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春考專業
『壹』 有沒有通過春考烹飪專業,進濟南大學的學長學姐,我是女生,選了春考的,烹飪專業,想了解一下大學里這個
要看你學的是什麼了,我學的中餐,我們的課程大致如下。
1.烹飪工藝:
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課程,課程包括兩個部分,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各有一本教材。
理論部分分為刀工、火候、初加工、湯、熱菜調味、冷盤調味、烹飪技法等。
即使是教我們理論的老師,一般也都是在行業里幹了很多年的大廚,有川菜大師、中國烹飪名師之類的頭銜。相對來說,確實比新東方好很多。新東方呢,他們每年都會來我們學校招畢業生的,我們這些畢業生去了,過兩個月就可以在那裡當老師講課了。
實踐部分還是比較開心的。
實踐課要去實驗室,實驗室就是一個有10口爐灶的廚房。
實踐的內容和理論部分相對應的。比如理論課學了刀工,就給我們發蘿卜、面團什麼的,練習切不同的刀法。比如理論課學了滑炒,那可能實踐課就是做魚香肉絲、白油肉片之類的。
實踐課一般是一周一次,6個課時,4個半小時左右。前兩個課時老師進行操作,如果是做菜,通常是3個菜,老師做完,我們一人一筷子嘗一嘗。然後就是自己操作,分組做菜,3個小時的時間,每個人做出把老師教的3盤菜做出來,給老師打個分,點評幾句,就結束了。(當然,這些菜我們就理所當然的收入腹中)
2.面點工藝
和烹飪工藝相似,只是把做菜換成了做面點。
學了幾十種面點,最好吃的南瓜蒸餃,這種蒸餃是用沸水面團製成的,看起來普通,但吃起來完全停不下來。我們期末考試,抽考題,我抽中了南瓜蒸餃,望著身邊抽中麻團、包子的那些同學,頓時感覺自己站到了鄙視鏈的頂端,開心的一下午。
3.烹飪化學
宏觀世界裡的糖醋排骨是排骨,在微觀世界裡是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等。當這塊排骨從粉嫩變成深棕,從生腥變得熟軟、從沒有味道變得香糯可口,都是排骨中的各個物質不斷發生反應的結果。
我們烹飪專業自然無法對化學有什麼深入的研究,但和飲食相結合的部分,我們需要了解一些。
4.中國飲食文化概論
當時真是年輕,光想著在學校里能多學會幾個菜,像飲食文化這樣的課程,就覺得無聊不耐煩,還逃了不少課,現在是很後悔的。
說起來,幾乎任何學科在烹飪面前都是晚輩,從人類開始使用火烹制食物開始,烹飪史就開始了,除此之外,估計也只有打獵史比烹飪史更早了吧,可惜現在沒有打獵這個專業了。了解烹飪的歷史演進以及烹飪文化,知道那些重要的變革推動了烹飪的發展,對更深一步了解烹飪真的是很有好處的。
5.烹飪營養衛生學
我們專業的全稱呢,其實叫烹飪工藝與營養,飲食行業,食品安全最重要了,作為食材和食客的中介,我們廚師當然也不能忽略食品的衛生與營養。話說,我們烹飪專業的學生除了廚師證,最後大多還能拿到一張高級營養師資格證呢。
5.食品雕刻
第一學期學雕花,各種花,月季、玫瑰、菊花等等,然後是橋啊、鵝呀、塔呀之類雜七雜八的。
第二學期雕刻就成了選修課,就開始雕一些大件,龍呀、鳳凰呀、鷹呀什麼的,像我這種手殘黨就自覺退下啦。
6.菜餚創新設計
我們這些學生比起社會上的廚師呢,最引以為豪的就是擁有理論知識了,理論知識是幹嘛用的呢?肯定不是用來切土豆絲的,那就是用來創新菜餚咯。
這門課是最後一學期上的,老師講了半學期創新菜的一些思路,然後就是我們自己創新菜餚了,創新出來的菜餚就算是畢業設計中的一項了,哦,對了,我的作品是菊花壽司。(這個菜後來被不少人笑過,哎,當年呢,菊花還只是一種秋天盛開的花,如果在這個名詞前加一個動詞呢,通常還只是」賞「)
大二的時候要分方向了,3個方向,分別是中餐、中點、廚房管理。
中餐就是在中國的4大菜系外加北方菜、東南亞菜、清真菜、日本料理、西餐中選修3門。
中點也是從各大點心派別中選修3門。
我這個腦殘選了廚房管理。
管理?天,我4歲的堂弟說自己是奧特曼,對我各種拳打腳踢加激光波,我都管不住他,還管別人?
我選管理是因為當時就對快餐蠻有興趣的,但是只有管理方向有快餐課程,於是我就選了管理。結果這門課的老師是一個沒有實踐經驗、又完全沒有獨立思考的老師,對我們照本宣科了一整年,好心傷。
管理方向的另外兩門課程是廚政管理、超市熟食管理。
廚政管理是講餐廳廚房的設計、組織結構等方面的內容。
超市熟食管理,就是那些在大超市裡能買到的熟食冷盤,我們這門課就學者做這些。
接著簡單地說說系選修課
1.烹飪美術
是的,我大學里唯一掛掉的一門課就是它了。為什麼要有這門課呢?因為菜品不光是要好吃,還要好看嘛,怎麼擺盤、怎麼選漂亮的餐具,就涉及到提高藝術鑒賞力的事情了。
我呢,屬於不作死就不會死那種,結課考核不難,要求在2課時內畫個xx圖形(xx是專業名詞,具體我給忘了),是很簡單的,我畫完了,時間還早,感覺無聊,就在上面添幾筆,添完幾筆還是無聊,就又添了幾筆,總之,最後的成品就不再屬於這個xx圖形了,我就成了全校唯一一個把這門課給掛掉了的孩子。(不過補考的時候,同考場的同學在奮筆疾書做英語閱讀理解的時候,我拿張A4紙畫小人,心情有多好你們知道嗎)
2.宴席菜單設計
餐廳里做一桌宴席,幾個冷盤?幾個熱菜?幾個湯?顏色怎麼岔開?味型怎麼搭配?食材怎麼選擇?價格怎麼才合理?大菜和小菜怎麼取捨?等等等等
3.葯膳學
這個我沒選修,不是為了黑中醫,純粹是因為我不喜歡苦味。
4.廚房英語
我們烹飪專業的學生,課程結束之後,大概有四分之一去了國外當廚師,出國之前要把廚房英語學好。等到了國外,人家外國大廚說一句「哎,哥」,咱不至於舔個臉站在那回一句「咋的了,哥們。"而是麻溜地去拿倆雞蛋。
5.餐飲業發展趨勢
具體的課程名稱我給忘了,反正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大概講了講餐飲的各種業態和趨勢,後來老師還帶我們去參觀一些連鎖餐廳、五星級酒店之類。
6.地方特色小吃
這門課的老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他見多識廣,給我們講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他給我們提了一個命題,美食到底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他給我們的答案是他也不知道,我覺得有道理。
還有一些課程的,不好意思,因為有些我沒有選修,還有些老師講的太枯燥,我逃了很多,就漸漸給忘記了。
當然,專科院校要求的英語呀、思修呀、計算機呀、馬毛鄧呀,我們肯定也是有滴。
總之呢,我們的課程還是蠻豐富的,但我也不好評價這些課程設置的好壞。有不少人樂在其中,也有很多同學呢,覺得課程亂七八糟的學著煩,覺得大學白上了,不如早點到餐廳掂勺子。
這都無可厚非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