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大學生比中國強
1. 美國大學憑啥比我們強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高中生選擇去美國就讀大學本科,而一提到中國和美國的大學教育,很多人也馬上會想到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創造性等詞眼。但長久以來,普通民眾了解到關於美國教育的情況往往是支離破碎的、模糊的,而得出的結論也往往是模稜兩可甚至是前後不一致的。
例如,我們知道,美國中學生的課程很簡單,大學入學測試的難度和水平更是只及中國的初中水平。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看到美國高中生寫出了足以抗衡微軟IE的瀏覽器Firefox。我們只知道美國的教育非常重視創造性教育,卻不知道他們的教育更重視培養基本的學術思考能力。同時我們也很困惑,為什麼美國的大學教育如此自由輕松,卻培養了眾多各行各業的天才級大師,如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要解釋這些問題,必須要徹底了解美國大學教育理念以及實踐。
美國的教育大學本科教育在美國被稱作為liberal arts ecation。字面意思為自由教育,但其涵義卻非常豐富。liberal ecation最初指在古希臘時期,給自由男人的教育。這里的「自由男人」指的是相對於奴隸、工匠等那些聽從他人命令進行工作的人。而自由的男人則往往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路。到了近現代,liberal arts ecation逐漸成為大學教育的代名詞,相對於具體的職業教育,liberal ecation強調對「人」的教育,而不是對「技藝」的教育,它關注的是如何把一個人教育成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具有價值觀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異的健康個體。Liberal ecation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特色,它通過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一般來說,在liberal arts ecation系統下,學生需要學習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內的課程。在接受了足夠廣泛的學習後,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一個專業方向,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因此,雖然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學科、新問題層出不窮,但美國的大學教育依然是緊抱傳統。
與中國的大學教育一樣,美國的大學本科教育一般需要四年時間,也要求學生選擇某一特定的專業。但除此之外,中美大學教育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首先,雙方對大學教育功能的定位不一樣。就如其名字liberal ecation所表達的一樣,美國人認為大學本科教育是一個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幫助一個體成長為一個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而中國的大學教育,由於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原因,還被定位成培養某方面專業人才的專才教育。雙方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之目標是為了培養健全的個體,使其成為一個稱職的文明社會公民;而後者之目標在於培養工具式的人才。由於兩者在目標上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因此中美大學教育在其他諸多方面也存在著根本性的差別。他們又可以集中地體現在專業選擇和課程設置上。
中國的大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確定了某一專業。並且,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就開始學習專業課程。並且,中國的大學課程中,專業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和相關課程)至少佔到總課程數的60%以上。而美國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並無專業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學習一些公共科目。這些科目一般要涵蓋一些幾各大系:文學、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數學、科學等幾大領域。學生在經過比較廣泛的教育後,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以及了解各個學科的內涵。
因此只有到了大學三年級,學生才有機會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並且一般會有一個學術顧問給學生指導。
在確定了專業後,學生開始學習專業課程。但專業課程的比例一般不超過所有課程的1/3。因此,可以想像,美國的大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知識寬度、平衡性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基本的歷史、人文和哲學教育能夠保證畢業生至少具備基本的現代公民素質。而對不同領域的廣泛而不深入的涉略,能夠讓畢業生保持對科學的興趣,從而為研究生階段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礎。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教育需要好好學習的。
2. 中國的大學生與美國大學生有什麼區別 在教學上 相似專業的中美大學生學的一樣嗎深度一樣嗎 與
1)美國專業分得比中國粗,例如經濟學是個專業,本科不會再去分什麼工業經濟、農業經濟之類的東西。
2)美國教學主要是教研究問題的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重視知識的廣度和記憶。
3)美國的學生需要更多的自我表達,上課的時候老師會不斷要求學生發言討論,不是被動做筆記。美國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強。
4)美國常常在高中階段就開始實習打工,不只是掙錢,有的時候會做很嚴肅很重要的研究。
5)美國大學文科課程的要求閱讀量大大超過中國相關課程。中學就要求大量閱讀課本之外的很多東西。
3. 為什麼美國哈佛大學培養出大學生沒有眼高手低
第一,中國的大學被動地學習知識比較多(死記硬背),哈佛等美國名校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創造性地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二,美國教育體制從小學開始就特別注意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中國的很多學生到了大學還太羞澀,不善於發表演講,不善於推銷自己的想法。
第三,美國學生從名牌中學開始就參與重要的科學和人文學的研究,大學生常常參加教授的研究項目或者獨立進行研究,動手能力強。
第四,中國最好的教授去搞科研,帶研究生。哈佛和美國名校注重大學本科教育,諾貝爾獎得主名教授直接給本科講課,對學生是極大的激勵和啟發。很多天才是在本科生時期就冒出來的。
第五,哈佛大學資金充足,十年前大學生的人均助學金(每年)已經超過兩萬,其他還有很多花在本科生上的錢。
第六,由於哈佛的名氣,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都想去,這些人到了一起又相互影響,畢業後相互提攜。
第七,哈佛注重人文科學的教育,理科的學生也必須學習重要的文科課程,特別是歷史的課程,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感和社會責任心,中國的大學分科太死,文科、理科、工科等缺乏通融。
第八,哈佛花大錢聘請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任教。
第九,一般而言,美國名校大學生的學習強度,閱讀量、考試作業的難度等超過中國頂尖大學很多。
4. 中國高等教育與美國高等教育的不同之處
1 教育理念不同
2 中美高校科研模式不同
3 學生管理體制不同
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更為重視學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標准」;
美國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參與、實踐、創造。
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扎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無論是各門課程的課程學習報告、設計報告還是期末考試,中國更為重視學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標准」;
而美國大學更看重實踐以及實踐過程中的創造性思維。這也是國內教育與西方教育的重要區別。
國內的學生往往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良好的數學基礎,這也是中國學生能在應試教育中取得佳績的原因, 但是美國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學生去參與、實踐、創造,許多課程都安排有案例學習與討論的時間以及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陳述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老師對學生的面授時間很短,大約為學生所用學習時間的30%左右。其餘時間要靠學生自學、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才能學懂有關的知識。在參與和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自學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美國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可以隨時打斷老師的講課並提問,雖然有些問題看起來非常簡單,但老師都會認真解答,而有的問題則非常尖銳,學生甚至可對老師的觀點進行反駁。
課程作業一般要求學生對現行政策或評估方法進行批判性的論述。美國高校老師對學生的課程報告或者課程設計的評閱多以鼓勵為主:對思維獨特、見解不一般的學生大加褒揚;
即使一些學生的報告剛剛過關,老師也可以從報告中找到文章的亮點予以鼓勵。這些鼓勵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並可明白自己報告中存在的問題。
美國的教育體制更看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看重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等社交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而國內學生更看重的是考試成績和自我發展、提高方面,團隊意識不強。
美國高等教育重視信息素養能力標准,要求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通過各種渠道來搜索信息,確定實際而全面的計劃,有條不紊地自我吸納知識,美國高校專業的信息素養教育重在培養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社會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素養,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
而國內學生更看重的是考試成績和自我發展、提高方面,團隊意識不強,國內的家長都是採用的應試教育和灌輸式教育,孩子都是在被迫式的學習,這樣反而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會讓孩子成為學習機器。
由於教育體制不同,中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較差,高校大學生的外語、計算機、基本的信息檢索技能不如美國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形成自己的新觀點,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好的學習方法。
另外,感觸頗深的是明尼蘇達大學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尊嚴、人的價值,尊重和維護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非常強調每個人對集體的歸屬感。
開學伊始,學校就對新生發放大量的歡迎冊、宣傳品和小禮品,突出學校的特色來贏取學生的認同。各種印著明大標志的資料、文具、服裝等隨處可見,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
5. 美國本科教育有什麼特點
「自由」的專業
以Liberal Arts Ecation為核心的美國大學教育可理解為「素質教育」、「通識教育」,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特色。它通過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學習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內的課程。在進行了足夠廣泛的學習後,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一個專業方向,進行深入學習。這種通識教育的好處在於,學生不必在申請入學時就確定專業,解除了國內高考學生入學前必須選擇專業的限制。這不僅讓學生能了解到不同的學科,擴展視野,也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考慮和體驗、權衡和選擇個人的特長、興趣、愛好和未來職業。
「自由」的班級
與中國高校嚴格的分班、分級制度不同,美國的大學生在入學後的班級是流動的,不固定的。通常,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課。也就是說,同年入學相同專業的學生不一定在一起上課,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則可能因為相同的興趣走入同一個課堂。這樣的自由選課制度既增加了來自不同層次和緯度的思維碰撞,也培養和開發了學生獨立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自由」的課堂
相較於中國課堂內「填鴨式」的單項傳授,美國課堂更重在通過教授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進行「啟發式」教育和學習。美國的大學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基於此設置的各種類型的討論課和專題研究獨具特色。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任何"奇思異想"都會得到尊重鼓勵,由此充分調動學生們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啟發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美國是世界上教育質量最高的國家之一。隨著出國留學熱潮的低齡化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高中生考慮和選擇去美國就讀大學本科。相較其他國家的本科教育,美國大學的本科教育具有相當明顯的特點和優勢,主要在於其開放的教育體系,自由的教學理念,以及多元而靈活的教學和考評方式。
6. 美國本科同樣專業畢業難度一樣嗎
美國大學生,尤其是本科生畢業之路並不一帆風順。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全日制大學生中,只有41%的人能夠在4年內獲得學士學位,59%的人在6年內獲得學士學位。在美國讀大學和在國內讀大學,由於學術要求不同,所以畢業難度存在差異。美國大學本科畢業需要最低GPA成績2.0,研究生最低GPA成績是3.0。
雖然看上去不高但是美國大學專業學術性較強,因此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考試難度嚴苛。
很多赴美學習的中國學生,有時候還會因為語言受限,在學習像工程、化學、生物等難度系數較強的專業時,碰上難理解的專業詞彙,無疑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