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科研立項名單
㈠ 關於1984年春晚
王碧雲,生於1931年,祖籍台灣彰化。受家庭熏陶(父親王慶勛是中華口琴會創始人),王老師自幼學習鋼琴、手風琴、口琴,打下了良好的音樂基礎。她從1952年至今,一直在總政歌舞團從事手風琴演奏,曾多次立功獲獎。在幾十年的演奏生涯中,王老師隨總政歌舞團多次出訪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朝鮮等國家,她的手風琴演奏受到了各國觀眾及音樂家的高度評價,前蘇聯報刊對總政歌舞團演出的節目評論中把王碧雲譽為「金手」。多年來,她改編了不少優秀的手風琴作品如《步步高》、《晚會圓舞曲》、《水兵圓舞曲》等, 受到人們的喜愛。手風琴是王碧雲老師的畢生熱愛的事業,她對手風琴的執著追求至今絲毫不減。目前,她仍然堅持教學和練琴,並參加各種演出活動。她那雙眸子依然神采飛揚,纖弱的身軀依然精力充沛。
張自強夫婦將他們對藝術執著的愛傳給了下一代。在他們的啟迪和精心培育下,幾個孩子從小都愛上了手風琴,並成為出色的手風琴演奏家。女兒張力萍曾經是中央樂團的手風琴獨奏演員,兒子張國平15歲就考入中國廣播藝術團。他們經常舉辦家庭音樂會,手風琴重奏成為了一家五人的節目。他們根據外國古典樂曲改編的五重奏曾在電台播出;他們又曾同時登台在人民劇場演出。一家五口,同執一種樂器,而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這在中國恐怕是獨一無二的。
尤其是張自強之子張國平,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一名優秀的手風琴演奏家,他不但具有嫻熟高超的演奏技藝,而且具有深刻、細膩的音樂表現力。他曾多次在北京音樂廳成功地舉辦了獨奏音樂會。又曾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手風琴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他還曾與母親一道在美國洛杉磯、達拉斯舉辦「母子手風琴音樂會」,獲得很大成功。近年來,他多次代表中國出訪了世界各國,2001年,他又在美國五大城市成功地舉行了個人巡迴音樂會。他的出色表現曾得到世界著名手風琴大師、丹麥哥本哈根皇家音樂學院莫根斯·埃爾加德教授的高度贊揚。
作為中國手風琴事業的開創者之一,張自強老師非常關心中國手風琴事業的發展。目前他擔任中國手風琴學會會長職務。在他帶領下的新一屆領導班子,共同制定了手風琴的長遠發展規劃和工作戰略。他認為,中國手風琴作品的創作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沒有創作就沒有發展。中國手風琴作品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手風琴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推動中國手風琴創作,張老師倡導和組織了第二屆中國手風琴作品比賽。這次比賽評出了體裁多樣、風格各異的手風琴作品二十餘首,豐富了中國手風琴的作品資源庫。目前他們正在籌備第三屆乃至更多的作品比賽活動。
談起采訪張老一家,張自強老師一直是謙虛地推託。他說,用一個「愛」字就可以表達他們全家對手風琴的感情。他們也僅是中國眾多的手風琴熱愛者中的一員。面對著這對年逾古稀的前輩,我這個作晚輩的心裡再一次湧起熱潮,再一次被他們對手風琴事業的無私和熱忱所感染。
人生短暫,事業永恆。中國手風琴正是有了一批這樣執著的奉獻著,才有了今天的新氣象。中國手風琴的後繼者將在老一輩的激勵下,為手風琴事業努力耕耘。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也為張老一家祝福,同時也為中國手風琴事業祝福。
㈡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科研情況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設有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經濟與社會史研究所、簡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十五至十八世紀世界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後世界研究所、阿拉伯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簡帛研究中心、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分別於2006年、2007年入選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03-2010年6月,該院教師在海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49篇,出版學術著作95部。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155項,到賬科研經費2084萬元。其中,承擔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4項,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寫專項3項,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0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及一般項目23項,《清史稿》修訂工程4項,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工程4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34項,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11項,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3項,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2項,該院還主辦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人文論叢》、《簡帛》等公開發行的學術集刊。其中,《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已連續出版25輯,在國內外同行中有重要影響,2007年入選CSSCI學術集刊刊源。
該院擁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和「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2006年,「211工程」二期建設項目「中國文明進程與世界歷史整體發展」順利通過國家驗收。2008年,「新資料整理與中國古代文明進程研究」、「世界歷史整體發展中的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研究」這兩個「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成功立項。2004年11月,歷史學、哲學、文學三個一級學科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為依託,共同承擔了「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二期建設項目「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創新基地」的建設任務。2008年,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成為「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拓展項目平台。
㈢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和武漢東湖學院是同一所學校嗎
不是,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法學院是公立的專門為法學專業的分校,直屬於湖北大學。專
主要屬培養的就業去向:
1.各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院的主要工作崗位。
2.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機構、社區、司法助理崗位。
3.各級各類企事業單位中的法律事務部門。
4.新聞出版單位的法律專欄、專版的采訪編輯崗位。
5.其他適合相關專業或個人特點的崗位。
武漢東湖學院是一所民辦的理工科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主要院系有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文法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