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
1. 張靜的個人經歷
教育經歷
1978/9----1982/7,四川大學哲學系,哲學學士;
1984/9----1987/7,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法學碩士;
1991/3----1995/12,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博士
工作經歷
1976/1----1978/7,西藏軍區總醫院政治部服役;
1982/9----1984/7,西藏軍區總醫院政治部幹部;
1986/9----1991/2,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1991/3----1995/7,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 (博士學生) 研究助理;
1998/2----1998/3,法國國家科學院弗里德曼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9/3----2000/2,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當代中國中心訪問學者;
2003/9----2004/7,哈佛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
1996/1----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96);教授(2001);
2. 《浮生取義對華北某縣自殺現象的文化解讀》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浮生取義》(吳飛)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xWLj2JBRS-MZms-1K0ZiqQ
書名:浮生取義
作者:吳飛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1
頁數:317
內容簡介:
簡介
「捨生取義」,常常被用來贊美自殺的忠臣義士,但這決不意味著,只有「捨生」才能「取義」。畢竟,需要捨生的場合很少,但「義」卻是每個人在生活日用、揖讓進退之間都該看重的。作者通過對華北某縣自殺現象的田野研究,在現實語境中重新思考中國文化中「生命」和「正義」的問題,從家之禮、人之義、國之法幾個層次理解現代中國人的幸福與尊嚴。書中的基本主張可概括為「緣情制禮,因禮成義,以理成人,以法立國」。
前言與鳴謝
在我們家鄉的方言中,「過日子」被稱為「過晌」。我大概5歲的時候,跟著我姥姥到她的娘家村去服侍她的母親。當時我姥姥剛過70,我的太姥姥96歲。我總是聽姥姥說「過晌」、「過晌」的,就禁不住問,到底什麼是「過晌」呢?面對這樣幼稚的問題,大人們自然會鬨堂大笑,卻也難以給出一個讓我滿意的答案。我的困惑自然不會打消,不過時間久了,這個詞聽得多了,好像就忘了我的疑問。直到開始這項研究的時候,我忽然又想起了當年的那個問題,這個時候,我的姥姥也和當年的太姥姥一樣年紀了。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一些司空見慣的詞彙和說法,我們從來不去思考它背後的意義,因而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探討的價值。但我們一旦認真對待這些詞,就會發現,恰恰是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詞,才有著巨大的力量。「過日子」和「做人」都是這樣的詞。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時候,姥姥身體還非常好,沒有什麼病,知道我要到農村去作研究,就會和我講起老家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間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到了農村裡,我母親不斷幫我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幫我理解一個一個自殺背後的理由,我也在不斷品味著姥姥給我講的那些事情和道理,「過日子」這個詞就在我腦子里逐漸清晰了起來。我最終決定把它當作理解自殺問題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這些普通人的生與死。
因此,面對那麼多自殺者的悲慘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當作參照系;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論時,姥姥的一生都成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沒想到,在我回國半年後,姥姥病倒在了床上;就在我的書寫到最後關頭的時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歲生日前幾天,就駕鶴西去了;而且,最為遺憾的是,我女兒的出生竟然與此湊到了一起,使我無法抽身趕回,只能在婦產醫院旁邊的十字路口燒一點紙錢。
在研究和寫作當中,我以前一直覺得很平凡的姥姥,卻顯得那麼偉大起來。姥姥於1908年出生在一個讀書人家,經歷了兩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華、大飢荒、文化大革命這些災難。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繼辭世時,她五十多歲,帶著五個未成年的女兒,我母親是老四。我的太姥爺,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定要讓幾個女孩子讀書。當時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狀況很不好,但她牢牢記住了這句話,變賣家產,甚至賣掉了祖上傳下的珍寶,寧願讓鄰里譏嘲她不過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個女兒都讀書成才。
姥姥一生雖遭際坎坷,而言談舉止未嘗逾禮,樂觀豁達,寵辱不驚,侍奉翁姑盡心盡力,教育後輩有張有弛,在遠近鄉里更是扶危濟困,善名遠播。最終求仁得仁,福壽百年。一個世紀的滄桑變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變得蒼白無力,煙消雲散。中國人過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樣的力量,在這位普通農婦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我姥姥生病的這一年多里,我母親就慢慢寫下了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寫的一些內容附在本書的最後,不僅是為了紀念老人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從正面,而不僅僅是自殺者這樣的反面,來窺見現代中國人過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說是現代,是因為,雖然姥姥在我們看來還是太傳統了,但她面對的問題完全是現代中國的問題;我們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一定可以從她那裡學到很多。
正是因為姥姥對我的思考的重要意義,我違反了一般鳴謝的慣例,把自己家的人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最後,希望讀者能夠諒解。人到中年,在經歷了一些事情,讀了一些書之後,才會慢慢體會到中國思想的深厚,才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讀的書。希望此書在終結了我對自殺研究的同時,開啟對「過日子」的更多思考。
當然,如果沒有這些年讀書的經驗,特別是西學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還是很難顯露出來的。在我的過日子和做人的過程中,諸多師友的提攜與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書中一再表明的,除了親人之外,我們還需要師友和國家,才能為自己建構一個立體的人生格局,才能為過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須把崇高的敬意獻給我的老師:慷慨豪爽的凱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凱博藝(Joan Kleinman)、溫文爾雅的曼斯費爾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隨和寬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體貼的華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學的卡頓(Steve Caton)教授、和藹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橋的日子充滿了各種色彩;而杜維明教授不僅直接為我提供了經濟支持,也讓我深深理解了中華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難。國內的王守常教授、劉小楓教授、甘陽教授、王銘銘教授、楊念群教授、蕭國亮教授、景軍教授則使我的一切思考都無法和中國問題割捨開來。
若是一一列舉給過我幫助的朋師友,勢必成為一個極為冗長的名單。但我還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對每個問題的思考,如果沒有他,這本書的完成是不可能的,應星、王利平、徐曉宏則曾經和我同下田野,與我一起體會了實地研究的艱難與收獲。吳增定、渠敬東、趙曉力、周飛舟、毛亮、強世功、汪慶華、郭金華,張躍宏、李誠等與我作了多次討論,幫我修正了很多問題。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與我一同赴美的同學胡宗澤和我共同渡過了初到美國最艱難的階段,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而林國華和鄭文龍二兄使我沒有陷入美國專業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盡。我特別還要感謝我的師妹何江穗。她曾經費盡辛苦,幫我將我姥姥口述的十幾盤磁帶錄成文字。
回國之後,北大哲學系的趙敦華、陳來、張志剛、孫尚揚、尚新建、李四龍等教授為我新的研究和教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為人師的我逐漸開始進入一種新的倫理關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已經成為我生活中極大的快樂。能夠讓學生們有所收獲,已經成為我現在繼續研究的主要動力。感謝我所有學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還要感謝哈佛-燕京學社、弗里德曼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中國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對我的研究的經濟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節陸續在一些刊物上發表過,在此感謝這些刊物允許此處重刊:1.1以「自殺中的『正義』問題」刊於《社會學家茶座》第十八輯,2.1和2.3以「論『過日子』」刊於《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婦之禮與家庭之義:一個個案分析」刊於《鄉土中國與文化自覺》文集(三聯書店,2007)。
吳 飛
2008年7月於北京
作者簡介:
河北肅寧人,北京大學社會學學士、哲學碩士,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研究人員。主要著作有《自殺作為中國問題》、《麥芒上的聖言》、《自殺與美好生活》等。
3. 《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張靜)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TUuqkY8iB6vmRXHOU5S6gw 密碼:2u4q
書名:基層政權:鄉村制度諸問題
作者:張靜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1
頁數:350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鄉村社會的權力結構及其性質,圍繞以國家權威為中心的動員體系、權利界定體系、組織體系、法律責任和整合地位的現代性「建設」之作用等展開論述,試圖以此揭示鄉村沖突的結構和制度性來源。作者認為,基層社會的權利界定和實現,與國家的實質性關聯仍然較弱,卻與地方性權威單位的治理原則密切相關;中國的「現代國家建設」,尚未使基層社會的治理結構、原則和規范發生朝向現代的根本性變化。本書是一本經典的鄉村基層政權研究著作,對鄉村建設實踐亦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張靜,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畢業於四川大學(學士)、南開大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政治社會學。發表作品有《國家與社會》(主編)、《利益組織化單位:國營企業職代會案例研究》、《法團主義》、《身份認同研究:觀念、態度、理據》(主編)、《轉型中國:社會公正觀研究》(主編)、《社會沖突的結構性來源》、《社會組織化行為:案例研究》(主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