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導師的壓力大嗎
❶ 為何很多人覺得研究生的壓力特別大呢
現在考研已經成為了一種大趨勢。不管是什麼專業的學生,都希望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學歷。其實出現考研這種大趨勢,也與當下的就業環境有關系。因為現在很多招聘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對學生的學歷有要求。有一些學生在選擇行業的時候,也不願意將就。所以,希望學歷能夠成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力。其實,即使考上研究生,研究生階段的壓力也是很大的。那麼,為什麼有這么多的人認為研究生的壓力很大呢?
還有選擇上研究生,就等於把兩三年的時間耗費在學業上面。那些沒有選擇考研的學生,就已經在社會上歷練了兩年。這兩年的歷練會讓這些本科生成長得更快,而那些上研究生的學生,雖然比別人多學了幾年的理論知識,但是真正找工作的時候,有一些單位又要求能力。特別是一些學生考研就是為了混個學歷,在研究生階段也沒有好好的歷練自己。
❷ 研究生壓力比較大怎麼辦
你應該給自己一個放鬆的心情,你都已經做了研究生了,比世界上很多人都要學習,努力好,而你沒有動力堅持下去了那就是你的生活中出現了灰暗,你要找到那個讓你陽光的東西。
研究生壓力有:
1.學業壓力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考試及格、修滿學分似乎不難,但要公開發表幾篇學術論文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接受知識,虛心學習容易,而要有所創新、有所發現又談何容易?很多研究生都是經過一番苦讀拼搏才考上的,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體力,還沒來得及緩口氣,又要投入新的學習。他們在學習方法上也會遭遇挑戰,由"識記性和理解性" 的學習方式向"研究性"學習方式轉型,學習強度遠遠大於本科生,我讀研的時候,經常就是晝夜顛倒,晚上安靜,心思敏捷,往往攻讀到後半夜,等第二天醒來就已到中午了。南師大的一位本科同窗,讀碩三年,就有接近兩年沒有吃過早飯的歷史。她的導師帶的學生多,同時兼有行政職務,根本無暇對學生進行一一指導,研究生基本上只能靠自己。另外,近幾年很多高校對研究生實行學術論文、學位論文、外語等硬性過關指標,有的學校甚至採取末位淘汰的辦法。有些學生因完不成論文發表數量而不能正常畢業,只好在學校" 漂"著。
2.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基本上是每一個待畢業的研究生都能體會的沉重的壓力。擴招之後,研究生這一群體的基數越來越大,而市場提供的崗位數量遠遠跟不上擴招的速度。用人單位選擇畢業生逐步走向理性,不少企業表示,招聘人才更看中能力和經驗,學歷只作為一種參考,而高校對教學和科研人才的有限需要又大多要求"博士以上",從而使得廣大碩士生遭遇就業尷尬,因競爭激烈、競爭力不強而屢遭求職失利的壓力可想而知。當然,仍然有很多在這種就業形勢下找到好工作的人,這不僅要有機遇,還要具備出色的才能。我的一位同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是英語專業跨考過來的,在校期間不但認真補修本科時的幾門專業課,還廣泛閱讀,深入思考,不斷寫出有自己見解的論文;同時不忘他的老本行,利用課余時間給培訓學校上英語課,減輕家庭的負擔,三年下來,賺了一些錢不說,他發表的論文達十餘篇,這在我們同學當中是最多的。更有意思的是,在找工作試講的時候,主考要求用英文講課,他流利的英文和深厚的專業積淀把北京師范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等幾個名校的競爭對手都比下去了,學校當即和他簽約,這在我們學校一時傳為美談。都說現在工作難找,其實應該是自己的能力不夠,或者是不會去創造機遇。機遇永遠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3、經濟壓力
經濟壓力已經是當今研究生一種非常重要的壓力。一是教育收費。公費名額稀少,大部分研究生屬自費,一般的研究生三年下來學費3萬左右,博士生4.5萬,來自農村的學生往往家裡經濟狀況不佳,無法為其提供充足的經濟支持,他們的壓力明顯高於城市學生的壓力。二是補貼少,開銷大。學校每月的補貼,碩士生300元左右,博士生500元左右,不夠生活開銷,又無法找到滿意的兼職,即使有兼職,也因其耗時多報酬低,與學業相沖突,處理不好,就得不償失。已婚研究生還有來自家庭的經濟壓力,正在戀愛中的學生,也急需經費,再加上論文版面費、畢業找工作等等,使得廣大研究生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
❸ 研究生畢業難嗎我的導師很嚴厲,我感覺比讀博士都難,好有壓力啊大家是這樣的嗎
再嚴厲的導師,再困難的課題,碩士研究生也妥妥的能畢業,除非你導師真的不讓你畢業(這種導師很少,很少)
博士的問題是,導師嚴厲與否不是問題,課題本事就很大壓力了
❹ 您好,現在我在讀研,可能研究生的學業和壓力都要比本科時期要大很多,因為實驗和導師導師任務較多
意見建議:
您好,根據你的描述考慮是學習的壓力大,神經衰弱的症狀。建議不要擔心的,要適當活動,保持心情舒暢和清淡飲食,可以恢復正常。
❺ 研究生導師:是老的好,還是年輕的好
能選導師說明是保研或者考的還不錯,處在分數線邊緣的人表示只要有老師要就行,而對於調劑的學生來說撲通一聲跪下,只要有老師要,我什麼專業都能學!
如果你不知道該選什麼導師,可以先分析一下各年齡段老師的優缺點。
40歲以下:如果導師年齡35歲以下,你很可能是你導師的第一位學生,導師在經驗上可能沒有年齡大的導師有經驗,但優點在於年輕導師會非常盡職盡責,非常熱心。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面臨著發論文,評職稱的壓力,同時是否培養出合格的研究生也是他們的評價標准之一。因為面臨的壓力大,就會把這種壓力轉到學生身上,對學生的要求比較嚴格,但是學生的確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可以在短期內發表比較優秀的論文!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分類,因為每個人的差異都非常大,在選導師的時候,也不要過分的注重頭銜,有許多老師很厲害,但是卻不會指導學生,最重要的是在選擇導師時要記住人品比學術能力更重要。
❻ 有一個很坑的研究生導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沒正經項目,對每屆的學生(我所知道的師兄師姐)都是給一些突發奇想的課題讓他們去做,這意味著沒有學校的科研經費,還經常想一出是一出,以此課題為借口拖師兄師姐兩年,不準實習。
❼ 為什麼中國研究生容易受導師壓迫
中國的「博導制」既不同於歐洲的「導師制」,也不同於北美的「老闆制」。在學生需要導師提供項目和經費、導師需要學生參與課題的「利益驅使」下,師生關系更像是「僱傭關系」。
在「僱傭關系」之下,導師在很多方面對學生發展具有決定權,學生又不得不接受。甚至有部分導師把博士生當作廉價的高級勞動力,故意使學生延期畢業,使得博士生所背負的壓力倍增。
廣大研究生,沒有導師的同意和簽字,學生無法參加論文答辯;沒有導師的推薦,學生也無法在這一專業中得到一個較好的就業機會,包括由研究生保送博士、由博士到博士後站鍛煉的機會。尤其像歷史考古那樣相對「冷門」的專業而言,就業情況更是要依賴於導師的資源,弟子們不得不對導師絕對服從。
(7)研究生導師的壓力大嗎擴展閱讀
研究生教育改革八要點
1、樹立科學的研究生教育質量觀。
2、加快形成個性化、更加靈活的研究生培養模式。
3、大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改變單一以科研為評價的導師機制。
4、建立健全培養單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定期開展自我診斷式評估。
5、強化外部質量評估與監督,建立與教育質量有效銜接的績效撥款體系。
6、推動研究生教育國家化水平,支持與高水平大學開展聯合學位。
7、強化國家地方管理部門的監管職能,健全學會爭議解決機制。
8、提高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的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