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解放軍理工大學盧教授

解放軍理工大學盧教授

發布時間: 2024-09-10 12:13:34

⑴ 請問誰都當過復旦的校長啊

復旦大學歷任校長(解放前)

校 長 任職時間
校長 馬相伯 1905~1906
校長 嚴 復 1906~1907
監督 夏敬觀 1907~1909
監督 高鳳謙 1909~1910
校長 馬相伯 1910~1912
校長 李登輝 1913~1936.7
代理校長 唐路園 1918
代理校長 郭任遠 1924. 7~1925. 3
代理校長 錢新之 1936. 8~1940. 5
校長 吳南軒 1940. 5~1943. 2
校長 章 益 1943. 2~1949. 7

復旦大學歷任校長(解放後)

張志讓(1893-1978) 號季隆,又號季龍,江蘇常州人。1920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回國後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參事、大理院推事、武漢國民政府最高法院審判員。 "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後,他拒絕去南京政府供職,回上海執律師業,積極營救中共黨員和革命志士。1936年救國會" 七君子"被捕後,擔任"七君子"的首席辯護律師。上海解放後被任命為復旦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歷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全國人大法案委員會、法制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陳望道(1891-1977) 原名參一,筆名佛突、雪帆,浙江義烏人。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法科,獲法學學士學位。回國後積極提倡新文化運動,任《新青年》編輯,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是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成員。1921年7 月出席中共一大並當選為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第一任書記。1927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歷任全國人大第四屆常委,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第三屆副主席。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畢生從事進步語文運動和語文科學的教學研究,建立了我國修辭學的科學體系,對哲學、倫理學、文藝理論、美學等造詣較深。主編《辭海》,著有《修辭學發凡》、《文法簡論》等。

蘇步青(1902-2003) 浙江平陽人。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後入該校研究院,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聘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到復旦大學任教,任教務長、副校長、校長等職。1983年起任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歷任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兼任學術委員會常委,專長微分幾何,創立了國內外公認的微分幾何學派。撰有《射影曲線概論》、《射影曲面概論》等專著10部。研究成果"船體放樣項目"、"曲面法船體線型生產程序"分別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謝希德(1921-2000 ) 福建泉州人。1946年畢業於廈門大 學數理學系。後留學美s國,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1952 年10月回國到復旦大學任教,歷任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副 校長、校長等職,1988年起任復旦大學顧問。1979、1980年 兩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當選為中共第十二、十三 屆中央委員,上海市第七屆政協主席。 1980 年當選為中國 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1年被選為主席團成員,1988 年被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專長表面物理和半導體物理 的理論研究。撰有《半導體物理學》、《固體物理學》、《 群論及其在物理中的應用》等專著4部。

華中一(1931- ) 江蘇無錫人。195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物理系。 1952年底隨交通大學X光管研究室來復旦大學。歷任物理系主任、現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技術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等職。 1984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專長電真空物理研究, 1952至1956年參加我國第一隻國產醫用X光管和高壓鎮流管的研製, 獲得成功。撰有《高真空技術與設備》、《真空技術基礎》、《真空技術三十年集》等專著10多部。

楊福家(1936~ ) 1936年生於上海。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歷任原子核科學系主任、現代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生院院長、副校長、校長等職。1984年獲國家級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領導、組織並建成了"基於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實驗室",完成了一批國際上重視的研究成果。撰有《原子物理學》、《應用核物理》等專著。

復旦大學歷屆黨委書記

李正文(1908- ) 山東濰縣人。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肄業。1933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受黨組織的委派去蘇聯學習,回國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並以教授身份先後在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大夏大學等學校任教。 1949年6月,上海市軍管會派李正文為軍代表接管復旦大學,兼任上海暨南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1951年任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副校長, 1952年1月任中共復旦大學黨委書記,10月兼任副校長。1954 年奉調北京,歷任高教部政治教育司司長、北京教授講學團主任、中國老教授協會名譽會長等職。長期從事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撰有《黨史課是大學馬列主義理論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等論文,譯有(蘇)拉比杜斯的《政治經濟學教程》和羅森塔爾的《唯物辯證法》等著作。

楊西光(1915~1989) 安徽蕪湖人。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組織派遣到東北軍從事地下工作,參加了"西安事變"。1939年調離東北軍,先後在華中野戰軍和華東軍區敵軍工作部任俘虜管理處主任、教導總團教育長、副政委等職。1949年8月到福建省工作, 歷任中共福建省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共福建省委委員等職。1954年擔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後兼副校長。在這期間他是中共上海市第二、三屆委員會委員。1959 年任中共上海市委教育衛生工作部部長。1965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候補書記。1978年任《光明日報》總編輯,主持修改並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特約評論員文章, 從而引發全國范圍內的真理標準的討論。當選為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中華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團主席。

王 零(1918~ ) 安徽潛山人。1937年參加革命,19 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新四軍江北游擊十八中隊指導員、中共鹽阜地委、射陽縣委委員、常委、五區書記,無錫縣委副書記、宣傳部長,中共渤海區地委委員,沾化縣委書記等職。1952年起至復旦大學工作,歷任黨委第一副書記、副書記等職,同時兼任政治輔導處主任、原子能科學系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副校長。1965年10月被任命為復旦大學代理書記,"文革"結束後,主持復旦大學運動辦公室,負責開展撥亂反正工作。1978年被任命為復旦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兼副校長。1981年調任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夏征農(1904~ ) 原名正和,字子美,筆名征農, 江西新建人。金陵大學、復旦大學肄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任新建縣黨部負責人,1928年任復旦大學共青團支部書記,1929年被捕入獄。出獄後任共青團中央宣傳部秘書,1933年加入"左聯",是"左聯"後期領導人之一,任《讀書生活》、《太白》雜志編輯,《新認識》雜志主編。曾任新四軍政治部統戰部部長,民運部部長,蘇中軍政委員會秘書長,山東省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1978年任復旦大學黨委第一書記,1979年任上海市委常委、書記,還歷任上海社聯主席,上海文聯主席,《辭海》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學代表。著有《征農文藝散論》、《征農文藝創作論》、《征農政論選》等。

盛 華(1913~1997) 江蘇儀徵人。曾在開封大學、北平大學農學院求學,1935年留學日本仙台帝國大學。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新四軍,?曾任新四軍軍部服務團社會調查組副組長,蘇中三分區敵工科長,三地委敵工部長、城工部長,一地委黨校黨委書記,華中野戰軍俘虜軍官管理處處長,蘇中區黨委聯絡部副部長,華中工委黨校教育處長等職。建國後歷任蘇北區黨委宣傳部部長,華東人事部教育處長,華東紡織工學院黨委書記兼校長,浙江省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浙江省科委黨組書記、主任,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等職等。於1957年、1979年兩度來復旦工作,歷任黨委常委、副校長、黨委第二書記、書記兼副校長等職。

林 克(1923~ ) 原名袁溥,江蘇如皋人。1940年從南通中學去新四軍抗日軍政學校入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軍部軍法處執法隊政治指導員,南通地下黨特派員,通如工委副書記等職。建國後歷任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長、南通市委副書記、南通市長,南京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南京工學院黨委書記,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書記,1984年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離任後擔任上海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著有《高校改革與思想工作》,主編《通向理想之路》(中國社會百思集)等。

錢冬生(1932~ ) 江蘇無錫人。 1950年入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化工系學習,1952年被學校調出任中國革命史助教,1955至195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研究班中國革命史分班。此後長期在大連工學院擔任中共黨史和馬列主義基本理論教學工作,1982年起又從事西方組織行為學的介紹和教學工作,同時兼任黨務工作,歷任大連工學院系總支書記、宣傳部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等職。1990 年8月調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著有《成功之路》等譯著。

程天權(1946- ) 上海人。1970年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畢業,1980至1983年求學於復旦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畢業後在法律系任教。歷任復旦大學宣傳部副部長、部長、黨委副書記等職,1995年起任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著有《中國民法史》、《六部成語注釋》、《大清律》等專著和譯著,主編《大學生德育叢書》第一輯《大學生生活導論》、《鄧小平理論研究》等。

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享譽海內外的全國重點大學。復旦大學由馬相伯創建於1905年,原名為復旦公學。「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強不息。

1911年,辛亥革命如疾風暴雨,復旦學生多數參加革命軍;加上經費停發,學校本土又為光復軍司令部佔用,學校一度停辦。

12月中旬,校長馬相伯、教務長胡敦復在無錫士紳支持下,借李漢章大公祠為課堂,昭忠祠為宿舍,籌備復學。1905~1911年,復旦公學培養出四屆高等正科 ,畢業生共57人。

1912年五5月5日,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通告各省:大局初定,速令高等學校、專門學校開學。一時各校紛紛籌備復課,復旦則因校址無著,經費困難,束手無策。孫中山先生在聽了於右任(時任臨時政府交通部長)匯報後,當即決定撥補助金一萬元,然後教育部立案。但是有了錢還沒有用,關鍵是教學場所,於是遷址李鴻章祠堂。

1913年3月1日,復旦重新開學。

3月20日,宋教仁被刺。5月3日,上海學界公祭宋教仁。復旦公學派人布置靈堂,校長李登輝、教師邵力子、蔣梅笙等在會上慷慨陳辭。不久,爆發「二月革命」,但這次革命迅速失敗。復旦校董中多人逃亡國外,學校經費補助又告斷絕。李登輝校長千方百計地開源節流,師生共同努力,終於使學校收支趨於平衡。在這樣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養成了復旦師生團結奮斗,精打細算,講究效率的傳統。

1912年~1916年,共培養大學預科畢業生十五人,中學畢業生一百五十人。其中著名的有張志讓、孫越崎等人。

1916年6月,袁世凱帝制失敗,羞恨而死。當年國慶,復旦師生興高采烈,演劇三天。

1917年,復旦開始辦理大學生本科業務,改名為復旦大學。李登輝先生1917~1937年擔任校長。復旦升格為大學後學生也逐步增加。下設文、理、商三科以及預科和中學部。

1918年,李登輝先生去南洋集資了15萬,在江灣買了塊地,即是今天復旦之基礎。

1919年,五四爆發,復旦教師邵力子當時任《民國時報》總編,所以首先接到北京方面的傳真,立即告知李登輝及復旦同學,成立了上海市學生聯合會,組織學生堅持罷課、罷市,站在了斗爭的最前列,並得到了孫中山的大力支持,使師生們大受鼓舞。

1920年冬在江灣建造校舍,至1922年落成。計有教室樓一座,名簡公堂(今復旦博物館);辦公樓一座,名奕柱堂(1929年增添兩翼,改作圖書館,今經濟學院);第一學生宿舍(抗日戰爭中毀於炮火,今相輝堂址)一座;教師宿舍一棟(已毀)。學校初具規模,奠定了以後發展的基礎。

1921年,復旦學生為482人,教職員34人。

1923年,金通尹教授倡議在理科設立土木工程系,內部分為道路、橋梁、建築等。該年秋,郭任遠教授建議設立了心理學院,立志建成中國最好的心理學院。

1924年,復旦學生為841人,教職員58人。

1928年,日寇在濟南弄出五三慘案,打死我軍民眾五千餘人,殘殺我外交人員蔡公時等17人.復旦同學在默哀完後,無不義憤填膺,自動組織義勇軍,積極訓練,准備投筆從戎。

1929年,復旦大學進行系科改組,增設新聞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時全校共有17個系,分屬文、理、法、商四個學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復旦在李登輝校長主持下,召集全校師生開聲討大會,並成立軍事訓練委員會,加強對學生的軍事訓練。復旦同學在李校長的支持下,三次去南京向國民黨政府請願,強烈要求出兵抗日。

11月20日,復旦一百多同學組織「義勇軍」,參加十九路軍抗日,被分配擔任後勤、宣傳、教育等工作.戰爭期間,復旦遷至徐家匯附中(今復旦中學),繼續上課。

1935年,日寇又製造華北事變,妄圖侵吞華北。北平學生發動了「一二九」運動,復旦同學立即響應,到上海市政府請願,反對華北自治。後又雲集火車站准備赴南京請願。蔣介石打電報給李登輝,李校長被迫去火車站勸阻學生,被同學們謝絕。由於國民黨當局的阻擾,復旦學生自己開火車准備去南京請願,但是鐵軌又被破壞。「我們修。」同學們修復鐵路後在無錫被阻攔。國民黨用武力將同學押解回滬。但京滬鐵路中斷四天,引起了國際的重視,反響很大。

1936年,3月25日凌晨,上海市軍警當局包圍復旦大學,並從校外宿舍逮捕學生救國會幹部七人。下午,軍警又沖入校內,毆打師生,學生大怒,有力反抗,將軍警逐出校外。軍警在校外開槍,誤殺警察一人,反誣學生所為。26日上午,軍警進校搜捕,結果一無所獲。李登輝校長強烈抗議國民黨的暴行,29日召開臨時校董會,會後前往責問上海市長吳鐵城。吳承認發布復旦學生槍殺警察的新聞是錯誤的,保證以後決不派警入校搜查。上海各界救國會也發表宣言,抗議軍警圍捕復旦學生。在各方面的反對和抗議下,國民黨不得不將全體被捕學生釋放,斗爭取得了完全勝利。下半年,李登輝校長在國民黨當局的陰謀下被迫離職,吳南軒繼任。吳南軒到任後,復旦愛國學生遭迫害,救亡運動被扼殺。

1937年1月8日,為了貫徹國民黨最高當局把復旦大學遷出上海的意圖,學校董事會召開第九次會議「擬在太湖流域另覓佳處」。國民黨三屆二中全會期間,民族資本家 榮德生出資購買太湖邊土地一千餘畝,以促成復旦遷校。由於抗日戰爭爆發,這一遷校計劃未能實行。

1937年,復旦大學發展為具有文、理、法、商四學院,十六系科的大學。還附設有中學、實驗中學各一所,義務小學二所。復旦大學已成為我國東南的重要學府。

1937年,「八一三」日寇侵滬戰爭爆發,戰火紛飛,復旦學生開學到校極少。不久,南京教育部派人來滬,指示復旦、大同、大夏、光華四所大學組織臨時聯合大學內遷。大同、光華因經費無著落而退出。復旦、大夏組織臨時聯大,分二部分別遷往江西、貴州。

11月12日,上海淪陷。江西一部聯大決定內遷貴陽與二部合並,師生長途跋涉,於12月底抵重慶。重慶各界歡迎復旦留在四川。

1938年2月,復旦在重慶復課,師生精神振奮,教學認真,生活儉朴,頗有一番新興氣象。同時,復旦於大夏之「臨時聯合」正式宣告解體。該年復旦大學重慶部有六十多名畢業生。

1938年2月,留滬復旦復課。這年暑假,復旦上海部有55名畢業生。

1938年秋,復旦渝校陸續增設史地系、數理系、統計系、農墾專修科、園藝系、農場、茶葉組、農藝系等。

1940年5月27日,日機轟炸重慶復旦大學,罹難師生共七人。全校師生,同聲哀悼。由於校舍被炸毀,學校宣告本學期暫告一段落。

1940年秋,復旦渝校建立農學院。

1941年11月25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五屆一次會議通過決議,復旦大學渝校由私立改為國立,由吳南軒任校長。

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進駐上海租界。李登輝校長宣布學校實行「三不主義」,即不向敵偽注冊,不受敵偽津貼,不受敵偽干涉。三不不行,立即停辦。在敵偽環伺的情況下,學校堅持不教日文。

1946年8月,復旦大學渝校的師生回到上海。

12月24日夜,北大先修班的女生沈崇被美國兵強行姦汙。30日晚,復旦舉行「全校學生大會」,控訴揭露駐華美軍暴行,決定從12月31日起罷課三天。31日,復旦與其他各校代表開會,組成「上海市學生抗議美軍暴行聯合會」,並決定在1947年元旦舉行全市性抗暴遊行大示威。

1947年元旦,復旦同學七八百人由虹口公園經四川北路進行遊行示威。下午,遊行隊伍在外灘與十所大專院校、十六所中學同學一起共一萬餘人,排列成浩浩盪盪的隊伍,沿南京路進行遊行示威。同日,復旦大學的33位教授,發表《正告美國政府的意見書》。這場抗議駐華美軍的運動持續到三月上旬,成為蔣統區人民斗爭的新高潮的標志。

3月,復旦學生自治會進行改選,進步同學組成「五院聯合競選團」,反動學生組成「不談政治競選團」,展開了激烈的競選活動。「五院聯合競選團」獲得了壓倒的勝利。學生自治會競選一結束,復旦同學立即投入到三反運動中去。

5月26日,在特務學生的指揮下,反動軍警在國權路埋伏,襲擊進步學生,這就是「國權路血案」。 「國權路血案」發生後,同學罷課,教授罷教,章益校長也多次向教育部提出辭職。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全市性大搜捕,全市共逮捕學生50餘人。復旦同學被捕去11人,由於爭議力量的努力,從7月8日開始,被捕學生陸續釋放。

7月5日,李登輝老校長提出了「復旦精神」的定義,他對畢業生說:「…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也是你們的責任!」

1948年底,國民黨教育部暗中策劃復旦遷校台灣,一千多名師生聯合簽名反對,這件事揭開了護校和迎接解放斗爭的序幕。

1949年,為了做好護校工作,以學生為主建立了防護大隊。

4月27日,上海警備司令部限令復旦大學在兩天內遷入市區育才中學。國民黨軍隊隨即進入學校。5月27日,上海大部解放,復旦同學立即集合,配合人民解放軍,乘汽車進入復旦校園。6月20日,學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復旦大學從此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復旦大學成為中國重點大學之一。毛澤東同志於1951年應陳望道校長之請,為復旦親筆題寫了校名。建國52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復旦經歷了三次重大發展機遇。

第一次是1952年的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復旦原有的一批應用系科調出,華東地區10餘所高校的文、理相關系科並入,是年復旦不僅大大加強了基礎學科的實力,也集中了江、浙、皖、滬地區一批優秀人才,如:蘇步青、陳建功、談家楨、盧鶴紱等教授,均是在院系調整中進復旦的。

第二次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國家在「七五」、「八五」、「九五」計劃中,連年把復旦大學納入重點建設之列,使復旦迅速由文、理兩科發展成為包括人文、社會、自然、技術和管理科學的多科性綜合大學,成為新中國一所有世界影響的著名學府。

第三次是2000年4月27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的合並,組建新的復旦大學。復旦歷史上第一次有了醫科,學科門類比過去更齊全,綜合實力比過去更增強,更具備向世界第一流大學邁進的必要條件。

材料來自復旦大學網站相關介紹

⑵ 中國著名的科學家名字

1、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更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美稱。

因為錢學森回國效力(是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使得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他的代表作有《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論系統工程》。

2、鄧稼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科學家。鄧稼先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被譽為「兩彈元勛」。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我國的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3、華羅庚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的美稱。

4、李四光是地質學家,教育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地質力學之基礎與方法》和《地質力學概論》。

5、袁隆平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有「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美稱。於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技學技術獎。他的代表作有《袁隆平論文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論文集》和《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

⑶ 陳德容是誰

還可以
嘴唇挺不錯的。

你可以在知道里知道她。

一個比較被埋沒的人才啊……

⑷ 2010陝西省山陽中學高考一本名單公示

班級 總分 姓名 錄取學校名稱 錄取專業名稱
13 660 柯慶 同濟大學 環境科學類
17 649 孟良 中山大學 工商管理
12 647 劉勇 西安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
12 646 毛玉政 西安交通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14 643 張航 西安交通大學 軟體工程
11 642 何剛棟 西安交通大學 生物工程
16 639 孔慶樂 西安交通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13 636 王濤 西北工業大學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8 634 賈勝錫 西北工業大學 飛行器動力工程
8 633 李彥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國防生|飛行器製造工程
10 632 汪航 西北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1 632 張艷紅 武漢大學 物理學(物理學基地班)
14 632 趙星 西北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6 629 謝良聰 西北工業大學 安全工程
7 628 阮班軍 第四軍醫大學 生物技術
16 627 曹朋 西北工業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7 627 馮其旺 東南大學 能源動力類(能源與環境)
17 627 劉培 武漢大學 護理學
11 625 朱鵬飛 北京師范大學 物理學
16 625 陳龍 西北工業大學 通信工程
6 624 李雨喬 北京郵電大學 軟體工程
14 624 劉夢 西北大學 經濟學(數理經濟試驗班)
8 623 李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飛行器動力工程
10 623 殷任宏 長安大學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基地班)
13 623 徐鐳 四川大學 微電子學
17 622 蔡磊 西北工業大學 通信工程
8 621 鞏江寒 西北工業大學 建築學
14 621 毛濃彪 西北工業大學 工程管理
15 620 龔寶成 中國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
7 618 謝洋 西北工業大學 材料物理
9 618 黃九餘 四川大學 核工程與核技術
17 618 徐衛宇 西北工業大學 微電子學
7 617 王永康 北京交通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11 617 謝尚志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工程
29 617 許先權 西南政法大學 偵查學
9 616 劉旭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 臨床醫學
11 616 薛昌熵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財務管理
18 616 陳霞 四川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27 616 張琪 北京師范大學 歷史學
14 615 任啟發 四川大學 化學類
12 614 袁長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6 614 楊益 西北大學 經濟學(數理經濟試驗班)
30 614 徐雪 北京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
16 613 武世虎 四川大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
30 613 徐波 西北大學 經濟學基地班
16 612 王賜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26 612 馮霞 山東大學 法學類
6 611 王書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10 611 張彩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10 611 楊粉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4 611 舒彥濤 太原理工大學 安全工程
29 611 段立傑 山東大學 工商管理類
8 610 徐琪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大氣科學
9 610 鄭遠霞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信息對抗技術
16 610 王召洲 北京科技大學 礦物資源工程
16 610 熊湘 華東師范大學 化學
27 610 胡義雲 西北大學 金融學
6 609 李石穩 四川大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6 609 李新華 中南大學 工科試驗班(交通運輸類)
17 609 王珍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 護理學
11 608 劉學栓 北京化工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11 608 喻佩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軟體工程
12 608 金韋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7 607 蘇資平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智能科學與技術
8 607 張宇航 西北工業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8 606 陳曼 重慶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
9 606 吉田野 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
10 606 陳崇栓 吉林大學 土木工程
15 606 韓波 山東大學 機械類
29 606 彭翔宇 四川大學 法學
6 605 阮靜 華東師范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7 605 董志文 中南大學 冶金工程(冶金與環境類)
7 605 周小丁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學
13 605 索珍珍 長安大學 工程造價
18 605 封皓元 長安大學 車輛工程
7 604 朱芬 陝西師范大學 化學
13 604 李欣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軟體工程
16 604 毛照源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軟體工程
16 604 任玉漫 華中師范大學 財務會計教育
24 604 劉年久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
30 604 楊仁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英語
7 603 肖華耀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軟體工程
11 603 楊小東 重慶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生殖醫學方向)
12 603 高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封裝技術
16 603 曹朋 東北大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
16 603 張栓 吉林大學 微電子學
16 603 吳康 中南大學 經濟學類(經濟與管理類)
27 603 樂芳 西北大學 財政學
28 603 白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漢語言文學
29 603 金彩霞 天津財經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30 602 田文博 西南政法大學 法學
16 601 劉鵬 長安大學 汽車服務工程
16 601 陳港 中國農業大學 水利類
18 601 王龍 長安大學 車輛工程
30 601 謝武 西北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8 600 劉奇 武漢大學 國防生|臨床醫學
14 600 譚璐 西北大學 管理科學
17 600 石福明 中南大學 土建類
26 600 馮長萍 西北大學 工商管理類
16 599 孫睿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8 599 羿啟潤 北方工業大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2 598 嚴信芹 長安大學 財務管理
15 598 張琪 長安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7 598 陳雅 長安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8 598 張偉 中南大學 采礦工程
25 598 辛文會 陝西師范大學 教育學
6 597 馮思慶 蘭州大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6 597 汪衍玲 陝西師范大學 經濟學
13 597 孟強勞 蘭州大學 臨床醫學
15 597 戶斌 中南大學 機械類
15 597 陳文 暨南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24 597 趙夢晨 西北大學 工商管理類
6 596 明濤 長安大學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管理)
6 596 華麗 青海大學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方向)
8 596 黃梅 天津財經大學 網路工程
10 596 楊淑青 長安大學 會計學
16 596 張艷妮 中國農業大學 工商管理類
29 596 陳飛 西北大學 公共管理類
5 595 張丕 西南交通大學 信息安全
6 595 程家鵬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自動化
7 595 秦紹朋 中南大學 土建類
8 595 朱懷露 長安大學 物流工程
9 595 阮家珍 西北大學 物理學類
16 595 李學剛 陝西師范大學 物理學
18 595 洪聲利 長安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6 594 金嘯 長安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7 594 王小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
12 594 徐策俊 長安大學 建築設施智能技術
15 594 毛靜 吉林大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
18 594 鬲新 長安大學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30 594 陳燕 西北大學 對外漢語
12 593 賈勝文 吉林大學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14 593 黃良缽 長安大學 軟體工程
15 593 朱文缽 西南交通大學 土建類
28 593 黃治鵬 西北大學 漢語言文學
29 593 劉歡 西北大學 工商管理類
10 592 童偉 西南交通大學 國防生|土木工程
17 592 徐民 長安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24 592 黃運恭 西北大學 漢語言文學
8 591 吳坤 長安大學 測繪工程
11 591 吳關輝 長安大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12 591 余昌魁 長安大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15 591 宋義民 長安大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7 591 陳玉鋒 長安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30 591 范恢朋 西北大學 考古學
5 590 王文俊 吉林大學 植物保護
8 590 熊小寧 陝西科技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11 590 王會莉 長安大學 統計學
12 590 程瑾 長安大學 統計學
14 590 楊文坤 長安大學 軟體工程
15 590 趙永樂 長安大學 給水排水工程
16 590 耿松 陝西師范大學 化學
18 590 李洋洋 長安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固體礦產)
27 590 王丹 陝西師范大學 漢語言文學(創新實驗班)
30 590 舒福玉 西北大學 公共管理類
7 589 王超 寧夏大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10 589 朱小玲 長安大學 物流管理
10 589 劉度宇 武警工程學院 軍隊采辦
11 589 張平 長安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2 589 楊立 合肥工業大學 建築學
15 589 韓睿 南昌大學 電氣信息類
15 589 何印軍 長安大學 交通建設與裝備
17 589 盧娜 陝西師范大學 生物科學
26 589 周苗 陝西師范大學 漢語言文學
29 589 鬲斌 陝西師范大學 歷史學
30 589 李淑萍 西北大學 漢語言文學
9 588 郭婭妮 陝西師范大學 金融學
10 588 林杉 西北大學 地質學類
12 588 程功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學
14 588 吳靜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程管理
14 588 武婷 陝西師范大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15 588 代釗 南昌大學 工業設計
29 588 周雪妮 陝西師范大學 學前教育
12 587 邱鵬 東華大學 紡織工程
12 587 吳萍 陝西師范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
13 587 塗明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電子信息工程
16 587 趙明 北方工業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6 587 謝家宏 武漢理工大學 環境科學
31 587 郭希贏 西北大學 日語
9 586 封明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
10 586 趙丹瑩 江南大學 工業設計
10 586 吳美英 陝西師范大學 生物科學
14 586 賀亞妮 西北大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15 586 周延 西安理工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8 586 舒海洋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中醫學
7 585 郭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
8 585 方玉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
13 585 袁海鈺 西北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15 585 李雪寧 陝西師范大學 定向西藏|地理科學
18 585 劉東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電氣與智能化
29 585 丁小燕 陝西師范大學 漢語言文學
14 584 茅德旺 西安理工大學 工業工程(工學類)
16 584 張亞楠 西北大學 物理學類
18 584 薛梅 西安理工大學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28 584 蘭淑萍 西安外國語大學 英語(教育)
11 583 王一鴻 石家莊鐵道大學 電子商務
15 583 胡開萍 西安理工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7 583 唐亞 上海理工大學 電氣信息類(中外合作辦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17 583 陳亮 西安石油大學 石油工程
18 583 王勇 東北農業大學 水利水電工程
24 583 胡樂 西北大學 戲劇影視文學
27 583 李炎頻 陝西師范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
6 582 王盼 西安理工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
6 582 朱啟權 陝西中醫學院 中西醫臨床醫學
8 582 張月 寧波大學 日語
8 582 陳俊 西安理工大學 給水排水工程
10 582 毛乾 中國海洋大學 工商管理
16 582 李安 西安工業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7 582 陳真 湘潭大學 通信工程
17 582 蔡宗順 西安理工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29 582 王宏傑 南京審計學院 法學(法務會計)
6 581 朱成奎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
9 581 秦亮 西北大學 軟體工程
11 581 程雪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園林
15 581 陳玉林 西安理工大學 車輛工程
17 581 張海靜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金屬材料工程
18 581 塗正宏 貴州大學 農業資源與環境
24 581 王丹 陝西師范大學 日語
25 581 劉鋒 東北石油大學 行政管理
26 581 范學姣 西北大學 圖書檔案學類
29 581 郭磊 西南大學 旅遊管理
6 580 賈豐 西北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6 580 武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植物保護
7 580 張笑天 東華大學 光電子技術科學
10 580 程寶寶 陝西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2 580 阮仕奎 合肥工業大學 微電子學
13 580 劉德宏 陝西科技大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4 580 胡海榮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25 580 張祖鴻 鄭州大學 工商管理
27 580 徐粉粉 陝西師范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實驗班)
30 580 伍箴秀 陝西師范大學 行政管理
7 579 奚明 陝西師范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9 579 許峰 西安理工大學 微電子學
10 579 全曉 西安石油大學 石油工程
15 579 吳澤偉 陝西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
18 579 李學濤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環境科學
27 579 陳飛 陝西師范大學 漢語言文學
28 579 李媛 陝西師范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
29 579 阮景剛 長安大學 新聞學
7 578 何本菊 陝西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
7 578 駱仁鋼 武警西安指揮學院 武警指揮
10 578 王相煬 陝西師范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1 578 胡文 北京林業大學 自動化
13 578 王衛平 陝西科技大學 輕化工程
14 578 張佩 陝西師范大學 食品質量與安全
14 578 程帥 西安理工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5 578 吳娜 陝西師范大學 教育技術學
15 578 劉鵬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學類
16 578 高林 西安科技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6 578 張寶柱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工程力學(結構分析理論及軟體設計)
16 578 張國穩 陝西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
18 578 任洋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18 578 楊寶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學
26 578 余春萍 燕山大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28 578 陳洋 蘭州大學 英語
28 578 吳緣立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29 578 楊明 長安大學 旅遊管理
8 577 張陽楠 西安理工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8 577 郭玥 西安理工大學 給水排水工程
10 577 張蓓 西安理工大學 材料類
12 577 楊祥旭 解放軍理工大學 道路橋梁與渡河瀕海工程
13 577 盧瑞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3 577 王一迪 北京工商大學 經濟學類(經貿類)
14 577 汪益華 中國礦業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5 577 徐禮君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17 577 吳道朋 西安外國語大學 俄語
18 577 余偉 北京林業大學 林產化工(制漿造紙方向)
28 577 陳琳 陝西師范大學 社會學
30 577 陳鑫 陝西師范大學 社會學
7 576 胡潔 陝西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
10 576 楊鋒 陝西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創新實驗班)
10 576 張晴 陝西科技大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12 576 賴金萍 陝西師范大學 軟體工程
16 576 劉瑞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7 576 朱亞亞 陝西師范大學 地理信息系統
18 576 代有飛 南昌大學 土木工程
18 576 黃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生物技術
25 576 杜佩 長安大學 英語
26 576 王安偉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會計學
29 576 汪寧 上海理工大學 會計學
32 576 郭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會計學
6 575 陳明 西安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
7 575 王寧 陝西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9 575 楊建輝 西安理工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10 575 楊剛 陝西科技大學 材料物理
12 575 李明改 陝西師范大學 食品質量與安全
15 575 張倉 西安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
30 575 羅妍 西南大學 英語
7 574 陳濤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安全工程
8 574 李奎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學
11 574 李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2 574 阮曉慧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15 574 毛雪 西安理工大學 工業工程(工學類)
15 574 代超 陝西科技大學 輕化工程
17 574 劉毅 西安理工大學 城市規劃
24 574 周梅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26 574 鬲倩 西安外國語大學 英語(教育)
30 574 茹賞 山西財經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30 574 周敦攀 揚州大學 經濟學
7 573 胡世樂 西安理工大學 材料類
12 573 黃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學
13 573 樊沛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16 573 吳旗 西安理工大學 材料類
26 573 李卓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公共事業管理
28 573 孫磊 長安大學 行政管理
29 573 毛加元 河北大學 經濟學類
30 573 陳朗 天津商業大學 經濟學類
30 573 吳關牢 上海理工大學 系統科學與工程
30 573 李亞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英語
6 572 周敦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制葯工程
8 572 吳悠 湖南師范大學 國防生|應用心理學
8 572 武昌鑫 西安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
9 572 成斌 西安工業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12 572 南照 西安理工大學 工程管理
15 572 席浪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0 572 吳冬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法學
31 572 路婷 湖南師范大學 漢語言文學
10 571 曾仁柱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16 571 葉瑩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生物工程
18 571 劉波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4 571 余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社會學
24 571 席玲 陝西科技大學 英語
25 571 華克琳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市場營銷
26 571 楊麗 湘潭大學 漢語言文學
30 571 陳晨 陝西科技大學 法學
30 571 彭灑 西安外國語大學 英語
31 571 張銘坤 湘潭大學 新聞學
6 570 姚超 東北石油大學 金屬材料工程
12 570 趙緒斌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3 570 張亞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生物科學
14 570 代定朝 陝西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5 570 朱健 內蒙古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
17 570 胡宜健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林學
20 570 蘭周 海南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6 570 施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公共事業管理
27 570 鞏湘 陝西科技大學 會計學
31 570 劉彥玲 陝西科技大學 行政管理
9 569 余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動物科學
11 569 程小康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11 569 秦倩 西安理工大學 材料類
16 569 劉超 中國礦業大學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16 569 阮健 華中農業大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17 569 楊哲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24 569 武瓊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30 569 南華蘭 南方醫科大學 經濟學
31 569 孟健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英語
6 568 戶雪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環境科學
7 568 劉坤 陝西科技大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7 568 儲召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11 568 李翔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17 568 駱發良 武漢理工大學 輪機工程
18 568 代正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軟體工程
18 568 馬瑞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18 568 張盼 西安科技大學 建築學
26 568 周娜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公共事業管理
26 568 王玉環 海南大學 法學
28 568 萬祖軍 寧夏大學 歷史學(師范)
6 567 樊文超 西安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8 567 劉雪珍 陝西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8 567 凌煜 西安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8 567 韓雨竹 太原理工大學 農業水利工程
11 567 謝航 空軍航空大學(招飛工作局) 航空飛行與指揮
11 567 胡世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電子商務
12 567 聶淼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環境科學
13 567 茹星星 西安理工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5 567 徐玉 大連海事大學 航海技術
18 567 白松 延安大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工業分析方向)
24 567 陳清龍 東北農業大學 市場營銷
27 567 劉安祥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30 567 劉艷 陝西科技大學 會計學
30 567 楊守香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法學
30 567 朱小米 東北農業大學 行政管理
30 567 王菊 華中農業大學 法學
31 567 梅立花 陝西科技大學 市場營銷
32 567 徐曉菲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法學
32 567 劉娜 西安外國語大學 英語
5 566 金淵 延安大學 臨床醫學(定向商州區就業)
8 566 虞華馳 陝西科技大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9 566 張小紅 西安石油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
14 566 柯賢軍 湘潭大學 建築設施智能技術
17 566 程功德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數學與應用數學
18 566 祝敏 西安郵電學院 通信工程
29 566 金行 內蒙古大學 旅遊管理
6 565 熊禮珍 西安科技大學 工程管理
10 565 徐維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軟體工程
12 565 李開程 西安科技大學 通信工程
13 565 孫鵬 海南大學 工程管理
16 565 張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7 565 劉燚 西安郵電學院 通信工程
24 565 韓雪 延安大學 漢語言文學
29 565 張媛 西安外國語大學 日語
30 565 韋韌 陝西科技大學 法學
5 564 金孝華 陝西科技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15 564 汪少華 西安醫學院 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定向山陽縣就業)
16 564 孫武 西安科技大學 自動化
16 564 劉超 西南政法大學 工商管理
16 564 劉丹風 寧夏大學 生物科學(師范)
16 564 李惠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動物科學
17 564 楊耀穩 浙江工業大學 化學類
18 564 王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25 564 潘義姣 西安外國語大學 英語
26 564 方玉霞 陝西科技大學 市場營銷
28 564 吳陳 陝西科技大學 行政管理
29 564 賀剛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英語
29 564 李澤斌 上海商學院 物流管理
29 564 趙祥城 延安大學 中國革命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
30 564 趙崗 天津師范大學 日語
7 563 李磊 西安工業大學 金屬材料工程
13 563 劉強 陝西科技大學 應用化學
15 563 吉茂紅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林學
27 563 張晶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對外漢語
27 563 程沙沙 陝西科技大學 英語
28 563 馮瑛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對外漢語
29 563 韓學平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對外漢語
30 563 詹生國 北京物資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
30 563 周忠理 陝西科技大學 會計學
30 563 仝睿 陝西科技大學 市場營銷
5 562 楊振義 西安醫學院 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定向山陽縣就業)
8 562 周成鋒 湘潭大學 環境科學
9 562 彭惠玲 西安理工大學 印刷工程
9 562 劉丹莉 陝西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9 562 楊月梅 西安石油大學 油氣儲運工程
10 562 賈垚 青海大學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方向)
11 562 毛曉香 天津師范大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11 562 唐凱 海南大學 土地資源管理
14 562 楊育龍 西安工業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4 562 黃國鵬 陝西科技大學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15 562 陳帆 雲南大學 園藝
15 562 袁美榮 陝西科技大學 包裝工程
15 562 陳霞 西安石油大學 油氣儲運工程
16 562 郭建鵬 大連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1 561 郭浩 西安石油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1 561 曹正婷 浙江工業大學 自動化
15 561 劉雅祚 東北林業大學 通信工程
18 561 李明波 西安工業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20 561 雷俊 西安工業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25 561 肖龍芳 西北政法大學 法學(經濟法)
28 561 南麗萍 大連大學 英語
29 561 李玉娥 西安外國語大學 漢語言文學
30 561 陳琦 西安財經學院 經濟學類
30 561 任小勇 南京農業大學 電子商務
9 560 沈亞麗 陝西科技大學 包裝工程
9 560 阮堃 西安科技大學 自動化
11 560 張建林 陝西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12 560 李攀 陝西科技大學 輕化工程
14 560 李德良 陝西科技大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17 560 楊林 西安科技大學 自動化
19 560 寧和波 陝西科技大學 化學
20 560 伍連傑 西安科技大學 測繪工程
24 560 張澤洋 西安外國語大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25 560 寧啟林 四川師范大學 旅遊管理
28 560 陳真 西安理工大學 英語
30 560 寇橋 天津工業大學 英語
30 560 戶亞萍 青海大學 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方向)
30 560 宋學皎 西安財經學院 工商管理類
7 559 朱娜 陝西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工藝
16 559 胡沛 南昌航空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17 559 呂佳駿 陝西科技大學 網路工程
18 559 劉文林 西安理工大學 印刷工程
24 559 汪洋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學
9 558 王濤 陝西科技大學 應用物理學
11 558 阮仕濤 西安工業大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11 558 申嘉 東北電力大學 土木工程(輸電工程)
13 558 張升 陝西科技大學 化學
17 558 唐大良 陝西科技大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19 558 塗裕鵬 西安石油大學 熱能與動力工程
25 558 朱證榮 西北政法大學 法學(刑事法)
26 558 鬲琳 西北政法大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
30 558 任凡 西安理工大學 公共事業管理
7 557 汪小燕 西安石油大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9 557 鄭國萍 陝西科技大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
11 557 王麗 陝西科技大學 服裝設計與工程
12 557 王肖 陝西科技大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13 557 易聰濤 陝西科技大學 自動化
15 557 陳小平 重慶郵電大學 自動化
15 557 張小平 江蘇科技大學 軟體工程
16 557 黃海 西安醫學院 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定向商州區就業)
18 557 孔濤 西安工程大學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27 557 盧慶鵬 西安財經學院 工商管理類
28 557 徐麗 西安工業大學 會計學
28 557 付小玲 西北政法大學 行政管理
29 557 吳濤 西安財經學院 經濟學類
8 556 彭崇濤 西安工業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⑸ 第二中山大學到第十中山大學都是現在的哪所學校

解放初期大陸共有五所國立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國立第一中山大學(國立廣東大學)
武漢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國立武昌大學)
浙江大學——國立第三中山大學(國立浙江大學)
南京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南京大學)
河南大學——國立第五中山大學(國立河南大學)
另台灣復校一所:
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

學校名稱:中山大學(曾用名:國立廣東大學、國立中山大學)
中文簡稱:中大
英文名稱:Sun Yat-Sen University,英文媒體也常用Zhongshan University
英文縮寫:SYSU或ZSU
成立時間:1924年(國立廣東大學)
校慶日:11月12日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涌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中山大學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現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蘢,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各具風格,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國立第二中山大學:

1926年10月,北伐軍攻下武昌後,武漢國民革命政府對教育進行重大改革,將原國立武昌大學、國立武昌商科大學、湖北省立醫科大學、湖北省立法科大學、湖北省立文科大學、私立中華大學等合並,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另有北京中俄大學和上海大學部分師生並入),又稱國立第二中山大學,全國四大中央級國立大學——四大中山大學之一,從此開始了由專科性大學逐漸向綜合性大學的轉變。作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結晶,辦學時間雖短,卻為中國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意的借鑒。1927年12月,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被國民黨反動軍警勒令解散,校產交湘鄂臨時政府暫管。
校友:
校長
石瑛「湖北三怪」之一,後任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院長
大師
庄長恭著名有機化學家、有機微量分析奠基人
紀育灃有機化學家
陳建功數學家
羅榮桓 大革命時期在1927年考入武昌中山大學。
李達、陳望道、郭沫若、李漢俊、鄧演達、董必武、徐謙、周佛海(均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
學生
楊獻珍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國立武昌商科大學)
王亞南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教育家、廈門大學已故校長(私立中華大學)

國立第三中山大學:

浙江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全國重點大學,前身是成立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為中國人自己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竺可楨帶領下的國立浙江大學匯聚了一大批著名學者。數學有錢寶琮、陳建功、蘇步青,物理有胡剛復、王淦昌、朱正元、吳健雄,化學有王葆仁、王琎、盧嘉錫、李壽恆,生物有羅宗洛、貝時璋、談家楨,土木工程電機有錢令希、王國松,歷史、地理有譚其驤、任美鍔、錢穆、梅光迪,農學有蔡邦華、吳福楨、梁慶椿、盧守耕、吳耕民,教育有費鞏、黃翼、國學有豐子愷、馬一浮、鄭曉倉等。在學生中後來亦有一大批傑出學者大師出現。竺可楨時期的浙大,遂以文理稱雄中國,與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和國立武漢大學並稱「民國四大名校」。亦是當時中國五大國立中山大學之一。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

1888年,教會大學匯文書院(Nanking University)在南京成立。
1901年8月,清廷下令各省書院改學堂,12月又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將學校教育分成初等、中等、高等三個級別,其中高等教育又分大學院、大學堂、高等學堂三個級別。
1902年5月,兩江總督劉坤一上奏《籌辦學堂折》,呈請在兩江總督署江寧(南京)辦一師范學堂。不久,劉坤一病逝,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上奏《創辦三江師范學堂折》。張之洞委派翰林院編修繆荃孫率員赴日本考察,隨後聘其為三江師范學堂總督查,負責籌建事宜。
1903年3月,張之洞調往學部,魏光燾繼任兩江總督。當年九月,三江師范學堂正式開學。學科設有理化科,農學博物科,歷史與地科和手工圖畫科。
1904年10月,正式招生。江蘇候補道楊覲圭被聘為首任監督。繆荃孫、方履中和陳三立先後被聘為三江師范學堂「總督查」。
1905年,兩江總督周馥將「兩江」改為「三江」。據《奏定學堂章程》定名為「兩江優級師范學堂」,由徐乃昌出任學堂監督。
1906年,江寧候補道江寧提學使李瑞清接任總督,其擔任學堂監督6年,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為校訓,首創藝術系科,學堂發展成東南第一學府。
1907年,美國基督會於1891年創立的基督書院(Christian College)和美國長老會於1894年創立的益智書院(Presbyterian Academy)合並為宏育書院(Union Christian College)。
1910年,宏育書院並入匯文書院,成立私立金陵大學(Private University of Nanking),有「江東之雄」美譽。
1912年,因戰亂停止辦學。學堂歷時近10年,計畢業學生約2000人。其中不乏著名科學家秉志、周仁;國學大師胡小石、柳詒徽、陳中凡;美術家呂鳳子、張大千等。
1914年8月,江蘇各省立學校校長聯名要求在兩江師范學堂「設立高等師范學校」。江蘇省巡按使韓國鈞批復:「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去年疊奉部文,准就兩江師范學校校舍改設。」 1915年,時任北洋政府實業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張謇於南京創立河海過程專門學校,隸屬全國水利局。1915年3月15日正式開學。是辛亥革命後第一所招生開課的高等學府。第一人校長:許肇南。
1915年9月,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正式開學(以下簡稱「南高師」)。經北洋政府批准,原江蘇省教育司司長江謙被任命為校長。
1915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南京開學,中國近代著名的女子教會大學,第一任校長是德本康夫人。
1919年,留美哲學博士郭秉文接任南高師校長。此期間,始有「北有北大,南有南高」之說。
1921年,張謇、蔡元培、郭秉文等10人聯名上書,在南高師基礎上創立國立東南大學。下設23系,融文理、師范、農工、商科於一體。學科之多為全國之最,延攬學貫中西的學者不計其數,諸如物理學博士胡剛復,氣象學宗師竺可楨,數學家雄慶來,教育家陶行知,橋梁專家茅以升等。
1923年,南高師正式並入國立東南大學。此時,東南計教職員200人,學生1600人,經費40餘萬。
1924年,東南大學決定停辦工科,工科並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更名河海工科大學,仍隸屬全國水利局,第一任校長:茅以升。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大學區制,全國設立四所中山大學。國立東南大學合並其他高校後,建立第四中山大學,河海工科大學編入工學院土木系。
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學改名為江蘇大學;4月定名國立中央大學。下設文、理、法、教育、農、工、商、醫8個學院,是當時國內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
1937年,因抗戰遷至四川開學,在重慶沙坪壩,曾蒙重慶大學相助,醫學院另遷成都華西壩,有賴華西大學支援。
1946年,抗戰勝利後還寧。

國立第五中山大學:

國立河南大學:
追隨著京師大學堂現代大學濫觴的腳步,1902年河南大學堂在省會開封誕生,但這個大學並沒有發展起來。十年後的1912年,一批河南志士仿效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建立了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這種學校在全國少見,還有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在積貧積弱的內陸中原,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眼界高遠、氣魄宏大、教學先進,培養出了趙九章(中國衛星之父)、楊廷寶(建築大師)、閻振興(水利泰斗)、張伯聲(地學巨子)等人,送走了很多學子去歐美深造,這批人後來大都成為棟梁。
接下來大學興起,清華也成立大學部。河南需要大學,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改為中州大學,時間是1923年。洋博馮友蘭任文科主任,海歸曹理卿任理科主任。但同為洋博士的前校長李敬齋一直以來主張將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改為工業學校,並以辭任以明志。兩條道路涇渭分明,哲學家馮友蘭著眼於長遠,傾向通識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而李敬齋是權變的思路,當時的階段應發展工科以促進工業化。孰是孰非?難以判斷。但如果按李敬齋的想法實施學校主攻工科,那麼在1952年院系調整中,河南大學就會像浙江大學、湖南大學一樣改成工學院,而不是和山西大學一起變為了師范學院。
在三四十年代河大擁有幾十位海歸博士,這在六十年後的今天仍是會很有競爭力的。生物學博士王鳴岐解放後做了復旦大學生物系主任,水利系的嚴愷做了河海大學校長,化學博士李俊甫與英國人李約瑟的交流激發了後者《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寫作。河大的很多任校長如田培林、鄧萃英、劉季洪、姚從吾、許心武、黃際遇等都是洋博士,這些經受過歐風美雨現代文明滋養的學者使河大境界很高。
河大得以雄起,一是靠延攬人才,像張仲魯、劉季洪、張靜吾等都是到處請人。另一是善於經營,河南大學從教育部和省里爭到了很多政策和經費。工學院院長閻振興後來做了教育部長,校長田培林做了教育部常務次長,鄧萃英也做了教育部次長,劉季洪做了考試院院長,姚從吾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長.... 再一是不拘一格,26歲的人能當教授,沒有學歷的人也能當教授,河南大學有很多歪才怪才偏才。
解放前開封的運河還通暢,河大有很多來自省外的師生。在這個不安定的時代,河大的科研、教學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培養出了很多的人才。從二十年代投身殷墟發掘開始,河大師生一直是殷墟和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力量,涌現出了董作賓、石璋如、尹達、孫海波、郭寶鈞、朱芳圃等著名學者。經濟系學生鄧拓在校寫成《中國救荒史》,填補了空白。化學系學生馬可床頭作曲,終成一代大家。醫學院投入到台兒庄抗戰醫護貢獻巨大,文學院出現了作家群星河燦爛。很多後來的名人如袁寶華、白壽彝、侯鏡如、王實味、姚雪垠等都曾在河大就讀。
河大平靜的校園生活總是暗潮湧動,派系之爭屢屢交鋒,抗日抗暴轟轟烈烈,地下黨活動頻繁,很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諸如王國權、趙毅敏、羅章龍、王雨田、鄧拓、彭雲等。1948年,河南大學左翼數百師生在範文瀾、嵇文甫、王毅齋的領導下,投奔中原解放區,陳毅以其為基礎成立了中原大學,範文瀾任校長。中原大學1949年隨中共中原局遷往武漢,後發展為中南財經大學等校。河南大學本部受國民黨的指令往台灣南遷,先到了蘇州停留,很多人拒絕去台。這次遷校造成大量人才沿途流失。由於河大的歐美色彩,不少師生最終還是去了台灣。剩餘部分於解放後重回開封。
建國後高等教育採用蘇聯模式,強調分科、專業化,壓縮大學,加強工學院、師范學院。這與民國時按英美模式注重綜合性是不同的。於是河南大學醫學院、農學院分別獨立建校,財經系構建中南財經學院,水利系構建武漢水利學院,土木系並入湖南大學,植物病蟲害系並入華中農學院,畜牧獸醫系並入江西農學院。河南大學僅剩文、理科,但隨後沒有像山東大學那樣保留綜合性大學身份,而是變成了師范學院,全國後來僅有北師、華東、東北三所師范院校是重點。
河大的衰落關鍵點在省內的兩次決策失誤,一是1955年將河大理科遷往新鄉,在開封集中力量辦文科。很有積累的河南大學理學院只換來新建的平原師范學院文科三專業,同樣擁有南京、蘇州兩所師范學院的江蘇就沒有互調專業集中建文理。以河南之大,本應分別建設河南師范學院、平原師范學院兩所學校,而不是只建河南師范學院開封文科、新鄉理科兩個分部。接著兩個分部又各自一條腿走路。省里的小氣使僅剩文科的開封河大後來不能入選歷次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此出現了大省河南長期無全國重點院校的局面。
二是省會遷鄭後一直沒帶走原河大文理科。但是帶走了原河大醫學院、農學院,後來又拿走河大化學系成立河南化工學院(鄭州工業大學前身之一)。而安徽、廣西遷省會時都帶走了最高學府。因此當六大區撤消、各省興起綜合性大學之際,山西師范學院、安徽師范學院(原安徽大學)很快與新成立的山西大學、安徽大學合並,恢復了老的山西大學、安徽大學。而河南師范學院卻因留在了開封,無法與新成立的鄭州大學合並,以恢復老的河南大學。由於一省一所綜合性大學的政策限制,河大一直拖到二十多年後的1984年才得以復名,但仍作為師范院校。長期以來不以科研為主,學生就業多限於中學教師,嚴重影響了河大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遷到省會的山東大學與沒遷省會的河南大學今天的巨大差距。河南大學不在省會又是師范院校,省里理所當然的要重視鄭州大學。
值得一提的是,由河南大學堂演變而來的開封師專於六十年代並入僅剩文科四系的開封師范學院(河南大學),使河大再次成為文理科院校,並開始了艱難的理科復興歷程。新鄉師院也逐漸建起了文科,新鄉的理科已不可能重回開封。就這樣,左翼河大的三大領導人範文瀾、嵇文甫、李俊甫分別去了武漢中原大學、鄭州大學、新鄉師范學院,做了校長。
在省主馮玉祥的支持下,中州大學發展很快,合並農業學校、法政學校,成為綜合性大學,得到了國立第五中山大學的帽子,也許這個第五中山與第二中山武大、第三中山浙江大學、第四中山南京大學還有差距,但它也並非平庸之輩濫竽充數。像浙大一樣,河大也是雄起於抗戰時期。
中州大學後來改名為河南大學,因為老的河南大學堂變成了中等學校。1928年,河南大學成立了醫學院,與已有的文、理、法、農並為五院。河南大學開始深耕,學校的建築至今還昭示著當時的氣魄和檔次。這些建築是比肩於中央大學(今東南大學校園)、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校園)的,位居國內前列。規模宏大的大禮堂耗資二十萬大洋,從德國進口屋架,可容納三千人,而當時河大僅有五百師生。齋樓、六號樓、七號樓別具匠心,令人贊嘆!這些建築中西合壁,科學美觀,至今仍是河大的驕傲。當時校園東邊是明城牆,西邊是河,北邊是鐵塔,南邊是大湖,一派寧靜優雅的氣氛。遺憾如今已變化很多。解放前河大有2000多畝校區,號稱華北第一大校(當時清華還沒有東擴),分散於開封城的多個地方。解放後隨著農、工、醫學院獨立,只剩下八百畝校園。
三十年代的河南大學就已經很有實力,人才濟濟,但直到1942年才得到機會升格為國立。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評估中,河大獲得全國國立大學第六名,這個地位在今天很令人懷疑,可能嗎?又有人說,河南大學躋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冊的幾所中國高校之列是由於科學史家李約瑟抗戰時曾到訪過河大。2003年,央視「世界著名大學」中國內地十所高校中選擇了河南大學,引起了全國的嘲笑。河南大學官方並沒有公開很多過去的資料,我覺得河大至少可以進入民國大學二十強。它的農學院、醫學院辦得很好,醫學院曾是全國五強之一,在解放後首批獲得博士點。文學院更是名家雲集,有範文瀾、郭紹虞、姜亮夫、董作賓、蕭一山、蒙文通、楚圖南、高亨等。教育系入圍全國前六,並培養出了研究生李秉德。從法學院當年開設的眾多課程也可以看出河大的實力。
為什麼竟沒進入教育部直屬?同樣河南醫學院當時並不比山東醫學院、西安醫學院差,卻也沒像後二者那樣進衛生部直屬。原因不得而知,大概是改革開放初的河南並沒有大力的向中央爭取,反正當時是計劃經濟、包分配,人才總是會被分來的,管他在哪培養。如果爭取,中央應該會考慮大省河南的需要。更何況耀邦同志對河南還是很關心的。
另一個問題是當時實力在全國很靠前的河大中文、歷史、地理竟沒設博士點,一種解釋是教育部有保有壓,博士點向重點大學集中,當時是不會讓一個地方師范學院成為博士單位的,即使你很強。偏居開封的河大經過建國幾十年歲月的淘洗,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當河大一再的退讓之後,它已經沒有話語權去爭待遇了,它曾經的優秀也飽受質疑。
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人才紛紛向發達地區匯集,文理基礎學科地位沉淪,地方院校遭遇到政策和經費瓶頸,內陸的傳統觀念和做法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於是河南大學隨著開封的衰落而難以前進,相對地位大幅下降。
面對重重困境,河大苦苦的掙扎,盡管自身不乏痼疾,但曾經滄海、不甘沉淪的貴族骨血依然生生不息。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河大的數理化已經發展起來,生物、土木也先後重建,經濟、法律有所起色,醫學、葯學從無到有。河南大學又開始了它新的崛起征程。
2008年10月17日,河南大學正式成為省部共建高校,開啟了河南大學在新的平台上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序幕。
嵩岳蒼蒼 河水泱泱 中原文化悠且長 濟濟多士 風雨一堂 繼往開來揚輝光四郊多壘 國仇難忘 民主是式 科學允張 猗歟吾校 永無疆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

(英語譯名: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NSYSU),為台灣研究型「國立」大學之一,其前身為1924年孫中山於廣州組建的國立廣東大學。國民黨集團遷台之後,為因應社會對於高等教育需求之增長,1980年7月蔣經國遂指定於南台灣第一大城高雄市的知名觀光景點西子灣設校,成為繼「國立」成功大學之後濁水溪以南的第二所綜合大學,也是該地第一所鄰近國際海港以及捷運車站的大學,並與雄鎮北門、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等文化古跡相鄰。
該校現為全亞洲首座通過ISO9002認證以及全世界首座通過ISO14001認證的大學,除以海洋科學的教研重鎮為顯著特色外,也在台灣中南部的社會科學學術領域居首,並已連續入選「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中山大學現擁有國立大學首座獲得AACSB認證的世界級商管學院,也與台大、交大共同擁有全台三座大學圖書館屬性的寄存圖書館,並已持續獲得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評為「全世界前500名的大學」,其「社會科學」領域排名為全台第二,「世界1000大商學院排名」、「進入ESI學門排名世界前1%」的數量以及「網路學術影響力」方面亦為全台第三。由於長期扮演全台產官學界的重要智庫,大批教授與校友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多能扮演要角,同時也培育了為數可觀的企業主管與「國會議員」。
[編輯本段]【概略】
校名
「國立」中山大學的校名,取自廣州時期的創校人孫中山先生。
規程
「國立」中山大學遵奉《「國立」中山大學組織規程》為創學原則。
核心價值
「至於至善」(The Constant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Excellency)
總體目標
「培育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Th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through Cultivating Leaders across All Fields)
教育目標
1.加強學術專業(The Enhancement of Academic Professionalism)
2.孕育人文精神(The Inculcation of the Spirit of Humanism)
3.追求宏觀創意(The Pursuit of Unlimited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4.培養國際視野(The Cultivation of Global Perspectives)
5.促進五育均衡(The Balanced Promotion in All-around Ecation )
教育願景
2005年計劃12年內(2017年)邁入國際一流大學,以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大為目標。
校風與特色
李煥校長揭示的四大校風為:忠誠、樂觀、大方、謙虛。此外,他同時要求中山大學系所的設置,務必要與國家政策及國家建設密切配合。
身為「T3大學聯盟」的發起者以及校齡最短的頂尖大學,中山大學正以美國常春藤盟校的達特茅斯學院為發展方向之範本,並已有於2017年晉身全世界前200名與設立生命科學學院之計劃。目前,理工學院在無線區域網絡方面的研究亦臻世界一流水平
該校目前藏有豐富的孫中山相關文物。
[編輯本段]【現況】
校訓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歷任校長
李煥
趙金祁
林基源
劉維琪
張宗仁
校歌
「國立」中山大學校歌創作於建校初期,由陳洪作曲,第一任校長鄒魯作詞。復校後對原歌詞作了少量修改,將原歌詞第一、二兩句「白雲山高 珠江水長」改為「中華文化 源遠流長」。
鄒魯 原詞 陳洪 曲
中華文化 源遠流長
吾校矗立 蔚為國光
國父手創 遺澤餘芳
三民主義 儀行四方
民國基礎 大同梯航
莘莘學子 濟濟一堂
學以致用 不息自強
發揚光大 貫徹主張
懿歟勉旃 勿墮勿忘

⑹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的引進條件

「國家特支計劃」按照高端引領、梯次配置的思路,重點支持三個層次、七類人才。 計劃支持100名處於世界科技前沿領域、科學研究有重大發現、具有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人才。
傑出人才人選(6人)
薛其坤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忠和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劉忠范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貽芳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現任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盧 柯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馬永生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計劃支持8000名國家科技發展和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創新創業人才,包括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教學名師和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等類別。
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人選(72人)
盛況 浙江大學教授
貢俊 上海電驅動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徐樹公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教授
邵新宇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趙傑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邢衛紅 南京工業大學研究員
李風華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祥山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
柳朝暉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高翔 浙江大學教授
李俊華 清華大學研究員
鄭詩禮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舒紅兵 武漢大學教授
杜江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羅先剛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徐濤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於吉紅 吉林大學教授
胡事民 清華大學教授
楊曉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姜瀾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鹿化煜 南京大學教授
謝兆雄 廈門大學教授
楊勇平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王文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賴錦盛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南發俊 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研究員
舒躍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教授
陳大鵬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教授
王紅岩 中國石油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曹宏斌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曹淑敏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教授
王健偉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陳 勇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
王碩 天津科技大學教授
張亞雷 同濟大學教授
席北斗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陳穎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應漢傑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
王聖瑞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自發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李金來 新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尤肖虎 東南大學教授
王恩東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研究員
於海斌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黃強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陳建峰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陳學東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研究員
胡 震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研究員
馮永仁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教授
劉建國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熊盛青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高級工程師
沈功田 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教授
夏寧邵 廈門大學教授
賀福初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楊學明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周琪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教授
王玉鵬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鮑虎軍 浙江大學教授
李松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葯物研究所研究員
吳光輝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
李愛民 南京大學教授
王鳳蘭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教授
朱煜 清華大學研究員
李太生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
王華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陳衛 江南大學教授
王 慶 東南大學教授
周繼勇 浙江大學教授
楊玉盛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
馬隆龍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萬建民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教授
李建剛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龔 明 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計劃支持2000名35周歲以下、具有特別優秀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潛能、科研工作有重要創新前景的青年人才。

⑺ 方舟藝術培訓中心的教學成果

2012年部分錄取學員名單 姓名 分數 專業 所在學校 孔美琪 375(省前4名) 空乘模特 省實驗 張肖蘭 370(省前6名) 空乘模特 洛陽一高 趙 娜 368(省前12名) 空乘模特 新密一中 范 月 366(省前12名) 空乘模特 油田藝術高中 白楠楠 364(省前15名) 空乘模特 新鄉一中 王冰雪 361(省前15名) 空乘模特 47中 王欣怡 358(省前27名) 空乘模特 舞鋼實驗中學 孫喬遷 358(省前27名) 空乘模特 11中 扈程家 352(省前43名) 空乘模特 實驗中學 李亞楠 352(省前43名) 空乘模特 安陽一中 宋 歌 351(省前43名) 空乘模特 19中 王文曉 358(省前13名) 播音主持 4中 宋宜宣 356(省前13名) 播音主持 省實驗分校 張 童 354(省前33名) 播音主持 項城一高 孫麗萍 353(省前33名) 播音主持 12中 李 佳 350(省前33名) 播音主持 16中 張嘵晶 349(省前78名) 播音主持 許昌一高 婁原菁 347(省前78名) 播音主持 周口商水一高 樊 融 347(省前78名) 播音主持 新世紀 漆 琪 346(省前78名) 播音主持 7中 …… …… …… …… 姓名 分數 專業 所在學校 張 露 174(省前23名) 編導製作 外國語 王元凱 172(省前23名) 編導製作 油田一高 方 亮 172(省前23名) 編導製作 47中 楊芳菲 171(省前23名) 編導製作 河師大附中 馮維超 170(省前23名) 編導製作 省實驗 毋 非 169(省前73名) 編導製作 11中 趙 靜 169(省前73名) 編導製作 101中 劉怡芳 168(省前73名) 編導製作 沈丘一高 王思佳 167(省前73名) 編導製作 回六 王小瑩 167(省前73名) 編導製作 三門峽一高 胡 慧 165(省前73名) 編導製作 14中 趙 陽 165(省前73名) 編導製作 11中 陳紫萱 189(省前13名) 影視表演 焦作一中 張明海 186(省前13名) 影視表演 9中 范雅琪 182(省前13名) 影視表演 11中 封婉瑩 182(省前13名) 影視表演 7中 朱麗菁 179(省前42名) 影視表演 滎陽二高 張晶晶 177(省前42名) 影視表演 北大附中 吳曉培 173(省前55名) 影視表演 新密實驗高中 陳 晨 169(省前87名) 影視表演 油田高中 …… …… …… …… 2011年部分錄取學員名單 姓 名 所在學校 錄取院校 李昂 外國語中學 北京電影學院 趙凱 47 中國傳媒大學 石玉潔 九中 浙江傳媒學院 王東輝 焦作一中 浙江傳媒學院 李書偉 洛陽一高 上海戲劇學院 郭夢姍 省實驗 天津師范大學 崔黎晴 商丘一高 天津師范大學 趙子菲 實驗 天津師范大學 張明明 外國語 北京師范大學 王亞龍 西峽一高 東北師范大學 安姝靜 十六中 上海師范大學 王起林 中牟一高 廣東商學院 李航 河師大附中 北京師范大學 曹麗萍 回中 長春師范大學 李召 16中 四川師范大學 胡夢飛 鄭州市四中 天津體育學院 閔捷 回中 湖南師范大學 張靜卓 101中學 陝西師范大學 李琪 19中 南京藝術學院 趙於菲 實驗 重慶郵電大學 秦偉 扶溝縣高 天津工業大學 郭明明 外高 山東藝術學院 王浩哲 三門峽市一高 山東藝術學院 周方圓 實驗復讀 西南大學 王雷雨 濮陽 四川音樂學院 康媛媛 4中 四川音樂學院 任俊鵬 2中 雲南藝術學院 張雪芳 平頂山二高 雲南師范大學 趙金瑤 2中 雲南師范大學 常小雨 9中 成都理工大學 張潤天 9中 成都理工大學 馬興果 修武一中 成都理工大學 張瑩瑩 14中 贛南師范學院 王世源 九中 贛南師范學院 梁文豪 新密實驗 贛南師范學院 趙凱 新密一高 廣西師范大學 李文婷 回民中學 西北大學 董妍妍 11中 廈門理工學院 王冬芝 回六 武漢東湖學院 楊明明 漯河四高 福建武夷學院 韋瑋 油田二高 陝西渭南師范學院 張恆譽 9中 北京廣播電視大學 陳曉帆 油田一高 華東石油大學 李嘉賢 新東中學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聶秦亞 扶溝縣直高中 陝西大學 王志浩 44中 西安外事學院 李鳳翔 十一中 西安理工大學 李君宇 中牟一高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李鑫 鄭大一附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孫昊偉 101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孫佳寧 蘭考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王婷 11中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王哲 油田三高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戴依依 47中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張笑羽 11中分校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孫佳寧 蘭考 鄭州航空管理學院 牛淑鈺 安陽1中 南昌航空大學 王曉雨 信陽一高 南昌航空大學 申冬惠 實驗中學 南昌航空大學 買瑤 焦作沁陽附中 南昌航空大學 王亞瓊 7中 南昌航空大學 張婷 回六 南昌航空大學 索馨悅 安陽一中 鄭州大學 賈小玉 十四中 鄭州大學 梁元 安陽 鄭州大學 高藝平 47中 鄭州大學 李澤林 新密一高 鄭州大學 王源 滎陽一高 鄭州大學 蔡奕冉 四中 鄭州大學 李可 新密一高 河南大學 陳晴 范縣一中 河南大學 吳程龍 回民中學 河南大學 李夢 新意中學 河南大學 程亞玲 油田三高 中原工學院 吳思寧 鄭州國華 中原工學院 李欣恬 濟源四中 中原工學院 鄭炎 油田三高 中原工學院 王亞瓊 7中 中原工學院 羅倩楠 實驗中學 中原工學院 彥 彥 101中學 中原工學院 王思佳 七中 中原工學院 王欣妍 十一中分校 中原工學院 陳東 蘭考二高 中原工學院 張於凱 12中 中原工學院 張於凱 12中 中原工學院 劉霖 尉氏一中 中原工學院 楊帥 實驗高中 中原工學院 楊倩 九中 中原工學院 楊琪 新密高中 中原工學院 溫媛婕 11中分校 河南工程學院 虎楊 中牟一高 河南工程學院 王艷培 31中 河南工程學院 那瑞雪 47中 河南工程學院 謝俊卿 中牟四高 河南工程學院 張 蓓 九中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李 燕 12中 河南工業大學 柴亞克 鞏義四中 河南理工大學 桑文靜 三十一中 河南理工大學 盧芳芳 新鄭一中分校 河南理工大學 趙帥偉 44中 河南理工大學 丁伊帥 6中 河南理工學院 李鳳翔 十一中 西安理工大學 張雪芳 平頂山二中 雲南師范大學 李文婷 回民中學 西北大學 聶秦亞 扶溝縣直高中 陝西大學 彭菲 三門峽一高 海口經濟學院 王瑩 油田二高 河南農業大學 劉亞龍 44中 鄭州輕工業學院 賀潤晗 44中 鄭州輕工業學院 李星 9中 鄭州輕工業學院 朱瀛玙 九中 鄭州師范學院 董蘭婷 滎陽三高 鄭州師范學院 葛瓏佩 范縣一中 周口師范學院 宋婉茹 周口師范學院 孫夢瑤 12中 信陽師范學院 周 琳 19中 信陽師范學院 李夢冉 五中 洛陽師范學院 陳曉文 滎陽實驗高中 河南農業大學 閻倩倩 7中 洛陽理工大學 吳叢雪 油田一中 安陽師范學院 楚世豪 滎陽高中 安陽師范學院 張秋燕 四十七中 安陽師范學院 白茹芸 十二中 平頂山學院 韓萌萌 102中學 許昌學院 杜金龍 國華 許昌學院 金乾鵬 101中學 黃淮學院 呂路路 十一中分校 黃淮學院 張甜甜 鄭州市三十一中 新鄉學院 趙君玲 五中 新鄉學院 張靖欣 新世紀 南陽師范學院 趙天鳴 31中 商丘師范學院 葛永康 九中 商丘師范學院 王 鑫 五中 商丘師范學院 宋興思 九中 河北傳媒學院 潘 瞳 十一中分校 鄭州大學與河南職業技術學校聯辦 成奕彤 沁陽一高 鄭大西亞斯 吳言璽 14中 鄭大西亞斯 張怡豪 漯河一高 鄭大西亞斯 周慧敏 鄭州五中 黃河科技學院 石 丹 油田二高 黃河科技學院 李星南 7中 黃河科技大學 王 皖 中牟一高 黃河科技學院 吳 迪 9中 黃河科技學院 馬凈辰 31中 黃河科技學院 安 佳 七中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侯宏偉 回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劉雪瑩 十二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王江南 新密中學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鄭培紅 濟源三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於志龍 44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張宏兵 鶴壁高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王 昊 47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陳東東 19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王佳琪 九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楊鋼 三十一中 河南理工萬方科技學院 祁勝 開封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劉超凡 尉氏一中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冉楊卉梓 11中分校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郭興華 11中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張賽 鄭州七中 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 齊亞偉 滑縣一中 中國傳媒南廣學院 趙飛 11中 中國傳媒南廣學院 王曉峰 孟津一高 中國傳媒南廣學院 趙 櫻 孟津1高 中原工學院商務信息學院 王文倩 十四中 中原工學院商務信息學院 呂碧雲 油田三高 中原工學院商務信息學院 鄧倩如 駐馬店一 中原工學院商務信息學院 崔婷婷 杞縣高中 中原工學院商務信息學院 陶雪薇 油田三高 中原工學院商務信息學院 ……更多優秀學員正在回訪統計中

熱點內容
山西大學cuba名單 發布:2024-09-17 15:31:18 瀏覽:60
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地址 發布:2024-09-17 15:11:33 瀏覽:173
上海財經大學英語專業考研 發布:2024-09-17 15:05:14 瀏覽:760
大學教授為什麼不是國家工作人員 發布:2024-09-17 15:05:08 瀏覽:702
師范大學化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4-09-17 14:56:33 瀏覽:733
天津科技大學考研難嗎 發布:2024-09-17 14:27:43 瀏覽:107
成人高考跟函授本科的區別 發布:2024-09-17 14:23:07 瀏覽:364
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研究生招生簡章 發布:2024-09-17 14:03:42 瀏覽:880
北京大學吳必虎老師怎麼樣 發布:2024-09-17 13:44:00 瀏覽:932
大學畢業證有專業沒 發布:2024-09-17 13:13:21 瀏覽:756