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男大學生
① 為什麼部分美國大學有裸奔的傳統
裸奔(streaking)一詞第一次出現在英文中。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一些致力於"天體運動"的大學生們,他們不停的在校園里奔跑,除了出生時身上的東西外,其他什麼都沒有。但是沒有用長時間,這項"運動"就蔓延到了賽場上。
歷史沿革
中世紀的英國是清教徒的天下,早期的美國也是清教徒的天下,在那時「裸體」被視為羞恥,更甭提「裸
裸奔
奔」了。70年代,裸奔運動在美國興起。1974年,英國的體育場內出現了第一位裸奔的勇士,事後他被以「損害公眾形象」的罪名罰款10英鎊。很多年過去了,人們對「裸奔」的看法發生了大逆轉,1996年,當一位23歲的姑娘以夏娃的形象奔入男子溫布爾登網球決賽場後,英國的《太陽報》甚至稱之為「這個時代最妙的主意」。5月7日,英國女王在慶祝自己登基50年時也被裸奔者騷擾了一回。
當時,目睹了「溫布爾登裸奔」的著名人物有英國的肯特公爵。在年輕的美麗莎·約翰遜意外地闖入草地前,公爵正努力地試圖擺脫一對無聊夫婦的糾纏,裸奔的美麗莎幫了公爵大忙,使這位皇室貴胄能面帶笑容饒有興趣地觀賞到裸奔的全過程。對於突如其來的裸奔女郎,兩位參加決賽的選手的看法大相徑庭:克拉吉塞克說美麗莎讓他完全放鬆下來;華盛頓則說,那時賽場像地震一樣亂顫,他被美麗莎迷人的微笑搞得心煩意亂,3盤過後就「落荒而逃」。
毫無疑問,「溫布爾登裸奔」是20多年賽場裸奔歷史上最具轟動效應的事件,英國比較嚴肅的《每日電訊》報對此的評價是——美麗莎創造了歷史,此事不過是附合了輕佻而又大膽反叛的「天體」潮流,但是以赤裸的身體面對世人已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文化,它跨過了地域的羈絆,填平了種族與文化背景的鴻溝。
第一個裸奔者戈迪瓦夫人是貴族,她為拯救人民而大膽行事
公認的第一個裸奔者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位中世紀貴族少婦,她就是戈迪瓦夫人。今天的裸奔現象則源於美國大學,據說裸身而行的學生們是為慶祝春天和性解放。大膽的學生們後來覺得只在校園內「赤裸相待」還不足以顯示個性,於是將裸奔的范圍擴展到禮堂、高速公路、空降訓練場及高爾夫球場,這也是裸奔與體育結緣的開始。
裸奔很快就跨出美國的疆土,在西方各國落地生根。在1974年的一個多星期時間里,澳大利亞警察曾經被源源不斷的裸奔事件搞得焦頭爛額,一切可能的公眾場所都出現了裸奔,人們最初對此不以為然,甚至是蔑視的,不久卻報以興高采烈的噓聲和掌聲。
在體育場裸奔至今仍被視為高層次的活動,因為那裡觀眾數量龐大,電視台的攝像機至少要有十幾台,記者手中的照相機更是多得數不清,所以裸奔過程不僅能被完整記錄下來,更容易被傳媒散發出去。
裸奔者比較喜歡的體育比賽有足球和板球。這兩項運動的場地開闊,跑起來更刺激,而且場上的第一目擊者——運動員人數較多。紐西蘭的一位80年代裸奔先鋒特里·安德曼說:「當我跑進球場時,全場都是那麼興奮,我也受到鼓舞,只有警察很不友好,他們給了我一拳,當我意識到跑不出警察的包圍後就安靜地任由其擺布。那時候,球員都希望警察能抓走有損體面的『我』,但現在的球員們也很高興看到裸奔者。」
巧立名目
以政治之名
第一個裸奔的人就是為了政治目的,後繼的裸奔者更是樂此不疲。裸奔以政治為名,多了幾分為名眾的義氣。它是以自己袒露的身體宣告自己的不滿和悲憫。
以愛情之名
這只能說是偽愛情之名——當愛情不再,苦苦哀求的一種徒勞。裸奔者的底氣並不太足,身上不自信的因素太多。它終會失敗,看上去更多的像是一場鬧劇。
以運動之名
當後裸奔運動更加普及的時候,裸奔和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寬闊的比賽場地成了裸奔者的舞台,他們以其姣好的身材吸引了賽場之上與之外的觀眾。它是在向世人宣告對運動的狂熱還有其它的表達方式。
以金錢之名
裸奔和金錢的結合顯得無奈而齷齪,逼不得已急中生智的所為。裸奔者的目的不純,直接奔著錢去了,因為形勢的危急穿不上衣服或者是錢命令他不穿衣服。它是金錢的驅使,直接影響了風化。
娛樂特殊傳統
菲律賓大學生集體裸奔
2008年6月,菲律賓大學校園內,由該校兄弟會組織的數十名學生頭戴面具集體裸奔,以慶祝建校100周年,一路上許多師生駐足觀看,場面火爆。「裸奔」是菲律賓大學的特殊傳統,每年菲律賓大學的兄弟會都會邀請自告奮勇的男大學生在校園裸奔,每次都會吸引大批女學生。
菲律賓大學生集體裸奔
裸奔,是一部人類史。從第一聲啼哭,到最後一聲人們為你啼哭。我們都是赤裸裸的來又赤裸裸的走。 生命的整個過程通稱裸奔。當一雙大腳越走越大,進化論者要求它越來越小。所以人們逐漸不善步行!
裸奔,是一種情歸自然,孤獨的人喜歡裸奔,因為孤獨,因為有夢。
裸奔,是一種姿態,一種格調,一種意旨和尋找。
裸奔,是一種境界。
當我們裸奔在無人行走的志高點時,輻視我們走過的道路,一路坎坷;曲折;顛簸;不幸,全都變成了透明的冰川。
一絲不掛也是一種境界。哲學主張征服自然,而另一種哲學主張回歸自然。
於是我們裸奔在起點與終點。我們穿越著無生無死,無前無後,開始無終之間。
心理分析
裸奔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在現存的網路時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關於裸奔的信息。根據一些統計,2012年被媒體報道的「裸奔」事件就不下於二十起。而裸奔的原因千奇百怪,失戀了裸奔、失業
了裸奔、畢業了裸奔、激動了裸奔等等。
我們不僅會問,他們這般裸奔是為何?
裸奔並不是精神異常,如果一定要牽涉到精神異常,那麼只有性心理障礙中的露陰癖,但是露陰癖患者主要是以滿足性需要而出現祼露行為。其表現為患者常常在黃昏或不太暗的晚上,在街頭巷尾、公園或電影院附近人不多的地方,或十分擁擠但又有機可乘的地方;也有白天作案時,常常選擇行駛的公共汽車,或站在住房的窗口、門洞等隱僻角落,當異性走近突然暴露自己勃起的性器官,使對方驚恐不定、羞辱難耐、或恥笑辱罵,患者則從中感到性的滿足,然後迅速離去。有的還伴有其他行為,如在露陰的同時與對方說話,證明其生殖器是正常的;或大喊大叫,同時伴有手淫行為;還有的試圖與對方的手接觸。
而裸奔者一般不會出現上面露陰癖的行為。
問渠心理網孔自來老師認為,其實裸奔行為在背後都有一定的心理原因,如心理壓力過大,通過裸奔來釋放自己的不良心理。或者說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從而產生了一些極端的行為。孔老師認為,一般來說祼奔者的心理素質都不高,心理過於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強,當出現一些不良情緒與刺激挫折時,因為無法自我調整,從而在一些外在環境的影響下,出現一些行為異常。
孔老師指出,當今社會節奏快,競爭性與挑戰性也大大增加,從而對於個體的心理素質與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會更高,當人們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壓力沒有通過正確的方式來進行宣洩與調整時,那麼就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出現這樣的異常行為。
所以孔老師建議,要多加強自己的心理素質,多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進行保健,學會如何更好的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壓力。[1]
可能有人在想要裸奔的人會不會有心理問題啊,據專家分析原因,裸奔者或心理過於脆弱,或精神上遭受了重壓。從精神醫學研究角度看,裸奔是一種行為紊亂現象,是病人在精神疾患影響下所產生的一種異常行為,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精神分裂症。
不良心理的釋放
人都有各種需要,某些需要在社會正常的倫理道德下不能滿足時,會給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損傷,產生一定的不良情緒。如果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這些不良情緒就會被釋放出來,有時表現為思維障礙和行為異常。裸奔就是多種多樣的異常行為中的一種極端現象。
表面上,裸奔者往往是在經歷了失業或失戀等破壞情緒,在遭受了外界刺激時,才導致了行為紊亂。但外因只是一種誘發性因素,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內因。產生精神分裂或行為紊亂,常常與一個人的個性或身心某方面的缺陷有很大關系。
環境影響心理
人的身心狀況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假如在生活中形成一種封閉的心理狀態,對一些事物總是產生「鑽牛角尖」式的不良看法,而自我調整能力又比較差,無法有意識地調控自己不健康的心態,日積月累,不良情緒就會貯存起來,存得太多了,心理無法承受便決堤而出。
裸奔者並非全都是精神異常
有些人裸奔是向夢中偶像示愛,或藉以表達自己的傾慕之意,或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故意炒作。2004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上,庫爾尼科娃的崇拜者,那個光溜溜的羅伯茲,裸奔了90秒才被制止,而這已經是此人第156次作出此種驚人之舉了。
當今社會,競爭性與挑戰性大大增加,這就要求社會個體應具備更好的心理素質和更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人們的憤怒、失望、煩惱等不良情緒應當得到健康的疏導與發泄,這樣才會有利於社會的健康發展。人們只有在一個健康的社會里生活,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病理分析
裸奔是胃病引起的。《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中講述:人得了胃經病實症,就會「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就是一到高處就愛使勁喊叫,或特別愛唱歌,比如現代人喜歡唱卡拉OK,其實是胃虛的表現。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那就是「棄衣而走」,即脫光了衣服滿大街跑,就是現在常說的裸奔。因此裸奔在中醫上講,實際是胃經的病。歐美人為什麼裸奔的多?因為他們吃的食物以肉蛋奶為主,這本身就不好消化,而且產生大量燥熱,然後他們就喝冷水去化解胃熱(歐美人是不喝熱水的),時間久了,胃能不出毛病嗎?外國人不懂中醫,當然不知其中的道理。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五穀素食為主,飲開水,很少有胃病,所以裸奔很罕見。當然,不一樣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向歐美學習,結果中國人的胃開始出現問題,脾胃不調,裸奔者逐漸增多了。
相關趣聞
裸奔初哥
當傑梅尼·斯圖爾特唱起「不必脫去你的衣裳」時,他顯然沒有見識過裸奔。本來,脫去身上的衣服,只不過是回到了出生時的天真,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怎麼也不會引起世人太多的關注。然而,有一天,有人在幾萬名球迷面前脫去身上的「累贅」時,一切就都變得不同了,有人竊笑,有人厭惡,有人假裝沒看見。
1974年4月,在倫敦西部的Twicken-ham體育場舉行的一場英法橄欖球比賽上,邁克爾·奧博雷恩闖進球場。當時他一絲不掛,唯有嘴角掛著一抹笑容。被逗樂的警察緊追上去,馬上用頭盔遮住奧博雷恩的「質朴」。「天氣很冷。」一位警官笑著說,「而且我可以告訴你,他沒什麼可自豪的。」不過,當警官說「沒什麼可看」時,這個稀罕的場景顯然已經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裸奔之王
如果在街頭碰到一個不穿衣服的人,大概你會在心裡罵他「暴露狂」。
如果在海灘碰到一群不穿衣服的人,這群人顯然在進行天體運動。
如果在萬人體育場看到一個不穿衣服的人,那麼這個人多半叫「馬克·羅伯茨」。
任何一支英國足球隊在國外比賽的時候,利物浦的馬克·羅伯茨都會收到這樣一封信:「在指定的一天把護照交到地方警局。在比賽當天到警局簽到,以證明你在英國而不在比賽現場。」
你也許會想:「羅伯茨定是個足球流氓,一個恐怖分子嗎?」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裸奔者,具體地說是一個職業裸奔者,一個全世界最出色的裸奔者。將近幾年來,他在各種場合上裸奔已經超過300次,是世界上公眾面前裸奔次數最多的人。也就是說,他平均12天就要絞盡腦汁避開目光炯炯的警察和保安,讓自己的身體毫無遮掩地暴露於成千上萬觀眾面前,這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他的裸奔次數還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確認,但他們並沒有將此印入書中,理由是「不鼓勵此類行為」。
第一次裸奔在香港
羅伯茨1993年30歲,1964年12月12日他出生於利物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從小到大他從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他很平庸,在英國連一份好的工作都找不到。於是他來到了香港,在蘭桂坊的一家酒吧當侍應生,而這一次竟使他發現了一種能令他感到開心的運動———裸奔!沒想到吧,裸奔之王的第一次竟然在香港!
那是1993年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七國橄欖球巡迴賽上,在朋友的鼓動下他和另一個英國女孩一起光著身子沖進了球場,隨後和警察上演了一出「貓捉老鼠」的喜劇。從沒見過這種場面的香港觀眾為之而沸騰,全部起立歡呼。最後是一名英籍警察抓住了羅伯茨,並抱歉地表示,「對不起,老兄,但是我必須遮住你。」
而更有意思的事還在後面,在警察責令他們穿上衣服離開球場後,一名當地記者在場外又拉住了羅伯茨,後者告訴他世界上還從沒有人在同一場比賽里兩次裸奔,如果他這么做了,那一定可以進吉尼斯世界紀錄。於是,一小時過後,羅伯茨再次光著身子沖進了大球場。後來這件事的確進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不過,在得知那名記者付了羅伯茨1.5萬英鎊之後,吉尼斯編輯委員會又取消了他的這條紀錄!)而令羅伯茨想不到的是,當他被抓到警察局後,一名英籍警長竟然鼓動他參加香港皇家警察,「你跑得那麼快又那麼敏捷,當警察應該很不錯!」不過羅伯茨沒有接受這份好意。
可那一天的驚世之舉令馬克·羅伯茨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樂趣。他自稱從中找到了「自我」,一種刺激,並且一發不可收。僅僅兩天過後,他又一次實施了裸奔,背景是南華隊的一場香港聯賽,當時全場大約有2.5萬名觀眾,當一名華人護衛試圖攔截羅伯茨時,他居然大喊了一句不知所雲的粵語:「你看到了我的貓沒有?!」不過這一次過後警察不留情面了,羅伯茨被帶回警察局,留下案底還按了手印。之後不久,他離開了香港,回到了英格蘭。在這里他發現裸奔更容易了,因為那裡有更多的同伴,而且不用擔心警察找麻煩,羅伯茨從此更加沉迷於裸奔。
裸奔令他開心
別看羅伯茨長相呆板,身材滾圓,完全沒有什麼男性吸引力,可他卻有各種花招令他的裸奔變得與眾不同。例如一年網壇美女庫爾尼科娃代言了一款新的運動內衣,廣告就是「只有球會跳。」於是羅伯茨就沖到了溫網的賽場,胸前寫著「只有這對球會跳。」令網壇第一美少女羞得直蒙眼;而他在前年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上,屁股上則寫著「第19洞」……總之,羅伯茨的花樣很多,他的古怪姿態曾出現在很多場合,足球比賽、政客演說,宇宙先生和世界小姐評選活動都是他表演的舞台。甚至他的家人,他的兄弟姐妹,他69歲高齡的老媽,都曾遭遇羅伯茨的身體。
由於裸奔次數多了,羅伯茨也得出自己的一些「經驗」。一般他都會選擇坐在中部的看台,因為沖進場時會容易些。而且只選擇在中場休息或比賽暫停的時候裸奔,因為其他時候觀眾要集中精力看比賽。在很多場合裸奔過的羅伯茨「專業」地分析,他喜歡英國球場的一點就是看台很少用欄桿隔離。等看到機會來了,他就翻下看台,用最快的速度跑到中線,同時脫掉衣服,有些衣服是特製的,只要扯一下就「原形畢露」了。而他最感興趣的是那些追逐的時刻,警察追他時觀眾一定會大笑,這令他感到開心。所以他要盡量延長被追逐的時間。
這樣將自己暴露在公眾面前,羅伯茨自己是怎麼認為的?「開始的時候還有些難為情,」羅伯茨說,「但現在,就好像洗澡一樣。」那他為什麼要選擇裸奔這種有點極端的表現方式呢?「英國的生活太悶了,我們必須找到一點樂趣。每次裸奔之後我都感到很快樂,但還有人活得不是很開心,我要讓他們高興起來。每次看到我裸奔人們不就很開心嗎?」電話那頭的羅伯茨笑不可支地表示。
快樂是羅伯茨的追求,但其實他的裸奔生涯並不都是快樂的。他曾經兩次被反對裸奔的人毆打,還被罰過款,蹲過監獄甚至失過業。不過他說這還不是最難受的,最難受的一次是在倫敦。在倫敦每天都有人提著公文包,急匆匆地去上班,生活的壓力令他們絲毫都感受不到身邊有什麼可以快樂的。有一天早上羅伯茨和這些人一起走在倫敦橋上,看到很多人陰沉著臉埋頭走路,他想給他們些快樂,於是他開始裸奔。很長時間過去了,卻沒有人多看一眼,甚至連腳步都不肯停下來。這讓了羅伯茨特別難受。「我想他們可能認為我在通過裸奔來反對他們,但其實我只是想給他們帶去快樂。」羅伯茨無奈地表示。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裸奔都這樣缺乏觀眾和喝彩,在英國羅伯茨也算是個名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明星。去酒吧,肯定要被騷擾;警察用手銬逮捕他前,還索要簽名。所以羅伯茨並不感到缺乏支持者,現在對他來講最痛苦的事情可能是因為裸奔次數太多,他已經被英國法院明令禁止出現在英國本土的任何一個賽場。這樣他就不得不到世界其他地方去裸奔,不過這樣他的名聲傳得更快了,2003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環法自行車賽,世界游泳錦標賽,甚至連西班牙的鬥牛節羅伯茨都去參加了,和別人不同的是,他不穿衣服。
裸奔讓他發財
2002年39歲的羅伯茨有3個孩子,但僅有的一份全職工作———裸奔!但因為他的「怪異」行為,找工作也顯得很艱難。有一次正在酒吧工作的他他告訴老闆要出去抽根煙,接著就奔向了一場足球比賽。脫下衣服,沖進球場,還被逮捕了。一個半小時後回到酒吧。羅伯茨一出現,他的老闆就告訴他:「我在電視中看到了你。你被解僱了。」但對此羅伯茨一點都不理解,但他必須接受。因此有一段時間,他的生活變得很窘迫,他甚至因為一次裸奔後沒有70英鎊支付罰款而在監獄里蹲了一晚,作為最終警告:「如果今後不能交付罰款,就要被長時間關起來!」
失業還可以再找工作,可有時裸奔也需要付出金錢才能成功。「這是世界上惟一的工作,你要自己花錢才能做。但每次你准備行動,最終就一定會被抓住。」羅伯茨有些無奈地說。首先就是飛往世界各地的交通費、住宿費,當然還有在入場券上的花費。2003年的超級橄欖球賽,當羅伯茨抵達聖迭戈後卻發現黃牛黨已經把票價從500美元炒到了3500美元。「我遠道而來,卻不能展示!這糟透了。」
當然羅伯茨還要支付罰款和在法庭上的開銷,每次從50英鎊到70英鎊不等。不過每次出現在法庭中,羅伯茨和他的律師利總是可以讓法官開懷大笑,尤其是女法官。所以每次最終的處罰也都不重。盡管如此,據羅伯茨本人和他的律師統計,在過去的10年,羅伯茨一共被罰款3000英鎊,這還不算上至今他還拖欠政府的500英鎊。而且羅伯茨在2005年英聯邦運動會100米跑中的行動也讓他遭到了曼徹斯特一所法庭的起訴,這也是羅伯茨首次要接受審判。
法庭認為他的行為造成了公眾的尷尬和焦慮,但羅伯茨和他的律師可不這么認為,他們已經找到對策。他們准備召集當天在體育場內所有人(超過4萬人),包括愛德華王子和蘇菲王妃。律師利表示:「怎麼能說馬克(羅伯茨)在當天的行為引起了公眾的失望?相反的,這很可能是愛德華和蘇菲這么多年來所得到的第一次性興奮。」
不過羅伯茨的情況有些轉變,因為他也開始慢慢地被商業化。「以前我從來不會因為錢而裸奔,但現在他們想用我做廣告,因為人們喜歡看我裸奔,他們就在我的身上做廣告,我還拍過電視廣告,上訪談節目,我今年收入很好。」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為錢而裸奔一半是胡鬧,另一半是為了慈善事業。以1994年利物浦同埃弗頓的德比戰上的那次裸奔為例,他就因此為當地一家兒童醫院爭得了200英鎊的募捐。
而隨著他裸奔奔出了名氣,又有更多廣告商找到了他,很多次裸奔他都有了自己的「胸前廣告」。而且他已經是好幾個廠家產品的形象代言人,接拍過好幾部廣告,甚至連著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都在他的個人網站「裸奔者之家」上投了廣告,廣告語也別具一格:「他裸奔的時候,只穿著阿迪達斯運動鞋!」夠絕了吧!此外今年夏天即將出版的RayStevens的唱片「裸奔者」也將負給他一部分版稅。羅伯茨已經把裸奔當成了一項「崇高」的事業。而且他呼籲,歡迎志同道合者或者贊助商參與到這個「很有前途」的工作中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而他的自傳正在策劃中,他還沒決定讓誰來寫,不過他提出寫他自傳的作家一定要和他一樣有幽默感才行。書的名字他到是已經確定了,就叫《第十九洞》。這是他1995年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時寫在背上的一句口號,很特別。
想到中國裸奔
中國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找到了羅伯茨,並采訪了他。「10年前我去過香港並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但我從沒去過中國內地,不過我在想,要能在內地裸奔一次會很有趣。不過據說那裡的警察很厲害,你說,他們會把我關進監獄嗎?」當記者告訴他這種行為在中國很少見,而且並沒有專門法律對待他這種人的怪異行為的時候,羅伯茨顯得很興奮,「只要不被關進監獄很久,我倒真想試一試。」聽起來羅伯茨有點神往的感覺。
「生命太短暫了,這個世界又是如此嚴肅,有太多嚴肅的人,我們需要一點樂趣。」這是羅伯茨對自己裸奔生涯的定義。前不久他給中央電視台寫了一封回信,闡釋自己裸奔的行為,「在公眾場合裸奔改變了我許多,通過裸奔我選擇讓人們高興,我不理解為什麼裸奔會觸犯更多的人?有些事情能讓人們開懷大笑,裸奔就是這樣。每個人都需要開懷大笑,越來越需要開懷大笑。所以只要能讓人們開懷大笑我就會繼續裸奔下去。如果我冒犯了誰我很抱歉,但我想如果我的裸奔可以讓100000人開懷大笑,可能令5000人沒有笑,我高興這樣做。」
裸奔女皇
漂亮的埃瑞卡·羅伊被英國人視為「裸奔女皇」,皆因她在1982年英格蘭隊與澳大利亞隊進行的橄欖球賽中的表現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香艷印象。當時比賽在倫敦西部的Twickenham露天體育場舉行,埃瑞卡陡然沖進場中,脫盡上衣手舞足蹈,那一刻比賽凍結,天地之間的眼睛都在向她40英寸的豪乳致敬,從此之後有志在英國裸奔的女子都會比較有壓力,埃瑞卡的身材標准已成了英國裸奔史上的喜馬拉雅。
裸奔習俗
哈佛大學的學生們,自1960年起舉行在期末考試前夜打開宿舍窗戶尖叫10分鍾的活動,從1990年開始每年進行2次的考前裸奔活動。
民間笑談
裸奔有以下含義:適用於光棍.來自:"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因為天氣變凍了,要著多點衫。無衫著或者老婆,就要「裸奔」。
現今意義及引申:
現指網民通過曝光某些人的不法事實,使其喪失體面。也可引申某類人,通常如官員或戲子,公眾不必聽其言,觀其行,便知道他們是個什麼貨色。
例句:某地土地局官員,經過上次天價煙事件後,人民已經對他們產生集體不信任。
例句:北京老人彭北京,通過與法官決斗的方式,一次一次挑戰基國黑暗的司法體系,使其在公眾面前裸奔。
裸奔事件
1974年4月,在倫敦西部的特威肯哈姆體育館舉行的一場英法橄欖球比賽上,邁克爾·歐布林闖進球場。當時他一絲不掛,唯有嘴角掛著一抹笑容。被逗樂的警察緊追上去,馬上用頭盔遮住奧博雷恩的"質朴"。"天氣很冷。"一位警官笑著說,"而且我可以告訴你,他沒什麼可自豪的。"不過,當警官說"沒什麼可看"時,這個稀罕的場景顯然已經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裸奔
隨後,出現了著名的裸奔大王馬克·羅伯茨,他專門裸奔於各大賽場,在賺取眼球的同時為一些工作大做廣告,從此,裸奔成為了一種職業。
2004年12月,一位大學生在山東省體育中心脫光上衣「裸奔」,雖然不夠徹底,但是毫無疑問他成為了中國裸奔第一人。
2009年11月6日杭州下沙一大學生胡華凱裸奔抗議學校斷電[2]。
不少年輕網友稱,裸奔時代到來了;也有網友稱,裸奔不符合國情。
2010年3月14日,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內出現一起裸奔現象。從科大校園內一直裸奔至合肥百腦匯。
2013年3月,1女相約25男穿內衣褲跑步,廈門環島路城管向裸奔者微笑致意。(圖)[3]
2013年6月14日,北京,兩名年輕男子在北京大學校園內拿著吉他和充氣娃娃裸奔,兩男子北大抱充氣娃娃裸奔 稱宣傳保護知識產權[4]
相關法律
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11月19日報道,美國舊金山市(SAN Francisco)議會將於20日就禁止在公共場所裸奔的法律提案舉行投票。
監督官斯科特·威納(Scott Wiener)的提案稱,任何5歲以上的人如果在公共街區、人行道、街道中央、停車場、廣場或正在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內暴露生殖器或臀部等,都應該被視為違法行為。
根據該提案,違反裸奔禁令的初犯者將被罰款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2元),檢察官有權起訴累犯者,最多可判罰款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117元)和1年監禁。但是一些街頭慶祝或遊行活動期間除外,比如舊金山市每年舉行的同性戀大遊行等。
這項提案將引發公眾憤怒甚至法律訴訟。上周,數十人在舊金山市政廳前脫光衣服,並在周圍街區遊行,令附近的遊客和學生目瞪口呆。
② 講美國黑人解放那段時間或之後時間段的電影 男主角是黑人 是美國的大學生 記得挺勵志的
美國黑人直到1962年才第一次進入白人的大學。搜索下面的文字可以看到相專關介紹,所以,絕不可能是黑人屬解放時期的電影。
1962年9月3O日,由於密西西比大學錄取了一名黑人學生--詹姆斯-梅瑞迪斯,挑起了有種族隔離情緒的白人學生的暴力活動,導致騷亂並且迫使州長羅斯-巴內特與肯尼迪總統對話。但不論爭執何等激烈,詹姆斯-梅瑞迪斯最終成為白人學生的學院中第一名黑人學生。
關於黑人的勵志題材電影,可以看看《光榮歲月》《偉大辯手》《靈魂歌王》《拳王阿里》,都是黑人為豬腳的經典勵志電影哦~
③ 老婆在外面工作,和一個美國留學男大學生合租房子,一年多了,經常給男孩洗衣做飯正常嗎
這個要看實際情況。
我(男性)在英國留學的時候也和一個韓國女留學生合租一間公寓,這樣可以分攤租金還可以有一個日常交流的朋友。除了房租,水電表都是要要一起付的,因為很難詳細計算各自的用量,所以我和這個韓國妹妹協議:我負擔每月的水電、寬頻、零食費用(這些我差不多每月要多支出200-300英鎊),她負責幫助我洗衣服(不包括內衣)、做飯、收拾屋子;我們一起生活得很愉快。之後她有男友了,我們還在一起做飯吃。
這些在國人的眼界里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真實發生著。有人問為啥不找個同性一起合租,那告訴你,在同性戀很普遍的歐洲,你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別人對你的認知。
但是如果你的老婆沒有正當的「洗衣做飯」的理由,那就不正常了。
④ 男大學生短發有哪些發型
下面推薦幾種流行的發型:
瀟灑型
球星貝克漢姆帶著一點不羈。而他的發型早已深入人心。走在大街上,總會見到一兩個前衛男人–留長中間部分並束起一條辮子,兩側剪短。確實,這給人非常前衛、活力又具有強大魅力的瀟灑感覺。
成熟型
與貝克漢姆的風流瀟灑的感覺不同,影星任達華的形象很健康,全身上下散發著一股成熟的魅力。他的全頭剪短,中間部分向上梳起,前衛但是配上西裝一點不會給人誇張的感覺,反而神采奕奕。
帥氣型
作為高級白領的年輕男士,發型方面不應太古板。不妨借鑒一下年輕的威廉王子的發型。他的發型中有點亂,彷彿有點孩子氣,但不會給人一種不修邊幅的感覺,反而在西裝革履中散發出青春的朝氣。
成功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發型具備的是另外一種風格,它比較適合年齡稍微大一點的成功男士。因為它能較好地體現自己的尊嚴以及一種領導者的風范,卻不落入過去的「老土」。
清爽型
此款發型是由俗稱「板寸頭」演變而來。大家都知道板寸有著干凈、清爽、方便的優點,在此基礎上稍加改變就可補其「不可登大雅之堂」的不足。一次改動是將頭頂前額的頭發順勢留長,並向後梳理,可給人留下干練、充滿朝氣、信心十足的感覺。如再將前額中一束頭發添加點灰白色彩。更能盡顯成熟與穩重,給人以信任感,與眾不同又不失自我。另一款改動是用專業日本電棒將頭發輕燙,向前或向後梳理隨心所欲,不失為另種時尚。此款比較適合成功的男士。
休閑型
此款發型興於日本,適合大學生或藝術工作者。發式為中長披肩式。由發型師採用立體多層式手法將頭發剪出動感後,稍加以粗杠輕燙,便產生出自然紋理(有別於女士的燙發),有助於增加藝術浪漫氣息。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男士頭發的最大問題就是發質比較粗、硬、直,這讓很多男士覺得打理自己的頭發不容易,從而放棄一些可以表現自我個性的發型。有些則為了方便索性剪成平頭,沒有發型可言,沒有個性可言。其實只要選擇一些打理頭發的發蠟或者者哩就能塑造出一款服帖個性化的發型。
⑤ 一美國男女大學生在路上被追殺的電影叫什麼。
魔鬼搭車人
⑥ 美國TOP30院校對於男女申請者的偏愛情況
在我們的印象中,往往女性更偏愛去文藝棲息處英國留學學習藝術傳媒之類的專業,而男性則更傾向於去教育強國美國留學進修理工科類專業,因此這次為大家整理了美國TOP30院校對於男女申請者的偏愛情況。
在US News美國排名前30的綜合性大學里,10所學校有超過3%的性別差異。
偏愛男生的有:
1、維克森林(32%女性錄取率,38%男性錄取率)相差6%
2、塔夫茨(15%女性錄取率,20%男性錄取率)相差5%
3、布朗大學(7%女性錄取率,11%男性錄取率)相差4%
4、范德堡大學(11%女性錄取率,15%男性錄取率)相差4%
偏愛女生的有:
1、加州理工學院(16%女性錄取率,6%的男性錄取率)相差10%
2、麻省理工大學(13%的女性錄取率,6%的男性錄取率)相差7%
3、卡內基·梅隆(28%女性錄取率,22%男性錄取率)相差6%
4、密歇根大學(35%女性錄取率,30%男性錄取率 )相差5%
5、康奈爾大學(16%女性錄取率 ,12%男性錄取率)相差4%
6、弗吉尼亞大學(30%女性錄取率,27%男性錄取率 )相差3%
在US News美國排名前30的文理學院里——除了所有的女校,只有2所學校表現出喜歡女生(有超過3%的性別差異)。他們是哈維穆德學院(23%的女性錄取率,10%男性錄取率 )相差13%;和科爾比學院(30%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相差4%。
但是偏愛男生的學校非常多:
1、瓦薩(19%女性錄取率,34%男性錄取率 )相差15%
2、戴維森(19%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 )相差7%
3、貝茨(23%女性錄取率,28%男性錄取率 )相差5%
4、波莫納(10%女性錄取率,15%男性錄取率 )相差5%
5、斯沃斯莫(15%女性錄取率,20%男性錄取率 )相差5%
6、鮑登(13%女性錄取率,17%男性錄取率 )相差4%
7、卡爾頓(21%女性錄取率,25%男性錄取率 )相差4%
8、哈弗福德(23%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 )相差3%
9、凱尼恩(24%女性錄取率,27%男性錄取率 )相差3%
10、明德(16%的女性,%男性錄取率 19)相差3%
11、衛斯理(23%女性錄取率,26%男性錄取率 )相差3%
12、威廉姆斯(18%的女性,21%男性錄取率 )相差3%
從以上數據可以發現,明顯注重科學和工程類的學校女生錄取率明顯高於男生,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麻省理工的招生院長Stu Schmill是這樣解釋的:「這個數據只是顯示了女生申請麻省理工的錄取比例更高。如果說所有的男生申請人和女生申請人的質量不相上下,那才能說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進 。但申請麻省理工的女生們往往更優秀。所以,雖然申請的女生人數少,但是質量相當高。這是為什麼我們以同樣高的標准錄取學生,也能夠維持學生的性別比例平衡,而且女生的在校表現也同樣出色,甚至更出色。」
有類似錄取率性別差異的學校當然不只是麻省理工一所,很多精英學院和學校都出現錄取的性別差異現象。另一個影響的因素是大學是否致力於保持男女學生數量均衡。自1979年起,美國女大學生的數量就超過了男大學生。現在美國57%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仍然有這個現象。
接下里我們撇開男女性別差異導致的錄取率不同來談談錄取率這件事。
錄取率是大家選擇學校時都會關注的一個因素,2016哈佛本科錄取率再創新低,只有5.2%,其他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率也在連年下降,這是不是真的說明申請人數不斷增加,競爭越來越激烈?
在網上所有看到的分析當中,我比較認可這種說法,《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等媒體的大學排名喜歡拿錄取率炒作,最終影響到大學。特別是名校,雖然嘴上說這些媒體不懂教育、自己對媒體的排名不屑一顧,但底下無不靠著錄取率抬高自己在排行榜的名次。
為了壓低錄取率,各校紛紛鼓勵大家申請,提供種種方便。因此很多學生抱著僥幸心理會一人投十幾所學校,反正多申請一所也不花啥功夫,說不定就申請上了呢,導致今年美國院校錄取率越來越低,所以雖然競爭的人數雖然變多了,但更多的其實是幫助學校壓低錄取率的炮灰,並不會真正影響到那些申請適合自己水平大學的學生錄取成功率。
說了這么多,主要想告訴大家三點:
第一點:不要被大學所謂的低錄取率嚇到,如果你確信你的實力的確達到了學校的標准就去努力申請,要相信其他那些學生都是為你墊底的炮灰。
第二點:錄取率並不能完全代表學校的水平,只能說明中國人喜歡扎堆去哪個學校,在美國,很多學生都是不care那些所謂的世界排名的,所以選校還是要結合多方面因素,就算看排名也要多看幾個排名。
第三點:雖然錄取率不能說明整個學校的競爭激烈程度,但是男女錄取率差異還是能體現男女生在競爭同一所學校時候的優劣勢,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個學校的男女生比例哦~因為很多學校還是會努力平衡男女比例的,嗯,這時候該再往上翻翻Mark你心愛的學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