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大學生在美國演講辱華

大學生在美國演講辱華

發布時間: 2024-12-30 03:39:39

A. 楊舒平怎麼辱華

楊舒平(Charityi、Shuping Yang),女,漢族,1993年4月16日出生於昆明,留美大學生,就讀於馬里蘭大回學。
2017年5月21日,答在夏季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中,此人代表中國留學生進行發言。相關視頻流傳回中國網路,引發熱議。[1]
中文名
楊舒平
外文名
Charityi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雲南昆明
出生日期
1993年4月16日
畢業院校
馬里蘭大學

B. 楊舒平現狀如何

空氣香甜女楊舒平現狀如何?遭美國驅逐,中國企業拒之門外

慧畫財經
2020-12-09
訂閱
在楊舒平的眼裡,中國的空氣是「污濁不堪」的,唯有美國的空氣,才是「清新甜美的」。

「這里的空氣是如此的清新甜美,顯得格外的奢侈,我被這一切所震驚了,我在中國的都市長大,每次出門前都要戴口罩,不然的話,我可能會生病......」

你的心情,還敢在熟悉的圈子展示嗎?
廣告
你的心情,還敢在熟悉的圈子展示嗎?
2017年的畢業季,馬里蘭大學的畢業演講中,楊舒平說出了以上這番話。

這件事當時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輿論,許多人罵她是「叛國賊」,拒絕她回國。

迫於輿論的壓力,楊舒平的確在公眾媒體面前發表了道歉,但在私底下,她還是用其他的個人媒體賬號發表大逆不道的言論。

那時候的她以為,自己能夠百分百拿到綠卡,從此擺脫那個讓她感到「不適」的國家。

殊不知,她的存在,早已成為了所有人眼中的「恥辱」。

1、美國人楊舒平?

楊舒平嘴裡不停說著「污濁」、「壓抑」、「口罩」,諷刺的是,她在中國的故鄉是昆明。

她的這番言論,根本就是在誹謗。

楊舒平1993年出生在雲南昆明,從昆明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與少年時光,於2012年被美國馬里蘭大學錄取為中國留學生。

而後,楊舒平在美國度過了五年的留學時光。

用她演講中的話來說,從下飛機的那一刻,她的心就已經屬於美國了。

在那場畢業典禮上,這個來自東方的女孩在演講中頻頻「炸場」,引來諸多美國本土留學生和教授的鼓掌。

但這其中,並不包括其他的華人留學生。

其實無論從哪個中國人來看,楊舒平的這番演講,都是一次深深的羞辱。

這場演講結束以後,楊舒平還把這段視頻進行了剪輯,並上傳到了自己的社交媒體平台。

如她所願,她火了。

當然不出所料的,前來評論她視頻的,大多數都是來罵她的,就連她身邊的朋友,也都在「問候她」。

昆明的網友看了,更是憤慨,有些人甚至製作了條幅:「楊舒平不是昆明人!」、「我們不歡迎楊舒平回昆明!」

眼瞅著輿論發酵越來越嚴重,楊舒平終於還是「服了軟」,在社交媒體上草草寫了幾句,大致的意思是:在畢業典禮上草率了,不該不過腦子說出那些話。

可沒過多久,楊舒平便又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表了那番「大逆不道 」的言論,再次激起輿論的熱潮。

她之所以敢這么「自信」,是因為她覺著自己憑著一紙馬里蘭大學的畢業證書,可以很輕易的在美國找到工作,拿到綠卡。

就算是拿不到綠卡,那麼她也可以去歐美、日韓等國家發展,從未想過自己某天會選擇回國。

但事實證明,她的確是太過於自信了。

2、兜兜轉轉終回國

2017年的那次風波過後,楊舒平選擇了在馬里蘭大學繼續進修,進一步考取了研究生。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楊舒平繼續呼吸著美國的空氣,感受著美國給她帶來的「自由」。

只是,讓她痴情的美國,終究沒有給她一個歸宿。

許多企業在看了楊舒平之前的演講視頻後,表達了對她的否定:一個對自己國家都不熱愛的人,怎樣去熱愛自己的工作?

美國的社會規則就是這樣,資本場里就是金錢與權力的游戲,如果只空有一句「我愛美國」的口號,那還不如去街上遊行。

隨著畢業的時間越來越久,眼看著生活的消費高居不減,卻沒有任何的收入,楊舒平最終還是決定離開這個讓她「深愛」的美國,另謀出路。

但她並沒有選擇回國,而是在朋友的介紹下,一路北上,去了與中國隔海相望的韓國。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初到韓國沒多久,那場席捲全球的災難便蔓延開了。

韓國,便是最早的「重災區」之一。

好不容易得來的工作被迫停滯,每天還要在家中承受著高額的生活負擔,隨著門禁的時間越來越久,日常必需品的價格在資本運作下翻了幾倍。

巨大的生活壓力,讓她幾近窒息。

她也不是沒想過回美國,但還沒來得及動身,美國也開始爆發,就算能夠回去,也呼吸不到「甜美的空氣」了。

在萬念俱灰之下,她的簽證,成為了拯救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憑著一張中國簽證,楊舒平最終還是回到了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

國內的許多媒體在得知她歸來的情況後,選擇了主動聯系她,希望她能夠接受采訪。

對於這些采訪,或許是出於羞恥心,又或許是問心有愧,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回絕。

不知當她在昆明落地後,摘下口罩時呼吸到的第一口空氣,是否還是「污濁」的呢?

3、「邊緣人」楊舒平

在《天道》當中,主角丁元英曾提出過這樣一個概念,名字叫做「文化屬性」。

在他的解釋當中,文化屬性是一個抽象的名詞,它實際上什麼都不代表,但也代表著一切。

最終給出的結論是:強大的文化屬性可以誕生強者,弱的文化屬性只能滋生弱者。

作為一個運籌帷幄的資本家,丁元英曾為了一紙德國永久居留證,在德國整整工作了十年的時間。

最早對於他而言,那紙德國永久居留證代表著很多:象徵著高福利、高收入水平、顯貴的身份。

但後來他終於醒悟,無論自己再怎樣努力,他永遠都無法融入到那個主流社會當中。

無論他獲得了再多成就、擁有了再多資產,他始終是德國社會的「邊緣人」,因為在根上,他始終是一個中國人。

出身環境、思維方式、文化底蘊,這些都是會潛移默化的植入到一個人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中的。

巴金便說過:「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它,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要知道那時候的中國剛剛建國不久,正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但巴金並沒有以此為「恥」,而是將這些當做自己創作的源泉。

美國固然有它的優勢,發達的科技水平,較高的收入水平、自由的輿論環境。

但它同樣也有著它的劣勢,較高的稅收、動盪的治安、明顯的階級分化。

這些問題,都應該是辯證的去看的。

中國曾是一個積弱的國家,但在建國後近百年的時間里,中國人們還是憑著血脈和文化的傳承重回了世界的棋局,與大國之間博弈。

放眼整個世界,中國的發展速度,都是難以置信的。

因此,像楊舒平當年說出「美國空氣香甜」那句話時,便已經失去了客觀價值,更多的是主觀上對於祖國的蔑視。

據說在回到中國後,她曾投出過幾份簡歷,雖然有著高學歷的身份,但有著辱華的黑歷史,因此投出簡歷全部都被回絕了。

其實在客觀角度上來看,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許多赴美留學的高材生,在畢業以後拒絕綠卡和大公司的邀請,執意回國內發展,報效祖國,例如天才少年曹原。

當然也有不少像楊舒平這樣「崇洋媚外」的「下流之士」,成為各界眼中的「恥辱」。

對於國外留學歸來的有志之士,我們自然是鼓掌歡迎。

至於楊舒平之輩,就讓他們跪著吧。

C. 在美國發表美國空氣很香甜的中國女子是什麼家庭背景

楊舒平(Shuping Yang),女,漢族,1993年4月16日出生於昆明,畢業於昆明一中,留美大學生,就讀於馬里蘭大學。

美國當地時間5月21日,位於首都華盛頓附近的馬里蘭大學舉行了畢業典禮,楊舒平受邀上台演講,這個過去常常會被國人視為「驕傲」的場景,卻因她的「涉嫌辱華」表演而引發軒然大波。

楊本身沒有特殊的家庭背景,但是它所在學校是反華的重要據點,估計人家允諾了什麼好處,比如綠卡、入籍、高收入工作等,不然她也不會明知會帶來強烈反響也要逆潮流而動……

D. 中國留學生畢業演講辱華是誰

你好,她的名字叫楊舒平
楊舒平(Charityi、Shuping Yang),女,漢族,1993年4月16日出生於昆明,留美大學生,就讀於馬里蘭大學。
2017年5月21日,在夏季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中,此人代表中國留學生進行發言,馬里蘭大學校長在楊舒平結束演講後表示,楊舒平的演講非常鼓舞人心。
2017年5月22日下午4點左右,針對網友因為此事件視頻產生的對昆明空氣質量的質疑,雲南省昆明黨務政務信息公開平台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公布昆明市空氣質量。後楊舒平刪除了社交媒體上的所有內容,並在微博道歉,稱「深愛自己的祖國和家鄉。
2017年5月23日下午2點30左右,昆明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轉發網友質疑的評論稱:經查,涉事女留學生並非昆明市公安局民警子女。
演講全文
Good afternoon faculty students parents and friends.
各位家長、同學、朋友們,下午好!
I am truly honored and grateful to speak at the commencement for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lass of 2017.
我很榮幸,也很感激能夠在馬里蘭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上發言。
People often ask me: Why did you come to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人們經常問我:為什麼你選擇來馬里蘭大學?
I always answer: Fresh air.
我總是回答:新鮮的空氣。
Five years ago, as I step off the plane from China, and left the terminal at Dallas Airport. I was ready to put on one of my five face masks, but when I took my first breath of American air. I put my mask away.
五年前,我從中國來到美國,出了達拉斯機場航站樓,我正准備從我的五張口罩中選一張戴上,但當我呼吸到美國的第一口空氣後,我摘下了口罩。
The air was so sweet and fresh, and oddly luxurious.
這里的空氣是如此的清新甜美,顯得格外的奢侈。
I was surprised by this. I grew up in a city in China, where I had to wear a
face mask every time I went outside, otherwise, I might get sick.
我被這一切所震驚了。我在中國的都市中長大,每次外出都必須戴口罩,不然的話,我可能會生病。
However, the moment I inhaled and exhaled outside the airport.
所以,當我在機場外面呼吸到第一口空氣的時候,
I felt free.
我感到了自由。
No more fog on my glasses, no more difficult breathing, no more suppression.Every breath was a delight.
不再有蒙在眼鏡上的濃霧,不再有呼吸困難,不再有壓抑的生活。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種愉悅的體驗。
As I stand here today, I cannot help, but recall that feeling of freedom.
直到今天我站在這里,我仍然情不自禁地回憶起那種自由的感覺。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I assume feel another kind of fresh air for which I will be forever grateful — the fresh air of free speech.
在馬里蘭大學,我還感到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自由,一種我會永遠感激的自由——言論自由。
Before I came to United States, I learned in history class about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but these words had no meaning to m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在來美國之前,我在歷史課上學到了美國獨立宣言,那時獨立宣言的內容——生命,自由和對自由的追求對我來說沒有實際的意義
I was merely memorizing the words to get good grades.
我死記硬背下來這些詞,僅僅為了拿個高分。
These words sounded so strange, so abstract and so foreign to me, until I came to University of Maryland.
當時那些字句對我來說如此古怪,抽象,陌生,直到我來到了馬里蘭大學。
I have leaned the right to freely express oneself is sacred in American.
我學到了,在美國,自由表達是一項神聖的權利。
Each day in Maryland, I was encouraged to express my opinions on controversial issues.
在馬里蘭的每一天,我都被激勵著在有爭議的問題上發表自己的意見。
I could challenge a statement made by my instructor. I could even rate my professors online.
我可以質疑導師的意見,我也以在線上給老師評分。
But nothing prepared me for the culture shock I experienced when I watched a university proction of the play— Twilight: Los Angeles.
不過這些都不能和我第一次看到校內演出的戲劇《黃昏:洛杉磯》(Twilight: Los Angeles)時感受到的文化沖擊相比。
Twilight is a play by Anna Deavere Smith about the 1992 Los Angeles Riots
這是Anna Deavere Smith撰寫的關於1992年洛杉磯暴亂的一部劇。
The riots followed acquittal of four Los Angeles police officers in the videotaped arrest and beating of Rodney King.
那次暴動的導火線為當地陪審團宣判四名被控「使用過當武力」毆打Rodney King的警察無罪釋放。
For six days, the city was in chaos as citizens took to the streets.
6天內,人們走上街頭抗議,城市陷入混亂。
In Twilight, the student actors were openly talking about racism, sexism and politics.
在這部劇里,學生演員公開地討論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政治話題。
I was shocked, I never saw such topic could be discussed openly.
我很驚訝,我從來不曾想過這樣的話題可以被公開討論。
The play was my first taste of political storytelling, one that makes the audience think critically.
這部劇是我第一次接觸和政治有關的戲劇內容,它讓觀眾辯證地思考。
I have always had a burning desire to tell these kinds of stories, but I was convinced that only authorities on the narrative, only authorities could define the truth.
一直以來,我都很渴望去講述這樣的故事,不過我曾相信只有權威的人才有資格講述,只有政府才能界定事實。
However, the opportunity to immerse myself in the diverse community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exposed me to various, many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truth.
但是,沉浸在馬里蘭大學這種多遠的文化中讓我有機會能夠接觸不同的、多樣的視角,去看待事實。
I soon realized that here I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freely.
我很快意識到了在這里我有自由發聲的機會。
My voice matters.
Your voice matters.
Our voices matter.
我的聲音很重要。
你的聲音很重要。
我們的聲音都很重要。
Civil engagement is not a task just for politicians.
公民參與不僅僅是政治家的任務。
I have witnessed this when I saw my fellow students marching in Washington DC, voting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raising money for support various causes.
我親眼見到了我的同學們參與在華盛頓特區的遊行,參與總統投票,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募集資金。
I have seen that everyone has a right to participate and advocate for change.
我見證了每個人都有參與、推進改革的權利。
I used to believe that one indivial participation could not make a difference, but here we are, United Terps.
我曾以為一個人的能力也許不能做成什麼,但是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美國。
Together, we can push our society to be more just open and peaceful.
在一起,我們能推進我們的社會,讓它變得更開明和平和。
Class of 2017, we are graating from a university that embraces a liberal arts ecation that nurtures u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also to care and feel for humanity.
2017屆的同學們,我們從一所擁抱人文教育、重視思辨能力、關注人道的大學畢業了。
We are equipp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nd we are ready to face to the challenges of our society.
我們具備了不同學科的知識,並准備好面對社會的挑戰。
Some of us may go to graate school, some us may step into professions and some of us may begin a journey of exploration.
我們中的有些人也許會繼續讀研究生,有的人會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些人會開始求索的歷程。
But no matter what we do, remember, democracy and free speech should not be taken for granted.
不過無論我們做什麼,記住,民主和言論自由不是簡簡單單就得到的。
Democracy and freedom are the fresh air that is worth fighting for.
民主與自由是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至關重要的新鮮空氣。
Freedom is oxygen. Freedom is passion. Freedom is love.
自由就是氧氣,自由是熱情,自由是愛。
And as a French philosopher Jean Paul Sartre once said: freedom is a choice, our future is dependent on the choices we make today and tomorrow.
就像法國哲學家薩特曾經說的:自由是一種選擇,我們的未來就取決於我們在今天做的選擇。
We are all playwrights of the next chapters of our lives. Together, we right the human history.
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下一篇章,我們一起,寫下人類的歷史。
My friends, enjoy the fresh air and never let it go.
我的朋友們,享受這里的新鮮空氣吧,永遠不要放手。
Thank you.
謝謝。

熱點內容
清華大學教授住養老院 發布:2025-01-02 02:37:33 瀏覽:193
貴州大學研究生新生獎學金 發布:2025-01-02 02:31:48 瀏覽:590
鄭州大學教授王愛萍 發布:2025-01-02 01:58:55 瀏覽:347
大學生與社會學 發布:2025-01-02 01:55:17 瀏覽:648
深圳大學城圖書館地鐵 發布:2025-01-02 01:50:27 瀏覽:695
發展大學生黨員 發布:2025-01-02 01:49:07 瀏覽:460
遼寧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招生參考書 發布:2025-01-02 01:48:18 瀏覽:347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院康復科 發布:2025-01-02 01:45:09 瀏覽:141
王建國教授浙江工業大學 發布:2025-01-02 01:42:13 瀏覽:675
大學酒席邀請老師 發布:2025-01-02 01:42:10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