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同濟大學博士生錄取名單
① 徐斌個人簡介
徐斌是一位在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有著深厚學術背景的學者,目前擔任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市政工程系博士生導師和教授。他在教育和科研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他的學術生涯始於1994年9月,當時他以優異的成績在南昌大學環境工程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專業為環境工程。之後,他繼續深造,於1998年至2001年在東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環境工程專業,取得了工學碩士學位。
徐斌在同濟大學的學術之旅始於2001年,他在這里攻讀環境工程專業,於2003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隨後,他開始了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分別在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市政工程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化學工程科學實驗室(LSGC)進行進一步的學術探索。
從2005年7月起,徐斌正式在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系任教,從講師晉升為副教授,並擔任碩士生導師。2007年至2008年,他作為訪問學者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系進行學術交流。
在2011年6月至12月,徐斌不僅在學院擔任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還曾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進行了借調工作,這無疑豐富了他的實踐經驗。自2011年12月至今,他一直擔任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致力於培養新一代的環境科學與工程人才。
(1)2003同濟大學博士生錄取名單擴展閱讀
徐斌,常用人物名。知名人物包括開國少將,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白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以及高校、科研院所教授、研究員、主任醫師等。
② 求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歷年錄取分數線
同濟大學建築系在天津的錄取分數線
2008年分數http://bkzs.tongji.e.cn/content.dep?id=lc2008tj
2007年分數http://bkzs.tongji.e.cn/content.dep?id=lc2007tj
2006年分數http://bkzs.tongji.e.cn/content.dep?id=lc2006tj
2005年分數http://bkzs.tongji.e.cn/content.dep?id=lc2005tj
同濟大學建築系
同濟大學建築系,源自同濟大學土木系、聖約翰大學建築系、之江大學建築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建築系等,於1952年全國高等院系調整時由這些校系合並而成。自創系以來,建築學人一貫崇尚理性務實,革故鼎新,不跟風、不逐流,在不同時期的國內外建築思潮面前,始終抱著冷靜觀察,獨立思考,兼容並蓄,博觀約取的態度和胸襟,從而使同濟建築系擁有一種獨特的學術性格和傳統。1986年發展成為由建築系、城市規劃系、藝術設計系、風景科學與旅遊管理系等四個系組成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建築系面向全國招生,設有建築學(5年制)和歷史建築保護工程(4年制)兩個本科專業,後者是新興的建築學學科分支,也是國內建築院系中首創的新專業。全系每年招收建築學專業本科生約120名,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本科生約25名。其中外國留學生比例為10%左右。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2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30名左右。
一、辦學思想(Idea)
同濟建築教育50餘年來,在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上有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即:以現代建築的理性精神為靈魂,以兼容並蓄、廣納博採的學術品格為本色,以當代技術與地域文化的並重交融為導向,以國際學科前沿的跟蹤交流為背景。著力於培養基礎扎實、眼界開闊,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未來建築師為主的,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經過持續創新的教學體系與課程改革和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訓練,使學生理解建築學科的歷史淵源和時代特徵,熟悉建築設計的全過程,在專業問題上的質疑、判斷、選擇、表達、操作、交流等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在此基礎上,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為那些目光深遠、作風務實、專業拔尖、具有獨創精神的潛在英才的成長創造條件,以期使之成為未來的專業領導者和新領域的開拓者。
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努力,同濟建築教育形成了符合國情、聯系國際的獨特教學體系和培養特色,並一直保持著向前發展的態勢,在辦學方針上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 始終保持和發揚多元寬松的人文氛圍和兼容並蓄的學術品格;
第二, 始終保持和提升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和銳意改革的發展動力;
第三, 始終保持和倡導面向世界的開闊眼界和面向社會的培養方向。
二、辦學特色(Identity)
1、教學環境(Conditions)
(1)國際互動的聯合教學機制近年來,建築系已將中外建築院系聯合設計教學的模式從研究生擴大到了本科生。開始實行中外教師、學生互動,課目、學分互認的合作方式,使建築教學的國際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此外,院系還充分利用學校的「柔性人才引進」政策,從美國、義大利、澳大利亞和國內其他院系短期聘請了一批學有所長的教師前來授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持續營造的開放學術氛圍長期以來,院系組織的國內外知名建築師、專家、學者講座、講壇、論壇的數量一直呈上升趨勢,2003年達到了平均每周三次,對教學計劃的內涵和外延起到了有力的補充作用,大大擴展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3)「一桿七枝」的學科交叉背景 2003年以來,學院以建築系新修訂的低年級教學計劃為基礎,結合城市規劃系、風景旅遊系和藝術設計系的相關課程系列,形成了跨4個系、7個專業的基礎教學大平台和互動教學機制。
(4) 不斷完善的教學服務設施經過幾年來不斷的投入和努力,院系在教學新大樓、圖書館、圖檔館、實驗室及其配套設施等方面已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平。
2、師資隊伍(Faculty)
建築系現有在編教師106名,佔全院教師數50%以上。在編教授24名,副教授36名,講師46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6名,兼職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31名。在編教授中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1名;美國建築師學會名譽資深會士(H.F.AIA)3名。兼職教授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在編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48名,在讀博士生7名。獲上海市級教學名師稱號2名,校級教學名師3名;上海市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精品課程8門;獲省市級以上研究、設計成果獎100餘項。2003年起,建築系設立了教師崗位公開招聘考核制度和博士生助教聘用制度。
3、新專業設置(New Program)
專業設立背景:
二戰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各國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歷史建築保護理論和實踐的社會影響也在迅速增長。在西方發達國家,歷史建築保護已經成為建築院系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領域,屬建築學新興的學科方向,並且與社會對這一領域的職業化需求相適應。實際上,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再生,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已形成廣泛的國際性共識。
我國作為歷史建築遺產資源極其豐富的文明古國,有必要在該領域與國際先進接軌,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對此類專門人才的需求,因而同濟大學建築系於2003年創立了我國建築院系中首個「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著重培養以建築學的基本理論及技能為基礎,系統掌握歷史建築和歷史環境保護與再生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具有較高建築學素養和特殊保護技能的專家和未來的專業領導者。培養計劃汲取歐美的經驗,使學生一方面接受整體的建築學專業本科教育,另一方面接受一定的保護工程特殊訓練,以便在畢業後能夠適應教學、科研、設計和城市管理等部門的特殊專業需求。
一些說服你媽媽的理由:
知道林徽因嗎?徐志摩愛得死去活來的那個才女,拿這個例子去說服你媽就行了。或者扎哈哈迪德,德勒普利策獎的女建築師,相當於建築界的諾貝爾獎,都是非常有成就的。而且建築學不同於其他專業。男女生的比例是1:1。
林徽因網路地址:http://ke..com/view/9084.html?wtp=tt
扎哈哈迪德網路地址:http://ke..com/view/353186.html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
女,民族:漢,福建閩候人,建築師、 教授、詩人、作家。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為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 ,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只可惜她壯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斗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歲。別和你媽說他死得早的事就行了。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英國人,200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出生於巴格達,在黎巴嫩就讀過數學系,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AA學習建築學,1977年畢業獲得倫敦建築聯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碩士學位。此後加入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與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亞·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執教於AA建築學院,後來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哈迪德至今一直從事學術研究,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任訪問教授,在世界各地教授碩士研究生班和各種講座。1994年在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執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於1983年入選香港The Peak Club的設計競標方案,獲得廣泛贊譽。此後,她在柏林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爾多夫的藝術和媒體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灣歌劇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競圖中均獲得一等獎。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從事理論和學術研究的同時,在1979年自己開業,為倫敦伊頓廣場(Eaton Place)設計了一幢公寓。該作品於1982年獲建築設計金牌獎。其他項目還包括為倫敦Bitar設計傢具和室內裝飾(1985年),在日本設計了幾幢大廈,如東京的兩個項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哈迪德還為格洛寧(Gronningen)的視頻藝術展設計展館,1992年在紐約古金漢博物館設計了"偉大的烏托邦"展覽。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託設計萊茵河畔維爾城的維特拉消防站,建成後為漢堡、波爾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務。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於1983年開始在AA建築學院展出大型繪畫回顧展,此後其繪畫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大型展出地點有紐約古金漢博物館(1978年)、東京GA畫廊(1985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988年)、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1994年)和紐約中央火車站候車室(1995年)。哈迪德的作品還被眾多機構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法蘭克福德意志建築博物館作為永久收藏品收藏。
至於好不好找工作完全看你自己,努力學就好找,不努力就等著被淘汰吧。不過中國的建築市場還是很大的。找工作還不成問題。放心吧。學「建築學」的女生很多的。就如我所說,我們班以及很多屆的男女比例都是1:1。女生有時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