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雙選會時間
❶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知名度高嗎就業率如何和東北大學主校有關系嗎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知名度高,就業率也是很好的,該學校是東北大學的分校區,屬於主校區管理。學校按照「厚基礎、強專業、重實踐、求創新」的人才培養思路,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搭建學生綜合能力提昇平台,著力加強本科教育,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建立起了面向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教學體系。學校現有6個實驗中心,包括多個專業技術實驗室、外語語音室和計算中心機房。還擁有無線校園信息化、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資源。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其他情況簡介。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社會聲譽逐年提升。通過開展各類特色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素質均衡發展。學生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榮譽稱號。通過構建科學的科技創新活動體系,提升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學生自2017年來,在國際、國內等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國家級及以上獎勵1065項、省級獎勵2087項。學生志願者還先後承擔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秦皇島)、秦皇島連續五屆國際馬拉松錦標賽、2017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等國際、國內重要賽會的志願服務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校簡介
❷ 學冶金工程畢業後可以到那些單位工作啊
中國僅有20多所高校開設有此專業,每年培養的專業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場需求量又特別大。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市場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實際該專業畢業生人數的10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也為該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由於冶金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基礎寬厚、理論扎實、技能全面,同時,又具備冶金和金屬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加之,冶金行業屬於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之一,因而,畢業生擇業面寬,適應能力強。畢業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環境保護及其相關行業的生產、科研和管理部門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新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製和開發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從事專業教學工作。「感覺現在鋼鐵、冶金類專業的大學生太吃香了。」在東北大學2005舉辦的一次畢業生雙選會上,一位鋼鐵冶金類專業畢業生述說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好機遇。的確,祖國蓬勃的建設事業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專業人才,眾多的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企業等都是學子們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該專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計算機技術在冶金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就使得學生在大學里就要逐步接觸並掌握到豐富而實用的計算機知識。另外,該領域在國內的發展與國外先進技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對學生外語的使用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土木工程
隨著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不斷升溫,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近年持續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並非是難事,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其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管理高於技術的傾向,而從技術轉向管理,也成為諸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頸。如何在大學階段就為「錢」途做好准備,找到正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呢? 木土工程專業大體可分為道路與橋梁工程與建築工程兩個不同的方向,在職業生涯中,這兩個方向的職位既有大體上的統一性,又有細節上的具體區別。總體來說,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有以下幾種:
工程技術方向
代表職位:施工員、建築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等。 代錶行業:建築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路橋施工企業等。 就業前景:就像我們看到身邊的高樓大廈正在不斷地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斷延伸一樣,土木建築行業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2004年進入各個人才市場招聘工程技術人員的企業共涉及到100多個行業,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場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的人才需求量已經躍居第一位。隨著經濟發展和路網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土建工程技術人員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需求量還將不斷上升。再加上路橋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只要人才市場上沒有出現過度飽合的狀況,可以說土木工程技術人員一直有著不錯的就業前景。 典型職業通路:施工員/技術員-工程師/工長、標段負責人-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總工程師。 年薪參考:施工員/技術員:3萬~5萬元;工長:4萬~6萬元;技術質量管理經理:5萬~10萬元;項目經理:10萬~20萬元;
❸ 冶金工程就業前景怎樣
金工程是一個比較容易讓人「誤解」的專業。
一提到它,人們往往會將它和那些數不清的煙囪高爐,掃不盡的漫天塵土,看不完的冰冷的鋼板鐵材等聯系在一起。因此,很多考生在面臨專業選擇時,往往視其為「畏途」,鮮有將它作為首選志願專業的。那麼,冶金工程專業究竟是怎樣一門專業學科呢?它的培養目標是什麼?就業前景如何?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冶金工程是否成為當今世界的「夕陽產業」?等等,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同走進冶金工程這個廣袤的世界。 一、歷史的驕傲、現代的支柱 說起冶金工程,在我國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時代。那時,豐富的冶銅技術就成為了中國冶金行業的源頭,並迅速把整個青銅技術推到更高的階段,建立了世界上最為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
之後,我國的冶金技術在世界上又率先取得了突破:人們在漫長的冶煉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金屬冶煉所需要的高溫技術和較高水平的冶金處理技術。如柔化處理技術、炒鋼技術、百煉鋼技術、灌鋼技術等。公元十五世紀,在明帶中葉我國已大量開始生產金屬鋅。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五金》中有關於密封加熱冶煉「倭鉛」(即鋅)方法的記載。明代的錢幣「永樂通寶」也具有較高的含鋅量。而歐洲到了十八世紀才開始冶煉鋅。此外,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了我國古代冶金技術的許多成就,如冶煉生鐵和熟鐵的連續生產工藝,退火、正火、淬火等鋼鐵熱處理工藝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冶金工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鋼產量連續居於世界前列,足見國家的重視和其迅速穩健發展的良好勢頭。誠然,現代科技的進步催生了一些高科技新材料的誕生和應用。但是,冶金材料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其優勢和特性依然是其他材料所不可比擬和替代的。 二、高新技術與學科發展完美結合 冶金工程專業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呢?它是一門研究從礦石提取鋼鐵或有色金屬材料並進行加工的應用性學科,培養的是冶金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冶金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高新技術和學科發展相結合是本專業的一大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冶金過程的優化和新技術開發最大限度地滿足相關產業對高品質冶金材料的要求,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冶金生產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這也是本專業的前沿主攻方向。考慮到我國冶金行業清潔化生產水平低和特有的復合礦資源多樣化的特點等因素,該專業不僅要致力於研究流程中廢棄物的「四化」(即減量化、再資源化、再能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綜合技術,而且還要對復合礦冶煉技術進行環保和經濟意義上的評價和指導,並在此原則下開發復合礦的綜合利用技術,最終實現我國高品質冶金材料的生態化生產。
根據以上特點,冶金工程專業主要有三大研究方向。一是冶金物理化學方向:學習內容包括冶金新理論與新方法、冶金與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制備物理化學、冶金和能源電化學等。二是冶金工程方向:學習內容包括鋼鐵和有色金屬冶金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研究、現代冶金基礎理論和冶金工程軟科學、冶金資源的綜合利用、優質高附加值冶金產品的製造和特殊材料的制備技術等。三是能源與環境工程方向:學習內容包括冶金工程環境控制、燃料的清潔燃燒與能源極限利用、工藝節能與余能回收、工業固體廢棄物、城市垃圾處理、大氣污染控制、技術及新產品的開發與試驗工作等。這些廣泛的分支領域構成了冶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推進了冶金材料行業的發展與國家的工業建設。
與此同時,冶金工程技術也在不斷汲取相關學科和工程技術的新成就進行充實、更新和深化,在冶金熱力學、金屬、熔鋶、熔渣、熔鹽結構等方面的研究會更加深入。隨著冶金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出現,冶金產品將在超純凈和超高性能等方面發展。 三、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目前,全國僅有20多所高校開設有此專業,每年培養的專業人才非常有限,而市場需求量又特別大。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市場對冶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實際該專業畢業生人數的10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也為該專業的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由於冶金工程專業培養的學生基礎寬厚、理論扎實、技能全面,同時,又具備冶金和金屬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加之,冶金行業屬於國民經濟的基礎和支柱產業之一,因而,畢業生擇業面寬,適應能力強。畢業生可以到冶金、化工、材料、環境保護及其相關行業的生產、科研和管理部門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新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製和開發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從事專業教學工作。「感覺現在鋼鐵、冶金類專業的大學生太吃香了。」在東北大學2005舉辦的一次畢業生雙選會上,一位鋼鐵冶金類專業畢業生述說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好機遇。的確,祖國蓬勃的建設事業需要冶金工程方面大量的專業人才,眾多的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企業等都是學子們一展身手的好地方。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該專業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計算機技術在冶金工程領域的廣泛應用,也就使得學生在大學里就要逐步接觸並掌握到豐富而實用的計算機知識。另外,該領域在國內的發展與國外先進技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對學生外語的使用也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相關資訊
主幹學科:冶金工程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開設院校:北京科技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學院、包頭鋼鐵學院、東北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江蘇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南方冶金學院、河南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貴州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甘肅工業大學、青海大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