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課程體系
⑴ 美國大學的學分制度是怎樣的
很多家長和同學不明白美國大學的學分制度,今天為大家來詳細解釋一下。美國的學分制是一個很復雜的體系,留學費用的學費按照學分收取的方式同樣因校而異,因專業而異,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分「單價」各不相同,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學分「單價」也不同。
首先,我們要注意學時(Credit Hours)和學分(Credits)的區別。
學時代表了一門課在每一個星期上課的時間,比如一門課是每周一三五的9點到10點,那麼這門課的學時則是3學時。
而學分則是這門課可以給你提供的計算進畢業要求中的分數,每一個學校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經常會看到一樣學時的課程在不同學校里可以換取1分或者3分等不同的學分。
大多數雙學期制的學校為了方便,計算的時候1學時等於1學分,一般要求畢業生在學校修滿120學分。但有些文理學院,或者學分制度設計的實在差得要命的大U,一門3學時的課會等於1學分。相應的,這些學校的畢業要求可能是30-40學分不等。
畢業要求的學分也可以粗略地用來判斷一個學校本科學術的要求嚴格與否,只要在判斷的時候根據學時來判斷比較即可。比如,一所畢業要求30分的學校,按照3學時換1分,畢業需要3*30=90學時;而一所畢業要求120分的學校,1分的課程是1個學時,也就是說,要從後者畢業,要比前者多上30個學時的課程。後者的畢業要求顯然更高。
另外,美國大學的課程基本會以選修為主,自由度比較高。
不過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大學還是會要求必修一些領域的基礎課程(General Requirement),比如數學、科學、哲學、外語等(這些一般也是AP或者SAT科目能夠換取學分的領域)。在這些領域下,學生依然可以自由地選擇具體要上哪一門課。
美國大學學分制度按照其選課形式不同可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種是全開放選修 ( 也稱自由選修 ):這是美國大學學分制實行初期的一種選課形式,目前只有少數高校仍在實行。這種形式除了一般只規定英語和現代外語為必修課外,其餘均為選修課。
第二種為半開放式選修:這種形式一般在美國工科院校實施,通常規定選修課比例在 20% ~ 40% ,其比例相對於自由選修學分制要小得多。
第三種為主輔修課程並行式學分制:這種形式將學生應選修的課程劃分為主修課與輔修課,且主修課所佔比例大於輔修課。例如,加州大學規定的主修課比例為 70% ~ 75% ,輔修課則為 25% ~ 30% 。
第四種是分組選修學分制:這是一種專業課與基礎課並舉的方法,強調低年級學生要通選不同系、專業的基礎課程,廣泛涉獵,其目的在於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接受不同思維的訓練。目前,美國大多數高校都實行這種選課方式,反映了其重視基礎知識及培養通才的教育理念。
學校對學生沒有嚴格的年級與班級劃分,一般按照所修學分數決定所屬年級。 24 學分為一年級, 25 ~ 55 學分為二年級, 56 ~ 89 學分為三年級, 90 學分或以上為四年級。
說到這個,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一般的美國大學要怎麼畢業吧,方便想要提早畢業節省時間或者費用的同學們。一般學校對於畢業可能包括的要求有:
1.滿足基本畢業要求學分、專業內要求學分、專業外要求學分和基礎畢業課程
2.滿足成績要求(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分數不能低於C,否則不予計算學分)
3.至少有X個學期在校上學(而非StudyAbroad或者是轉換太多學分導致不用在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