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生導師
❶ 英國授課式研究生導師
course based master會有抄一個形式似的導師, 跟寫paper的導師不會一樣。你可以到了以後再選擇, 現在選了或是到了以後再換都可以。
tutor是課程輔導員, 一般由高年級的研究生或是博士生擔任。
lecturer就是你的老師了, 負責教課。
course director會幫你設計你需要讀的課程,綜合指導你。
❷ 英國大學 碩士論文有導師指導么
你可以找導師指導意見啊!論文一定要寫好,通不過可能只有diploma文憑了。
❸ 我想問一下,去英國讀研究生,我需不需要選導師還是拿完學分就可以畢業
需要選導師,你要寫論文,不選導師自己寫啊。考試過了才能寫論文。一個專業有N個教授。
❹ 英國的研究生 國內研究生待遇有什麼不一樣啊
1、上課&科研
需要上課,培養計劃會規定需修滿一定學分。但目前國內的情況是,研究生的課程普遍比較水,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大部分認為上課只是為了應付規定,起到的實際作用並不大。主要是由於研究生的具體研究內容通常是一個很具體的課題,而上課能學到的東西是比較宏觀的方法論的東西。我自己五年制直博,第一年就把大部分學分修滿了,從第二年開始主要進行科研工作。
研究方面,碩士生由於學習年限較短(兩年到三年),進行的不會很深入,尤其是我了解的某些人文社科類學科的碩士生,整個研究生階段都幾乎沒有做什麼研究工作,上課之餘的時間都用來實習了,最後一個學期做一個學位論文即可。而理工科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上課之外的時間就是天天在做實驗、看文獻、寫論文,偶爾去參加學術會議。這種生活很考驗人。
我所在的實驗室氛圍還算寬松,人員構成相對簡單,碩士、博士加起來十個人左右,有時會有一個博士後,就一個導師,沒有什麼大老闆、小老闆的(研究生普遍把導師叫老闆,我倒不覺得這是銅臭氣,有時候甚至覺得是親昵的稱呼,這取決於跟導師關系如何吧)。老闆跟我們的關系很融洽,也沒有嚴格規定上下班時間,大家一般九點左右到實驗室,晚上十點十一點離開。這期間也不是完全工作狀態,刷微博、看八卦什麼的也是有的。但忙起來的時候也有人通宵做實驗的。據我所知,有很多實驗室的管理更為嚴格,上下班刷卡,遲到、玩游戲等要扣工資(工資的事後面再說)。
2、考核&淘汰
考核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課程成績、發表論文情況、學位論文評審及答辯。
課程考核這個基本都沒什麼問題,及格就行,我所在的學校即使評獎學金什麼的也基本上不看成績。但也聽說過,有個學校某門數學課特別難,但老師人特別好,如果你考試不及格的話,他就會給你打電話,讓你找導師開個證明,說生病啊或怎樣,這一年的成績就不算數,下一年重新修。有一年某個導師三個學生這門課都掛了,都去找導師開證明,導師快氣炸了。
發表論文情況通常是研究生院的規定、院系的規定和老師自己定的規定一級比一級要求高。我們這的碩士沒有發表論文的硬性規定,博士的話,研究生院的規定是兩篇SCI或者一篇影響因子3以上的,院系的規定貌似是三篇(哎呀還貌似,我自己都搞不清楚規定還想不想畢業了),而我們導師的規定是在達到院系規定的基礎上要發到指定的幾個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上才可以(不過我們導師人好,之前有人並沒達到要求也畢業了)。最終拍板的人還是導師,導師讓畢業才有可能畢業。很多人是這個環節沒過去而延期的,像我們五年制的,延期到第六年還可以有獎學金抵扣學費,超過第六年就要自己交學費了,最多可以延到第八年,超過八年就無法得到學位了。我們學校八年抗戰的人也是有的。謝天謝地,目前為止我們實驗室還沒有延期的。
最後一個環節是學位論文的評審及答辯。碩士論文的評審專家不少於兩人,至少要有一名校外專家;博士的評審專家不少於五人,至少要有兩名校外專家,而且是匿名評審哦!你不知道你的論文被誰審,評審的專家也不知道審的是誰的論文。收回的評審意見中,如果有一名評審專家持否定意見,則再增加一名評審專家。在全部收回的論文評閱書中如有兩名或兩名以上評閱人(含增聘評閱人)持否定意見,本次申請無效。恭喜你,再來一次哦!
評審過了的話就是答辯了,碩士的答辯委員會應由三人以上組成,指導教師如果參加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至少應由四人組成,答辯委員會應以校內專家為主;博士的答辯委員會應由五人或以上組成,指導教師如果參加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至少應由六人組成。答辯委員會應以校內專家為主,並包含至少兩位校外專家。答辯委員會以不記名投票方式對是否通過答辯進行表決,經全體成員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方為通過。通不過的話,答辯委員會再次表決,如果三分之二或以上同意的話可以半年或一年內再來一次哦!如果還沒通過的話,如果滿足碩士畢業的要求的話,可以授予碩士學位。
這是正常的考核和淘汰的過程,當然也有一些人中途退出,在我身邊不算多。我見過最奇葩的一件事是一個學生搞砸了一件事,被老師勒令休學一年,一年之內不準出現在實驗室。
3、學費&收入
我印象中,我開始讀研的那個年代,研究生是分公費的和自費的,入學成績排在前面的才能享受公費,另外一些專業碩士好像也是自費的。我所在的學校,所有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有學業獎學金,分為不同等級,碩士的最低一級正好cover學費,上面兩級算下來每個月還能有幾百到一千塊錢生活費;博士的扣除學費之後都還能有生活費,一千到兩千(按十個月計)。聽說從14年起所有新入學的研究生學費都將自費,我大概看了一下政策,其實和我們現在差不多,雖然說是學費自費,但會有補助,還是能夠cover學費的。
有些導師科研經費充裕,學生參與課題導師會另外發一些勞務。我知道的某個計算機科學的實驗室是按學生的工作量發工資的。人文社科的導師通常沒那麼多經費,我有個朋友讀英語相關專業的碩士,元旦還是什麼節日啊,課題組一起吃飯,吃完之後導師說:「要不咱們AA吧?」他們慌忙說:「老師,我們請您!」在這個問題 第一次見導師需要注意什麼?
❺ 去英國讀研需要先聯系導師嗎
如果你只是關心,你是否能申請成功的化,那沒有必要聯系導師。
如果你是想先了解,你跟的導師情況的化,那直接上校園網查導師的情況,給他發個E-mail,國外的導師一幫都會回負你的郵件的。
❻ 請問申請英國研究生的老師推薦信是不是找要申請的專業相關的老師比較好,老師是副教授或教授有區別么
學校或校長對該學生評價(即推薦信)對申請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版。英國的大學非常看權重校長的評估,而校長也把完成一封客觀、公正、中肯的推薦信看成自己一項鄭重的使命。
所以老師的推薦信會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推薦信最好找自己專業相關的老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