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講儒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彭林講儒

發布時間: 2024-05-23 09:06:33

① 娓呭崕褰鏋楁暀鎺堣冨彜鍏寮璇捐插叧浜庢浘渚緙栭挓浠涔堟椂鍊

1鏈12鏃ャ傛牴鎹鏌ヨ㈡竻鍗庡ぇ瀛﹀畼緗戞樉紺猴紝鎴姝2023騫8鏈23鏃ワ紝娓呭崕褰鏋楁暀鎺堝湪鑰冨彜鍏寮璇捐插叧浜庢浘渚緙栭挓鏄鍦2021騫1鏈12鏃ャ傛垬鍥芥浘渚涔欑紪閽熸槸鎴樺浗鏃╂湡鏇懼浗鍥藉悰鐨勪竴濂楀ぇ鍨嬬ぜ涔愰噸鍣錛屽浗瀹朵竴綰ф枃鐗┿

② 彭林的學術經歷

1949年10月生於江蘇無錫,1965年7月於無錫市第四中學畢業後,考入南昌航空工業學校現南昌航空工業學院,1969年畢業。南昌航空工業學校被停辦,改為國營贛江機械廠。他被分配在該廠摩托車總裝車間當裝配鉗工。1973年,由於彭林具有較好的文科基礎,被安排到子弟學校當老師,擔任中學歷史、地理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先後擔任過校少先隊總輔導員、團總支書記、代理教導主任。因工作成績顯著,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7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子弟學校任教共達八年之久。
1982年9月,由於子弟學校呂菊芬校長的鼎力支持,以及已故著名歷史學家鄭天挺教授之孫鄭光先生的幫助,彭林獲得了到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進修一年的機會。這是他的命運發生轉折的一年。
1984年,彭林以同等學力的資格,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師從趙光賢先生做中國古代史專業先秦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因學業優秀,1986年成為北師大僅有的兩名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並擔任北師大研究生會主席。天道酬勤,1989年畢業,彭林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得到由著名學者楊向奎、張政烺、李學勤、劉家和、鄭昌淦等組成的答辯委員會的一致好評。
1989年彭林畢業留校任講師,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同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7月,彭林作為優秀人才被清華大學引進,到該校人文學院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現為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還擔任《中國文化研究》和台灣《經學研究論叢》的編委。

③ 彭林的介紹

彭林,男,1949年10月1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市。中共黨員。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或辯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衫沒缺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6國學網禮樂高級顧察滑問1。主要從事先秦史等歷史文獻學和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偏愛經學,尤其注重對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以及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研究。

④ 求彭林說禮1-7 的演講稿






(一)什麼是禮
講禮,因為禮與每個人生活關系密切。每天要打交道,舉手投足,談吐,是不是合於禮,想繞都繞不開。講話處事過程中,有很多禮在。
我舉幾個例子,倆口子出門,在路上,遇到一個熟人,我們這個男同志要向熟人介紹自己的配偶,一般稱為夫人,對第三方稱自己配偶為夫人,對不對?再比方說我們請人吃飯,隔著桌子,從座位上站起來,跟桌子對面的人說王先生,我敬您。這個合不合禮?這里不管意識到沒有,每天行為舉止是合禮還是失禮?對方做得好,我們往往在細節上高看他一眼,說他修養高。
中華是禮儀之邦,禮與儀是一個方面還是兩個方面?古人分得清楚。像任何儀式,都有兩個方面,一是形式,像婚禮要拜天地之類是形式,設計都有思想在其中貫串,隱藏著深刻的思想在里邊,這是第二個方面,即內容。外面的形式容易引起注意,容易學。而裡面的東西不容易看到,容易被忽略,甚至把表面的東西看作就是禮。《左傳》有故事,魯昭公一次帶領外交代表團去訪問晉國,這時外交特別講究,到郊區時,到賓館,要下榻。東道主得派人來慰勞,這是郊勞。這個儀式標志著兩個國家外交開始了。休息過後,第二天國君要拜見。卿大夫也要互相拜見,舉行宴會。所有活動結束後,要回去了,東道主要盡地主之誼。得准備一路上的吃喝用度。這是贈賄。這是標志著外交的結束。這個過程中間,活動非常多而繁瑣。魯昭公沒做錯一個地方,不容易。晉國國君感慨,這是真懂禮的人。沒想到大夫女叔齊不屑,說他懂什麼禮呀。為什麼呀?女叔齊微笑說,這是儀,不是禮。禮對於我們是修身成為君子,對於國君是按道德要求去治理好國家。禮要求的就是這個。而魯昭公國內一塌糊塗,權力被三家大夫瓜分了,他被架空了,收不回權力,哪裡懂得什麼禮。
(季平子,用的樂隊人數超標,不合禮。魯昭公氣憤。結果,被季孫叔孫孟孫三家打敗,魯昭公落得悲慘的下場,為什麼呢?)
治理國家要用好人,魯國用人不當,因此要大亂了。自己要出問題了。可是弄不清應該做什麼,只考慮「習儀已亟」。說他懂禮,不是差得太遠了嗎?看來真懂禮的要數女叔齊,而不是魯昭公。像今天的課堂之上,學生向老師行禮,只有形式,沒有恭敬心。
(今天人崇尚自由,面臨一個問題,與周圍人關系不和諧了,為什麼呢?)
每個人都是有靈魂的生命,靈魂得管住,否則會出竅,怎麼管?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有不同辦法。像西方人交給上帝來管。這是宗教文化,有萬能的上帝。在宗教文化中有理論,亞當與夏娃偷吃了禁果,上帝生氣,趕走了他們。進一步懲罰他們,訂了契約,規定將來你們的孩子,不管到什麼時候,生下來靈魂里就有邪惡,這個邪惡讓你想做壞事,所以認為人性是惡的。這是原罪,這種邪惡與生俱來,不學而有,是本能想做壞事。這樣的靈魂要不管,只能成為惡魔。要打入地獄,怎麼拯救靈魂呢?得信教,禱告,懺悔。他們把靈魂交給了上帝。
中國文化不同,沒有上帝,人性是善的。人有一個善良的本質在。這是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重要的東西。中國文化中,人的靈魂要自己管。而且要管好。拿道德來管。所以在中國,自古以來,講天理,講公道,講良知,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靠的是信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之至,親戚畔之。我們常看重有德無德。常罵人缺德,這是委婉的批評。這講的是德。道德又像空氣,看不出摸不著,又確實在,離不了。怎麼對人生對社會發生作用呢?古人把它轉換成一套可以操作的行為規范。比方說有道德的人會孝順父母,不是嘴上說,而是有規范,出門怎麼樣睡覺前怎麼樣,有無德只要看看這些行為就知道。每個系列可以操作與檢查,所以說「禮者,理也」。是按照道理理性來做。一天天地按這個做,道德就深入紮根,不是空的,道德就通過禮來實現了。按禮來做,行為就合於道德理性。否則背離了道德理性。從周代開始,禮特別多,正常人在小孩時就要學禮,見到長輩怎麼做,父母喊你怎麼做,規定得細致,小孩的行為都受到道德理性約束,後來是成人禮婚禮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這些是人生禮儀。通過各種禮儀的活動來感受人生,接受人文的熏陶,對我們特別重要。我們的靈魂要通過禮來自己管。
(看起來西方禮儀更實用,我們古代的禮儀太虛,怎麼看待呢?)
兩千年前有同樣的問題:「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一套話語要什麼用?子貢是孔子的高徒,幾句話說服了棘子成,見過老虎與狗羊沒有?虎豹與狗羊不同,在於身上的斑紋。假如我們把虎豹的皮扒下來,去掉花紋與狗有不同嗎?沒有了。動物外在的東西像花紋,有與沒有,代表不同的動物。我們看君子與小人也一樣,君子身上有類似於花紋一樣東西即禮。小人卻沒有。君子除了內在像虎豹一樣,外在也要有花紋一樣的禮。我們身邊有些富豪,我們卻認為是小人,所以君子一定要學禮。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君子」一詞似乎離我們有些遠了,不過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還常常會用到「德才兼備」這樣的詞,由此可見,即使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今天,品德和修養依然是評價一個人是否有素養的重要標准,這和「君子」的評價標准基本吻合。那麼在中國古代,要想成為君子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孔子說過,我們身上有兩種東西,一是質,本質,像勤勞真誠孝順,這是質;二是文,現代社會與人交際,說話文雅,舉止有度,處事得體,讓人感覺舒服。一個人身上這兩種東西常不對稱。孔子說,「質勝文則野」,率性,給感覺是粗野,不講究;相反的是「文勝質則史」,一看到人就客氣讓你受不了,達頭了,為人不實在,做作,不實在。「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與質均衡發展,像老虎的花紋與體魄搭配得好,相得益彰。兩個都有,才能成為君子。所以,大家如果對人生還有期許,得學文哦。孟子也有話:「君子異於人者,在其存心也,」看你心裡存的是什麼,只存有錢,就成不了君子,有兩樣:「君子以仁存心」到一個地方就關注弱勢群體;「君子以禮存心」還得裝著禮。裝著愛會尊敬把兩樣存在心情里,慢慢就會成為君子。
(君子本指國君之子,後來最終成了有文化有修養的代名詞。)
要做君子,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願望。梁啟超做過講演,題目就是《君子》。說大學是要培養人格完善的人才,這個人格完善,周易六址四卦中就有五十三卦談到君子,要崇德,勉為君子;語默作止,都成為國民仿效的對象。南開中學出過兩個總理。校長曾對所有同學講,宋朝時,有著名教育家胡元,胡安定,痛感要培養人才,得從一舉一動開始,胡安定的學生走到市井中一眼能看得出是他的學生。是不是君子應該能看得出來,校長說,我們的學生要將來走到市井中也能看得出是南開的學生。這與梁啟超的寄語一樣。我們得有君子的規范,有君子的文采。今天算是開場白,下邊會把常用的東西一一介紹。

(二)學會稱呼
(我們與他人打交道,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常常是如何稱呼對方。可在很多人眼裡,「稱呼」不就是直接叫對方的名字或者「你」嗎,有什麼可講究的呢?在清華大學彭林教授眼裡,「稱呼」雖然簡單,但裡面卻蘊藏著很大的學問和智慧。如果一不小心,很容易鬧出笑話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男性稱自己的配偶為「夫人」,這樣的稱呼已經司空見慣。可這樣尋常的一件事竟然不符合中國傳統禮儀的要求,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在稱呼自己配偶的時候,究竟還存在哪些誤區呢?)
有這樣的笑話,經常有人講,有一位船客,上船後不知道幾點開,就問船老大,喂,這船,幾點開?船老大不理睬他。船老大就用篙敲了他一下,他還喊,船老大就把他打進了水中。他沒稱謂讓對方不舒服。這是專門的學問。今天這種稱謂問題成了失禮的普遍現象。有外來辦事人,常問人時用「哎」。稱謂失當更不對。
我有朋友的老婆進了閱覽室,學生要借雜志,權衡怎麼叫,叫老師嘛,不配,想了半天叫師傅。這位朋友聽出不尊重,反應快,轉過臉來說,叫我師傅,我什麼時候帶過你這個徒弟,學生趕快道歉。不知道職務與身份時,怎麼稱呼?孔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可以稱大叔,大姐等。西方也說是兄弟,都是上帝之子。
(西方人稱呼對方可以直呼其名,包括孩子對父母的稱呼。在他們看來,姓名不過是一個簡單的符號而已,就是讓人叫的。但在彭林教授看來,中國與西方不同,自古以來就崇尚「禮」的要求。那麼,按照這個要求,我們稱呼對方尤其是稱呼長輩時,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中國人的禮有這樣的話,自卑而敬人。卑是謙卑,無論跟什麼人打交道,都把對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有謙語,像北京話中的「您」,表達的就是尊重。自古以來就講究對人敬,對自己謙。像爵位里,作為敬稱,天子叫「君」,諸侯也叫「君」。後來把這個下移,用於一般人身上。古人寫墓誌銘,寫父親叫「府君」,女子叫丈夫叫「夫君」。「君」成了普通的對方「你」,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像「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里君都是你。
還有公侯伯子男都可以尊稱。像許多國君稱公,可以用在生活中。像學者年輕人稱呼時也加公,從爵稱過來的。諸侯的孩子多,有繼承人是嫡長子,其他的叫公子。這個稱謂今天也用。開學術會時,介紹來賓會用某某先生的公子。女兒也一樣,女公子。這樣介紹比較雅一些。現在民間說是誰家的仔,一聽,意思沒錯,但是禮儀上不成體統。不尊重。像卿,古代大夫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叫卿,這是大臣里最高地位的,後來用來尊稱。電視里常能看到,皇帝稱愛卿。小說戲劇中夫妻也互稱卿,今天還稱卿卿我我。追起來,其實最早也是爵稱。還有建築,像天子叫陛下,「陛」本指台階。還有殿下,閣下。閣下也用得多,這也是敬稱。其實皇帝並非是陛下,是大臣謙稱,無法與皇帝平起平坐,只能與三重丹陛下的的人對話。再一層層傳上去。古代國君見面,中間有許多中介,有話要說時,就告訴介,一個接一個地介紹,一直到那個國君那兒。這叫陛下。殿下閣下都是這個意思。陛下是天子專用。低的叫殿下與閣下。稱自己為「在下」。現在沒了,這種稱呼保留下來了。章回小說叫看官,老北京跑堂的叫爺,看起來俗氣,但表達的也是尊重。廣東深圳看到客人來了,叫老闆。顯然表達的是尊重。還有像修飾詞,加「令」,古代是好的意思。像令日是好日子,好時辰叫令辰。「蒙蒙文王,令聞不已」。今天打交道時要注意,問人父母不能說老爸怎麼樣,老頭怎麼樣,這是玩世不恭,得說令尊大人令堂大人。孩子叫令郎令息。
(在我們的日常交往中,尤其是正式場合,我們稱呼對方最應該把握的一條原則就是多採取敬語,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那麼反過來,當我們在向對方介紹自己或者稱呼自己的時候,又該遵循什麼樣的原則?有什麼講究呢?)
謙,是用在自己。是另一套詞語。像介紹到自己時,一定要用謙稱。自帝王開始都有。像《老子》說侯王自稱,孤寡不穀。孤寡都是少,表明自己德行不夠。這是謙虛的說法。不穀,指的是稻穀的谷,當善講,表示自己不才,不善。諸侯見到天子叫寡小君。妻子見到丈夫得叫小童。這都是謙稱。
(古代大臣,臣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特殊含義呢?)郭沫若把「臣」字說是眼睛豎起來了,臣指身份低。南面稱臣就是被俘。女子謙稱妾也是。謙稱是一種自我謙卑,壓低自己表示誠懇。最典型的是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這封信,司馬自稱「仆」。甚至自己稱為「牛馬走」。這是一種低調。還有鄭板橋,喜歡畫畫,最佩服的是徐文長,好畫青藤,鄭板橋就曾拿四十金換一幅畫,甚至有刻章,章上有畫,自稱是「青藤門下走狗」。鄭板橋這樣做與稱「牛馬走」一樣,是謙稱。這是低調的自謙。像說父親得說家父,母親叫家母。弟弟得說成舍弟。兒子說成犬子。這是中國人獨特的謙稱。中國人講低調,含而不露。問對方姓得問貴姓,回答得說,免貴姓某。甚至還說小姓某。問大人不能問幾歲,得問春秋幾何或者是高壽,回答得用虛度五十,這是中國人獨特的方式。
(按照「自卑而敬人」的原則,敬詞往往用於稱呼對方,而謙詞一般用於稱呼自己或者家人。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不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是敬詞,哪些是謙詞而鬧出笑話。那麼,這些容易被曲解的詞都有哪些呢?)
一位老教授說,有學生鬧笑話,學生同學的父親去世了,同學去奔喪了,這位同學覺得情同手足了,得發唁電,一開頭說,「驚悉,家父不幸逝世」,到底是誰的父親去世了?如果是你的父親去世,發電給人家干什麼?給人家發的,就說不通了。也不能說是「我的家父」,這是你的,領回去就是了。
還有介紹配偶,現在生活中,介紹配偶的詞最亂。往往說,老婆,那口,我家裡的,太俗了。有說是夫人的。這是笑話的。我們去讀讀《禮記》,稱謂嚴格。天子配偶叫「後」,王後,太後。這是天子專用的。諸侯的配偶才叫「夫人」。現在要是稱夫人就是自大了。叫愛人行嗎?愛人是近代興起的稱呼。在漢字文化圈裡,愛人是情人。我們大陸稱自己的配偶為內人或者內子。這是古老農耕時代的叫法。如果女的介紹男的呢?外人?不能叫。其實,女的稱男的叫「外子」。這是通行的。

(三)以情動容
【在現代社會,無論是求職還是參加各種活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如何在短時間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多年從事禮儀研究工作,在他眼裡,舉止得體、服裝整潔都是表面的工作,在這些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而它正是人們取勝的法寶。那麼這個法寶是什麼呢?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彭林教授將同您一起關注傳統文化,關注中華禮儀,為您帶來《百家講壇》系列節目--彭林說禮之《以情動容》。】
《禮記》裡面有一個《玉藻》,裡面說一個君子,在他平時生活的時候,他的體態非常舒緩,非常從容,可是突然通知他說有一個尊者,在哪裡等待要見你,這個君子聽到以後,馬上就整肅儀容,要調整自己的容貌,然後去見尊者,那麼下面的記載呢,非常精彩。他是從腳到頭三個字一句,「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庄」-《禮記-玉藻》。首先講腳,足容重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步履要穩重,要莊重,有些孩子給人的感覺輕輕佻,就是他的步伐是飄的,不是一步一個腳印,所以君子不重則不威,重首先立在足上。《禮記》裡面還提到在鄭重的場合的時候。走路的時候兩只腳要像車輪一樣,不離開地,這鞋子幾乎是擦著地朝前走。手容恭的意思是手要能體現你的恭敬,《弟子規》裡面講,就是說你跟人行禮的時候,古代相見要行拜禮。「拜恭敬,揖深園」-《弟子規》,作揖的時候要園要深,不能隨便的樣子,作揖要深園要恭敬,手的姿勢非常重要。
在拿東西的時候,《禮記》里規定的很清楚,在正式的場合要你拿禮品,或者接受一個禮品,那麼裡面叫奉者當心,接受人家送給我們的國禮,就不能隨便拿著也不能隨便拎著,一定要當心就是,心德位置。在古代如果是天子送你的東西,還要略高於心。走到哪裡一看很恭敬,這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那麼有的東西比較重就要提著,《禮記》規定手不能低於帶,低於帶,這東西就是擺在地上拖著走,叫提著當帶。現在我們的服務行業,窗口行業這個現象很普遍,不知道諸位遇到過沒有,我是遇到過,我到收銀台去交錢,完了以後,那個收銀的小姐,她把我的錢是朝外扔的,然後不理你了。
我看過轉播全國乒乓球比賽,女單決賽,那麼按照規定兩邊決賽運動員,首先要站在那裡,然後主持人介紹,今晚舉行的是什麼什麼比賽,參加決賽的是誰,那麼那位運動員出來很大家見面,結果那次那兩位運動員,都是我非常喜歡的運動員,為國家爭了不少榮譽,確實球技很高。但是修養略有欠缺,兩個都隨便站著,沒有恭敬謙卑的樣子。
目容端的意思是眼光要端正,做人要正直包括你站立的時候,身體要正直,你的心是正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 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離婁》,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體現我們一個人,體現內在德行的器官,沒有比眼睛更好的了。內心正的人眼睛是正的是清澈的,內心不正的人眼睛是瞢的是渾的。所以考察一個人,看他怎麼說看他的眼睛,他不敢看你或偷偷看你,這就是人焉廋哉。跟人接觸的時候最討厭的是他的眼睛不看你,醫院就是一個例子,從頭到尾他的眼睛都不看你。不看人是對人一種輕視藐視。還有就是政府官員,我也知道晚上去找不好,打擾人家休息,但是沒辦法誰讓你是領導呢,領導在看電視,一會評論電視一會評論報紙,極為不尊重,我只好告辭了。這叫什麼「心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有些領導和第一排的同志握手,和其他人說話,心不在焉走過場。我們的周總理對廚師和司機都很好,眼睛注視著你說話。
【從手到腳,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處處卻體現出人的修養和內涵。雖然這是幾千年前古人總結出來的禮數,但對今天的人同樣適用,那麼除了手和腳以外,《禮記》里對人的容貌還有什麼要求呢?】
口容止、就是在正式的場合不能發出古怪聲音,比如打噴嚏。我們現在的社會立他又出現了新的含義。我在學校講課也好,到外面單位講課也好,經常受不了的就是女同志愛吃零食,叫口香糖就是口容不止。聲容靜就是跟人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了,太大了就是噪音我們現在已經把噪音列為公害,有修養的人心很靜話不多,他的舉止很從容,我們有句諺語叫「寬廣的大和平靜,狹窄的小溪喧鬧。」我們去歐洲火車上地鐵里都非常安靜,有修養的人都不喧鬧,要不是安靜的坐著,要不就閉目養神。絕少有交談的,更沒有大聲說話的。頭容直,我們在學校里聽課各種姿勢都有,給人感覺精氣神不夠。氣容肅就是到一個大的場合,要絕對安靜的,就像屏住呼吸一樣。立容德就是在站立的時候,好想對方要送給你東西,你要恭敬接受的樣子。金庸就是個好例子,做的非常好。色容庄神色要庄嚴,不要嬉皮笑臉,如果你端莊了,就會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神色。是不是我把這幾條都做的了,禮就算學好了呢?
【關於人行為舉止,從頭到腳在《禮記》里,都是有比較詳細的記錄和要求,所以彭林教授認為,中國的禮是一個豐富細密的體系,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禮記》記錄了比較詳盡的禮儀規范,所以彭林教授認為,中國的禮有一個豐富而細密的體系,早在幾千年前,古人就已把「禮」完善成熟。那麼是不是把這些都學好了,就把禮學到家了呢?】
這兩年微笑服務,幾乎被所以的單位認同了,但是怎麼微笑,微笑要真誠不能按露幾顆牙齒算。孔子非常討厭做虛禮的人,春秋時期社會很混亂,兒子把老子殺了,他也照樣舉行禮儀活動。
【 事實上,禮的外在形式很容易模仿,又最能吸引人們的注意,所以很多人往往在這個層次上下功夫,於是衍生出了人與人之間一些毫無內涵的虛禮,特別是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禮就更是表面的存在了。那麼在彭林教授眼裡,真正有內容的容貌禮應該有什麼樣的標准呢?】
《論語》裡面說「祭神在,祭神如神在。」在祭祭祀的時候,祭祀誰就好比這個人在。「孝子將祭祀,必有齊庄之心以慮事,以具服物,以修宮室,以治百事。及祭 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 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 將復入然。是故,愨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結諸心,形諸色,而 術省之。孝子之志也。」-《禮記。祭文》,我們中國人禮不是講的外面的儀,禮是內在德行的內涵,儀是德行的外在顯示。

⑤ 《彭林說禮——重建當代日常禮儀(增補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彭林說禮》(彭林)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qmVMdDrPX0oT_qJu1OHkrw

密碼:ib0y

書名:彭林說禮

作者:彭林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

頁數:219

作者簡介:

彭林,1949年生於江蘇無錫市。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禮學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經學》主編,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學術研究部主任,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東南大學、東北師大等校兼職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歷史文獻學研究,尤其是儒家經典《周禮》、《禮儀》、《禮記》和禮樂文化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禮樂中華》等。2011年10月在《百家講壇》開講《彭林說禮》。

熱點內容
2016中國醫葯大學排名 發布:2024-06-22 18:50:16 瀏覽:125
藁城大學城 發布:2024-06-22 18:49:26 瀏覽:525
集美大學2018研究生專業 發布:2024-06-22 18:48:37 瀏覽:156
酈波博士後導師 發布:2024-06-22 18:32:50 瀏覽:152
劍橋大學有多少教授 發布:2024-06-22 18:23:43 瀏覽:429
英語本科自考資格 發布:2024-06-22 17:57:45 瀏覽:795
大學換專業難嗎 發布:2024-06-22 17:56:50 瀏覽:973
開封大學招生計劃 發布:2024-06-22 17:41:26 瀏覽:741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招生簡章 發布:2024-06-22 17:31:59 瀏覽:170
2004年華僑大學考研真題答案 發布:2024-06-22 17:21:52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