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成都農業大學養豬教授

成都農業大學養豬教授

發布時間: 2024-06-28 19:59:10

『壹』 鍏葷尓鏉庢浖涓浜鴻祫鏂

鍏葷尓鏉庢浖鐨勪釜浜鴻祫鏂欏備笅錛


濮撳悕錛氭潕鏇


鑱屼笟錛氬吇鐚涓撳


瀛﹀巻錛氬啘涓氬ぇ瀛﹀姩鐗╃戝︾曞+


緇忛獙錛10騫翠互涓婂吇鐚緇忛獙


鍏葷尓鏉庢浖鏄涓浣嶅湪鍏葷尓琛屼笟鏈夌潃涓板瘜緇忛獙鐨勪笓瀹訛紝濂規嫢鏈夊啘涓氬ぇ瀛﹀姩鐗╃戝︾殑紜曞+瀛︿綅錛屽苟鍦ㄦ瘯涓氬悗閫夋嫨鎶曡韓浜庡吇鐚浜嬩笟銆傚湪榪囧幓鐨10澶氬勾閲岋紝濂逛竴鐩村湪鍚勭被鍏葷尓鍦轟腑宸ヤ綔錛岀Н緔浜嗕赴瀵岀殑瀹炶返緇忛獙鍜岀悊璁虹煡璇嗐


鏉庢浖瀵瑰吇鐚鐨勭儹鎯呭嬩簬濂圭殑瀛︾敓鏃朵唬錛屽ス鍦ㄨ諱功鏈熼棿灝卞瑰姩鐗╃戝︿駭鐢熶簡嫻撳帤鐨勫叴瓚c傚湪瀹炰範鏈熼棿錛屽ス鏇懼湪涓瀹跺ぇ鍨嬪吇鐚鍦哄伐浣滐紝娣卞叆浜嗚В浜嗗吇鐚鐨勫悇涓鐜鑺傘傝繖孌電粡鍘嗚╁ス鏇村姞鍧氬畾浜嗚嚜宸變粠浜嬪煁鏀歸晣鍏葷尓浜嬩笟鐨勫喅蹇冦


浣滀負涓鍚嶅吇鐚涓撳訛紝鏉庢浖寮綺楁搮闀跨尓縐嶉夋嫨銆佹肩撼楗插吇綆$悊銆佺柧鐥呴槻娌葷瓑鏂歸潰鐨勫伐浣溿傚ス娣辯煡鍏葷尓涓嶄粎闇瑕佷赴瀵岀殑鐭ヨ瘑鍜屾妧鏈錛屾洿闇瑕佺粏蹇冨拰鑰愬績銆傚湪濂圭殑鍔鍔涗笅錛屽ス鎵鍦ㄧ殑鍏葷尓鍦虹殑鐢熺尓鍋ュ悍鎴愰暱錛岃倝璐ㄩ矞緹庯紝璧㈠緱浜嗗箍澶ф秷璐硅呯殑璁ゅ彲銆


鎬葷殑鏉ヨ達紝鍏葷尓鏉庢浖鏄涓浣嶆湁鐫鎵庡疄涓撲笟鐭ヨ瘑鍜屼赴瀵屽疄璺電粡楠岀殑鍏葷尓涓撳訛紝濂逛負鍏葷尓琛屼笟鐨勫彂灞曞仛鍑轟簡縐鏋佺殑璐$尞銆

『貳』 中國農業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一、陳雲林,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農葯專業學習。

二、鈕茂生,男,滿族,193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長,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三、任洪斌,男,漢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籍貫吉林雙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農機系農機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四、石元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49年畢業於武昌文華中學,當年考入清華大學農學院,後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1953年畢業於該校農學系,1956年土壤農業化學系研究生畢業。曾於1985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87—1995年任校長。 現為兩院院士,《中國農學通報》主編。

五、吳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吳常信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雲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鈕茂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洪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元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常信

『叄』 養豬創業感悟

創業者的定義很廣泛不僅僅是創辦公司的人,在既有組織內部發動創新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創業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鼓勵推廣創業精神,創業精神是我們每個人和組織發展成長的動力源泉。下面我就為大家解開養豬創業感悟,希望能幫到你。

養豬創業感悟篇一

龍波、2000年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企業管理系、創業項目:養豬、創造財富:2000萬元。

大學生豬倌龍波的養豬場里,像這樣對豬彈吉他唱歌,已是司空見慣。從養豬的第一天起,龍波就提出了快樂養豬,養快樂豬的新理念。在這里,一頭成年母豬的食量從一頓十幾斤減少到一斤至一斤半,減了食量的豬卻沒有減重。一個人可以輕松地飼養1000多頭豬,這是人們原來想都不敢想的。龍波的這種理念,顛覆了人們沿襲幾千年的養豬模式。他成了當地養殖界的一個傳奇人物。

對豬彈吉他唱歌,外人感到啼笑皆非,但龍波的女朋友王旭,卻覺得是一件樂事。

龍波的女朋友 王旭:“龍波有時候還跟我在豬場裡面彈一下吉他,我聽了,豬也聽了。”

這個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大學生豬倌,是怎樣快樂養豬,養快樂豬的呢?

2000年上半年,在四川農業大學讀了四年本科的龍波就要畢業了。當同學們都忙著四處投簡歷,找工作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回家養豬。

龍波的大學同學 謝強:“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前途不大。”

成都市市民 左方金:“各行各業都大有前途,看怎麼去開創,怎麼發展。”

成都市市民 葉池華:“掙了錢就對。”

龍波家境貧寒,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靠飼養5頭母豬的收入,供龍波完成了大學學業。兒子能跳出農門,做一個體面的城裡人,是龍波父母的最大心願。得知龍波要回家養豬,父親火冒三丈。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我都會養豬,你回來養豬,你何必讀大學你。養豬說起來都不好聽。自己的兒子考上大學了,回來養豬,老百姓說句不好聽的,沒有本事。”

龍波回家養豬,並不是一時沖動,這與他上大學期間的一次經歷有很大的關系。讀大二的時候,龍波曾到學校的養豬場勤工儉學,在那裡,他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龍波:“我一去根本不知道這是豬場。你在這個豬場的任何一個地方,你就是躺下去打一個滾站起來,那衣服都是很乾凈的,哎呀我就感覺你看,別人養豬都養成這個樣子了。”

從小目睹父母養豬,在龍波的印象中,這是一種又累又臟的活。而大學里自動化養豬場的狀況與父母在家裡的養豬,有著天壤之別。

龍波:“從中我就發現,這個養豬業還有很大的空間,它落後,它傳統,它就有發展空間了。”

也就從那個時候起,龍波產生了養豬的念頭。自己上的又是農業大學,有很深的畜牧養殖理論基礎。更加令他高興的是,女朋友王旭也支持自己的選擇。王旭是成都市人,在大學里比龍波低一年級。

王旭:“他會經常跟我講,他對農村的感情。我和他慢慢的就有這種感覺。我們的農村,很多人不願意回去,我們有知識有技術,我們回去做,肯定是能夠做好的。”

龍波:“她說哥你放心,你先回去干著,我畢業之後就回來和你一起養豬,哎呀,我聽了這個,我勁就大了。”

沒想到,信心百倍的龍波卻邁不進父母內心的門檻。他苦悶,父母更苦悶。 在這段時間,女朋友王旭成了龍波最大的精神支柱。

龍波:“她每次都要告訴我,她說哥沒事,她說你等我,她說我畢業就和你一起養豬。”

王旭:“有時候被愛情沖婚頭腦了都不考慮那麼多了。”

2001年,王旭大學剛剛畢業,父親已經託人給她安排好了銀行的工作。這是很多人羨慕的職業,但王旭卻感到左右為難,一連幾天她都沒敢說出自己的打算。最後,她終於說出了要跟龍波一起養豬的事。

王旭:“我爸媽第一反映就是是不是龍波是個騙子,我腦袋是不是有問題了。因為那個太掃面子的事情了。”

三天後,王旭卻做出了令父母出乎意料的選擇。

王旭:“把我的小包提著。然後我給爸媽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是說對不起,這么多年,你們辛勤地養育了我,但是我現在不得不讓你們傷心失望了。當我拿著包,走出家門,把那個門砰地一聲關上的時候,我聽見我媽媽在家裡面哭了。”

王旭找到龍波後,經過周密的籌劃,建一個小型的養豬場大約需要10萬元錢。在大學里勤工儉學,兩人積攢了8萬元錢。可剩下的2萬元錢又到哪裡去找呢?

2001年8月,龍波和王旭批發了牙刷、牙膏和一些勞保用品,在新都區的一家建築工地上擺起了地攤,想掙夠建豬場差的2萬元錢。

一天中午,一輛小車突然停在了他們的攤位前,從車里下來的一個人,使正在吆喝著賣貨的龍波和王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龍波:“我心裡一樂,來生意了,結果下來一個人,我一下子就傻了。”

王旭:“我看到我爸爸下來了,當時的第一個反映就是跑,就趕快跑掉,讓爸爸看見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會很傷心,很難過的。”

這個時候,王旭離家出走已經半年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和父親相見,是他們都沒有想到的。

龍波:“然後他就看著我們兩個,話都不說,熱淚盈眶,他就問他女兒,他說你是不是一定要跟他在一起,王旭當時說不出話,就點頭,使勁點頭。”

王旭:“我爸就什麼都沒說了,他就從包里拿了3000塊錢給我,他說你拿去吧,他說你還是回去看一下你媽媽,他說自從你走了以後,她基本上每天都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

王旭沒有接受父親的3000元錢,父親卻接受了她的選擇。

擺了8個月的地攤,他們終於攢夠了2萬元錢。出於無奈,龍波的父母也勉強同意了他們養豬。2002年11月,龍波投資10萬元錢,利用自家的1畝自留地,建起了一個養豬場,養了30頭母豬。

龍波:“建好豬場那天晚上,我就和王旭我們兩個人在豬場中間,站了很久,我拉著她的手。”

王旭:“雖說它不大,但是我們覺得我們的事業肯定能夠從這個不到一畝地的養殖場發展起來。”

這個時候,看著身邊沉浸在喜悅中的王旭,龍波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如果養不好豬,不僅對不起自己的努力,更對不起女友的一片痴情。

養豬場建起之後,龍波和王旭的做法,卻讓龍波的父母感到極其的不理解,甚至非常氣憤。一頭母豬,居然一頓只喂1斤到1斤半的飼料。還提出了什麼快樂養豬的口號。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你賣豬你要對得起豬,你給它吃那麼一點,怎麼對得起豬呢,你豬都對不起,還能賺了錢。”

養豬是一件繁瑣而又勞累的活,掙的是辛苦錢,又怎麼能輕鬆快樂呢?龍波的父親養了十幾年豬,其中的辛苦,他有很深的體會。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要切豬草要煮,要把它煮爛。母豬吃二三十斤,一鍋嗎,一大鍋。”

龍波:“有的根本沒什麼營養,也就脹脹肚子。”

從開始養豬起,龍波和王旭就想改變傳統的飼養方法。王旭學的是營養學專業,她請教了一些專家教授,從營養學的角度嘗試著給豬搭配飼料。他們決定從飼喂方法上尋找改變的突破口。

王旭:“按照它這個每天豬所需要的,比如說需要多少的蛋白質,多少能量。比如說,一些玉米缺少某些東西,那麼給它搭配一些進去就可以了。”

龍波:“像這個一碗,就是一斤多一點,可以喂一頭成年母豬,兩百多斤重,一頓就夠了。這個我們喂一頓大概也就是8毛錢。”

龍波和王旭用自己搭配的飼料喂豬,一頓不超過1斤半,照樣長得很好。但是,他們的這種飼喂方法卻讓龍波的父母憂心忡忡。

龍波:“我把豬餵了。我父母他們兩個又偷偷過來,幫我把那個豬又喂一遍,又補料。”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也不放心呀我們,豬那麼大就吃那麼一點點。”

龍波:“後來我把鑰匙都拿走了。”

2003年春天,突然發生的一件事,讓快樂養豬的龍波和王旭變得恐慌起來。他們飼養的第一頭懷孕的母豬,到了該分娩的時候,卻沒有任何動靜。

龍波:“我爸媽早就說了,那樣喂養是不可能下仔的,什麼什麼的,我們也很擔心。”

王旭:“挺害怕的,害怕萬一失敗或者產了死胎怎麼辦。”

盡管他們的飼養方法,從理論上沒有什麼問題,但畢竟沒有人實踐過。如果這次出現了異常,龍波和王旭心中理想的養豬王國,將會轟然倒塌。兩天以後,懷孕的母豬順利分娩,所有的擔心都變成了一場虛驚。

龍波:“那一窩下了10多個,還大個大個的,就比我爸媽那邊的豬還大個。”

事實驗證了他們的養豬方法,父親不但接受了兒子的飼養理念,而且也開始按照龍波的方法養豬了。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像原來這個豬你起碼要喂一個多小時,我現在喂10多分鍾就喂完了,就輕松,隨時乾乾凈凈可以喂豬。”

王旭:“我們的標準是一個工人,就可以管60頭母豬或者1200頭肥豬,那麼應該說,是他們都覺得工作起來都很輕松愉快的。”

2005年10月,龍波又投資100多萬元錢,建造了一個年出欄量可達2000頭商品豬的大型養豬場,年創產值200多萬。並形成了快樂養豬,養快樂豬的理念。在龍波的養豬場里,規定飼養員每天至少跟豬親近三次。

養豬場場長 王東:“我每天來三遍,早中晚,它只要聽到我的聲音,聽到我的腳步聲,它就感覺到我要來了。它全都抬著頭等著我給它們刷,跟它們談談話,他們就感到很愉快,很高興。”

龍波:“豬的這個情緒好,有利於它的健康。如果它每天很郁悶就很容易生病。”

快樂養豬的飼養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不僅當地的村民找到龍波,要求跟他一起快樂養豬,全國其它地方的一些養殖戶也慕名而來。龍波除了給養殖戶們提供仔豬,還進行技術培訓。

成都市新都區養豬戶 黃桂琴:“現在喂6個母豬,還有2個親豬。我還要帶孫子,還要種田,我還要喂豬,我就覺得,我養豬輕松的很。”

山東省淄博市養豬戶 戴濤:“讓我們當地的養殖戶也能夠輕鬆快樂地養豬,也能夠輕鬆快樂地賺錢。”

現在,除了這個佔地40畝的大型養豬場之外,龍波還在全國其他省市與人合作,建有12個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豬達到了2萬多頭。他的事業正逐步邁向成功,但龍波的心裡始終有個願望---女朋友王旭的父母,能來自己的養豬場看一看。龍波一直盼望著這一天。

養豬創業感悟篇二

木匠工搞起山林種植

鄒遠華的老家在衢江區杜澤鎮棱鋪村,海拔五六百米,這里開門就見青山。初中畢業他就跟老鄉到杭州打工。“那時在工地上做小工,干一天是8元錢。”鄒遠華回憶說,80年代初期物價不高,一碗面也才0.25元。打了一年工,他又回到家鄉跟別人學做木匠。“木匠工的活兒也挺辛苦,做一天才1.85元。”鄒遠華當了四年的木匠,22歲時恰逢村裡有一片茶葉山對外承包,一心想干大事的他就以一年2000多元的承包款包下這片88畝大的農場。勤快的鄒遠華就天天早出晚歸地在農場培育茶葉又種下梨、柑桔等水果。辛苦一年,收入還可以,茶葉採摘了2000多公斤,梨也摘了3000公斤,毛收入共有2萬來元。“本來過過日子也挺舒服的,可後來村裡將農場收回改種杉木了,我也就不再承包這片農場。”鄒遠華就找別的事干,之後他開過拖拉機,販賣過蔬菜,也經營過代銷店。“干這些事,賺錢不多,也只能糊日子。”

走出深山到深圳“掘金”

一心想發家致富的鄒遠華就走出深山,與妻子一道去深圳打工。剛開始二三年,他又重新拿起斧頭、鋸子,在工地上做起木匠來,月收入三四百元。“後來,我又到傢具廠打工。”鄒遠華相告,那傢具廠是專門生產“席夢思”的,一張“席夢思”能賣500元,挺賺錢的。有心的他就邊打工邊留意起生產工藝,一年下來,他也能自己做“席夢思”了。鄒遠華就在市郊租下房子,搭了個臨時的生產用棚子,夫妻倆一道加工生產“席夢思”。“一個月可做20張席夢思,一張就能凈賺200 元,一個月就賺4000多元呢。”這讓鄒遠華掘到了第一桶金。

可好景不長,1995年因為深圳城市化建設,他的臨時工棚被拆除了。鄒遠華只有改行。“經老鄉介紹我白天到酒店做水電工,夜裡去另一家工廠當保安。”鄒遠華一個人干二份工作,人雖辛苦,月收入不少於1500元。當然,這與加工“席夢思”相比,收入差距極大的。期間,有了積蓄的鄒遠華還購買了二隻深圳原始股,賺到2萬多元錢。

打工不如在家養豬

1997年,生豬價格特好,一頭中豬可凈賺200多元。獲此信息,鄒遠華就回到老家決定靠養豬走上致富路。“我一下子養了7頭母豬,還經銷飼料。”讓鄒遠華意料不到的是,第二年生豬行情就下跌了。“剛開始養豬是虧本的,而經銷飼料卻是賺了點錢。”

見生豬行情變差,許多養豬戶就開始宰殺母豬。聰明的鄒遠華卻反其道而為之。“這好比炒股,生豬價格下跌後勢必有回升的時候。”這年,他以每頭100多元價格購來了30頭母豬。飼養一年,生豬價格又上漲,1999年他養豬凈賺七八萬元。

“可是,養豬還是有風險的。”2001年,他將母豬全賣光,改養中豬。沒想到,他從外地購進的一批小豬竟發疫病陸續死去,虧本了三四萬元。這個教訓讓鄒遠華明白:還是自繁自養保險。虧本了再養,2002年,他向堂兄借來10萬元,搭建15幢豬舍,又購賣100頭母豬。精心飼養,搞好防疫,第二年他外銷中 2000豬多頭,凈賺三四十萬元。

“深山養豬容易防疫病,空氣好,污染少,生豬長得快。”2003年,鄒遠華給養豬場建了一隻40立方米的沼氣池,實行生態養豬。隨養豬規模擴大又在去年建起一隻300立方米的生豬污水處理設施。“現在沼氣用也用不完,全部免費供給村裡十多戶農民使用。”

目前,他養豬場存欄母豬340頭。今年上半年出欄生豬3000頭,凈收入100多萬元。如今,他養豬場僱用本村村民7人,村民胡松林與妻子一同幫著幹活,不出家門每月收入2000多元。致富的鄒遠華不僅建起了樓房、購了轎車,還被評為省農村科技示範戶。

金色十月,春華秋實。站在生態養殖基地望著果園里撒歡的黑豬,章丘大學生“豬倌”王元虎說起養豬經歷,思緒回到了幾年前,2007年,一場席捲全國的“藍耳”病讓很多養豬戶血本無歸。一天晚上,在章丘開動物診所的王元虎輾轉難眠,腦海中一直浮現著養殖戶的身影:一戶村民貸款20萬元養豬,染病死了大半,壓力巨大;一對老夫婦養的幾十頭豬染病而死,承受了不小的打擊。“我要養豬,趟出一條路來,帶著鄉親們致富。”28歲的王元虎決定。

村裡一下炸了鍋。鄉親們紛紛質疑:他瘋了嗎?大家養豬賠了錢,他怎麼還要養?父親果斷反對:大學生幹啥不好,非得養豬,讓家人臉往哪擱?春去秋來。4年過去了,王元虎夫婦投資650萬元建起的大型生態養殖基地初具規模;他們成立的綠·澗生態養豬專業合作社帶動110戶社員養豬致富,走出了看市場臉色的困境。

32歲的王元虎看上去有著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說起話來聲如洪鍾,目光堅毅,布滿自信。很難想像,這個穿著白色工裝的年輕人,幾年間白手起家,從一名初涉世事的大學生變成了身家千萬元的養豬人。

每當看到養殖戶期望的眼神,他都會想起兒時苦澀的記憶。他感到,自己懂技術了解市場,理應給大家找到一條致富快車道。1999年9月,王元虎考上了山東省農業治理幹部學院,學習畜牧獸醫專業。

實習時他來到北京一家公司做業務。由於為人誠懇、不怕吃苦,又有靈活的頭腦,王元虎大學畢業時月收入達到1.68萬元。對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份高薪,可王元虎毅然選擇回到章丘和女朋友李少清一起創業。

2002年王元虎在章丘普集鎮開辦了一家動物門診,李少清在診所里當護士。幾年間,診所名聲大振,客戶數千,生意最好的時候年收入10多萬元。

2007年的一場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靜。受“藍耳”病影響,鎮上的豬死亡率達到70%以上。一次,王元虎來到一養殖戶家裡給豬看病。看著抽搐、後軀無力、不能站立的豬,面對年近六旬的養殖戶期待的目光,王元虎無奈地說:“染上‘藍耳’病了……”

養豬創業感悟篇三

新疆小夏是用戶對他的共同稱呼,之所以帶上小字,因為他年齡的確很小,是一個名符其實的90後養豬人,今年不到24歲。90後小夏,原是重慶人,大學學的是機電專業。

大部分90後,更願意待在城市中,更願意成為白領族,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而他大學畢業後,卻選擇紮根邊疆,靠養豬創業,雖然還不到24歲,但他已經養豬 3年。每一個成功的養豬人身上,都有一個獨特的成功法則,每一個養豬人背後,都是一個辛酸的創業故事,年輕人創業不容易,在外地養豬更不容易。

觀念:改造老豬舍,重視豬舍設備投資

剛到新疆養豬,小夏租用別人的傳統豬舍,養起來非常累,也沒賺到什麼錢,第二年,小夏自在自己的地里蓋起了新的豬舍,90後大學生,剛開始對養豬也一竅不通,但是憑自己的智慧和勤奮,不斷學習養豬技術。首先,他新建的豬舍用上了現代化養豬設備,小夏告訴我們,現在養豬設備很重要,決定豬群是否能發揮較好的生產成績,尤其是母豬舍的改善更為重要。

管理:養好豬比什麼都重要

在談到養豬創業,想賺錢的第二個關鍵點,小夏告訴我們是豬場管理,傳統粗放式養豬模式,不能形成規模。作為一個豬場老闆來說, 重視精細化管理才是賺錢的根本,養豬要講究科學,作為一個外行人,小夏不斷藉助互聯網和書學習,復制發達地區的養豬技術和模式,實行科學標准化管理,把豬養好了,少生病了,自然就能賺到錢了。

成本:微利時代的競爭法則

與小夏溝通,對於未來養豬業, 他認為是微利時代,豬價是同樣的,不同的是養豬成本高低,決定你的利益高低。降低養豬成本,才能少賠錢。這一點,小夏堅持不用全價料,使用自配料,因為新疆當地的玉米價格較便宜,使用配合料更劃算,在微信上看到豬e網推出傳是低豆粕預混料後,小夏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進了一批貨,因為在新疆,豆粕價格較高,玉米價格較低,使用低豆粕預混料相比普通預混料,成本優勢更加明顯,加上新疆地區物流不發達,從經銷商那裡買飼料,4%中大豬預混料,最便宜的也在 6000元/噸以上,而傳是4%低豆粕預混料僅有4200元/噸,就可以送到他們那裡,這是他不敢想像的。當然,針對網上的產品,小夏還是很慎重的,5月 22日到貨後,他拿一窩豬做了對比試驗數據,5月22日稱重,1窩9頭豬均重70.16公斤,6月2日,再次稱重,均重81.33公斤,共增重100.5 公斤,消耗配合料282公斤,料肉比為2.8:1,日均每頭增重1.015公斤,錢肉比為3.35:1,看到這個數據,小夏非常滿意,緊接著再次訂貨,並將自己的產品推薦了同村其他養豬人。

觀念:網購也是新理念

在交流中,小夏多次提到養豬觀念的重要性,養豬新時代,觀念很重要,互聯網時代,信息和價格更透明,只省該省的錢,比如網購不通過經銷商,的確可以省錢。在網上買獸葯、設備、飼料,讓他的養豬成本比同村其他豬場降了很多,目前也有很多鄰居委託他在網上買東西,但是,小夏也有自己的憂慮,幫別人買東西,質量是前提,假如質量不好,自己出力不討好。小夏向我們咨詢,如何才能找到優質的獸葯產品,哪些品牌廠家,已經在網上賣獸葯了,與小夏交流,感受到作為90後豬倌,他對網購的熾熱。

代購:聯合小散戶,共同富裕

小夏自己做了對比試驗數據後,吸引了鄰居的眼球,前不久,他一次性發貨3噸,分給周圍鄰居試用,他說,我們新疆地區的預混料偏貴,豆粕也貴,傳是低豆粕預混料的性價比絕對占優勢,在我們新疆地區很容易被養殖戶接受,等乳豬料上線後,他打算一次性發貨10噸,讓全村其他豬場都能使用傳是飼料,我們建議他可以成立一個合作社,幫周圍小散戶代購各種產品,集體采購,降低大家的養豬成本,實現共同富裕。

網路新時代,90後豬倌大有前途

和小夏聊完後,我們被這位90後養豬人所感動,被他紮根邊疆,養豬創業,不斷學習的創業所打動,更被他養豬新理念,致富新方式,聯合新思路所震撼,他是90後,他是互聯網時代的新豬倌,養豬路上,他代表了一個新興的養豬人群體,他們在未來都大有前途!

年輕人剛踏入社會之時,不要東挑西挑,任何工作都可以做,都有前途;特別在企業界,只要你努力學,一年就可以得其要領,而三年有成,可以一展雄才大略。——王永慶

『肆』 鐜嬪嚖鏉ョ帇鍑ゆ潵 涓鍥藉啘涓氬ぇ瀛﹀崥澹鐢熷煎笀

鐜嬪嚖鏉ワ紝鐢鳳紝1964騫村嚭鐢熶簬涓鍥斤紝鎷ユ湁鍗氬+瀛︿綅錛屾暀鎺堝ご琛旓紝鍚屾椂涔熸槸涓鍥藉啘涓氬ぇ瀛︾殑鍗氬+鐢熷煎笀銆備粬鏄涓鍚嶄腑鍏卞厷鍛橈紝姘戞棌涓烘眽鏃忋傚湪鏁欒偛棰嗗煙錛屼粬鎷呬換涓鍥藉啘涓氬ぇ瀛﹀姩鐗╃戞妧瀛﹂櫌鍔ㄧ墿钀ュ吇涓庨ゲ鏂欑戝︾郴鐨勬暀甯堬紝涓撴敞浜庢湰縐戠敓鐨勬暀瀛﹀伐浣溿備粬涓昏茬殑璇劇▼鍖呮嫭銆婇ゲ鏂欐坊鍔犲墏銆嬪拰銆婁紭璐ㄧ暅浜у搧鐢熶駭鎶鏈涓庣$悊瑙勮寖銆嬶紝鍦ㄧ戠爺鏂歸潰錛屼粬縐鏋佷富鎸佸氶」閲嶈侀」鐩銆

鐜嬪嚖鏉ョ殑鐮旂┒閲嶇偣鍦ㄤ簬姣嶇尓钀ュ吇涓庣$悊銆備粬閽堝瑰吇鐚涓氫腑姣嶇尓綣佹畺鏁堢巼浣庛佷粩鐚鐢熼暱鍙戣偛闂棰橈紝鐗瑰埆鏄閽堝逛粩鐚鐢熼暱榪熺紦鍜岄珮鐥呮葷巼錛屼互鍙婃瘝鐚綣佹畺闅滅嶇瓑闂棰橈紝鐮旂┒浜嗕笉鍚岀敓鐞嗛樁孌墊瘝鐚鐨勮ˉ鍋誇唬璋㈣惀鍏葷壒鐐瑰拰楗叉枡閰嶅埗鍏抽敭鎶鏈銆備粬榪樻繁鍏ョ爺絀朵簡鍝轟鉤姣嶇尓鐨勮兘閲忋佽泲鐧借川闇奼傦紝浠ュ強綺炬皚閰稿拰鑻忔皚閰哥瓑姘ㄥ熀閰哥殑钀ュ吇闇奼傘傚逛簬騫奸緞浠旂尓錛屼粬鎺㈣ㄤ簡鍦ㄤ笉鍚岄ゲ鍏葷幆澧冧笅鐨勮惀鍏葷敓鐞嗙壒鐐廣佽惀鍏婚渶奼傚拰楗叉枡閰嶇疆鏂規硶銆

鍦ㄧ嶇尓鍩硅偛鏂歸潰錛岀帇鍑ゆ潵鐮旂┒浜嗕紭璐ㄥ悗澶囩嶇尓鐨勯ゲ鍏諱笌綆$悊鍏抽敭鎶鏈錛屼互鍙婂備綍鎻愰珮鍒濅駭綣佹畺鎬ц兘銆傛ゅ栵紝浠栬繕鍏蟲敞姣嶇尓鐨勭箒孌栧懆鏈熺$悊錛岃嚧鍔涗簬寤墮暱綣佹畺瀵垮懡錛岄傛椂娣樻卑錛屽苟閫氳繃縐戝︾殑楗插吇綆$悊鎻愰珮姣嶇尓鐨勭粓韜浜т粩鏁般傚湪浠栫殑鐮旂┒鎴愭灉涓錛屽凡鍙戣〃縐戞妧璁烘枃20澶氱瘒錛屽弬涓庣紪鍐欎簡6閮ㄤ笓涓氫功綾嶏紝騫跺氭¤幏寰楃渷閮ㄧ駭鐨勭戠爺鍜屾暀瀛﹀栧姳銆

『伍』 許振英的個人履歷

著名畜牧學家和動物營養學家。1920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1927年畢業後赴美留學。就學於康奈爾大學農學院,獲學士學位。1929年入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研究生院,1931 年獲科學碩士學位,1932 年在美國西部牧場工作實踐。1932年夏回國,曾短期在河南省禹王台第一區農業改良場任技師職位。
1933~1935年任河南大學教授,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畜牧系。1936-1940 年任中央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教授,主持洛克菲勒基金項目「中國養豬研究」。1941-1945 年任重慶國民政府農林部中央畜牧實驗所簡任技正兼畜牧組主任,提出「畜牧本位化、農業化、自給化和學術化」的報告。主編《中央畜牧獸醫匯報》等刊物。1944年,陪同美國農業部育種專家費里普博士在重慶、成都和西北等地進行農業考察。
1944-1945 年赴美國考察畜牧業。抗戰勝利後負責善後救濟總署援華種畜的接收與分配。1945-1947年任國民政府農林部簡任技正、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專門委員兼天津牲畜飼養站主任。1947-1948年任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1948-1949年任清華大學農學院教授兼農藝系主任。
1949-1950年任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教授。1950年應好友、沈陽農學院首任院長張克威同志之邀,前往沈陽農學院任教授兼畜牧獸醫系主任。後因抗美援朝,沈陽農學院遷往哈爾濱,與哈爾濱農學院合並為東北農學院,此後歷任東北農學院教授、畜牧系主任、院科研部主任、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動物營養研究室主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動物營養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大網路全書》《農業》卷分編委會副主任等。1953年評為我國首批終身一級教授。1954年,黑龍江省特等勞動模範。1956年,應國務院邀請,參加制定《1956-1967年12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創辦《東北農學院學報》,1956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7錯劃為極右分子。文革期間,基層勞動達六年之久。
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動物營養研究室。設計並領導育成了中國第一個瘦肉型新品種「三江白豬」和主持完成了「中國豬種質特性的研究」,「豬的營養需要與飼料配方的研究」,「肉脂型豬飼養標准」和「瘦肉型豬飼養標准」等。著有《中國的畜牧》(1953),並擔任《家畜飼養學》(1979)、《動物營養進展》(1986)的主編。譯著有《養豬生產》(1979)、《豬的營養與飼養》(1982)等。部分論著收入《許振英教授論著選集》(1984)。
1993年9月25日病逝於哈爾濱,享年86歲。

熱點內容
自考本科考研要回戶籍所在地嗎 發布:2024-07-01 04:58:41 瀏覽:732
天津大學老師的招聘信息 發布:2024-07-01 04:49:27 瀏覽:362
2017廣東高考本科補錄學校 發布:2024-07-01 04:41:22 瀏覽:481
天翼掌上大學用不了 發布:2024-07-01 04:41:12 瀏覽:733
大連工業大學保研宿舍 發布:2024-07-01 04:40:41 瀏覽:739
蘭州大學2019本科錄取名單 發布:2024-07-01 04:32:21 瀏覽:463
華南農業大學李教授 發布:2024-07-01 04:26:24 瀏覽:684
大學一萬老師 發布:2024-07-01 03:43:36 瀏覽:261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 發布:2024-07-01 02:33:42 瀏覽:780
大學生畢業論文系統 發布:2024-07-01 02:32:00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