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的老師待遇怎麼樣跟常州工學院和江蘇工業學院比呢有發展前景嗎英語專業
A. 常州工學院在江蘇排名第幾啊
江蘇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美麗富饒的長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文化最發達、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江蘇普通高等教育規模位居全國第一,碩士以上研究生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全省共有國家重點建設的「211」高校11所。全國首批擁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江蘇有9所。
1、南京大學
211工程和985計劃首批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擁有院士人數緊次於北大清華,綜合實力網大連續10年排名全國第三。自然科學全國第一、社會科學全國第二。國際聲譽全國前茅,1992年以來,南京大學被國際權威的科研檢索資料《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論文數連續14年位居中國大陸高校首位,被引用論文數也連續15年位居中國大陸高校第一。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2、東南大學
211工程和985計劃首批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之譽。工科全國五強,全國科研綜合實力十強高校之一。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11工程首批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隸屬國防科工委,有工程院院士7人。在直升機技術、無人駕駛飛機技術、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等15個研究方向居國內領先水平,結構強度與振動、航空發動機技術、民航交通運輸等21個研究方向居國內先進水平。研製並生產了"長空"無人機系列、雲笛無人機、無人駕駛直升機、AD系列輕型飛機等,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數量連續9年居全國高校前10位。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4、南京理工大學
211工程首批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隸屬國防科工委。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內一流,擁有5個國家重點學科,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1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在總共15次江蘇省高校大學生數學、物理競賽中,學校獲獎人數10次名列第一。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
5、河海大學
211工程首批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全國首批擁有研究生院的52所高校之一,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專業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等全國名列前茅。
6、南京師范大學
211工程首批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有「東方最美麗的高等學府」美譽。是首批具有整體教授審定權的兩所高校之一(南北高師之南高師),是我國首批對外開放高校之一,是可以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本專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是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和首批華文教育基地,與世界上22個國家和地區的72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接受來自122個國家或地區的留學生。學校圖書館藏書250多萬冊,為江蘇省第三大圖書館,仙林校區敬文圖書館為江蘇省最大、設施最好的高校圖書館。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7、蘇州大學
211工程首批建設的教育部及地方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前身為創建1900年的東吳大學。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30個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專業學位博士點、98個碩士點以及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本科專業85個,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點、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1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中心,2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廈門大學
8、南京農業大學
211工程首批建設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一所以農業和生命科學為優勢和特色,農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文學、法學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學農學院和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至今已有百年辦學歷史。南京農業大學擁有8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6個部省級重點學科,11個博士後流動站、62個博士點,103個碩士點,辦學實力列中國高校30強。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9、南京醫科大學
省重點,是國內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高等學府,全國首批六年制醫葯院校(1962年),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1年),3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基礎醫院、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5個,學位授權點已覆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6個學科門類,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和7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7個江蘇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衛生部認可的全國進修基地和教育部批准接受留學生學習的高校之一,與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一起成為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333工程」培訓基地。全國三大醫科大學之一。
10、中國礦業大學
211工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7個國家重點學科,9個博士後流動站人。礦業大類全國第一。全國綜合實力排名50強。
11、江南大學
211工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在輕工、食品、生物工程、紡織等專業國內一流。輕工業大類全國第一。
12、江蘇大學
省屬全國重點大學,百年辦學歷史,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大學之一,全國首批擁有博士、碩士、學士授予全的大學之一。全國綜合實力排名60強。
13、中國葯科大學
211工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我國最早獨立設立葯學的高等學府,葯學門類國內最齊全的大學,是世界唯一接受葯學留學生、高級訪問學者的基地。
14、南京郵電大學
省重點,6個博士點,11個省部級實驗室,信息、通訊、電子、計算機等學科上藏書全國名列前茅。科研成果全國50強。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
15、南京工業大學
省重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化工大類全國二強之一,建築大類全國五強之一,大學排名60強之一。
16、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全國重點高校,原南京氣象學院,兼並北京氣象學院組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擁有院士16名,在大氣科學、信息科學、環境科學門類全國名列前茅,擁有氣象類5個博士學位,大氣科學一個博士後流動站.
17、南京財經大學
省重點,依託經濟強省的江蘇,發展迅猛。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高校優秀學科梯隊和3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設有中國糧食流通管理培訓中心、國家糧食局糧油質量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理學院、科技開發服務部等社會服務機構,被國家經貿委確定為"十五"期間首批承擔工商管理培訓的56所資格院校之一。23個碩士學位授予點,財經類8強之一。
國內有比較資質的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廣州外語外貿大學
18、揚州大學
省重點,擁有24個學院,88個本科專業,十一大學科門類,在農學、動物醫學、法學、食品科學上排在全國前列,全國大學排名70強之一。
19、南京中醫葯大學
省重點,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部級重點學科7個,3個博士後流動站,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國家針灸學培訓中心,全國臨床葯理基地,中醫文獻檢索中心,國家基礎學科培養基地,穩坐中醫葯類全國三甲.
20、南京林業大學
前身為中央大學林學院和金陵大學的森林學院的綜合體,綜合實力林業類排名第一的大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流動站,在生態學、木材科學與工程、輕化工程、林木遺傳學全國排名第一.
21、徐州醫學院
學院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為徐州醫學院。現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培育點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重點學科建設點2個,省級優秀學科梯隊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有1個省級研究所,5個研究所和6個研究中心。麻醉學全國第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全國名列前茅。
22、 南京藝術學院
我國最早創辦及建制的藝術院校,有近百年的歷史,在美術學、音樂學、藝術學、設計學、文學等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美學、音樂學2大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在國內藝術院校中名列榜首。
23、江蘇科技大學
1個國家級學科,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國防科工委與江蘇省共同建設的省重點大學,船舶大類全國排名第一.
24、徐州師范大學
素有「蘇北的北師大」之稱,是江蘇省蘇北地區辦學歷史最長、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省屬師范大學。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2個校級重點實驗室。
25、南通大學
原南通醫學院、南通師范學院、南通工學院聯合組建,涵蓋文學、理學、工學、醫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等九大學科門類。設有 21 個學院、 1 個繼續教育學院和 1 個獨立學院;設有 73 個本科專業;擁有 1 個聯合培 養 博士點、 43 個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 1 個省高校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 6 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高校重點建設學科、 1 個省級「 135 」醫學重點學科、 9 個省臨床醫學重點專科, 1 個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 3 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 5 個省高校優秀學科梯隊。
26、南京審計學院
審計學為國內品牌專業,金融學為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點。有4個部級重點學科。現有江蘇省審計信息工程重點建設實驗室、中國內部審計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績效評估研究院、國民經濟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1個研究機構。審計學專業全國排名第一.
27、南京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自動化、電力系統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等專業上很具有特色,有4個專業被教育部命名為「示範性專業」。
28、蘇州科技學院
學校現有城市規劃、環境工程、結構工程、世界史、防災減災、專門史、應用數學、應用化學、市政工程、倫理學等10碩士學位授權點。現有結構工程、世界史、環境工程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特色專業——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2個省(部)重點實驗室——環境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和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29、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劉繼南教授兼任南廣學院院長,設立21個本科專業(67個專業方向)。
30、江蘇技術師范學院
是江蘇省唯一一所以工科專業為主、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省屬本科師范院校,是江蘇省職教師資培養基地、職教師資和管理幹部培訓中心、職教科研和信息中心。學院1999年被教育部列為首批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
31、南京體育學院
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競技體育訓練基地,有十七大類專業,在國際、國內大賽中取得了一系列優異成績,為國家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其中有欒菊傑、林莉、葛菲、顧俊、黃旭、張軍、李菊、閻森、陳玘九位奧運會冠軍,蔡振華、孫晉芳、孫志安等七十多位世界冠軍和世界紀錄創造者,以及一百多位獲得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教練員。
32、淮海工學院
33、江蘇工業學院
34、金陵科技學院
35、江蘇警官學院
國務院批准成為全國第一所全日制公安本科院校。
36、南京人口學院
37、淮陰師范學院
38、鹽城師范學院
39、鹽城工學院
40、淮陰工學院
41、徐州工程學院
42、常州工學院
43、常熟理工學院
44、南京曉庄學院
45、三江學院
B. 常州大學和常州工學院哪個實力更強
1.常州大學每年科研經費1個億以上(2011年到款超1.2億),常工院多少?
2.常州大內學排名全國排名311,常工院560(2012校友網版容本);
3.2012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行榜,常州大學B級(全國186省內20),常工院E級(全國330名以外,省內40);
4.常州大學教授150+,每年引進博士生60人以上,常工院多少?
5.錄取分數:常州大學比常工院文科高7分,理科高11分(2012年投檔線);
6. 專業: 常州大學56個,常工院30幾個,少了40% ,常工院所說的比常州大學更綜合結論是怎麼的出來的?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2年常州大學36項,社科基金4項,常工院幾項;
8.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數量還在增加,常工院0;
9.常州大學有,而常工院暫時還沒有的;
教育部長江學者;一本專業,碩士點,國家三大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本科單專業排名進入全國前10甚至前20的。
C. 專接本考試內容是什麼專接本升入的院校有限制嗎考試如何錄取考生難度有多大
「專接本」問答
作者:教務處
1、問「專接本」與「專升本」、「專轉本」有什麼不同?
答:「專接本」是指在籍專科生從三年級開始接讀自考助學本科課程,不必經過入學考試,學生學完全部課程成績合格,頒發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和主考學校共同頒發的本科畢業證書(國家教育部電子注冊),符合條件的由主考學校授予相應學士學位。「專升本」是指已經獲得專科畢業證書,經過全國成人高等教育入學統考錄取後,升入成人高校或普通高校成教院學習(辦學形式一般是業余形式如函授或夜大學)。「專轉本」指專科二年級或三年級在籍學生經省招生部門統一招生考試錄取後轉到本省本科高校的二級學院脫產學習本科課程。
2、問:自考助學本科專業與面向社會開考的自考本科專業有什麼區別?
答:「專接本」自考助學專業實行全日制授課形式,按原學校全日制在校生的要求管理。這些專業完全憑自學會有困難,需要進行學院的面授輔導。所學習的課程分成四類,即溝通課程、銜接課程、主幹課程和實踐與應用課程。前二類課程(約十門)可將校考成績按不同比例計入最終成績。而面向社會開考的自考專業考生平時學習形式不限,最終成績只計自考成績,不計校考成績。
3、問:「專接本」自學考試的文憑是否得到國家承認?國外也承認自考文憑嗎?
答:「專接本」學生參加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國家考試,文憑是國家承認的。目前為止,已有美、英、加、澳等26個國家承認我國自考文憑。這些國家相關院校承認我國自考部門頒發的學歷證書,允許持有學歷證書或單科合格證書的自考生進入這些學校學習,或攻讀學位或免修、減修部分課程。
4、問:參加「專接本」自考助學專業的學習最短多長時間能學完一個專業?
答:最短只需兩年左右時間即可完成學業。如果將進入專科院校的時間計算在內,完成專科和本科階段的學習總共只需四年時間,和高中畢業在全日制本科院校學習的時間相同,比「專升本」「專轉本」的時間要少。
5、問:什麼是主考學校?「專接本」的主考學校有哪些任務?
答:「專接本」主考學校是由省考委遴選的專業師資力量較強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主考學校接受省考委的領導,對專科學校舉辦「專接本」的辦學申請進行審核,制定考試計劃、進行課程分類、選定教材、編寫考試大綱、培訓師資、指導與考核實踐環節及畢業論文、對專科學校工作指導監督和檢查,參與命題和評卷,在畢業證書上副署校印。目前江蘇省「專接本」主考學校有26所。
6、問:「專接本」的課程如何設置和界定?
答:「專接本」專業的課程和面向社會開考專業的課程基本一致,但增設實踐和應用課程(三門),刪除換考課程(三門)。其課程由四部分組成:
(1)溝通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公共基礎課,5-6門。
(2)銜接課程指專業基礎課,不超過5門。
(3)主幹課程指專業課,一般為5門。
(4)實踐與應用課程包括綜合實踐、知識拓展、選修課程、社會實踐等,一般為3門,其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考核辦法由主考學校確定,並由主考學校負責考核。
7、問:校考成績如何計入最終成績?
答:溝通課程和銜接課程如果在專科階段均已學過,則其成績作為校考成績,其中兩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校考成績按100%計入最終成績;其他公共基礎課按40%計入最終成績。有的主考高校規定外語成績如已通過省組織的高校外語應用能力考試則該課程作為通過,有的學校規定申請學士學位的需通過四級考試,或自考成績達到70分以上。銜接課程的校考成績按30%計入最終成績,如果在專科階段沒有學過有關課程,可在自考前學校自行組織模擬考試,其成績作為校考成績。
8、問:報名參加「專接本」學習有什麼條件?怎樣報名?
答:要求思想品德優良,遵紀守法;學習認真、刻苦;參加「專接本」專業與專科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符合以上條件的我院三年級學生可根據自願原則向院相關系提出申請,經教務處審核,並報主考學校同意,簽訂專科學校、家長、學生三方協議書後即可履行注冊手續(根據省廳要求,開班人數應不少於30人)。
9、問:今年「專接本」的主考學校及開設專業有哪些?
答:根據我院學生的實際,與「專接本」有關的主考學校和開設專業為:南京審計學院(審計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網路),南京工程學院(數控加工與模具設計)等,其它專業正在積極籌備當中。
10、問:「專接本」的收費標准為多少?
答:嚴格按省物價局、省財政廳《關於規范培訓收費管理的通知》(蘇價費[2003]408號、蘇財綜[2003]157號文件)精神確定收費標准,並報相關物價部門備案實施。收費標准根據所學專業和主考單位的不同略有區別,每學年的學費約在5000-6專科學校學生拿本科文憑多了一條綠色通道。全省本科院校將與省內專科院校聯合,以自學考試的形式實現相同或相近專業專科文憑與本科文憑的對接,其升入本科率有望達到70%。本月26日,在省教育考試院的組織下,省內本科、專科院校將在南京會商,細化有關內容。
記者昨天從市自學考試辦公室獲悉,這一文憑對接形式在業內已有一個新名詞,叫「專接本」。4年前,蘇州及省內的部分院校就已進行了試點,效果不錯,很多專科生因此順利拿到了本科文憑。這次已是大面積推廣,全省大專院校都可參加。今年已確定推出「專接本」專業的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南京,其中有南京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大、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工程學院、南京審計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郵電大學,另有蘇州大學、揚州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江蘇工業學院、江蘇技術師范學院、江蘇科技大學、南通大學、徐州師范大學、徐州工程學院、淮陰師范學院、鹽城師范學院,共有26所高校開設。
據介紹,「專接本」的升本途徑是自學考試,由學生自願報考,報考者同樣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其開設的專業原則上在自學考試目前面向社會開考的本科段專業中選取,並在面向社會的自考計劃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實踐與應用課程。與以往的在校大專生報考自學考試相比,「專接本」要求報考的本科專業與專科專業要相同或相近,以確保升本率的明顯提高。據悉,「專接本」的升本率有可能達到70%。
據市自考辦的負責人介紹,「專接本」的招生對象有2類,一類是列入國家計劃,經省招生部門正式錄取的各類專科學校的三年級在籍學生,另一類是經市招生部門正式錄取的五年一貫制高職的五年級在籍學生。「專接本」的課程,專科學校會放在大三開始,而五年制高職校會放在五年級進行,一般只要二年,學生就能完成本科自考。「專接本」文憑由省考委發給自學考試本科畢業證書,主考學校同時附署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主考學校授予學士學位。此學歷列入國民教育系列,國家承認。「專接本」的考試時間設定為每年的4月和10月,剛出爐的相關規定已適用於今年10月的自學考試報考者,但全省高校的大規模招生將安排在明年春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編輯詞條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機械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製造的基礎理論,學習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受到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機械產品設計、製造及設備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 常識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力學、機械學、電工與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設計工程學、機械製造基礎、自動化基礎、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
3.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實驗、測試、文獻檢索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
5.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組織管理能力;
6.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力學、機械工程。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機械工程材料、製造技術基礎。
1、 培養規格
1.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具備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就業領域:
(1)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
(2)數控編程與加工;
(3)機械設計與製造;
(4)機械電子工程;
(5)機械設備與管理;
(6)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二、機械製造與自動化行業發展趨勢
加入WTO後,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的國策,使我國迅速成為世界加工製造大國。隨著外資企業的大量湧入,我國已成為加工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計算機進行機械產品的輔助設計,又能應用數控技術進行製造的人才非常緊缺,有著廣闊的就業前景。
三、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就業前景
主要到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機械製造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的工作。由於機械行業的重要性和龐大規模,需要一支龐大的專業人才隊伍。今後一段時間內,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製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從機械行業發展來看,印刷機械、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工程機械等重頭產品前景仍看好。除了這些傳統工業領域,該行業將進一步向機光電一體化發展,向光加工、環保這樣的新興領域拓展。
機械院校大連鐵道學院
南通工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太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沈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南京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華東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北京聯合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武漢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華中理工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農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上海鐵道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江蘇理工大學
燕山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武漢理工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
西南(唐山)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福州大學機械工程系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學院
吉林工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
自動化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要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路技術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能在運動控制、工業過程式控制制、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運行、科技開發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自動檢測與儀表、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和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較好的工程實踐基本訓練,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
2.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路理論、電子技術、控制理論、信息處理、計算機軟硬體基礎及應用等;
3.較好地掌握運動控制、工業過程式控制制及自動化儀表、電力電子技術及信息處理等方面的知識,具有本專業領域1-2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4.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開發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
5.在本專業領域內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過程工程基礎、電機與電力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信號與系統分析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金工實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訓練、電子工藝實習、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一般安排在夏季學期。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微電子學 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信息工程 信息安全 信息科學技術 軟體工程 影視藝術技術 網路工程 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光電信息工程 廣播電視工程 電氣信息工程 計算機軟體 電力工程與管理 智能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數字媒體藝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數字媒體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開辦院校
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比較]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比較]中國農業大學 [比較]北京理工大學 [比較]北京科技大學 [比較]北京工業大學
[比較]北京化工大學 [比較]北京交通大學 [比較]北京郵電大學 [比較]北京林業大學
[比較]北京工商大學 [比較]北京聯合大學 [比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比較]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比較]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比較]北京印刷學院
天津
[比較]天津大學 [比較]南開大學 [比較]天津工業大學 [比較]天津理工大學
[比較]天津科技大學 [比較]中國民用航空學院 [比較]天津工程師范學院
上海
[比較]上海交通大學 [比較]同濟大學 [比較]華東理工大學 [比較]上海大學
[比較]東華大學 [比較]上海理工大學 [比較]上海海事大學 [比較]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比較]上海電力學院
重慶
[比較]重慶科技學院 [比較]重慶大學 [比較]西南師范大學 [比較]西南農業大學
[比較]重慶工商大學 [比較]重慶郵電學院 [比較]重慶工學院
河北
[比較]華北科技學院 [比較]華北電力大學(本部) [比較]河北工業大學 [比較]河北科技大學
[比較]河北工程學院 [比較]河北理工大學 [比較]石家莊鐵道學院
河南
[比較]鄭州大學 [比較]河南大學 [比較]河南科技大學 [比較]河南理工大學
[比較]河南工業大學 [比較]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比較]鄭州輕工業學院 [比較]中原工學院
山東
[比較]山東大學 [比較]石油大學 [比較]中國海洋大學 [比較]山東農業大學
[比較]青島大學 [比較]山東科技大學 [比較]曲阜師范大學 [比較]山東理工大學
[比較]青島科技大學 [比較]煙台大學 [比較]青島理工大學 [比較]山東輕工業學院
[比較]濰坊學院 [比較]德州學院
山西
[比較]中北大學 [比較]太原科技大學
安徽
[比較]合肥工業大學 [比較]安徽大學 [比較]安徽工業大學 [比較]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比較]安慶師范學院 [比較]合肥學院
江西
[比較]南昌大學 [比較]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比較]江西理工大學 [比較]華東交通大學
[比較]東華理工學院 [比較]宜春學院 [比較]景德鎮陶瓷學院
江蘇
[比較]南京大學 [比較]東南大學 [比較]中國礦業大學 [比較]南京理工大學
[比較]南京農業大學 [比較]揚州大學 [比較]河海大學 [比較]江蘇大學
[比較]江南大學 [比較]南京林業大學 [比較]南通大學 [比較]徐州師范大學
[比較]江蘇科技大學 [比較]南京郵電大學 [比較]江蘇工業學院 [比較]淮海工學院
[比較]鹽城工學院 [比較]南京工程學院 [比較]常州工學院
浙江
[比較]浙江理工大學 [比較]浙江大學 [比較]寧波大學 [比較]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比較]紹興文理學院 [比較]浙江科技學院
湖北
[比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比較]武漢大學 [比較]武漢理工大學 [比較]長江大學
[比較]武漢科技大學 [比較]三峽大學 [比較]中南民族大學 [比較]湖北工業大學
[比較]武漢工程大學 [比較]江漢大學 [比較]武漢科技學院 [比較]武漢工業學院
[比較]襄樊學院 [比較]湖南工程學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湖南
[比較]中南大學 [比較]湖南大學 [比較]湘潭大學 [比較]湖南科技大學
[比較]長沙理工大學 [比較]湖南農業大學 [比較]南華大學 [比較]株洲工學院(湖南工業大學(籌))
[比較]湖南理工學院 [比較]湖南文理學院
廣東
[比較]中山大學 [比較]華南理工大學 [比較]華南師范大學 [比較]廣東工業大學
[比較]深圳大學 [比較]五邑大學 [比較]韶關學院
廣西
[比較]廣西大學 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比較]廣西民族學院 [比較]桂林工學院
[比較]廣西工學院
雲南
[比較]昆明理工大學 [比較]貴州大學
貴州
[比較]貴州工業大學
四川
[比較]四川大學 [比較]電子科技大學 [比較]西南交通大學 [比較]成都理工大學
[比較]西南石油大學 [比較]西南科技大學 [比較]西華大學 [比較]四川理工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比較]攀枝花學院
陝西
[比較]西安交通大學 [比較]西北工業大學 [比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比較]長安大學
[比較]西安理工大學 [比較]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比較]西安科技大學 [比較]西安石油大學
西安工程科技學院 [比較]陝西理工學院 [比較]西安工業學院 [比較]西安郵電學院
青海
[比較]青海大學
寧夏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黑龍江
[比較]哈爾濱工業大學 [比較]哈爾濱工程大學 [比較]黑龍江大學 [比較]哈爾濱理工大學
[比較]大慶石油學院 [比較]佳木斯大學 [比較]齊齊哈爾大學 [比較]黑龍江科技學院
吉林
[比較]吉林大學 [比較]吉林農業大學 [比較]長春理工大學 [比較]北華大學
[比較]長春工業大學 [比較]長春大學 [比較]東北電力學院 [比較]長春工程學院
[比較]通化師范學院 [比較]吉林化工學院
遼寧
[比較]遼寧工學院 [比較]大連理工大學 [比較]東北大學 [比較]沈陽工業大學
[比較]大連海事大學 [比較]沈陽大學 [比較]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比較]鞍山科技大學
[比較]大連交通大學 [比較]大連大學 [比較]沈陽化工學院 [比較]渤海大學
[比較]沈陽建築大學 [比較]大連輕工業學院 [比較]大連水產學院 [比較]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比較]大連民族學院
新疆
[比較]昌吉學院 [比較]新疆大學
內蒙古
[比較]內蒙古大學 [比較]內蒙古科技大學 [比較]內蒙古工業大學
海南
[比較]海南師范大學
福建
[比較]廈門大學 [比較]華僑大學 [比較]集美大學
甘肅
[比較]蘭州理工大學 [比較]蘭州交通大學
港澳台
[比較]香港科技大學 [比較]香港教育學院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
機械設計及理論: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燕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車輛工程:吉林大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 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