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教授談中美關系

大學教授談中美關系

發布時間: 2024-07-04 14:14:14

Ⅰ 疫情期間如何看待中美關系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同時帶來了挑戰。對於這一話題,著墨最多的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他借用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對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研究提出過這么一個結論,說當年雅典城邦崛起引起了斯巴達城邦的恐懼,結果是戰爭。他通過16個案例論證,認為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之間存有一種結構性的矛盾,其中12次爆發了,導致了戰爭。他本人反復強調,他這樣論述的目的是為了提醒中美雙方努力避免軍事沖突,但他說出版社採用標題黨的方法起了書名叫《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

張教授曾當面和艾利森交流過,張教授說這16個案例中所涉及的國家幾乎都是篤信西方政治文化中非此即彼、零和游戲的國家,這種情況拿來比喻中國這樣一個相信合作共贏、不相信零和游戲的國家沒有說服力,但艾利森還是堅持說多數美國人現在還很難接受張教授的解釋。張教授一直認為,對美國也好、對西方也好,該講的道理一定要講,而且要講得直白、講得清楚。中國是一個具有強烈歷史感的文明型國家,只要比較中西方歷史的發展,就可以發現兩者有一個重大的差別。

歷史上的歐洲,它的大國都是軍事帝國,武力征服其他國家是他們信仰的一部分。歐洲的崛起一直伴隨著殖民戰爭和其他戰爭,只是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國家才開始痛定思痛,走上了和平整合的道路,但是即使這樣,它還沒有放棄對外使用武力手段欺負弱小國家。中國沒有西方這種軍國主義的傳統,鄭和15世紀上半葉下西洋的時候,他主力艦的排水量百倍於80來年後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聖瑪利亞號,但中國沒有對其他國家殖民。

這種崇尚和平的傳統和基因一以貫之。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美國和中國。1890年前後,美國成了世界最大經濟體,他就發動了美西戰爭,佔領了菲律賓和古巴等西班牙的殖民地。相比之下,中國在2014年按照購買力平價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以中國今天的軍事實力,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地收復所有被鄰國佔領的南海島礁,但中國沒有這樣做,而是主張通過談判來解決分歧。作為一個崇尚和為貴的文明,中國人是從自己近代史上遭受一次又一次的西方入侵,認識到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會任人宰割,所以才開始了追求民族復興和強大國防的目標,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今天中國人對自己的國防能力很有信心,中國不會接受任何國家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挑戰,中國保持著強大的止戰能力,保持對美國說No的權利。張教授一直說,美國人是最承認實力的,我們該展示實力的時候一定要展示實力。美國英語中有一個慣用表述方法,很能反映美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If I can』t beat them,join them.」如果我無法打敗他們,就加入他們。

這次中國和美國應對新冠疫情的表現,很大程度上是兩個國家綜合實力和治理能力的同台競爭。中國是遭遇戰,倉促應戰後很快穩定下來,一手爛牌打出一手好牌。相比之下,美國以逸待勞錯失良機,打得荒腔走板,一躍成為全球疫情的震中。截止4月9日9點半左右,美國累計確診人數是430376例,死亡人數高達14739例,死亡人數是中國的4倍多,全面領先世界。特朗普總統是這樣說的,如果最終能夠把死亡人數控制在10萬內,就說明我們幹得不錯,真讓人毛骨悚然。

Ⅱ 如何看待新形勢下的中美關系 大學生視角

隨著中美關系的深入發展,兩國之間存在的老問題、新矛盾也日益凸顯。但是,這些問題的存在不應被視為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障礙,而應被視為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動力。 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新」在何處?這首先體現在行為主體是新的,即中國不是歷史意義上的傳統崛起國,而美國也非傳統意義上的守成國。中國不尋求挑戰當前國際秩序,而是成為國際體系建設與完善的參與者與貢獻者;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的發展,而是創造更具包容性、開放性,更有代表性、合法性,更富公正性、權威性的國際體系。 其次體現在當前國際新形勢上。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中美之間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依賴關系。中美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2012年,中美貿易額創歷史新高,達到近5000億美元。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同時也是中國外資最大的來源地之一;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中美之間深層次、多領域交流明顯強化;國際安全面臨著復雜的多樣性挑戰,這使得中美兩國既無法獨自應對,也不能獨善其身。因此,中美兩國之間不僅因為緊密的共同利益而捆綁在一起,而且因為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而結合在一起。 正因為中美兩國樹立了利益共同體意識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才具備了基礎條件。

Ⅲ 鍾揚教授談「美國當代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如何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解讀中國:美國當代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如何 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美國田納西大學政治學系鍾揚教授擔任特邀主講,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張小勁教授擔任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董禮勝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袁 賀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李慶四副教授、成曉河博士、崔守軍博士、談火生博士、陳偉博士、唐海華博士、孫龍博士等研究者,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國 際關系學院和其他多個學院的教師和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共50多人參加了此次沙龍活動。
鍾揚教授是美國田納西大學的政治學系教授,並兼任亞洲研究研究負責人、學校國際交流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亞洲政治、比較政府、政治發展和中美關系的研究和教學,曾兩次擔任美國中國政治學會的會長。鍾揚教授曾多次來我校講學和交流,他在擔任美國中國政治學會的會長期間,推動美國中國政治學會和大陸學術機構的合作,連續主辦了多次重要的國際研討會,促進了大陸學界對於國際政治學學術發展動態的理解和認識,提升了中外政治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
鍾揚教 授演講的資料來源於他在2006年完成的一項調研。這項研究以美國設有政治學博士學位項目的所有大學為樣本框,共向其中的300多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發送 了電子和紙質問卷,成功回收了130多份有效問卷。回答問卷的被調查者中,1990年代獲得博士學位的大約佔33%,2000年後獲得博士學位的大約佔27%,兩項合計佔60%。這說明被調查者中,中青年一代學者占據多數。有60%以上的被調查者曾在大陸或者台灣、香港等居住六個月以上,因而大多對中國有比較切身的了解。鍾揚教授早在1990年代初期,就曾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了美國學者對中國以及中美關系的看法,從一定意義上說,2006年完成的這項研究,是1990代同類研究項目的追蹤式延續。
鍾揚教授的報告即基於對上述調查數據的初步分析而加以展開。具體而言,鍾教 授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覆蓋了中美關系、中國政治、台灣和香港問題三大部分。依據調查,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當前中美關系的總體狀況謹慎樂觀,選擇 very good的只佔2.29%,選擇good和fair的分別佔38.17%和54.20%。而對於中美關系未來走向,認為會變好的佔10%,認為 不會變化的大約佔34%,認為會變壞的佔27%,有29%表示說不清楚。總體而言,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則堅持比較謹慎的態度,維持現 狀占相對多數。
關於布希的中國政策,有60%的美國學做出了比較正面的評價。而對中美關系中議題重要性的排序設問,美國的中國研究者普遍將亞洲區域穩定、中美經貿關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民主化、人權問題居於比較次要的位置。
關 於台灣問題,在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中,40%的被調查者認為,台灣應更多地為當前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承擔責任,而大約有34%的被調查者認為,大陸應該承 擔更多責任。關於台灣問題的未來,有4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未來30年之內可能維持現狀,約29%的學者認為在30年之內可能和平統一。當問及如果台 灣受到大陸軍事攻擊之時,美國是否會捲入沖突之時,近80%的被調查者選擇May Be,這取決於當時的具體情境。
關 於中國崛起這一問題,被調查者之中,認為中國不會崛起的僅僅佔10%,認為中國會和平崛起的佔24%,認為可能會以進攻性、軍事性的方式崛起的佔11%, 選擇很難說的比例最高,佔55%。這說明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和平發展的決心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關於中國的經濟改革,超過90%的被調查者持積極 評價的態度。關於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有約36%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成功或者成功,有約48%的被調查者認為一般,認為不成功或者很 不成功的大約只佔14.5%。關於台灣過去20年的民主經驗,有10%的被調查者認為完全成功,超過70%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成功,認為一半 成功一半失敗的佔16%。認為完全不成功的只佔非常小的比例。
鍾揚教授在近一個小時的演講中,對其研究過程和主要結論進行了比較系統的介紹。考慮到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在美國的決策體系中佔有一定的地位,而他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於塑造美國公眾的中國觀或者中國認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鍾揚教授的調查和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這點獲得了與會老師和同學的廣泛認同。
在自由討論階段,方法論問題是與會教師和同學關注的一個重點。張小勁教授和董禮勝教授特別關注被調查者的代表性問題,而成曉河博士則特別關注美國的中國研究者的代際轉換及其研究轉向問題,孫龍博士特別關注郵寄問卷的回收率問題。張小勁教授和孫龍博士還就該數據的進一步的相關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鍾揚教授就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與會學者還圍繞中國對外關系發展中的軟實力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隨著本次沙龍在熱烈的掌聲之中結束,政治學雙周學術沙龍以比較高的學術水準和良好的組織工作,圓滿地結束了本學期的講座和討論。

Ⅳ 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釋放何種信號

「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非常重要。」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表示,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是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的重要舉措。雖然對話開始時因為美方不符合外交禮儀的做法而出現了一些插曲,但總體上看,這次戰略對話的交流是理性的、順暢的,達到了溝通的效果。對話總比對抗好,這樣的對話本身就能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指出,中美關系因美國上屆政府的錯誤做法遭遇嚴重困難,雙方有許多問題需要溝通。此次對話及時,內容豐富,時間也很充分。通過對話,雙方增進了相互理解,確認了可以合作的領域,例如雙方將建立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雙方都表示希望繼續這種高層戰略溝通,這也是一個積極信號。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棟表示,這次對話是拜登政府上台以來中美之間首次舉行的面對面戰略對話。雙方在對話中闡述了各自立場,有交流,也有交鋒,特別是中方通過闡述嚴正立場,打掉了美國一開始的傲慢。雙方通過對話加深了了解,對話具有建設性

(4)大學教授談中美關系擴展閱讀:

亮明原則立場 減少戰略誤判

在此次對話中,中方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方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堅決反對別國對中國內部事務指手畫腳;中美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方敦促美方消除上屆政府對華錯誤政策影響,同時避免製造新的問題。

阮宗澤表示,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深受美國干涉行徑的危害,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中方在對話中堅定地表達了在有關問題上的原則立場,特別是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相當於為中美關系劃出了紅線,有助於減少戰略誤判。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表示,對於中美這樣兩個存在一定分歧同時又必須合作的大國而言,這樣的對話十分必要。中美雙方對話的前提是需要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態度。美方在此次對話開場白中對中國內外政策進行無理攻擊指責,中方針鋒相對作出嚴正回應,捍衛了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也有助於把對話帶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熱點內容
本科和專科的女生 發布:2024-07-07 05:22:16 瀏覽:804
廣東省高考一本科分數線 發布:2024-07-07 05:17:58 瀏覽:472
春季高考醫葯專業本科分數線 發布:2024-07-07 05:13:34 瀏覽:545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學研究生 發布:2024-07-07 05:13:34 瀏覽:180
江南大學在陝西招生 發布:2024-07-07 05:13:33 瀏覽:546
溫州大學e區宿舍 發布:2024-07-07 05:11:35 瀏覽:36
亞琛應用技術大學排名 發布:2024-07-07 05:07:52 瀏覽:769
大學英語老師考核 發布:2024-07-07 04:50:00 瀏覽:470
上大學了可以矯正牙嗎 發布:2024-07-07 04:41:52 瀏覽:456
大學生純黑白手抄報 發布:2024-07-07 04:35:34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