調整對圖書、儀器、設備 等進行了調配。中山大學圖書館原藏有前華南聯合大學及廣東法商學院所藏財經政法圖書資料,全部調配給中南財經、政法學院,如有復本,則將復本調配給上述二校。根據上述原則,書籍在1952年11月4日前分三批裝箱調出,共計67676冊,嶺南大學有關科系分別並入中山大學和其他高等院校。
在兩次院系調整完成後,新的中山大學師生就來自於嶺南大學、華南聯合大學、廣東法商學院、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華中高師和原中山大學等9所不同的院校。1954年公立廣東光華醫學院與華南醫學院合並,成立新的華南醫學院,是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1955年柯麟任華南醫學院院長兼院黨委書記。1956年華南醫學院改名為廣州醫學院,是年國家衛生部發函認定學校謝志光、梁伯強、陳耀真、陳心陶、林樹模、秦光煜、鍾世藩、周壽愷8位為一級教授,另有15位二級教授,師資實力時為全國高等醫葯院校之首。1957年改名為中山醫學院,1961年被定為衛生部屬全國重點高等醫科院校。1981年成為中國首批有權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之一,7個學科被批准為博士學位學科(專業),17個學科為碩士學位學科(專業)。1985年經國家衛生部批准,中山醫學院改稱中山醫科大學,[3][6]1987年12月,國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成立。
第三階段:2001年兩校合並以後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強強合並組建新的中山大學。10月26日舉行「中山大學、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中山大學」,實現強強聯合。[7]2010年11月中山大學醫科成為教育部、衛生部首批共建高校醫學院。[3]
大學城校區
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即其東校區,俗稱「中東」。是中山大學改革與發展以及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實驗區,強調全校辦校區,在管理上實行「延伸管理模式」。此段信息來源於《廣州大學城一本通》
編輯本段學校地位中山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全國34所研究生入學考試自主劃線高校,國家32所副部級重點建設高校。是我國著名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② 問一下,中山大學有哪些私人獎學金它們是誰或者什麼公司捐助或者創立的呢

中山大學的獎學金的確缺少一個系統的介紹,在官網上沒有詳細的列明一共都有哪些獎學金,尤其是你問的「私人獎學金」,都是哪些人或企業資助,什麼條件可以申請,之類的。所以這里就根據我曾經經歷過的,以及問一些同學他們見過的說說吧。

總的說來,中大的獎學金分這么幾大類——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捐贈獎學金,單項獎學金,港澳台僑優秀學生獎學金。前兩項屬於政府獎學金,單項獎屬於校級獎學金,港澳台是針對性的。所以你所提到的「私人獎學金」中大的叫法是「捐贈獎學金」。

那麼捐贈獎學金有多少呢,一開始我以為就只有幾個,但後來問同學發現越問越多,多到我覺得自己無法找全的地步,也正是因為太多,我也沒時間一一去找他們的歷史,捐贈人或者捐贈企業了,其中有很多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捐贈者是誰,有些不明顯的,我把我問到的和查到的這些都列在這,你看看吧。如果針對哪個有興趣可以搜下,全都搜太費時間了。而且必須說的是,這些並不全,只是我現在知道的一些,如果繼續問下去或者查下去應該還有很多。

【寶供物流獎學金】【亞洲教育慈善基金獎學金】【彭瑞安歸僑、歸僑子女獎學金獎學金】【谷歌校園公益之星獎學金】【恆生銀行獎學金】【管理學院李學柔基金獎學金】【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Panasonic育英基金獎學金】【鄒魯獎學金】【住友商事獎學金】【盈峰勵志獎學金】【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學金】【光華教育獎學金】【立木獎學金】【時代地產獎學金】【何肇發獎學金】【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平安勵志獎學金】【劉永生優秀貧困本科生獎學金】【佐丹奴獎學金】【Klaus Toepfer 環境獎學金】【永旺獎學金】【住友電工集團獎學金】【珠海可口可樂優秀學生獎學金】【中山醫美東校友會優秀本科生獎學金】【姚志斌、譚笑夫婦優秀貧困醫學生本科生獎學金】【言承旭獎學金】【許天祿夫婦獎學金】【許崇清獎學金】【香港加拿大同學會獎學金】【文鵬凌夫婦醫學獎學金】【衛材(中國)葯業獎學金】【三星獎學金】【千金葯業獎學金】【默克雪蘭諾精英獎學金】【雷尚斌胡艷娟夫婦優秀醫學本科生獎學金】【黃金城、朱嘉梨夫婦醫學獎學金】【廣東柯麟醫學教育基金優秀醫學本科生獎學金】【大益優秀本科生獎學金】【陳翠娥優秀貧困醫學本科生獎學金】【澳洲校友會獎學金】【埃克森美孚獎學金】【「東山舊雨」優秀貧困醫學生獎學金】【中環萬代獎學金】【遠東宏信獎學金】【三井住友銀行獎學金】【仁孚(中國)獎學金】【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國際獎學金】【豐田獎學金】【李龍鑣獎學金】【奇瑞21世紀東方之子獎學金】【杜邦獎學金】【商承祚獎學金】【廣州賽萊拉生物基因工程優秀學生獎學金】【亞洲教育慈善基金獎學金】【花旗金融信息科技優秀獎學金】【三井住友銀行全球基金會獎學金】【松下電器育英基金獎學金】【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寶馬優秀大學生獎學金】【匯豐銀行獎學金】【獲台驊獎學金】【雷諾麗特獎學金】【大新銀行獎學金】【南富士杉山播種獎學金】【IBM中國優秀學生獎學金】【中國惠普優秀學生獎學金】【香港機場領袖獎學金】【長江企業獎學金】【Primax就業獎學金】

③ 中山大學怎麼樣

簡介:中山大學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各具風格,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中山大學是一所具有優良辦學傳統的名牌大學。1924年,由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原名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為紀念中山先生,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山大學設有文、理、法、工、農、醫、師范等7個學院。1935年學校設立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五十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山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2000年9月,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在珠海市唐家灣建成,為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強強聯合,組成新的中山大學,學科設置更加齊全,辦學力量更為壯大。 中山醫科大學前身之一為博濟醫學堂,成立於1866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西醫學府,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1936年,博濟醫學堂發展成為嶺南大學醫學院。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合並成立華南醫學院,1954年廣東光華醫學院並入。學校先後改名為廣州醫學院、中山醫學院,1985年,改名為中山醫科大學,並逐步發展成為一所多學院醫科大學,在醫學遺傳學、眼科學、腫瘤學、寄生蟲學、內科腎臟病學、器官移植、傳染性肝病、生物醫學工程及分子醫學等方面成績顯著。 中山大學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學術傳統,學校的歷史是和一批大師級的教授、學者聯系在一起的。自建校以來,學校不斷延攬名師,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執教於中山大學。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毛文書、陳國禎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執教於中山醫科大學。大師們言傳身教,嚴謹治學的科學作風和開創學術新領域的勇氣給中山大學這座科學殿堂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 中山大學是一所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葯學和管理科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是中國的文化和學術在南方的一個重鎮。全校設有36個學院(直屬系), 98個本科專業,其中有19個本科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擁有哲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7個國家級基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以及生命科學與技術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還擁有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中國的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研究生教育方面,全校擁有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51個,還有專業學位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和廣東省重點學科34個。 中山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全校共有教職工近13000人,具有高級職稱者3000多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00多人。教師隊伍中各類學科人才輩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中山大學擁有水平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室和科研基地。目前,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以及15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中山大學有著強大的醫療資源,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附屬醫院系統。全校共有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三醫院、附屬第五醫院(珠海醫院)、附屬第六醫院(附屬胃腸肛門醫院)等5所附屬綜合性醫院,以及中山眼科中心(含眼科醫院)、腫瘤防治中心(含腫瘤醫院)、光華口腔醫院等3個專科醫院。 中山大學圖書館總建築面積達11萬余平方米,位居全國高校首位,是教育部高教文獻保障體系華南地區中心,也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的7個中心之一。館內藏書529.63萬冊,除了提供傳統的書刊借閱服務,還有互聯網信息瀏覽、光碟資料庫檢索、網路資料庫檢索等多種形式的電子信息服務,為師生員工迅速有效地利用電子資源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山大學四個校區均建立了規模可觀的校園網,四個校區之間的連接速率已達到千兆,在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教工住宅之間實現了光纜連接,校園網的規模、用戶數位居華南地區高校前列,是國內高校中網路鋪設面最廣、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出口速率最高的校園網之一,為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中山大學依託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迄今為止,學校已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並與其中的40多所簽署了交流協議,其中包括7所學校的校際本科生交換協議,根據協議,我校全日制本科學生在讀期間,均可申請前往這些大學進行半年到一年的學習。 中山大學現有本科生30000多人,博士研究生4000多人,碩士研究生9000多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5000多人,外國留學生近1500人。 中山大學歷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素以「開放性、包容性、多樣性」在全國高校中獨樹一幟。寬松自主的氛圍使得各級學生會和220多個學生社團充分發揮創意、盡情施展才華,營造了品位高雅、青春動感的校園生活。暑假「三下鄉」活動、中外優秀文化講座、醫學人文講座、藝術與人生講壇、科技藝術節、維納斯歌手大賽、「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學生創意基金等幾十個品牌活動已經成為中大學子彰顯個性、拓展素質、提升自我的大舞台。 中山大學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出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中大學子頻頻參加國內外各類比賽,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2年,獲亞洲創業計劃大賽會場冠軍,並囊括所有單項冠軍。繼2002年我校學生辯論隊獲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之後,2003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獲得冠軍。2004年,我校代表隊在第四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總決賽銀獎,在葡萄牙舉行的21屆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世界總決賽中我校管理學院暴風雪隊獲得世界總決賽冠軍。2005年,獲得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一等獎。2006年,我校Blackstone團隊在 「IBM杯」中國高校SOA應用大賽中力奪冠軍;我校學生獲香港舉行的第四屆投資策劃ACCA大學生公開賽冠軍。2007年,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葉泉志同學因在業余天文搜索與觀測中發現不少小行星而獲得由國際行星協會公布的蘇梅克近地天體獎;近幾年來我校還連續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和數學建模美國賽一等獎;我校兩支參賽隊榮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本科組全國一等獎;我校學生榮獲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2008年,我校P&T團隊獲得「IBM杯」全國大學生SOA業務流程建模競賽決賽大中華區總冠軍;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全球總決賽中,我校一直是中國六所傳統強校之一,共10次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在第27屆ACM國際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大賽銀獎,在第28屆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大賽總決賽中獲銅獎,成為大陸當年唯一獲得獎牌的高校,在第30屆競賽中,出線資格隊數在亞洲大學居第二,在第32屆全球總決賽再創佳績;我校作品IQ小博網獲第六屆「挑戰杯」瓮福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銀獎;我校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羅鑫同學獲選赴德參加第58屆諾貝爾獎得主大會;我校傳播與設計學院樊瑾同學以總分第二的成績入選中國大學生北極(斯瓦爾巴德)考察隊;等等。 建校80餘年來,中山大學為社會輸送各類英才十餘萬人,校友遍及海內外,已成為了社會各界的中堅力量。在當前人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以「綜合素質高、發展後勁大」著稱的中大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據統計,近年來,我校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全國知名企業、各大醫院、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出國、升學深造的畢業生人數始終保持在畢業生總人數的80%以上。隨著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南中國經濟圈的崛起必將為中大學子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校研究生就業情況保持穩定,就業滿意度高。2006至2008年,我校畢業研究生就業率保持在95%左右,高等院校、醫療衛生系統、公務員系統、國有重點企業等成為我校畢業研究生的主要擇業對象。 中山大學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均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注冊資本:111423萬人民幣

④ 中山大學傑出校友排名

中山大學傑出校友排名如下:

1、張沈川 中國共產黨無線電通信事業的創始人。

2、黃葯眠 著名文學家、詩人、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美學家和新聞工作者。

3、陳原 著名語言學家、編輯出版家,曾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

4、丁穎 農業科猛殲學家、教育家、水稻專家、中國稻作學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山大學簡介遲旁:

1924年,孫中山親手將廣州地區多所高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碼知橡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如今該校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並而成。

學校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開設141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7個。

⑤ 中山大學知名校友

院校專業: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 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並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及學術傳統。魯迅、郭沫若、馮友蘭、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戴鎦齡、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蟄龍、高兆蘭等蜚聲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柯麟、梁伯強、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秦光煜、林樹模、周壽愷、鍾世藩等著名醫學專家曾在中高物喊山醫科大學任教。學校名家大師薈萃,他們優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學術造詣熏陶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形成了良好的學術風氣,許多才華橫溢的畢業生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傑出人才。,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中山大學具有人文社科和理醫工多學科厚實基礎,不斷追求學術創新,以國際視野開放辦學,現已形成了 「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特色。學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基本導向;樹立了「三校區五校園」錯位發展、合力支撐的發展思路。學校正在努力推進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轉變,由常規發展向主動發展轉變,由文理醫優勢向文理醫工農藝綜合發展轉變。現在,中山大學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為穩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斗!,2021年學校決算總收入99.74億元人民幣。,在第四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 50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數(A+、 A、A-) 14個。 根據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學科名單,我校11個學科入選,入選學科數全國並列第8。學科優勢,現有院士 (含雙聘) 22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國內高校前列。,10個專業入選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11個學科專業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總數位居全國並列第4;5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總數位居全國並列第5;在近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以獨立完成單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8項,總數位居全國並列第5。經濟、管理、工科、醫科等多個本科專業通過了國內(國際)認證,與法國民用核能工程師教學聯盟等國際一流大學開展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相關國際認證。我校學生在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競賽(iGEM)、ASC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IARC)、MathorCup高校數學建模挑戰賽、「挑戰杯」全國競賽優勝杯、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戚野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等學科競賽中成績優異。2021年,我校學子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中獲特等獎、在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中獲金獎。2021年,在第十屆中國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全螞念國總決賽中,我校獲得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賽道金獎、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賽道銀獎、預防醫學專業賽道銅獎。,中山大學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 「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多措並舉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我校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2021年,近八成就業的畢業生前往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人工智慧、核能、國防等國家重點行業和領域工作;超八成就業的畢業生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發展戰略區域;共有850名畢業生參軍或投身西部、基層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選擇深造的本科畢業生逐年增加,其中,國(境)內升學畢業生中約94%在「雙一流」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等機構繼續深造;國(境)外深造的畢業生主要前往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高校深造。「學在中大,追求卓越」學風已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2021年學校科研經費突破40億元。2021年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申報期獲資助項目數1013項,連續五年排名全國高校第二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新增立項16項;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總立項數居全國高校第二位。學校建有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國內外學術影響力高的科研創新平台。,擁有 10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7家綜合醫院,3家專科醫院)。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度醫院排行榜(綜合)中,我校5家附屬醫院進入排名前100,腫瘤防治中心進入排名前50,附屬第一醫院進入排名第8;2020年度40個專科排行榜中,20個專科進入排名前10,7個專科進入排名前5,中山眼科中心在其專科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教授於2019年11月被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其他信息: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中山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同時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⑥ 校友會排名

校友會排名:

1、北京大學

2、清華大學

3、上海交通大學

4、浙江大學

5、武漢大學

6、南京大學

7、復旦大學

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9、華中科技大學

10、中國人民大學

11、天津大學

12、西安交通大學

13、吉林大學

14、山東大學

15、中山大學

16、南開大學

17、哈爾濱工業大學

1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四川大學

20、同濟大學

21、廈門大學

22、北京理工大學

23、東南大學

24、華南理工大學

25、大連理工大學

26、中南大學

27、西北工業大學

28、中國農業大學

29、東北大學

30、湖南大學

31、電子科技大學

32、蘭州大學

33、北京科技大學

34、重慶大學

35、武漢理工大學

36、南京理工大學

37、西南大學

38、中國海洋大學

39、暨南大學

40、河海大學

41、北京交通大學

42、南京農業大學

43、華東理工大學

44、蘇州大學

45、華中農業大學

46、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47、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48、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49、合肥工業大學

50、西南交通大學

5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52、西北大學

53、鄭州大學

54、華南農業大學

55、昆明理工大學

56、深圳大學

57、北京郵電大學

58、哈爾濱工程大學

59、上海財經大學

60、雲南大學

61、上海大學

62、西南財經大學

63、東華大學

64、燕山大學

65、北京化工大學

66、寧波大學

67、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68、揚州大學

69、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70、南昌大學

71、太原理工大學

72、北京工業大學

73、江南大學

74、山西大學

75、河北大學

76、上海理工大學

77、中國礦業大學

78、浙江工業大學

79、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80、江蘇大學

81、福州大學

82、北京林業大學

83、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84、安徽大學

85、中央民族大學

86、武漢科技大學

87、南京林業大學

88、南京工業大學

89、河南大學

90、長安大學

91、遼寧大學

92、東北財經大學

93、貴州大學

94、河南科技大學

95、齊魯工業大學

96、中央財經大學

97、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98、湘潭大學

99、河北工業大學

100、東北農業大學

101、江西財經大學

102、黑龍江大學

103、東北林業大學

104、福建農林大學

105、四川農業大學

106、山東農業大學

107、天津工業大學

108、新疆大學

109、西南石油大學

110、河北農業大學

111、湖南農業大學

112、河南農業大學

113、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114、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15、浙江工商大學

116、山東科技大學

117、華僑大學

118、西安理工大學

119、大連海事大學

120、浙江理工大學

121、吉林農業大學

122、廣西大學

123、華北電力大學

124、河南理工大學

125、廣東工業大學

126、中北大學

127、安徽農業大學

128、山東財經大學

129、內蒙古大學

130、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131、南京郵電大學

1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133、長沙理工大學

134、雲南民族大學

135、中南民族大學

136、青島大學

137、北京工商大學

138、沈陽農業大學

139、成都理工大學

140、東北電力大學

141、青島科技大學

142、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143、海南大學

144、長江大學

145、廣州大學

146、三峽大學

147、江西理工大學

148、汕頭大學

149、湖北大學

150、東莞理工學院

151、陝西科技大學

152、山西財經大學

153、重慶郵電大學

154、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155、哈爾濱理工大學

156、天津財經大學

157、內蒙古農業大學

158、蘭州交通大學

159、長春理工大學

160、溫州大學

161、濟南大學

162、石家莊鐵道大學

163、西南民族大學

164、天津科技大學

165、武漢工程大學

166、大連大學

167、石河子大學

168、桂林理工大學

169、重慶交通大學

170、寧夏大學

171、延邊大學

172、西安科技大學

173、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174、沈陽工業大學

175、江西農業大學

176、新疆農業大學

177、上海海事大學

178、蘭州理工大學

179、安徽理工大學

180、雲南農業大學

181、南昌航空大學

182、北京建築大學

183、青島理工大學

184、天津理工大學

185、太原科技大學

186、大連工業大學

187、武漢輕工大學

188、沈陽大學

189、南通大學

190、甘肅農業大學

191、湖南科技大學

192、華東交通大學

193、上海海洋大學

194、西安工業大學

195、青島農業大學

196、浙江財經大學

197、湖北工業大學

198、南華大學

199、哈爾濱商業大學

200、浙江農林大學

201、西藏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全國高等學校名單

熱點內容
法國大學教育專業研究生 發布:2025-01-11 14:24:03 瀏覽:116
河海大學2016研究生錄取名單 發布:2025-01-11 14:17:23 瀏覽:760
同濟大學2015年博士招生 發布:2025-01-11 14:17:15 瀏覽:983
香港中文大學優勢專業 發布:2025-01-11 14:16:29 瀏覽:178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 發布:2025-01-11 14:16:21 瀏覽:861
武漢大學五月在職研究生 發布:2025-01-11 13:33:08 瀏覽:610
大學城有哪些酒店 發布:2025-01-11 13:09:27 瀏覽:60
齊魯工業大學理學院教授 發布:2025-01-11 13:07:58 瀏覽:77
2016年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報名 發布:2025-01-11 12:47:35 瀏覽:528
美國學化妝的大學 發布:2025-01-11 12:46:07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