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人大教授

人大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1-11 03:04:32

A. 人大研究生世界經濟學專業有哪些教授,那個教授比較知名

人大經濟系全國排名第一,主要教授有:

政治經濟學教研室
宋濤林崗張宇楊志邱海平孟版捷楊達偉謝權富勝沈民鳴劉明遠杜朝暉趙峰張晨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教研室
楊瑞龍黃泰岩陳享光李義平周文姜少敏胡霞張錦峰楊繼東

西方經濟學與經濟思想史教研室
吳易風方福前姚開建劉鳳良吳漢洪盧荻賈根良周業安郭傑陶然陳彥斌黃淳李天有姚明霞王湘紅於澤孫文凱陸方文Peter KELLY

經濟史教研室
高德步賀耀敏陳勇勤王珏

數量經濟學教研室
趙國慶韓松楊斌江艇

企業與網路經濟學教研室
韓小明於同申李軍林楊其靜李瓊程華聶輝華劉小魯李三希

B. 人大教授的孩子可以去人大附中嗎

你好,人大教授的孩子肯定是可以去人大附中的,這個是完全可以的,因為裡面的老師是可以去這邊讀書的,有這個權利

C. 要求澄清胡錫進子女國籍是哪位人大教授

經查:江蘇籍李繼紅3856人。其中東台縣553人。男347人女206人。三十歲以上332人。十八以下221人。其中有68人是嬰兒!

D. 北大和人大有哪些知名社會系教授

關於社會安全的,北大和人大的社會學系老師都沒有研究這方面的,但與你提的專問題最直接相關屬的應該是楊敏老師的「個體安全」,你可以查她的文章看看。當然還有一些研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等,但都似乎不是社會學領域的。准確地說,社會學研究「安全」的在中國還很少。(我想說的是風險社會中的安全與你所提問的社會安全差異有多大,你怎麼界定的?這個需要說清楚。)

E.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唐

姓名:唐孝純 職業:教授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蘇太倉 出生日期:1924年人物簡介 唐孝純(1924年-),江蘇太倉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的專職中文教師。

F. 人大教授表示人工智慧可以干什麼

人大教授表示人工智慧是虛假新聞的「剋星」

然而,一些業界人士擔心人工智慧無法處理復雜的價值判斷問題,也有互聯網人士認為演算法沒有價值觀。其實,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本身就是根據特定領域的規律和規則制定的,在這些規律和規則中,就蘊含著價值選擇與判斷。在確立模型並不斷學習之後,執行演算法的機器完全能夠具有超越人腦的能力,這在不久前圍棋的人機大戰中已經得以驗證。

如何更好地掌握規律、制定規則,給演算法提供正確指引,讓人工智慧能夠更有效地甄別虛假和低俗內容並控制其傳播,是當前業界和學界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更全面地梳理和分析產生虛假和低俗內容的利益結構和動機,分析各類利益主體製造和傳播虛假及低俗內容的行為特點,如謀求政治利益和謀求經濟利益的行為主體,在製造和傳播虛假及低俗內容的行為方面有哪些異同。通過這些分析,為建立模型提供依據。

其次,可以通過對網路平台上虛假及低俗內容傳播者生產的內容進行文本分析,對其傳播行為進行跟蹤研究,以掌握其心理特徵及行為特徵,支持識別模型的構建。

此外,還可以通過對人們網路信息接收和接受的心理特徵及行為的分析,建立模型,探索如何通過演算法干預這一過程,阻斷虛假及低俗內容的傳播,減低其傳播效果。

G. 尹立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1、1991-1993先後留學於英國伯明翰大學法律系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3-1994加拿大 Russel & DoMoulin 律師事務所工作;曾任美國 Graham & James 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1994年10月回國後,進入人大法學院任教,曾先後赴歐盟、加拿大、瑞典做訪問學者和講學。
2、1988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
3、1982畢業於首都師范大學英語系,獲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北京市國際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 1.專著
1)《國際反傾銷法研究》個人獨立專著 泰山出版社 2004年4月出版
2)《WTO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規則及其成案研究》個人獨立專著 泰山出版社 2006年3月出版
3)《以案說法WTO篇》合著 人大出版社 2002年1月
2.代表性論文
1)《對外資跨國並購我國企業的法律規制研究》政法論叢 2006年4期
2)《反傾銷應訴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高校理論戰線 2005年4期
3)《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保障措施實施的前提條件和原則》光明日報 2004年6月23日
4)《反傾銷中低於成本銷售問題研究》長江論壇 2005年2期 8,600字
5)《反傾銷中的價格認定》法制日報 2005年3月31日 3000字
6)《再論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非違反協議之訴》國際商法論叢 2004 第六卷 法律出版社
7)《反傾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之間的異同》光明日報 2005年2月28日
8)《歐盟反規避立法中的規避行為認定》法學家 2003年6期
9)《學會運用WTO規則》政法論叢 2005年4期
10)《淺析WTO爭議解決機制中的非違反(協議)之訴》政法論從 2003年3期
11)《BIA原則研究》人民檢察 2005年5月15日
12)《WTO反傾銷規則具體運用之案例分析》學習與實踐 2003年2期
13)《從實例中學習WTO規則》政法論叢 2002年1期 8,800字(後由人大報刊資料2002年3期《國際法學》全文轉載)
14)《歐盟訴美國1916年反傾銷法違法WTO反傾銷協議案》發展論壇 2002年8期 15)《談談WTO反傾銷規則》政法論叢 2001年4期
16)《WTO 爭議解決機制的特點和程序》學習與實踐 2001年4期(後由人大報刊資料2001年6期《國際法學》全文轉載)
17)《在反傾銷應訴中有效運用WTO反傾銷規則》領導科學報 2005.4.15
18)《低於成本價銷售≠傾銷》檢察日報 2005.4.12 1)"Selected Works of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Awards (1989-1995) updated to 1997",香港 Sweet & Maxwell Asia 出版社出版,1998年
2)"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Legislation Concerning Foreign Investment",2001年6月,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gal Reform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in China Mainland and Taiwan,UBC Conference Vancouver,Canada(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1)《國際經濟法》人大出版社 2000年1月
2)《國際經濟法案例分析》人大出版社 2000年12月
3)《國際經濟法教材輔導》人大出版社 2002年11月
4)《國際經濟貿易商事仲裁法》法制出版社 1995年
5)《97律師資格考試復習指南專家點評》法制出版社 1997年6月

H. 郭建華是人大教授嗎

郭建華
編輯來
本詞條源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中文名
郭建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教授
目錄
1 簡介
2 相關

簡介編輯
郭建華,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計系教授,北京市高自考會計專業閱卷組組長。

相關編輯
主編了大量會計方面的教材、工具書、輔導書,擁有豐富的《中級會計實務》、《會計》考前輔導經驗。

I. 人大教授余虹的死因

[轉帖]人大博導余虹自殺背後——曾在課堂稱自殺是勇者行為
沉重的翅膀

在中國人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余虹跳樓自殺的消息傳來後,本刊記者趕赴人大校園,試圖解開這個悲劇背後的謎底。

撰稿/陳統奎(記者)

一時間,一篇題為「一個人的百年」的文章四海傳誦,成為對生命禮贊的經典,因為它的作者以一種「非正常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跳樓自殺,更因為這位作者——余虹——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博導。時間定格在2007年12月5日13時,余虹在其居住的四季青橋世紀城小區10樓一躍而下,「在正午,一個尼采式的時間,他從高空墜落」。隨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發布公告:「經公安部門現場勘察認定:排除他殺,高墜身亡。」

並非沒有徵兆

12月8日,當記者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資料樓(文科樓),這里已經布置起紀念堂,121室,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會議室如今菊花燦放,黃的、白的,弟子親友、他供職過的院校敬獻的花籃、花圈擺滿四周。一台筆記本電腦藏在一個花籃背後,放出緩緩的哀樂。牆上懸掛的是一張巨大的「生活照」,逝者背對大海、閑適而堅決地站立在天地之間,天很藍,海很藍。「天和海之間是我的余老師,這份現實和堅毅背後,今天我讀出的是老師為人的態度,生的態度,死的態度。」一位弟子如是留言。

幾天里,同事、友人、弟子陸續從全國各地趕來,站在這張大照片前憑吊,送花籃的人多得數不勝數,組織者只好通知大家不要再送花籃。這時,紀念堂里只有文輝從(化名)一個人,他哭得很傷心,不停地用手擦淚。「我是余老師在上海時帶的第一個碩士生,後來又考進人大跟他讀博士,非常震驚,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文輝從停頓片刻,繼續說,「但又不是沒有徵兆,之前他兩次叫我上博客讀那篇《一個人的百年》。」文輝從現在認為,這是為師向得意弟子發送的信號,而他竟沒有覺察出來。

9月13日,余虹親自將這篇文章貼到自己的博客上,其中一段話被後來的紀念文章廣為引用:「這些年不斷聽到有人自殺的消息……聽到這些消息,我總是沉默而難以認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議論。事實上,一個人選擇自殺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裡知道?更何況拒絕一種生活也是一個人的尊嚴與勇氣的表示,至少是一種消極的表示,它比那些蠅營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個人樣地活著太不容易了,我們每個人只要還有一點人氣都會有一些難以跨過的人生關口和度日如年的時刻,也總會有一些輕生放棄的念頭,正因為如此,才有人說自殺不易,活著更難,當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種活。」

「假如我能及早覺察,余老師就不會……」30來歲的文輝從無比懊悔,無比悲痛。

無法公開的遺書

12月9日晚10點,記者在人大校園內的迦南美地咖啡屋等一個人。她是一名對余虹充滿仰慕之情的中文系研究生,又因聽過余虹的課,所以被同學推薦給記者采訪。余虹的「非正常選擇」打了俗世上的人們一個猝不及防,面對洶涌而來的媒體記者,人大文學院上下大都選擇了沉默。她一開始也並不樂意接受采訪,但後來主動約見記者,「可能我講述的是別人無法提供的視角」,「讓人不要執迷於一位『博導自殺』的聳動的干癟的新聞標題中,去胡亂臆測這裡面的八卦故事」。她不願意透露姓名。

她帶著一個暖水瓶走進咖啡屋,這是一個個子小巧的南方姑娘。她說自己消息閉塞,一直到周五(12月7日)中午才聽說,當時和同學在去食堂的路上,「同學跟我說余虹老師自殺了,我還沒反應過來,就不知所雲地重復了一句,余虹老師自殺了?他自殺了……你開玩笑吧」,她說自己實在沒有時間和准備來消化這個「驚天」的大消息,思維一度短路,直到吃飯時,在同學肯定的目光下,她才「恐懼地意識到老師不在了」。而且同學還告訴她,余虹老師還留下了一封遺書,裡面說他的死與任何人無關,是他自己的選擇。

這封遺書是警察在逝者身上發現的。遺書是留給文學院院長楊慧林教授的。在遺書中,余虹將人大的經歷稱為「最有意義的幾年」,他將全部藏書「捐給文學院」,而且在「祝福所有朋友」的同時,表示「如果有來世,願一起工作」。楊慧林在發給余虹教授親友們的信函中寫道:「我院師生聽到余虹教授離去的消息,都深感震驚和悲痛……讀信至此,無不潸然。」楊慧林委婉地拒絕了記者的采訪,並告知遺書不能對外公開,因為裡面涉及個人隱私,比如存款、汽車和房產怎麼處理。楊說,信是留給他本人交待如何處理後事的。院方對余虹的評價突出兩點,「深厚的學術造詣及率性自真的人格魅力」。

「他的課邏輯性很強。」這個學期,余虹在課堂上拋出的一個問題一直銘刻在女研究生的心裡,而且她一直想找機會請為師解答清楚,「他說中國是一個沒有宗教的國家,況且尼采又宣布說上帝已死,人生沒有信仰,只好寄託在藝術上,但藝術又是錯誤荒謬的,知識分子沒事幹了,怎麼辦?」這堂課後,余虹就因病缺課了幾個星期,她也就一直沒有機會向老師討教這個問題。11月的一天上午,在資料樓遇見余虹,「看到一個背影,已經有一點弓,但還挺精神的」。她叫了一聲,余虹轉過身來,她於是追問:「您怎麼沒來給我們上課?」余答說,病了,很抱歉。

女研究生抓住機會請老師回答那個終極歸宿問題:「您說現在人生沒有信仰,『上帝已死』,藝術又很脆弱,那麼,哪裡才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地?」不過,余好像有事,微笑地答復:「以後我們再探討吧。」

請尊重逝者的選擇

再後來,余虹還給他們班上過2次課,最後一次是11月20日,周一。不過,當時余虹已經不能站在講台上授課了,他出了幾個問題,然後坐在下面,請學生上去講,最後再進行點評,以這樣一種方式來結束「最後一堂課」。「看起來精神狀態還好,老師生病了,需要休息。」她說,老師這樣授課同學們蠻理解的。一周之後,學生們被告知,余虹病重了,課上不了了。再一周,課依然沒上,緊接著2天後,自殺消息傳來,文學院上下震驚。「難道只有一死才能成全美嗎?您用自己的生命踐履又一次給了我們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答案嗎,又證明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幾天以來,這位女研究生心情一直非常沉悶、痛苦,余虹似乎用生命來回答了那個終極歸宿問題,她不能接受這個答案,「您學識淵博,歷經憂患,看透世事,應該有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的啊?!」

在院方發給余虹教授親友的函件里,抬頭便寫道:2007年9月以來,我院余虹教授深受失眠之痛,逐漸難以進食,雖盡全力而未見改善。接著引述逝者的話說:生命本身是脆弱的,比生命更為堅強的是生命的意志;而生命的意志之所以堅強,有時正在於它可以主動放棄脆弱的生命。院方「希望社會各界尊重逝者的選擇」。

事實上,消息傳出,人們便紛紛猜測逝者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就連其最親近的弟子和親友都只能猜測,媒體報道出各種版本,有的說死於抑鬱症,有的說死於對終極歸宿的哲學思考。余虹的不少學生更相信為師是「選擇死亡來對人生終極意義做出回答」,「又一次證明了死亡之美」,暴露了當代知識分子對極致人格的追求過程價值空虛的危險。

生死轉念須臾之間

「在世界黑夜的時代里,人們必須經歷並承受世界之深淵。但為此就必須有入於深淵的人們。」這是余虹生前最喜歡的一句話,由海德格爾寫在《詩人何為》中。有位西南交通大學的研究生回憶,今年6月,余虹赴蓉授課,談到了生與死的思考,「他給我們談到人大那些碩士、博士的自殺,談到馬加爵,趙承熙,談到中西不同的愛和寬容,談到宗教。他說,自殺是勇者的行為,是作為『人』的自己的行為,你的生命屬於你,你可以獨立自決,而不要盲目地將自己委託給他者。人死的方式是不同於動物的,自殺讓他們回到『自己』並守護自己的自由,成為『真正的自己』」。聽得這位研究生一時震驚,他當時還給朋友發簡訊說:「人大的余虹老師正在給我們談自殺。」豈料半年之後,傳來的消息更令他震驚。

余虹學生回憶說,周一,即事發2天前,幾位弟子去看望老師,「他的精神還很好」,於是感慨「生死的轉念只是天地上須臾之間的事情」。不過,這位學生也透露,事後文學院院長楊慧林曾對學生表示:余老師既不喝酒,又不罵人,心中自然有很多積緒出不來,長期的深度抑鬱。對此,楊告訴學生,他並不感到意外,「只是覺得來得太早太突然了」。

余虹有兩度不成功的婚姻。其中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90年代中期,余虹在暨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那時他的前妻割腕自殺,他於是趕回四川在搶救過來的老婆床前伺候了半個月。這段個人生活在當時的暨大中文系被得沸沸揚揚,余虹的「有情有義」還為他博得不少女孩的注視。其後,余虹再婚,然後又離異,如今前妻在一所大學教書,兒子又留學美國,而余虹的父親早年去世,其母已年屆70歲,目前居住在成都,他便一個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學生們感嘆說,老師的心靈台階幾乎沒有人打掃,它太需要呵護了。余虹的一位生前好友便對記者說:「他是死於絕望,對自己的絕望,心靈的絕望。」

完美主義者的悲劇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展現在學生和親友面前的總是微笑和熱情。「余虹教授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裡?」記者詢問余虹生前好友、首都師范大學文藝學教授陶東風。陶答:「開朗、樂意幫助朋友,是一個非常純凈的人,有人格魅力。」

用陶東風的話來說,余虹沒有按照完美主義的原則來要求他人,但是他卻用完美主義原則要求自己。對於余虹的死因,陶這樣分析:這個世界、這個俗世以及 沉重的翅膀

在中國人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余虹跳樓自殺的消息傳來後,本刊記者趕赴人大校園,試圖解開這個悲劇背後的謎底。

撰稿/陳統奎(記者)

一時間,一篇題為「一個人的百年」的文章四海傳誦,成為對生命禮贊的經典,因為它的作者以一種「非正常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跳樓自殺,更因為這位作者——余虹——是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博導。時間定格在2007年12月5日13時,余虹在其居住的四季青橋世紀城小區10樓一躍而下,「在正午,一個尼采式的時間,他從高空墜落」。隨後,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發布公告:「經公安部門現場勘察認定:排除他殺,高墜身亡。」

並非沒有徵兆

12月8日,當記者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資料樓(文科樓),這里已經布置起紀念堂,121室,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小會議室如今菊花燦放,黃的、白的,弟子親友、他供職過的院校敬獻的花籃、花圈擺滿四周。一台筆記本電腦藏在一個花籃背後,放出緩緩的哀樂。牆上懸掛的是一張巨大的「生活照」,逝者背對大海、閑適而堅決地站立在天地之間,天很藍,海很藍。「天和海之間是我的余老師,這份現實和堅毅背後,今天我讀出的是老師為人的態度,生的態度,死的態度。」一位弟子如是留言。

幾天里,同事、友人、弟子陸續從全國各地趕來,站在這張大照片前憑吊,送花籃的人多得數不勝數,組織者只好通知大家不要再送花籃。這時,紀念堂里只有文輝從(化名)一個人,他哭得很傷心,不停地用手擦淚。「我是余老師在上海時帶的第一個碩士生,後來又考進人大跟他讀博士,非常震驚,不敢相信這個事實。」文輝從停頓片刻,繼續說,「但又不是沒有徵兆,之前他兩次叫我上博客讀那篇《一個人的百年》。」文輝從現在認為,這是為師向得意弟子發送的信號,而他竟沒有覺察出來。

9月13日,余虹親自將這篇文章貼到自己的博客上,其中一段話被後來的紀念文章廣為引用:「這些年不斷聽到有人自殺的消息……聽到這些消息,我總是沉默而難以認同那些是是非非的議論。事實上,一個人選擇自殺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裡知道?更何況拒絕一種生活也是一個人的尊嚴與勇氣的表示,至少是一種消極的表示,它比那些蠅營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個人樣地活著太不容易了,我們每個人只要還有一點人氣都會有一些難以跨過的人生關口和度日如年的時刻,也總會有一些輕生放棄的念頭,正因為如此,才有人說自殺不易,活著更難,當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種活。」

「假如我能及早覺察,余老師就不會……」30來歲的文輝從無比懊悔,無比悲痛。

無法公開的遺書

12月9日晚10點,記者在人大校園內的迦南美地咖啡屋等一個人。她是一名對余虹充滿仰慕之情的中文系研究生,又因聽過余虹的課,所以被同學推薦給記者采訪。余虹的「非正常選擇」打了俗世上的人們一個猝不及防,面對洶涌而來的媒體記者,人大文學院上下大都選擇了沉默。她一開始也並不樂意接受采訪,但後來主動約見記者,「可能我講述的是別人無法提供的視角」,「讓人不要執迷於一位『博導自殺』的聳動的干癟的新聞標題中,去胡亂臆測這裡面的八卦故事」。她不願意透露姓名。

她帶著一個暖水瓶走進咖啡屋,這是一個個子小巧的南方姑娘。她說自己消息閉塞,一直到周五(12月7日)中午才聽說,當時和同學在去食堂的路上,「同學跟我說余虹老師自殺了,我還沒反應過來,就不知所雲地重復了一句,余虹老師自殺了?他自殺了……你開玩笑吧」,她說自己實在沒有時間和准備來消化這個「驚天」的大消息,思維一度短路,直到吃飯時,在同學肯定的目光下,她才「恐懼地意識到老師不在了」。而且同學還告訴她,余虹老師還留下了一封遺書,裡面說他的死與任何人無關,是他自己的選擇。

這封遺書是警察在逝者身上發現的。遺書是留給文學院院長楊慧林教授的。在遺書中,余虹將人大的經歷稱為「最有意義的幾年」,他將全部藏書「捐給文學院」,而且在「祝福所有朋友」的同時,表示「如果有來世,願一起工作」。楊慧林在發給余虹教授親友們的信函中寫道:「我院師生聽到余虹教授離去的消息,都深感震驚和悲痛……讀信至此,無不潸然。」楊慧林委婉地拒絕了記者的采訪,並告知遺書不能對外公開,因為裡面涉及個人隱私,比如存款、汽車和房產怎麼處理。楊說,信是留給他本人交待如何處理後事的。院方對余虹的評價突出兩點,「深厚的學術造詣及率性自真的人格魅力」。

「他的課邏輯性很強。」這個學期,余虹在課堂上拋出的一個問題一直銘刻在女研究生的心裡,而且她一直想找機會請為師解答清楚,「他說中國是一個沒有宗教的國家,況且尼采又宣布說上帝已死,人生沒有信仰,只好寄託在藝術上,但藝術又是錯誤荒謬的,知識分子沒事幹了,怎麼辦?」這堂課後,余虹就因病缺課了幾個星期,她也就一直沒有機會向老師討教這個問題。11月的一天上午,在資料樓遇見余虹,「看到一個背影,已經有一點弓,但還挺精神的」。她叫了一聲,余虹轉過身來,她於是追問:「您怎麼沒來給我們上課?」余答說,病了,很抱歉。

女研究生抓住機會請老師回答那個終極歸宿問題:「您說現在人生沒有信仰,『上帝已死』,藝術又很脆弱,那麼,哪裡才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地?」不過,余好像有事,微笑地答復:「以後我們再探討吧。」

請尊重逝者的選擇

再後來,余虹還給他們班上過2次課,最後一次是11月20日,周一。不過,當時余虹已經不能站在講台上授課了,他出了幾個問題,然後坐在下面,請學生上去講,最後再進行點評,以這樣一種方式來結束「最後一堂課」。「看起來精神狀態還好,老師生病了,需要休息。」她說,老師這樣授課同學們蠻理解的。一周之後,學生們被告知,余虹病重了,課上不了了。再一周,課依然沒上,緊接著2天後,自殺消息傳來,文學院上下震驚。「難道只有一死才能成全美嗎?您用自己的生命踐履又一次給了我們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答案嗎,又證明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幾天以來,這位女研究生心情一直非常沉悶、痛苦,余虹似乎用生命來回答了那個終極歸宿問題,她不能接受這個答案,「您學識淵博,歷經憂患,看透世事,應該有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的啊?!」

在院方發給余虹教授親友的函件里,抬頭便寫道:2007年9月以來,我院余虹教授深受失眠之痛,逐漸難以進食,雖盡全力而未見改善。接著引述逝者的話說:生命本身是脆弱的,比生命更為堅強的是生命的意志;而生命的意志之所以堅強,有時正在於它可以主動放棄脆弱的生命。院方「希望社會各界尊重逝者的選擇」。

事實上,消息傳出,人們便紛紛猜測逝者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就連其最親近的弟子和親友都只能猜測,媒體報道出各種版本,有的說死於抑鬱症,有的說死於對終極歸宿的哲學思考。余虹的不少學生更相信為師是「選擇死亡來對人生終極意義做出回答」,「又一次證明了死亡之美」,暴露了當代知識分子對極致人格的追求過程價值空虛的危險。

生死轉念須臾之間

「在世界黑夜的時代里,人們必須經歷並承受世界之深淵。但為此就必須有入於深淵的人們。」這是余虹生前最喜歡的一句話,由海德格爾寫在《詩人何為》中。有位西南交通大學的研究生回憶,今年6月,余虹赴蓉授課,談到了生與死的思考,「他給我們談到人大那些碩士、博士的自殺,談到馬加爵,趙承熙,談到中西不同的愛和寬容,談到宗教。他說,自殺是勇者的行為,是作為『人』的自己的行為,你的生命屬於你,你可以獨立自決,而不要盲目地將自己委託給他者。人死的方式是不同於動物的,自殺讓他們回到『自己』並守護自己的自由,成為『真正的自己』」。聽得這位研究生一時震驚,他當時還給朋友發簡訊說:「人大的余虹老師正在給我們談自殺。」豈料半年之後,傳來的消息更令他震驚。

余虹學生回憶說,周一,即事發2天前,幾位弟子去看望老師,「他的精神還很好」,於是感慨「生死的轉念只是天地上須臾之間的事情」。不過,這位學生也透露,事後文學院院長楊慧林曾對學生表示:余老師既不喝酒,又不罵人,心中自然有很多積緒出不來,長期的深度抑鬱。對此,楊告訴學生,他並不感到意外,「只是覺得來得太早太突然了」。

余虹有兩度不成功的婚姻。其中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90年代中期,余虹在暨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那時他的前妻割腕自殺,他於是趕回四川在搶救過來的老婆床前伺候了半個月。這段個人生活在當時的暨大中文系被得沸沸揚揚,余虹的「有情有義」還為他博得不少女孩的注視。其後,余虹再婚,然後又離異,如今前妻在一所大學教書,兒子又留學美國,而余虹的父親早年去世,其母已年屆70歲,目前居住在成都,他便一個人在北京生活工作。學生們感嘆說,老師的心靈台階幾乎沒有人打掃,它太需要呵護了。余虹的一位生前好友便對記者說:「他是死於絕望,對自己的絕望,心靈的絕望。」

完美主義者的悲劇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展現在學生和親友面前的總是微笑和熱情。「余虹教授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裡?」記者詢問余虹生前好友、首都師范大學文藝學教授陶東風。陶答:「開朗、樂意幫助朋友,是一個非常純凈的人,有人格魅力。」

用陶東風的話來說,余虹沒有按照完美主義的原則來要求他人,但是他卻用完美主義原則要求自己。對於余虹的死因,陶這樣分析:這個世界、這個俗世以及我們自己,本質上不可能完美。徹底「戰勝」(實際上是迴避)這種不完美的唯一手段就是離開它的寄生地,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我想這或許是余虹選擇離開世界、拋棄生命(因為任何生命都不可能不附隸於有瑕疵的物質世界和身體)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這種選擇絕非他的初衷。他曾經苦苦掙扎,但最後絕望了,只好離開這個世界,去天國實現他的唯美主義理想。

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陶東風表示余虹的離世對他打擊很大,很多細節都來不及回憶,不過有一件事不需經回憶就跳躍出來。幾年前,陶東風買房子搞裝修,搞美學的余虹盡其力參與設計,結果「他對於細節的這種苛求常常讓我這個房主不勝其煩」。當然,陶東風也還記得今年3月間,余虹在參加自己的學生的博士論文開題時,大談「唯美主義」是一種「致命的美」,「難以抵抗的美」,「他說得那麼激動、那麼投入、那麼專注,令在場的所有人傾倒。我想,也許余虹就是為了這『致命的美』而生、而死。」

「許多學者自殺是因為那個動盪與壓抑的時代,許多詩人自殺與思想的無法表達與現實物質生活的不盡如人意多少有著關聯。但是一個學者、一個國內多所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重點學科文藝學帶頭人,有著我們這樣世俗社會所夢寐以求的光環與文化資本符號的學者,在今天意外的個體事件,不得不使我們對我們所生活的校園語境重新作出自我反思。我寧可相信余先生生前的自我行為與整個時代無關,與我們的命運無關,與我們所在的大學體制無關。」

正如陶東風所言,唯美主義者太累了。余虹的翅膀太沉重,他飛向了大地。
我們自己,本質上不可能完美。徹底「戰勝」(實際上是迴避)這種不完美的唯一手段就是離開它的寄生地,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我想這或許是余虹選擇離開世界、拋棄生命(因為任何生命都不可能不附隸於有瑕疵的物質世界和身體)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這種選擇絕非他的初衷。他曾經苦苦掙扎,但最後絕望了,只好離開這個世界,去天國實現他的唯美主義理想。

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陶東風表示余虹的離世對他打擊很大,很多細節都來不及回憶,不過有一件事不需經回憶就跳躍出來。幾年前,陶東風買房子搞裝修,搞美學的余虹盡其力參與設計,結果「他對於細節的這種苛求常常讓我這個房主不勝其煩」。當然,陶東風也還記得今年3月間,余虹在參加自己的學生的博士論文開題時,大談「唯美主義」是一種「致命的美」,「難以抵抗的美」,「他說得那麼激動、那麼投入、那麼專注,令在場的所有人傾倒。我想,也許余虹就是為了這『致命的美』而生、而死。」

「許多學者自殺是因為那個動盪與壓抑的時代,許多詩人自殺與思想的無法表達與現實物質生活的不盡如人意多少有著關聯。但是一個學者、一個國內多所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重點學科文藝學帶頭人,有著我們這樣世俗社會所夢寐以求的光環與文化資本符號的學者,在今天意外的個體事件,不得不使我們對我們所生活的校園語境重新作出自我反思。我寧可相信余先生生前的自我行為與整個時代無關,與我們的命運無關,與我們所在的大學體制無關。」

正如陶東風所言,唯美主義者太累了。余虹的翅膀太沉重,他飛向了大地。

J.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名單

可以復登錄中制國人民大學官方網站www.ruc.e.cn,在學院的師資里查看

熱點內容
松江大學城可以擺攤嗎 發布:2024-12-27 11:50:38 瀏覽:193
長沙理工大學博士生招生專業目錄 發布:2024-12-27 11:50:06 瀏覽:654
山東大學2013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4-12-27 11:43:37 瀏覽:905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各專業錄取 發布:2024-12-27 11:41:08 瀏覽:751
研究生導師國家給錢嗎 發布:2024-12-27 11:36:04 瀏覽:659
頂替王娜娜上大學 發布:2024-12-27 11:22:52 瀏覽:280
江蘇大學暑假時間2018 發布:2024-12-27 11:19:56 瀏覽:581
大學生勞動周心得體會 發布:2024-12-27 11:19:21 瀏覽:115
大學注冊時間 發布:2024-12-27 11:19:19 瀏覽:597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錢 發布:2024-12-27 11:19:07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