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村知乎
Ⅰ 美國休斯敦大學的申請條件是什麼 - 知乎
休斯頓大學申請條件分為本科與碩士。本科申請要求學生高中畢業,平均GPA在3.6分以上,托福90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SAT均分1290分以上。碩士則要求學生持有本科學位,專業相關性高,均分不低於90%,GPA要求不低於3.7分,雅思總分需達到6.5分以上。休斯頓大學,簡稱UH,是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學科領域涵蓋自然科學、財經、法律、工程學、管理學、環境、建築、教育、旅遊、農林、藝術、體育、新聞傳播、信息科學、醫學、語言等。該校成立於1927年3月7日,現擁近44000名學生,位列德克薩斯州第三大學府。卡內基學術基金會將UH評為「具有最高研究活動的博士學位授予機構"。
Ⅱ 美國大學的liberal studies究竟應該算什麼專業
請看下面一名美國紐約大學該專業大一學生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56366285/answer/1487112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說一句,我現在還只是大一,所以無法講得非常全面,但至少一個半學期下來已經差不多了解這個專業的方向了。
首先,大家要分清楚Liberal Studies學院下的兩個不同的program: LSP (core program) 和 GLS (Global Liberal Studies)。LSP是一個兩年的program,兩年後可以轉NYU的其它學校;而GLS是一個四年的program,要求第三年必須在NYU的global campuses中學習一年(選擇很多,有Florence, Tel Aviv, Paris, Buenos Aires, Shanghai等等,基本上大家是都可以進入自己心儀的study away site的)。GLS的第一年也可以選擇在國外念,如果這樣的話第三年可以選擇留在紐約,也可以再出國。
然後是GLS前兩年的課程介紹:
Cultural Foundations I, II, III:每學期修一門,修到III為止。這門課主要講的是世界文學藝術史:從古埃及古中國講到古羅馬拜占庭,從拉美Aztec帝國講到中東Ottoman帝國,從文學著作如荷馬史詩、奧德賽等講到亞洲民俗作品,涵蓋面非常廣,旨在給學生一個相對全面的對世界歷史的認識。
Social Foundations I, II, III:和CF一樣,每學期修一門,修到III為止。這門課講的是從古到今的主流哲學思想:包括儒家道教、柏拉圖一直到近現代社會契約、西方民主起源等等。
Global Writing Seminar: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門寫作課,只需要修一次。雖然說是寫作,但不是像其他科目的論文寫作,主題形式更多樣化。不同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但基本上來說不要太擔心,不會非常困難。
Global Cultures:包括非洲文化、拉美文化、東亞文化、中東文化、南亞文化這五門課。都是非常非常有趣的課,推薦上一門自己了解不多的,比如說非洲、拉美、或中東,會對世界有全新的認識。
Science requirement: 有三門課:History of the Universe, History of Technology 和 Environmental Science,三門中選兩門上。誠實說,前兩門盡管看上去還算有趣,但實際上三門都平平(或者只是我碰上的教授比較一般),不是很有意思,上了拿學分而已。
Language requirement:由於第三年要求在國外學習一年,最晚大二開始就要上語言課了(也就是說大一第一學期過後就得對第三年去哪裡大概確定下來了)。這里可以根據自己的語言程度上不同等級、不同頻率的課,如果提前對這門語言有一定掌握的話,可以大二之前考相關的語言資格考試,說明自己大二不需要上語言課或者可以少上(想省學分修別的課的童鞋可以提前開始看相關的語言書籍,考了試就不用大二的時候浪費學分修語言了)。
前一年半的課程大概是這樣的,其中一個學期可以修18個學分,一門課一般是4個學分,所以一般只有四節課,通常是周一到周四,每節課一周兩次,個別課除外。如果想修滿18個學分,也可以上一些其他學院的2個學分的課(音樂課啊什麼的)。從課程安排可以看出來,不是非常緊張,但是也不會非常輕松。GLS的特點就是閱讀量比較大(當然也得看老師因人而異),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備。
接下來說一說關於GLS的誤解和各種傳言:很多人說LS的學生是紐大學生里比較水的,這句話只能說是半真半假。當然,這裡面不乏一些混日子每天胡吃海喝的人、但是同樣有非常多的超級優秀的學生,而且因為國際生比例高,可以接觸到非常多元的文化。另外,NYU的每個學院都有一些stereotypes,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並不能用這個來衡量裡面所有的學生。比如說,Tisch的reputation就比較party girl、preppy、膚淺;Stern的reputation就是典型的商科生,壓力大、超有優越感、比較不討人喜歡等等,這些東西開開玩笑可以,但是不要讓它們成為影響你判斷的因素。
另外,值得提到的一點就是,在GLS的亞洲學生里,你總是會聽到很多人想轉出這個專業,因為這個專業比較小眾,不如什麼媒體專業、商科聽上去響亮。不要受他們的影響,盡量做出自己的判斷:如果你喜歡人文學科,對世界的歷史和形成感興趣,如果你喜歡這個study away的機會,如果你想再學一門語言,想涉及盡可能多的學科,那麼GLS將會非常適合你;如果你對歷史不感興趣或是不喜歡閱讀,如果你更喜歡偏理、偏商的學科,如果你更想要一個優越高薪的工作而不是一個全面的古典人文式教育,那麼GLS不屬於你。必須說,亞洲人要更功利一些,而且在大家都想走的peer pressure下留在這個program里需要相當的勇氣和決心,但是,這並不改變GLS是一個很好的program的事實(再說了,總是可以嘗試double major 或是minor啊~)
將近一年下來,我對自己當時的決定更有信心了:這個專業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原本以為枯燥、已經在現在這個快時代里失去地位的哲學、文學、藝術、歷史和文化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看世界的眼光,它們不光是這個世界的歷史,更構成了我逐漸形成的思維體系的基石。總之,GLS是一個很好的專業,我已經盡力在上面的觀點中保持客觀而不帶偏見了,希望對申請的學弟學妹有幫助!
Ⅲ 求推薦高質量的美國大學
排名全球最具創新力大學TOP10的8所美國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康奈爾大學
全球創新大學排名 9
藤校中的「村花」值得追求
說到讓歷屆申請人都心馳神往的女神校,康奈爾大學必須擁有姓名!這所工業革命後應運而生的年輕藤校,是企業家埃茲拉·康奈爾和學者安德魯·迪克森·懷特合作創建的一所半公半私的大學。學校自創建之初,就不遺餘力地強調,辦學的理念在於保持優秀的傳統文科教育,同時突出理工科和實用技能方面的教育,並致力於開辟新穎學科。
因此,早期的康奈爾大學幾乎是全美科技的象徵,並且非常注重將其科研成果和技術發明付諸實施。從1883年,康奈爾大學是全美最早通過水力發電來照明校園的大學之一,到2018財年,康奈爾研究公司為392項新技術做出了貢獻,總收入為2180萬美元。創新這條路,康奈爾大學一直走的很穩。
作為最接地氣,也是對中國學生最友好的藤校,康奈爾大學常被大家親昵的調侃為「康村」。它的主校區位於紐約州地理位置偏僻的伊薩卡小鎮,離紐約市區有5個多小時的車程,是一個非常適合搞研究、做學術的地方。
它的本科學院里,私人捐助的有4個;州政府資助的有3個。比如農學院和工業與勞工學院,都是比較公立性的學院。同時康奈爾的建築學院和酒店管理幾乎是全美最好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康奈爾有一個外號,叫常春藤里的「學術高壓鍋」。如果你申請上,能否適應這個壓力也要考慮進去。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學
全球創新大學排名 8
成就了無數人的好萊塢夢
和各路明星做校友,和好萊塢製片人談笑風生。星光熠熠的南加大(簡稱USC )被稱為「好萊塢的後花園」,在數字娛樂領域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比如,它的創意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們如何通過虛擬角色和模擬與技術打交道,並與包括華納兄弟和索尼影視娛樂在內的工作室合作,在電影中開發出更加逼真的計算機生成角色。它的技術轉移中心史蒂文斯創新中心已經剝離了許多娛樂初創公司,其中包括LightStage LLC,該公司為《阿凡達》和《金剛》等電影創造了視覺效果。
除此之外,南加大還非常的「壕」無人性。
經費「壕」:光是2017-18學年,南加大的研究人員就獲得了7.64億美元的贊助研究資金。
資源「壕」:USC術氛圍濃厚,共有23個圖書館,總計超過400多萬冊藏書、300多萬幅圖片、600多萬套膠片錄像,訂閱了5萬多份紙質期刊和3萬多份電子期刊。
校友「壕」:USC在矽谷校友人數位居全美高校第四。培養了眾多航天與科技界人才,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高通創始人維特比等均畢業於此。自1965年以來,平均每兩年就有一位校友獲得奧斯卡提名,大獎拿到手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開啟星球大戰的奇人喬治盧卡斯均是其知名校友。
學術「壕」:電影學院全美第1,新聞與傳播學院全美第1,公共政策學院全美第2,建築學院全美第5,工程學院全美第8,葯學院全美第9。
如果用三個詞形容USC ,那就是資源+社交+學術。
Ⅳ 在美國,華人上大學在錄取上會受歧視嗎 - 知乎
美國大學在錄取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尤其是針對少數族裔和女性博士申請者。最近的一項實驗證實了這一現象,證明華人/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歧視尤為嚴重。
在2014年進行的這一實驗中,研究團隊隨機選取了美國大學6500名教授,通過一封統一格式的郵件,以一個虛構的學生名義申請博士項目,希望與教授見面。郵件內容一致,但署名採用了20種不同的種族和性別標記,包括白人女性、黑人男性、中國/華裔女性等。
實驗結果顯示,雖然67%的教授回復了郵件,甚至有59%的教授願意與他們並不認識、且不在該校就讀的學生見面,但少數族裔和女性收到的回復率明顯低於白人男性。其中,中國/華裔的回復率最低,中國/華裔女性的情況更差。實心柱代表公立大學教授,條紋柱代表私立大學教授。
在商科領域,歧視現象尤為嚴重,而藝術領域則出現反向歧視,即白人男性收到的回復率反而更低。中國/華裔學生的回復率與同性別、同種族的教授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除了中國/華裔教授的情況例外。其他發現包括教授工資與歧視現象正相關,私立大學教授更傾向於表現出歧視。
研究指出,教授們的歧視行為可能源於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偏見,或是出於成本分析後的非敵意行動。然而,實驗無法對此進行判斷。這一研究揭示了美國大學錄取過程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問題,特別是針對華人/中國人的歧視現象最為嚴重。
Ⅳ 中國留學生被美國大學開除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從小養成的學習習慣不同。文化差異。國外人很看重誠信和原創,中國對這個幾乎沒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