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c題
⑴ 美賽o獎是什麼水平
1. 在數學建模競賽這個圈子內,O獎非常厲害,可以說是每個數模參賽者都想獲得的榮譽。
O獎全稱Outstanding winners,中文翻譯為特等獎,是美賽里的最高獎項了。首先,O獎的比例非常低。以2014年美賽為例:A,B題一共6755支隊伍,共有13個O獎;C題一共1028個隊伍,共6個O獎。也就是說每個題都有上千甚至幾千支隊伍,但該題獲得O獎的隊伍是個位數(一般是六七個)。這個比例還是非常低的,2014年MCM獲O獎比例大概是1/500, ICM獲O獎比例大概是1/200
因為這么低的比例,所以這個獎在國內的數模圈子裡有種傳說的色彩。國內很多實力不錯的學校歷史上都沒拿過O獎,比如在湖北就只有我們學校拿過,像武大這樣數模實力出色(國賽拿過高教杯)的學校在美賽也只拿過F,離O還差一點點。在我們學校,哪一屆有人獲得了O獎,也會是數模基地的一件大新聞,論文會被當做範文流傳,基地的老師也會反復在學弟學妹面前講解分析O獎論文;因為每年都有不少國賽一等獎與美賽一等獎,而O獎在我們學校也是幾年出一次。
2. 在圈子外,數模美賽O獎也只是一個頭銜,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很多同學會有一個誤解:既然數模美賽O獎這么難得,那拿了這個獎應該工作啊出國留學啊都不用愁吧? 對於這種情況,我只能說---- 你們想多了-_-# 雖然從統計意義上來講,獲得O獎的同學出路都不錯,但並不代表有了這個獎就可以在找工作、出國申請上無往而不利。從我的經驗來看,其實大部分公司、大部分教授都沒聽說過數學建模這個比賽;即使聽說過,也只是聽過這個名字,並不知道O獎在這個比賽中的分量。以我自身為例,面試阿里的實習生的時候,每輪面試的面試官都不知道這個比賽;面試香港科技大學MPhil的時候,導師也僅僅只是聽過這個比賽。雖然這些面試我都涉險過關,但我覺得美賽的作用不是那麼大。我的另外兩個隊友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他們也拿到了不錯的offer;但這更多是因為他們GPA上的優勢,況且他們課外除了數學建模比賽之外還有很多別的積累。
從我自己所經歷的以及所見所聞的事情中總結出的兩條結論:
(1)美賽O獎在大部分情況下對找工作、出國申請的幫助並不大。
統計意義上O獎獲得者的畢業去向也往往不錯,因為這部分人的綜合素質比較高,往往GPA也處於專業前列,課外也做了很多別的事情。
(2)對找工作(IT
⑵ 美賽e題是什麼類型
美賽e題是環境科學題。
美賽賽題類型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目前分為兩種類型,MCM(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和ICM(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兩種類型競賽採用統一標准進行,競賽題目出來之後,參數隊伍通過美賽官網進行選題,一共分為 6 種題型。
在比賽期間,由三名學生組成的競賽團隊解決以下六個問題中的一個。MCM問題A(連續),MCM問題B(離散),MCM問題C(數據洞察),ICM問題D(運籌學/網路科學),ICM問題E(可持續性),ICM問題F(策略)。
⑶ 大學生美賽是什麼
大學生美賽是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也稱為世界大學生數學建模,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是一項面向大學本科層次的一個國際性比賽,題目類型有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MCM)和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ICM)兩種。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MCM),俗稱數學建模競賽,有三道題:problem A,problem B和problem C。A題是連續型的題,B題是離散型的題,C題是數據處理前或岩的題,大都是會給出大量的表格數據進行數據處理。
美賽的意義
從大學生角度來說,美賽是一個任何學科都可以來參加的建模比賽。它非常考驗同學們在短時間內對於具體問團掘題的解決能力和合作能力,可能平時學習的建模知識比較死板,但是美賽能夠讓你感受如何將工具運用到世界中的大大小小問題中,如何來自洽邏輯,如何用建模的視角來觀察每一個問題,如何短時間內搜尋資料來完善補充自己的結論。
如果能夠慧御找到合適的隊友,只要有合適的時間,就算不為了獎項,僅僅來感受建模的魅力,參加一次美賽也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