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頓司登大學
① 為啥二戰沖鋒槍就它最長命
為啥二戰沖鋒槍就它最長命
現實當中的M3不能說有多優秀,但它很實用。確切來說,M3的性價比讓它在二戰期服役的其他沖鋒槍都壽終正寢之後,還活躍在前線。M3有個外號叫黃油槍或者注油槍,據說是因為它像加油站的注油槍得名。但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它的英文名是Grease Gun,而 Grease是指潤滑油。
美帝是沒有做好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准備的,尤其是輕武器方面他們是不足的。但加蘭德是個意外,1940年,加蘭德雖然已經定型,但槍口集氣式的老版本,產量也才5萬支,只能說是試裝而非列裝。
當然,活塞導氣版+美帝的可怕產能讓加蘭德成功上位,但這並不能掩蓋美帝當時武器准備不充分。二戰時美軍裝備的是湯姆遜M1928A1。這批還是布里希延遲閉鎖結構,整個設計還是1918年定型的,無論是機匣的銑削還是大量木質材料的加工都非常費工費時,而且還重,一點不合適二戰這種全面戰爭。而稍微便宜一些的湯姆遜M1到1942年4月才被批准。
確切來說,M3這類沖鋒槍的研發反而倒和德國MP40/38有點關系。因為歐洲剛開打時,美國作為觀察國是意識到德軍步兵班開始裝備沖鋒槍,而且作為班組機槍火力的補充,在小隊級別的作戰當中非常有效。
在M3上看到不少MP40的特徵,比方說取消木製部件,採用沖壓機匣,折疊/伸縮槍托,手槍型握把等等。這些算是後來沖鋒槍的基本要素,但就當時而言,更多的沖鋒槍是像PPSH41、Beretta 38這種木製為主、固定槍托的大塊頭。
所以說,M3的成功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廉價(沖壓+取消木製)、方便(結構緊湊、可以折疊槍托)、好用(射速降到450發/分,可控)。
很多人知道,司登當時9美元一把。而M3價格沒那麼便宜,但也只需要15美元,相比加蘭德早期成本需要83美元,到1945年因為產量提高,流水線化生產,降到31美元,作為對照,當時美國一頓午飯大概0.5美元到1美元。另一方面,沖鋒槍這種子彈潑灑器不需要士兵接受多少射擊訓練。
綜上來說,M3便宜到足夠裝備給所有非一線士兵使用(美軍非一線作戰兵種比例高於作戰兵種);方便到武器操作員、司機、傳令兵之類的隨身攜帶一把也不礙事,相對比較可控的射速也不需要射手太有經驗。
與其說M3是一把優秀的沖鋒槍,不如說它是一把優秀的單兵自衛武器。而它確實也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職責,雖然它在美軍除役,但日本的坦克兵還是保留了它,不過多被PM9沖鋒槍或者折疊托的89式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