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吉林大學邢沈陽教授

吉林大學邢沈陽教授

發布時間: 2024-07-08 11:45:50

『壹』 青年地質科技獎的授予情況

到目前為止 ,475名優秀青年地質工作者獲此殊榮,其中授予金錘獎95名,銀錘獎380名。同時有21名金、銀錘獎獲得者榮獲了中國青年科技獎。「青年地質科技獎」已經成為中國地質學會的品牌,在地質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獲獎者絕大多數已成為地質科技工作的骨幹。(下附部分獲獎者名單)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1989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5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毛景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石彥民 大港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建潮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高延林 青海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董樹文 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銀錘獎 (1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安建 長春地質學院 馬昌前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李小彥 西安煤炭科學研究院 李長江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李繼江 山東省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 李榮清 湖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朱玉磷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汪振文 新疆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 張 韜 寧夏地礦局礦產地質調查所 張明泉 蘭州大學地質系 張哨楠 成都地質學院 張德潤 地礦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楊閩中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院 羅 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黃紹甫 廣西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 聶風軍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康豹成 河北省綜合研究地質大隊 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1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石崑山 河南省地礦廳第三地質探礦隊 湯良傑 地質礦產部西北石油地質局 吳景勤 核工業總公司華東地質勘探局 陳 駿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周國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徐學純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 晏建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西南地質勘查局 317 銀錘獎 (31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萬渝生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王會祥 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地質研究大隊 王英民 成都地質學院 王鶴齡 湖北地質實驗研究所 劉金山 湖南地礦局 405 隊普查分隊 劉蒙華 中國地質科學院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 華佑南 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研究所 朱筱敏 石油大學石油地質系 朱儒峰 內蒙古地礦局第二區調隊一分隊 阮利民 冶金部第一地質勘查局地質探礦技術研究所 吳澄宇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張超群 廣東茂名礦產公司 李乃勝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李兆慧 河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隊 周 翊 中南工業大學地質勘查及城鄉建設工程系 林暢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羅先熔 桂林冶金地質學院 鄭國東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侯建軍 北京大學地質系 段太忠 江漢石油學院地質系 郝梓國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報編輯部 欒文樓 河北地質學院 殷躍平 地礦部環境地質研究所 秦克章 有色金屬總公司北京地質研究所 耿 弘 雲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閻子忠 寧夏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黃建閩 建設部綜合勘查研究院 舒 航 冶金部第一地質勘查局地質探礦技術研究所 蔣少涌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潘 懋 北京大學地質系 戴鳳岩 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四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3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9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陳踐發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龐忠和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熱研究室 侯增謙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胡雄健 浙江省地礦局第七地質隊 趙文智 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徐錫偉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郭英廷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 黃潤秋 成都地質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溫 寧 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銀錘獎(30名以姓氏筆劃排列)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 劍 地礦部成都地質研究所 王恩志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 王照林 山西省地礦局 215 隊物探分隊 韋星林 有色總公司江西地勘四隊三分隊 甘盛飛 沈陽黃金學院地質系 曲國勝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任書才 河北省地礦局第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劉代志 中南工業大學地球物理勘察新技術研究所 劉樹文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 杜楊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研處 李延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邱小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區劃室 何思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探工系 汪東波 有色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張光輝 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 陳衍景 北京大學地質系 邵益生 建設部城市地下水資源研究中心 苗培森 山西省地礦局區調隊 羅 強 西南石油學院 周平根 地礦部環境地質研究所國土地質研究室 周永章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分部 胡 凱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郜建軍 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賀安生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 郭正堂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黃運飛 中國兵器工業部勘察研究院 藍先洪 地礦部海洋地質研究所 賴旭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古生物教研室 蔡耀軍 水利部能源部長江勘測技術研究所 漆家福 石油大學 (北京)地球科學系 中國地質學會第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5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共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宗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朱立新 地礦部物化探研究所 吳吉春 南京大學 周瑤琪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鄭永飛 中國科技大學 姜欽華 北京大學地質系 胡聖標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郝 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秦四清 中航勘察設計院 舒 航 中國礦業大學 銀錘獎 (共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萬 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於青春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方維萱 有色西北地勘局物化探總隊 王 駒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王 清 長春地質學院 王京彬 有色北京地質研究所 馮慶來 中國地質大學 任戰利 西北大學地質系 劉 震 石油大學(北京) 劉小宇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劉曉春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孫曉明 中山大學地質系 許文良 長春地質學院 宋 彪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張正偉 河南地質科研所 張祖海 江西有色地勘局地研所 張曉培 長春地質學院 張獻民 河北地質學院 李江海 北京大學地質系 李建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楊夕輝 雲南地礦局三隊 沈樹忠 中國礦業大學 邵龍義 中國礦業大學 陳松嶺 中南工業大學 周樂堯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院 屈建軍 中國科學院沙漠研究所 施 斌 南京大學 閭國年 南京大學 唐金榮 冶金勘察研究院 唐勝利 煤炭科學院西安分院 賈愛林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章雨旭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續世朝 山西地勘局區調隊 銀劍釗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所 黃 海 地礦部地質技術勘查院 龔漢松 海南地礦開發局高新爆破技術公司 傅雪海 江蘇煤田地質勘探研究所 彭少梅 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蔣泰然 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解習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學會第六屆(1997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共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何慶成 地礦部環境地質所 李功伯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蘇俊青 大港石油地勘院 林承焰 石油大學 ( 華東) 范洪海 華東地質局 270 所 侯泉林 中科院地質所 徐義剛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高 俊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 董國臣 河北地勘局 潘葆芝 長春科技大學 銀 錘 獎 ( 共 40 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於學峰 山東省第二地勘院 毛先成 中南工業大學 王文武 化工部遼寧地勘院 王世澤 西南石油局 王建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王春亮 山西地勘局 216 鄧吉牛 有色北京地質所 田昇平 化工部化學礦產院 全裕科 華北石油地質局規劃設計院 劉 傑 寧夏石炭井礦務局 劉再華 地礦部岩溶地質所 劉俊來 長春科技大學 孫友宏 長春科技大學 朱雲鶴 地礦部南京地礦所 湯 彬 華東地質學院 邢紅星 第三地勘局勘查院 吳培康 石油勘探開發中心 張立東 地礦部沈陽所 張伯友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張招崇 地礦部地質所 張振福 山西地礦局地調隊 李 曉 中科院地質所 李志群 有色西南地質所 李俊建 地礦部天津地礦所 楊學明 中國科技大學 楊忠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楊振宇 地科院地質力學所 肖舉樂 中科院地質所 陸建軍 南京大學地質系 陳遠榮 桂林礦產地質院 陳海弟 中南地勘局 侯恩科 西安礦業學院 施澤進 成都理工學院 柳建新 中南工業大學 趙 平 中科院地質所 徐貴來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聶高眾 國家地震局地質所 顧雪祥 成都理工學院 賴紹聰 西北大學地質系 薛良偉 河南省地科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七屆(1999年)青年地質科技獎獲獎名單
金錘獎8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 作 單 位 劉財 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 劉福來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孫占亮 山西地勘局區調地質隊 陳國忠 甘肅地勘局第三地質隊 周翠英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秦克章 有色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蔡忠 石油大學(華東)資源系油藏地質研究所 譚永傑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 銀錘獎26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於海峰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王駿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規劃院勘探所 王常明 長春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王登紅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 劉國平 有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李忠 中國科學院地質所 李國平 河南有色地勘局地質所 楊曉平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楊曉明 化工部遼寧地質勘查院 邱檢生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陳漢林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 周訓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與環境工程系 周紹智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 武威 建設部綜合勘察設計院 姜月華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賀文華 湖南省地勘局418隊 凌水成 湖南有色地質勘查局 徐揚青 煤炭部武漢設計研究院 徐旭輝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 康鳳新 山東省地勘局地礦處 麻土華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黃同興 廣西地質調查研究院 賴健清 中南工業大學地質系 譚承軍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規劃設計院 黎良傑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魏祥榮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二七O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八屆(2001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化建新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王 成 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一六大隊 孫繼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朱自強 中南大學應用地球物理所 汪東波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周新源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鄭和榮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祝文亮 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究中心 郝世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廖立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銀錘獎(42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馬 明 長江委綜合勘測局長江岩土工程總公司 王惠初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史長義 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 劉 敏 華東師范大學地理學系 劉長禮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劉傳虎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劉貽燦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地質研究所 劉海泉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山東總隊 匡立春 新疆油田公司測井總監 呂修祥 石油大學(北京) 呂曉光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呂新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 紀友亮 石油大學(華東) 許強 成都理工大學 閆相賓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吳德文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張永波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起鑽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總院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張德民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中煤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李青 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科技處 李曉昭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楊計海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南海西部研究院 汪時成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 陳占成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 陳建文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周志芳 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虎維岳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水文所 鄭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姜在興 石油大學(華東)地球資源與信息學院 趙英俊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唐書恆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第一勘探局 唐建明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西南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隊 唐輝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徐學義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秦玉英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華北石油局井下作業大隊 符鞏固 湖南省地質調查院湘東礦產地質調查所 曾義金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德州鑽井研究所 曾大乾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 溫書亮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董雲鵬 西北大學地質系 魯安懷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翦知湣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 中國地質學會第九屆(2003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名單
(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鄧運華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劉四新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 何宏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尚彥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明寬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龔士良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謝用良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處主任工程師 銀錘獎名單(34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萬余慶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 雲露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開發規劃設計研究院地勘所 毛德寶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王玉往 有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韋國深 廣西地質勘查總院 丘學林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甘行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 劉亮明 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劉繼東 甘肅煤田地質局 孫煥泉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 況軍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吳文鸝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吳珍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張發旺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光學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學 李細根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四分隊 邱楠生 石油大學(北京)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 陸現彩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 陳昌彥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周建波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周荔青 中石化股份公司華東分公司 武恆志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部分院 侯讀傑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姚建明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 徐貽贛 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 桑樹勛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袁訓來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郭建強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 焦鵬程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所 韓士洲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韓穎 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太原分院 雷從眾 新疆油田分公司採油二廠 譚成軒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屆(2005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劉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研究所 劉志飛 同濟大學 江同文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素梅 石油大學(北京)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 苗愛生 核工業二0八大隊二分隊 夏群科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庹先國 成都理工大學科技處 鹿化煜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潘彤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 戴福初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銀錘獎名單(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李文勇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礦產所 甘甫平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劉紅櫻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徐宏峰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浙江總隊 陳曉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張元動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代世峰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陳正樂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趙志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院 程國明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何高文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礦產地質調查所 張進德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張異彪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張守林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聶振龍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楊振京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程建遠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地震勘探研究所 覃建雄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學院 張生根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馬保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楊文清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六隊 於 軍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環境地質研究所 琚宜太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二局 沈春勇 中水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分院 楊自安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北京資源勘查技術中心 王文峰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王岳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劉光祥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 許以明 湖南省湘南地勘院地質調查所 陳志宏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胡新麗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彭和求 湖南地質調查研究院 李國彪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調查研究院 陳仁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 張延軍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馮亞生 海南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王秉璋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區調分院 王昆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分院 汪 珊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謝文衛 國土資源部勘探技術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一屆(2007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於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王書來 北京礦產地質調查院 祁生文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三忠 中國海洋大學 周心懷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溫志堅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葛曉立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董月霞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 覃小鋒 廣西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 韓忠 武警黃金部隊第六支隊 銀錘獎名單(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萬玲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豐成友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仇建軍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 牛富俊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王之軍 中非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 王清華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葉曉濱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任雲生 吉林大學 劉東輝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劉忠群 中國石化華北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劉陶勇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 江山紅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鑽井研究所 閆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何衛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何黃生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張永雙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張禮中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傳林 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張吉壽 雲南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張家菁 江西省地礦局贛東北大隊 李連生 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李鐵軍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單玄龍 吉林大學 和志軍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南方地質調查所 林全勝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武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鄭元平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金勝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侯樹仁 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趙振宏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徐品 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晏鄂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翁愛華 吉林大學 袁文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郭華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郭彥民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高文龍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黃偉強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董瀚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廖忠禮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貳』 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

一、社團簡介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以下簡稱宣講團),是在學校團委的指導下,以學習、研究、宣傳黨的重要思想和先進理論,提高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和實現廣大團員青年自我教育為宗旨的理論學習類學生社團組織。
2002年7月,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成立。2003年3月校團委在宣講團建立了直屬團支部。成立七年多來,宣講團在上級領導的親切關懷與大力支持下,經過幾屆宣講團成員的不懈努力,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動,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理論、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提高廣大學生幹部理論素質、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構築大學生精神支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豐富校園文化內容、引領校園文化潮流、服務同學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學校改革發展穩定、加強團的自身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宣講團發展的道路上不斷邁出新步伐。
學校黨政領導對宣講團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要求校團委要從各個方面加強對宣講團的指導和支持。校團委為宣講團開辟了固定的活動場所,活動經費全部由校團委提供。校團委專門從北京、沈陽等地為宣講團購買了大量的書籍,還訂閱了《求是》、《半月談》、《時事資料手冊》、《大學生》等報刊雜志和相關的光碟,為宣講團建立了圖書光碟資料庫。在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宣講團的建設不斷邁出新的步伐,宣講團的工作不斷開創新的局面。自成立以來宣講團共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優秀社團」」、「第三屆全國高校十佳社團」等七項國家級、省級榮譽。
二、組織架構
目前,宣講團共有成員29人,現任團長蔡超、團支書孫冰。宣講團成員都是在自願參加的基礎上,經過嚴格挑選和選拔的品學兼優的學生,他們是各院系學生中的精英,幹部里的骨幹,擁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日常生活中,他們能起到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學生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
宣講團設宣講團團委會和宣講團團支部兩個機構。宣講團團委會由團長、副團長、學習委員、紀檢委員組成,宣講團團支部由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組成。宣講團團委會行使下列職權:負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草案,經宣講團會議審議通過後,交校團委批准;組織成員進行理論學習、集體討論、團內試講;劃分理論學習小組;布置宣講、宣傳任務;執行宣講團會議做出的決議;屬於宣講團團委會行使的其他職權。宣講團團支部行使下列職權:組織成員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知識,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學習學校黨委、團委下發的有關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文件,學習科學、文化和宣講知識;制定和修改《宣講團章程》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做好宣講團各種文件、材料的整理歸檔工作;對成員進行教育和管理,健全宣講團的組織生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監督團員切實履行義務,執行團的紀律;定期對成員進行考核和獎懲;召開團內例會,必要時有權召開緊急會議;團支部有權開展有特色的團內活動;屬於宣講團團支部行使的其他職權。
迄今為止,宣講團建立了《宣講團章程》、《宣講團檔案管理制度》、《宣講團學習制度》、《宣講團活動條例》、《宣講團紀律檢查條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初步建立起宣講團的規章制度體系。宣講團還根據形勢的新發展和情況的新變化,適時地對規章制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修訂、補充和完善,以更加適應工作的進行和活動的開展。
宣講團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的理論指導教師隊伍。校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邢寶君教授、全國優秀兩課教師趙守運教授、原校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印教授、原校思想政治教研室主任郎琛遠教授、安全學院黨委書記邱占勇副教授、校黨委組織部王永萍研究員、公共管理與法學院薛明教授、毛澤東思想教研室主任管廷輝教授等一大批專家學者都是宣講團的理論指導教師,校團委書記周志強、李宇老師親自擔任宣講團的活動指導教師。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宣講團成員的宣講質量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宣講團內部以學習研究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和宣講活動。各個小組在理論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宣講課題的選題、論文和宣講稿的寫作等活動。活動指導教師負責宣講團管理體系和組織建設的指導。
三、社團活動
1、理論學習
為了通過宣講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團員青年學習先進理論、提高政治素質、促進自我教育、實現全面發展,宣講團成員首先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先後接受了全國人大代表、研究生院院長梁冰教授、全國「兩課」優秀教師趙守運教授等我校權威教授所做的理論培訓,參加了省委講師團團長姜曉秋、校黨委副書記邢寶君教授等做的報告。通過這樣的培訓和學習,宣講團成員的理論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除了老師的指導,宣講團成員還利用假期時間自覺學習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關注國內外時事,寫出了一百多萬字的學習心得和一百餘本新聞記錄。這些學習和提高,為宣講團成員的成功宣講打下了堅實基礎。
2、理論宣講
宣講團立足大學校園,緊密聯系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獨具特色的語言,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科學發展觀等先進理論、共青團的知識與團幹部的職責、校風學風建設、學生幹部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等內容介紹給學生幹部和廣大同學。為了得到良好的宣講效果,宣講員在公開宣講之前,先進行嚴格的團內試講,邀請指導老師對宣講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同時,團內成員也彼此交換宣講心得,交流宣講經驗相互學習。七年多來,宣講團開展了一系列宣講活動,先後深入到雙休日人才學校、學生幹部培訓班及全校20個院系部進行宣講。目前,宣講團在校內外為大學生和中小學生宣講200餘次、宣講500餘課時,宣講聽眾達22000多人次。宣講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在同學們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有力地配合了我校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和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系列活動以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增強共青團員意識主題教育活動。
3、專題性宣傳
宣講團還結合重大主題和事件進行宣傳活動。宣講團先後舉辦了「朝著黨旗的方向前進」大型宣傳活動、「永遠的豐碑」、「社會主義榮辱觀」、「太陽石精神」系列宣傳活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系列宣傳活動、「2008閃動的中國心」主題宣講,為宣傳黨的理論知識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以及宣講團自身的狀況起了一定的作用。宣講團還建立了自己的宣傳欄,通過簡明扼要的新聞,向同學們宣傳黨的理論知識和時事新聞。另外,宣講團全體大學生黨員在學校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期間,還向全校大學生黨員發出了以「青春映黨旗,永葆先進性」為題的倡議書,呼籲全校大學生黨員立即行動起來積極投身先進性教育活動,並自發為社會孤兒符向陽同學捐款。
4、校園文化活動
宣講團在進行理論學習、開展宣講、宣傳活動的同時,還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宣講團在繁榮校園文化活動中的作用。宣講團成立不久就參加了由校團委主辦的「雄鷹」系列論壇之「三個代表與十六大精神」論壇。幾年來,宣講團多次參與了學校大學生社團文化節,組織舉辦了宣講團新老成員交流會,集體參加了由校黨委宣傳部組織的「三個代表」有獎知識競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有獎知識競賽,紀念《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兩周年主題座談會、召開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參與了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活動、學校第二屆「雄鷹杯」大學生科技學術論文競賽,團幹部培訓班,2005年宣講團在學校團委老師的帶領下獨立組團赴阜新縣阜新鎮農村進行農村養老保險狀況的調查。宣講團開展的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促進了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宣講團成員在實現我校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了我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發展。
四、會員風采
宣講團歷屆成員中,學生黨員比例都在65%以上,獲得獎學金的成員比例在90%以上。涌現出了六名校「十佳大學生」,政法系行政00-1班金國峰同學被評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已畢業的宣講團成員就業率為100%,面試推薦研究生和考取名校研究生的占已畢業成員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宣講團第二任團長、政法系法學01-2班崔瑩同學在2005年研究生考試中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吉林大學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宣講團歷屆成員中,獲得國家級獎勵4項,省級獎勵10項,先後有6名同學被評為遼寧省2005年優秀畢業生,1名同學獲得2005孫越崎獎學金。由於在宣講團內工作突出,宣講團第四任團支書、政法系法學02-1班孟文才同學被評為2004—2005年度遼寧省高校「優秀團幹部」。宣講團第四任團長政法系02-1班肖煜博同學被授予2005年遼寧省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在我團還有這樣一名同學,她曾在人民大會堂向中央領導匯報我校學生學習十七大精神的成果,匯報阜新棚改區的發展。她就是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第六屆負責人、新聞與傳播系昝瑩瑩。2007年5月,她作為一名全國十佳社團的負責人,應團中央邀請,加入了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舉辦的「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這所學校是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指示建立的。在這所學校,昝瑩瑩接受了到北京、井岡山等地,為期半年的跟蹤培養。2007年11月26日,在全國大學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出席並做重要講話,昝瑩瑩同學作為三名發言的學生代表之一,做了長達10多分鍾的匯報,受到與會領導和同學的一致好評。會後,王兆國委員長與昝瑩瑩同學進行了親切的握手和交談,向她詢問了阜新經濟狀況和學校發展情況。
第七任團長魏芳園同學獲得全國優秀學生幹部,第七屆校十佳大學生榮譽稱號。
五、學校和社會反饋
成立七年多來,宣講團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影響力日益擴大,宣講團開展的宣講宣傳等活動遍及學校十八個院系部單位和阜新市的部分街道、鄉鎮,得到了學校領導、老師和廣大同學的歡迎和好評。校黨委副書記、宣講團理論指導教師邢寶君教授曾說:「宣講團的成立,為我校共青團組織開展學生思想教育活動開辟了新的陣地。」校長潘一山教授說:「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為我校校風學風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是理論學習類社團發展的一面旗幟。」同時,宣講團開展的活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和社會群眾的強烈反響。《中國教育報》、遼寧電視台、遼寧教育電視台、阜新電視台、《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報》等新聞媒體先後對宣講團的活動進行過宣傳報道。
在發展的道路上,宣講團全體成員決心繼續在校團委的指導下,繼承和發揚宣講團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和團結有為的組織理念,進一步推進各項工作,為把宣講團建設成為成員素質高、團隊形象好、宣講能力強、影響范圍廣,在省內高校佔有重要地位,在全國高校擁有一定影響的理論學習類社團而不懈努力!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大學生科學發展觀宣講團
二00九年六月

『叄』 胥壩中學的知名校友

洪 源:詩人、學者;北京大學1964屆中文系畢業,1967年武漢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67年到長江日報社任編輯、記者,1982年調武漢市文聯任《芳草》文學月刊主編,1987年調武漢市新聞出版局暨武漢出版社任副總編輯,代表作品《芳草路》、《韶華情》。
喬東球:安徽井湖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徽省人大代表,2012年被評為銅陵十大經濟人物。
李 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博士畢業,現於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工作,兼職福建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張 鑫: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研究生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
章曉安:2003年考入銅陵市第一中學,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
鮑曉薇: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
張 策: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
何 璐:現於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任職,同濟大學研究生畢業,本科就讀於重慶大學車輛工程專業。
李 傑: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現於中國中鐵四局集團任職,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注冊安全工程師,以李傑爺為名多次發表詩詞、文章、書畫、篆刻作品等。
邢安娜: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信息學院研究生畢業,本科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善詩詞文章,並多次發表,入書畫協會。
黃 誠: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張寧:本科畢業於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學院,現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專業。
黃攀威: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系,大學期間任書法社社長,善詩詞書法,尤精硬筆。
沈能平:2003年吉林大學本科畢業,2008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理學博士畢業,現居貴陽。
肖 尚:2011年進入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專業學習,現於安徽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職。
沈明雪:2012年進入沈陽工業大學學習。
沈明敏:2012年進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法學專業學習。
左湯韻:2012年進入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學習。
黃彩雲:2013年進入中央財經大學經濟社會學專業
程昌旭:2014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習。
鮑方中: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畢業,現居上海。
吳本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畢業,現居北京。
郜芸:現於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就讀研究生。
安少君(筆名):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山東齊魯票據有限公司金融創新副總。

熱點內容
廣播電視大學附屬中專 發布:2024-10-06 12:41:52 瀏覽:534
有本科學位還能高考 發布:2024-10-06 12:35:32 瀏覽:385
湖南師范大學王宏偉教授 發布:2024-10-06 12:04:16 瀏覽:164
遼寧石油大學老師咋樣 發布:2024-10-06 12:02:52 瀏覽:574
西南大學新聞傳播學考研 發布:2024-10-06 11:55:12 瀏覽:646
鐵道大學考研貼吧 發布:2024-10-06 11:45:03 瀏覽:333
美國芝加哥大學是由誰幫助創建的 發布:2024-10-06 11:33:45 瀏覽:951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考研真題 發布:2024-10-06 11:32:57 瀏覽:548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掛號預約 發布:2024-10-06 11:17:37 瀏覽:437
本科生登記表丟失 發布:2024-10-06 11:13:18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