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本專業學的不好
『壹』 為什麼學了四年本科感覺什麼都沒學到
本科階段有四年學習時間,主要學習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本科四年畢業,如果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是「正常」的感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本科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差」
本科階段是「通識教育」,強調通用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沒有強調實用性!以工科為例:大一大二階段,主要學習數學、物理、化學、信息、英語等基礎課程;大三大四階段主要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對某一個具體的專業來說,這些課程也是「專業的」通用基礎課程。四年本科的學習,其實都是在學 「基礎知識」,給人感覺確實「沒用」!個人如果在專業上繼續「深造」,這些基礎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非常有用!個人大學畢業如果繼續從事大學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就會發現本科階段的專業知識「用得最多」!
二、本科階段缺乏「實戰訓練」
本科4年的課程很多,平均每學期6-10門課程!此外,大一大二要考「英語四、六級」,大三大四要准備「考研、公考」等!本科四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導致課程學習的質量很差,對專業知識只能「生吞活剝」,缺乏「實戰訓練」!因為沒有實際應用,個人會感覺所學的知識沒有用,也就是什麼都沒有學到!現在教育部已經在高校改革,本科階段減少總學分,也就是減少本科的課程,增加實踐環節!
三、與學習態度有關
本科階段的學習需要「自我修煉」!大學的學習環境相對寬松,學校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發展自己,因此學生需要自己決定「將來干什麼」!部分學生本科階段目標不明確,不知道將來想幹啥,學習的目標就是考試、混文憑,四年本科確實什麼都沒學到!
在校大學生可以閱讀本人的文章《大學生的「自我修煉」》,可以為大學階段的學習提供參考!
您別說,我最近跟我女朋友有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女朋友今年應屆畢業生,也是國內的一本,雖不是985 211 但也不是野雞大學。4年下來感覺收獲不高,她最有收獲的那一年就是她去美國交換的那一年。當然啦,很多人跟她一樣進了大學一開始不是抱著學習的目的而是放鬆的目的,畢竟高中真的苦,進大學是來體驗快樂的。我自己大學是在美國上的,學的還是比較多,文化上面最多了,比如如何融入美國 社會 ,學習了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書本的知識想必跟國內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換個語言而已,說實話讀完本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本科的課程真的都是基礎課,哪怕是專業課也是很基礎。這些基礎對我找工作你說有影響嗎?肯定是有的,如果我從事相關專業,但是你說影響很大嗎?真的不大,感覺進 社會 又是從零開始。我女朋友最近剛寫完畢業論文,她一開始都不知道怎麼寫。不過我覺得每個不一樣,一個有規劃的大學生,一定每年都在做計劃的,比如大一要完成什麼,大二要幹嘛,比如要有一次有意義的實習,最好是大公司,雅思托福要考到多少,學校社團活動要參與多少,感覺這些活動都很有意義,但是要有目標吧。有些人四年下來肯定就是每門學科過了就好,有些人可能要高分過然後考研。
不過說實話現在很多人讀大學都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學習,而是先拿一個文憑再說。真的有四年時間給你去坐自媒體,也許現在你的起點比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高。但是讀大學是一個穩妥的選擇,也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經歷,認識了很多同學,也學了一些知識,它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價值觀。但是我學到了很多嗎?確實沒有多少,或者說我學到的東西更多的是體驗在生活層面上,而不是知識層面上。我不是一個學霸,我想學霸的答案可能跟我不一樣。
其實很多人在大學四年都會有這種感覺。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舉一個例子吧,咱們先不說大學四年吧。就算是一個學期過去,是不是很多人都會說這個學期過去的真快。而且,尤其是大學,在面臨著結課考試、期末考試,大家是不是都是兩三天復習完一學期的課呢?是不是一邊復習一邊說,「如果這次不掛科,下個學期一定好好學習,重新做人」?這就是了,大學四年的荒廢感來源於每一天的「拖延」。
這次疫情,很多學校都不返校,學生又在家裡完成多少校內本該學習的知識呢?就算部分學校可以返校,學生是不是說著「千里回去掛科」的話呢?學校是一個相對來說很寬松的地方, 因為大學高校需要學生們在大學四年有著寬松的環境進行思想的碰撞,所以對學生不該有著嚴格的規則限制 。而大多數學生因為學校對學業管得不嚴,又剛從高中解放出來,肆意放縱自己的懶惰。當然,因為在以往的學生時期,不需要自律,每一天都有人給布置相應的任務。大學沒有,在以往沒有培養出來的自律習慣、自學習慣,在大學里也不可能一下就有的。
如果一個學生有著較強的自覺,他不會問這個問題。問這個問題的往往是沒有自律習慣的同學。而很多人在大學四年中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一部分人,因為受到挫折,可能會意識到,進而改變自己的陋習。比如說,四六級多次沒過、考試真的掛科的。這些打擊說不定能夠敲醒他們。
而真正不幸的人是什麼樣的呢?是有些「小幸運」的人。他們可以4級考試,425分低分飄過,被同學們考前當成錦鯉而沾沾自喜。他們可以在考前四處打聽去年的考題,進行「重點復習」或者是在同宿舍或同班的學霸室友的幫助以及老師的平時分,勉強及格。雖然嘴上說著「下學期一定好好學習」,但每次都是險之又險的僥幸過關。這部分的人幸不幸運?幸運,可到大學四年最後,沒人能為他幫助他改變,也沒人能夠幫助他實現水平的提高。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大學生四年就這么荒廢過去的原因。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在讀研究生,在我大三的時候也考慮了這個問題,正好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有這種感覺的人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類人呢 ,在高中時聽高中老師每天說,等你們上了大學就隨便玩。這一部分人引以為真,真的每天都在玩,加上我們國家大多數的大學時不要求上課紀律,或者紀律抓的不嚴,所以這類人上課玩手機,或者乾脆翹課。等到期末考試的時候背背老師畫的重點,得個六十多分,考完試背的那一點點東西也乖乖得還給老師了。這類人本身就什麼也沒學到,自然感覺什麼都沒學到。
第二類人呢 ,在大學按部就班,老師上課講得好好聽,課後完成作業,考試認真復習,有了一個好成績。但是他學得東西沒有機會去使用到實踐中,以我自己為例,我讀的是化學專業,在本科得時候覺得這些知識只是我通過考試得工具,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我發現以前那些我認為沒什麼用的知識,真的可以應用在各個地方。我才知道,才發現我其實本科得時候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你是這類人,我建議你多參加專業領域內得實踐,把知識用到實踐中,收獲物質獎勵得同時也增加了自己對自己得認同感。
您好,我是Kiki, 非常榮幸能夠受邀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您的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已經畢業的,甚至畢業很多年之後再回想自己的大學生活時,都會有您的這個感受:在大學思念似乎是什麼都沒有學到。
我想跟您分享的一點是: 凡事存在即合理。
很多人上大學都感覺自己都沒學到,但是仔細一想,真的是嗎?畢竟題主也只是說這個「感覺」,這只是自己的主觀臆斷,並非客觀事實。因為,如果去掉這四年,直接走入 社會 ,想想又會有如何「感覺」呢?
在這里像跟您分享個身邊的真實實例,這個事情發生在一個遠房表妹的身上。當初高考成績下來之後,她的成績不是很理想,自己也不想上,她家人就給她安排了一個技校,女孩子嘛,家人總是覺得去當個幼師是最好的,她也去上了。上了兩年,畢業找工作,學校給分配了一個幼兒園,實踐出真知,每天面對哭哭鬧鬧的小孩子,她真的是不喜歡,於是後悔當初自己沒上大學。因為,她面對的不僅是孩子們哭鬧的壓力,更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擔憂。這個實習的幼兒園是個很小的幼兒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各方面要求有了變化,但是想到大些的,更正規的幼兒園,必須要有大學文憑在先,她跟我說她現在在自考大學的文憑,真的很後悔自己當初沒有選擇上大學。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許會有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受,的確,大學就是個小 社會 ,即使專業知識學的並不扎實,它也增加了你很多的閱歷,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
其實,Kiki今天想跟您分享的是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當然,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努力就是一種進步,因為任何時候改變都不晚。現在覺得大學四年沒有學到什麼,希望在很多年以後再次回顧過往,不要感覺自己工作之後依然沒有什麼長進!要加油嘍!
請關注@職場賦能Kiki,喜歡 探索 職場更多可能。希望我今天的閱讀能夠給您帶來更多深入的思考。謝謝您的閱讀。
我相信這是一個困擾99.9%大學生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因為基本上所有人吧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感覺自己學了4年,可能什麼都沒有學到,呃,文科生尤其是當然理科生的話可能還會好一些。
其實從一種功利的角度講,可以說是只有你能夠在生活中用到你學的東西,並且還是隨時用的時候,你才會覺得學有所用,覺得自己4年沒白學,否則一些隱性技能,比如說物理化學這些的,可能只有到限定的地方用才能用得了(研究院,工廠, 科技 企業等等),所以說你會覺得自己好像啥都沒學一樣,因為日常生活中你物理化學這些東西真的很少用。
其實這個問題更應該分文理和分專業,比如說文科裡面如果你學語言的話,最起碼你4年之後自己有沒有學到東西,那通過你學的那個語言就可以看出來,比如說你可以看看你所學那門語言的報紙,電視劇電影,或者跟那個你所學的語言的母語母語國的對吧,母語者進行交談,如果能很好的看懂聽懂並且交流,那就是學到東西了,就不會有這種4年沒學到東西的感覺,那如果是理科的話,比如說人工智慧或者是編程等等,這些的話只是能拿上就用的,所以說你也會感覺自己能學到東西。
其實可以放寬心態,因為等用的時候,你的價值就自然會體現出來。
大學四年是學習一些本專業最基本的入門知識與專業術語等。在你潛意識里可能覺得很普通或很簡單,但這些是其他外人不知道的。所以你還是學習到了東西的~
在我大四快要畢業的時候也自問過同樣的問題,大學四年感覺啥都沒學到,別人給我的意見是你學到的東西將來你不一定用得上,因為你將來不一定做你本專業的工作,真的是一語被他說中了。
我本科大學專業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畢業後去奇瑞做了兩年的 汽車 零部件製造工藝,整天和工廠打交道,生活圈子很小,其實待遇也一般。於是偶然一個機會去了一家市政設計院轉行作市政工程設計,跟著師傅多看多學多問,多花時間熟悉了解設計規范,也很快適應了新的工作。市政設計設計工作打交道的圈子很大,認識的人也很多,而且還可以考二建等其他的證書來提升自己,掛靠下一年的生活費就有了。
總是,本科還是盡量把基礎課、專業課都學好,不管將來幹啥,知識不分優劣,都是能充實和提升自己的,若是將來從事本專業的工作,那更得好好學習了,基礎扎實了將來工作也能游刃有餘了。
我大學畢業後也有這個感覺,四年一晃而過,專業課學的啥一點沒記住,感覺這四年白白浪費了,沒有什麼長進,還好考上了理想學校的研究生,也算是一點慰藉。而且越是普通學校的學生虛度光陰的可能性越大,這是由周圍環境導致的,想想你周圍的同學,你舍友都在打 游戲 追劇,你一個人得耐得住多大的寂寞才能去圖書館或自習室學習。
大學的評價機制與中學不同,大學是靠學分畢業的,考試及格,學分修夠就能達到畢業的要求,對分數沒有特殊要求,所以對很多從痛苦的高中生活解脫的人來說大學終於可以放鬆了,既沒有父母和老師的約束,也沒有過高的考試目標的達成,彷彿脫了韁的野馬任由自己的意志在空虛無聊的事情上虛度光陰。所以大一大二如果沒有明確目標的話很容易就荒廢了。到了大三,要思考是否考研或考公務員以及找工作等事情,這時候的現狀是前兩年的專業課都沒好好學,可能一點基礎沒有,考研從頭復習不現實,更有可能破罐破摔聽天由命。但凡開始思考自己今後的人生路多多少少都會開始著手准備,不會沒有一點收獲,歸根結底還是自己對人生的規劃和個人追求導致的,自己沒有對更高目標的追求就不會主動思考未來的方向,更不會為未來做准備,荒廢四年時光是很容易的。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為今後做准備,你學過的專業知識,讀過的書,遇到的事,總結的經驗都會內化成自己的思想體系,都能在未來的某一時刻派上用場,所以業有可能自己覺得沒學到東西,但這些年的耳濡目染,與周圍同學的交流交往都會潛移默化地對自己產生一定影響,這時候的你與四年前的你已經大有不同,只是自己沒發現而已。
『貳』 大學專業學不懂怎麼辦
您好,大學里的課程大部分還是專業比較強,部分同學可能學起來很吃力,首先的話咱們應該先努力,可以尋找一些方法,第一可以利用空閑時間自學,第二,可以多和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多溝通,交流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看看是否那個環節出錯,祝您好運
『叄』 大學最垃圾的十大專業:張雪峰最不建議上的專業
說到選專業,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要避免報考那些垃圾專業,那麼張雪峰最不建議上的專業有哪些?大學最垃圾的十大專業又是哪些呢?針對這兩個問題,老師本期會進行詳細解答。
(3)歷史學
歷史學專業的就業面相對要窄一些,除了以後可以做老師、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從事研究工作等,基本沒有什麼其它選擇。並且近年來該專業畢業生已經嚴重飽和,所以就業率較低,在教育部警告的紅牌專業中,已經連續多年上榜。
總結:以上的專業,不是不建議大家報考,而是這些專業就業門檻較高、就業面較窄,所以為了以後有更多的選擇,大家在報考這些專業之前,需要多考慮一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