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中文系孔教授

北京大學中文系孔教授

發布時間: 2023-12-09 01:19:40

A. 這是誰

這個我一看就知道是誰了,他是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念沒別名孔和尚。孔慶東是孔子第73代傳人,學者,中共黨員,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研究中國近現代文學,主要從事祥坦現當代小說戲劇研究和通俗文學研究,兼及思想文化批評,尤其對魯迅頗有研究,人稱「北大醉俠」。孔慶東教授著有《47樓207》、仔宴納《空山瘋語》、《超越雅俗》等多部文集,近年來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金庸和魯迅。

B. 孔子後代的現狀如何

說說我知道的兩位孔子後人,一位是北大中文系博士、教授孔慶東先生;一位是2008年在台灣去世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先生。
1、北大醉俠孔慶東(孔子第73代傳人)
關注孔慶東,緣起於金庸的武俠小說。孔教授是孔子第73代傳人,祖籍山東費縣,北大錢理群先生的碩士生、北大嚴家炎先生的博士生。這兩位著名的北大教授對金庸武俠小說都很有研究,嚴家炎教授還寫了部《金庸小說論稿》。孔慶東對金庸武俠也推崇備至,他在自己的博客文章里經常會提到金庸武俠,人送外號「北大醉俠」,自稱「孔和尚」。

還有,孔教授崇拜毛主席,是著名的「烏有之鄉」網站的主力學者之一。讀過他的《47樓207》,語言風趣,嬉笑怒罵。2012年,孔教授因為出言攻擊香港人鬧了個不大不小的「孔慶東事件」。

2、末代「衍聖公」孔德成(孔子第77代嫡孫)
「衍聖公」這個頭銜衍生於孔夫子的「大成至聖先師」,是孔子嫡派後裔的世襲封號,始於西漢,終於民國,傳到孔德成先生已有1900多年的 歷史 。

孔德成先生是孔子的第77代嫡孫,1920年出生,滿百日時即受襲封為「衍聖公」。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把「衍聖公」的官稱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從名稱變化來看,地位有所降低,孔德成也就成為 中國 歷史 上最後一代「衍聖公」以及「中華民國」唯一的世襲官員。

1949年,孔德成隨民國政府退居台灣,再未回過故鄉,但依舊享受世襲特任官的待遇,主要工作是主持台北孔廟的祭祀大典,兼職從事孔子文化傳播相關的事業,據媒體報道, 他在台灣的月薪相當於人民幣3-4萬元 。

目前,台灣依舊保留「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的官職,也是唯一不需要競選PK的官位。現任「奉祀官」是孔德成的嫡長孫 孔垂長先生 (原因是其長子孔維益英年早逝),這種嫡繫世襲的傳統得以保留。

2016年,筆者參觀曲阜孔廟、孔林,當時周邊正在施工,展館玻璃櫥窗的右下角,曾見過孔德成先生的照片,可惜不是很清晰。

上圖為孔德成與孔垂長的合影,看上去過的不錯。

孔子後裔可以說遍布全國,在安徽、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黑龍江、河南、湖南、江蘇、江西、吉林、遼寧、青海、陝西、山東、山西、四川、納悶浙江、雲南、台灣和香港等地,都有孔子的後裔。

孔氏後裔也已遍及世界各地,在日本、韓國、朝鮮、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雹凱來西亞、緬甸、澳洲、俄國、英國、瑞士、加拿大和美國等地,都有孔氏後人。

據估計,目前健在的孔子後裔達300多萬人,在大陸的孔子後裔有250萬人。

除了去台的末代衍聖公孔德成一支,在台繼續世襲「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名譽官位。孔德成與孫琪芳育有二子二女、孫兒女五人,曾孫兒女三人。長女孔維鄂在美國,長子孔維益先卒於1989年,次子孔維寧,次女孔維崍,長孫孔垂長。孔垂長從商,與吳碩茵結婚後,長子孔佑仁於2006年元旦出生。孔德成現已去世,2009年9月25日,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發布聘書,聘孔子第79代嫡孫孔垂長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孔德成的姐姐孔德懋,現居大陸,無黨派民主人士,全國唯一一位終身制全國政協委員。她熱心從事慈善公益事業,現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等職務。

其他的子孫後裔,都已同於百姓家,過著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了。

孔子是中華儒家文化的奠基者,被尊為「聖人」,他對於我國 歷史 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但是孔子終究是距離我們源茄喚幾千年的人了,他的後代發展到了今天也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規模,甚至可以是孔子家族是中國第一大家族,因為統計孔子後裔現如今越有400萬人,而孔子的嫡系血脈已經傳到第79代人了。

孔德成是孔子的第77代嫡長孫,他在1920年出生之後沒多久就繼承了孔子家族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衍聖公」,1935年,民國政府改「衍聖公」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這是台灣唯一一個能夠世襲的職位。這個職位的主要任務就是主持祭典,已經促進孔孟文化的傳揚交流,對於他們這個家族來說,這個職位的繼承不僅僅是家族血脈的傳承,也是接替弘揚中華文明的任務和使命。

1949年,孔德成隨國民黨一起去了台灣,孔德成於2008年過世,但是由於他的長子在多年前就去世了,所以在孔德成死後直接由他的嫡長孫孔垂長繼任。孔垂長是孔子的第79代嫡長孫,在2011年的時候,孔垂長回到曲阜孔廟和孔林祭祖,這是從孔德成1949年離開之後,時隔近60年來孔子嫡系血脈首次回鄉。也是在這一年,由孔垂長提出成立了中華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他希望通過這個協會將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儒學愛好者一起將儒家思想和新時代的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擴大儒學的影響力,讓儒學成為適應新時代的全新進步思想。

平時學習 歷史 ,正好匯集了這方面的一些筆記,希望與網友分享。

孔子根據魯國的史記作了《春秋》一書後,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的己丑日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

歷史 記載;孔子生有一子,名鯉,字伯魚。據說其出生時,恰逢魯昭公賜以鯉魚,因以為名。雖然出生孔門,《詩》《禮》學問很好,但他死在孔子之前,伯魚享年僅50歲。

伯魚生子伋,字子思(孔子之孫)享年63歲。子思作了《中庸》。

子思生了白,字子上。(孔子曾孫)享年46歲。子上生了求,字子家。(孔子玄孫),字年45歲。子家生箕,字子京(孔子耳孫),享年46歲。子京生了穿,字子高(孔子遠孫),享年51歲。

截止遠孫子高,均較平庸,且壽命都不長。子高生子慎,做過魏國的相,享年57歲。子慎生了鮒,曾做過陳勝的博士,後死在陳地,享年57歲。鮒的弟弟子襄,曾做過漢孝惠皇帝的博士,後改任長沙王太博,再其後,孔子一門的後代鮮有大官,學向也沒有太出色的。

據說現在自詡孔姓後代的人多達三、四百萬,有名有姓的「孔衍公」後代也達到了74代孫。但據 歷史 學家考證,孔子原籍既不在魯國,其祖上也不姓孔。《漢書.藝志文》著錄《孔子家語》說,孔子是宋襄公的後代,宋國子姓,所以孔子本姓子。孔姓是由「子族」派生的分支所形成的。

在古代,有姓、氏之分,還有族糸之分。有封地的人出生便有姓氏、名子。例如姜太公各呂尚,他的祖先封呂地,出生就有名、姓。姜是姓,呂是氏,名尚,字子牙。孔子出生時取名「丘」,因排行老二,又叫「仲尼」,那麼孔姓又是如何冒出來的?原來春秋時期,想要當大官,務必出身名門,有「姓」才能當官。孔子想當魯國的司寇,主管刑獄,當時為六卿之一。因此他要具備條件才能競爭到這個職位,於是他就追溯其六代前的祖先封地在孔地,(孔地據考在高句麗,這個封地有人口十、百、千戶,並非孔家一門,誰才是孔子真正的後代,只能由他們自己考證家譜去確定了。)所以取了孔姓。後來孔子不當官了,就不再提「孔」姓了,因此他的後代均以「子」姓取名。史載:孔子是姓子,氏是「宋」,族名是孔。他的父親也不姓孔,名叫叔梁紇,名紇,字叔梁,為魯國陬邑大夫,也叫陬叔梁。孔子的毋親是其父七十二歲才娶的二房太太,典型的老夫少妻。其親娘也不姓孔,而姓顏,糸出名門貴族,為名門閨秀。

自古以來,天下君王賢士不計其數,活著都很榮耀,但死後有誰能記住他們。唯有孔子,雖是一介平民,他的道統家世至今已傳了幾十代,都以孔姓為榮,都以孔子的話為最高的判斷標准,由此可見,孔子確實是一位至聖到極點的人。

第一我們都是文明時代的人了,對 歷史 人物盡可評論,言語還是不需過激,就算看在逝者偉大這一點。同屬炎黃子孫不可以敵人待之。我記得前天有位網友轉發過做人三不,其中一條就是罵人不揭短,就孔氏一族後代之事,應該和所有氏族一樣吧!各色齊備不一而論了,孔氏後代應該知道聖人不是自己生活的遮陽傘,到任何時候以融入 社會 ,努力奮斗為尚,這才是孔氏後裔!

孔子的後人數以十萬計,遍布中國、韓國、菲律賓、馬來新亞等多國。僅分享我知道的兩位孔子後人。
1.孔琳,原名孔令琳,孔子第76代傳人,中國內地女演員。

說起孔琳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一時想不起是誰,但是看到照片我相信大家都會有印象。出道多年的她雖未大紅大紫,但參演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影視作品。

最初關注到孔琳,是張衛健、謝霆鋒版《小魚兒與花無缺》飾演邀月宮主,一個求愛不得喪心病狂報復 社會 的反面人物被她演繹的很成功,讓人又愛又恨。

孔琳身上有種獨特的氣質,她在演藝圈中絕對不算漂亮的但卻讓人看著很舒服,大概這就是藝術世家自帶的氣質光環吧。

2.兵乓王子孔令輝,孔子76代孫,世界著名乒乓球遠動員,世界盃和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

在中國乒乓球處於低谷的時候,12歲的孔令輝進入國家隊,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成就了自己,也輝煌了中國。

2006年10月12日孔令輝正式宣布退役。2012年11月,任中國女隊教練,繼續為國效力。

2017年5月,因「新加坡賭場追債」事件影響,被中國乒乓球協會暫停了孔令輝中國女隊教練工作,回國接受調查。

關於孔令輝的近況眾說紛紜,難辨真假,無論如何祝福他能早日脫離困局,重振雄風!
關於孔子後人真假有很多爭議,其實是與不是都不重要。因為傳承孔子美德遠比爭辯真假後人更有意義!

真正的孔子後代在五代「偽孔淘汰真孔"事件中基本殺絕了,實際上孔子後代已經滅族了。後來事件平息後,官府孔家進行了保護,一些投機分子,雞鳴狗盜之徒紛紛冒充孔子後人,估計現在曲阜孔家都是這些人的後代。不然孔家怎麼會狼來拜狼,狗來拜狗,改朝換代無一個忠烈英豪,有辱孔子。基因的問題。

孔子的後代很多,分布於全球各地,約400萬人,所以他的後代也有各色人等。有優秀的,也有普通的,甚至有危害 社會 的,不可一概而論。

孔祥東咋看上去,像近親結婚的產物,歪嘴,斜眼。不會吧,也有可能得過腦梗了。難怪,孔氏繁衍七十多代了,學識上一代不如一代,財富上一代勝過一代,相貌上不如當初孔聖人了。現在孔府後人在孔子萬聖師表這塊光彩奪目的招牌下,活得都很快樂,快樂似神仙。

C. 北大中文系教授發文點贊《有翡》,具體都說了什麼

要說當下熱度最高的電視劇是哪部?那一定是由趙麗穎和王一博領銜主演的《有翡》。這部劇從開始拍攝以來的話題度就不斷,最好好不容易播出了卻遭到觀眾的一種吐槽。《有翡》是改編自P大的同名小說。該部電視劇的題材是古裝武俠,故事情節是非常勵志的,是一部大女主戲。這部戲總體來說被網友評價為“要演技沒演技,要質量沒質量,要劇情也沒有劇情。”就在《有翡》被全網嘲的時候,北大中文系教授孔慶東、張頤武點贊《有翡》,引發了一場熱議。

一、孔慶東發文

孫慶東關於《有翡》的發文題目是從《有翡》到大眾的武俠精神需求。從這個標題來看就能想到該篇發文是針對大眾對武俠精神需求方面的內容。他認為不管是什麼時代的俠客,他們總是智慧與力量的象徵,他們都是寬容仁愛的,認為武俠精神將在這個社會上永遠存在。而在《有翡》電視劇中的武俠精神,就是可以為了江湖兒女的情誼粉身碎骨,凝聚了武俠的崇高價值。他說《有翡》現在的熱度這么高,就證明了觀眾渴望武俠的回歸。這位教授從俠文化的方面闡述了《有翡》這部電視劇。

總之我非常欣賞兩位教授對俠文化的不同看法,如果有對俠文化感興趣的網友,可以去看看兩位教授寫的原文,可以增長很多見識。

D. 百家講壇的講師有那些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蒙曼 《大隋風雲》節目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酈波《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節目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魏新 《東漢開國》節目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錢斌:安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大故宮(第一部)》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 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大風歌》、《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宋史》(正在錄制)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孝經》(正在錄制)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身邊的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煬帝(正在播出)

喬 良:《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唐詩的故事》( 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三蘇父子(正在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孝庄》、《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二戰風雲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正在錄制)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郝萬山:《千古中醫故事之張仲景》、《郝萬山說養生》(正在錄制)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憂樂范仲淹》(即將播出)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李敬一:《欣賞中國古典詩詞》、《李後主的詞》、《司馬遷》、《屈原》

李煒光:《正說包公》

高日暉:《范進中舉》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 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 <論語>的魅力》、《老舍的幽默》、《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啼笑姻緣的愛情三模式》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閻崇年老師解說《康熙大帝》

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周思源:《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文明太後》(即將播出)

李 蕾:《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即將播出)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春秋》(即將播出)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金(未播)、西夏(未播))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

魏新:《東漢開國》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正在錄制>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朱元璋》(正在錄制)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劉強:《竹林七賢》 傅佩榮教授解讀《孟子的智慧》

朱翔非:《中華孝道》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名醫是這樣成長的》(正在錄制)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心事有誰知》(4月28日起播出)

韓田鹿:《三言二拍》、《大話西遊》

梅毅:《梅毅話英雄》(鮮為人知的楊家將、隋唐英雄志)

李清泉:《英雄項羽》

李曉:《商賈傳奇》

厲華:《信仰的力量》

李山:《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正在錄制)

彭林:《彭林說禮》

錢斌:《千年一筆談》

趙冬梅:《千秋是非話寇準》

張召忠:《張召忠說航母》(正在錄制)

E. 最中國漢字的推薦專家團

「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活動分為兩個階段,首先由各位專家對中國漢字進行海選,提出了共計374個漢字,並寫明推薦理由。之後邀請相關領域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進行終審,從而將得票最多的100個漢字呈現給讀者。
評選核心標准:漢字所具有的中國文化內涵及其代表性
評審專家團名單 按首字拼音順序排列(下同)
董 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傅永和 國家督學,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
林小安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劉志基 華東師范大學文字學教授
王宇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學家
趙平安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推薦專家團名單
曹先擢 國家語委咨詢委員會委員
董 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方一新 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教授
傅永和 國家督學,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
高小方 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史教授
郜向平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谷衍奎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何少初 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
洪 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黃錫全 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
姜鵬飛 中國文字博物館文物徵集部研究中心副主任
孔德銘 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李 娟 中國文字博物館文物徵集部研究中心成員
李玲璞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 明 青島政協文史專家
李貞德 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志超 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
林小安 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劉義峰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劉永利 北京市委講師團漢字講師
劉志基 華東師范大學文字學教授
劉宗漢 中華書局編審
呂國明 福壽書法家
潘守永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彭裕商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任國京 著名書法家、漢字文化學者
宋文京 青島畫院理論研究室主任
蘇培成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
孫玉溱 內蒙古大學原校長
孫尊章 浙江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王學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 迅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王一方 北京大學教授,醫學哲學學者
王宇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甲骨學家
王元鹿 華東師范大學文字學教授
夏學鑾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向光忠 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
篠原典生(日)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外籍教師
徐旺生 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
葉舒憲 中國社會科學院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游修齡 農史學家
於 丹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俞祺德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曾雄生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張學棟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
趙志峰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博士後
Xavier Garnier(法) 法語聯盟法語學校校長

F. 百家講壇全部目錄

影像製品
1、不停息的旋律
2、傳承的神韻
3、當茶遇到咖啡
4、地球成長史(上)
5、地球成長史(中)
6、地球成長史(下)
7、風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華夏春秋志
10、建築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熱點
12、女人說話(上)
13、女人說話(下)
14、品讀水滸
15、人的生與活
16、生命的奧秘
17、時代的加速器——數字 18、探尋宇宙
19、文明的發動機
20、文學的個性
21、物理的挑戰
22、相識數學
23、與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論爭象牙塔
27、繆斯女神
28、企業的方向盤——管理
29、社會的源動力——經濟
30、新解《紅樓夢》
31、語言的方程
32、身邊的禮儀
33、孔慶東看武俠小說34、明亡清興六十年
35、易中天品三國
36、毛佩琦細解明朝十七帝
37、於丹《論語》心得
38、於丹《莊子》心得
39、王立群讀《史記》
40、我讀經典
41、玄奘西遊記
42、我心中的陳嘉庚

43、新解三十六計
44、武則天
45、馬未都說傢具收藏
46、詩歌唐朝
47、李連英
48、唐高宗真相
49、於丹《論語》感悟
50、李清照
51、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
52、《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第一部》
53、易中天品三國-歷史回眸
54、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
55、漢代風雲人物
56、易中天品三國1-魏武揮鞭
57、易中天品三國2-孫劉聯盟
58、易中天品三國之重歸一統
59、錢文忠解讀《三字經》
60、玄奘西遊記
61、李斯
62、班墨傳奇
62、鮑鵬山新說水滸-魯智深
63、兩宋風雲
64、金戈鐵馬辛棄疾
65、苦命皇帝咸豐
66、大明嘉靖往事
67、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
68、白居易
69、唐宋八大家——韓愈
70、長恨歌
71、破解幸福密碼
72、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73、水墨齊白石
74、胡雪岩的啟示
75、名相管仲
76、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
77、鮑鵬山新說《水滸》之宋江
78、塞北三朝-遼
79、永樂大帝80、唐宋八大家——歐陽修
81、南唐後主李煜
82、走近曹操
83、解碼關公
84、解讀《弟子規》
85、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繼光
86、大明名臣——清官海瑞
87、大明名臣——救時宰相於謙
88、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
89、竹林七賢
90、東漢開國
91、末代皇帝溥儀
92、梅毅話英雄

93、傳奇王陽明
94、三言二拍
95、俠骨柔情陸放翁
96、向諸葛亮借智慧
97、大國醫
98、名人酒故事
99、中華孝道
100、大風歌
101、英雄項羽
102、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
103、商賈傳奇
104、大隋風雲上部
特邀專家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軍銜
段懷清:浙江大學副教授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蒙 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康 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喬 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李 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於 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徐放鳴:現任徐州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 ,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李昌集:現為徐州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康 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趙 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淳 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劉心武:當代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馬 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周思源: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 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孫 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江 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 大校軍銜
酈 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副教授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講座集錄
楊振寧:《美與物理學》、《20世紀理論物理學的主旋律》
丁肇中:《實驗物理學與物理學前沿》、《尋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
王洪:《唐宋詞體的演進》
余秋雨:《解剖文學》、《文學創作中的未知結構》、《余秋雨談散文》
餘光中:《創作與翻譯》
鄒靜之:《漫談詩歌創作》、《我的影視創作經驗》

曹文軒:《藝術感覺與藝術創造》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 感悟人生〉》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 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 丹: 《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漢代風雲人物〉之項羽》、《〈漢代風雲人物〉之呂後》、《大風歌》、《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文景之治》(正在錄制)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連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解讀〈三字經〉》、《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解讀《弟子規》》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蒙 曼: 《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雲(上):隋文帝》、《大隋風雲(下):隋煬帝》(即將錄制)
喬 良: 《新解三十六計》
康 震: 《唐詩的故事》( 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正在錄制)、三蘇父子(即將錄制))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隋麗娟:《慈禧》、《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即將播出)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
馬 駿: 《二戰風雲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王啟濤: 《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憂樂范仲淹》(即將播出)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姜安: 《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李煒光:《正說包公》
張頤武:《中國電影百年》
曾國平:《智商與情商》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正在錄制)》
王新陸:《解讀中醫》
康 爾:《傳奇紫砂壺》
周文順:《焦裕祿》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
韓秀雲:《身邊的經濟》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走近魯迅》、《我讀經典之 <論語>的魅力》、《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李 蕾: 《紅旗渠的故事》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光緒》(正在錄制)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地域文化》
周嶺: 《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端午節》、《奏摺的秘密》(正在錄制)
曾仕強:《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易經的道理》(即將播出)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之遼》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下部》(正在錄制)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大明萬曆往事》(正在錄制)
魏新:《東漢開國》
趙玉平:《向諸葛亮借智慧》
莫礪鋒:《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杜甫的文化意義》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伶界大王譚鑫培》、《梅蘭芳》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即將播出)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
商傳:《永樂大帝》、《洪武大帝》(即將錄制)
於濤:《走近曹操》
吳桐禎:《成語趣談》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淮海戰役》(正在播出)
周思源:《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品讀水滸系列之從生辰綱的下落談水滸傳》
高日暉:《范進中舉》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劉強:《竹林七賢》
楊治國:《大年初一說經典》
周國平:《愛的四重奏》
高友鵬:《過年》
朱翔非:《中華孝道》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羅大中:《大國醫之王孟英》、《大國醫之錢乙》、《大國醫之李東垣》、《大國醫之繆希雍》、《大國醫之朱丹溪》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性德》(正在錄制)
韓田鹿:《三言二拍》、《西遊記》(正在錄制)
梅毅:《梅毅話英雄之鮮為人知的楊家將》、《梅毅話英雄之隋唐英雄志》(即將播出)
李清泉:《英雄項羽》
李曉:《商賈傳奇》

G. 孔慶東的爭議事件怎麼回事

2010年,孔慶東批評韓國,贊揚朝鮮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金正日的主體思想,稱「沒有偉大的領袖和勞動黨,沒有強大的人民軍,沒有寧死不屈的民族骨氣和奮發忘我的勞動熱情,早都死絕了。」他的《獨立韓秋》一書在韓國方面要求下遭禁,隨後改名《匹馬西風》重新出版。2012年中期,孔慶東於其微博中贊揚朝鮮是個學習型國家。重視教育,反指「日本人雖然也滿大街看書,但看的多是漫畫,而且八成是色情漫畫」。孔慶東此言遭到一些人的圍攻。

H. 北大教授

不知你要問的是哪三名教授啊?閣下?讓人怎麼回答呢,北大好的教授太多了啊

孔慶東,祖籍山東,系孔子第73代旁系傳人,是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先生的開山碩士、嚴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現代小說與武俠小說,有出色的駕馭語言的本領,其文章不僅生動有趣,而且憤世嫉俗。《北大往事》中的那篇《47樓207》令其文名不脛而走,隨後取名《47樓207》的文集火爆登場,接下來《青樓文化》、《井底飛天》、《金庸俠語》、《空山瘋語》本本暢銷,大有一發而不可收之勢。他那種差不多是與生俱來的幽默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在多家電台電視台和多所大專院校設壇講授金庸小說,受到廣泛歡迎。去年10月,更是和魏明倫、張紀中、楊爭光一起與金老先生一起「華山論劍」,江湖人稱「北大醉俠」。

孔慶東遭遇金庸:

遭遇金庸已經快二十年了,金庸已經成了一個有點碎嘴嘮叨的老人,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也越來越俗不可耐。但是我忘不了金庸小說帶給我的感動和我知道的帶給別人的感動。

為了休閑,為了備課,為了研究,我肯定還要許多次打開金庸的小說。我不能預料當我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的時候,面對那些段落,還會不會熱淚盈眶。

「在文學叢林中與金庸狹路相逢」——在文化里,我重點研究文學;在文學里,我重點研究小說和戲劇;近年來附庸風雅,重點研究通俗小說;在通俗小說里,曾經用心研究過武俠小說;而金庸先生早早地埋伏在武俠小說里等待我這個假面伯樂,於是我們就狹路相逢,悲慘遭遇了……

「不讀金庸就等於不懂一半中國文學」——由於迷戀金庸,我開始瘋狂地閱讀武俠。但是幾百部讀下來,大多都忘記了。沒有炒作,沒有指導,甚至沒有正版,是億萬人的閱讀實踐,把金庸的名字銘刻到了人類的文學史上。讀了太多的武俠,我也加入了談俠論劍的行列,而且由同學間談到老師處。我和其他同學,向錢理群這位以嚴肅著稱的導師推薦金庸,我們誇張地說,不讀金庸就等於不懂得一半的中國文學。於是,錢理群老師讀了金庸,後來還寫了研究文章,他和吳曉東著的插圖本文學史第一次列入了金庸的內容。錢老師又鼓勵我們把金庸當成嚴肅文學來讀。於是,我又抱著研究者的態度一遍一遍重讀金庸,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淚水……

「鐵石心腸的我一次次被金庸摧垮淚腺」——我是個讀書看戲都很投入的人,標榜「先感性,後理性;先感悟,後研究」。我在小學和中學時代,為《紅燈記》和《高玉寶》流過淚,為《賣花姑娘》和《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流過淚,為《雷雨》和《家》流過淚,為《流浪者》和《簡愛》流過淚,為《愛是不能忘記的》和《高山下的花環》流過淚。上大學以後,就不曾再為文學作品而流過淚。我以為自己成熟了,永遠不會再被作家騙去淚水了。像《悲慘世界》《復活》以及轟動一時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都深深打動過我,但是沒有摧垮我的淚腺。然而,我卻一次又一次,被金庸感動了……

——孔慶東

學生感言:

孔教授給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不修邊幅」,可接下來,你一定會被他的幽默所感染。有人戲言孔慶東是「繼錢鍾書以來真正的幽默」和「北大的馬克·吐溫」,幾分誇張,幾分睿智,不凡的經歷和獨特的思考方式給他的文字帶來持續的生命力。調侃人生,以戲謔抵抗世俗,孔慶東的確「文如其人」……

……孔老師帶著我們一同走進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文學宮殿。從武林盟主、武林革命、小說巨匠三部分分析拉開了序幕,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當之無愧的小說巨人、20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作家——金庸先生。同時我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正義面前,邪惡永遠會被壓倒;在義氣中間,方顯人性本色;在兒女情中,深嘆情感脆弱……我們也許更應該像小說曲折的故事那樣得到生活的考驗、風雨的磨礪,那樣也許我們才更能看清遠航的目標,在迷失中找回真正的自我……

阿憶

策劃人兼撰稿人、北大中文系文學士、北大法學院法律碩士

阿憶主要業績

2002年初春,阿憶受命鳳凰衛視製片人桂平,擔當12集大型文獻專題片《百年大公報》主策劃兼總撰稿。元月,同與桂平合作,擔任12集大型外交史專題片《百年中美風》總策劃兼總撰稿,並擔當旁白配音,獲知識界強烈回應。

2001年底,應鳳凰製片人樊慶元之邀,阿憶擔當《魯豫有約》主策劃,同時應北京久和成影視機構之邀,任42家電視台同步聯播的《夫妻劇場》總策劃。秋天,應鳳凰製片人張力所急,阿憶快手落筆,擔當6集人物專題片《周氏三兄弟》總撰稿,一時名噪。春天,經鳳凰副總裁鍾大年和副台長劉春授權,阿憶與桂平聯手,擔任12集大型歷史專題片《水木清華九十年》主策劃兼總撰稿,意外贏得大片喝彩。元旦,在劉春和桂平三番五次勸說下,阿憶勉為其難,暫當《世紀大講堂》主持人,一發不可收,一直主持到前不久才收山。阿憶不願被視為"主持人",名片上依然印著"策劃人"頭銜。

2000年,北京電視台青少頻道副主任周星三顧茅廬,躬請阿憶認真發現自我,擔當《誰在說》主持人。於是,撰稿人阿憶揮發主持潛能,竟從此片約不斷。

1999年春天,阿憶閉門造車,一口氣兒寫下105萬字的5卷本歷史巨著《共和國日記》,由於無從出版,便應鳳凰資訊台副台長程鶴麟之邀,任30集大型歷史專題片《中國紀錄大回放》和《國慶50周年大典全程直播》策劃人兼總撰稿,並與陳魯豫聯袂主持,終使一個春天的心血沒有白費。

1998年,經程鶴麟點將,阿憶與樊慶元聯手,擔當16集大型歷史專題片《北大繽紛一百年》策劃人兼總撰稿。

1997年,經鍾大年和程鶴麟提攜,阿憶從央視脫身,任《香港回歸48小時直播》重要版塊《妙語論盡港督》策劃人,並與央視胖張越聯袂主持。這是阿憶第一次上鏡,那時,他還是個清秀的帥小伙兒。

1996年,阿憶是央視365集大型歷史專題片《香港百年》總撰稿。

1994年,阿憶是北京電台《人生熱線》特邀策劃人兼主持人。

1993年,阿憶是《北京青年報》專欄撰稿人。

1992年,出版通俗心理學著作《青春的敵人》,那是阿憶的第一部書。

1964年4月10日,阿憶--一個渺小而偉大的生命--在北京雙橋一戶軍人家庭,呱呱墜地。

孟二冬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年專心治學,撰寫了《中國詩學通論》《千古傳世美文》《陶淵明集譯注》《中國文學史》等400多萬字的專著。他花了7年時間,查找翻閱了大量古籍,完成了上中下三冊共100多萬字的《登科紀考補正》。

這部專著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並得到了我國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高度評價,認為這是近些年來我國文學界和史學界的一部力作。

2004年3月,孟二冬參加了北京大學對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學的教學工作。抵疆後的第二周,他就出現嚴重的嗓子喑啞症狀,在醫生作出「禁聲」的醫囑後,他仍強忍病痛站到講台上。4月26日,他在劇烈的咳嗽中堅持講完《唐代文學》最後一課,倒在講台上。經診斷他患了食管惡性腫瘤,返京先後經歷3次大手術後,他仍堅持課題研究和指導研究生。為表彰他的先進事跡,人事部、教育部授予他「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新華社

熱點內容
西南民族大學武侯校區宿舍 發布:2024-09-08 11:37:28 瀏覽:619
2016上海大學本科一批和二批 發布:2024-09-08 11:31:05 瀏覽:89
大學的金融系是專科還是本科 發布:2024-09-08 11:11:17 瀏覽:896
大學生脫毛 發布:2024-09-08 10:55:47 瀏覽:126
四川大學轉專業2017 發布:2024-09-08 10:42:34 瀏覽:960
街拍大學生緊身牛仔褲 發布:2024-09-08 10:34:44 瀏覽:358
鄭東大學城租房 發布:2024-09-08 10:31:00 瀏覽:591
青島大學2017本科 發布:2024-09-08 10:14:14 瀏覽:702
中南大學宮教授 發布:2024-09-08 10:09:29 瀏覽:763
南京大學我最喜愛的老師盧山 發布:2024-09-08 10:09:28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